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王嘉廉 中国企业如何进入500强?


  王嘉廉 生年:1944年/学历:数学专业学士学位/责任职务:CA公司董事长/对财富感受:我8岁就离开上海生活在美国,但我认为人就是人,我现在是不是很富有,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认为钱就那么回事,它只是一个标志。它不应该是我们拼命去争取的东西,如果那样做,生活就没有了意义。我觉得要过有意思的生活,就该做你喜欢的事情,如果你做的事情你很喜欢的话,你的钱就会跟着来。

                第一印象

  很早以前,有位企业家朋友对我说过,在美国能够自如出入美国最上层圈子的华人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王嘉廉。这使我很早就对王嘉廉这三个字产生了很大的好奇。
  如果说比尔·盖茨是全球个人电脑软件王国里的王子的话,那么王嘉廉便是全球另一软件王国——企业管理软件的主宰,而最有力的证据便是两家已在各自“地盘”成为事实上的标准。
  我第一次见到王嘉廉是1998年5月13日在北京进行的一次演讲。王嘉廉的皮肤黝黑、长方型脸,眼睛很小,中等身材,但很男子气,他的声音非常有磁性,演讲得抑扬顿挫,像是在朗诵好听的诗句。
  王嘉廉虽然长得很华人,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美国佬,他不会说中国话,只能听懂一点点中国话,他还有一个英文名字叫Charls(查尔斯),更关键的是他的思维已完全地美国化了。
  第二天上午,我和总编刘九如先生一起在北京凯宾斯基总统套房对其进行了独家采访。我问王嘉廉,CA在国际上很有影响,但在中国为何影响不大?他回答说:“CA的产品不是微软的前台产品,而是用户看不见的后台产品,另外CA产品面临的对象不是个人,是企业用户。”
  我当即反驳说:“您的这种说法并没有说服力,英特尔生产的微处理器也是用户看不见的后台产品,但他们却大力宣扬‘Intel inside’,让很多人都知道了英特尔,这说明英特尔很会做市场。”
  王嘉廉愣了一下,随即马上说:“你说得对,如果你了解CA的历史你就会知道,像我们这些人都是搞技术出身的,所以我们这些人对于技术更了解,但对市场营销不太擅长,而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在市场营销方面学得越来越好,你以后可以在这方面来帮助我们。”
  这一次专访王嘉廉的时间很短,我的问题没能间完,于是我递给替王嘉廉做翻译的吴小客小姐几个问题,请她在王嘉廉午饭空余时间里,再帮问一下。
  当天下午,王嘉廉有个新闻发布会,我早早去了并坐在第一排。王嘉廉走进会场坐在主席台之后,一眼看见了我,他高兴地跟我打着招呼,还把头从主席台伸出来,一脸“讨好”地对我说:“你的问题我已经给你做了答复。”
  1999年立秋那天,成都一对对新人忙着在祥和的日子里,张灯结彩、喜结良缘。王嘉廉也踏着一片喜悦来到成都,他来参加国家经贸委培训司主办的“变革中的企业经营管理——世界500强系列讲座”的活动,在那个会议上我一连问了几个问题。
  演讲结束后,紧接着是王嘉廉和记者的座谈会,我第一个抢着提问,而且又是一连串的几个问题。看到我这么多没完没了的问题,一下把王嘉廉逗笑了。采访结束后,王嘉廉径直走了过来握着我的手,说:“Nice to see you again”(很高兴再次见到你)。看来,王嘉廉非但不讨厌没完没了提问的记者,还会对这样的记者施一些“偏爱”。
  成都之行使我对王嘉廉的好感陡增,尤其是他的那一段话非常令人感动,他说:“你们做记者的怎么写我,或写不写我,其实都不重要,但你们应该介绍一下‘微笑列车’。那些凸嘴、面部有畸形的孩子们备受歧视、总是躲到某个角落里,许多家长放弃了希望,而我们能用我们的软件和医生一起帮助他们找回他们的世界,你们应该告诉这些畸形的孩子有很多人在关心他们、想为他们做一点事情。”
  王嘉廉是一位非常有领导魅力的人。为此,夏恩的首席执行官胡艾瑞征率夏思公司主动“投靠”了王嘉廉。在“投靠”前,夏恩是世界第一大的安全软件供应商,该公司在防病毒及数据备份上是全球的领先者。胡艾瑞征对我说:“夏恩与CA在谈合并时,我的最大动机是想能与王嘉廉在一起工作,合并后,我留下来也是因为王嘉廉。”
  “王嘉廉是一位非常有远见、有修养的人,我对他非常佩服。”“领导力和动力是王嘉廉的最大特色。”“但是,我与王嘉廉经常讨论和争论,如果不讨论、不争论就不知道彼此之间的立场在哪里,争论也是沟通的一种方式,争论主要在方针、策略,产品、用人上的一些想法,一个人穿衣服时一定要照照镜子,一个人做决定时,也要找其他人照一照,看看是否正确。”(胡艾瑞征语)
  我问:“王嘉廉一旦退休后,CA还能继续有活力吗?”胡艾瑞征说:“一家企业总要有一个企业文化,王嘉廉就像一个种子,企业文化像是一棵树根,慢慢会开花结果。王嘉廉即使退休,但把企业文化还留了下来,我们看事情的方式、我们做事情的态度,企业文化在无形中帮助了思维和执行。王嘉廉在公司培养了一大批会思考的人。”

