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后汉书卷九 孝献帝纪 第九


  孝献皇帝讳协,灵帝中子也。[一]母王美人,为何皇后所害。中平六年四月,少帝即位,封帝为勃海王,徙封陈留王。

  注[一]谥法曰:“聪明睿智曰献。”协之字曰合。张璠记曰:“灵帝以帝似己,故名曰协。”帝王纪曰:“协字伯和。”
  九月甲戌,即皇帝位,年九岁。迁皇太后于永安宫。[一]大赦天下。改昭宁为永汉。丙子,董卓杀皇太后何氏。

  注[一]董卓迁也。洛阳宫殿名曰:“永安宫周回六百九十八丈,故基在洛阳故城中。”
  初令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员各六人。[一]赐公卿以下至黄门侍郎家一人为郎,以补宦官所领诸署,侍于殿上。[二]

  注[一]续汉志曰:“侍中,比二千石,无员。”汉官仪曰:“侍中,左蝉右貂,本秦丞相史,往来殿内,故谓之侍中。分掌乘舆服物,下至亵器虎子之属。武帝时,孔安国为侍中,以其儒者,特听掌御唾壶,朝廷荣之。至东京时,属少府,亦无员。驾出,则一人负传国玺,操斩蛇□,*[参]*乘。*(舆)**[与]*中官俱止禁中。”又曰:“给事黄门侍郎,六百石,无员。掌侍从左右,给事中使,关通中外。”应劭曰:“黄门侍郎,每日暮向青琐门拜,谓之夕郎。”舆服志曰:“禁门曰黄闼,以中人主之,故号曰黄门令。”然则黄门郎给事黄闼之内,故曰黄门郎。本既无员,于此各置六人也。献帝起居注曰:“自诛黄门后,侍中、侍郎出入禁中,机事颇露,由是王允乃奏侍中、黄门不得出入。不通宾客,自此始也。”
  注[二]灵帝*(建元)**[熹平]*四年,改平准为中准,使宦者为令。自是诸内署令、丞悉以阉人为之,故今并令士人代领之。
  乙酉,以太尉刘虞为大司马。董卓自为太尉,加鈇钺、虎贲。[一]丙戌,太中大夫杨彪为司空。甲午,豫州牧黄琬为司徒。

  注[一]礼记曰:“诸侯赐鈇钺然后专杀。”说文曰:“鈇,莝刃也。”苍颉篇曰:
  “鈇,斧也。”加鈇钺者,得专杀也。
  遣使吊祠故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等。冬十月乙巳,葬灵思皇后。
  白波贼寇河东,[一]董卓遣其将牛辅击之。

  注[一]薛莹书曰:“黄巾郭泰等起于西河白波谷,时谓之白波贼。”
  十一月癸酉,董卓*[自]*为相国。十二月戊戌,司徒黄琬为太尉,司空杨彪为司徒,光禄勋荀爽为司空。
  省扶风都尉,置汉安都护。[一]

  注[一]扶风都尉,比二千石,武帝元鼎四年置,中兴不改,至此以羌扰三辅,故省之。置都护,令总统西方。
  诏除光熹、昭宁、永汉三号,还复中平六年。
  初平元年春正月,山东州郡起兵以讨董卓。
  辛亥,大赦天下。
  癸酉,董卓杀弘农王。
  白波贼寇东郡。
  二月乙亥,太尉黄琬、司徒杨彪免。
  庚辰,董卓杀城门校尉伍琼、督军校尉周珌。[一]以光禄勋赵谦为太尉,[二]
  太仆王允为司徒。

  注[一]珌音必。东观记曰:“周珌,豫州刺史慎之子也。”续汉书、魏志并作“毖”,音秘。
  注[二]谢承书曰:“谦字彦信,太尉赵戒之孙,蜀郡成都人也。”
  丁亥,迁都长安。董卓驱徙京师百姓悉西入关,自留屯毕圭苑。
  壬辰,白虹贯日。
  三月乙巳,车驾入长安,幸未央宫。[一]

  注[一]未央宫,萧何所造也。张璠记曰:“将入宫日,大雨,昼晦,翟雉飞入长安宫。”
  己酉,董卓焚洛阳宫庙及人家。
  戊午,董卓杀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夷其族。[一]

