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三章 布达佩斯的春潮


  ●从第一次相对注视的时候起,俩人所拥有的吸引力都迸发出来,把他们投人疯狂的拥抱之中。
  ●……于是,她仿佛听到了爱情丧钟的声音。
  ●成百上千的大学生爬上了舞台,对伊莎多拉·邓肯崇拜得五体投地的人们差点没把她挤死。

  一天晚上,美国现代舞的奠基人洛伊·富勒来到伊莎多拉工作室。伊莎多拉跳舞给她看,并且照例把她所有的理论讲给她听。事实上,即使来了一个水管工人,伊莎多拉也会这样做的。
  洛伊·富勒满腔热情,告诉伊莎多拉她第二天就要去柏林,建议伊莎多拉到柏林去找她。洛伊·富勒不仅自己是个伟大的艺术家,而且经理着贞八重子的演出,而伊莎多拉素来极为钦佩贞八重子的艺术。她建议伊莎多拉和贞八重子一起到德国各地去演出。伊莎多拉高兴地同意了。
  临行那天,安德烈·博尼埃前来话别。他们最后一次瞻仰了巴黎圣母院,然后他送伊莎多拉到火车站去。他一如往常,以克制的态度吻了她,表示道别,不过那副眼镜后面似有苦恼的目光一闪。
  到了柏林,伊莎多拉去布利斯托尔旅馆,在一套豪华的房间里找到了洛伊·富勒。十几个漂亮女郎簇拥在洛伊·富勒的身边,依次摸摸她的手,吻她的脸。
  尽管邓肯夫人热爱自己的孩子们,但很少抚爱他们,因此当伊莎多拉看到这表示感情的姿态,感到非常新奇,简直不知所措。这里有一种热情洋溢的气氛,是她过去从来也没有见过的。
  富勒按了一下电铃,给伊莎多拉叫来一份非常丰盛的晚餐。晚上,她要在冬季公园跳舞。
  伊莎多拉注视着她,真不知道她怎样才能赴约去跳舞,因为她正忍受着脊椎剧痛的煎熬。侍女不时送来冰袋,放在椅子上,垫着她的背脊。“再来一个就行了,亲爱的,”富勒说,“好像就不痛了。”
  那天晚上,坐在包厢里看富勒跳舞时,看到富勒光彩夺目的形象,伊莎多拉简直无法把她与几分钟以前那个忍受着剧痛的病人联系起来。她变成了绚丽多彩的兰花,变成了袅娜飘逸的海葵,最后又变成了螺旋形的百合花,真是五光十色,变化无穷,犹如魔术一般。多么非凡的天才啊!伊莎多拉沉醉了。演出结束后,伊莎多拉神思恍惚地回到旅馆,这位奇异的艺术家使她魂不守舍。
  第二天早晨,伊莎多拉初次出去观赏柏林市容。做为一个对希腊和希腊艺术向往已久的人,柏林的建筑物顷刻给了她深刻的印象。
  在柏林逗留几天之后,伊莎多拉跟着富勒的舞剧团到莱比锡去。他们没有携带大衣箱,甚至连伊莎多拉从巴黎带来的简单的衣箱也跟别的衣箱一起被扣留了。起初伊莎多拉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会发生这样的事。昨天还是香槟酒宴和皇宫似的旅馆的奢侈生活,现在却不得不扔下衣箱离开柏林。后来她才发觉,这是因为富勒经理贞八重子演出遭到失败,她的收入因偿付欠款而花得精光。
  在莱比锡,伊莎多拉仍然每天晚上坐在包厢里看富勒跳舞。她越来越热衷于富勒那奇妙无比、不可捉摸的表演艺术。
  但是,有一天半夜,她被一阵谈话声惊醒。声音是模糊的,但她辨得出那是她们称为“保姆”的红发姑娘在说话。从她们那兴奋的低语中,伊莎多拉依稀听出“保姆”在说,她打算回到柏林去和某人商量,弄钱来让大家都到慕尼黑去。接着,就在这天夜里,这个红发姑娘跟伊莎多拉激动地说:“我要上柏林去了。”
  去柏林不过几小时的旅程,伊莎多拉不能想象为什么她这样激动,为离开他们而心烦意乱。不久,她带着去慕尼黑的旅费回来了。
