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普里觉得很有意思:他的人向英方通报了这位俄国妇女的事;而白厅派来联系的人又是曾经与她的男友在多切所特谈得很投机的那个人。当时杜普里在那儿,亲眼得见。 如果由他来处理,杜普里根本不会向英国人提这件事。 但决定是站长芒罗作的,他恪守礼仪和达成的“互利”默契.“哈尔,这件事发生在英国领土上,你不能不尊重这一事实。她是从大街上走进来的,而这是他们的管辖范围。” “可她此时在美国领土上,”杜普里指出。但是芒罗固执己见。 “你告诉切恩,”他命令道。 “文件夹呢?告诉他们她带来什么东西吗?” 芒罗欲言又止。此时他的秘书走进来,拿着一份电传。 他就势说: “以后再谈,好吗?我得和华盛顿联系一下。” 当然罗,杜普里不会这样做。如果他说了算,她此时已经在乘车去萨福克的途中了,两小时后就到米尔登霍尔空军基地,而后乘军用空运喷气机,明天上午就到达安德鲁空军基地,而明天此时他们机会在西弗方尼亚从她口中榨出实情了;英国人根本听不到风声。可芒岁是头头,这是他的站,而且他在兰利中央情报局有很硬的关系。 拉思伯恩到了,芒罗照旧拍拍他的肩膀。 “见到你很高兴,科林!”他笑容满面。“一向可好?” “我需要休假,”拉思伯恩抱怨说。 “彼此彼此啊!”他拉着拉思伯恩的胳膊一起走进办公室。杜普里不得不承认,芒罗对拉思伯恩的情况介绍相当高明:玛姬怎样来到使馆要求去美国;她又如何讲不再回莫斯科。它使人听了觉得此事相当重要,值得研究;但又不需看得过重。最后他说(好象是忽然想到)她还带来一份文件。噢,什么文件?”拉思伯恩的兴趣来了。 “就是个文件夹,里面有几张纸。”芒罗不在意他说,"是吧,哈尔?” “是的,”杜普里本分地附和道。 “你们知道她一直在和谁睡觉吗?”拉思伯恩问道,他对这个戏剧性的发展感到很开心。” “当然知道,”芒罗说,对此显得毫无兴趣。“和他们的一个特务,第二号特务,安德列扬。” “谢尔盖·米哈依诺维奇·安德列扬相当重要,”拉思伯恩说道。 是啊,伙计,你应该知道,杜普里心想。因此,我觉得文件夹可能有点儿意思。”拉思伯恩接着说。 “你可以带走一份复制件,”芒罗说,”你自己可以判断。” “在这里吗?”拉思伯恩间,一面四处看看,似乎文件可能就放在附近。 “正在处理。”芒罗说。 “啊,"拉思伯恩完全理解,他们会很好地合作,在一定程度上。“那么,请尽快派人送给我们,好吗?” “放心,”杜普里说,看准时机插了进来,“呃,你对这位安德列扬怎么看呢?”他的眼光一直没有离开拉思伯恩的脸。 “肯定和你的看法一样:精明、敏锐、圆滑,他们当中第一流的。” “你说这样的家伙怎么会把绝密文件随便乱放呢?”杜普里冷冷一笑。 芒罗象是在温布尔登观看体育比赛,眼睛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看看那个。 “当然,除非他有意让我们搞到手,”杜普里补充说。 “他为什么想那样做呢?”拉思伯恩平静地问。 “或者想搞乱我们,或者……”他不说了。或者怎样?” ’”“这个你可能知道,”杜普里说,挑战似地盯着拉思伯恩。 此后便是寒喧了。拉思伯恩代表自己的部门对美方的合作并帮助自己掌握动态表示感谢;他说他们自然希望尽可能早地收到材料。 然后他问:“彼得罗娃小姐怎么处理?” 沉默了一会儿。 杜普里耸耸肩:“我想她要的不过是一张去‘天堂之国’的单程车票。” “你们给她签证吗?” 芒罗和杜普里交换了眼色。芒罗说:“不要担心,我们会照料彼得罗娃小姐的。”他笑了。“其实地可能很有用处。” 此时拉思伯恩明自了他们的真正目标是谁,是安德列扬。 斯蒂芬神父的档案锁在“中央档案馆”深处的一个铁保密柜里,标着“机密”,只有经过特别审查、持特别证明的人才得以查看。 