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杨广被册封为太子之日,明明是良辰吉日,为何顷刻间暴风骤雨,隋 文帝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杨坚的心似乎被人悄悄地摘去。胸中空落得发慌。登上紫云阁如上望多台,往事历历在目。 为了建立大隋的基业,他的奋斗是何等的艰辛。周宣帝拥有五个皇后,她们为了争宠,交相毁谤。杨坚的女儿是五皇后之一,常欺凌其她的皇后,惹得宣帝大为恼火,他指着杨后的鼻子大骂: “一定要杀你全家!” 当即宣召杨坚进殿,并交代左右说: “倘若杨坚入殿时神色有变,你们就杀了他!” 不一会,杨坚进去,神态自如,这才幸免于难。 然而,宣帝的猜忌仍然不能消除。其时宣帝病危,深恐杨坚在朝生事,便将他出为扬州总管;而杨坚也以为时机已到,不肯上任,以风湿病为辞,仍然赖在京师不走。不久,也即是大象二年五月乙未日,周宣帝驾崩。于是,内史上大夫郑译假诏引杨坚人总朝政、都督中外诸军事,拜杨坚假黄钺、左大丞相,以周宣帝临朝听政的正阳宫为丞相府,幼主静帝成了听差。 于是,一场“夺权”与“反夺权”的斗争,拉开了序幕。 杨坚他不能以大德临天下而服众,深恐请王亲国戚不服,便使了两大绝招。一是以会葬周宣帝为由,召集各路诸侯回京以便控制;二是以嫁千金公主去突厥为借口,要各路藩王口京送行,目标自然是上网打尽。 胸无城府的周室诸王于六月纷纷回京送死,而国戚们则大多是官场角逐的老手,岂能轻易上当? 首先,是相州大总管尉迟迥举十五州之兵起事讨杨。尉迟迥及其父亲都是周朝的驸马,尉迟迥的大孙女尉迟繁炽又是周宣帝死前所纳的第五个皇后,尉迟氏可谓树大根深,与北周的存亡休戚相关。他差不多据有北齐所有地盘与杨坚抗衡,这就不难想象杨坚他所承受的压力了。 其二,是幼主静帝的国丈司马消难,也于淮南起兵响应。 其三,是上柱国王谦,举西川十八州之众,以匡扶周室为辞起事。 此外,还有陈将进攻广陵,杜乔生聚众造反。杨坚一时陷于四面楚歌之中。面对着这场惊涛骇浪,纵然他智计百出,也是一种没完没了的苦斗了! 全国规模的动乱刚刚平息,紧接着又是突厥的大举南侵。突厥数十万骑兵似草原上的风暴,简直是势不可挡。倘若不是一箭双雕将长孙晟的神机妙算,新建的大隋王朝实在是危如累卵。 此间,既要应对上柱国梁士彦、宇文忻等一帮人相继谋反,还要筹划并吞南方梁、陈两个小朝廷的军机大事,这就注定了他必须无时无刻地苦心劳力,牵肠挂肚,他只能如驴推磨般的活着。 好不容易,全国统一了,正想松一口气,过几日帝王的生活,可是天大的问题来了: ——这偌大的基业交给谁呢? ——太子杨勇不行,只好废了;老三秦王杨俊也不行,而且死了;剩下晋王、蜀王、汉王三个儿子,该谁上呢? 他反复考虑着。 老二晋王很好,什么都好,几乎挑不出毛病,不过,人若没有毛病恐怕不太正常,他隐隐地感到有某种不妥,或者是不安;老四蜀王能文善武,但太骄贵,手下一个人才也没有,顶多只能领一州一郡,可野心又不小;老五汉王不错,却又太嫩……费尽心机拿来的江山所托非人,他是死不瞑目;而把江山让给异姓,那更是死犹不甘! 在他看来,如今天下最大的事便是交代,可这交代却又实在太难。有时,他对自己的几个儿子似乎观察得一清二楚,可谓明察秋毫;有时,却总觉得有点雾里看花,朦朦胧胧。