  注[一]隗,绍之叔父。基,袁术之母兄。卓以山东兵起,依绍、术为主,故诛其亲属。献帝春秋曰:“尺口以上男女五十余人,皆下狱死。”
  夏五月,司空荀爽薨。六月辛丑,光禄大夫种拂为司空。
  大鸿胪韩融、少府阴修、执金吾胡母班、[一]将作大匠吴修、越骑校尉王绬安集关东,后将军袁术、河内太守王匡各执而杀之,[二]唯韩融获免。

  注[一]风俗通云:“胡母,姓,本陈胡公之后也。公子完奔齐,遂有齐国,齐宣王母弟别封母乡,远本胡公,近取母邑,故曰胡母氏也。”
  注[二]英雄记曰:“匡字公节,太山人也。轻财好施,以任侠闻,为袁绍河内太守。”
  董卓坏五铢钱,更铸小钱。[一]

  注[一]光武中兴,除王莽货泉,更用五铢钱。
  冬十一月庚戌,镇星、荧惑、太白合于尾。
  是岁,有司奏,和、安、顺、桓四帝无功德,不宜称宗,又恭怀、敬隐、恭愍三皇后并非正嫡,不合称后,皆请除尊号。制曰:“可。”[一]孙坚杀荆州刺史王叡,[二]又杀南阳太守张咨。

  注[一]和帝号穆宗,安帝号恭宗,顺帝号敬宗,桓帝号威宗。和帝尊母梁贵人曰恭怀皇后,安帝尊祖母宋贵人曰敬隐皇后,顺帝尊母李氏曰恭愍皇后。
  注[二]王氏谱曰:“叡字通曜,晋太保祥伯父也。”吴录曰:“叡素遇坚无礼,坚此时欲杀叡。叡曰:‘我何罪?’坚曰:‘坐无所知。’叡穷迫,刮金饮之而死。”
  二年春正月辛丑,大赦天下。
  二月丁丑,董卓自为太师。
  袁术遣将孙坚与董卓将胡轸战于阳人,[一]轸军大败。董卓遂发掘洛阳诸帝陵。
  夏四月,董卓入长安。

  注[一]阳人,聚名,属河南郡,故城在今汝州梁县西。史记秦灭东周,徙其君于阳人聚,即此地也。
  六月丙戌,地震。
  秋七月,司空种拂免,光禄大夫济南淳于嘉为司空。太尉赵谦罢,太常马日磾为太尉。
  九月,蚩尤旗见于角、亢。[一]

  注[一]天官书曰:“蚩尤之旗,类彗而后曲,象旗。”荧惑之精也。吕氏春秋云:
  “其色黄上白下,见则王者征伐四方。”角、亢,苍龙之星。
  冬十月壬戌,董卓杀韂尉张温。
  十一月,青州黄巾寇太山,太山太守应劭击破之。黄巾转寇勃海,公孙瓒与战于东光,复大破之。[一]

  注[一]东光,今沧州县。
  是岁,长沙有人死经月复活。
  三年春正月丁丑,大赦天下。
  袁术遣将孙坚攻刘表于襄阳,坚战殁。
  袁绍及公孙瓒战于界桥,[一]瓒军大败。

  注[一]今贝州宗城县东有古界城,近枯漳水,则界桥在此也。
  夏四月辛巳,诛董卓,夷三族。司徒王允录尚书事,总朝政,遣使者张种抚慰山东。
  青州黄巾击杀兖州刺史刘岱于东平。东郡太守曹操大破黄巾于寿张,降之。
  五月丁酉,大赦天下。
  丁未,征西将军皇甫嵩为车骑将军。
  董卓部曲将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反,攻京师。六月戊午,陷长安城,太常种拂、太仆鲁旭、大鸿胪周奂、[一]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并战殁,[二]吏民死者万余人。李傕等并自为将军。

  注[一]三辅决录注曰:“奂字文明,茂陵人。”
  注[二]颀音祈。
  己未,大赦天下。
  李傕杀司隶校尉黄琬,甲子,杀司徒王允,皆灭其族。丙子,前将军赵谦为司徒。
  秋七月庚子,太尉马日磾为太傅,录尚书事。八月,遣日磾及太仆赵岐,持节慰抚天下。车骑将军皇甫嵩为太尉。司徒赵谦罢。
  九月,李傕自为车骑将军,郭汜后将军,樊稠右将军,张济镇东将军。济出屯弘农。
  甲申,司空淳于嘉为司徒,光禄大夫杨彪为司空,并录尚书事。
  冬十二月,太尉皇甫嵩免。光禄大夫周忠为太尉,参录尚书事。
  四年春正月甲寅朔,日有食之。[一]