  到了慕尼黑,艺术团又希望能去维也纳,可还是缺少足够的钱,而且这次看来已完全不可能借到任何一笔款子。
  伊莎多拉自告奋勇到美国领事馆去请求援助。她要求他们无论如何给艺术团弄到去维也纳的车票。
  经过伊莎多拉的一番努力,艺术团终于到达了维也纳。
  到了这个时候,虽然她很崇拜洛伊·富勒的艺术,但开始问自己,为什么要把母亲独自一人留在巴黎,而自己在这个由美丽而颠狂的女人组成的剧团里。到目前为止,她只是旅途中一切戏剧性事件的一个爱莫能助的旁观者。
  于是,她决定打电报把母亲从巴黎叫来。邓肯夫人果然来了。伊莎多拉把对目前处境的一切想法都告诉了她,最后俩人决定离开维也纳。
  与富勒的剧团一起在维也纳的日子里,有一天晚上,伊莎多拉在“艺术家俱乐部”里给一些艺术家跳舞。当她跳完酒神舞之后,一位名叫亚历山大·格罗斯的来自匈牙利的剧场经理走过来对她说:“要是你希望有美好的前途,请到布达佩斯来找我。”
  此时此刻,急于要跟母亲一起逃出维也纳的伊莎多拉,想起了格罗斯先生的建议——带着对光明前途的憧憬转往布达佩斯。
  亚历山大·格罗斯提出一个合同,要伊莎多拉独自在尤拉尼亚剧场里演出三十个晚上。
  这是伊莎多拉·邓肯破天荒第一次签订在剧场里为观众献舞的合同,因而有些犹豫。她说:“我的舞蹈是跳给名流看的,要给艺术家、雕塑家、画家和音乐家看,而不是给一般观众看。”
  亚历山大·格罗斯反驳说,艺术家是最挑剔的观众,如果他们喜欢你的舞蹈,那么普通观众一定会百倍地喜欢它。
  伊莎多拉听信了,签了合同。
  格罗斯的预言果然灵验。在尤拉尼亚剧场的首演之夜大奏凯歌。接着,在布达佩斯的三十个晚上,场场满座。
  美丽的布达佩斯城,一片姹紫嫣红。在河边、在山上、紫丁香怒放在每座花园里。每天晚上,如痴如狂的匈牙利观众发出暴风雨似的喝彩,把他们的帽子扔到舞台上。
  1902年4月的一天早晨,伊莎多拉·邓肯看见多瑙河河水在阳光照耀下闪烁荡漾,获得深刻的印象。当晚,她传话给乐队指挥,让他在演出结束时,临时加演斯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
  演出的效果如同触电一样,全体观众一跃而起,热情奔放,像疯了似的。伊莎多拉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跳这支圆舞曲,他们的颠狂才稍稍平息。
  那天晚上,在观众中,有一个相貌堂堂、身材魁梧的匈牙利青年跟别人一起大声叫喊。以后,他使伊莎多拉·邓肯从一个纯洁的仙女变成一个狂野的、无所忌惮的放荡不羁的女人。
  布达佩斯的春天,柔情如水的月明之夜,离开剧场时空气的芬芳,浓郁沁人的紫丁香气息,观众狂热的情绪,以及晚餐上她从未经历过的一些完全放荡不羁、耽于声色的人,还有吉卜赛音乐;那用辣椒粉调味的匈牙利式的洋葱焖牛肉和浓郁的匈牙利酒——一切带来了伊莎多拉·邓肯肉体的初次觉醒,知道了她的肉体除了做为神圣音乐和声的表达工具之外,还有别的作用。
  她的两个乳房这时开始轻柔地膨胀起来,一种使人局促不安的感觉震撼着她的芳心。她的臀部原来像男孩子的一样,这时却开始有了另一种起伏。她的整个身躯发生一阵强烈的冲动,一种渴求,清清楚楚的迫切要求。晚上她再也难以人睡,而是辗转反侧,陷入兴奋而又痛苦的惊优不安之中。