他难下决心,老是举棋不定,觉得立太子比打江山还难! 前日,他看了老四弹劾老二的奏章,这才促使他快刀斩乱麻。他看了那奏章,气得浑身颤抖,五内如焚、七窍生烟!而后便觉得五脏六腑都被人掏空了…… 往事波奇云诡,一页页地从他的脑中翻过,瞬间万象杂陈,轻灵飘忽;往事又如铁铸的山岳,横亘心中,搬不走移不动,沉重之极。 眼前的现实太突兀,也太严峻了。从杨秀所上的奏章里,他感受到蜀王、汉王、晋王三家摆开的阵势。他嗅到血腥的气息,他听到笳鼓争鸣,他见到刀光剑影! 从汉末分裂成三国,动乱了数百年,刚刚在他的努力下得到了统一,难道又要从他儿子的手中再次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莫非自曹孟德到他杨坚,其间千百英雄的努力全是徒然?注定要落空?不!尽管亲生的儿子,纵然是杀二留一,他也要让自己手创的大业万世永存!谁若想瓜分豆剖他的大业,谁就该死! 他决定提前册立杨广为太子,让另外的两个儿子死心绝望。今天,他在紫云阁召见三个儿子,还让杨素、苏威二人在场听证公议,便是想最终敲定册立太子的大事。 有人上楼来了。 楼梯上传来了两种脚步声,一者刚毅躁进,一者谨慎稳重,那是杨素和苏威上来了。二人见皇帝杨坚木然靠在座床上,脸如死灰,似睡非睡,便悄然立于一旁。 有顷,又传来了一阵脚步声,三位王子来了。 杨谅一见父皇、杨素、苏威三人的神态,便冒出一个想法: ——哈!三尊菩萨! 他见二哥、四哥规矩地站在一边不吭一声,又想: ——要比赛沉默的能耐吗?好,那大伙儿就比比看! 场上谁也不吭一声。 杨坚睁开眼来,见三个儿子恭敬之极略感欣慰,但见三人拉开距离站着,又扫兴地闭上了双眼。五个人正提起全副精神,准备聆听圣谕,却只闻见杨坚粗重的呼吸声息。 “蜀王殿下,”杨坚没有睁开双眼,但出语冷峭且带讥讽:“你把前天晚上凝阴殿所见再说一遍。” “儿臣领旨!”杨秀横下一条心,决意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那是四日前的黄昏,我在承香殿徘徊,心中正记挂着母后的病,忽见东边凝阴殿前有一道人影,鬼鬼祟祟。我觉得可疑,便悄悄地往前靠去,定睛一看,那人头戴远游冠,加金附蝉,身着朱衣绦纱袍……他举手在南墙上按了按,接着,那墙自行向两边分开,出现了一道暗门……错愕间,那人已闪身入殿,因而,我也追踪进去,接着,五弟汉王也快步进去,暗门就自动关上。殿内比外面更加昏暗。那人转身返顾了一下,可我与汉王已经闪在一边。他犹豫了一会,这才走向殿中央,不知怎么一来,他竟平地升起,从梁上抱下一只盒子下来……” “哼!”杨坚颇为不耐:“那个戴远游冠的人……你以为是谁?” “戴远游冠,又加金附蝉,那可是亲王特有的冠戴。”杨秀斟酌道。 “你认为他是谁?” 杨坚睁开灼灼之眼,厉声追问。 “这……”杨秀好生犹豫。 “说!” “儿臣以为……”杨秀已无回旋余地了:“儿臣以为,远游冠加金附蝉……只有我兄弟三人戴得……我与汉王一起跟踪……” “说明白点,他是谁?” “若非……若非晋王,又有谁?”此时虽已入冬,杨秀却大汗淋漓。 杨坚转问晋王杨广: “尔有何言?” “儿无言。”杨广道。 一片沉寂。那气氛是一点就着。 杨坚站了起来,朝杨秀一步一步走过去。杨秀已闻见乃父粗重的气息,心中慌乱,又结结巴巴道: “儿确实看……看到他……他着亲王的冠戴……” “天下有穿王爷的礼服去做贼的吗?”