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何其重


  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不能因自身负担不起的痛苦而停止。
  司马迁便是个最好的例子,堂堂男子汉,在壮年因为开罪皇帝而被阉了,生理上固然痛苦,精神上的羞辱更是难以见人。
  司马迁明言生无可恋,苟且偷生,主要是完成《史记》。要是司马迁选择死亡,世上便少了本历史经典之作。
  司马迁之受宫刑,其实冤枉得很。汉武帝多次讨伐匈奴,其中以少壮派将领李陵那次最为惨烈。李陵仅有五千步兵,死战十万匈奴骑兵达数日之久,结果寡不敌众被俘。
  李家历代为汉朝忠勇之将,可惜败者为寇,朝廷竟有人语言李陵投降,交口责难。
  司马迁和李陵本无深交,但基于天生的正义感,他为李陵辩护,但这就触怒了天子,要把他处死。
  在西汉时代有个古怪的法律,就是死囚可用金银来赎罪。但司马迁只是个穷书生,哪里有钱,更令他痛心的是,没有一个亲友肯筹钱赎他死罪,终于他得接受宫刑,也就是切除男性生殖器官的酷刑。
  这个惨蒙不白之冤,众叛亲离的悲痛人生体验,确令他生不如死,但他已写好了史记七卷,尚未完成。他明白死,轻于鸿毛,未了之责,重于泰山。他就以“生尸”的态度活下去,忍受着精神及肉体上的极度痛苦,苟延残喘地完成了万古留芳之作《史记》。
  司马迁文如其人,不畏生死地公正写史,其人其文,怎不令人惊叹而落泪。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