档案写着:“拉夏塞·约翰·爱德华,1930年:月30日生于英格兰的梅登黑德,是亨利·拉夏塞教授夫妇的独于。 曾就学于马里利伯恩中学,考试合格(历史、德语、俄语和物理)后,短期攻读于伦敦经济学院。 “他参加过英国广播公司监听部门的工作,被派驻属俄语分部的卡沃门姆站,后转到外交部,在柏林第14分部任职三年。在此期间,他成为一名审讯专家,他自愿去执行秘密任务,在德累斯顿被捕,在那里被监禁起来,受到特别审讯,东德把他交给苏联当局,最后在1966年与雅洛斯拉夫·巴托夫互换,回到英国。后者根据‘官方机密法’第一条被判处十四年徒刑(见其档案)。 “拉夏塞在东方坐牢期间左手失去两个手指,受到极其恶劣的待遇,回到西方以后,他请求特许隐身于修道院,后来决定成为一名牧师。1967年8月27日,初次宣誓;1971年9月1口,正式宣誓;1972年11月13日:被授予圣职,前往罗马学习两年哲学以取得传道许可证。1977年被指定为兰福德修道院的见习修道长;1980年成为牧师;1983年被任命为沃尔顿山修道院的代理院长。 “去年他被正式任命为沃尔顿山修道院的第11任院长。 如今他的洗礼名字又加上了‘圣斯蒂芬’。” 这是对斯蒂芬神父背景情况的一份措词简洁的总结,没有提到他在第14分部究竟干了些什么,也未涉及对方为什么这样急切地要把他弄到手。他们把他标出来,把账都记在他身上,因为他的工作干得很出色。当他们最后设法把他抓到时,欣喜若狂。 档案也没有具体讲他是怎样被抓获的。简单说是被出卖,但全过程本身又是一份档案,存放在另一个保密柜里·有些人说,如果拉夏塞当时不是决定改换职业的话,他很可能就把后半生用来清算旧账了。 了解他的人开始很难相信象这样的人会把全部身心献给慈善、虔诚、忠贞。当初他以冷酷无情著称于第14分部,他的职责是识破双重间谍。他很快就名震波茨但,再往东也知道他的大名。 有人指控,是他自己在狱中受到的虐待使他隐退于宗教,以求得精神寄托.他毕竟吃了苦头,不仅仅是受审时掉了两个手指。显然他已经领教够了,感到心灰意冷。 但是切恩深知他的底绷,并不这样认为。 “他同意了吗?”他问拉思伯恩。 “同意了,”“这倒怪了,我原以为他不想和我们发生任何关系了。” “他确实不想,”拉思伯恩讲,“他只是对波利索夫感兴趣。” “拯救他的灵魂?”切恩的声音里略带嘲弄。 粒思伯恩耸耸肩。 “好吧,”切恩说,“至少我们可以撒手不管了。” “斯蒂芬神父送给我一件礼物,”拉思伯恩不再称他为拉夏塞了,他尊重他的新职务。 “嗅,是吗?” 拉息伯恩递给他一个小纪念章看,解释说:“这是公元480年纪念圣班尼狄克诞辰的,”“真的吗?”听起来有些嘲弄。他把纪念本反过来,“这些拉丁文是什么意思?” 拉思伯恩曾经是咸斯敏斯特古典文学班的学生,拉丁语说得相当好。 “意思是:‘不要让魔鬼成为我的响导’。” “是不是魔鬼已经成为我们的响导了呢?”切恩说。 “究竟为什么他要给你这个玩意儿呢?” 用外交行话说,这叫一种“过场”,象一种古典式的小步舞曲,提出要交涉的问题之后,双方便不再直截了当地交谈,而是相互影射式地交谈;谈的内容是非正式的,仅措辞十分正规。会晤的日的是为了向上级报告此事已办;它不会改变任何人的立场,也不会影响事态的发展。 出席者均属二流。苏联使馆要求举行这次会晤人派来的是代办而不是大使。主方出面的是国务部长,而不是外交大臣。会晤在一间宽敞通风的房间举行,从那里向下可以看到外交部的四方形建筑。两人互致亲切问候,友好地微笑,紧紧地握手;寒喧一阵后,双方入座。 象乐队指挥示意独奏者正式开始演奏一样,部长表示,寒喧就此结束。会谈正式开始。代办欣然同意,然后按事前演习过的那样,宣读讲话,内容大部分是根据苏联使馆通过外交密码收到的国内指示。