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八回 兵祸横流,法西斯狂风卷欧洲 山重水复,英伦岛愤怒齐抗击


  几个穿着波兰军服的"波兰"人越过边界,侵略德国了,希特勒大叫起来。可笑的法国人,十天半个月才会放上一枪,大量坚固的水泥工事丢在了那里。"发动机"转起来了。

           ※        ※         ※

  话说希特勒在英法绥靖政策的帮助下,兵不血刃地侵吞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与此同时,德国法西斯向同他们沆瀣一气,夺取一块捷克土地的波兰人提出了但泽问题,要求波兰把但泽"归还"给德国。同时还要建造一条超级公路和一条双轨铁路经过波兰走廊,把德国同但泽及东普鲁士连接起来。
  但泽是波兰北方的波罗的海的出海口,1793年被普鲁士侵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划为自由市,组织自治政府,经济上处在波兰支配之下,宗主权也属于波兰。此外,波兰还从战前德国土地取得通向波罗的海的一条"走廊"地区。
  波兰人拒绝但泽问题后,希特勒怒火万丈,1939年11月24日,对三军司令发出准备进攻的命令。
  1939年6月15日,德国陆军司令冯·勃劳希契按着希特勒的指示,制定了陆军对波兰进行军事行动的计划。为了征服波兰,勃劳希契成立了两个集团军。南路集团军由第8军团、第10军团、第14军团组成;北路集团军,由第3军团、第4军团组成;南部集团军由冯·伦斯德将军指挥,将从西里西亚发动进攻,"以华沙为总方向,击溃抗击的波兰军队,以尽可能强大的兵力迅速占领维斯杜拉河两岸的华沙。目的在于同北路集团军合作,歼灭波兰境内仍然在顽抗的波兰军队。"北路集团军的第一个任务是打开走廊,"建立德国和东普鲁士之间的联系"。各个集团军所属各军团和空军及海军都有详细具体的目标。勃劳希契说,在开战的第一天,但泽就要被宣布为德国领土,并且将有德国指挥下的地方力量把它拿下来。
  同时发布的一项补充命令规定,为执行"白色方案"而部署军队的命令将于8月20日执行,"一切准备工作必须在那一天完成。”
  一个星期以后,即6月26日,凯特尔将军向希特勒呈交了一份"白色方案"的初步时间表。元首审阅以后表示"基本上"同意。并把9月1日规定为进攻波兰的日子。
  希特勒所计划打的是总体战,它不但要求军事动员,而且要求国家全部资源总动员。为了统一调度这个规模庞大的工作。第二天即6月23日,就在戈林主持下召开了国防会议。要求工业、农业、交通,一切都要为前线服务。为此,希特勒决定征召大约700万的劳动大军充实这方面的工作。
  书到此时,可能看官心里还不明白为何德军一会儿是统帅部,一会儿是陆军司令部,又是集团军,这些部门的隶属怎么回事?
  国防军统帅部下设元首和国防军最高司令,他们二位之下有: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部;国防军指挥局即指挥参谋部;国防处。统帅部下设海陆空三军。陆军:陆军总司令部、集团军群司令部、集团军司令部、军司令部、师等单位;海军下属:海军总司令部、海军集团群司令部、舰队司令、分舰队司令、海岸司令、潜艇舰队司令、驱逐舰舰队司令、鱼雷艇舰队司令、扫雷艇舰队司令、巡逻舰舰队司令;空军下属:空军总司令部、航空队司令部、航空师、侦察机、战斗机、歼击机、驱逐机、俯冲轰炸机和战列机编队。德军用于对波兰作战的总兵力为7个坦克师、4个轻步师、4个摩托化师和41个步兵师,共计62个师160万人,2.8万辆坦克、6000门大炮和2000架飞机。为增加首次突击力量,其基本兵力集中编在进攻集团和第一梯队。
  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下达了第一号战斗指令,决定用武力解决波兰问题,对波兰的进攻将按照"白色方案"所规定的准备工作进行,并决定于9月1日4时45分发动进攻。就在这天晚上,德国党卫队队员身着波兰军服和装备,伪装成波兰军队,乘着黑夜,"袭击"并"占领"了紧靠波兰边境的德国格利维策市,炸毁了德却奥附近的一座桥梁,占领了该城的电台,假用波语辱骂希特勒和德国,又在城内丢下几具身穿波兰军服实际是德国囚犯的尸体。然后,希特勒便利用电台大肆宣传,说"德国遭到波兰突然袭击",于是希特勒就下达了攻占波兰的命令。
  1939年9月1日清晨,150万纳粹军队在浓雾的掩护下,悄悄向边界靠拢。4时45分,也就是早在4月3日希特勒在“白色方案"的第一指令中规定的那一天破晓,法西斯德国发动了进攻。立刻数千门大炮一起怒吼起来,剧烈的爆炸声震得整个大地都颤抖起来。在大炮的轰鸣声中,数千辆坦克,150万大军,从北、南、西三路越过德波边界,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波兰压过来。天空中,德军机群吼叫着飞向自己的目标:波兰的部队、军火库、桥梁、铁路以及不设防城市。德军对波兰的入侵开始了。死亡、恐怖、战争阴云笼罩着整个波兰。一场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参战国家和地区达61个、人口超过20亿、交战双方动员的兵力1亿1千万人、历时达6年之久,战火遍及欧、亚、非三大州、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德国法西斯对波兰的入侵。采取了"闪电战"形式。"闪电战"也称"闪击战",就是以突然袭击发动战争,以大量快速的兵团和武器闪电般地摧毁对方的抵抗力,这一作战形式是首次在战争中运用。
  这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形成的战略思想,在德国纳粹军中得到了实践。德军的空军、炮兵、坦克兵和机械化部队以及大量的摩托化步兵,正按着闪电战作战理论的要求,闪电般地在波兰境内攻击前进。强大的德国空军,不仅在数量上居欧洲之首,而且在作战飞机性能上也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纳粹军队在首次作战中就投入2000多架飞机,对波兰境内的21个机场进行空袭,500多架波兰的第一线飞机没有来得及起飞就在自己的机场上被德国的轰炸机炸毁了;少数于浓烟烈火中起飞的波兰飞机,已经无心再战,仓皇逃遁。
  在德国法西斯轰炸机场的同时,又以大量的轰炸机密集突击波兰的战略中心、交通枢纽和指挥机构。由于波军大部部署在边境地区,纵深兵力很少,对德军使用大量航空兵对纵深要地实施闪电般的空中袭击茫然无知,没有任何对空防御准备,结果德军飞机没有任何地面威胁,他们可以自由地飞来飞去,想炸哪就炸哪儿。许多飞行员甚至像过节日放鞭炮一样,投下一枚炸弹,急急忙忙返航装弹,又起飞轰炸下一个目标。
