|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华阳公主在宫廷权变与政治杀戮中长大,但是她怕大人打架,更怕血。秦王骂道:“没出息。怕血,谁叫你生在帝王家?”他下决心要改变她。 这年的春天来得特别迟,已经三月了,却犹如冬天,万物仍在寒风中哆嗦,老天爷又整天板着他那副阴沉沉的脸,难得见到一丝笑容。 又逢清明,这个古老的祭奠祖先慰告亡灵的日子在阴冷的天气里如期而至。天空,飘洒着濛濛细雨,一座座曾是那么荒凉,那么孤寂的坟前,一缕缕青烟随风徐徐上升。坟前,摆着些米酒、水果、猪羊头等类祭品。人们啊,用这最古老的方式,也只能用这最古老的方式,寄托着对亡人的无限哀思和祈祷,表达着对死去亲人的无限歉意和思念。 死去的亲人,倘若在天有灵,能承受得住这悲恸的场面吗?鹤发童颜,老妪少妇,相携着,搀扶着,或失声痛苦,或无声抽泣,或默默肃立,或虔诚跪拜……清明节啊,这个老天也会哭泣的日子…… 秦王嬴政今天起得特别早,也没带侍女和太监,独自来到后花园。三月桃花开满园,缤纷斗艳,清香扑鼻。他是专为这园桃花而来的。 昨夜,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恍惚中,他看见了曾那样冰清玉洁兰心慧质的玉姬。他轻拥玉姬,漫步于后花园的桃林里。而今,那温柔、妩媚的笑容还在眼前浮动,那人面桃花相映的美景还在心间。只是,又是满园桃花了,而伊人何在? 三年了,秦王将自己置身于繁忙紧张的政事中,玉姬的影子只是偶然在心头闪过,接着伴有一声长长的叹息。而后,他又置身于威慑天下的宏图大业中了。玉姬,已成为一段尘封的往事。秦王以为,他不会去启封。 但当他一手抱着女儿,一手扶着母后,出现在咸阳宫门时,大臣们个个热泪盈眶地对他欢呼万岁,他激动了,情不自禁地想到玉姬。可怜的女人,给他送来了女儿,又让他放下追杀母亲的剑。可是她,却匆匆奔赴去了那未知的天国。 低头看看怀里三岁的女儿,太像玉姬了。那眼睛,那鼻梁,那小巧的嘴,还有那清水出芙蓉的甜甜小脸,总让他幻化出曾那样冰清玉洁的玉姬。记得他临驾别宫时,小小华阳一点也不怯生,她跪倒在路边,用她轻轻的、童稚的声音喊道:“女儿拜见父王,父王万岁,万岁,万万岁!”虽然是天天都听过的老话,但从她口里说出,他听了心头就涌出一股异样的感觉,一种久违了的人间真情。 多年来尔虞我诈、腥风血雨的政治生涯,秦王总以世故、老练的目光去审度人和事,去完成他的千秋霸业。在他手下,并不乏死心塌地为他效劳的臣子。可要在政治斗争中保持清醒头脑,排出种种干扰,不为他们左右,不知要耗费多少心机和智慧啊!要善于识破,善于应付,善于言不由衷和笑里藏刀。人性,已渐渐在他的心中泯灭。可是,面对纯纯的、可爱的女儿,冰封多年的亲情又在秦王心中复苏,他知道,他将以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情来疼女儿,就算是为了他的玉姬…… “启奏陛下,祭品已准备好,请起驾……”太监好不容易在桃林中找到陷入沉思的秦王,慌慌张张地跪奏道: “知道了。” 秦王决定亲自去给玉姬上坟,这在王宫里是少见的。玉姬只是一个妃子,没有资格享受大王的祭礼,但秦王坚持要去,谁也阻挡不了。 当太监正要退下时,秦王吩咐道: “带上华阳公主。” 回到皇宫快三年了,小小华阳公主已完全适应了宫里的生活。