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一章


  大王虽日理万机,但身体很好,从无神经衰弱之类的毛病,一躺下就可以睡着。他在最繁忙的日子里总把那些宫妃赶开。更多的时候,他愿找一个小宦官睡在一边;醒来时摸一摸他滑腻腻的小额头,跟他胡乱扯一会儿闲呱,非常愉悦。
  小宦官长得灵巧,身体像丝缎一般润滑。
  大王有一次问他:“喂,你说什么是‘大王’?”
  那个小宦官与之相处日久,早已不存畏惧,仰躺着,大伸着两腿:
  “你就是大王。”
  大王说:“大王就是敢、毒、猛、利;大王就是一个无所不能、力大无穷的家伙嘛。”
  他说完咯咯笑起来,小宦官也笑起来。
  小宦官端量着大王,越看越觉得这个人不像个大王;细长的小眼儿,黄黄的面皮,早早弓了腰,还咳个不停。小宦官这时真想和他挨到一块儿,试一试他们究竟谁的个子更高。小宦官有一个奇特的本事,就是躺下用力一伸,身体可以长出半尺;而他站起来就立刻复原,显得矮了。他觉得大王比他只稍微高一点儿。他想说:大王,你手下人要是不把俺给清净一番,也许俺还会往上蹿哩,也会长出像你那样浓黑的胡子来哩。
  中午,大王的王冠撂在一边,只穿一个短裤,露出又厚又红的腹肌。他不停地挠身体,皮肤上立刻出现一王王凸起的红条。小宦官知王那是一种毛病,不过那时他还不懂得这是什么病,只会吐一点唾沫在手上,往大王的身上用力擦几下。只一会儿,这些凸起的红条就消失了。
  大王高兴了,骂:“你他妈的。”
  小宦官喜欢这样骂。
  大王又问:“你说什么是大王?”
  小宦官嘻嘻笑道:“大王不是说过了吗?”
  “还有呢?”
  “俺不知道了。”
  大王盘腿坐起来,这样胖胖的肚腹就垂下一堆肉。他说:
  “告诉你,你记住了吧:大王就是——想于什么就干什……”
  小宦官嘻嘻笑着:“你想下雨,天就能下雨吗?”
  “我想下雨,天就会下雨:我想下雪,天就会下雪。我想让天上响个惊雷,它就隆隆隆把房子震得山摇。”
  小宦官说:“尽瞎吹。”
  大王厉声喝斥:“你这是对谁说话?”
  小宦官吓得一伸舌头。大王在他身上抚摸着,莫名其妙地咕哝了几句什么,眼睛有些湿润。这样过了一会儿,他突然站起,从墙上取下了卢鹿剑,背在光光的厚脊背上,样子有些可笑;但是他肃穆的神色让小宦官颤抖不已。
  大王站在大厅中央,高声喝道:
  “雷声响起!”
  话音刚落,倏然划过一王闪电。霹雳炸响了。
  小宦官觉得脚下的泥土都在抖动。一会儿,宫外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好多人惊慌失措地跑动,有的嚷:“天哪,湛蓝湛蓝的天空啊,怎么就会这样哩?咸阳城越来越古怪了……”
  大王把卢鹿剑重新挂到墙上,斜倚床榻,包斜着眼问小宦官:
  “你还要什么?”
  小宦官说:“俺不敢了。”
  天傍黑时,小宦官照例要忙自己的事情。他见大王歇了一个白天,脸上有了红润,就赶紧忙起来。他知道大王有时候更喜欢女孩儿,他曾经一口气把咸阳城里的四百多个女孩儿都召为宫女,还把她们分组编号。这个夜晚,他要让十个女子侍候大王。不过大王仍在不停地咳嗽,这又使他担忧。
  女孩子一个个鱼贯而入,大王还在咳嗽。小宦官蹲在地上轻轻地哼着。
  “士干……”
  大王抬起头:
  “你要干什么?”
  “大王……减去仁俩儿?”
  大王说:“呸!”