  波兰境内无数的工厂、学校、商店、军营被炸毁,30多个城镇发生大火。空袭,使美丽的波兰瞬间变得百孔千疮,一片狼藉。无数人被炸死,更多的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就在德国空军对波兰纵深机场和要地进行猛烈炮火的掩护下,迅速突破波军的防线,向波兰纵深推进。德军的3800多辆坦克,在其他兵种配合下,势如破竹,锐不可挡,以每天50—60英里的速度向波兰境内纵横驰骋。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机械化部队的大进军。
  在这场大进军中,德军装甲兵的创造人之一古德里安,成功地实践和运用了坦克机动作战,他本人也为尽人皆知的“闪电英雄"。
  古德里安当时是德国装甲兵第19军军长。9月1日凌晨,他率领的部队从波美拉尼亚越过波、德边界,向波兰走廊方向进击。他乘坐在装甲指挥车里,指挥部队用坦克炮轰击对方的阵地,以履带碾压对方的人员,以冲撞破坏对方的车辆。一队又一队的坦克,在古德里安的指挥下,不停地突进波军的阵地,挺进波军的纵深,很快对波兰走廊构成合围。波兰走廊是德国通向华沙的交通要道,占领波兰走廊,华沙就失去了屏障,因而德军与波军在波兰走廊的战斗也异常激烈。古德里安本人在《闪击英雄》一书中对当时情景的描述:“到9月3日,我们对敌人已经形成了合围之势——当前的敌军都被包围在希维兹以北和格劳顿兹以西的森林地区里面。波兰的骑兵,因为不懂得我们战车的性能,结果遭到了极大的损失。有一个波兰炮兵团正向维斯托拉方向行动,途中为我们的战车所追上,全部被歼灭,只有两门炮有过发射的机会。波兰的步兵也死伤惨重。他们一部分架桥纵列在撤退中被捕获,其余全被歼灭。”
  尽管波兰人英勇顽强,但在德军的进攻下却归于土崩瓦解。这是他们,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
  戈林的空军发动了突然袭击:成群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在头顶上呼啸穿梭,进行侦察和袭击,散布着烈火,制造恐惧,斯图卡式战斗轰炸机俯冲时发生凌厉刺耳的声响;整师整师的坦克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一天推进30—40英里的速度开炮的摩托化重炮甚至在坎坎不平的波兰道路上也能以每小时40英里的速度滚滚挺进;步兵也行动神速,150万乘坐机动车辆的大军,通过错综复杂的无线电、电话和电报网所组成的电讯系统统一指挥,协调行动。世人所没有见过的机械化大屠杀开始了。
  不到48小时,波兰空军就被摧毁了。500架第一线的飞机大部分没有来得及起飞就在自己的机场上被德国的轰炸机炸毁了,地面设施全部被毁,大多数地勤人员死的死、伤的伤。
  正当华沙仅在几天之内成为抵抗德国陆军和空军部队袭击的最后中心时,戈林出动他的机群轮番轰炸,迫使这个城市的抵抗力量屈服。跟随而到摄制组从空中拍摄了波兰首都化为灰烬的场景。这个由纳粹党控制的影片摄制组拍摄了第一部宣传影片《火的洗礼》,以庆祝德国空军的胜利。希特勒的死党、航空部长戈林在放映结束时从银幕后面走出来讲话,声称同样的命运也将降临到英国。
  德军飞机、坦克、大炮对波兰闪电般的轰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的境地。波军领导人原以为战争会像以往那样缓慢地展开,德军先以轻步兵进行前卫活动,然后以重炮兵进行冲击。波军只要实施坚决的反击,就可以取得胜利。但是德军的闪电战彻底打乱了他们的计划。还没等波军部署在边境线上的部队反应过来,德军就已攻入他们的侧后并对他们进行了包围。面临腹背受敌的被动处境,波军只好节节败退,人民流离失所。
  9月6日,波兰政府迁往卢布林。9月7日,波军总参谋部转移到布列斯特。至9月7日,德军"北方"集团军群重创了"波莫瑞"和"莫德林"两个集团军。
  占领了波兰走廊,强渡了维斯瓦河,并夺占了从北面掩护通往华沙道路上的阵地。德国纳粹军"南方"集团军群,重创"罗兹"和"克拉科夫"两集团军,并突破了波兰西部防御的整个纵深,前进到维斯瓦河和华沙,从南面包围了"波兹南"集团军。
  9月8日,德国纳粹军开始合围维斯瓦河以西的波军。并对波兰中部和首都华沙形成攻势。德国纳粹军"北方"集团军群从北和西北向华沙总方向实施突击,9月11日前进到华沙——布列斯特铁路,距华沙仅30英里。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于9月14日在维斯瓦河以西合围从波兹南、但泽走廊和罗兹地区撤退的波军,占领了波兰中部地区,使华沙处于半被合围的状态。至9月15日,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坦克部队,沿西布格河南下,占领了布列斯特。与此同时,德国纳粹军"南方"集团军群的坦克部队,包围了科沃夫之后继续北进,16日在符活达瓦地区与北线德军会师,合围了退集在布格河、桑河与维斯瓦河三角地带的波军。
  9月17日,德军在完成华沙的合围后,限令华沙当局于12小时内投降。这时波兰政府已逃往罗马尼亚,后在巴黎和伦敦组织流亡政府。华沙军民在政府逃亡之后拒绝投降,自动奋起保卫首都,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德军的包围使城里的水电中断,武器、弹药、食品匮缺。然而,英勇的华沙军民并没有屈服,男女老少走上战场,拿起武器与冲进市内的德军展开街巷战、肉搏战,使德军受到沉重打击,伤亡很大。德国法西斯恼羞成怒,以飞机和大炮进行狂轰滥炸,于9月27日征服了孤立无援的华沙。法西斯占领华沙后,对华沙军民尤其是犹太人,进行了大规模的报复性屠杀。并设立波兰犹太居民隔离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波兰是犹太居民最多的欧洲国家。1931年12月9日人口普查表明,当时在波兰境内生活的犹太妇女,男人和儿童共311.4万人。1939年9月1日波兰犹太居民总数为347.4万人,其中在1939年9月以后生活在德国纳粹统治区里的犹太居民有231.7万人。德国法西斯占领波兰后,立即对波兰境内1.6万多个地点生活的犹太人进行残酷的迫害。
  在1939年9月1日至1939年年底,丧生的波兰犹太居民大约20万人,其中有32216人是参加军事保卫战斗牺牲的犹太士兵,6.1万名战士落入了德国占领者之手成了战俘,以及10万名犹太非战斗人员在军事斗争中被谋杀。
  1939年8月德国法西斯以"枞山企业"为伪装组建了5支保安警行动队,此外,侵占波兰后又组建了第6行动队和第16行动队。
  1939年9月21日(即入侵波兰3周之后)治安警察局和纳粹保安部头目赖因哈德·海德里希,召集他的部门领导和由他召回到柏林的纳粹党卫队行动队的头目们进行会谈,以便把最迫切的任务布置给他们,其中有他对波兰境内犹太人的处理意见。海德里希说:“……在各城市为犹太人划定居民隔离区,以便集中控制他们,也便于今后的迁移……,这一行动要在3—4周内付诸实施。概括起来有4项安排:1.尽快地将犹太人集中到城市;2.将犹太人从帝国迁往波兰;3.剩下的3万名吉卜赛人也送往波兰;4.按计划用货运车皮把犹太人从德国领土运走……”