她不再像初来时那样睁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四下观看了。那金碧辉煌的宫殿,那些雄伟高大的建筑,那开满鲜花的花园和那些装在笼子里的珍禽飞鸟,已不再对小华阳具有吸引力了。自从回到皇宫,她就和奶奶分开。头一两年,她沉浸在一片惊喜和好奇中,可当这种好奇归于平静后,寂寞孤独就接踵而来。皇宫里的礼节特别繁琐,她面对着的,都是一些对她毕恭毕敬的宫女、太监。她不想这样,一点不想。她好想回到她击筑唱歌奶奶倾听的季节,她甚至怀念起不知比这皇宫要逊色多少倍的僻宫、僻宫墙角边的蟋蟀和墙外的自然风光,她甚至好想念分别近三年的小棋子,想起小棋子扎的风筝,想起小棋子为她捉的小鸟。啊,多么美的一只小鸟啊!也不知还在不在,好久没有给它喂食喂水了,它一定很饿,饿得直想从笼子里钻出来。当初才逮住它时,它张着一双好可怜好无力的眼睛,瑟瑟地抖着。小棋子说是在墙外捉到的,暴风雨刚过,雨水淋湿了它的翅膀……它的妈妈呢?没有妈妈的孩子好可怜。 小华阳公主觉得自己就像那只没有妈妈的小鸟,虽然奶奶好疼她,好疼她,但是自己没有妈妈。“我的妈妈,您在哪里?” 打懂事起,华阳就缠着奶奶问,奶奶总是抚摸着她的小脑袋说: “妈妈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怎么,奶奶不疼你?” 华阳摇摇头说: “不,奶奶疼我,我爱奶奶……” 无数个夜晚,小华阳醒来,总是泪流满面。妈妈,您在哪里? 好像听谁说妈妈在王宫里,她于是就埋藏着一个梦想:长大了,回到王宫,去找妈妈…… 机会来临了,却来得如此突然。她忙着去适应,忙着用她那童稚的目光去看曾与她如此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奶奶分开了,孤独和冷清在时刻煎熬着她幼小的心灵。妈妈,王宫里怎么也没有您? 这天,华阳公主在书房里翻书看。每当寂寞心焦时,她总会捧起一册册竹简来读。虽然她才六岁,已经能认不少字了。渐渐地,她对那些竹片发生了兴趣,甚至一个上午她哪都不去,完全沉浸在书带给她的欢乐里。她佩服追日的夸父,补天的女娲;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使她朦朦胧胧知道人世间的更多事。王官里的书好多好多,这也许是小华阳感到唯一比僻宫好的地方。 这天,侍女来报:“大王派来的小太监求见公主。” 出门一看,华阳公主愣了一下,欢叫道: “小棋子!” 小棋子就是在僻宫时侍候华阳公主的小太监,和华阳公主分开那年,他八岁,这是一个身世悲惨的小男孩。由于家乡遭洪水,家人流离失散,他随逃荒的人群,流落到咸阳街头。 这天,丞相李斯微服私访,见一衣衫褴褛,饿得两眼发直的小男孩,不由使他想起自己年少时的苦难生活,便对这个面黄肌瘦却仍露出一股聪明伶俐的小乞儿动了恻隐之心。他走上前去问道: “小家伙,今年几岁,家住何处?” 小乞儿见一个面目和善的中年人亲切地问他,他靠着墙稳稳身子,极懂规矩地行了个礼,答道: “回老爷,我名叫小六儿,家住楚国上蔡,今年七岁……” “上蔡!”李斯不禁在心中惊呀了一声。上蔡是他的家乡,虽然,故乡没有给他留下任何值得怀念的人和事,楚国也没有他辉煌灿烂的过去,可在这异国他乡,一个来自故乡的小乞儿深深地拨起了他的思乡情怀。