  小宦官做个鬼脸,退到自己屋里去了。
  这一天小宦官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的身体也在飞快地伸长。他醒来时,首先去查看身体,发现依然故我。他有些扫兴。
  外面小鸟喳喳叫。小宦官跑出去一看,见博士淳于越在门口树下读书。这个淳于越学问无限,而且每天清晨即起,背上一捆书简,在树下咕咕哝哝。
  小宦官上前施礼问好,他只用眼角瞟来。
  小宦官说;“请教博士一个诀窍。”
  “讲来。”
  小宦官就问了:大王为什么能在晴天里响起惊雷,为什么天宇也听从大王召唤?难道他不是血肉之躯吗?他有鼻子有眼,而且也做一些不利不落的儿女事情。
  淳于越笑了。他一边笑一边捋着稀疏的胡须:
  “万物都有气数,一切皆由天定。大王血气正旺,万物都听令于他。气数尽时,则如灯将熄。”
  小宦官说:“明白了,明白了。”
  实际上他什么也不明白。他刚刚识了二百个字;而且这二百个字中有的是燕体,有的是齐国传来的,有的是秦国的文字。这在统一文字后的这些年里也就算个麻烦。淳于越曾亲手教他写过那个“马”字,可他怎么也学不会。淳于越骂他“朽木不可雕”;他骂淳于越“擅长意淫”。淳于越不懂。谁都知道博士是个正人君子,偶尔跟宫女们开个玩笑也无伤大雅,总是首先自己脸红。
  大王愿意睡个朝觉,小宦官就守在门口。他不允许任何人打扰。约莫半上午左右,大王在里边咳了。他赶紧提提裤子跑到外间,轻轻叫一声“大王”;大王再一声咳,他才敢走进寝室。一片脂粉的香味呛得他差点跌倒。大王哈哈大笑。小宦官爬上寝床,给大王推揉身子,大王哼着:
  “哎哟好生舒服……”
  小宦官两只胖胖的小手在大王后背上一搭,每个手指都落在一个穴眼上。大王伏在那儿,眼睛却一刻也没有离开板壁上贴的一张军事图表。那上面画了高山峻岭、河流、城廓,分别写了燕、赵、魏、楚。韩、齐,巨大的铁钉子已经钉遍了六国的山头。
  大王看着那张图,忽然发出一声长啸,如猛虎般响亮。
  小宦官吓得两手一抖,“啊夫”一声滚在一旁。
  大王抖抖身子,穿上衮袍,戴上皇冠。他足蹬一双奇特的高底木靴,这立刻使其显得高大无比。皇冠很紧地扣在前额上,他轻轻往后一扶,使额头的皮肤伸紧,两只眼睛于是也向上方吊起来,很像一双鹰眼;接着他用力地揉着鼻子,那鼻子立刻变红变紫,看去如同悬胆。他就带着这种肃穆的神色走出宫来。跨出二门,两旁是文武百官,他们躬腰施礼,连呼万岁。
  大王双手叉腰,一摇一摆走出门来。
  小宦官紧紧跟在大王身后。大王环顾左右,用力地咳。小宦官知王,这不是因为嗓子不好,大王只愿用这种猛烈的咳声显示自己的威严,因为他不能无缘无故地呼喊什么。
  小宦官最知道大王的脾气。六国已灭,天下统一,大王无比孤寂,好像突然就无事可做了。他曾问过小宦官:
  “今后日子还长呢,我们该做点什么?”
  小宦官说:“报告大王,听人说了,做过了一些大事情的人,就该着好好保养身体,看看花草,逗逗小乌,养几条鱼儿,抱抱猫儿什么的。”
  大王“呸”了一声:“还能老玩儿吗?也该做点正经事情。”
  小宦官连忙跪下:“大王,如果你不介意的话……”
  “怎么?”
  “我倒有个好主意。”
  “什么主意?”
  “您也该制杆大笔,练练字儿,学王做点诗儿……”
  “什么?”
  小宦官忽忙低头,“我是这个意思——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没事了,都要做些这个,也要跟博士比比诗才,大王不妨……”
  大王一跺脚:“不准胡言乱语。我怎么能做那些俗事?大王怎么能做那些俗事?寂寞啊,寂寞!”
