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希特勒转向东方——斯大林试图安抚德国——共产党在英国工厂中阴谋策划——苏联的错误估计——莫洛托夫访问柏林——他同里宾特洛甫及元首会晤——苏联和纳粹的谈判——瓜分大英帝国的计划——与元首再次辩论——中间穿插了一次英国的空袭——在一个防空洞内会谈——1942年8月斯大林对我述说经过——希特勒最后决意进攻俄国——军事准备——协定草案——苏联提出更多的要求——舒伦堡大使努力达成协议——1940年12月的“巴巴罗莎”作战计划。 希特勒未能打败或征服不列颠。这个岛国显然要坚持到底。大家都知道,没有制海权或制空权,便不可能把德国军队运过海峡。冬季以及随之而来的风暴已经来临。德国想用轰炸来恐吓不列颠民族或粉碎其作战能力和作战意志的企图,业经破灭,闪电战的代价十分昂贵。要想恢复“海狮”作战计划,势必有许多个月的耽延,而每过一个星期,英国国内军队的发展、成熟和装备便更加好转,便愈需要一个更大规模的“海狮”计划,运输也愈益困难。到1941年的4月或5月,即使用七十五万人,装备齐全,也难胜任。到那时,到何处去找这样大规模的渡海袭击所必需的船舶、驳船和特别的登陆艇呢?在英国日益增长的空中力量下,他们如何集结? 同时,英国的空中力量,由于有英国和美国各工厂积极生产的支持,由于在以加拿大为中心的各自治领采取了训练飞行人员的庞大计划,将使已经在质量上超过德国的英国空军,于一年左右在数量上也超过德国。所以,希特勒一认识到戈林的希望和吹嘘已经破灭,便把目光转向东方,这有什么奇怪呢?正如拿破仑在1804年的情形一样,在没有完全弄清东方无后顾之忧以前,他是迟迟不敢进攻我们这个岛的。现在他觉得,在孤注一掷地入侵不列颠以前,应不惜任何代价把同俄国的关系搞清楚。和拿破仑率领大军由布洛涅到乌尔姆、奥斯特利茨和弗里德兰的情况一样,希特勒也受着同样的压力的支配,按同样的想法行事,暂时放弃毁灭大不列颠的欲望和需要。现在,这出戏就只能这样收场。 毫无疑问,他在1940年9月底就已经打定主意了。从那时以后,对英国的空袭,虽然时常由于普遍增加飞机而规模较大,但是在元首的思想和德国的计划中,都只占第二位了。 空袭也许是用来有效地掩饰其他计划的,希特勒已不再指望靠空袭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了。向东去吧!从纯军事的观点来看,我个人并不讨厌德国于1941年春季或夏季发动对英国的进攻。我相信,敌人将遭受任何一个国家在一次特定的军事冒险中从未遭受过的惨败和伤亡。但是我也不会这么简单,仅仅为了这个缘故就希望敌人真来入侵。在战争中,你不反对的事,敌人也往往不做。况且,在指挥一场长期的战争中,当时间在一年或两年内对我们有利,并且还会获得强大的盟国时,我感谢上帝,使我们的人民免于遭受一场严峻的考验。 从我在这一时期所写的文件就可看出,我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德国会在1941年侵袭英国。到了1941年年底,情况就不同了,我们不再是单独作战;世界上有四分之三的国家是站在我们一边的,但是,有许多难以逆料的惊心动魄的大事都出现在这令人难忘的一年里。 当不明白真相的欧洲人和外界人士认为我们的命运似乎已经绝望,或者最多也不过是存亡莫卜的时候,纳粹德国和苏俄之间的关系却在世界事务中占了首位。一经看出英国不能像法国和低地国家那样被吓倒和制服时,这两个专制暴虐的大国之间的基本矛盾便又显现出来了。说句公道话,斯大林在尽最大努力,忠实地和希特勒合作的同时,也在苏俄的广大群众中尽量聚集他所能聚集的一切力量。德国每打一次胜仗,他和莫洛托夫都照例毕恭毕敬地表示祝贺。他们把大批的食物和重要的原料源源不断地送到德国。他们第五纵队的共产党员极力扰乱我们的工厂。他们的广播对我们备加诬蔑和诽谤。他们随时准备就两国之间的许多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同纳粹德国获致永久的解决,幸灾乐祸地希望英国的力量遭到最后的毁灭。