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
|
言情
|
现代
|
科幻
|
纪实
|
军事
|
历史
|
古典
|
外国
|
港台
|
侦探
|
名家
|
报告文学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


(1922年8月20日)
今日我感觉莫大的光荣,得有机会在一个关系中国前途最大的学问团体——科学社 的年会来讲演。但我又非常惭愧而且惶恐,象我这样对于科学完全门外汉的人,怎样配 在此讲演呢?这个讲题——《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是本社董事部指定要我讲的。我 记得科学时代的笑话:有些不通秀才去应考,罚他先饮三斗墨汁,预备倒吊着滴些墨点 出来。我今天这本考卷,只算倒吊着滴墨汁,明知一定见笑大方,但是句句话都是表示 我们门外汉对于门内的“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如何欣羡、如何崇敬、如何爱恋的一片 诚意。我希望国内不懂科学的人或是素来看轻科学、讨厌科学的人,听我这番话得多少 觉悟,那么,便算我个人对于本社一点贡献了。 近百年来科学的收获如此其丰富:我们不是乌,也可以腾空:不是鱼,也可以入水; 不是神仙,也可以和几百千里外的人答话……诸如此类,那一件不是受科学之赐?任凭 怎么顽固的人,谅来“科学无用”这句话,再不会出诸口了。然而中国为什么直到今日 还得不着科学的好处?直到今日依然成为“非科学的国民”呢?我想,中国人对于科学 的态度,有根本不对的两点: 其一,把科学看太低了,太粗了。我们几千年来的信条,都说的“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这一类话。多数人以为:科学无论如何如 何高深,总不过属于艺和器那部分,这部分原是学问的粗迹,懂得不算稀奇,不懂得不 算耻辱。又以为:我们科学虽不如人,却还有比科学更宝贵的学问——什么超凡入圣的 大本领,什么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纶,件件都足以自豪,对于这些粗浅的科学,顶多拿来 当一种补助学问就够了。因为这种故见横亘在胸中,所以从郭筠仙、张香涛这班提倡新 学的先辈起,都有两句自鸣得意的话,说什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两句话现在 虽然没有从前那么时髦了,但因为话里的精神和中国人脾胃最相投合,所以话的效力, 直到今日,依然为变相的存在。老先生们不用说了,就算这几年所谓新思潮、所谓新文 化运动,不是大家都认为蓬蓬勃勃有生气吗?试检查一检查他的内容,大抵最流行的莫 过于讲政治上、经济上这样主义那样主义,我替他起个名字,叫做西装的治国平天下大 经纶;次流行的莫过于讲哲学上、文学上这种精神那种精神,我也替他起个名字,叫做 西装的超凡入圣大本领。至于那些脚踏实地平淡无奇的科学,试问有几个人肯去讲求? 学校中能够有几处象样子的科学讲座?有了,几个人肯去听?出版界能够有几部有价值 的科学书,几篇有价值的科学论文?有了,几个人肯去读?我固然不敢说现在青年绝对 的没有科学兴味,然而兴味总不如别方面浓。须知,这是积多少年社会心理遗传下来! 对于科学认为“艺成而下”的观念,牢不可破,直到今日,还是最爱说空话的人的最受 社会欢迎。做科学的既已不能如别种学问之可以速成,而又不为社会所尊重,谁肯埋头 去学他呢? 其二,把科学看得太呆了,太窄了。那些绝对的鄙厌科学的人且不必责备,就是相 对的尊重科学的人,还是十个有九个不了解科学性质。他们只知道科学研究所产结果的 价值,而不知道科学本身的价值;他们只有数学、几何学、物理学、化学……等等概念, 而没有科学的概念。他们以为学化学便懂化学,学几何便懂几何;殊不知并非化学能教 人懂化学,几何能教人懂几何,实在是科学能教人懂化学和几何。他们以为只有化学、 数学、物理、几何……等等才算科学,以为只有学化学、数学、物理、几何……才用得 着科学;殊不知所有政治学、经济学、社会会……等等,只要够得上一门学问的,没有 不是科学。我们若不拿科学精神去研究,便做那一门子学问也做不成。中国人因为始终 没有懂得“科学”这个字的意义,所以五十年很有人奖励学制船、学制炮,却没有人奖 励科学;近十几年学校里都教的数学、几何、化学、物理,但总不见教会人做科学。或 者说:只有理科、工科的人们才要科学,我不打算当工程师,不打算当理化教习,何必 要科学?中国人对于科学的看法大率如此。我大胆说一句话: 中国人对于科学这两种态度倘若长此不变,中国人在世界上便永远没有学问的独立, 中国人不久必要成为现代被淘汰的国民。