  注[一]袁宏纪曰:“时未晡八刻。太史令王立奏曰:‘晷过度,无变也。’朝臣皆贺。帝令候焉,未晡一刻而食。贾诩奏曰:‘立司候不明,疑误上下,请付理官。’帝曰:‘天道远,事验难明,欲归咎史官,益重朕之不德也。’”丁卯,大赦天下。
  三月,袁术杀杨州刺史陈温,据淮南。
  长安宣平城门外屋自坏。[一]

  注[一]三辅黄图曰:“长安城东面北头门也。”
  夏五月癸酉,无云而雷。六月,扶风大风,雨雹。华山崩裂。
  太尉周忠免,太仆朱鉨为太尉,录尚书事。
  下邳贼阙宣自称天下。[一]

  注[一]风俗通曰:“阙,姓也,承阙党童子之后也。纵横家有阙子著书。”
  雨水。遣侍御史裴茂讯诏狱,原轻系。六月辛丑,天狗西北行。[一]

  注[一]前书音义曰:“有声为天狗,无声为枉矢。”
  九月甲午,试儒生四十余人,上第赐位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罢之。诏曰:
  “孔子叹‘学之不讲’,[一]不讲则所识日忘。今耆儒年踰六十,去离本土,营求粮资,不得专业。结童入学,白首空归,长委农野,永绝荣望,朕甚愍焉。
  其依科罢者,听为太子舍人。”[二]

  注[一]讲,习也。论语之文。
  注[二]刘艾献帝纪曰:“时长安中为之谣曰:‘头白皓然,食不充彻。裹衣褰裳,当还故乡。圣主愍念,悉用补郎。舍是布衣,被服玄黄。’”冬十月,太学行礼,车驾幸永福城门,临观其仪,赐博士以下各有差。
  辛丑,京师地震。有星孛于天市。[一]

  注[一]袁宏纪曰:“孛于天市,将从天子移都,其后上东迁之应也。”
  司空杨彪免,太常赵温为司空。
  公孙瓒杀大司马刘虞。
  十二月辛丑,地震。
  司空赵温免,乙巳,韂尉张喜为司空。[一]

  注[一]献帝春秋*(曰)*“喜”作“嘉”。
  是岁,琅邪王容薨。
  兴平元年春正月辛酉,大赦天下,改元兴平。甲子,帝加元服。二月壬午,追尊谥皇妣王氏为灵怀皇后,甲申,改葬于文昭陵。丁亥,帝耕于藉田。
  三月,韩遂、马腾与郭汜、樊稠战于长平观,遂、腾败绩,左中郎将刘范、前益州刺史种劭战殁。[一]

  注[一]前书音义曰:“长平,阪名也,上有观,在池阳宫南,去长安五十里,今泾水南原眭城是也。”袁宏纪曰:“是时马腾以李傕等专乱,以益州刺史刘焉宗室大臣,遣使招引共诛傕。焉遣子范将兵就腾。故凉州刺史种劭,太常拂之子也。拂为傕所害,劭欲报仇,遂为此战。”
  夏六月丙子,分凉州河西四郡为廱州。[一]

  注[一]谓金城、酒泉、炖煌、张掖。
  丁丑,地震;戊寅,又震。乙巳晦,日有食之,帝避正殿,寝兵,不听事五日。
  大蝗。
  秋七月壬子,太尉朱鉨免。戊午,太常杨彪为太尉,录尚书事。
  三辅大旱,自四月至于是月。帝避正殿请雨,遣使者洗囚徒,原轻系。[一]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帝使侍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为饥人作縻粥,经日而死者无降。帝疑赋恤有虚,乃亲于御坐前量试作糜,乃知非实,[二]使侍中刘艾出让有司。于是尚书令以下皆诣省阁谢,奏收侯汶考实。诏曰:“未忍致汶于理,可杖五十。”自是之后,多得全济。