切尔滕纳姆的英国破密码中心尚未完全译出,但其概要已经备好,如今就放在部长面前,因此他对苏方将提出什么问题很清楚。 代办用的是中立腔,每逢它不代表自己、而是作为国家发言人讲话时都用这个调子。他说:“我受命向贵国政府表示,有一些电台以联合玉国营辖的领土为基地,正在散布对苏联不负责任、挑衅性的宣传。苏联政府对这种活动极为关切。 他停顿了一下。迄今为止,他背得一字不差。 “那是什么广播呢?”部长问,声音同样不带任何感情.“这个电台自称‘俄国自由之声’,沼伏在苏联国内播音,它散布惊恐情绪和流言蜚语,造谣诽谤,无所不为,其罪恶用心是在我国人民中间混淆视听,妄想把他们引入歧途,我奉命指出,这种活动践踏国际法,违反一切公认的播音法规。” 部长不动声色。“我想您的意思并不是说女王陛下的政府对这些广播员负任何责任吧!” “我们的技术专家对我们肯定他说,此广播来自于……”他停顿一下,斟酌措辞,对莫斯科的指示不可越雷池一步。“……来自联合王国行使主权的区域之内。” “我必须再说一遍,”部长生硬地坚持他的问题,“贵国的意思并不是说这类广播是我们管辖的官方广播,对吧?"舞跳得好极了,都在避免踩到对方的脚。 “不,”代办承认,“我们并不是说它就是‘英国广播公司’的节目,尽管该公司的某些俄语节目对我们两国的关系井未起到促进作用。” 最后这一部分是临场发挥的,说出来是为了加强效果。 当他逐字逐句向莫斯科报告这次会暖时,它会显得锦上添花的。 部长则佯作不知,而且装得很象。”您会清楚,我对这一切感到十分惊奇。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此事。我可以绝对向您保证,女王陛下政府与此毫无关系。我敢肯定,您了解我们自己也受到非法电台的侵扰,如……” 代办坚持说:“我国政府认为贵国政府对这种广播的来源并非全然不知。” 部长心想:好吧,朋友!如果你想硬点儿,我愿意奉陪。“那么你们认为到底来源于何人呢?”流亡政治犯。职业战争狂人……法西斯组织的走卒、挑衅分子。我敢肯定您知道这类家伙。他们为数相当多。” “可是这个所谓电台在什么地方呢?”部氏冷冷地问。 “他们是从哪里播音的?” 代办不象部长那样玩牌,但他知道何时增加赌注。 “我方专家正积极侦破,一旦掌握它的确切位置”我们自然会通知贵方。我必须说,我们也希望贵方采取适当措施来消除这种活动。” 部长笑了:“换句话说,你们现在并不知道广播发自河方。” “过场”即将结束,但是代办临别前还从旁放了一枪。 “女工陛下政府,”他慷慨陈词,心想外交部会因此感到骄做的。“有义务遵守禁止这种污染空气的活动的有关规定,允许这种活动的存在,与一个友好国家应有的举止是不相符的。我受命指出,容忍这些活动是二种不友好的表示,是不能接受的。园此我们相信女王陛下政府会采取适当措施来改变这种情况。”他停下来,双方都清楚,他已经完成了任务;双方也都知道,会晤毫无成效。 “谢谢,”部长说,“我自然会把贵国政府的立场转告外交大臣。” 代办显然松了口气。 “下周花园晚会上我能有幸见到您和您尊贵的夫人吗?"部长问。 “我们很愿意前往。”代办说,“法国人非常好客,您也这样认为吧?” 部长把他送到门口,一位助理已等在那里,把这位苏联外交官送出去。” 门一关上,部长就在帕斯顿勋爵的油画像下面的扶手椅上坐了下来,闭上眼睛。他常在劳心费神的会晤之后闭目静思,这可以使他专心思考。 他的结论是他喜欢这个俄口人。老一代的苏联外交官注情乖庚、一脸怒气、面无笑容。而这位代办则是新一类型的代表。当然不是所有新人都这样。 他站起来,在办公桌边坐下,过了一会儿,按响了自己的专用电话。 “杰弗里斯,”他对电话另一端的私人秘书说道,“请给我接通第35号,情报秘书处第35号.”他叹了口气,还不得不给杰弗里斯解释清楚,他刚调来。