“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李斯决定收容这个可怜的小乞儿。 “小家伙,到我府上来干活,我给你饭吃衣穿,怎么样?” “谢老爷……”小棋子伶俐地答应道,并毕恭毕敬跪下磕了个头。 从此,咸阳街头的偶遇,改变了小棋子一生的命运,并让他成为以后一段悲壮凄美的爱情故事的见证。当然,这是后话。 有天,秦王闲逛到了李斯家。两人对奕,眼看秦王要输,在一旁的小棋子忍不住说道:“跳马,大王,快跳马。”秦王赶快跳马,果然转败为胜。这时,他扭过头来一看,竟是个孩子。 “几岁了?”秦王问。 “七岁了。”孩子跪下回答。 “怪聪明的,叫什么名字?” “叫小六儿。” 秦王见他长得乖巧,话也说的乖巧,便动了心思,扭头对李斯说: “把小六儿给我吧。” 李斯当然不会错过讨好的机会,忙对小六儿说: “还不快谢过大王。小六儿,你的福气来了。” “谢大王。”小六儿接连给秦王叩头。随后,跟着秦王进了宫。 回宫后,秦王叫来管事太监,对他说: “把这孩子净了身送到别宫给华阳公主做个伴。” “是,不知该叫他什么?”太监问。 “唔,他小小年纪还会下棋,就叫他小棋子吧。” 被带走的小棋子在一阵惨叫声中成了宫里年纪最小的太监。没过几天,就被送到僻宫,专门伺候华阳公主。 小孩儿最大的欢乐,抑或最大的悲哀就在于他的健忘。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小棋子那剧烈的疼痛渐渐消失时,小华阳与小棋子已成了好朋友。 按照宫里的规矩,太监、侍女在见到公主时必须下跪,可是只要不是在特别正式的场合(或有奶奶在场)。小华阳总是阻止小棋子下跪:“我们是好朋友,不要下跪。”小棋子感动得直擦眼泪。从小到大,谁将他当人看过?穷人家的孩子并不是没有自尊,只是生活逼使他不得不跪着求生。 小棋子好感激华阳公主,他知道华阳喜欢宫墙外那棵好高好高树上的花朵,可她不让小棋子去摘,她说那好高好害怕。 小棋子见华阳公主时时望着那些洁白、漂亮的花朵出神,他着急了,悄悄溜出宫墙外。只要华阳喜欢,小棋子不害怕,一点也不。他爬上树,摘了满满一篮子花朵,下来时不慎摔了跤,跌得鼻青脸肿,脚被树枝划破,鲜血直流。小棋子忍着痛,扯下一角衣襟将伤口包扎好,又将裤脚放下。他不愿华阳公主看见他受伤的脚,善良的华阳公主怕血,他知道。有次她被小刀划破了手,鲜红的血把她自己吓晕了过去。 有时,小华阳兴致来了,坐在花园里的树下击着筑,唱着奶奶教的歌。悠悠歌声随风飘来飘去,美极了,小棋子总站在一旁呆听。他觉得,华阳公主是落入凡尘的仙女,那么高贵,那么善良,那么美丽…… 小棋子是随华阳公主一起回宫的,但他不再留在公主身边,而是被安排伺候大王去了。 小棋子牢牢记住华阳公主的那桩心事,尽管宫中制度严密,个个守口如瓶,但小棋子还是弄清楚了公主的身世之谜。他要找个机会告诉她,虽然那太残忍,但比她被蒙在鼓里好。 他终于有了这个机会,秦王命他给华阳公主送些外国进贡的礼物。走进了她的小院,当他看见急步小跑而来的公主时,便慌忙下跪,小华阳一把扶起他说: “免了免了,难道你忘了我们以前的约定吗?” 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小棋子感觉脸上有什么东西在爬,咸咸的,是泪。 于是,在华阳公主的小屋里,她知道了苦苦追寻几年的答案。原来,她朝思暮想的妈妈是因为生她而死。为此,她哭得死去活来。 