杨坚厉声道:“你诬陷人也得有个谱,否则,画虎不成反而像一条狗!告诉你,那天晚上,你二哥一直在我身旁,始终不离寸步,他正全神贯注地陈说长治久安的大略;而你……你在捣什么鬼?再说一遍,那时你究竟见到了什么!” “儿确实见到一个头戴远游冠加金附蝉的人闪身入殿,否则,我和五弟又怎会跟踪进去?此事五弟也可以作证……” 杨秀说罢,求援地望着汉王杨谅。 杨谅的眼神似受惊的兔子连忙逃逸开去,缓缓地低下头来。原来晋王当晚在父王处,那么,指控他入殿盗书便不能成立,这真是大出意料之外;如今怎好坚持晋王入殿盗书的事?如不出场作证实对四哥不起,而出场作证不仅得罪晋王,连父王也冲撞了,他好生为难! 杨坚愣了一愣,转视杨谅许久才问: “阿杰,你说吧!” “阿杰”是汉王的乳名,如此严峻的时刻父王仍以乳名呢亲,这给汉王杨谅极大的宽慰。气氛一宽松,杨谅的机灵就来了。他什么话也不说,先是可怜巴巴地望着父王,一副“有苦难言”的况味,再则求援地望着晋王与蜀王,显示了满肚子的“苦衷”;然后就低下头来,决心一声不吭,给大家一个“模糊到底”,由大家瞎猜去。他已然悟出“沉默是金”的妙用。 杨秀立时感到五弟沉默不愿作证的背叛意味,但马上又以“慑于父王、晋王的威势”为之解脱;而杨坚、杨广的猜疑目光则同时落在杨秀脸上,均以为阿杰是受蜀王“裹挟”,这才无言。 杨坚重新靠在床上,双眼由眯到闭,也来个长时间的沉默。 “天子难道可以力求的吗?”杨坚斜靠座床半躺着,双眼仍不张开,有气没力地说:“谁当天子乃是天意。孔夫子作法垂世,万人敬仰,号称大圣,难道就不想当皇帝了?因为天命不许!他知道天命!” 杨坚睁开兀鹰般的眼睛搜索着,将杨素、苏威、晋王、蜀王、汉王逐个扫视之后,又合眼徐徐言之: “若论打仗用兵,韩信几无敌手,只因一念之差,身败名裂……自古以来,多少狂妄之徒破家灭族,皆由一念之差!你们自己拈量拈量:文比孔子如何?武比韩信怎样?坏我法度的,必在子孙吧?比如猛兽,他物不能损害,而毛间的跳蚤、虱子、臭虫却能损害之……杨秀,你统辖四川天府之国,拥有二十四州,却不能养活刘士元。刘光伯二名儒生,大损我圣朝美誉,你可知罪?” 杨秀连忙跪下说: “知罪!知罪……不过……” 杨坚怒火难按,从座床上站起来,戟指骂道: “你这败家子!手下全是一堆毛毛虫,一个人才也没有,还想当太子!还想当皇帝!自己不行,反而妒贤嫉能,诬陷兄长犯禁盗宝……如今真相大白,你又该当何罪!” 杨秀吓得心胆俱裂,但仍不改口,急急分辩道: “那盗书之人分明头戴远游冠,又加加……那个金附蝉!” 杨坚急步上前,指着他的鼻子大骂: “放屁!该死!你想借助那宝书图谋不轨,犯禁入殿,却来恶人先告状……你……你以为我就不能杀你吗?” 这时,内侍张权快步而来,上阁跪禀道: “皇上,奴才奉旨查遍了每个角落,就是不见那半本宝书……秘笈。 杨坚颤巍巍地抓起了杨秀,几乎脸贴着脸警告: “你若不交出那半本兵书,我现在便杀了你!” 说完用力一推,杨秀仰天跌倒,杨坚也连连倒退几步,差点摔倒。 杨广急步上扶,把杨坚安置座床之上,然后自己跪落杨坚脚前恳求: “请父皇暂息雷霆之怒……四弟固然有罪,但故意诬陷儿臣,恐还不至如此。今我兄弟三人府中均找不出那半本秘笈,足见盗书者非我兄弟;而那头戴远游冠加金附蝉者,显然是外人冒充。那人进殿的诀窍都能弄清,亲王的衣冠还造不出来吗?