“我要和切恩先生讲话。” 对克莱伯说来,在一个自己被迫捕的城市活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伦敦和其它城市也没有什么不同。最保险的地方是大街,在那里他可以自由活动,和周围几百万人没什么不同;他喜欢人群,在他们中间自己好比沧海一粟。于是他在人群中行走,随着人流,从不着急。更重要的是,他要确保自己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 他从不盯着警察看,这是第一条规则。他把他们当成路灯,走过去,只作不见,或是越过他们看远方,从来不看他们的脸。最重要的是决不与他们对看。当他走进麦克唐纳饭店时,他很有礼貌的微笑着,有人在柜台前排队加塞儿他也不理会。“他拿起自己的乳酪亩包和纸杯咖啡,找个僻静角落坐下,读起报纸来。 如果乘出租车,他从不告诉司机确切开到哪里,即使说出来其实也无关紧要;他一定要在目的地附近下车,然后步行前往。倒不是害怕司机会记住他,而是出于本能。这也是克莱伯依然能健在的原因。 他已接到指示,不能撤离,即使当局已经知道他在附近活动。正是这种可信赖性使他的身价倍增。 伦敦提供了许多隐蔽之处。如果你不想惹人注意,电影院是白天的暗处;也可以一天到晚坐在莱斯特广场旁边的图书馆看书读报,不会有人前来打扰,也可以在游艺场一圈又一圈乘车兜圈子。 他身上有足够的钱;如果需要,他的后接还可提供更多的经费。那位黑头发姑娘真是个能干的后勤部长。 他不知道他们怎样发觉自己在伦敦;但说来奇怪,他并不因此担心。他知道自己不是被这一边的人出卖的,他信任他们。现在确实出了问题,不过克莱伯是个宿命论者。他相信运气还在他这一方,否则他就查觉不出危险了。如果上帝不再保佑他,他早就自投罗网了;或者,在他午夜沉睡之时,他们可能会冲进来打他个措乎不及。 当然罗,这是他最后一次作为克莱伯出现了。这次使命完成之后,卡尔·海因茨就不复存在。下一次他可以随便换个身份:一个瑞典学生、或者一个瑞士医生;他相当欣赏自己的美国口音,或许可以装成来自大西洋彼学的旅游者。 他是在查灵十字街开始查觉有人跟着自己的。最初他不敢肯定,但似乎记得以前在剑桥圆形广场见过这个身穿海军上衣的人。这又是那不可思议的第六感官的作用,不用看就知道,因为他感觉到有人跟踪他。他没有口头看,继续向前走。他来到一个汽车站,加入了有三个人在候车的行列。 “海军上农”站在一个门洞点烟。汽车来了,克莱伯利用下车人群的掩护继续行路。走到福伊尔斯书店时,他冒险回头迅速看了一眼,发现那人还在他后面。 克莱伯从书店旁穿小巷来到希腊街。他看见一个色情书店,走了进去。 书店里到处是一排排玻璃纸封面的杂志。他四处走走。 计划着时间。他在里面呆了六分钟后离开,没有买任何东西。这使面色灰黄,来自地中海的老板很不高兴。克莱伯沿着希腊街朝梭河广场走。这时“海军上衣”又出现了,此人貌不惊人,他已经把香烟丢掉。 克莱伯苦苦思索着。如今他肯定自己被他们的一个盯梢者发现了。此人可能备有无线电报活机,可随时召人前来。 但是克莱伯凭自己的经验知道,更大的可能是他将盯住自己不放,企图摸到同谋和老窝,搞清自己与谁联系。 克莱伯心想:这就是你的主意,朋友! 盯梢者是奥尔科特,此时也在推测克莱伯下一步的行动。他并没有低估自己的猎物。他没有证据说明克莱伯知道自己在盯着他,但那家伙也会同样小心地不让奥尔科特觉察到他已经知道被盯梢。他与克莱怕保持着适当的距离,确保他俩之间有足够多的人掩护自己。 克莱伯走向托滕汉大院街。他不知道“海军上衣”是什么时候开始发现自己的,但肯定是在剑桥园广场前、离官殿剧院不远处,而且是在自己发现他之前。