  随着指令的实施,法西斯开始有计划地驱逐犹太居民。在德国纳粹占领的头几个月内,几千个犹太人居民点从波兰地图上消失了。这些居点的居民在没任何通知的情况下被驱逐,也不能携带生活必需品,致使他们生活贫困、饥饿、无处安身。大约有33万犹太男人、妇女和儿童成了无家可归的难民,几乎占波兰犹太居民的十分之一。
  犹太人被押解到城市,使得城市人口猛增,成千上万个犹太家庭失去财产后无法生活,流离失所。
  从1939年10月开始强制波兰犹太居民搬进犹太居民隔离营。在强制迁移之前,普遍对犹太人和其商店作上了标记,并已限制他们的行动自由,控制所有的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并对他们实施强迫劳动。
  德国法西斯宣布,把在波兰已划定为集中点的城市的某些地区作为犹太居民隔离区。隔离区一般是设在最古老、最破旧和最贫穷的地区,有时也选在郊外。在这些区里即无铺设的路面及安装的照明设施和排水系统,也没有清理卫生的设施。这些区里的居民房屋易受轰炸,常出现倒塌,遭到破坏和被掠夺。
  从1939年10月至1942年10月,德国法西斯共在波兰设立了犹太居民隔离区一共399个。这些隔离区的犹太居民大多数都被杀害。1942年11月建成了12个犹太居民隔离区,这里全部是筛选出来的具有劳动能力的年轻妇女和男人。
  波兰境内的纳粹犹太居民隔离营是强迫劳动营和死亡营之间的中间站。犹太强制劳动营的囚犯通常被安排从事修路、修工事、改良土壤以及从事军工生产,其住房和伙食以及卫生保健状况是骇人听闻的,同时营内的管理也非常低劣、混乱。
  任何一个营都没有一项管理规定和制度,除了按上司的指令办事外,管理人的意愿就是唯一在营里行得通的,营内所有人员在各方面无任何保护权、自卫权和起他权利。
  根据波兰犹太黑皮书所述,在10万之多的犹太妇女和男人从事强制性劳动,到1942年底约有10%的犹太男人和妇女死去,其中6%的人死于劳累过度、寒冷和饥饿,以及缺乏卫生保健;4%的人受到非人的虐待而死或被处决。从1943年开始,犹太强迫劳动营的一部分营成了集中营分营;另一部分则被"清除"了,也就是说,所有的囚犯都被屠杀了。1943年11月来自卢布林区的强迫劳动营约4万名男、女囚犯在死亡营和集中营里被屠杀,并将尸体集体埋了。
  经过筛选被列为没有劳动能力的妇女、男人和儿童,在1941年秋被驱逐到专门为屠杀而建成的死亡营,并被谋杀。1941年12月28日开始在海乌姆诺的"毒气"车内实施大屠杀。瓦特兰德地区的38个犹太居民隔离营的不能劳动的居民被驱赶到海乌姆诺死亡营。从1942年3月16日开始以赖因哈德为行动代号,66个波兰犹太居民隔离区集中营的囚犯被驱赶到贝乌热兹死亡营。自1942年5月初开始,23个犹太居民隔离营的居民被驱赶到索比堡死亡营。1942年8月,19个波兰犹太居民隔离营的全体囚犯被驱赶到特雷布林卡死亡营,并在那里被谋杀。1942年6月1日,上西里西亚犹太居民隔离营的妇女、男人和儿童被送进奥斯威辛死亡营的毒气室内毒死。
  截至1942年底,德国法西斯在波兰用各种各样的杀人手段(如集体枪毙、送死亡营等)共有约200万名儿童、妇女和男人被杀害。
  在波兰遭受德国侵略的危急时刻,与波兰有着同盟条约的英国和法国在干什么呢?德国撕毁条约,入侵波兰,使英、法两国惊慌失措。但他们对自己推行的绥靖政策仍执迷不悟,还幻相用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老办法"调停"德波冲突,在波兰问题上再搞一次"慕尼黑"勾当。但是,希特勒拒绝了这一建议。并在9月3日下达对英、法开战的"第二号绝密作战指令"。在这种情况下,英、法政府才同时对德国宣战。
  英国和法国已正式向德国宣战,声明要援助他们的盟国波兰,但当纳粹匪徒肆意践踏波兰国土,残酷屠杀东波兰人民时,英、法却无动于衷,西线出现了惊人的平静。德国老百姓开始把这种战争叫做"静坐战争"。在西方,人们也很快给这样的战争起了名字叫"假战争"。正如一位名叫富勒的英国将军所说的:“世界上最强大的法国陆军(在西线战场有110个师),对峙不过26个德国师,却躲在钢骨水泥的工事背后静静地坐着,眼看着一个唐·吉诃德式的英勇的盟国被法西斯吃掉。"英国对德宣战后也只从本土派往西欧大陆4个师。英法两国对波兰战局的态度,连德军头目都深感惊讶。
  德国纳粹军在波兰的推进,引起了苏联的警惕。正当波兰快要瓦解的时候,苏联军队越过西部国境,分6路进至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并占领上述地区。9月下旬,苏、德两国经过磋商达成协议,双方占领范围以那累夫河——维斯瓦河——桑一河线为界。同时,苏联为防止德国进一步向东推进又和邻近的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订立了互助条约。后来,这三个国家又加入苏联。这样沿着苏联的西部边境,就建立了一条新的防线。法西斯德国为了避免两面作战,在东线维持着与苏联的和平,在西线则积极进行新的战争准备。
  法西斯德国为何对苏联这样仁慈呢?为了使苏联不参加西方阵营,置于战争之外,希特勒德国于8月23日在莫斯科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有效期10年,(1941年6月22日即发动了侵苏战争,撕毁了这个条约)。希特勒从来不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况且波兰现在已被德国以举世震惊的武力所征服了,他本来可以像军方所竭力主张的那样对8月23日的条约来一个不认帐,如果斯大林不答应,纳粹可以用刚为波兰战役所证明的全世界最强大的军事来威胁斯大林。为了对付英、法的西线战争,希特勒只好笑脸相对斯大林。
  且说希特勒为了确保从瑞典进口铁矿砂的供应线,按照海军建议,暂时推迟了向西线发动进攻的计划,挥师北上,向丹麦和挪威开刀了。
  丹麦和挪威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德国海军长起以来就在注视着北方。德国没有直接进大洋的出海口,这个地理事实,在第一次大战期间,就已经给他的海军军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英国用鱼雷和巡逻舰队,从设得兰群岛到挪威海岸,横跨狭窄的北海,布置了一道严密的封锁网,卡住强大的德国海军,严重地阻碍了潜水艇突破封锁进入大西洋的企图,并且使德国商船不能出海。德国的外洋舰队从来也到不了外洋。在第一次大战时期,英国海军的封锁,曾把德意志帝国窒息得喘不过起来。在两次大战期间,指挥规模不大的德国海军军官们,仔细考虑了这一经验和这个地理事实,认为将来再对英国作战时,德国必须设法在挪威获得基地,这样才能突破英国在北海的封锁线,为德国海面和海底舰艇打开通往广阔海洋之路,从而使德国能够扭转局势,对不列颠群岛实施有效的封锁。