  他继续往前走。几个武官立刻在几百步远的地方布下岗哨。
  他们要确保大王安全。
  大王一直往前走去。前面不远就是一个水潭。这个水潭在深秋里还冒着热气,那是因为从金石院里的那个温泉汤里引进了温水。滚烫的泉水流到这里,温度正好适宜。大王谁也不看,三两下脱下衣服,一下钻入了水潭。
  小宦官蹲着看了一会儿,终于也解了衣服随大王入浴。大王水性很好,像一条蛟龙在水潭里翻腾,那殷红的皮肤看上去鲜亮、耀目。小宦官不敢仰游,大王走近了,像抓一条小鱼一样把他提起来,他就嘻嘻笑。大工用手去捅他的肚子,他喝了好几口水,呛得两眼通红。大王又揪着他的头发提起,用力一扔,扔到了岸上。
  小宦官沾了一身沙土,蹲在那儿看大王游泳。大王继续翻腾,有时故意喝一大口水,像大鱼一样把水喷射到老远的地方。小宦官不断地叫好,给他打气。
  大王又游了一会儿,从水潭里跨上来。他的右腿刚刚踏岸,小宦官就注意到他的大腿像木桶那么粗。“哎呀妈呀!”他吸了一口凉气。
  大王上岸,刚走了几步就蹲下来。
  小宦官赶紧跑过来,见地上有一群黑压压的蚂蚁。
  “蚂蚁搬家,要下雨啦!”小宦官咕哝了一句。
  大王看了他一眼。密密麻麻的蚂蚁,成千上万,顺着一条土埂流动。大王看着,看着。小宦官亲眼见他细长的眼睛飞快地挑了挑。小宦官想:了得,大王不知又起了什么念头。正这样想,大王背手站起,两眼往旁扫了扫,喊:
  “去把李斯叫来。”
  李斯就是丞相。小宦官说:“好也。”他一边答应,一边提起一条短裤胡乱往身上套,水沫未干就往宫里跑去。
  一会儿,一个打扮齐整的瘦脸男人随着小宦官急呼呼跑来,还离老远,就开始施礼。
  大王说:“李斯,传我的令,明天就在这山谷之后阅兵。”
  “这……”
  “怎么?”
  “那要有个准备;明天,恐怕将士们来不及……”
  大王像没有听见李斯说什么,只顾嚷叫:“你去找王贲,告诉他,明天阅兵。”
  李斯退着离开了。
  小宦官一见李斯慌慌的脚步,心里就发笑。他知道,大王总是在闪念之间决定重大的事情。谁也不能更动他的念头。他侍候大王穿衣,刚穿了一半,大王又把皇冠和华丽的衮袍脱下,把它们扔到一边,只穿着一件内衣往前走去。
  小宦官不敢怠慢,也不知他要到哪去。他们一直顺着谷地往前走。那些卫士们也要跟上,大王伸手一挥,兵士们立刻退远。小宦官知道,大王这会儿只想他们两人在一起。
  他们走了很远,一直走到一些曲折的街巷。街市上熙熙攘攘,卖柴的,卖米的,还有卖盐的。所有人都衣衫褴褛,神色慌张,面容憔悴。大王看着他们有时候低头同一问米盐的价钱,有时还拍一拍这些人的肩膀。他蹲在那儿,和街市上的人拉呱儿,故意把声音弄得别别扭扭。小宦官发觉大王还会说街巷俚语,怪僻土话也懂不少;他还亲眼见大王从一个没有牙的老人手里接过一块锅饼,巴叽巴叽咬了两口——要知道在咸阳城里还很少有人吃这种食物。这是从胡人那里传来的。
  大王咬了几口,被呛着了,咳起来。他咳嗽的声音很大,好多人都投过目光,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小宦官觉得真好。
  他们继续往前。前面的街巷更加曲折,卖东西的,讨要的,耍把戏的,还有卖甜米面粥的,这些人穿得更破烂了。一个老婆婆跪在那里,手扯不足两岁的孩子向行人磕头讨要。小宦官见大王闭了闭眼睛,眼睛里渗出了泪水。后来这双眼睛睁开了,看看天空,一只手向小宦官伸来。小宦官明白,赶紧从衣兜里掏出了一把钱币。大王捏了捏,放在那个老婆婆手里。接着,大王的步履就变得沉重了。那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让他举步不前。他挠挠下巴,在小宦官耳边说了几句,就匆匆地往回走了……
  后来小宦官逢人便说:大王心至善啦。他把这句话告诉了淳于越博士,还告诉了丞相李斯;有一次告诉了中车府令赵高,赵高一笑。
  这一天,天刚蒙蒙亮就雷声不停,后来淅淅沥沥下起雨来。小宦官这之前就跑出宫门望了几次,一直担心变天呢——变了天,阅兵怎么搞?他正这样想,大将槌贡来叩门了。
  王贲虎背熊腰,年轻英俊,是大将王翦的儿子,曾经随父率大军六十万灭楚,后又破齐,军功盖世,是大王最喜欢的一个将军。小宦官知道他是为什么事来的,就问:
  “你是为下雨的事,对吧?”
  “就是呀,大王今天要阅兵,可是你看这天气,眼见得雨越下越大。你是不是跟大王求个情,让他改日再……”
  小宦官知道这不可以,故意问:
  “你带来多少将士?”
  “离咸阳不远的蒙恬将军的那一部分,督修长城的,给我调来了,一共十几万人呢。”
  “他们都在哪里?”