  采访时间:1998年春天,1999年秋天

          王嘉廉 中国企业如何进入500强?

              传统思维日落西山

  中国企业如何才能跻身到世界500强企业?王嘉廉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打破过去的思维定势和条条框框,要有新的思维。如果你想成为非常成功的公司,必须要有全新的思维。这个世界变化太大,我们需要张开双臂,全身心地投入这一时代,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里,我们要加快速度前进。”
  王嘉廉说,如果我们再用传统思维来运作企业,必然会落后于世界潮流,“我们的落后将成为巨大的灾难,这种灾难不仅仅是指金钱上的损失,而是时间的丧失以及所有相关机会的丢失。”“我相信不拘泥于传统思维框架的企业将会是赢家。最近的IT业(信息产业)历史表明,传统思维已日落西山,那些突破常规思维的企业将会得胜。”
  王嘉廉认为在跨入2000年之际,有两种失败者:退却或死亡。“你可以乐观地设想一个已经存在的企业,它拥有自己的优势,投身于电子商务世界。这些企业进行电子贸易、电子商务、用电子思维使自己的公司成为优秀企业的代表,因为这些新企业能够利用独特的方式来思考,他们突破常规,用完全新颖的方式来看待IT业,从而在根本上赢得了这场战争。脱离框架思考问题应成为我们工作与职业的一部分,因为我们所处的信息世界比以往的世界变化得更快,这种变化的速度我们称之为网络速度。”
  “英特尔董事长葛鲁夫和首席执行官贝瑞特向我保证,在未来数年里,几十兆甚至上百兆的芯片都可能研制出来。很清楚,硬件计算能力的优势正在成为商品。因此,企业将怎样从这种高速计算技术中获取得最大的价值呢?用它来制定纳税表单、改进财会程序、将它局限于传统的程序中吗?我不希望如此。因为那将是非常大的浪费。新技术仍然要屈服于首席财会官的麾下吗?我相信这种传统的观念将会使我们失去极大机遇。传统思维只会浪费掉IT界今天所提供的巨大潜能。”

           与其赶超技术,不如利用好技术

  在面对中国人如何赶超西方技术的问题时,王嘉廉认为应该换一种思维来看待这一问题,他说,“中国人的发明,西方人是吸纳了的,西方人往往是在中国人发明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发展的。因此,我认为不要做纯粹为技术而技术之事,应该考虑现有的技术能为你的企业和业务带来什么样的附加价值。”
  在王嘉廉的眼里,互联网也好、计算机也好、各种新技术也好,都只是一些为企业服务的工具,“当我们在使用技术时必须牢记一点,就是不要为技术而技术,技术应该是用来推动我们企业业务的发展,如果为技术而技术的话,就毫无意义。但很多人一谈到技术,就感到奇妙无比。大型机、客户机/服务器、NT、linux,一代代技术层出不穷,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当你想换某个新技术时,这个新技术能给你们带来什么?我要向中国企业家提的建议是,技术决策往往是一种商业决策而不是一种技术决策,技术只是一个工具,它是用来帮助推动企业发展的工具,只赶新技术的时髦是件毫无意义的事情。”
  “我认为迄今为止,人们对信息技术的使用都非常局限,人们只是用信息技术使手工变成自动化操作而已。如,把信息技术只用于财会,财会会算得更快、更明确,但这只是一个起步阶段,我认为技术应该能用来帮助企业壮大自己的业务。如果说,我们能够扩大全球信息技术市场,那么所有行业的企业,应该能够从信息技术中获得更好的技术,从而使自己的业务不断壮大。”
  “比如说我现在要从饭店去飞机场,很简单,只要我出门找辆出租车或让我的司机带我去就可以达到。但如果你问一个技术人员怎么能去机场时,他会把这个问题变成一个怎么制造汽车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在下一个世纪要成为业界领袖的话,就应该牢记一点,技术只是一个工具,它只是帮助我们业务不断壮大的一个工具。”