科学精神是什么?我姑从最广义解释:“有系统之真知识,叫做科学,可以教人求 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叫做科学精神。”这句话要分三层说明: 第一层,求真知识。知识是一般人都有的,乃至连动物都有。科学所要给我们的, 就争一个“真”字。一般人对于自己所认识的事物,很容易便信以为真;但只要用科学 精神研究下来,越研究便越觉求真之难。譬如说“孔子是人”,这句话不消研究,总可 以说是真,因为人和非人的分别是很容易看见的。譬如说“老虎是恶兽”,这句话真不 真便待考了。 欲证明他是真,必要研究兽类具备某种某种性质才算恶,看老虎果曾具备了没有? 若说老虎杀人算是恶,为什么人杀老虎不算恶?若说杀同类算是恶,只听见有人杀人, 从没听见老虎杀老虎,然则人容或可以叫做恶兽,老虎却绝对不能叫做恶兽了。譬如说 “性是善”,或说“性是不善”,这两句话真不真,越发待考了。到底什么叫做“性”? 什么叫做“善”? 两方面都先要弄明白。倘如孟子说的性咧、情咧、才咧,宋儒说的义理咧、气质咧, 闹成一团糟,那便没有标准可以求真了。譬如说“中国现在是共和政治”,这句话便很 待考。欲知他真不真,先要把共和政治的内容弄清楚,看中国和他合不合。譬如说“法 国是共和政治”,这句话也待考。欲知他真不真,先要问“法国”这个字所包范围如何, 若安南也算法国,这句话当然不真了。看这几个例,便可以知道,我们想对于一件事物 的性质得有真知灼见,很是不容易。要钻在这件事物里头去研究,要绕着这件事物周围 去研究,要跳在这件事物高头去研究,种种分析研究结果,才把这件事物的属性大略研 究出来,算是从许多相类似容易混杂的个体中,发现每个个体的的特征。换一个方向, 把许多同有这种特征的事物,归成一类,许多类归成一部,许多部归成一组,如是综合 研究的结果,算是从许多各自分离的个体中,发现出他们相互间的普遍性。经过这种种 工夫,才许你开口说“某件事物的性质是怎么样”。这便是科学第一件主要精神。 第二层,求有系统的真知识。知识不但是求知道一件一件事物便了,还要知道这件 事物和那件事物的关系,否则零头断片的知识全没有用处。知道事物和事物相互关系, 而因此推彼,得从所已知求出所未知,叫做有系统的知识。系统有二:一竖,二横。横 的系统,即指事物的普遍性——如前段所说。竖的系统,指事物的因果律——有这件事 物,自然会有那件事物;必须有这件事物,才能有那件事物;倘若这件事物有如何如何 的变化,那件事物便会有或才能有如何如何的变化;这叫做因果律。明白因果,是增加 新知识的不二法门,因为我们靠他,才能因所已知,推见所未知;明白因果,是由知识 进到行为的向导,因为我们预料结果如何,可以选择一个目的做去。虽然,因果是不轻 容易谭的:第一,要找得出证据;第二,要说得出理由。因果律虽然不能说都要含有 “必然性”,但总是愈逼近“必然性”愈好,最少也要含有很强的“盖然性”,倘若仅 属于“偶然性”的便不算因果律。 譬如说:“晚上落下去的太阳,明早上一定再会出来。”说: “倘若把水煮过了沸度,他一定会变成蒸汽。”这等算是含有必然性,因为我们积 千千万万回的经验,却没有一回例外;而且为什么如此,可以很明白说出理由来。譬如 说:“冬间落去的树叶,明年春天还会长出来。”这句话便待考。因为再长出来的并不 是这块叶,而且这树也许碰着别的变故再也长不出叶来。譬如说:“西边有虹霓,东边 一定有雨。”这句话越发待考。因为虹霓不是雨的原因,他是和雨同一个原因,或者还 是雨的结果。翻过来说:“东边有雨,西边一定有虹霓。”这句话也待考。因为雨虽然 可以为虹霓的原因,却还须有别的原因凑拢在一处,虹霓才会出来。譬如说:“不孝的 人要着雷打。”这句话便大大待考。因为虽然我们也曾听见某个不孝人着雷,但不过是 偶然的一回,许多不孝的人不见得都着雷,许多着雷的东西不见得都不孝;而且宇宙间 有个雷公会专打不孝人,这些理由完全说不出来。譬如说:“人死会变鬼。”这句话越 发大大待考。因为从来得不着绝对的证据,而且绝对的说不出理由。譬如说:“治极必 乱,乱极必治。”这句话便很要待考。因为我们从中国历史上虽然举出许多前例,但说 治极是乱的原因,乱极是治的原因,无论如何,总说不下去。 譬如说:“中国行了联省自治制后,一定会太平。”这话也待考。因为联省自治虽 然有致太平的可能性,无奈我们未曾试过。看这些例,便可知我们想应用因果律求得有 系统的知识,实在不容易。总要积无数的经验——或照原样子继续忠实观察,或用人为 的加减改变试验,务找出真凭实据,才能确定此事物与被事物之关系。这还是第一步。 