  1939年10月10日,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元帅,再次向希特勒提出取得挪威基地的重要性。当时由于纳粹元首正忙于准备向西线发动进攻,以及设法克服他的将领们的犹豫动摇。挪威问题,元首显然顾不上了。但是过了两个月,严冬即将降临,德国铁矿砂的供应受到新的威胁,因此,这个新的问题又重新提到了日程。
  原因是,德国的生存要仰赖瑞典铁矿砂的进口。战争的第一年,纳粹德国每年消耗的1500万吨铁矿砂中,有1100万吨要从瑞典进口。在天气暖和的月份里,铁矿砂还可以从瑞典北部经波的尼亚湾越过波罗的海运到德国。即使在战时,这条路也不会发生问题,因为波罗的海已经有效地封锁起来,英国的潜艇和舰只无从进入。但是到了冬天,瑞典的铁矿砂只好改由铁路运到挪威港口纳尔维克,然后再用船沿挪威领海以内,这就给英国海军舰艇和轰炸机的破坏提供了机会。
  为了实现征服挪威的计划,希特勒已经在挪威找到了一个叫做维德孔·阿伯拉罕·劳里茨·吉斯林的内奸。吉斯林于1887年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里,1907年从挪威军事学院毕业。1933年5月,吉斯林采纳了德国纳粹党的理论和策略,创立了"国家统一党"的法西斯政党。
  德国法西斯经过反复研究北欧形势后,于1940年1月27日在最高统帅部成立了一个由陆海空三军各派出一名代表组成的工作小组。这一军事行动计划的代号是"威塞演习",并委任曾在北欧作过战的福肯霍斯特将军为执行这个计划的总司令,并配给他5个陆军师,由他指挥占领挪威的几个主要港口。
  1940年3月1日,希特勒发出"威塞演习"的正式绝密指令:
  “……保证我们在瑞典的铁矿基地,并为我们的海军和空军提供进攻英国更为广阔的出发线……以大胆行动和出奇制胜来弥补。
  “……遇到抵抗,就用一切军事手段加以击溃……超过丹麦国界和在挪威登陆……”
  4月2日下午,希特勒在同戈林、雷德尔和福肯霍斯特举行了长时间的会议后,发布了一道正式指令,规定"威塞演习"在4月9日上午5时15分开始。
  1940年4月9日上午5时20分,德国驻哥本哈根和奥斯陆的使节向丹麦和挪威政府递送了德国的最后通牒,要求他们毫不反抗地立刻接受"德国的保护"。宣称,德国是来援助丹麦和挪威抵抗英、法两国的。
  1940年4月9日,德国法西斯只用了4个小时便占领了丹麦。
  而挪威一开始对德军进行了抵抗。海军指挥官在10艘德国驱逐舰向着长长的峡湾迫近时,港内两艘古老的装甲舰之一"艾得斯伏尔德"号向敌舰发了一炮,作为警告,并且用信号通知驱逐舰,叫他们说明身份。德国驱逐舰的指挥官弗里茨·邦迪海军少将,以派遣一名军官乘汽艇向挪威舰艇招降作为答复。接着德国人就玩弄了一个诡计,当汽艇上的纳粹军官用信号通知德国海军少将,说挪威人表示他们要进行抵抗的时候,邦迪等到汽艇一离开,马上就用鱼雷把"艾得斯伏尔德"号炸毁了。
  第2艘挪威装甲舰"挪奇"号于是就开了火,但很快就被击沉了。三百名挪威水兵,几乎全部阵亡。到上午8时,纳尔维克就落入德国人之手。
  南部海岸的克里斯蒂安桑对德国人进行了相当规模的抵抗。那里的海岸炮台两次击退了由轻巡洋舰"卡尔斯卢合"号率领的德国舰队的进攻。但是这些要塞很快就被德国空军炸毁了,港口也于午后3时左右陷落。但"卡尔斯卢合"号在当晚离开港口的时候,被英国潜艇用鱼雷击中,损伤严重,最终沉没。
  与此同时,挪威西海岸中部的特隆赫姆,与奥斯陆有铁路相通的第二大港口卑尔根,西南海岸的斯塔瓦格尔港也相继沦陷了。这样,到了当天中午稍晚的一些时候,在挪威西部和南部沿海岸,从斯卡格拉克到北极圈长达1500英里地区的五个主要城市和一个大机场,都陷入了德国法西斯之手。
  但是,在奥斯陆这个主要目的地,法西斯德国的军事力量和外交手段都遇到意外困难。在4月8日寒冷的夜里,德国舰队原计划当夜抵达挪威首都,希特勒派人在码头上彻夜等候迎接,然而这些大军舰一直没有到达。他们在50英里长的奥斯陆峡湾入口的地方遭到了挪威布雷舰"奥拉夫·特里格佛逊"号的拦截。并击沉了一艘德国鱼雷艇,打伤了轻巡洋舰"埃姆登"号,德国舰队在派了一小股兵力登陆压制了岸上的炮火以后,缓缓向峡湾前进。
  在奥斯陆以南约15英里的地方,海面狭隘,只有15英里宽,又遭到陆击,那里有古代的奥斯卡斯堡炮台,在这里挪威人显出了他们的机警,在天未亮之前,对德舰"卢佐夫"号和"勃吕彻尔"号用大口径炮进行猛轰,并从陆地发射鱼雷。一万吨的"勃吕彻尔"号,由于舰上弹药的爆炸,大火燃烧起来,船身碎裂,沉于海中,损失1600名官兵,其中包括好几名秘密警察和行动官员以及他们所带的全部文件,他们是奉元首的命令去逮捕国王和政府人员,接管首都工作的。
  “卢佐夫"号也同时受伤,勉强可以战斗。队伍伤亡惨重,只好退回整修。德国夺取主要目标挪威首都的任务没能完成。直到第二天舰队才到达奥斯陆。
  奥斯陆是被一支纳粹空降兵征服的。上午9时30分挪威王室、政府和议会议员带着20辆载着挪威银行的黄金和3辆外交部秘密文件的卡车,撤到奥斯陆以北80英里的哈马尔。到了中午,一队纳粹伞兵和空运步兵,以一支临时起凑的军乐队为前导,开进了首都。奥斯陆沦陷于德国法西斯的铁蹄之下了。
  挪威国王率领他的政府撤出首都之后,希特勒命令空军上尉斯比勒带领2连的德国伞兵,乘胜追击,妄图在哈马尔将国王和政府俘虏。未料却遭到顽强抵抗,德军伤亡惨重,斯比勒也受了致命的重伤。德军狼狈地退回奥斯陆。
  德国法西斯并未由此而罢手,经过两个月的周旋、苦战,德军在付出沉重的代价后于6月10日征服了挪威。
  德国法西斯征服北欧的丹麦和挪威后,又马不停蹄地转兵西进,开始染指西欧。
  希特勒进攻西欧的计划,有很大的一部分是模仿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进攻法国的"史里芬计划"制定的。参照“史里芬计划",希特勒把主力放在右翼,经过比利时北部的列日地区实施主要突击;而左翼只部署少量的兵力担任掩护,并将这个方案命名为"黄色方案"。
  1939年底,当希特勒确认法军已判断出德军的战略企图后,于1940年将"黄色方案"作了重大修改,即将主力部署在左翼,出敌不意地从卢森堡和比利时南部的阿登山区,实施主要突击切断比利时北部英法联军退路,直起加莱海峡;右翼为次要方向。
  阿登山区,森林茂密,河流纵横。法军从来没有想到德军会在这里使用一支强大的装甲部队。德国军队为了使法军产生错觉,除了故意透露说要按"史里芬计划"进攻法国外,还于1940年1月下旬,派第7空降师少校作战科长,携带修改前的作战计划乘飞机到科隆司令部,中途假借气候恶劣“误入"比利时领空迫降,被比利时警察逮住。这个少校一见比方警察来逮捕他,竭力装出要销毁文件的样子。结果,比利时政府不仅相信了这份作战文件,还给法国政府抄送了一份。法国参谋部对这份作战计划研究之后认为,德军的战略企图同他们原来的判断完全一致。德国就这样巧妙地迷惑了法国。
  希特勒见法国对德军从右翼进攻的战略企图深信不疑,认为进攻西欧的时机已经成熟,便从波兰和德国中部向西部边境调了136个师,3000多辆坦克和4500多架飞机,编为ABC、、三个集团军群,并悄悄展开于从北海到瑞士的德国西部边界线上。