但是,他们也一直认识到,这项政策可能失败。他们打定主意利用各种方法争取时间;就他们对这一问题的估计来看,他们也无意把俄国的利益或野心单单置于德国胜利的基础之上。这两大集权国家,都缺乏道德上的节制,在彼此的相互关系中彬彬有礼,却又冷酷无情。 当然,对于芬兰和罗马尼亚,双方的意见是不一致的。苏联领袖们对法国的沦陷和第二战场的结束(不久以后他们大声疾呼地要求重开这个战场)感到震惊。他们没有预料到这样突然的瓦解,满以为在西线会出现双方长期互相消耗的局面。现在没有西线了!但是,在尚未看清英国在1940年是否将屈服或被消灭以前,就对于勾结德国的办法大事改变,那也是愚蠢的。由于克里姆林宫逐渐认识到,英国能够应付一场持久的、无限期的战争,而且在战争期间,在美国周围和日本本土可能发生任何事情,斯大林就更加意识到他的危险,就更加想争取时间。但是,正如我们行将见到的,他为了要同纳粹德国保持友好,显然牺牲了许多利益,冒了许多风险。 更令人惊奇的是,他对于即将临头的大难作出了许多错误的估计,表现得愚昧无知。从1940年9月一直到希特勒1941年6月发动进击的时候为止,他真是一个既冷酷无情,又诡计多端,又孤陋寡闻的巨人。 ※ ※ ※ 在前面把情况略事交代之后,我们不妨来谈谈1940年11月12日莫洛托夫访问柏林的插曲。当这位布尔什维克的使者到达纳粹德国的心脏地区时,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恭维话,受到了一切隆重的款待。在以后的两天中,莫洛托夫同里宾特洛甫——也同希特勒——进行了冗长而紧张的会谈。他们艰难可怕地交换意见和当面折冲,在1948年初美国国务院在华盛顿从缴获的文件中选编的《纳粹——苏联关系,1939—1941年》这本书中暴露无遗。为了要叙述或了解其中的经过,就必须引用其中的材料。 莫洛托夫第一次是同里宾特洛甫会谈的。① ①见《纳粹—苏联关系》,第218页以后诸页。 1940年11月12日 德国外交部长说,他在致斯大林的信中已表明德国坚信: 世界上没有力量能够改变大英帝国的末日业已开始来临这一事实。英国已被击败,最后承认失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它也许不久就要认输,因为英国的形势正日渐恶化。当然,德国也欢迎及早结束战斗,因为在任何情况下,它也不愿意不必要地牺牲人的生命。如果英国不在最近的将来打好主意,承认失败,那他们来年也一定是要求和的。德国正在日以继夜地继续轰炸英国。德国也将逐步充分利用其潜艇,使英国遭受严重的损失。德国认为,英国也许会由于这些袭击而被迫放弃斗争。在英国,已显然有某种不安的心情,看来事情将采取这样的解决途径,但是,如果目前的攻击方式还不能迫使英国屈膝的话,则德国一到气候条件许可,就要坚决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从而彻底摧毁英国。到目前为止,这种大规模的进攻迄今之所以未能进行,完全是由于天气不良的缘故。…… 英国或英国在美国的支持下,想在欧洲大陆登陆或采取军事行动,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彻底失败的。这根本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这一点,英国人还不了解,因为在大不列颠显然还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混乱,再则,因为这个国家是由一个名叫丘吉尔的人领导的,此人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是外行,他以前的事业,每到关键时刻都彻底失败,这一次还要失败。 再说,轴心国家已经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在欧洲压倒英国。 