               永远要有饥饿感

  “不要相信公关公司的人对你说‘你有多么多么的成功’等这一类的话,你必须永远有一种饥饿感和危机感,你必须永远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才行。”
  “你还要快速做出反应,要能以非常快的速度开发工作,还要能快速进行决定和决策,也就是说我们要有精益思维的思想。如果发现我们有什么做错之处,我们必须马上纠正过来。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朝什么方向走,在这个行业里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取得成功。我认为在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眼睛不能只瞄准一个技术,如果这样做就太狭窄了。”
  “CA实际上是一家大公司,有1.8万名员工,但在我们的思维中我们把CA当作一家小公司来看待,我告诉我的员工说,你不要看CA的规模而把它当作大公司,如果把CA看作一种大公司的话,会使得自己的思维不清晰,容易陷入大公司里常常有的误区,可能效率不会高,官僚机构非常重叠;而我希望CA成为非常经典、效率非常高的公司,因此我们在思想上把自己当作一家小公司。”
  “CA现在一直在努力地防止官僚主义的发生。我们与各级管理层和员工之间沟通时,不是一个层层向下、中间有很多层次的金字塔式的结构,而是一个比较平的结构。我们的管理层现在有一个共识,就是说,如果我们发现了我们在沟通方面有问题,如果我们有了官僚行为,那我们一定要和它做坚决的斗争。然而,任何企业做大后,就有可能出现沟通方面的问题,但因我们大家有了共识,即使出现了官僚主义的苗头我们也可以克服;如果我们公司内部没有达到反官僚的共识,认为公司大了就可以为官僚作风作借口的话,那么官僚主义就肯定会滋长。”
  “我从来没有说我要做最大的软件公司,我要有的是最好的软件公司,如果这个最好的软件公司碰巧又是最大的软件公司,当然很好。但这个最好的软件公司是第三大、第二大或者第几大的话,也无所谓,因为我要的是最好的软件公司,而现在我们这个公司是最好的软件公司,我非常高兴能有最好的软件人员与我一起合作。我觉得在我们从事的这个行业之中,我们不是在比赛究竟谁更大一些,我们实际上是各有各的事情、各有各的业务,微软公司的业务是Windows视窗平台,我们并不跟它们竞争,但支持它们的平台,它们也需要我们CA公司的支持,从而使得它们的平台成为最好的。”

             要激发员工“好”的感受

  “我的任务是创造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我的员工应该能够感觉到他们确实干得不错;而且他们的收入也应该比较好,我相信所有业界的人会发现他们的收入比他们应该得到的还要高;另外我希望他们在工作时应该有乐趣。如果我能创造出这样一种环境,能满足这三个条件的话,那么我的公司里就会有非常快乐的人,他们工作的动力会很大,这样的话,我就能雇到最好的人,我的公司才能成为最好的公司。”
  王嘉廉说,在企业里,让员工忠诚于企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对于员工来说,最重要的是他们内心的感受,你可以把知识塞到他们的头脑里,但员工心里的感受你是改变不了的,然而员工心里的感受是很重要的。员工是不是很忠诚、是不是很诚实、是不是喜欢勤奋地努力工作,这都是员工自己的心里感受,但这个感受你企业老板是看不出来的。因此,我经常这样跟我的员工说,如果在CA要取得成功,如果要使自己的一生取得成功,有三点至关重要:第一,你在CA工作时,不管你做的是什么事情,你觉得你做的这个事情确实对这家公司很重要,你确实是在为这家公司做贡献,也就是说员工要了解自己的价值。第二,要给员工非常好的薪水,你问问CA的员工,他们拿的钱真是太多了(笑)。第三,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有乐趣,一定要喜欢你所做的工作,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快乐的人总是能做出非常好的事情,那些闷闷不乐的人是做不出好事情的。”
  “但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应该能提供一个使这三个因素都存在的环境。”对此,应建立一个有权威感的奖励机制。“每个人在工作中的表现不一样,当然奖励也不应该一样。做得最好的人,应该能得到最好的奖励。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应该给这些人提供平等的机会,从而使自己不断地成长起来,不断地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如果说有这样一种情况,做得好的人比做得差的人拿到的奖励更差的话,这个机制就行不通,这样的环境就不是鼓励人们去不断地改进自己的环境。”