  他们基本部署是:A集团军群担任主攻,由龙德施泰特上将指挥,辖第4、第12和第16集团军,共44个师,配置在亚琛至摩泽尔河一线,其任务是经由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地区,向圣康坦、阿布维尔和英吉利海峡沿岸总体实施突击,割裂在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境内的英法军队。
  B集团军群由博克上将指挥,辖第6和第18集团军共28个师,集结在战线北翼,荷、比国境线到亚琛地区,其任务是突破德荷边境线上的防线,占领荷兰全部和比利时北部,然后作为德军的右翼向法国推进。
  C集团军群由莱布上将指挥,辖第1和第7集团军共17个师,配置在马奇诺防线正面,其任务是进行佯攻,牵制马奇诺防线上的法军。德军预备队共47个师,配置在莱茵河地区。
  1940年5月10日,阳光明媚,天刚破晓不久,驻柏林的比利时大使和荷兰公使被召到外交部。他们得到里宾特洛甫的通知,德国部队即将开入他们的国家,以"保卫"他们的中立,抵御英法即将开始的"进攻"。这正是1个月前对丹麦和挪威所提出的同一个站不脚的借口。德国发出一份正式最后通牒,要求两国政府不要进行任何抵抗。若有抵抗,一定会遭到粉碎,而流血的责任"完全要由比利时王国和荷兰王国负责"。
  在布鲁塞尔和海牙,德国使节分别将同样内容的电报送交各驻在国的外交部。十分有讽刺意义的是,在海牙送交最后通牒的是德国公使尤利乌斯·冯·齐希—布尔克斯罗达伯爵,此人就是曾在1914年,公开地把霍享佐伦帝国刚刚破坏了的德国对比利时中立的保证,叫做"一张废纸"的德皇首相贝特曼—霍尔维格的女婿。
  在布鲁塞尔的外交部,德国的轰炸机在头上呼啸,炸弹在附近机场爆炸,玻璃窗被震得咯咯作响。德国大使贝劳—许汪特踏进外交大臣的办公室,正从自己的衣袋里取出一张纸来,保罗—享利·斯巴克阻止了他。"请你原谅,大使先生,让我先讲",斯巴克愤怒地说:“德国军队刚刚进攻了我们的国家。德国对信守中立的比利时进行罪恶的侵略,这在25年之中,已经是第二次了。目前发生的事情,较之1914年的侵略,也许更加可恶。既没有向比利时政府提出最后通牒,也没有提出照会或任何抗议。比利时是通过进攻本身才知道德国已经违反了他自己承担义务的……历史将追究德国的责任。比利时已下定决心要保卫自己。”
  接着,这位为难的德国外交官开始宣读德国正式的最后通牒,但是斯巴克打断了他的话。"把文件交给我",他说:“我愿意免掉你这个痛苦的任务"。
  德国人对于荷兰和比利时两国的中立曾作过了无数次保证。比利时的独立和中立,曾经在1839年得到欧洲五大强国“永久"保证,到1914年德国撤毁为止,这个条约遵守了75年。魏玛共和国曾经答应决不进攻比利时,希特勒上台以后也继续重申过这个政策,并且也给荷兰同样的保证。1937年1月30日,这位纳粹总理在废除了洛迦诺条约后公开宣称:“德国政府已经向比利时和荷兰进一步保证,他愿意承认和保证这两国领土的不可侵犯的中立。”
  比利时在1918年以后曾明智地放弃过中立。到了1936年,由于第三帝国的重新武装和他在1936年春重新占领莱因兰,比利时感到恐慌,不要用中立来保护自己了。1937年4月24日,英法两国解除了他们对洛迦诺条约承担的义务;同年10月13日,德国也庄严地正式宣布:“德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破坏比利时的不可侵犯和领土完整,在任何时候都将尊重比利时的领土","如果比利时受到进攻,就准备给予援助。”
  希特勒虽然口头上一再声称保证他们的中立,但他从来没有打算履行他的诺言。相反,却要求德国三军尽快做好“通过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发动进攻的准备","目标在于尽量夺取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广大地区。”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希特勒决定5月10日发动进攻。那天深夜21时,他发出了代号"但泽"的命令。5月10日,天刚破晓,希特勒就由凯特尔、约德尔和最高统帅部其他人员陪同,到达了缪恩施特莱菲尔附近,他称之为"鹰巢"的大本营。此时战争已经打得难解难分。
  1940年5月10日4时30分,随着4500多架飞机和3000多辆坦克的轰鸣,西线的"平静"被打破了。德军在荷兰海岸至马奇诺防线,开始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立体突袭战。
  首先是德军的飞机咆哮着扑向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72个机场。以低空轰炸、俯冲突击等战术手段,一举推毁了机场上来不及起飞的数百架飞机。与此同时,德军B集团军群的坦克、大炮喷吐着火舌,以迅猛的速度向荷兰和比利时北部推进。具有超越攻击能力的德空降兵天女散花一般的从天而至,夺占了对方纵深的机场、桥梁、渡口和防御支撑点。
  在荷兰、德军的航空兵于10日零时30分进行大规模轰炸。海牙兵营因未及时发出空袭警报,约800名工兵大部被炸死在床上。同时德军以1个坦克师的兵力对荷兰东部发动进攻,并以空降兵袭击海牙、鹿特丹等政治经济中心。在前方和后方同时遭受袭击的情况下,荷兰顿时陷入混乱和惊恐之中。德军的坦克部队乘隙突入,于5月13日与在鹿特丹的空降兵会合。等到法军第7集团军前往支援时,荷兰已开始全面退却。荷兰女王威廉明娜及其大臣见败局已定,便乘驱逐舰逃往英国。5月14日,德军占领鹿特丹。5月15日,荷兰投降。
  5月14日即西线战局开始后的第4天,希特勒发布了“第11号指令",确定继续作战的方针。根据这份指令中部分已众所周知,部分已过时的内容来看——如应"尽快粉碎"荷兰军队的"抵抗",而荷兰军队已于当天投降——指令的主要目的一目了然,他要清清楚楚地告诉陆军总司令部,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已今非昔比,他要从现在起执掌作战的指挥权。国防处在拟制指令过程中,贯彻了"任务式指挥法"。希特勒的国防军统帅部与陆军司令部之间的矛盾加剧了。但最终希特勒还是成功地设立了国防军大本营指挥战争,一直到战争结束时。
  在比利时,德军部队在空降兵的配合下,于5月11日攻占了列日防线上的埃本·埃马尔要塞。这个要塞控制着马斯河和艾伯特运河的要点,其工事比马奇诺防线的工事更为坚固。10日凌晨4时,80名纳粹军在一名上士的指挥下,乘滑翔机降落在要塞工事的顶部,以爆炸物和火焰喷射器攻打炮塔和碉堡。德军地面部队,乘机发起突击。要塞守军在内外夹击下疲于应付,最后德军反以30个小时就攻下了当时被认为"欧洲最难攻的工事"。随后,法西斯军队渡过马斯河,在行进间击退了英法军队的抵抗,于5月17日占领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在德国B集团军群横扫荷兰和比利时的同时,德军的A集团军群更是像狂风扫落叶一样以锐不可挡之势,向卢森堡、比利时南部和法国北部冲来。5月10日,德军完全出乎法军的意料之外在陡峭的、森林密布的比利时阿登山区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装甲部队攻势。德国人轻易越过阿登山区,卢森堡不战而亡。