甚至法国——法国业已战败,而且要为战争付出代价(附带说一下,法国人对这一点是很清楚的),也接受了这一原则: 法国将来绝不支持英国和唐·吉诃德式的非洲的征服者戴高乐。轴心国家由于具有异常强大的实力地位,因此,它们所考虑的,不是如何打赢这场战争,而是如何迅速结束这场已经打胜的战争。 ※ ※ ※ 午餐后,元首接见了这位苏联使节,并再次侈谈英国的全盘失败。他说,战争带来了许多违背德国意图的复杂情况,时常迫使它不得不从军事上对某些事情作出反应。 接着,元首向莫洛托夫概述了到目前为止的军事行动的进程,还说这样的军事行动已使英国在大陆上没有盟国了。 ……英国的报复手段实在可笑,俄国的先生们可以亲自看到所谓的毁灭柏林是何等虚构。天气一好转,德国即将给予英国以沉重的、最后的打击。当前,德国的目的不仅是要为这场最后的斗争进行军事部署,而且要澄清在这次最后摊牌中和摊牌之后的极关重要的政治问题。因此,他重新检查了同俄国的关系,他不是从消极的精神出发,而是想要积极加以调整——如果可能的话,使之经历一个长时期。他在这方面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1.德国不想从俄国获得军事援助。 2.由于战事蔓延极广,德国为了对付英国,曾被迫深入远离其本国的地方,而它对这些地方无论在政治或经济上都根本不感兴趣。 3.虽然如此,德国也有某些需要,这些需要的全部重要意义只有在战争中才能显示出来,它们对德国是绝对重要的。 在这些需要中,包含有某些原料的来源,德国认为这些原料是极端重要的,绝对不可缺少的。 ※ ※ ※ 莫洛托夫对这一切含糊其辞地随声附和了一番。 莫洛托夫问到了《三国条约》①欧洲和亚洲的新秩序意味着什么,在这个新秩序中要苏联扮演什么角色?这些问题,在柏林会谈和德国外交部长预计的莫斯科之行中必须加以讨论,俄国人肯定期望德国外长访问成行。而且,关于俄国在巴尔干和黑海的利益,关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土耳其,也有些问题需要澄清。如果俄国政府能够获得关于以上各项问题的解释,它也许更容易对元首的问题提出更明确的答复。苏联对欧洲的新秩序表示关心,特别是对这种新秩序的进度和形式表示关心,它也想了解所谓大东亚圈的范围。 ①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签订的条约。 元首回答说,三国条约的宗旨是要根据欧洲国家的天然利益来调整欧洲的局面,因此,德国现在要求苏联自己表示它感兴趣的地区。在任何情况下,没有苏俄的合作,就不能决定。这不仅适用于欧洲,也适用于亚洲,要求俄国合作,一起来划定大东亚圈,并提出它对那里的要求。德国在这方面的任务是担任调停人。俄国决不会碰到任何一项既成事实。 当元首着手建立上述各大国的联合时,他认为最困难的一点倒不是德俄关系,而是德国、法国以及意大利之间的合作是否可能的问题。只有现在……他才觉得,可能通过同苏联的磋商来解决黑海、巴尔干和土耳其的问题。 当会谈结束时,元首总结道,这次会谈在一定程度上向着广泛的合作迈出了第一个具体步骤:会谈曾充分考虑到西欧的问题,要由德国、意大利以及法国来解决;同时认为远东的问题,主要是俄国和日本的事情,但德国愿以调停人的身分居间调处。这是一个反对美国企图“靠欧洲发财”的问题。美国对欧洲、非洲或亚洲没有置喙的余地。 莫洛托夫表示,他同意元首关于美国和英国的地位的说法。他认为,只要俄国能以伙伴而不仅仅是以对象的身分进行合作,则俄国参加三国条约在原则上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在这种情形下,他认为,苏联参加共同事业没有什么困难。但是,条约的目的和意义,特别是关于大东亚圈的区划,必须首先予以更明确的规定。 ※ ※ ※ 当11月13日恢复会谈的时候; 莫洛托夫提出立陶宛那条狭窄的领土的问题,并着重说苏联政府在这一问题上尚未获得德国明确的答复,但是,这一问题正在等待着决定。