  注[一]洗谓荡涤也。
  注[二]袁宏纪曰:“时敕侍中刘艾取米豆五升于御前作糜,得满三盂,于是诏尚书曰:‘米豆五升,得糜三盂,而人委顿,何也?’”八月,冯翊羌叛,寇属县,郭汜、樊稠击破之。
  九月,桑复生椹,人得以食。
  司徒淳于嘉罢。
  冬十月,长安市门自坏。
  以韂尉赵温为司徒,录尚书事。
  十二月,分安定、扶风为新平郡。
  是岁,杨州刺史刘繇与袁术将孙策战于曲阿,[一]繇军败绩,孙策遂据江东。[二]
  太傅马日磾薨于寿春。[三]

  注[一]策字伯符,孙坚子。曲阿,今润州县。
  注[二]吴志曰:“孙策既破繇,遂度兵据会稽,策自领会稽太守。”
  注[三]寿春,县名,属九江郡,今寿春县也。
  二年春正月癸丑,大赦天下。
  二月乙亥,李傕杀樊稠而与郭汜相攻。三月丙寅,李傕胁帝幸其营,焚宫室。
  夏四月甲午,立贵人伏氏为皇后。
  丁酉,郭汜攻李傕,矢及御前。[一]是日,李傕移帝幸北坞。[二]

  注[一]山阳公载记曰:“时弓弩并发,矢下如雨,及御所止高楼殿前帷帘也。”
  注[二]服虔通俗文曰“营居曰坞,一曰庳城”也。山阳公载记曰:“时帝在南坞,傕在北坞。时流矢中傕左耳,乃迎帝幸北坞。帝不肯从,强之乃行。”
  大旱。
  五月壬午,李傕自为大司马。六月庚午,张济自陕来和傕、汜。
  秋七月甲子,车驾东归。郭汜自为车骑将军,杨定为后将军,杨奉为兴义将军,董承为安集将军,并侍送乘舆。张济为票骑将军,还屯陕。八月甲辰,幸新丰。
  冬十月戊戌,郭汜使其将伍习夜烧所幸学舍,逼胁乘舆。杨定、杨奉与郭汜战,破之。壬寅,幸华阴,露次道南。是夜,有赤气贯紫宫。[一]张济复反,与李傕、郭汜合。十一月庚午,李傕、郭汜等追乘舆,战于东涧,王师败绩,杀光禄勋邓泉、韂尉士孙瑞、廷尉宣播、大长秋苗祀、[二]步兵校尉魏桀、侍中朱展、射声校尉沮鉨。[三]壬申,幸曹阳,露次田中。[四]杨奉、董承引白波帅胡才、李乐、韩暹及匈奴左贤王去卑,率师奉迎,与李傕等战,破之。十二月庚辰,车驾乃进。李傕等复来追战,王师大败,杀略宫人,少府田芬、大司农张义等皆战殁。进幸陕,夜度河。乙亥,幸安邑。

  注[一]献帝春秋曰:“赤气广六七尺,东至寅,西至戌地。”
  注[二]献帝春秋“播”作“璠”也。
  注[三]风俗通曰:“沮,姓也。黄帝时史官沮诵之后。”音侧余反。
  注[四]曹阳,涧名,在今陕州西南七里,俗谓之七里涧。崔浩云:“自南山北通于河。”
  是岁,袁绍遣将曲义与公孙瓒战于鲍丘,[一]瓒军大败。

  注[一]鲍丘,水名,出北塞中,南流经九庄岭东,俗谓之大榆河。又东南经渔阳县故城东,是瓒之战处。见水经注。
  建安元年春正月癸酉,郊祀上帝于安邑,大赦天下,改元建安。
  二月,韩暹攻韂将军董承。
  夏六月乙未,幸闻喜。秋七月甲子,车驾至洛阳,幸故中常侍赵忠宅。丁丑,郊祀上帝,大赦天下。己卯,谒太庙。八月辛丑,幸南宫杨安殿。
  癸卯,安国将军张杨为大司马,韩暹为将军,杨奉为车骑将军。
  是时,宫室烧尽,百官披荆棘,依墙壁闲。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髃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一]或饥死墙壁闲,或为兵士所杀。

  注[一]□音吕。埤苍曰:“稆自生也。”□与稆同。
  辛亥,镇东将军曹操自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曹操杀侍中台崇、尚书冯硕等。
  [一]封韂将军董承为辅国将军伏完等十三人为列侯,赠沮鉨为弘农太守。

