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是根据外国著名古典剧作改写的戏剧故事。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外国古典戏剧的发展概况。
   

  世界戏剧艺术最早是出现在距今约2400年前爱琴海边的古希腊。
  希腊戏剧的萌芽和当时人们的宗教仪式有密切的关系。在古希腊最流行的是春秋两季为祈祷和庆祝丰收而举行的酒神祭祀。这时,人们排成盛大的行列,组成合唱队,合唱酒神赞美歌,表演根据酒神事迹所编演的故事;参加庆祝的狂欢人群也是载歌载舞,除演唱酒神事迹外,也往往即兴表演根据时事或笑闻编成的歌舞。前者即孕育成悲剧,后者就发展为喜剧。
  希腊悲剧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就已具雏形。尤其是在庆西士特拉妥(前605—前527)和伯利克里(前443—前429)执政期间,雅典政府或在酒神节庆中举办悲剧竞赛会,或实行“观剧津贴”鼓励人们看戏,在浓郁的艺术创造氛围中,促使悲剧艺术日臻完善、成熟。
  埃斯库罗斯(约前525—前456)、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是古希腊最著名的悲剧诗人,他们的创作分别表现出雅典民主政治在成长时期、繁荣时期和衰落时期的社会现实。相传埃斯库罗斯写有70多部悲剧和笑剧,现仅存《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瑞斯忒斯》三联剧、《波斯人》等悲剧7种,大都通过神话题材展示雅典从氏族社会到奴隶主民主政治时期新旧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斗争,进步力量获得胜利。其剧作结构单纯,感情奔放,语言雄浑有力,寓意深刻。恩格斯称其为“悲剧之父”。
  古希腊悲剧的题材大都取自神话,但作者往往根据现实对它作出新的解释,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政治、宗教、伦理道德等重大社会问题,并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当然,受历史发展的限制,他们往往以命运来解释他们无法理解和解决的矛盾,但是,他们又非常强调人类的自由意志,在人类的自由意志和命运的冲突中建立悲剧主题,教导人们积极地生活和斗争。古希腊悲剧的结构形式相当完整严密,并运用诗的语言生动地刻画出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体现着高度艺术的美。
  希腊喜剧大都是从现实社会中选取题材,以日常用语表现普通人的生活。它的发展比悲剧稍晚。古希腊前期最著名的喜剧作家是阿里斯托芬(前445—前385),写有《阿卡奈人》、《骑士》、《鸟》、《公民大会妇女》、《财神》等剧作40多部,多半是讽刺当时的政治、社会、宗教、伦理道德的,语言机智锋利,形式自由奔放,想像丰富绚丽,风格滑稽怪诞,对后世喜剧作家有很大影响。恩格斯称其为“喜剧之父”。
  公元前146年,罗马侵占并消灭希腊。古罗马也有悠久的历史,罗马戏剧家有意识地模仿和改编希腊戏剧,建立起自己的戏剧艺术。
  罗马最著名的喜剧作家是普劳图斯(前254—前184)和泰伦斯(前190—前159)。他们大都是改编米南达的喜剧。普劳图斯的剧作有《孪生兄弟》、《撒谎者》、《一罐金子》、《俘虏》等,富有民主精神、民族特征和民间色彩,生动有力;泰伦斯的《婆母》、《佛尔缪》、《兄弟》等喜剧,则表现出较高的文学趣味和较多的贵族倾向,标志着罗马喜剧发展的两个阶段。此外,塞内加(前4—65)改编希腊悲剧的《美狄亚》、《俄狄浦斯王》、《费德尔》等剧作,也有一定的成就,代表着罗马悲剧的创作水平。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中世纪。
  中世纪被称作是欧洲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为了实行残酷而野蛮的统治,封建统治阶级不仅使用各种严刑酷律,更恶毒的是利用宗教迷信来愚弄民众。他们利用教会文化宣扬封建信条,而极力排斥和摧残一切非教会文化。戏剧艺术当然也不能幸兔。教会极力摧毁古代希腊罗马的戏剧,尤其憎恨民间戏剧。因此,在教会统治的前400年间,戏剧艺术在整个欧洲都极其衰微。