关于布科维纳,他承认,这牵涉到另外一块土地,在秘密议定中没有载明这一块土地。俄国最初的要求仅限于北布科维纳。不过,在目前的情况下,德国应当了解俄国对南布科维纳的关心。在这个问题上,俄国也没有获得答复。相反,德国却保证罗马尼亚的领土完整,而完全不顾俄国对南布科维纳的愿望。 元首答复道,俄国哪怕只占领布科维纳的一部分,那就是德国方面很大的让步了。…… 但是莫洛托夫坚持他以前说过的话:俄国所希望的重新划分都是极微小的。 元首答复道,如果德俄合作要在将来产生实际的结果,苏联政府必须了解德国正在从事生死攸关的战争,它无论如何要胜利地结束这场战争。……双方在原则上同意芬兰属于俄国的势力范围。因此,两国与其继续纯理论的讨论,不如转入更重要的问题。 英国被征服以后,英帝国将要作为一份拥有四千万平方公里、范围遍及世界的破产者的庞大财产被人瓜分。在这份破产者的财产中,俄国可以分到真正通往大洋的不冻的出海口。四千五百万的少数英国人迄今统治着大英帝国的六亿居民。他就要摧毁这个少数了。就是美国,它事实上也无非是要从这份破产者的财产中拣几项特别适合于美国的东西。当然,德国要避免在它攻击英帝国心脏英伦三岛的战斗中再遇到其他分散其力量的冲突。因此,他(元首)不喜欢意大利对希腊发动的战争,因为,这样做,就要将部队分散到外国,而不能集中兵力于一点来攻击英国。在波罗的海区域发动战争也是一样。对英国的战争将进行到最后为止,他毫不怀疑,英伦三岛一被挫败,即可使帝国趋于瓦解。如果以为可从加拿大来统治并团结帝国,那是在做梦。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世界范围的前景了。在以后的几星期中,这些问题都要在同俄国的联合外交谈判中解决,并作出使苏联参加解决这些问题的安排。一切对这份破产者的财产有兴趣的国家,彼此都应当尽弃前嫌,专心考虑瓜分英帝国的问题。这适用于德国、法国、意大利、俄国和日本。 莫洛托夫回答说,他很感兴趣地倾听了元首的议论,并且对他所了解的每一件事情表示同意。 ※ ※ ※ 接着,希特勒就退席,去睡觉了。在苏联大使馆用过晚餐以后,英国空军空袭柏林。事先我们就听说了这次的会谈,我们虽然没有被邀请参加讨论,但也不愿完全置身事外。发了“空袭警报”以后,他们都躲到防空洞去了,这两位外交部长在更安全的环境中继续会谈,直到半夜。德国的官方记载说: 由于空袭警报,两位部长于下午9时40分前往德国外交部长的防空室,以便进行最后的会谈。…… 里宾特洛甫说,讨论波兰新秩序的问题,时机尚未成熟。 巴尔干问题已详加讨论了。德国人在巴尔干各国只有经济利益,我们不愿意英国在那里扰乱我们。德国对罗马尼亚提出保证这件事,显然是被莫斯科误解了,……德国政府的一切决策的主导精神,完全是要保持巴尔干各国的和平,阻止英国插足其间并干预我们把物资运往德国。因此,德国在巴尔干的行动,完全是由于我们对英国作战的环境使然的。只要英国承认失败,向德国求和,德国在巴尔干各国的利益将只是限于经济方面,德国军队就要撤出罗马尼亚。正如元首一再宣称的,德国对巴尔干各国领土不感兴趣。他只能一再反复说明,决定性的问题是:在消灭英帝国的伟大事业中,苏联是否准备或者能否同德国合作。如果我们能够扩大我们的关系,并且划分势力范围,我们对于其他问题就能很容易地达成谅解。关于势力范围的划分,已经再三谈过了。因此,正如元首讲得清清楚楚的,为了苏联和德国的利益,要求共事的伙伴们不要对立,而要互相倚靠,以便在实现他们的愿望时互相支持…… 莫洛托夫在答复中说,德国认为对英国的战争实际上已经胜利。因此,从另一方面看,如果说德国是在对英国进行生死存亡的斗争,他只能这样理解:那就是说德国是在为“生存”而战,而英国则是为“死亡”而战。关于合作的问题,他是十分同意的,但是他补充说,合作必须建基于彻底的谅解。这种想法也曾表明于斯大林的信中。划分势力范围的问题也必须解决,但是,关于这一点,他(莫洛托夫)当时还不能表示一定的主张,因为他不知道斯大林和他在莫斯科的其他朋友关于这件事的意见。不过,他必须说,所有这些明日的重大问题是同今日的问题和执行现行协定分不开的。 …… 至此,莫洛托夫先生向德国外交部长亲切告别,并强调说明,他对这次的空袭警报并不感到遗憾,因为他能与德国外交部长进行如此彻底的会谈,应归功于这次警报。 ※ ※ ※ 当我1942年8月第一次访问莫斯科的时候,我从斯大林的口中获得了关于这次会谈的简短说明,内容基本上同德国的记录没有什么出入,不过更简要罢了。 斯大林说:“不久以前,大家都埋怨莫洛托夫过分亲德。 现在每个人又说他过分亲英。但是,我们谁也没有相信过德国人。对于我们来说,这是生死存亡的问题。”我打断他的话说,我们自己曾经历过这种情形,所以体会他们的感觉。元帅说:“当莫洛托夫1940年11月前往柏林会见里宾特洛甫时,你们有所风闻,并派飞机去空袭。”我点了点头。“响警报的时候,里宾特洛甫带路,走下了许多层阶梯,到了一间装饰豪华的防空室。他进去以后,空袭就开始了。他把门关起来对莫洛托夫说:‘现在在这儿,就只我们两个人了,我们为什么不划分一下呢?’莫洛托夫说:‘英国的意见呢?’‘英国,’里宾特洛甫说:‘英国已经完了。它再也不能起大国的作用了。’英洛托夫说:‘如果完了的话,我们为什么到这个防空室来呢,是谁在这儿扔炸弹呢?’” ※ ※ ※ 柏林会谈对于希特勒内心深处的决定丝毫没有发生影响。10月间,凯特尔、约德尔和德国总参谋部都根据他的命令拟定计划,把德国军队东调,以便于1941年初夏进攻俄国。 在这一阶段还没有必要规定正式的日期,因为这也受天气的影响。考虑到越过国境以后还需要走那么远的距离,而且要在冬季开始以前攻克莫斯科,所以5月初显然是最相宜的。而且,沿波罗的海到黑海长达两千哩的战线集结与部署德国军队,以及准备所有的兵站、营房和铁道侧线,所有这一切都是从来没有承担过的最艰巨的军事任务之一,无论在计划和行动上都不容有所延误。在这一切之上,还亟需保守秘密,蒙骗对方。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希特勒利用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掩护,每种形式都各有其优点。第一种是在瓜分和分配大英帝国远东殖民地的基础上进行有关共同政策的细致的谈判,第二种是通过匈牙利不断地增派军队以控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希腊。这在军事上有重大的收获,同时,又可掩盖或解释在该战线南翼集结德国军队,进行针对俄国的部署。 谈判系采取由德国提出建议草案的方式,邀请苏俄参加《三国条约》,把英国在东方的权益给予俄国。如果斯大林接受了这一方案的话,事态也许会在一个时期内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变。希特勒随时都可暂时搁下进攻俄国的计划。拥有百万军队的大陆上的两大帝国结为军事同盟,会怎样分割巴尔干、土耳其、波斯和中东,甚至进一步图谋攫取印度,同时还有那热衷的伙伴日本所倡导的“大东亚计划”,结果如何,我们真是难以设想。但是希特勒一心要摧毁布尔什维克,他对他们恨之入骨。他相信,他有力量使他一生的大志能如愿以偿。以后,一切都可以归他所有了。从柏林会谈和其他的接触中,他必然已经看出,他让里宾特洛甫送交莫斯科的建议远远不能满足俄国的野心。 在缴获的德国外交部致德国驻莫斯科大使馆的信件中曾发现一分《四国公约》的草案,上面没有载明日期。据说舒伦堡于1940年11月26日曾与莫洛托夫会谈,这份草案显然就是他们会谈的基础。根据这一草案,德、意、日三国同意尊重彼此的天然势力范围。由于这些势力范围互相接触,因此,由此引起的问题,他们将以友好的方式经常地互相磋商。 德、意、日三国又共同宣布,它们承认并尊重苏联目前的领土范围。 四国决不参加或支持以反对四国中任何一国为目的的国家联合。它们将在经济问题上彼此通力协助,并且要补充和扩大彼此现有的各项协定。协定的有效期为十年。 在《四国公约》之外,还有秘密议定书,在议定书中,德国声明,除在缔结和约时重新划分的欧洲领土以外,它的领土愿望集中于中非的土地;意大利声明,除了重新划分的欧洲的领土以外,它的领土愿望集中于北非和东北非的土地;日本声明,它的领土愿望集中于日本帝国本土以南的东亚地区; 苏联声明,它的领土愿望集中于苏联国土以南通向印度洋的地区。 