               要有好的理念

  王嘉廉说:“如果是一个好的领导或好的管理人员,别人批评他时,他应当承担所有的责任,遇到表扬,向后退一步,不要去抢功劳。”
  让一个企业进入一个永久的良好状态,究竟是什么在起关键作用?是企业的文化、营业业绩、企业制度还是其他的什么?王嘉廉说:“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保证的东西,所以要使得企业取得成功的话,是有些非常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那就是人。如果你看一看我周围的管理人员,是他们给我们的企业带来了希望,因为他们有那种尽心尽力去工作的心,他们确实非常关心周围的人,他们不断地给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因此我非常乐观地相信,我们这个企业可以得到不断的成功。”
  “王安是一位美籍华人,我非常尊重王安,因为王安克服了重重障碍开辟了自己的业务,而且其高技术企业做得不错,他所做的工作有利于许多人,当然他在公司最后几年做得不如以前那么好,但是评价一个人不能仅凭最后几年给其下一个结论,应该看重他整个的成就,他现在依然是我的偶像,我依然祝他取得成功。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有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在用人的时候应该更多地看人的素质,而不应把家里人都弄进来,我家里的人就不参加我公司的工作,这就是他给我们的一个教训。”
  王嘉廉认为,品质对一家公司而言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他说,“我们不仅指产品的品质要好,在与客户打交道时,也有品质高低的问题;如何与我们的合作伙伴打交道,如何与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打交道,这里都有一个品质高低的问题。我们在当初创建CA公司时,我们就有一个决心,即把CA创建成一个比别的公司要好的软件公司,使这家公司成为一个人人都可以依赖的公司,我们要使这家公司为人们推出一些更好的解决方案。如果我们大家都有爱心,都想更好地让别人过得更好一些,假如我们能把这些传达到每个员工心里的话,那我相信我们就能战无不胜。”
  “中国软件市场很重要,并不只因它是很好的人才来源地,对于中国信息技术行业来说,至关重要的是必须达到下述境界,即中国应该能向全球市场出口软件产品。我们知道中国人才济济,中国的技术人才、中国的工程师太棒了,他们非常聪明也非常勤奋,但有一个问题,中国的技术人员不知道他们应该做什么、不知道怎样做包装、怎样商品化、怎样做支持、怎样向全球市场出口。在很多情况下,中国人有非常好的想法,但却不能把这些很好的想法销售出去,如果他们不能把这些好的想法销售出去,别人迟早就会把这个好的想法偷过去,然后别人就会把你这个好想法销售出去。”