  注[一]风俗通曰:“金天氏裔孙曰台骀,其后氏焉。”山阳公载记*(曰)*“台”字作“壶”。
  庚申,迁都许。己巳,幸曹操营。
  九月,太尉杨彪、司空张喜罢。冬十一月丙戌,曹操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百官总己以听。
  二年春,袁术自称天子。三月,袁绍自为大将军。
  夏五月,蝗。秋九月,汉水溢。
  是岁饥,江淮闲民相食。袁术杀陈王宠。孙策遣使奉贡。
  三年夏四月,遣谒者裴茂率中郎将段煨讨李傕,夷三族。[一]

  注[一]献帝起居注曰“传傕首到许,有诏高悬之”也。
  吕布叛。
  冬十一月,盗杀大司马张杨。
  十二月癸酉,曹操击吕布于徐州,斩之。
  四年春三月,袁绍攻公孙瓒于易京,获之。[一]

  注[一]公孙瓒频失利,乃临易河筑京以自固,故号易京。其城三重,周回六里。
  今内城中有土京,在幽州归义县南。尔雅曰:“绝高谓之京,非人力为之丘。”
  韂将军董承为车骑将军。
  夏六月,袁术死。
  是岁,初置尚书左右仆射。武陵女子死十四日复活。[一]

  注[一]续汉志曰:“女子李娥,年六十余死,瘗于城外。有行人闻頉中有声,告家人出之。”
  五年春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受密诏诛曹操,事泄。
  壬午,曹操杀董承等,夷三族。
  秋七月,立皇子冯为南阳王。壬午,南阳王冯薨。
  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诏三公举至孝二人,九卿、校尉、郡国守相各一人。
  皆上封事,靡有所讳。
  曹操与袁绍战于官度,[一]绍败走。

  注[一]裴松之北征记曰:“中牟台下临汴水,是为官度,袁绍、曹操垒尚存焉。”
  在今郑州中牟县北。
  冬十月辛亥,有星孛于大梁。[一]

  注[一]大梁,酉之分。
  东海王祗薨。
  是岁,孙策死,[一]弟权袭其余业。[二]

  注[一]为许贡客所射伤。
  注[二]权字仲谋。
  六年春*(三)**[二]*月丁卯朔,日有食之。
  七年夏五月庚戌,袁绍薨。
  于窴国献驯象。[一]

  注[一]驯象谓随人意也。
  是岁,越巂男子化为女子。
  八年冬十月己巳,公卿初迎冬于北郊,[一]总章始复备八佾舞。[二]

  注[一]斯礼久废,故曰初。
  注[二]袁宏纪云:“迎气北郊,始用八佾。”佾,列也。谓舞者之行列。往因乱废,今始备之。总章,乐官名。古之安代乐。
  初置司直官,督中都官。[一]

  注[一]司直,秩比二千石,武帝元狩五年置,掌佐丞相,举不法也。建武十一年省,今复置之。
  九年秋八月戊寅,曹操大破袁尚,平冀州,自领冀州牧。
  冬十月,有星孛于东井。
  十二月,赐三公已下金帛各有差。自是三年一赐,以为常制。
  十年春正月,曹操破袁谭于青州,斩之。[一]

  注[一]魏书曰:“操攻谭不克,乃自执桴鼓,应时破之。”
  夏四月,黑山贼张燕率觽降。[一]

  注[一]魏志曰:“燕,本姓褚,常山真定人也。黄巾起,燕合聚少年为髃盗,万余人,博陵人张牛角为主。牛角死,燕代为主,故改姓张。燕剽勇,军中号曰张飞燕。觽至百万,号曰黑山贼。”
  秋九月,赐百官尤贫者金帛各有差。
  十一年春正月,有星孛于北斗。
  三月,曹操破高干于并州,获之。[一]

  注[一]典论曰:“上洛都尉王琰败之,追斩其首。”
  秋七月,武威太守张猛杀雍州刺史邯郸商。[一]

  注[一]袁宏汉纪*(曰)*“雍州”作“凉州”也。
  是岁,立故琅邪王容子熙为琅邪王。齐、北海、阜陵、下邳、常山、甘陵、济*(阴)**[北]*、平原八国皆除。
  十二年秋八月,曹操大破乌桓于柳城,斩其蹋顿。[一]

  注[一]蹋顿,匈奴王号。柳城,县名,属辽西郡,今营州县。
  冬十月辛卯,有星孛于鹑尾。[一]