四国声明,除特殊问题尚待解决外,它们都互相尊重这些领土愿望,并且不反对它们获得这些领土。① ①值得注意的是:在柏林会谈中,虽然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主要是着重谈瓜分英国的领土,但在协定草案中却没有提大英帝国的名字,而法国、荷兰和比利时的殖民地领土却明确包括于根据秘密议定书所瓜分的地区之内。在柏林会谈和莫斯科会谈中,虽然英国看来是最特出和最有价值的战利品,但它却不是希特勒心目中唯一的俘获目标。他正在设法要更广泛地重新分配正在同他作战、或曾同他作战的国家在非洲和亚洲的殖民地领土。 ※ ※ ※ 不出所料,苏联政府没有接受德国的方案。他们在欧洲单独同德国周旋,而日本在世界的另外一边又对他们施加压力,但是,他们对自己逐渐增长的力量和广大的领土深有信心,他们的领土占地球陆地面积六分之一之多。因此,他们一再讨价还价。1940年11月26日,舒伦堡把俄国的反建议草案送到柏林。俄国的反建议提出:德国军队应立即撤离芬兰,因为根据1939年的条约,芬兰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在今后几个月内,为了保证苏联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的安全,由苏联与在地理位置位于苏联黑海疆界安全区以内的保加利亚缔结互助条约,以长期租借的方式,在接近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的范围内为苏联陆军和海军建立基地;承认巴统和巴库以南凡是通往波斯湾的地区为苏联领土愿望的中心;日本放弃在北萨哈林岛①开采煤炭和石油的权利。 ①萨哈林岛即库页岛。——译者 没有对这一建议给以明确的答复。希特勒根本不打算和俄国讲调和折中。像这样严重的问题是值得双方本着友好的精神进行长期的仔细研究的。苏联当然是希望而且也的确在等待德国的答复。在这期间双方都向本已大军云集的边境开始增兵,希特勒的右手已经伸向巴尔干了。 ※ ※ ※ 凯特尔和约德尔根据元首的命令拟定的计划,现在已充分成熟,使他能在1940年12月18日从他的司令部发出他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二十一号指令。 德国武装部队必须作好准备,以便在结束对英战争之前就能·在·一·场·快·速·战·中·摧·毁·苏·俄。 为此,陆军必须投入所有一切可以调用的部队,但要留一部分部队保证占领区免遭敌人突然袭击。 ·空·军的任务是:以强大的战斗机队在东战场支援陆军,以期迅速结束地面战斗,并使敌人空袭德国东部领土的损失尽量减少。除充分保护整个作战地区和由我方控制的军需工业区,以免遭受敌人的空袭外,除不中断对英国的攻势行动,特别是对英国补给线的攻击外,空军的一切主力均应集中于东方。 ·海·军的主力在东方战没进行期间仍应毫不松懈地打击英国。 我将在决定开始行动之前大约八星期下令·集·中进攻苏俄的兵力。 需要较多时间才能作好准备的工作,现在马上开始准备——如果尚未作好准备的话——并应于1941年5月15日以前完成。 进攻的意图无论如何不得泄漏,这一点极关重要。 最高统帅部应根据以下各项进行准备: Ⅰ.·总·的·目·的 采取猛攻,以装甲部队分股穿插、深入敌军的方式摧毁俄国西部的庞大陆军,并阻止有作战能力的敌军退入辽阔的俄国领土。 在迅速的追击之下,到达一条线上,从这里俄国空军将不再能袭击德国的领土。这一行动的最终目的是:要在大致从伏尔加河到阿尔汉格尔建立一条针对俄国亚洲地区的防线。以后,如有必要,可用德国空军消灭俄国残留在乌拉尔的工业区。 在战斗过程中,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将很快失去其基地,因而不能再从事战斗。 