  理念共享

                绝对孤独

  说起孤独,很令人胆战心惊,因为它很会害人。
  上大学时,曾有一个时期我非常迷恋尼采的书,因为其华美如歌、凄凉如诗、激昂如风的行文常常会把人拍打得热血飘飘。但尼采的偏激、孩子气似的表白方式,又很难在人的心里树起一个绝对的“权威”。比如,他甚至会在书中说出“我为什么如此聪明”这样的狂言。当时的我也不是很明白尼采为何不像其他的哲学大师如黑格尔或费尔巴哈那样理性一些、严谨一些、或更像哲学家一些。在课堂上,教师们对尼采的东西进行了绝对的灰色定格,因此,当时的我虽然喜欢尼采,但无法真正理解、也不敢真正去靠近。
  但这不奇怪。激情万丈的尼采在100多年前和100多年后都大孤独了。当尼采的《荷马与古典文学》问世后,他那罕见的才华曾让当时的人惊叹不已,这使他在25岁那年就成为大学教授;但过了十年,他却因写出了著名的《悲剧的诞生》而“信誉”扫地,为此,他不得不辞去大学里的教职,过起了漂泊无定的生活。34岁那年,当他把批判瓦格纳的《人性的,太人性的》一书寄给瓦格纳时,两位好朋友从此分道扬镳。在情爱方面,几次均浅尝辄止,至死未婚。尽管尼采为自己定位于以戏剧的眼光看待人生和社会,虽然他足够聪明,也足够勇气,但最后还是进入了疯人院。因为没有工作、没有友谊、没有爱情的生活,让尼采陷入了绝对的孤独中。
  世界上还有一位了不起的人也是因为孤独至极将自己的耳朵割掉而最后发了疯,他就是让无数个现代人拜倒其脚下的画家梵高。梵高和尼采一样,在事业上几乎没有什么长久的朋友(只有一个哥哥),也没有获得过一世的情爱,更糟的是直到他临死时,其价值也没有得到过世人的承认。梵高在其精神的岛屿上越是努力耕耘,就越发地显得孤独。他一生都在孤独中浸泡着。当他被孤独一点点撕扯、折磨得无法喘气、筋疲力尽时,他只好发了疯。
  万缘放下皆为空。然而,谁又能潇洒到这一步?很少有人能抗得过这种极端的孤独。“人要独居,必须是野兽或天神”(亚里斯多德语)。大的精神斗士如果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往往会被孤独活活淹死。像萨特这样的“巨怪”之所以最后没能疯掉,是因为他不仅有自己的朋友圈,还有一个终身的情侣——波娃。马克思之所以能顽强地与整个资本社会进行较量,除其自身超凡能量外,还因有与恩格斯这样罕见的友谊,也因有像燕妮这样的一个终身伴侣。
  没有一个人能摆脱掉孤独。孤独是我们整个人类家族共享的一种灰色精神。因为人在本质上是孤独的赶路者。孤独地一个。来到这个世界,再孤独地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
  尽管在这个世界上活着的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摆脱孤独,然而,人只要想活在一个正常状态,就万万不能处于绝对孤独中。很难想像当有一天,你所有的亲人、所有的朋友都不在人世时,你还会有力量活下去。监狱里最能整治犯人的一招就是把犯人长期放在单间里,让其长年累月地处于孤独之中。
  虽然每个人都是一个孤岛,孤岛却离不开孤岛,孤岛必须与孤岛交流,孤岛必须与孤岛沟通,只有这样人才会活得有生气。然而,孤岛的界面如果不友善,交流起来就会显得很困难和无聊;尤其是当观念、虚伪、私欲、嫉妒、狭隘、恶毒爬到人们中间长满疥疮时,互动交流的空间就会被挤扁,有时会形成一条窄缝,最严重时,甚至连一丝蓝天也会被撕扯得精光。
  人的力量在绝对孤独面前,显得极为可怜。它会把人压得难以喘气,会把人的心态挤扁压弯,会使心态跟豆芽菜般脆弱,此时,猜忌人、不信任人、行为偏激鬼怪等阴柔之气皆会跑出来弥漫乱蹿。
  普通人更抗不过孤独的侵扰。企业家仅是普通族里的一份子,企业家与普通人不同的是他要管理普通人、要将一群有缺陷的普通人拧在一起、让普通人的优势散发出来。如果一个企业家没有一份良好的心态、好的管理手段、健康的思维方式,则会被这些普通人推入到孤独的角落中,并尽各种手段来对付企业家。最普遍的现象是:员工表面上装得唯唯诺诺,但暗地里却顺而不从。员工的良心并非天生就坏,因为员工想在这样的环境混下去,就必须将自己装扮成所谓的“老实人”。
  很多企业家只喜欢做寂寞高手。我们常常看到企业里的一把手很能干,而二把手却没有太大的能力但却“老实听话”。企业一旦遇到困境,这些平日里的“老实人”不仅帮不上忙,有时甚至还会落井下石。
  企业家在企业中有意无意地为自己设置了孤独的怪圈,在这种怪圈中,领导想领导的事,员工想员工的事,领导没有威信,领导往往被员工猫捉老鼠的游戏搞得筋疲力尽、满目盲卢、。真正成功的企业家都是对生活有所参透的人,他们从不会将自己孤立起来,他们总愿与员工很好地打交道,让企业沟通的渠道畅流少阻。
  我问王嘉廉:“让一个企业进入一个永久的良好状态,究竟是什么在起关键作用?是企业的文化、营业业绩、企业制度还是其他的什么?”王嘉廉回答说:“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可以保证的东西,要使企业取得成功的话,是有些非常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那就是人。如果你看一看我周围的管理人员,你就会明白,是他们给我们的企业带来了希望。因为他们有那种尽心尽力去工作的心,他们确实非常关心周围的人,他们不断地给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因此我非常乐观地相信,我们这个企业可以得到不断的成功。”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