  5月14日,德军的坦克师和摩托化师编成的第一梯队,在法军第2和第9集团军接合部色当地区强渡马斯河,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法西斯的第一梯队在空军的配合下,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越过了马斯河的桥头堡。一路披荆斩棘的希特勒纳粹军越过阿登山区,在法军第3集团军内横冲直撞,牬樱担坝⒗锟淼娜笨诖Ψ溆刀W钋懊娴淖凹撞慷右焉钊敕ü衬冢保埃坝⒗铩*
  就南线战场盟军陷入一片混乱,节节败退时,盟军在北部的战线也被割得四分五裂。5月20日,于色当方向突破法军防线的德国装甲部队,在占领阿尔布斯后,突然掉转兵力北上,把进攻的矛头指向比利时的盟军。5月21日,德军的快速部队到达英吉利海峡沿岸,分割了英法联军的正面战场,并以荷兰和比利时作为空军和海军潜艇基地,封锁加莱海峡,阻止了英军的增援。这样,英法联军约有40个师被包围在比法边境的敦刻尔克地区。5月23日布伦陷落,5月27日加来被占,5月28日比利时投降。
  就在比利时人存亡的最后关键时刻,德国国防军大本营新的营地已在比利时南部一个名为布吕利—德佩什的村庄设立。当国防处的大部军官乘飞机在这里着陆时,一大批托特组织的工人正忙于最后一批工程:希特勒个人的掩蔽部、花园、以及一条用砂砾铺设的道路,在"内部区域"还有一个小喷泉。在希特勒到达后,这个老百姓已经撤离的地方,冷寂无声,似乎变得渺无人迹。仓库设在乡村校舍;临时木板房被当作国防处的办公室。国防处军官们宿营地则设在离希特勒较远的村子里。陆军总司令将其大本营设在离希特勒数里远的地方。
  为了便于指挥战争,德国人将大本营迁到比利时,作为国防军大本营。就在这里希特勒下达了一个又一个的作战指令,其中就有德国开战以来犯下的最大错误命令,正是由于这个失误英法联军才得以在敦刻尔克的"发电机"计划获得成功。
  就在比利时北面战线接近崩溃时,从阿布维尔沿岸向北猛扑过来的德国装甲部队,已经到达距离敦刻尔克只有20英里的阿运河。这一地区运河、沟渠纵横交错,地形不利于坦克行动,但古德里安和因哈特的装甲部队,已经在格腊夫林和圣奥麦尔之间的运河上建立了5座桥头堡,准备给盟军以毁灭性的打击。使他们受到从东北方推进过来的德国第6军团和第18军团的夹攻,从而完全消灭英法联军。
  在这关键时刻,5月24日,纳粹最高统帅部突然发来紧急命令,这道命令是在伦斯德和戈林怂恿之下,不顾勃劳希齐和哈尔德的激烈反对,由元首坚持发出的。命令坦克部队停在运河一线,不要再向前推进。这就给戈特将军一个意外的、重要的喘息机会,他和英国海军及空军都充分利用了这个机会。伦斯德后来说:“这个喘息机会成为战事中几个重大转折点之一"。
  5月26日夜,希特勒取消了停止前进的命令,并同意这样的意见:由于坦克部队在比利时进展迟缓和海岸附近运输活动频繁,装甲部队可以继续向敦刻尔克前进。但这时已经太迟了,被围的英法联军已经得到加强自己的防务时间,一边抵御,一边开始偷偷地逃到海里去了。
  过去和现在都对海洋缺乏了解的希特勒和他的将领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熟悉海洋的英国人,竟能够从一个设备已荡然无存的小港口和暴露在他们鼻子下面的沙滩上撤退了30万人。
  5月26日晚上6时57分,在希特勒取消停止前进的命令以后不久,英国海军部发出通知,开始执行"发电机计划",这是敦刻尔克撤退计划的代号。那天晚上,德国装甲部队恢复了从西面和南面对这个海港的进攻,但现在装甲部队发现进攻很困难。戈特将军已部署3个步兵师,在重炮的配合下,抵抗德军的进攻。与此同时,撤退工作开始了。由860多艘各种类型、各种动力的大小船只编成的舰队,从巡洋舰、驱逐舰到小帆船(其中许多都是由英国滨海城市的人民志愿驾驶的)集中敦刻尔克。第一天,5月27日,他们撤走了7669人;第二天17804人;第三天47310人;5月30日53828人,头四天共撤退了126606人。这大大超过海军部原来希望撤出的人数。当撤退开始的时候,海军部以为只能有两天的时间,原指望撤退45000人。
  一直到"发电机计划"执行的第四天,德军最高统帅部才觉察到发生了什么事情。四天来,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公报一直在重申,被围敌军的命运已经注定了。纳粹在5月29日的一份公报中宣称:“在阿拉瓦的法军的命运已经决定了",“被迫退入敦刻尔克周围地区的英军在我们集中进攻之下正走向毁灭。”
  但英国人并没有走向毁灭,他们是在走向海上。当然,他们没有能带走重武器和装备,但是可以肯定,这些人将会活下去,有朝一日会回来的。
  一直到5月30日早晨,参谋总长哈尔德还在日记中满有信心地写道:“我们所包围的敌人正在继续崩溃。"他承认,有的英国人"打得很猛",其他的人则"逃至海滨,想用不管是什么飘浮在海上的东西渡过英吉利海峡"。下午,在与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会商以后,参谋总长终于发觉这许多运载英军逃跑的小得可怜的船只的意义。勃劳希契面对这一情景十分懊丧,他们认为,要是德国的装甲部队没有被元首阻止的话,早已在海岸边把袋形阵地的口封上了。恶劣的天气使纳粹的空军无法出动。现在他们只有站立一旁,眼看着成千上万的敌人在他们鼻尖下逃到英国去。
  事实上,这就是他们所看到的情况。不管德国人在袋形阵地各边增加多么大的压力,英国的防线还是巍然不动,撤退的部队更多了。5月31日,是撤退人数最多的一天,有68000人上船到英国去,其中1/3是从海滩撤退的,2/3是从敦刻尔克港撤退的。现在总共已撤退194620人,较原来估计能撤出的人数多出3倍。
  德国空军一部分时间是由于恶劣的天气不能出动。其余的时间则是遭到英国皇家空军意外的袭击,后者从海峡对面基地起飞,第一次成功地向德国空军挑战。虽然皇家空军的飞机数量上处于劣势,却成功地击落德国法西斯的飞机。只有少数几次,戈林的飞机,乘英机未来的间隙飞到敦刻尔克上空,使这个港口受到很大损伤,一时无法使用,部队只能依靠从海滩上船。德国空军对船只也进行了几次强袭,在861艘中有243艘沉没,其中大部分是德国空军炸沉的。6月1日,德国空军进行最大的一次攻击,炸沉了英国驱逐舰3艘和一些小型运输舰,但这一天撤退人数达64429人。到第二天黎明时分,只有4000名英国部队还留在包围圈中,由当时守住防线的10万名法国士兵掩护着他们。
  这时德军的炮已到达射程以内,撤退的英法联军只好在天黑以后行动,6月2日、3日夜,余下的英国远征军和6万名法国士兵成功地撤出来了。一直到6月4日早晨,敦刻尔克仍有4万名法国士兵在自己的国土上战斗。