  值得注意的是,当欧洲戏剧在中世纪走向衰微时,在东方的亚洲,中国、日本,尤其是印度的戏剧正趋发展、成熟。印度戏剧成熟较早。在公元初年,首陀罗迦的《小泥车》就颇为出色。迦梨陀娑是印度古代最著名的剧作家,他的《沙恭达罗》以其深刻的生活描写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在世界戏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时期印度较著名的剧作还有薄婆菩提(约八世纪)的《茉莉与青春》和毗舍佉达多(约七世纪左右)的《罗刹与指环》等。他们与欧洲戏剧交相辉映,创造出灿烂的世界戏剧艺术。遗憾的是,此后除中国外,亚洲的古典戏剧无力与欧洲匹敌。
   

  野蛮残酷的中世纪延续一千余年。直到15世纪下半叶,现代文明才重新降临欧洲大陆,这就是著名的文艺复兴运动,这也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文艺复兴是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他们要利用古代文化来创造与中世纪封建教会文化根本对立的资产阶级文化,他们高举人文主义思想旗帜,赞美人的智慧和力量,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理性和科学知识,鼓励人们追求现世的幸福与自由,都是对中世纪封建的宗教迷信思想和禁欲主义意识的尖锐挑战。在艺术方面,他们反对中世纪文学那种呆板的、象征的、虚幻的艺术手法,着重写实,力求描写人——那种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这些,对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戏剧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的戏剧直到16世纪才发展起来,这时期意大利戏剧的主要成就是喜剧,代表剧作是马基阿维里(1469—1527)的《曼陀罗花》。
  欧洲其他国家的文艺复兴运动则较晚。而在戏剧方面取得高度繁荣的,则是西班牙和英国。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经过鲁埃达(1510—1565)的奠基,在塞万提斯(1547—1619)、维迦和科尔德隆(1600—1681)手中达到高峰。塞万提斯是著名小说《唐吉河德》的作者,但即便是《奴曼西亚》,也足以使他享有卓越戏剧家的声誉;科尔德隆写有《人生若梦》、《扎拉美亚的法官》、《温顺的妇人》等剧作200余部,大都宣扬宗教思想,但辞藻华丽,富有抒情性,维迦是西班牙民族戏剧的代表作家,他的“斗篷与剑”的风俗喜剧和英雄历史喜剧,在世界戏剧发展史上都有相当的历史地位。此外,卡斯特罗的《熙德的青年时代》、莫里纳的《塞维拉的骗子》、阿拉贡的《不可靠的真实》等,也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较好的剧作。
  英国的人文主义戏剧在16世纪后期蓬勃发展并达到高峰,走在当时欧洲各国的最前列。这其问最杰出的剧作家当推莎士比亚。他创作悲剧,喜剧、历史剧数十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真实生动地描绘出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兴起这新旧交替历史转折时期英国社会的矛盾、动乱和分化,是世界戏剧史上的一座丰碑,对世界戏剧的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托马基德(1558—1594)的《西班牙的悲剧》,马洛(1564—1593)的《浮士德的悲剧》,和琼森(1575—1637)的《福尔蓬奈》等剧作,都程度不同地体现出人文主义精神。琼森还有《个性互异》、《炼金者》等剧作,多以讽刺手法揭露贵族和资产阶级的丑恶行为,是英国风俗喜剧的创始人。
   

  文艺复兴以后直到17世纪末叶,欧洲戏剧主要是古典主义戏剧发展的历史。这时期戏剧取得突出成就的是法国,其他各国的古典主义戏剧在它的影响下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古典主义是法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是法国资产阶级与中央专制王权的妥协在文艺上的反映,也是资产阶级借助王权与贵族阶级进行斗争在文艺上的反映。在政治上,古典主义主张国家统一,拥护中央王权,宣扬公民义务;在哲学思想上,它崇尚理性原则,服从国家意志,克制个人情欲;在文学观点上,把古希腊、罗马文学奉为创作典范,向古代艺术寻找其社会理想的表现方法,追求艺术形式的完美。