  一天下午,在一次聚会上,伊莎多拉遇到了一双大眼睛,它用那样炽热的崇拜和匈牙利式的激情烧灼着她的心,每一流盼,对她就是布达佩斯的整个春天。他身材高大匀称,满头浓重漆黑的鬈发。在她的眼中,他完全可以为米开朗琪罗雕塑大卫充作模特儿。他微笑的时候,在两片鲜红的、肉感的嘴唇之间,雪白坚固的牙齿闪闪发光。从第一次相对注视的时候起,俩人所拥有的吸引力都迸发出来,把他们投入疯狂的拥抱之中。也就从这第一次对视的时候起,他们已经投入彼此的怀抱,而且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把他们分开。
  他是一位演员。他的名字叫贝列吉。
  “你的面容花儿似的,你是我的花儿。”贝列吉一遍又一遍地对伊莎多拉说。
  他给了伊莎多拉一小方纸片,上面写着:“国立皇家剧场的包厢”。那天晚上,伊莎多拉·邓肯和母亲一起去看他扮演罗密欧。贝列吉是一个出色的演贝,后来成为匈牙利最伟大的演员。他刻画罗密欧那青春爱情的火焰,最终征服了伊莎多拉的心。
  演出结束后,伊莎多拉到化妆室里去看望他,所有的剧团人员都带着古怪的笑容望着她,似乎人人都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而且感到高兴,只有一个女演员看来很不愉快。贝列吉伴送邓肯夫人和伊莎多拉回旅馆,他们一起简单地吃了点东西。
  邓肯夫人以为伊莎多拉睡了,但伊莎多拉又回到客厅里去看她的“罗密欧”。那个客厅同她们的卧室之间隔着一条长长的走廊。这时他告诉她,那天晚上他改变了罗密欧这个角色的表演。
  “从我遇见你之后,懂得了陷入情网的罗密欧的声音该是怎么个样子。只有此刻我才懂得,因为,伊莎多拉。你使我生平第一次懂得了罗密欧的爱情是怎么样的。现在我要从头至尾用迥然不贩方式来扮演了。”
  他站起身来,一场接一场给她背诵这个角色的全部台词,不时地停下来说道:“是的,此刻我懂得了要是罗密欧真的在恋爱着,他无疑会这样那样地说话——跟我先前扮演这个角色时所想象的完全两样。现在我懂得了。呵!……可爱的花儿似的姑娘!你给了我灵感。由于这种爱情,我一定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伊莎多拉狂喜地注视着,倾听着,时而大胆地给他一个“回声”或者做一个手势。
  最后他俩跪了下来,山盟海誓,终生相爱。
  一天晚上,两人都下了戏,一同走进客厅。起初,贝列吉高高兴兴地背诵他的台词,又畅谈他的艺术和剧场里的事。伊莎多拉则津津有味地听着。逐渐地,他似乎心绪不宁,不时显得十分慌乱,忽然不出声了。他攥紧拳头,似乎身体十分不舒服,他那英俊的面庞涨得通红,两眼冒火,鼓着嘴,几乎把嘴唇都咬出血来了。
  伊莎多拉也感到晕眩不安,一种把他紧紧搂过来的不可遏止的冲动在她的心中涌起。
  忽然,他完全失去自制,陷入狂乱之中,一把把她抱进屋去。
  伊莎多拉又惊又喜,心里完全明白是怎么回事。
  他们开始慌乱地亲吻,相互抚摩,渐渐进入意乱情迷的状态。当他最终进入她的身体,她感到了一种告别处女时代的痛楚……
  那天早晨天刚亮,他俩一块儿离开旅馆,在街上雇了一辆马车,驱车走了很远很远,到了乡下。
  他们停在一家农舍门前,在那里租借了一个房间。里面有一张老式的四柱床。他们一整天逗留在乡下,不停地做爱,享受鱼水之欢的快乐。
  贝列吉有一副好嗓子,他教给了伊莎多拉许多匈牙利和吉卜赛歌曲,并把歌词的意义和发音教给她。这丰富了她舞蹈的内容。