她明白了她从小没有母亲的原因,可是她不明白,为什么平日对她很关怀的父王要去追杀慈祥可亲的奶奶。当然,她不会明白,也许她永远也不会明白。 在以后的日子里,人们常常会看见一个孤独的剪影,在黄昏中静立。夕阳,将她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小小的华阳,你在想些什么? 今天,华阳公主在父王的带领下去给妈妈上坟,在她的记忆中,这还是第一次;在她的记忆中,父王与她这么亲热也是第一次。他们一同坐上高大华贵用金银装饰得花花绿绿的马车。她坐在父王的膝上,父王坐在马车软软的虎皮垫子上,父女俩一路上讲个不停。 “父王,妈妈的坟有多远?” “不远。出了宫门,直着走两条街,横着走三条街,出西门向东往北转西,再走几十里就到……”秦王一本正经地说。 “父王”,小华阳拉着秦王的胡子说:“您逗我……” 秦王笑了,华阳公主也笑了。笑了一阵,她问道: “父王,您说,我们去给妈妈上坟,她知道吗?” “当然知道,她一定很高兴哩!” “可是我都六岁了,才第一次去给妈妈上坟。” 秦王沉默了片刻,便道: “正因为你是六岁,所以才去。” “为什么?”小华阳眨着圆圆的眼睛,望着父亲问。 秦王对她解释道: “六,是圣数,办事要依它。你看,我们坐的这马车车箱大小是六尺,大臣们的帽子高六寸,我们坐的车用六匹马拉……所以你六岁了,我们才一起去给你妈妈上坟。” “那圣数是谁定的呢?” “当然是我。” “那您重新定个‘一’不好吗?” “为什么?” “那我们年年都可以去给妈妈上坟,让她高兴了。” 秦王大笑起来,他觉得小华阳太乖巧太聪明了。他拍着她的头问道: “你现在能认多少字了?” “数不清,”小华阳想想又说:“给您说吧,我会看书了。” “啊!?”秦王有些惊奇:“你能看什么书?” “多着哩!什么《诗经》,呀,《论语》呀,《庄子》呀,《秦记》呀……” 秦王听了更是惊奇,但他不信,便说: “你能背几段我听吗?” “能,父王说背什么?” “你先背一首《采蘋》。” “我猜到父王的意思了,《采蘋》是首祭祀的诗,今天给妈妈上坟,正好用上。父王您听:‘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秦王点头说:“再背一首《无衣》。” 小华阳听了说:“这是一首大人打仗的诗,我不喜欢,可是我能背。父王您听:‘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秦王想,诗容易记,叫她背点别的,便说道:“你背背《逍遥游》,好吗?” “好。‘北溟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 秦王算服了,他欣喜地望着自己的女儿,不觉想起了甘罗,早慧!他问道: “女儿,你听说过甘罗吗?” 华阳公主摇摇头,问:“他是谁?” “跟你一样,还是个孩子,可是他现在已是朝廷的上卿了。” “他那么能干,请父王讲给我听听。” 秦王讲了—— 我们北面有个赵国,很可恶。我派大臣张唐去燕国,联络他们一起攻赵国,可是张唐借口不去。我正为难时,十二岁的甘罗却说:“我可以说服他。”我说:“我的话他都不听,你还是个孩子,能说服他?”甘罗说:“项橐七岁就当孔子的老师,我已经十二岁了。请大王让我去试试。”“好,我就让你去试试。” 甘罗见了张唐,问他:“你的功劳与武安君白起相比,谁大?”张唐说:“白起打败过楚国,又打败过赵国和燕国。