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从一个城市的舆论景观,常常可以窥见到这座城市人们的人文性格。 从地图上看,哈尔滨地处中国东北部的黑龙江省,说这是一座“边塞城市”,是没有问题的。哈尔滨不仅仅是历代有着“北大荒”之称谓的黑龙江首府,也是黑龙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但它并不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正应了民谚上的那句话,所谓山高皇帝远。所有的消息、动作乃至认识的深度与透辟度,都比之中央地区要差得多。这一状态,在近几年还不算十分明显,但在许多年前,在电视等传媒和交通事业还不甚发达的年代,就尤为突出。许多流传在中央地区已一年多的话语,到了这里,还都是一些新鲜事儿。就是在今天,这儿的一些官员、经商者、文化人,也经常去北京体验一下,了解一些情况,便于使自己获得最新的信息,也使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赶上最新的潮流。尤其对那些还祈望自己在所属领域中有所发展的人,他们一年不到北京去,就会觉得自己落伍了,精神也空虚了,憋闷得很,就会找各种理由,甚至自己掏腰包到北京去。去那里找朋友,找同行,在一块儿闲聊。从闲聊中获得信息,获得启示,获得营养,从而能更科学地调整自己的行为——这一动作,几乎成了边城的有志之士多年来共有的一个基本走向。 由于这种潜在的、自觉认识到的“闭塞心理”的作祟,使得这座城市人们的舆论行为,尤其是批评行为,常常显得不那么尖锐,不那么激进,甚至不那么有的放矢,那么切中要害。他们议论什么,尤其是天下大事,常常会说:“北京方面怎么说怎么说”、“北京方面正在怎么做怎么做”。把北京的一切,做为一种尺度,一个信号。他们对北京方面的人事任免都十分关心,而对自己城市里的省市官员的更迭走换,却常常显得冷漠与茫然。即便是那些了解地方官员的官员,也常常认为自己身边和上边的官员与自己的能力差距并不很大,表现出很大的应付性与随意性,而对北京的官员却表现出可望而不可即的仰视态度。 总之,这座城市的人们从未有在中央地区还没出现什么事的时候,自己却率先干起什么事来的情况。他们总是在观看北京以及其他大城市在怎么做,缺乏主动的思索、思辨、探究精神,缺少那种敢想、敢说、敢做、敢为人先的开拓创业精神。 更为有趣的是,即使是其他大城市已经在某一方面先干了起来,这个城市里的人还要观看一段,再随后动作起来,但其行为与政策,也常常是保守的,留有余地的,节奏上是缓慢的,迟疑的。很少出现那种敢于为一个伟大的目标,一个利民的目标,一个求发展的目的,去打破常规,去做别人不敢做的“错”事、出格的事的人。因此,这座城市的各行各业,若想得到突破性和实质性的发展,不克服这种消极的“边城心理”,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 人的素质,这里指城市人的素质,从来是历史的发展,城市的繁荣道路上的决定因素。 如果用一句哲学术语来概括这座城市人的精神状态,恐怕用“折衷主义”比较准确。 在长篇小说《咀嚼罪恶》中,我曾这样写过: 折衷主义建筑风格是哈尔滨建筑的主要特征之 一。这个城市的人,各种激进的活动与言论,一般 的,都要晚全国一至两步。说话办事,喜欢“折衷 主义”的思想方法。力求做到免受攻击,圆滑,博 采众长。从民至官,多是如此。我常想,折衷主义, 或者更是一种消极的智慧吧。 ……“折衷主义”建筑风格,是不是书法家所 谓的那种“藏锋”的意识呢?这种“藏锋”对城市 人的心灵是会产生一种微妙的暗示的。 总之,这座城市人的文化史、思想史等等,都还年轻,一切如同涓涓细流,需要百折千回的万里之途,需要几代人又几代的人努力,才会形成汹涌澎湃之势。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