  布达佩斯演出季节结束后的第二天,伊莎多拉和贝列吉到乡下的农舍里过了几天。他们第一次尝到了整夜互相厮搂着的欢乐。
  清晨醒来的时候,发现她的头发和他的黑鬈发缠绕在一起,感觉到他的手臂搂着自己,伊莎多拉感到无与伦比的快乐。
  然而,得知女儿风流艳事的邓肯夫人极度苦恼,从纽约回来的伊丽莎白更把她看作犯罪的人。她们的忧虑使伊莎多拉难以忍受,但她不想屈服。
  后来,亚历山大·格罗斯给伊莎多拉·邓肯安排了一次穿越匈牙利的巡回演出,在许多城市做表演。
  在这次旅行过程中,在所有那些匈牙利小城市里,伊莎多拉到处受到观众极其热烈的欢迎。在每一个城市里,伊莎多拉·邓肯浑身上下穿着白色的衣服,在一片欢呼声中,像从另一个世界来观光的年轻女神那样穿城而过。
  但是,不管群众怎样起劲地逢迎,不管她的艺术怎样使自己欣喜若狂,伊莎多拉依然迫不及待渴望与贝列吉欢聚。她痛苦不绝,尤其在晚上独自一个人的时候。此时此刻,她愿以自己的一切成功,甚至以她的艺术,来换取再度陶醉在他怀抱里的一时片刻。她渴望回到布达佩斯去。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贝列吉欢欣异常地到车站接她,但她感到他心里有了某种奇异的变化。他告诉伊莎多拉,他将要排练马克·安东尼这个角色,并举行首次演出。
  “难道一个角色的变换对艺术家的热情的性格会发生这样重大的影响?”伊莎多拉想。不过她确确实实意识到他的初恋热情已经起了变化。
  他谈起他们的婚事,在他看来好像早已完全确定了的,他甚至带着她去看好几处公寓。
  伊莎多拉·邓肯看了那几套没有浴室的房间和走不完的楼梯上的厨房,感到说不出的扫兴,心里沉甸甸的。
  “我们在布达佩斯住下来干什么?”她问道。
  “怎么,”他口答道,“每天晚上你不是可以坐在包厢里看我演戏,你还要学会和我对话,帮助我练功。”
  他给她背诵马克·安东尼的台词。但是,她感觉他的一切热情和兴趣都集中在这个罗马平民身上,而自己已经不是他的兴趣所在。
  一天,在乡下漫步了好久以后,他们在一个干草堆旁坐下来。他问她有没有想过,她继续搞自己的,而他去干他那行,这样是否会好些。
  伊莎多拉感到内心一阵寒战。当天下午,她跟格罗斯签订了去维也纳、柏林以及其他德国城市的合同。
  伊莎多拉看了贝列吉首演马克·安东尼的演出。在剧场里,欢众疯狂的热情与坐在包厢里吞咽着眼泪的伊莎多拉·邓肯形成极大的反差。她感觉如万箭穿心。
  第二天,她动身去维也纳,既然贝列吉已经消失,她便向“马克·安东尼”告别。
  他绷着个脸,心里别有所思似的。
  从布达佩斯到维也纳的这次旅行,是伊莎多拉·邓肯所经历过的旅行中最痛苦和忧伤的一次。一切欢乐似乎都一下子离开了这个世界。在维也纳,她病倒了。格罗斯把她送进了一家病院。
  接连几个星期,伊莎多拉完全处于虚脱和极度痛苦之中。
  贝列吉从布达佩斯到来,甚至在她房里放下一张帆布床。但是一天清早醒来后,伊莎多拉看见一位护士隔在她和睡在帆布床上的贝列吉的身体之间。于是,她仿佛听到了爱情丧钟的声音。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伊莎多拉才恢复健康。格罗斯带她到弗朗曾斯巴德去疗养。她心情忧郁,无精打彩,不论是美丽的乡村或者和蔼的友人,都无法引起她的兴趣。