  自5月26日至6月4日,盟军在空中掩护下,从敦刻尔克地区乘船向英国撤退了33.8万多人,其中英军22万人,法军8万多人,其余为少数比军。撤军撤退时武器装备丢失殆尽,盟军受到了重大损失,但总算保存了有生力量,其中绝大部分后来成了反攻的骨干力量。这就是西方称之为"战争史上一大奇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就在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同时。魏刚接替甘末林任法军总司令。为阻止德军对法国南部的进攻。这位新上任的司令,仓促在法国北部的松姆河和埃纳河一带构筑了一条"魏刚防线",由第10、第7和第6集团军防守。
  德军为了不让在5月底退至松姆河、瓦兹河、埃纳河一线的法军设防固守,便立即向巴黎和法国内地发动进攻,其主要部署是:以AB、两个集团军群的兵力实施强大突击,突破"魏刚防线",占领法国首都巴黎,前出马奇诺防线的后方,然后再配合部署在马奇诺防线正面的(集团军群攻占马奇诺防线,围歼该处法军,迅速结束战争。
  6月3日至4日,德军先以大量的航空兵袭击法国各机场和重要目标,击毁法军飞机900多架,夺取了制空权。接着,于5日拂晓,在180英里的正面上,分两路发起进攻。B集团军群自阿布维西、亚眠一线实施突击。由于法军顽强抵抗,每昼夜进攻速度仅为5—7英里。9日德军增加22个战略预备师,于13日突破法军防线,并渡过塞纳河向南发动进攻。A集团军群在瓦兹河、埃纳河之间突破法军防线。到6月9日,隆美尔部已到达鲁昂郊外,对法国第10集团军的撤退进行袭击。结果在见隆以南,法军第7集团军只好朝巴黎撤退,形成了又一次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6月10日,意大利法西斯见盟军大势已去乘机对法宣战。意军超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法境,从背后对法国戳了一刀。6月11日,法国政府迁至图尔,次日即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6月12日,德军AB、两个集团军群从东南和西南两个方向迂回巴黎,并前出到马奇诺防线后方。6月14日,这未设防的伟大城市,法兰西的光荣被冯·库希勒将军的第18军团占领了。巴黎铁塔上高悬万字旗。
  法国已丧失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协调一致的抵抗显然不可能了。在逃难的居民和溃败的法军部队掺杂在一起时,德国法西斯又一次露出了凶残的本质,命令空军用机枪向平民和部队扫射。
  德国军队在向各路进军时,只遭到局部抵抗。当南下的德军前出到马奇诺防线侧背时,德军C集团军群从正面对马奇诺防线发起进攻。法军腹背受敌,难以抵抗,惨淡经营10年之久,寄托法军多少心血和希望的马奇诺防线顷刻土崩瓦解。法军被迫向德、法边境撤退。6月17日,德军攻占莱茵河畔的斯特拉斯堡,近50万法军被围。除小部逃到瑞士外,其余全部被歼。
  16日雷诺辞职,贝当接任总理。6月17日,贝当向德国要求停战。6月22日下午6时50分,在法东北部康边森林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签署投降书的同一车厢内,法、德两国代表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过了两天,法意停战协定也在罗马签字。号称拥有"欧洲最大的陆军强国"的法国,在短短的6个星期内就被德国占领了。
  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后,希特勒称霸西欧的敌人只剩下一个英国了。而英国在西欧战争中已遭受严重的损失,陆军正在整编,国民警卫军还在受训,武器弹药奇缺,只剩下500门炮,200辆坦克。西欧战争时,硬着头皮保留下来的1200架飞机,要保护数千里长的海岸线,简直是顾此失彼。敌人近咫尺,随时都有进攻的可能。
  此时的德国法西斯已占领了北起挪威南至西班牙的全部西欧海岸,使英沦三岛陷入了三面被围的困境。
  英军从敦刻尔克撤退后,希特勒已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东方,准备进攻苏联。希特勒认为英国已不堪一击了。因此,从5月下旬到7月中旬的一个多月里,根本没有提出任何进攻英国的计划,而是在草拟对英国的"和约"。法西斯估计,“英国一定会急于求和"。于是就对英国开展"和平攻势",扬言只要英国把殖民地归还德国,让德国在欧洲大陆有行动自由,就随时都可以跟英国议和。
  在外交上,希特勒指令德国驻美大使收买美国一些人士,通过他去影响孤立主义者,制造舆论,散布和平主义,让他们拖住美国的后腿,不让美国参战,使英国失去抵抗的信心;另一方面,又通过当时中立的瑞典王国和梵蒂冈罗马教皇,向伦敦试探和谈的途径。纳粹党徒还企图绑架英王的哥哥温莎公爵夫妇,并准备用重金收买温莎夫妇,为打通德英和谈的渠道出力。由于希特勒独霸欧洲的野心已经暴露无遗,全世界人民都仇恨法西斯制度;英国人民对英国政府过去执行绥靖政策所带来的恶果已感到创伤巨痛,一致要求抵抗法西斯侵略。英国统治集团也不能容忍德国法西斯独霸欧洲,进而威胁大英帝国的安全。对于这一切丘吉尔首相只说了一个字“不"。
  希特勒对英国的"和平攻势"碰壁后,随即恼羞成怒,7月16日,希特勒下达了关于"海狮"计划的第16号指令。德国最高统帅部根据希特勒的指令,拟制了进攻英国的作战方案。进攻方案的基本企图是: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强渡英吉利海峡,以两个集团军约25个师的兵力,在多佛和普次茅斯之间登陆,然后向西和向北发展进攻,包围伦敦。方案规定8月中旬完成战争准备。
  按照这一方案,德国陆海空三军开始了紧张的战前准备:部队向英吉利海峡东岸集结,频繁地进行登陆和上陆演习,然而,德军负责这次军事行动的雷德尔海军上将,很快意识到所冒的风险和进攻条件不足。这主要是在挪威遭受沉重损失的德国海军,即使能够复活的话,现在也还远没得到恢复;一切必需的船只,如驳船、拖轮、摩托艇等,都必须临时在德国和被占领国征用,并集中到英吉利海峡法国海岸。这些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陆军则要求海军第一批运送10万人连同重装备及防空武器;在随后3天内,接着运送16万人。海军方面估计,它的准备及防空工作在9月15日前完成不了,并要求首先必须取得空中的绝对优势,方能指望成功。否则,除非把登陆地区缩短,不然他无法对运输船队提供有效的保护。
  但是,陆军总参谋部认识到,海峡最狭窄处的海岸是沼泽地和丘陵,这种地形不适合于坦克行动。因此他希望让陆军在一条宽阔的战线上登陆,以便对英国的首都伦敦作出大包围行动。海军和陆军之间的分歧,一开始就给登陆作战蒙上了阴影。实际上,德国空军戈林元帅对计划中的登陆作战从一开始就不感兴趣,他认为强大的德国空军本身就足以使英国屈服。雷德尔海军上将鉴于这些问题都悬而未决,便不得不向希特勒建议,把这次行动推迟到10月,或明年,或不定期。
