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序一


  一九七九年回到上海,见到以前跟随父亲多年的一个亲戚,他是我进台大那一年离开我们回到上海去的,有二十年了。当然苍老得多,而且神态也不如以前焕发,我们诉说了一番别情之后,他问我的行程,我告诉他我要回浙东,我度过童年,胜利归来后,又去待过一阵的乡下看看。他先愣了一下,随即劝我打消此意。为了保留一个美好的记忆,还是不去的好,他说。我千里迢迢的去,固然是探亲,当然也探看故乡山水,自没有接受他的看法。所以在上海逗留几天之后,就搭火车、坐小汽车、又走路地回到几十年前乡下的旧居,也是我写《梦回青河》时所用的地点。
  青河当然不叫青河,但小时坐在河边光裸的石板上看着妇女洗衣淘米的河竟狭小得像一条溪流,而且十分混浊。痴痴的站了半晌之后,问与我同行的人:这是原先的那条河吗?是呵,他说,世世代代,就是这条河啰!旧居竟然还在,只是破旧不堪,院里的花坛不知去向,连门前的石狮子、门两旁,以前小时同玩伴在炎热的夏天午后躺着乘凉的石条凳都不在了。村里的儿童聚拢来看这个外国来的乡音未改的“客人”,我身不由主的摸摸自己有点灰白的鬓边,也不忍再看面目全非的旧居,即掉身走了。
  但是心有不甘,仍是要去探看《梦回青河》里的王新塘,书中女主角的大姨的家。那原是家里一个亲戚的大厦,我小时去过很多次,后来离乡出国,魂牵梦系思念的常是它。到那儿时是晚午,我还记得抄近路,绕到大厦前的河塘。塘上那条窄窄的石板路安然无恙,但从稻田那端斜斜扫过来的阳光,照的却是干枯的河床,以及浅浅的一泓污水。塘对面,大厦前,立着干枯得像枝稻草、梦回青河里那个风姿绰约的大姨。
  她来迎接我,但她一点也不认识我了。她说我变了不少,而她,竟变得令我不忍看她。而那座我记忆里巍峨的大厦,既已没有了雕梁画栋,在“大姨”原先金碧辉煌的卧室里,更空无一物,只有一张挂着污黑蚊帐的竹床。就在那张竹床上,我们共述一宿。惟有在没有灯也没有星光的夜里,我依稀看到她往年——很多很多年之前——那副瓜子脸,那双俊俏的、但在叱骂美云时、射出两道寒光来的丹凤眼。
  《梦回青河》中的事物皆非,人物也死的死、散的散了。但二十五年后再读它,书中的悲欢离合仍是引起我强烈的反应。也许,因为它是我第一本书,像第一个孩子一样,有母亲专注的偏爱。但也许,书中的人物,的确分享过我童年、青少年时期的喜怒哀乐。
  舞台上的景被拆了,舞台上扮演的演员不在了。但故事没有被忘记。也不会,我希望。
               一九八八·九·二十七
                   於梨华

  ------------------
  小草扫校||中国读书网独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