每战必胜,每攻必克,我哪敢跟他比?”甘罗又问:“白起的结局如何,你知道吗?”张唐当然知道,白起后来因为不听秦王命令被赐死。他不开腔了。甘罗便给他点明了说:“你不听秦王的话,白起的结局在等你了。”张唐听了,立即打点行装,动身去燕国…… “甘罗好会说话呀!”华阳公主说。 秦王说:“他不但会说话,还很会办事。” “父王快讲给我听听。”小华阳急着说。 秦王接着讲道: “那甘罗等张唐走了,又来对我说,我要去赵国一趟,为秦国立个大功。他把他的计划给我讲了,我说行,你去。甘罗去了赵国,对赵王说:‘你知道燕国派太子丹到了秦国吗?’赵王说:‘知道。’甘罗说:‘燕国派太子丹到秦国,表明与秦国友好。现在秦国已派张唐去了燕国,要表明秦国与燕国友好。秦国与燕国友好不为别的,为的是要联合起来攻打你赵国……’赵王听了非常害怕,问甘罗怎么办。甘罗说了:‘秦国主要是为了扩大领土,你不如把挨着秦国的五个城池送给秦国,我回去对秦王讲,请他把张唐从燕国叫回来,把太子丹送回燕国去。然后,我们秦国与你们赵国联合,一起去攻打燕国。’赵王听了,立刻割了五个城池给秦国。而后派兵攻打燕国,占了三十座城池,把其中的十一个送给了秦国。甘罗不费一兵一卒,就给秦国增加了十六座城池。你看他能不能干?所以我任命他为上卿。” 秦王说着,脸上表露出对甘罗的佩服与欣赏。可是他发现小华阳直撇嘴,便问: “小华阳,你觉得甘罗还不够聪明?” 小华阳回答道:“聪明是聪明,只是他光扯谎,一点不好。” 秦王听了叹了口气,她太善良了,跟她大哥扶苏一个样。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生的儿女都这么善良,他要改变他们。 秦王的车翻了个山坡,到了玉姬的墓前。他和小华阳下了车,踏着铺好的毡毯,一步步走近那修得很有气势的玉姬墓。 这时,随从太监侍女忙着在墓前摆祭品,点香蜡,准备祭奠。 秦王看看陵墓,四周苍松翠柏,园内干净整齐。回过头来从坡上向下看,星星点点满是上坟的人堆。忽然,他看见坡下有支长长的队伍,打着彩旗,吹奏着哀乐,几辆高大华丽的马车紧随其后,分明是一支浩浩荡荡很有气派的上坟队伍。他的脸上顿时露出不悦之色。哼,我堂堂秦王出来上坟还没有这么大的阵势哩!是谁敢这么张扬?他问身边太监: “山下那浩浩荡荡的队伍是哪家的?” 有知道的便回奏道: “是丞相李斯的。” 秦王忍不住说了句: “也太不像话了。” 一切都准备好了,祭礼开始。 坟前,跪着华阳公主。在她身后,跪的是原先伺候过玉姬的宫女太监。秦王则站在一旁,向着玉姬的墓默哀。 念了祭文,烧了纸钱,小公主恭恭敬敬向母亲叩了三个头。而后,喊一声“妈——”,便上前抱住母亲的石碑痛哭起来。接着,太监、宫女们哭成一片。 铁石心肠的秦王,见此情景也忍不住擦眼泪。 秦王怕女儿哭坏了身体,上前把她抱在怀里,哄着她不哭了。但宫女太监们的哭声不断,小华阳听了又哭起来。秦王有些生气,对太监说:“叫他们别哭了!”哭声才渐渐停了起来。 然而究竟女人的心肠太软,几个宫女想到玉姬生前的好处,又再想到自己身世的不幸,又咿咿呜呜地哭了起来。这一哭,把那些本已停下啼哭的宫女们引动起来,触发了自身的许多隐痛,便又跟着哭了起来。比先前,哭声更大了。秦王听了大怒道:“谁敢再哭!” 哭声立即停止,但有一个小宫女,大概因为哭得太伤心太专注,没有听到秦王的话,仍在那里呜呜地哭。秦王听了,走将过去,不由分说,一手抓住小宫女衣领,一手攥着大腿,将她提起来,猛地向坟上的碑掼去。