此事还望父皇详察!儿臣本有五个兄弟,大哥已废,三弟已故,现在只剩下我们三人;今若以儿臣之故,重罚四弟,儿臣恐无面目见天下贤达!” 杨广说罢,泪流满面叩头不止。 杨坚俯身扶起杨广,心中一热,不觉流出泪来,同时想道: “得儿如此,何愁后继无川” 凝重如山地沉默着的杨素,心中甚不自在。他不觉得自己是被皇帝召来审察盗书案的,反而感到自己也是陪着受审的。特别是当杨坚睁开兀鹰般的双眼,将在场的人逐一扫视一遍时,那又意味着什么?是怀疑?是搜索?是警告?还只是平常的一瞥?倘若是平常的一瞥,眼光应是轻描淡写而过,无所停留;而如果是搜索则一定要停留片刻。 ——那么,刚才皇上的眼光究竟在我脸上逗留过吗?逗留多久,似乎逗留极短?极短算不算逗留?还有,他说当皇帝是天命,还举了孔子、韩信为例,韩信是影射谁?是警告杨秀?难道仅仅是警告杨秀?唉,我当右仆射够久了,左仆射空着,就是不让我补上去,若非心存疑忌,早该补上了! 想到这里,已不可解,突然又冒出一事,心中暗叫: “不好!莫非皇上疑心我盗了那半本书?” 于是便不失时机奏禀道: “皇上,镇国之宝失落,非同小可!当务之急,理应以追回国宝为先。” “越公有何妙策,可追回国宝?”杨坚应道。 “匆促之间,难有良策;但城门要立即封锁,细查出城之人,同时,对熟悉入殿机密之人应盘查。问他可有泄密之处,泄于何人?”杨素答道。 杨坚缓缓地点头,然后对苏威道: “郊公,此事由你办理去吧!” “臣领旨!”苏威立即拜谢。 他心中兴奋不已,自他审理“猫鬼案”触犯皇后、杨素以来,仕途甚是坎坷,今皇上将此大案交他办理,实是难逢机遇。 最后,杨素才想到盗书的正题。大伙费尽心机才把杨秀这头猪秽抬上杀猪架,连沸汤都浇开了,刀也磨利了,晋王何以反而替他开脱,来个网开一面?莫非真的是兄弟的情分难割难舍?还是另有他图?嘿!这小子是有那么一点莫测高深,今后可得小心在意了! 这天晚上,他在书房里与儿子玄感重提此事,两人皆称咄咄怪事。 突然书架后转出一位青年书生,不徐不疾地说: “这有什么奇怪?你们这一招弄不好可要鱼死网破。晋王替他这么一开脱,皇上固然要暗赞其盛德,蜀王更会失去戒心。由此看来,蜀王不仅没有脱险,反而是面临深渊了,今后只需一推便完了。厉害!厉害!” 杨素颇为愕然,觉得此人有点面熟,他闭目凝神了许久,眼前突然现出一个骑牛的白衣少年……那是几年前的事情。 其时,他信马由缰在白鹿原上踏青,游览霸陵的风光,忽见白衣少年在牛背上看书,便上前问道: “何处书生?如此用功。” 那少年下牛答话,才知道是上柱国李宽之子,名密,字玄邃。 又问所读之书,答曰: “《汉书·项羽传》。” 杨素进而与之交谈,深感后生见识不凡,回府后,曾与儿子玄感提起霸陵的遭遇,不料小儿辈已然成为倾盖之交。当即言道: “哦!记起来了,你就是霸陵原上的骑牛儿郎!小儿字玄感,你字玄邃,若非天缘巧合,怎能如此?你们理当亲兄弟一般往来切磋,以敷天造地设。” 纷纷扬扬的大雪,透明发亮的大雪,如垂天悬挂的银幕,包裹着十一月戊子这一天大喜大吉的日子。从武德殿到承庆殿,自大兴殿至延嘉殿,整个皇宫的数十座宫殿都成了粉妆玉琢的琼楼玉宇。 大兴殿前立着黄麾大杖,迎接非常的喜庆节日。 杨坚站在大兴殿门前,身后拱列着围屏般的文武百官。他的眼光穿过大兴门、嘉德门、直至承天门外,眼望洒落的满天雪花,耳听远处的烧钹喧响,顾左右而言道: “这天气……” “大雪!”