  注[一]鹑尾,巳之分也。
  乙巳,黄巾贼杀济南王赟。[一]

  注[一]河闲孝王五代孙。
  十一月,辽东太守公孙康杀袁尚、袁熙。
  十三年春正月,司徒赵温免。
  夏六月,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癸巳,曹操自为丞相。
  秋七月,曹操南征刘表。
  八月丁未,光禄勋郗虑为御史大夫。[一]

  注[一]续汉书曰:“虑字鸿豫,山阳高平人也。少受学于郑玄。”
  壬子,曹操杀太中大夫孔融,夷其族。
  是月,刘表卒,少子琮立,琮以荆州降操。
  冬十月癸未朔,日有食之。
  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
  十四年冬十月,荆州地震。
  十五年春二月乙巳朔,日有食之。
  十六年秋九月庚戌,曹操与韩遂、马超战于渭南,遂等大败,关西平。[一]

  注[一]曹瞒传曰:“时娄子伯说操曰:‘今天寒,可起沙为城,以水灌之,可一夜而成。’公从之,比明城立。超、遂数挑战不利,操纵虎骑夹击,大破之,超、遂走凉州。”
  是岁,赵王赦薨。
  十七年夏五月癸未,诛韂尉马腾,夷三族。
  六月庚寅晦,日有食之。
  秋七月,洧水、颍水溢。螟。
  八月,马超破凉州,杀刺史韦康。
  九月庚戌,立皇子熙为济阴王,懿为山阳王,□为济北王,敦为东海王。[一]

  注[一]山阳公载记曰:“时许靖在巴郡,闻立诸王,曰:‘将欲歙之,必姑张之;
  将欲夺之,必姑与之。其孟德之谓乎!’”冬十二月,星孛于五诸侯。[一]

  注[一]五诸侯,星名也。
  十八年春正月庚寅,复禹贡九州。[一]

  注[一]献帝春秋曰:“时省幽、并州,以其郡国并于冀州;省司隶校尉及凉州,以其郡国并为雍州;省交州,并荆州、益州。于是有兖、豫、青、徐、荆、杨、冀、益、雍也。”九数虽同,而禹贡无益州有梁州,然梁、益亦一地也。
  夏五月丙申,曹操自立为魏公,加九锡。[一]

  注[一]案礼含文嘉曰:“九锡谓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器,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贲士百人,七曰斧钺,八曰弓矢,九曰秬鬯。”
  大雨水。
  徙赵王珪为博陵王。
  是岁,岁星、镇星、荧惑俱入太微。[一]彭城王和薨。

  注[一]是年秋,三星逆行入太微,守帝坐五十日。
  十九年,夏四月,旱。五月,雨水。
  刘备破刘璋,据益州。
  冬十月,曹操遣将夏侯渊讨宋建于枹罕,获之。[一]

  注[一]枹罕,县,属金城郡,今河州县也。魏志曰:“渊字妙才,沛国谯人。”
  十一月丁卯,曹操杀皇后伏氏,灭其族及二皇子。[一]

  注[一]山阳公载记曰:“刘备在蜀闻之,遂发丧。”
  二十年春正月甲子,立贵人曹氏为皇后。赐天下男子爵,人一级,孝悌、力田二级。赐诸王侯公卿以下谷各有差。
  秋七月,曹操破汉中,张鲁降。
  二十一年夏四月甲午,曹操自进号魏王。
  五月己亥朔,日有食之。
  秋七月,匈奴南单于来朝。
  是岁,曹操杀琅邪王熙,国除。[一]

  注[一]坐谋欲渡江,被诛。
  二十二年夏六月,丞相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
  冬,有星孛于东北。
  是岁大疫。
  二十三年春正月甲子,少府耿纪、丞相司直韦晃起兵诛曹操,不克,夷三族。[一]

  注[一]三辅决录[注]曰:“时有京兆全祎,字德伟,自以代为汉臣,乃发愤,与耿纪、韦晃欲挟天子以攻魏,南援刘备。事败,夷三族。”
  三月,有星孛于东方。[一]

  注[一]杜预注左传云“平旦,觽星皆没,而孛星乃见”,故不言所在之次。
  二十四年春二月壬子晦,日有食之。
  夏五月,刘备取汉中。
  秋七月庚子,刘备自称汉中王。
  八月,汉水溢。
  冬十一月,孙权取荆州。
  二十五年春正月庚子,魏王曹操薨。[一]子丕袭位。[二]

