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哈尔滨是中国离西伯利亚最近的大城市之一。因此,它也是一座寒冷的城市。 这座城市刚刚构建的时候,城里最低的温度达一40”C,况且这一带是平原——松嫩大平原。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寒流,到这里,真是无遮无拦。当时,这个新城市的楼房还很少,便是有几幢,大多也是一些低矮的小楼(一个区才有几幢小楼,特别显眼)。因此,低矮而又稀少的城市的建筑本身是无法为自己的市民御寒的。哈尔滨的雪很大,那真是铺天盖地的大雪。这一点。对南方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雪极大极密的时候,行人连眼睛都睁不开,得弓着身子走——因此有人称这座城市是“雪城”。而且,天愈寒冷,雪粒儿就越硬,加上呼号有力、甚至可以把洋铁房盖吹得像哨子一样响的西北风,吹到人的脸上像刀割似地疼。 当时,哈尔滨的市民在如此严寒的日子里,都穿戴着笨重的棉衣、棉鞋、狗皮帽子、皮手套等等。还有一种叫“毡疙瘩”的鞋,它的样子像皮靴,只是用毡子做成的没有棱角,里面垫着厚厚的靰鞡草。这种草很暖和。有道是“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靰鞡草”。这种毡疙瘩是那些从远东地区来哈尔滨侨居的俄国人传过来的。 为了御寒,走到街上,人们都把脸用厚厚的围巾围住,只露两只眼睛看路。冬季的酷寒、在这座北方城市里可以说表现得最为充分了。不仅如此、哈尔滨这座城市的严寒日子非常漫长,一般从公历10月就开始飘雪了(现在要延到11月份——大约是天气变暖的缘故罢),一直到翌年的5月份,厚若磐石的积雪才开始消融,树枝才能艰难地吐出一丁点儿绿芽芽。这一年的日子里,几乎有一半是在寒冷中度过的。这种情景,能让我们想到爱斯基摩人的生存方式。早年生活在这一域的土人,他们的衣着打扮,生活方式,渔猎方式,与爱斯基摩人非常相象。 在如此漫长的冬日里,若想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也是颇费思量的。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哈尔滨人并不惧怕寒冷,他们都习惯与寒冷为伍了。倘若天气变得不正常起来,冷不丁来了一个“暖冬”,他们反而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慌,而且常常在这样的时候,城市里也因此会谣言四起,弄得人心惶惶。不唯如此,大凡在这种反常的天气里,有些老年人和身体虚弱的人抵御不住暖冬的侵淫而死掉。这是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们的现成的经验。 总之,哈尔滨人是热爱寒冷的。如果,一个哈尔滨人调到南方去工作,那么,最令他怀念和渴望的,就是哈尔滨的冬天、大雪和严寒。 这个城市的人们不怕冷,也表现在年轻女孩子的装束上,即便是在三九天,在-30℃的低温里,你也经常会在街上看到年轻的女孩儿,仅穿着一条薄绒紧身裤,外面加上一条漂亮的呢裙,穿一双高筒皮靴,那样精神抖擞地在雪地上行走。甚至你还可能会看到,某个爱美的女孩在刺骨的寒风中,将自己的领子开得低低的,以便使自己挂在脖子上的项链露出来。 一次冬季,我出差到北京,看到当地的报纸刊发的一则新闻,大意是说,全市人民冒着-15℃的严寒,扫雪云云。我看了就觉得非常可笑。-15℃,在哈尔滨是绝对不能称之为严寒的。但这对关里人来说可能就是“严寒”了。在冬日的哈尔滨城,常能看到被冻得一塌糊涂的南方人在街上蹒跚而行,或者问路。 哈尔滨人常常为自己抗冻抗冷而感到自豪。而且也喜欢津津乐道地向外地人,尤其是向南方人炫耀自己如何如何不畏严寒。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