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被发现的。他目标明确地向前走,似乎要穿过圣贾尔斯圆形广场,但接着突然转身跳入地铁站,他想,这下子可让那小子好好折腾一番了。 他从自动售票机买了票,沿着电梯下去。他装作乘中线的样子,然后转身飞快跑下台阶到北线。看不到"海军上衣”了,但克莱伯不敢肯定自己已把他甩掉。在这种情况下,他喜欢把自己和跟踪者换个位置。别以为你在跟踪克莱伯,我这个对象你还不了解呢!克莱伯混在十几个人中间等候下一班车。电控显示器上标明它将是巴尼特线,他已经可以听到列车在隧道由远及近,驶进车站的越来越大的轰鸣卢。 就在此时他又看见了穿海军上衣的那个人,在站台远处站着。有趣的是,这反而使克莱伯放心了。刚才这个”‘影子”不明不白地消失倒使他不安,就象一个问题成了悬案似的。 列车进站,门自动开了。克莱怕等到最后一秒钟,站台那边的奥尔科特也是如此。然后克莱伯走进车厢,他看到跟踪者走进旁边一个车厢。 克莱伯考虑着几种行动方案。他知道,他一下车,那个人就会跟着。他可以从乘客中夺路而行,逃到出口,但他怀疑这样是否能甩掉那只猎大。他也可以下车后,带着这个影子走出很远:跳上出租车,管它开到哪里!跟他兜圈子,当然他可以这样做,但哪是头呢?他仍然甩不掉那家伙。 在隔壁车厢里的奥尔科特心情不安。比较起来,跟踪安德列扬和女演员相当容易。他知道,克莱怕诡计多端,老于此道。每一次停车他都冲到门口,以便克莱伯一旦下车他好跟上,但每次那家伙部安然坐着:古吉街、尤斯顿、卡姆登慎,乘客有上有下,克莱伯纹丝不动。 而后到了阿奇韦,一切都象闪电般地发生了。克莱伯下车,奥尔科特也下车。但是与奥尔科特预料的相反,克莱伯没有人另一站台换车或乘电梯到出口:而是沿着站台跑去,消失在紧急情况备用的楼梯上。 奥尔科特骂了一声,迅速跟上前去,不再佯装没有跟踪的样子。乘客挡住去路,他推开一位老太太,引起她一阵怒驾。 阿奇韦车站的楼梯是螺旋形,又长又暗,很少有人使用。台阶陡,很难爬,要费好人劲才能到顶。 奥尔科特开始爬上楼梯,克莱伯已经无影无踪了,说不定已经快到顶了。尽管楼梯井里回音很大,可是听不到他的脚步声。奥尔科特一动不动,屏住呼吸,还是没有一点儿声音。过了一会儿,他又继续沿着螺旋形楼梯向上爬。 奥尔利特没有料到的事情发生了:克莱伯就站在楼梯上,大约在整个楼梯的中途。他藏在暗处,一动不动。就在奥尔科特爬上来的时候,他开了枪,只打了一发,9毫米的子弹从奥尔科特的前额中央打入,粉碎了他的头盖骨,进入大脑。一眨眼的功夫,奥尔科特的脸就血肉模糊了,他的尸体向下滚了几个台阶。 克莱伯迅速爬到楼梯顶,穿过售票厅来到阿奇韦街,哼着西贝利厄斯的曲子(近来他总是想着这个曲子)。好几辆公共汽车停在始发站,他上了2了路车,爬到顶层。到汽车开走时,没有任何骚乱声从地铁车站传来.他没有听到警车响,也没看到人们聚集在一起。车站那个楼梯出口路长难爬,很少有人用它。 当然,他们发现奥尔科特时,肯定会知道是谁干的,就好比他留下一张名片。毕竟他们知道奥尔科特跟踪的是谁。 一个小时之后,有人使用阿奇韦地铁车站的楼梯,才发现了尸体。奥尔科特身上有国防部的出入证。于是,警察局打电话给拉思伯思的办公室,询问是否有人能辫明死者是谁,遗憾的是奥尔科特的头大部分已被粉碎,于是检验了他的指纹。 “他一定是大意了,”切恩接到报告后说。 他没有看在太平间拍的照片,他不喜欢可怕的照片。 玛娅慢慢醒来,她躺在一张行军床上,没有脱衣服。她觉得嘴里又干又苦,眼睛也睁不开。她的思想一时集中不起来。 她搞不清自己在哪里。屋顶呈圆拱形,只有一个窗户,拉着窗帘,门上有个窥视孔。 玛娅给弄糊涂了,她不知道怎么会到这里来的。她尽力把思维集中起来,是的,美国使馆,她开始记起来了;她在接待室坐了很久,这个她也记起来了;还有海军陆战队的士兵把着门。 