战斗一开始,就应予俄国空军以沉重的打击,以阻止其有效地参与战斗。 Ⅱ.可能的同盟国及其任务: 1.在我们作战的两翼,我们可望·罗·马·尼·亚和·芬·兰积极参加对苏俄的战争。 在两国参战以后,最高统帅部将在适当的时间协调并决定把它们的武装力量以什么方式置于德国的指挥之下。 2.·罗·马·尼·亚的任务是:会同集中在该国的军队,遏制与它对峙的敌人,此外,还要在后方进行辅助工作。 3.·芬·兰应掩护从挪威调来进行重新部署的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第二十一军团的部分)的集结,并与该集团军群协同作战。此外,芬兰还将担任攻克汉戈的任务。 4.预计,至少从开始行动起,·瑞·典的铁道和公路可以用来集结德国的北方集团军群。 Ⅲ.关于作战的指示: 1.·陆·军(我现在批准送来的计划): 在作战区域中,按普里皮亚特沼泽划分南北战区,主力应置于战区之北。此处应准备两个集团军群。 这两个集团军群的南部集团军群——整个战线的中心——应以特别强大的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从华沙周围和华沙以北地区向前进攻,消灭在白俄罗斯的敌军。……只有在俄国的抵抗非常迅速地崩溃时,我们才有理由同时进攻两个目标。…… ·部·署·在·普·里·皮·亚·特·沼·泽·以·南·的·集·团·军·群,应将其主力置于从卢布林通向基辅的地区,以便利用强大的装甲部队迅速插入俄军的侧翼和后方,然后沿第聂伯河迫使敌军侧翼陷入我包围。 在右翼的德国—罗马尼亚联合集团军群将担负下列任务: (甲)保护罗马尼亚的领土,从而保护整个作战地区的南翼; (乙)南方集团军群在北翼进攻时,应遏制对峙的敌军,并根据形势的逐步发展,会同空军,在我们追击的时候,不让敌军安然地撤过德涅斯特河; 〔并且〕在北方,要迅速到达莫斯科。 占领这一城市,意味着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此外,还意味着攻克了最重要的铁道中心。 2.·空·军 空军的任务,是要尽量使俄国空军参与作战的行动陷于瘫痪,使之不能战斗,并且在主要的作战地点支援陆军,特别是支援中央集团军群和侧翼的南方集团军群。俄国的铁道应按照其对于作战的重要程度依次予以切断,或者,大胆使用伞兵和空运部队夺取其附近的最重要目标(河流渡口)。 为了集中一切力量对付敌人空军并直接支援陆军,在重大战斗中,不必对军需工业进行袭击。只有在完成机动的战斗以后才能考虑这样的袭击——主要是对乌拉尔区。…… Ⅳ.各军总司令根据这一指示发布的各项命令,应该清楚地表明,这些命令都是·预·防·性·措·施,以备俄国万一改变它目前对我们的态度时使用。参加早期准备工作的军官的人数应该尽量少,增补人员应尽量推迟,而且仅限于要求个别的人进行活动。否则,准备情况一旦被发现——这些计划执行的时间尚未确定——就会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引起极为不利的危险。 Ⅴ.希各军总司令根据这一指示提出补充计划的报告。 武装部队各部门预计的准备工作,包括它们的进度在内,应通过最高统帅部向我报告。 阿道夫·希特勒① ①《纳粹—苏联关系》,第260页以下。 从这时起,1941年将要发生的重大事件的轮廓业已形成。当然,我们当时并不知道德国和俄国之间为了瓜分我们帝国和毁灭我们而讨价还价的情形,也难以揣摩日本尚未打好的主意。我们活跃的情报人员还没有看出德国陆军的主力部队已向东移动。他们只看出了德军渗入并逐步集结于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情形。要是我们知道本章所讲的这些情况的话,我们当时就可以大松一口气了。德国、俄国和日本联合起来对付我们,是我们最害怕的事情。但是谁知道呢?此时,我们还是决心:“打下去!”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