左边的司徒长孙览应道,他是今日册封太子的大使。 “瑞雪!”右边的司空观德王杨雄赞道。他是杨坚的侄儿,身处猜忌之地,是今日的册封副使,这世道好话多多益善。 “好雪!”杨坚道:“雪而无风,乱中有序,真正的瑞雪兆丰年!这时辰实在选得好,选得准!” 杨坚说完,返顾身后的太史令袁充,眼光饱含着赞许,因为这日子是他选定的。 袁充甚有得色,用胳膊轻撞身边的官奴章仇太翼,道: “你说这日子如何?” “雪我看不见……”章仇太翼已成了瞎子:“风却来了,这我感觉到了,并且还有……” “看不见?”袁充不悦地打断:“这么大的雪!看不见,该感觉到!” “我感到……这地……” “感到就好!” 在后面的杨秀十分注意这两人的对话。因为他新收的随从耿询听得懂鸟语,道是今日阴盛阳衰,大大不吉。他特别想听听章仇太翼的意见,可太翼的话老被袁充打断,但果然起风了! 风说来就来,由承天门卷进来,把大兴殿前庭的积雪扫得满天飞舞。袁充见杨坚皱着眉头,解释道: “好风,这是为晋王新太子开道来的……” 果然铙钹之声来到承天门外,一队人马仪仗鲜明地由南进入承天门、嘉德门、大兴门,晋王杨广前由三师引导,后有三少扈从,庄肃地来到大兴殿前庭,此时虽是风雪交加,他却能稳重地下马。 这时,已然复位为纳言的苏威,到杨坚面前低语了几句,然后则朗声言道: “请中严!” 于是,君臣鱼贯入殿。皇帝杨坚升坐龙床,百官也按级人座。 瞬间,鸦雀无声,殿中一片肃穆。 庭中,左卫率宇文述率领的宫卫列队立于左边;由东宫右监门率高雅贤权摄右卫率的宫卫立于右边。 此时,风狂雪舞,旌旗僻啪作响。 杨广离队来到殿前东阶朝西而立,身后站着太子左庶子杨约、右庶子张衡。 这时,纳言苏威又朗声道: “外办!” 晋王杨广及左庶子杨约、右庶子张衡循声历阶入殿,坐在既定的席位上。 刚刚坐好,典仪官即呼道: “拜!” 杨广离席,朝殿上叩拜。 “再拜!” 杨约、张衡陪杨广又跪拜下去。 “三拜!” 随着典仪官的喝声,文武百官全都跪下。 “兴!”司仪官说完。百官又回到席位。 司徒长孙览出班朝皇帝礼毕,内史侍郎薛道衡便捧出册封太子的册文,交付长孙览。长孙览不由自主地一瞥亲王席上的女婿杨秀,那杨秀竟然脸上全无忧虑之色,反而露出几分狂喜,这不能不令人莫名其妙。长孙览随着他的眼光朝殿庭望去,但见狂风大作,飞雪乱卷,所有的旗旗全然脱竿飘去,漫天飞舞,宫卫的队列已然变形,体弱者扑倒地上……殿中君臣全都注视外面席卷横扫的暴风雪。 长孙览开始朗读册文,耳边却传来呼呼的暴风雪怒吼。嘿!这可是数十年来罕见的暴风雪啊!他读完册文,环顾百僚,群臣无不相顾失色。然而,此刻乃是何等庄严的场面,岂容一人失仪!瞬间,一切又归正常。 长孙览正想归国班列,忽觉地面有些动摇,人也有些晕眩。他将册文交给杨广,双手立即捂住自己的头颅,以为是自己头昏了。便在这时,地面又连连簸簸了几下,殿梁也发出嘎嘎声响。群臣惊慌地望着屋顶,心中惊呼“地震”,可谁也不吭一声。 还好,一切又复归平静。 此时,另一黄门侍郎奉太子玺授给司空杨雄,杨雄转授给杨广,杨广再拜,然后,再转交给太子左庶子杨约。 接着,又是一阵剧烈的地震。 不是摇动,是簸动,竟接二连三地把人抛离地面,许多人摔倒了,殿梁嘎吱嘎吱乱叫,夹杂着屋瓦摔落地上的破碎声。 这回,群臣不再望着屋顶,全都望着金殿上的杨坚,巴望他立即下令结束这倒霉的册封仪式。 