接待她的人再没有回来,如今想不起他的名字了。 然后是一个身材细高的女郎。她彬彬有札,却又十分冷淡。他给玛娅端来一杯咖啡。此后,玛娅所能记得的仅仅是他渐渐困倦,再往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她觉得舌头很厚,周围的东西看起来似乎都有些遥远。 她一直想着安德列扬:当他汇报她的出走和文件夹的丢失之后,人家会怎样处理他呢? 门开了,女郎进来。 她对玛娅淡然一笑。“啊!好的,你已经醒了。睡得好吗?” 玛娅觉得她缺乏热情,象个外科医生,没有感情,一付与已无关的样子。 玛您在床上坐起来,问:“我这是在哪儿?” “你绝对安全。我来照料你,”女郎说,“需要什么尽管告诉我。” “你是谁?”玛娅舔舔嘴唇,“我不明白……” 只是在此时她才惊奇地意识到她们在用俄语交谈,女郎说得一字不错。 “你如今在一个军事基地,”女郎说道。“这是保护你的最好地方。在这里没有人能找到你,你石,”她走到窗前拉开窗帘。玛娅慢慢站起来。她仍然觉得有点儿头昏眼花,但还是走到窗前向外望去。她看到铁丝网,更远的地方还有个警戒塔。 玛娅突然产生了一个可怕的想法:她被绑架。他们给她吃了药,使她失去知觉,现害又在对她耍什么花招。 “这是什么国家?”她问道,几乎是胆战心惊地等待着回答。 金发女郎有些吃惊:“当然是在英国,你以为在……” 玛妞无力地笑笑。她有些头昏,于是走到行军床边坐了下来。“对不起,”他说“我给弄糊涂了……” “一点儿也不用担心。”金发女郎说,但声音中听不出多少同情。 “你还没有告诉我……你是什么人,”玛娅有些不安,“你叫什么名字?” “我为政府工作,”金发女郎回答道,“我们的政府。 我叫琼斯."“我叫玛娅·亚历山德罗夫娜·彼得罗娃,”玛娅说,随即发现自己多么愚蠢;金发女郎当然知道她叫什么,这一切不都是由此引起的吗!“你能告诉我,你们使馆准备怎样处理我吗?我已经请求发给我去美国的签证,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决定的吗?” “现在不归使馆管了,”金发女郎答道,“交给了另一个机构。” 玛娅得出结论:她不喜欢这个金发姑娘;她也知道,对方也不喜欢她。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带到这里来,”玛娅开始说,但对方打断了她。 “我已经告诉过你,这是为了你的安全。如果……如果他们把你弄到手,没有你的好处。你放心吧。你不会总在这里的,只是在采取必要措施期间才要你到这里来。” 玛娅打了个冷颤,可能是身体虚弱,也可能是金发女郎冰冷的眼光,“多久呢?”玛娅间。 “放心吧,玛娅!”金发女郎淡淡他说,“我们一小时也不想让你在这里多呆。” 玛姬心想,如果我表示友好,可能会改变局面,于是她问: “你叫什么?该怎么称呼你?” “K,D·,”金发女郎道。她看到玛娅迷惑不解,就接着说:“有些父母只用字首来代表自己孩子的名,K·D·就是我的名。或许你最好叫我琼斯。” 玛娅决定再试一试:“我给你们的文件怎么样了!那份文件夹。” 女郎耸耸肩,“我想正在处理。” “处理,是什么意思呢?” 金发女郎的眼里露出故意:“意思可能是他们正进行核实,这不会使你担心吧?” “我不明白。”玛娅说。突然她害怕起来:也许拿文件当敲门砖并不聪明。 “要是我就不操这份心。”金发女郎说。她把窗帘又拉上。“我去拿几件衣服和一些卫生用品来。你不吃点什么吗?” 玛娅摇摇头。 “我就回来,”女郎说,“不会走远,什么时候你需要我,我就在你身边。” 这些话并不能使玛娅安下心来,在她听来倒象是警告。 “这儿离伦敦远吗?”玛姬问。 “够远的了。”女郎又冷冷一笑。