  注[一]魏志曰,操字孟德,薨时年六十六。
  注[二]魏志曰,丕字子桓,操之太子。
  二月丁未朔,日有食之。
  三月,改元延康。
  冬十月乙卯,皇帝逊位,魏王丕称天子。[一]奉帝为山阳公,[二]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三]四皇子封王者,皆降为列侯。

  注[一]逊,让也。献帝春秋曰:“帝时召髃臣卿士告祠高庙,诏太常张音持节,奉策玺绶,禅位于魏王。乃为坛于繁阳故城,魏王登坛,受皇帝玺绶。”
  注[二]山阳,县名,属河内郡,故城在今怀州修武县西北。
  注[三]浊鹿一名浊城,亦名清阳城,在今怀州修武县东北。
  明年,刘备称帝于蜀,孙权亦自王于吴,于是天下遂三分矣。
  魏青龙二年三月庚寅,山阳公薨。自逊位至薨,十有四年,年五十四,谥孝献皇帝。八月壬申,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一]置园邑令丞。

  注[一]续汉书曰:“天子葬,太仆驾四轮辀为宾车,大练为屋幙。中黄门﹑虎贲各二十人执绋。司空择土造穿,太史卜日,将作作黄橼﹑题凑﹑便房,如礼。
  大驾,大仆御。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楯,立乘四马先□。旗长三刃,十有二旒曳地,画日﹑月﹑升龙。书旐曰‘天子之柩’。谒者二人,立乘六马为次。太常跪*[曰]*哭,*(日)*十五举音,止哭。昼漏上*[水]*,请发。司徒﹑河南尹先引车转,太常曰请拜送。车着白丝三纠,绋长三十丈,围七寸;六行,行五十人。公卿已下子弟凡三百人,皆素帻,委貌冠,衣素裳,挽。校尉三*(百)*人,皆赤帻,不冠,持幢幡,皆衔枚。羽林孤儿﹑巴俞嬥歌者六十人,为六列。司马八人,执铎。至陵南羡门,司徒跪请就下房,都导东园武士奉入房,执事下明器,太祝进醴献。司空将校复土。”嬥音徒了反。帝王纪曰:“禅陵在浊鹿城西北十里,在今怀州修武县北二十五里。陵高二丈,周回二百步。”刘澄之地记云:“以汉禅魏,故以名焉。”
  太子早卒,孙康立五十一年,晋太康六年薨。子瑾立四年,太康十年薨。子秋立二十年,永嘉中为胡贼所杀,国除。
  论曰:传称鼎之为器,虽小而重,故神之所宝,不可夺移。[一]至令负而趋者,此亦穷运之归乎![二]天厌汉德久矣,山阳其何诛焉![三]

  注[一]左氏传王孙满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故言神之所宝,不可夺移。
  注[二]言神器至重,被人负而趋走者,斯亦穷尽之运归于此时乎,言不可复振也。庄子曰:“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有力者负之而趋,而昧者不知。”
  注[三]厌,倦;诛,责也。汉自和帝以后,政教陵彁,故言天厌汉德久矣。祸之来也,非独山阳公之过,其何所诛责乎?左传宋子鱼曰:“天既厌商德。”孔子曰:“于予*(予)**[与]*何诛。”
  赞曰:献生不辰,身播国屯。[一]终我四百,永作虞宾,[二]

  注[一]辰,时也。播,迁也。言献帝生不逢时,身既播迁,国又屯难。诗曰:“我生不辰。”左传曰:“震荡播越。”
  注[二]春秋演孔图曰:“刘四百岁之际,曪汉王辅,皇王以期,有名不就。”宋均注曰:“虽曪族人为汉王以自辅,以当有应期,名见摄录者,故名不就也。”
  虞宾谓舜以尧子丹朱为宾,*(商)**[虞]*书曰“虞宾在位”是也。以喻山阳公为魏之宾也。