  “他们这时候正往谷地里走呢。用不了半个时辰就能列好阵势,等着大王去检阅。将士们淋点雨倒不怕,大王淋了雨怎么办?大王年纪大哩,快到五十的人了。”
  小宦官笑笑:“你这句话也就是在这儿讲吧,在大王面前讲,要倒霉的。”
  王贲吞吞吐吐,一会儿就走开了。
  大约是十点左右,大王穿戴齐整,招呼左右,备好车辆,背起了卢鹿剑,走出门来。
  有人急忙支起盖伞为他遮雨,他挥手一档,盖伞就收起了。
  闪电亮个不停,雷声轰鸣,滂沱大雨直浇下来。文武大臣跟在后面,冻得瑟瑟发抖。大王却神态自若,踏在车上,一手扶住横杆,一手挥了一下。大家于是加快了步子。尚离很远,就看到谷地上旌旗飘动,阵阵鼓声把雷声都淹没了。大王脸上被雨水洗得闪闪发亮,双目抖动,射出火炬一般的光亮。他直向着列成长阵的士兵那儿走去。离士兵还有几百米远的时候,大将王贲振臂呼喊着什么,接着士兵们就挥起了如林的手臂,喊叫着:
  “大王!大王!”
  整个山谷都在回荡。
  大王神色凛然,紧抿嘴角。他将车子喝住,向着谷地上的兵士轻轻挥动手臂。又是一阵惊天动地的呼喊。
  车子辘辘向前。大雨浇个不停,风搅动起来,旌旗猎猎,号角鼓声响成一片,山谷震荡。
  大王在士兵排起的长阵中巡行一遍,然后站在了最高的山谷上。那儿是一棵高大无比的白果树。这时大家都看到他拔出卢鹿剑,迎着空中猛力一挥。刹那间风停云止,雷电一起消失。接着雨水收敛。
  由槌贲率领,众将士又是一阵呼喊。山谷在喊声里再一次抖动。
  喊声毕,丞相李斯率文武大臣从谷地匍匐而来。各地下坡那儿也有人跪成一片。
  大王垂下眼皮看了看谷地下坡,然后重新去望那连成一片的蚂蚁般的士兵、将士。他迈着大步从上走下来,一直向前,蹬上了湿淋淋的车子。
  驾车人吆喝一声,车子飞驰而去。
  大王离去了。那个身材高高,面色蜡黄的丞相李斯站起来,轻轻抚了抚衣袖,在大王刚刚站立的白果树下也站了一会儿。他发现王贲正在吹动号角。那整整齐齐排列着的将士开始移动了。这个情景让他想起了几年前修筑长城的情景……
  那一天他正随大王狩猎。大王不停地拉响弓弦,收获最多。刚刚射了一只虎,大王余兴未尽,用力打马,要攀上一座高城。山坡太陡,骏马裹足不前,文武大臣都替大王捏一把汗。可是这时大王翻身下马,徒步往山上登去。大臣也只好随他费力攀登,那时大王体健,并不像现在这样又咳又喘;他第一个登上大山之巅。
  整个的山川大地尽收眼底,伏云滚滚,雾霭千里。
  李斯还记着大王展望大山南北,神情肃穆。他这样看着,突然那双细长的眼睛闭了闭,然后又飞快闪动两下,鼻子里哼了一声。文武大臣一声不吭。大王把卢鹿剑往后背上一甩,反手拔剑。他手里的剑指点着远处雾霭中的山峰:
  “何不沿大山修一座高峰,挡住胡人!”
  一个博士喘息着问:“从哪里修起呀?”