“想念什么人了吗?” 玛娅真想偏她一巴掌,但是没有动。金发女郎走了。就在此时玛娅看到屋顶上安着麦克风,他们甚至都没有想把它隐蔽起来。 台灯旁整齐地放着吸墨器,两枝笔和一叠大页书写纸,连墨水也没有忘记。这使波利索夫不安。他们想要他写什么呢?信?悔过书?那等于是他的遗嘱。 十字架也使他惴惴不安,它挂在白色石墙上,就在床后边。但愿它不在那里,他尽量不去看它。当然,他并不信教,可是老让十字架俯视自己也很不好受。 门的内侧有张印好的通告,就象旅店的收费表一样,只不过通告没有列出每日价目.这张表的题目是《旅害需知》。 “旅客”!波利索夫冷笑一声,他们就是这样称呼! 通告规定:用餐时不得讲话,只进行个人的文娱活动,院长允许后才可与僧侣交谈,在举行仪式的场所不得喧哗。 走廊里不准吸烟,规定的静坐时间必须严格遵守。还有一张作息时间表:04:00起床,读《马丁篇》和《劳德篇》;然后各人作弥撒、读经和静坐默思;08:15用早餐;10:00集体作弥撤;整个白天邮花在一次次祈祷仪式上;13:00午餐;19:00晚餐;然后是晚祷;21:00就寝。 波利索夫想:制度的严格真比劳改队还厉害,即使在古拉格劳改营,人们也不必早晨四点钟就起床。 这是座十三世纪的修道院,波利索夫所知仅此而已;至少它是在十三世纪建造的,原来是个城堡,五码厚的围墙足以证明这一点。周围有护城何,要想过河需通过一座石桥。 桥头是守门房,两侧有古老的塔楼,沃尔顿冈是个禁地。 他从伦敦乘汽车前来,由两个拉思伯恩的人护送,路上走了一小时左右。 “我们想让您在那里呆一段时间,”拉思伯恩说,“到事情搞清楚为止。他们会使您过得舒适,院长是我们的朋友。” 这出乎波利索夫的预料。他以前听说过英国情报机关掌握的一些隐蔽点:那些小小藏身之处,伦敦的无名住宅、乡问的住所;然而,却是座中世纪的寺院…… 他被带到一间客房,里面没有窗户,只有两道狭缝,古代守城的人就是通过这种窄缝向围城的敌军射箭的。不过里面没有卫生门,看来不太协调,还放着肥皂、毛巾和刮脸用具。 靠墙有个不显眼的衣橱.波利索夫打开一看,里面放着衣服,都是新的,挂在衣架上:一件运动前克,几件法兰绒装和一件雨衣,全都是他的尺寸,而且抽屉里还整齐地放着内衣和衬衫。 很明显,这是专为他准备的。 “请问,”波利索夫说,“我在这里要呆多久?” “就几天,”同来的一个人宽慰他说,“拉思伯恩先生会来联系。”说罢两人就走了。 不久,有人敲门,进来一个修道士。他的教服外面罩着围裙。他给波利索夫送来了茶、两个煮鸡蛋、面包和黄油,还有一个苹果。他把托盘放下。 “我想见见你们的……院长。”波利索夫说。 修道士笑着点点头,但没有说话,然后静静走开,轻轻带上了门。 响起了铃声,波利索夫似乎隐约听到唱赞歌的声音。他打定了一个主意。 他从桌旁的椅子上站起来,走到门口。 他拧拧把手,才发现门锁上了。 波利索夫用俄语粗野地骂了一声。他用手砸门,可是铃继续响着,没人过来。 端来的饭他还没有动,他觉得确实饿了,既已送来,何不吃掉?他倒上一杯茶,楞住了,慢慢把茶壶放下。原来他看到在面包和黄油的盘下有件东西,平整地折叠着。 这是一份《真理报》,至少可以帮他消磨一段时光,到院长来访,已经是18个小时之后的事了。 “但愿我没有打扰您,”院长说,“希望您得到了适当的照料.”斯蒂芬神父身材高大,十分瘦削,椭圆形的前额突出。 带着一付摇摇欲坠的角质架眼镜。“可以坐下吗?”他问道。 波利索夫坐在桌旁,斯蒂芬在床边坐下。 “房间大小,是吧!”他抱歉地笑笑。他的俄语说得很流利,很口语化,“您一定觉得这个地方很奇怪吧?”他轻轻他说,听起来甚至有些羞怯。 波利索夫不由主地把目光盯在斯蒂芬的左手上:这只手没有食指和中指。 “我觉得最好开始谁也别来打扰您,”修道士说道,“所以谁也没有来,让您上午好好睡上一觉。