再进一步,凡一事物之成毁,断不止一个原因,知识甲和乙的关系还不够,又要知道甲 和丙、丁、戊……等等关系。原因之中又有原因,想真知道乙和甲的关系,便须先知道 乙和庚、庚和辛、辛和壬……等等关系。不经过这些工夫,贸贸然下一个断案,说某事 物和某事物有何等关系,便是武断,便是非科学的。科学家以许多有证据的事实为基础, 逐层逐层看出他们的因果关系,发明种种含有必然性或含有极强盖然性的原则,好象拿 许多结实麻绳组织成一张网,这网愈织愈大,渐渐的函盖到这一组知识的全部,便成了 一门科学。这是科学第二件主要精神。 第三层,可以教人的知识。凡学问有一个要件,要能“传与其人”。人类文化所以 能成立,全由于一人的知识能传给多数人,一代的知识能传给次代。我费了很大的工夫 得一种新知识,把他传给别人,别人费比较小的工夫承受我的知识之全部或一部,同时 腾出别的工夫又去发明新知识。如此教学相长,递相传授,文化内容,自然一日一日的 扩大。倘若知识不可以教人,无论这项知识怎样的精深博大,也等于“人亡政息”,于 社会文化绝无影响。中国凡百学问,都带一种“可以意会,不可以信传”的神秘性,最 足为知识扩大之障碍。例如医学,我不敢说中国几千年没有发明,而且我还信得过确有 名医。但总没有法传给别人,所以今日的医学,和扁鹊、仓公时代一样,或者还不如。 又如修习禅观的人,所得境界,或者真是圆满庄严。但只好他一个人独享,对于全社会 文化竟不发生丝毫关系。中国所有学问的性质,大抵都是如此。这也难怪。中国学问, 本来是由几位天才绝特的人“妙手偶得”——本来不是按步就班的循着一条路去得着, 何从把一条应循之路指给别人?科学家恰恰相反,他们一点点知识,都是由艰苦经验得 来;他们说一句话总要举出证据,自然要将证据之如何搜集、如何审定一概告诉人;他 们主张一件事总要说明理由,理由非能够还原不可,自然要把自己思想经过的路线,顺 次详叙。所以别人读他一部书或听他一回讲义,不惟能够承受他研究所得之结果,而且 一并承受他如何能研究得此结果之方法,而且可以用他的方法来批评他的错误。方法普 及于社会,人人都可以研究,自然人人都会有发明。这是科学第三件主要精神。
中国学术界,因为缺乏这三种精神,所以生出如下之病证: 一、笼统。标题笼统——有时令人看不出他研究的对象为何物。用语笼统——往往 一句话容得几方面解释。思想笼统——最爱说大而无当不着边际的道理,自己主张的是 什么,和别人不同之处在那里,连自己也说不出。 二、武断。立说的人,既不必负找寻证据、说明理由的责任,判断下得容易,自然 流于轻率。许多名家著述,不独违反真理而且违反常识的,往往而有。既已没有讨论学 问的公认标准,虽然判断谬误,也没有人能驳他,谬误便日日侵蚀社会人心。 三、虚伪。武断还是无心的过失。既已容许武断,便也容许虚伪。虚伪有二:一、 语句上之虚伪。如隐匿真证、杜撰假证或曲说理由等等。二、思想内容之虚伪。本无心 得,貌为深秘,欺骗世人。 四、因袭。把批评精神完全消失,而且没有批评能力,所以一味盲从古人,剽窃些 绪余过活。所以思想界不能有弹力性,随着时代所需求而开拓,倒反留着许多沈澱废质, 在里头为营养之障碍。 五、散失。间有一两位思想伟大的人,对于某种学术有新发明,但是没有传授与人 的方法,这种发明,便随着本人的生命而中断。所以他的学问,不能成为社会上遗产。 以上五件,虽然不敢说是我们思想界固有的病证,这病最少也自秦汉以来受了二千 年。我们若甘心抛弃文化国民的头衔,那更何话可说!若还舍不得吗?试想,二千年思 想界内容贫乏到如此,求学问的涂径榛塞到如此,长此下去,何以图存?想救这病,除 了提倡科学精神外,没有第二剂良药了。 我最后还要补几句话:我虽然照董事部指定的这个题目讲演,其实科学精神之有无, 只能用来横断新旧文化,不能用来纵断东西文化。若说欧美人是天生成科学的国民,中 国人是天生成非科学的国民,我们可绝对的不能承认。拿我们战国时代和欧洲希腊时代 比较,彼此都不能说是有现代这种崭新的科学精神,彼此却也没有反科学的精神。秦汉 以后,反科学精神弥漫中国者二千年;罗马帝国以后,反科学精神弥漫于欧洲者也一千 多年。两方比较,我们隋唐佛学时代,还有点“准科学的”精神不时发现,只有比他们 强,没有比他们弱。我所举五种病证,当他们教会垄断学问时代,件件都有;直到文艺 复兴以后,渐渐把思想界的健康恢复转来,所谓科学者,才种下根苗;讲到枝叶扶疏, 华实烂漫,不过最近一百年内的事。一百年的先进后进,在历史上值得计较吗? 只要我们不讳疾忌医,努力服这剂良药,只怕将来升天成佛,未知谁先谁后哩!我 祝祷科学社能做到被国民信任的一位医生,我祝祷中国文化添入这有力的新成分,再放 异彩!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