  校勘记

  三六七页三行灵帝中子也按:集解引惠栋说,谓续志作“灵帝少子”。
  三六八页一行*[参]*乘*(舆)**[与]*中官俱止禁中依刊误删补。按御览卷二一九引汉官仪,正作“参乘,与中官俱止禁中”。
  三六八页六行灵帝*(建元)**[熹平]*四年改平准为中准据殿本﹑集解本改,与灵纪合。按:两“准”字原俱作“准”,径据汲本﹑殿本改。
  三六八页一三行董卓[自]为相国据殿本考证引何焯说补。
  三七二页七行袁术遣将孙坚攻刘表于襄阳坚战殁按:校补谓案通鉴坚被黄祖部曲兵射杀,□在二年冬十月后。
  三七二页一四行董卓部曲将李傕郭汜汲本“汜”作“泛”,殿本则前作“泛”,后又作“汜”,不一律。按:通鉴作“汜”,胡注汜音祀,又孚梵反。然则作“汜”或“泛”,初无一定,亦犹汜水之又作泛水矣。
  三七三页七行太仆赵岐按:“岐”原斗“歧”,径据汲本﹑殿本改正。后如此,不悉出校记。
  三七四页五行夏五月癸酉按:“五”原斗“三”,径改正。
  三七四页一一行试儒生四十余人按袁纪作“三十余人”。
  三七五页九行献帝春秋*(曰)*喜作嘉按:“曰”字当衍,今删。
  三七六页一0行帝疑赋恤有虚按:御览八三八引“赋”作“赈”。
  三七八页二行帷帘按:“帘”原误“廉”,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三七八页一一行杀光禄勋邓泉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五行志作“邓渊”,此章怀避讳改。
  三七八页一四行少府田芬按:集解引惠栋说,谓五行志作“田邠”。
  三八0页一行封卫将军董承为辅国将军伏完等十三人为列侯按:惠栋﹑王鸣盛﹑钱大昕皆谓“董承”下衍“为”字。李慈铭谓当云“以执金吾伏完为辅国将军,封卫将军董承等十三人为列侯”,纪文传写脱误。
  三八0页三行山阳公载记*(曰)*据刊误删。
  三八二页九行六年春*(三)**[二]*月丁卯朔日有食之集解引钱大昕说,谓五行志作“十月癸未”。按:推是年二月丁卯朔,日食可见,“三月”乃“二月”之误,今改,与通鉴目录引本志合。
  三八四页八行袁宏汉纪*(曰)*按:“曰”字当衍,今删。
  三八四页九行济*(阴)**[北]*据集解引钱大昕说及校补引钱大昭说改。
  三八四页一一行斩其蹋顿殿本考证引何焯说,谓“其”字应衍。校补谓案乌桓传,蹋顿为辽西乌桓王丘力居从子,代丘力居立为王,是蹋顿乃乌桓王名,故何氏谓“其”字应衍,不解注何以释为匈奴王号。今按:如依乌桓传,则“其”字当删,“蹋顿”应加标号。
  三八八页二行曹操遣将夏侯渊讨宋建于枹罕按:汲本﹑集解本“宋建”作“朱建”。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天文志作“宋建”,董卓传作“宗建”,三国志亦作“宋建”。
  三八九页五行三辅决录*[注]*曰按:三辅决录赵岐着。集解引陈景云说,谓“决录”下当有“注”字,赵岐卒于建安六年,不及见此事。今据补。
  三八九页五行时有京兆全祎按:汲本﹑殿本“全祎”作“金袆”。
  三八九页七行有星孛于东方按:袁纪“东方”作“东井”。
  三九0页七行冬十月乙卯皇帝逊位魏王丕称天子按:集解引惠栋说,谓魏受禅碑作“十月辛未”。据裴松之注魏志,汉实以十月乙卯策诏魏王,使张愔奉玺绶,而魏王辞让,往返三四而后受也。又据侍中刘廙奏,问太史令许芝,今月十七日乙未,可治□墠。又据尚书桓阶等奏,云辄下太史令择元辰,今月二十九日可登□受命。盖自十七日乙未至二十九日,正得辛未。以此据之,汉魏二纪皆谬,而独此碑为是也。
  三九一页五行太常跪*[曰]*哭*(日)*十五举音止哭据刊误改。
  三九一页六行昼漏上*[水]*请发据续志补。
  三九一页七行校尉三*(百)*人据续志删。
  三九二页五行于予*(予)**[与]*何诛据刊误改。
  三九二页八行春秋演孔图按:原作“春秋孔演图”,误,径乙正。
  三九二页九行*(商)**[虞]*书曰据殿本﹑集解本改。
  ------------------
  YOUTH 整理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