只听“轰”的一声闷响,那宫女顿时脑浆迸裂而死。那血,把大半个石碑染得鲜红。 见不得血的华阳公主腿一软眼一黑便晕了过去。 宫女太监们慌忙过去捏鼻子的捏鼻子,掐人中的掐人中,好半天才醒过来。 秦王急得在一旁直搓手。等到听见女儿的哭声,他才松了口气,但本想游玩踏青的兴致全没了。他叫一声“回宫”,立刻过来几个太监,把他扶上马车。因华阳公主已交宫女们照顾,秦王独自坐在宽敞的马车里生闷气。无意间,他掀开窗帘,见山坡上下,数不清的烟柱在空中袅袅摇摆,上坟的人一堆堆正在野餐。他注意起李斯的上坟队伍,见旗帜也收了,乐器也不吹打了,人数减了大半,只有两辆马车停在那里等待丞相祭礼完毕后回府。秦王见了,心中无名火起,脚一顿,震得马车一阵摇晃,接着吼道:“快!” 秦王的马车比来时快得多的速度回到宫中,下车后,秦王立即命令随从太监在殿前集中。 这时,已完全恢复的华阳公主走过来向秦王叩头,说:“父王,女儿告退。” “慢着,你过来,坐在我旁边看我审案,把你的胆子练练。” 宫女立刻搬过张小凳,让公主坐在秦王身边。 坐在殿上的秦王喝了一口送上的茶,清了清嗓子,对殿下站成一排的太监说道: “给我报个数。” 下面一、二、三……报了数,一共十二人。 “今天随驾的太监到齐了没有?” “禀告大王,今天随驾的一共十二人,全到了。”一太监回道。 “你们知罪吗?”秦王问道。 太监们听了,立即齐齐跪下说道:“启禀大王,奴才不知。” “那我问你们,今天上坟时你们中谁去了李丞相那里?” 下面一片沉默。 秦王慢慢走下御座,在伏地而跪的太监们面前走了两个来回说: “可能你们还没弄清楚我问话的意思。我明白告诉你们,让你们死得瞑目。今天上坟时,我见李斯上坟的车马队伍浩浩荡荡,吹吹打打,如长蛇阵一般招摇而过,便说了句:‘太不像话。’可你们中谁就去对他讲了,他那上坟队伍立刻偃旗息鼓,人马散了大半。你们好大胆,连朕随便说出的话都马上说出去,不知平日你们透露了多少宫中机密?今天,我要把这个人找出来。快,是谁跑去讲的?自己出来认罪!” 下面仍然一片沉默,只是个个把头伏得更低了。 秦王走到第一个太监面前,问道: “是你?” “大王,奴才一直在大王身边,哪儿都没挪一步。” “那你说是谁?” “奴才实在不知道。” “武士快上殿来!”秦王大声吼道。 几个武士奉命上殿。 秦王命令道: “把他抓下去砍了!” “是!”武士把秦王指出的那个太监绑了,押下殿去。只听几声“大王饶命!大王冤枉”喊叫声后,便是“咔嚓”一声刀响。远远地见那人头在地上滚了两转,血,流了一滩。 秦王问第二个,也是一问三不知。于是拉下去,在几声“大王饶命,大王冤枉”声中被砍下人头。 秦王再懒得一个个问,对下面抖成一团的十个太监问道: “你们都没去对李斯讲吗?” “没有。” “奴才不敢。” “奴才一直没离开大王。” “那你们知道是谁?” “不知道。” “实在不知道。” “真的不知道。” …… “全都拉下去,砍了!” 于是传来一片“大王饶命,大王冤枉”的呼喊,接着是“嚓、嚓、嚓……”一阵刀声。只见人头滚动,鲜血喷流,把殿下的大院染得一片通红。 当秦王轻松地回到御座时,华阳公主早就晕死过去不省人事了,宫女们正在紧张的抢救。 秦王并不多看一眼,只是说: “真没出息!”接着,他又补充了一句: “我一定要改变她!”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