杨坚却木然坐着,似是对四周的情景失去了感觉能力。 但是那文武百官,左右宫卫,却都遮掩不了惊恐万状、欲逃无路的悲状神色。若地震再持续一会,这官殿便要倒塌,难道大家都活活地葬身此地?然而,擅自离开,岂但乌纱难保,甚至要受重处!于是,学道的人以为还是顺乎自然为好,习儒的人则认为理当恪守中庸,信佛的却觉得反正万事皆空,而研习兵书者果然是泰山崩于前而不顾:反正人生就是生与死的赌博!结果是,这场大地震中竟无一人逃出殿外。大家干脆闭住双眼,图个六根清净心里平安;不过,到底能否心里平安,那只有天晓得! 杨坚的确对外界失去感觉能力,他心中也卷起了一场暴风雪,发生了一场大地震。 明明是吉日良辰,何以顷刻间天翻地覆? ——论功,论才,论德,老二晋王可谓举世无双,由他继承大业实是万无一失,为何一旦立为储君却有如此灾变?杨坚百思不得其解,忽然想到那半册神秘的兵书……凭那十八条奇计,他平尉迟迥、司马消难;剿玉谦,灭陈朝……可谓功德巍巍;倘若老二窃取此书,立功、夺锏又何足道?他若以兵书如法炮制自家的同胞兄弟,岂非如同手执利剑自断手足?嘿,我想得太邪了,晋王至今尚无过失,也不见破绽,怎可由于天地的一时反常而猜疑他?不过,一个人没缺点,没过失,这太不可思议。凡真正的人都有缺点过失,那……太子也是假的,我履危蹈险一生夺来的偌大家业也是假的,甚至连我杨坚也是假的,我奋斗的一生全归虚幻……那……岂非既可笑又可怜!潜移周鼎时的那些日子又接二连三再现眼前…… ——那一回,赵王宇文招设下鸿门宴,席间宇文招用佩刀剖切西瓜,以刀尖挑瓜送我手中……叫我好生为难。接嘛,他顺手把刀一送,我便血溅当场;不接嘛,其时尉迟迥、司马消难正起兵发难。我正千方百计讨好宇文氏诸亲王以安其心,以免去里应外合的大患。若不伸手接瓜,对方便要怀疑我的诚意,必生内乱,则大事去矣;如果伸手接瓜,那宇文把口虽微笑,眼中却含杀机,十有八九会趋势前来,我命休矣。在进退不得之际,元胄佩刀人卫,这样,既可伸手接刀尖的瓜,又可全身而退。这一段日子过得好生狼狈,有时像小偷一般蹑足缩手,有时如强盗一样提着脑袋干活。大陪王朝草创之后,又逢百业待兴,为示范计,只好节衣缩食,厉行俭仆,可以说多年来一直没过好日子……这都为了何来?还不是为了万里江山子孙永续!倘若在我身后即时江山易主,那我这一生简直还不如苦役长工!如今,继承大统之事似是十分落实,却又非常虚幻…而那半部秘笈万一落入异姓之手,更是不堪设想了! 在杨坚胡思乱想之际,又发生两次大震,他听到了殿上大梁断裂的声音,却无动于衷,甚至心头飘忽过这样的念头: ——塌下来吧!一了百了,免得受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苦!快塌下来吧,愈快愈好! 大兴殿终于没塌倒,他分明听得有人朗声言道: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心志,苦其筋骨……” 出来打圆场的是苏威。这一套孟子的话,今日不仅对太子杨广有用,对他杨坚有用,甚至对在场的文武官员也有用。 杨坚的思路回到正轨,回到现实。他思考了片刻,终于对群臣言道: “邳国公所言甚是……往昔,吾以大兴公成此帝业,今太子虽立,亦当出舍大兴县,以展雄图。”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