  格罗斯夫人来了,她彻夜不眠,亲切友好地照料伊莎多拉。在医生和护士的昂贵费用耗尽了伊莎多拉的银行存款之后,格罗斯为她安排了在弗朗曾斯巴德、马里安温泉和卡尔斯巴德演出。
  伊莎多拉·邓肯打开衣箱,拿出舞衣,一边热泪潸潸地吻着她的红色舞衣,一边发誓决不再背弃艺术去追求爱情。
  此时,她的名字在这个国家简直有了魔力。一天,当她与她的经理和他夫人一起进餐的时候,餐厅玻璃窗外的人群拥挤不堪,竟把窗上的大玻璃挤破了,搞得旅馆经理毫无办法。
  她把烦恼、痛苦和爱情的幻灭都转化为她的艺术。最后,格罗斯为她安排下在慕尼黑的演出。在那里,伊莎多拉跟母亲和伊丽莎白重新团聚。她们看到她又只剩下一个人,感到很高兴,尽管发现她变了,而且很忧伤。
  在到慕尼黑以前,伊莎多拉和伊丽莎白到阿巴沙去,驱车在街上到处寻觅供膳宿的旅馆。旅馆没有找到,她们自己却引起这个宁静的小城相当大的注意。她们被路过的费迪南德大公看到了。他很感兴趣,向她们打招呼,邀她们到斯蒂芬尼旅馆花园中他的别墅里去住。于是,贵妇人争先恐后地去拜访她们。但那些贵妇人根本不是如伊莎多拉天真想象的那样,是对她的艺术发生兴趣,而是想要弄清伊莎多拉在大公别墅里的真实地位。
  就在那时,伊莎多拉·邓肯创制了一种浴衣。那是一种用最好的中国纱制成的淡蓝色的舞服,大开胸,肩上有小吊带,裙子恰好齐膝盖上面,裸着腿,赤着脚。
  因为在那个时代里,妇女们下水游泳时还习惯穿一身从头包到脚的黑衣服。从膝盖到脚踝是裙子、黑色长统袜子、黑色游泳鞋子,所以可以清楚地想象到她的创造引起了怎样的轰动。
  费迪南德大公时常去跳水桥上散步,用观剧用的小望远镜瞄着她,用完全听得见的声音咕哝着说:“瞧,邓肯多么漂亮!真是好看极了!就是春天也没有这样美!”
  后来,这种浴衣变得特别流行。
  当伊莎多拉·邓肯在维也纳的卡尔剧院里跳舞的时候,大公便带着一批年轻漂亮的副官和侍从,每天晚上到特别包厢来。这自然引起了人们的议论。可是大公对她的兴趣却纯然是唯美的和艺术的。他似乎有意回避与女性的社交活动,只是满足于与英俊的青年随从交往。
  伊莎多拉和伊丽莎白从阿巴沙到了慕尼黑。
  那时慕尼黑的整个生活都集中于“艺术家之家”。一群著名的大师,诸如画家卡尔巴赫、伦巴赫、版画家斯塔克等人,每天晚上都在此聚会,喝着上好的慕尼黑啤酒,谈论哲学和艺术。
  格罗斯想安排伊莎多拉首次在那儿演出,伦巴赫和卡尔巴赫也这么想。但是斯塔克坚持认为舞蹈对于像“艺术家之家”这样一个艺术殿堂来说,颇不合适。
  于是,一天上午,伊莎多拉·邓肯到斯塔克家去拜访,想说服他相信她的艺术的价值。她在他的工作室里脱下衣服,换上舞衣跳舞给他看,接着给他讲她的神圣使命,讲舞蹈做为一种艺术的可能性,一连讲了四个小时。后来斯塔克常对朋友们说,他一生中从来没有这样惊讶过,好像林中仙女突然从奥林匹亚山上下来,从另一个世界来到他的眼前。
  伊莎多拉·邓肯在“艺术家之家”的首次演出,成为这个城市多年以来的艺坛盛事。
  接着,伊莎多拉在凯姆学院表演。学生们简直发了狂,一夜接着一夜,他们把她马车上的马解下来,由他们拉着车游街,并在她的敞篷马车两边唱着歌曲,擎着火炬欢呼跳跃。他们经常一连数小时聚集在伊莎多拉住的旅馆窗户下面唱歌。她把花朵和手帕扔给他们,人们便抢着,每人分一点掖在帽子里。
  一天晚上,他们把伊莎多拉簇拥到学生的咖啡馆,把她抬起来,从一张桌子到另一张桌子跳舞。他们通宵唱歌,不断重复着唱道:“伊莎多拉,伊莎多拉。人生是多么美!”