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是悲剧作家高乃依、拉辛和喜剧作家莫里哀。悲剧大都是历史题材。高乃依的悲剧写在君主专制政体的上升时期,喜爱在个人情感和国家义务、个人意志和封建道德的激烈冲突中塑造悲剧英雄形象,又把这种冲突提高到公民责任感和民族爱国主义的高度去解决;拉辛擅长在恋爱悲剧中描写国家义务与个人情欲的冲突,并谴责专制暴政,揭露贵族的荒淫无耻,反映出法国专制君主政体由盛而衰的社会情形;莫里哀则和其他古典主义作家不同,他着重描写现实,并在内容和形式上向民间创作汲取营养,以生动的喜剧形象大胆地抨击僧侣、贵族和高利贷者等社会邪恶势力,在创作上勇于突破古典主义法则而多有创造,是世界戏剧史上堪;与莎士比亚媲美的伟大戏剧家。
  莫里哀去世后,法国喜剧很快衰落,悲剧也接近尾声,世界戏剧发展中的古典主义阶段即将结束。
   

  18世纪的启蒙主义戏剧,鲜明地体现出启蒙运动反封建、反宗教的政治倾向。在表现手法上,为能自由地描写资产阶级的生活和思想,它打破古典主义戏剧“三一律”等法规,取消戏剧在体裁、题材方面的严格悲喜划分,创造出“正剧”这种新的戏剧类型;主张戏剧的真实和质朴,强调描写现实生活,以资产阶级的普通人物为主人公;对话开始以散文而不再是诗体、韵文进行创作;强调戏剧的现实性和战斗性,把辛辣的讽刺和严密的说理相结合。
  启蒙运动最早产生在英国,在戏剧方面最重要的作家是菲尔丁(1707—1754)、哥尔斯密(1730—1774)和谢立丹。菲尔丁的政治讽刺剧曾饮誉欧洲。他的《堂吉诃德在英国》、《巴斯昆》、《1736年的历史纪事》等剧作,尖锐嘲讽社会政治的黑暗,受到当局的种种迫害。英国戏剧从此普遍丧失政治讽刺性质,喜剧创作也逐渐转向感伤喜剧和风俗喜剧。哥尔斯密是这时期英国风俗喜剧的先驱,他的《委曲求全》等剧作有较高的成就;但是,英国风俗喜剧最有代表意义的作家是谢立丹。他擅长将当时英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构成一幅幅动人的讽刺画,在幽默的语言和滑稽的情节中,包含着启蒙家的道德思想。
  法国的启蒙戏剧无论是其成就,还是影响,都比英国大得多,对现实的批判也更尖锐有力。因为法国具有伏尔泰(1694—1778)、狄德罗(1713—1784)和博马舍这样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戏剧家。伏尔泰的戏剧改革使法国戏剧获到多方面的发展,他的《札伊尔》、《穆罕默德》、《布鲁图斯》、《凯撒之死》等剧作,充满对君主专制和宗教迷信的尖锐批判,真挚热烈的情感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内容;狄德罗有《私生子》和《家长》等剧作,其杰出的“严肃戏剧”理论为当时的启蒙戏剧,以及后来欧洲广泛兴起的现代戏剧,奠定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博马舍则将法国启蒙戏剧推向高峰。博马舍“严肃戏剧”的成功实践,预示着后来社会剧、问题剧的产生。
  德国启蒙戏剧家主要有莱辛(1729—1781)、歌德(1749—1832)和席勒。莱辛的《汉堡剧评》对建立德国民族的现实主义戏剧有杰出的贡献,其剧作《萨拉·萨姆逊小姐》、《明娜·封·巴尔赫姆》、《爱密丽雅·迦绿蒂》等,是其理论的实践,对德国戏剧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歌德的主要剧作有《铁手葛兹》、《爱格蒙特》和《伊菲姬尼亚》,广泛描写当时德国的社会生活,包含着作者博深、矛盾的思想情感,丰富了人类戏剧艺术的宝库。最能代表德国启蒙戏剧成就的是席勒。席勒是处在上升时期的德国资产阶级寻求民主、自由、民族统一和独立的时代中的伟大精神代表,他的剧作洋溢着对整个德国社会挑战和叛逆的精神。歌德和席勒都是杰出的诗人,其剧作具有古典戏剧的结构美,有丰富的想象和浪漫色彩,又荡漾着浓郁的诗情,对后来一的浪漫主义戏剧的发展很有影响。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两大文艺流派——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先后产生。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为:重主观因素而忽视客观现实;抒发个人的感情和想象,描写理想而不重视典型和典型性格的创造;经常以怪诞、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刻画性格的某种特征,追求离奇的情节和神秘的气氛;惯用美和丑、崇高和滑稽、悲与喜、大自然与尘世的鲜明对比突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向往;强调个人才能和个人的社会作用,认为人的本质就在于能抛弃世俗去创造理想,等等。浪漫主义又有积极的与消极的之分。后者粉饰现实,想使人和现实妥协,或是逃避现实,堕入自己内心世界的无益的深渊中去;前者则加强人的生活的意志,唤起人们对现实黑暗的憎恶与反抗。