我们早晨起得很早,但完全没必要把您也叫醒。”说这些话时他的眼睛一直没离开波利索夫。“象我们这样生活的人,往往忘了外面来的人适应我们的生活方式还要有个过程。” “为什么要把我象犯人一样看管起来?”波利索夫问。 斯蒂芬神父看上去吃了一惊。“犯人?谁说的?” “这里就象个笼子,门锁着,我出不去。对,就是个犯人,不是吗?” “噢,门锁着。”修道士点点头。“我明白了,当然,请原谅。可儿,我的朋友。这不是为了不让您出去,而是防止别人进来。” 波利索夫皱起眉头,“别人?” “您是我们的客人,我们非常关心您的安全,刁“能我们热情过份了。从现在开始,门不再锁上。” “那么我可以随便走动了?” “象空气一样自由。”院长笑着说。 “还有这个,”波利索夫说着,拿起桌上那份《真理报》."这是什么意思?"“给您点儿东西看。”他又笑了。“我觉得这样可以帮您消磨时光,家乡的情调……” 波利索夫心想:这不管用,你们还得想些更聪明的办法。“我很惊奇,”他说,“谁会想到在英国的一个修道院里能发现《真理报》呢?” “噢,我读它是为了不忘掉俄语,我很少有机会说俄语。”斯蒂芬笑容可掬。“我想您可能感到奇怪,为什么把您带到这里来?”他接着说道。“这是为了帮助您适应一下,熟悉新的生活。当局告诉我,您已经历了不少曲折。但我可以向您保证一条:您在这里来去绝对自由。我们想让您松弛一下,整理思想,从压力下解脱出来。我们欢迎您这样的客人。我们并不想了解他们的信仰、他们的宗教;并不要他们参加我门的活动。没有人企图改变您的信仰,没有人监督您,您完全自由。” “好极了!”波利索夫说,他的目光还是不由自主地盯着那只左手。 “看得出来,您对这个很好奇。”斯蒂芬抬起左手。 “这没有什么秘密,它是固执的代价。他们让我回答几个问题,我很固执,就是不讲,于是留下了这个纪念品。” “在什么地方?” “列宁格勒,”修道士答道。“您见到过一个名叫布尔加科夫的少校吗?” 波利索夫摇摇头。屋内的气氛突然变了。 “没有。我想您也不会见过。我发现他很有意思,残酷无情,不过非常能干,克格勃,你知道。”接着他又轻描淡写地带上一句:“有时我很想知道我那两个手指他怎样处理了。我承认,这本不值得一想,”波利索夫听得入神了,目不转睛地看着他。 “我想他也是干那种工作,以自己的方式,”斯蒂芬自言自语他说。 “干什么?”波利索夫低声问道。 “扑捉灵魂。我们都是灵魂捕捉者,对吧?” 波利索夫警觉起来。”我从来没听说过这个词……” 修道士看上去很是不解:“没听说过?真的吗?那是1967年,克格勃成立50周年的时候。安德罗波夫当时是‘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他在纪念大会上讲话时用了这个字眼,捕捉灵魂的人。恰当极了。您不觉得这是个绝妙的写照吗?” “相当说明问题,”波利索夫表示同意。 “噢,不仅如此,我的朋友。它概括出这一行当的实质。盗窃蓝图、破译密码等等,那些都是老一套,是吧?可是‘捕捉灵魂’,真正的危险在这里,日为捉住一个人的灵魂,就掌握了这个人。” 你这样卖力气,我该给你点儿甜头,波利索夫心想。从一定意义上讲,”他说,“您作为牧师,我想您正是这样一个捕捉灵魂的人。” 斯蒂芬听了非常高兴:“亲爱的朋友,”他咯咯地笑着说,“我们一定会相处得很好,我会从您那里学到很多东西,有您这样的客人真叫人高兴,倒并不是说我要改变您的信仰——或者您改变我的信仰。” 波利素夫说:“但我不是个捕捉灵魂的人。” “不是,”修道士说,“您是位出色的演员。” 他又一次微微一笑。 ------------------ 转自白鹿书院 |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