  他们在黎明时送她回家的路上,把她的衣服和披肩都撕成了碎片,戴在帽子里面。这天晚上的事情第二天在报上发表的时候,全城的规矩人为之骇然。
  慕尼黑是欧洲艺术和学术的中心之一。大街上尽是大学生,经常可以看到姑娘们的腋下夹着书或乐谱。商店的橱窗里陈列着稀有的古书古画和最新出版的各种图书。
  与那些大师们的交往,使得伊莎多拉·邓肯重新回到中断了的理智和精神生活中来。她开始学习德语,并且学会了喝慕尼黑的啤酒。这样,与贝列吉分手后感情上受到的打击,渐渐缓和了。
  在慕尼黑的博物馆里,来自意大利的光辉灿烂的作品,同样地对伊莎多拉有新的启发。此时此地,意大利边境近在咫尺,伊丽莎白、伊莎多拉和邓肯夫人顺应着不可压抑的欲望,乘火车前往佛罗伦萨。
  火车穿越蒂罗尔山,然后顺着阳坡下山,驶向翁布里亚平原。
  在佛罗伦萨,她们接连几个星期到处漫游,看遍了美术馆、公园和橄榄园。在那段时间里,意大利画家波提切利吸引了这个年轻美人。
  一连好几天,她坐在波提切利的名画《春天》前面。
  一位好心的老管理员给她搬来一张凳子,并怀着好奇饶有兴趣地观察着伊莎多拉崇敬的表情。她一直坐在那里,晃然之间,她看到鲜花成长,画中赤露的腿跳起舞,身体扭动起来,而欢乐的使者来到她面前。于是她想:“我一定要把这幅画编成舞蹈,把爱的信息,曾经使我那样痛苦的爱的信息——春天,孕育万物的春天,带给他人。我一定要通过舞蹈把这种狂喜的感情带给他们。”
  闭馆时间到了。伊莎多拉·邓肯仍然在画前滞留,希望通过这个美丽瞬间的神秘色彩,去发现春天的真谛。
  由于她们仍然一如往常地不务实际,钱很快就要用完了。伊莎多拉不得不给亚历山大·格罗斯拍电报,请他寄一笔款子来,好去柏林找他。当时他正在柏林准备伊莎多拉·邓肯的首次演出。
  到达柏林的时候,她们简直莫名其妙:在驱车穿过城市的路上,发现满城都是写着伊莎多拉名字的灯光广告,以及她将于克罗尔歌剧院同爱乐交响乐队一起演出的预告。格罗斯安排她们在布里斯托耳旅馆里的一套漂亮的套间住下,整个德国新闻界都在那里等待伊莎多拉·邓肯举行第一次记者招待会。有了在慕尼黑的研究和佛罗伦萨的经验,于是伊莎多拉用美国武德语大发宏论,率直天真地解释她对舞蹈艺术的看法——她说它是一种“伟大的原始艺术,是一种能够唤醒其他艺术的艺术”。这使当地的新闻界大吃一惊。
  亚历山大·格罗斯是一位勇敢的先行者。他不惜承担风险,全部资本都投入了筹备伊莎多拉·邓肯在柏林的演出。他不计工本大做广告,包下了第一流的歌剧院,聘用了最好的指挥。
  万一大幕升起,这个瘦小轻巧的美人站在庞大的舞台上,不能激起困惑迷惘的德国观众的迎头彩声,那就意味着他的彻底破产。
  但是,他是一位出色的先知。他所预见的,伊莎多拉·邓肯都为他—一实现了。
  他们简直是一举攻克了柏林!
  柏林的观众大为倾倒,演出了两个多小时以后,观众根本不愿意离开歌剧院,一再大叫“再来一个!再来一个!”最后还激动地冲到脚灯前面不肯离散。成百上千的青年大学生真的爬上了舞台,对伊莎多拉·邓肯崇拜得五体投地的人们差点儿没把她挤死。
  一连好几个晚上,他们老是重复着德国当时流行的可爱的仪式——把她马车上的马解下来,他们自己拉着车游行,走过几条大街,一直走到她住的旅馆。
  从首演的那个晚上起,伊莎多拉·邓肯在德国观众中间声名雀起,被他们叫做“伟大的、圣洁的伊莎多拉”。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