  浪漫主义戏剧是在清算古典主义后蓬勃发展起来的,它的起源地和代表作家也是在法国。当年轻的雨果1827年发表《〈克伦威尔〉序言》、以及稍后演出《欧那尼》轰动欧洲剧坛时,也就标志着古典主义戏剧的衰微和浪漫主义戏剧的崛起。法国较好的浪漫主义戏剧,还有维尼(1797—1863)的《却特顿》,和大仲马的(1802—1870)的《亨利三世及其宫廷》、《安东尼》等。
  德国较著名的浪漫主义戏剧家有蒂克(1773—1853)和克莱斯特(1777—1811)。蒂克的《穿皮靴的猫》,和克莱斯特的《赫尔曼战役》、《洪堡王子》、《破罐》等剧作,在德国戏剧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浪漫主义戏剧在英国。则主要体现在拜伦(1788—1824)和雪莱(1792—1822)这两大浪漫诗人身上。拜伦写有《曼弗雷德》、《马里诺·法利埃洛》和《该隐》等剧作,《曼弗雷德》较为成功;雪莱的主要剧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钱起》和《希腊》,《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写得颇为感人。
  欧洲浪漫主义戏剧思潮为时短暂,很快就被现实主义戏剧所替代。批判现实主义戏剧在俄国得到蓬勃发展。俄国戏剧自冯维辛(1745—1792)起就形成的批判、讽刺现实的传统,在格里鲍耶陀夫、果戈理、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人的剧作中得到鲜明的体现。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悲剧的代表作家,他的剧作富有民主思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对俄国戏剧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果戈理是世界著名的讽刺喜剧家,他继承、发展俄国文学讽刺批判的传统,代表着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喜剧的最高成就。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是小仲马。他提倡写问题剧,主张以戏剧改革社会,对当时法国的诸多社会矛盾都有较深刻的揭示和批判。德国剧作家赫勃尔(1813—1863)的《马利亚·马格达勒娜》、《吉格斯和他的戒指》等剧作,也表现出批判现实主义的倾向。
  当然,提到批判现实主义戏剧,最著名的作家当推挪威人易卜生和比昂逊(1832—1910)。比昂逊有《报纸主笔》、《挑战的手套》、《破产》、《国王》等问题剧21部,尖锐批判资本家、官僚、报刊编辑等的丑恶行为,宣扬通过道德教育进行社会改良,对挪威戏剧的发展有重要贡献。易卜生被誉为是近代社会问题剧的始祖和最著名的作家。其剧作从道德、宗教、法律、教育和妇女地位等方面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的痼疾,并以其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和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世界近现代戏剧的发展有广泛、深刻的影响。因此,又有人把他誉为“现代戏剧之父”。
   

  19世纪70年代,世界进入现代社会。
  外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呈现出摇曳多姿的景象。除批判现实主义戏剧在萧伯纳、高尔斯华绥、托尔斯泰、高尔基等著名作家手中获得发展外,欧美各国还先后出现自然主义、新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等各种戏剧思潮和流派,那又是一个新奇灿烂的戏剧艺术世界。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