  大王的卢鹿剑往东海之滨指了一下,然后又从空中划了一道长长弧线,那意思再明白也没有,就是要从东海岸,沿着那起伏的高山峻岭修一座连天接字的大城。
  “天哪!”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大王用眼角瞥了瞥。四周再无一声。
  丞相李斯看在眼里,身子莫名地抖。回官后,他立刻命令几个博士连夜画图。他们在羊皮上大致根据地理图形画好了山脉,又在这山脉之上,按照大王的意思画了一条舞动的、长龙一般的巨城。
  李斯把这个城墙图端到大王面前。大王鼻子哼了一声,用中指和食指把那张皮子夹了,往地上一扔。李斯明白,大王不屑于看这张图的。他只想面对真正的高山大河。
  海内闻声而动。大将蒙恬亲率大军,督修长城。亘古未闻的巨大工程已然展开。
  就在开修长城不久,大王又发布命令: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钱币。李斯于是懂得了大王喜欢整齐划一。
  大王的意愿无处不在,意念所及,江山就要为之变色。世上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敢于和大王的力量相抗斥……
  李斯深深懂得这一点。他看着乌云退去的天空,看着身后茂盛的白果树,看王谷地里正在撤退的兵士,口中喃喃一声:“大王……”
  此刻大王早躺在卧榻上和小宦官戏耍呢。他自己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了这个小宦官。小宦官心里明白,大王对平常事已经腻了;即使从宫妃们身上,也汲取不了什么乐趣。可是大王又讨厌那些一般的男人,讨厌他们身上刺鼻的男人气味。这种浓烈的气味只有大王自己才有权散发出来。小宦官识字不多,可是他听那些读书人讲了不少书上的事情。他知王这是从胡人那里传来的一种癖。这种癖胡人讲得清楚,那是不知不觉间表现出来的一种癖,一般人都多少有点的奇怪举止。
  大王常常与他谈一些古里古怪的想法。这些想法他从来不与人传。他知道有人听了也许会认为荒诞不经;一般人怎么会理解大王的奇怪念头。
  大王让小宦官给他仔仔细细地挠了一遍痒,又让他给掏耳朵。小宦官找到自己那个红铜做成的挖耳勺。他一边给大王掏耳朵,一边还要讲一些笑话。大王在这个时刻总是愿意让小宦官讲一些古里古怪的奇闻。大王特别喜欢听一些荤故事,于是小宦官把一切业余时间都用在搜集这些故事上。他一开口,大王就哈哈大笑;大王一笑就要不断地抖动,那挖耳勺就要碰疼了大王。大王扳起脸,小宦官再也不敢了。大王看了看他手里的挖耳勺,一把夺过。它折断了。小宦官觉得非常可惜。
  大王说:“伤人的金器!”
  “这只是一只挖耳勺。”
  “如果是一把剑呢?”
  “这……”小宦官浑身颤抖。
  大王坐起,又在地上急急走动。
  他走了一会儿,又抬起那双细长的眼睛。
  “传我的令,李斯来呀”。
  小宦官像一只小鼠一样无声无息地没了。一会儿李斯来了,施过礼,退在一边。
  大王说:“传我的令,海内金器一并收起,铸成金人。”
  李斯连连称是,接着退下。
  第二天,快马将这道旨令传遍全国,士兵逐门逐户搜查金属铁器。除了必要的农具之外,所有的兵器悉数收起。白天黑夜,车辆辘辘不停驶往咸阳。接着那些化铁匠也应召而来。所有的兵器都投入化铁炉,化成铁水,浇铸金人。一溜一溜巨大的、伟岸的金人耸立在广场上,令所有人都叹为观止。
  博士们依然议论,面色惊慌。他们不知道要发生什么大事。
  只有小宦官知道,它们起因于一只小小的挖耳勺。
  大王心情好起来的时候,愿意把中车府令赵高唤到身边。他翻动简册,要问一些律令——赵高有一个过人的长处,就是记忆力好,能够一口气背上两个多钟头的律条,而且一字不差。
  “你说,有人偷了一口袋枣子,该怎么罚他?”
  赵高说:“砍去一根小指。”
  “嗯,好。如果有人跳了寡妇的院墙呢?”
  赵高捋捋稀疏的黄须:“剜去睾丸。”
  大王瞥他一眼:“用刑过重了吧?”
  “不,请大王看律条。”
  大王费力地从竹简里找出律条,看了一眼,不做声了。
  “私藏兵器呢?”
  “断掉左足。”
  大王哈哈大笑:“以法治国,何乱之有?”
  赵高连连称是。
  他把这些枯燥的律条翻来覆去地看,最后终于疲劳了,就让赵高背几首诗文轻松一下,赵高吞吞吐吐背不上几首,最后只得说:
  “大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不是我的长处。这该找那些博士,找淳于越他们。”
  大王挥挥手,赵高退下。
  一会儿淳于越和另一个人就进了宫内。
  大王哼了一声,淳于越背起一篇锦绣文章。背到节奏铿锵处,博士不由得摇头晃脑起来。大王有些不快,中止了他的声音。另一博士开始背诵。
  大王扯起竹简要把几句好歌记下。可是他挥笔书写时,有一个错字被淳于越指点出来:
  “大王,这儿多了一划儿。”
  大王盯他一眼。
  淳于越固执地指着那个错字。
  大王愤愤地把笔扔了。

  ------------------
  小草扫校||中国读书网独家推出||http://gd.cnread.net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