  希特勒听了雷德尔海军上将的建议,认为既然渡海登陆作战的条件尚未成熟,就让空军进行空袭。狂妄自大的空军司令戈林认为,只用空军就足以使不列颠投降。一些空军高级将领认为,空军依靠自己的力量,或者再加上海军,也无法达到"不列颠投降"之目的,而这一目的只有通过占领不列颠群岛才能达到。戈林也忘记了自己空军部队的作战能力有多大。
  德军统帅部根据希特勒的旨意,重新修订了"海狮"计划,主要以德国空军进行空中进攻,破坏英国的军事经济潜力和国家管理体制,迫使英国退出战争。为进行这次空中战役德国空中集中了2400架作战飞机,其中轰炸机为1480架。德空军凯塞林元帅指挥的第2航空队和施佩勒元帅指挥的第3航空队为主要突击力量;施道普夫上将指挥的第5航空队为次要突出力量。
  在整个7月里,德国空军对海峡里的英国舰只和英国南部的港口进行的攻击日益频繁。这是种试探性的行动。尽管在入侵开始以前肃清狭隘海峡里的英国舰只是必要的,但是这些初步空中袭击的目的,在于引诱英国战斗机出来作战,这个目的没有达到。英国皇家空军司令部机智地只出动了很少一部分战斗机来应战,结果舰只和一些港口遭到了很大的损失,4艘驱逐舰和18艘商船被击沉,但是这个初步交锋使德国空军付出的代价是296架飞机被击毁,135架被击伤。皇家空军丧失148架战斗机。
  1940年8月1日,德国统帅部正式下达了关于加强对英海战和空战的总指令。指令的第一条就是:“使用所有兵力尽快打垮英国空军。"按照这一命令,德国空军将英国的战斗机部队、机场、地面补给设施、航空工业,以及生产高射炮的工厂,列为首要的攻击目标。
  8月13日戈林下令:“14日开始实施鹰计划"。作为战斗的序幕。12日对英国的雷达站进行了猛烈的袭击,德国这时还不了解雷达对英国的防御的重要性,因此没有继续袭击这些雷达站。13日和14日两天,德国人大约出动了1500架飞机,主要是袭击英国空军的战斗机场,德国空军损失了47架飞机,英国空军损失了13架。
  8月15日展开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空战。德国人把他们所有3个航空队中大部分飞机都投了进去,轰炸机801架,战斗机1149架。从斯堪的纳维亚出动的第5航空队遇到了灾难。德国法西斯以为东北沿海是无防御的,因此派出约800架飞机对不列颠南部海岸进行大规模空袭,而只派100架轰炸机由34架双引擎ME—100型战斗机掩护去袭击东北沿海。但是这支队伍在飞近太恩河畔时,意外地碰上7个中队的飓风式和喷火式机群,因此受到严重的打击。30架德国飞机被击落,而对方则无一损失。这是第5航空队在不列颠战役中的末日,从此一蹶不振,再没有重新参加这场战役。
  那天,德国人在英国南部比较成功。发动了4次大规模的袭击,有一次几乎飞到伦敦。他们击中了克劳伊登的4个飞机工厂,并且炸坏了英国空军5个战斗机机场。德国人总共损失了75架飞机,英国皇家空军损失了34架。
  战斗越来越对德国法西斯不利,8月17日,德国空军损失了71架飞机,英国空军则损失27架。曾在波兰和在西线为陆军的胜利铺平道路的缓慢的施图卡式俯冲轰炸机,受到英国战斗机的打击毫无还手之力。17日,戈林把它们撤出战斗,这样便使德国轰炸机的力量削减了三分之一。
  8月19日至23日,由于天气恶劣,空战停止了5天。戈林于19日在柏林附近的张乡村别墅卡林霍尔回顾了局势后命令,等天气一好,德国空军立即集中力量专门对付英国皇家空军。他说:“我们在对英国的空战中已经进入了决定性的时期。最重要的任务是击败敌人的空军。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摧毁敌人的战斗机。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法西斯从8月24日到9月6日每天平均派出1000多架飞机。英国皇家空军驾驶员一个月来每天要出动好几次,已经很疲劳了。他们虽然英勇战斗,但是德国法西斯在数量上的优势开始发挥效力。英国南部的5个前进战斗机场遭到严重破坏。更糟的是,7个关键性的扇形站有6个受到十分猛烈的轰炸,整个通讯系统似乎已处于被摧毁的边缘。更糟的是,皇家空军战斗机防御力量开始变弱了。在8月23日至9月6日这个关键性的两周里,英国损失和被击伤的战斗机446架,有103名驾驶员战死,128名受重伤,为当时全部驾驶员的四分之一。这种情况如果再继续几个星期,英国在天空就没有组织防御的力量。但是,那位自命不凡的空军司令戈林,却又犯了他这次战斗中的又一个战术错误,这一错误的后果可与希特勒5月24日停止用坦克进攻敦刻尔克相比。它拯救了被打得晕头转向的皇家空军,并且标志着历史上第一次大空战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求功心切的戈林,见久攻战斗机和地面防御无法取胜,命令空军从9月7日转入大规模夜袭伦敦。英国空军的战斗机因此而缓了一口气。这种战术上的改变,对野心勃勃的希特勒和戈林带来的是致命的后果。戈林为何突然改变战术呢?
  首先,有12名德国轰炸机驾驶员在8月23日晚上飞行时,航向有一点错误。他们原来奉命对伦敦郊外的飞机工厂和油库投弹,却没有击中目标。而把炸弹投到首都中心,炸毁了一些住房,炸死许多居民,英国人认为这是有意的。为了报复,第二天晚上,他们派出81架皇家空军飞机轰炸了柏林。物资损失虽不严重,但是对德国的士气影响极大。英国人还扔下一些传单说:“希特勒发动的这场战争将继续下去,希特勒要打多久就打多久。"这是很好的宣传。
  8月28日的夜,英国皇家空军派了更多的飞机袭击了柏林。官方统计数字说,炸死了10人,炸伤29人,法西斯们大为震怒。在第一次袭击时,戈培尔曾命令报纸只用几行字报道空袭消息,现在则指示就英国飞行员"野蛮地"袭击柏林手无寸铁的妇孺大肆宣传。
  9月4日希特勒在一次集会上冷嘲热讽,称丘吉尔是"那个著名的战地记者",是"一个神经质的老母鸡。"今天,他需要答复德国人民心中想得最多的两个问题:什么时候进攻英国,对于柏林和德国其他城市遭到的夜袭将采取什么行动?关于第一问题,他滑稽地说:“在英国,人们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一直在问,'他为何不来?'别着急,别着急。他就来了!他就来了!”“丘吉尔进行这些突袭,是因为他的空军不能够在白天飞临德国上空,英国人看见一点亮光就扔下炸弹,扔在住宅区、农场和乡村里。我们要以夜袭来回答夜袭。"希特勒发誓要把英国的一些城市夷为平地!
  大规模的空袭伦敦的行动于9月7日下午5时开始。戈林派出625架轰炸机,由648架战斗机护航,组成了一支准备迫使英国屈膝投降的新航空机队出发了。第一批德机飞临伦敦的泰晤士港,东区、船坞区和伍尔威兵工厂的上空,并投下大批炸弹。这一片广大地区立即成为火海。锡佛尔镇的居民被火包围了,不得不从水路把他们撤出来。天黑以后,在8时10分,第二批250架轰炸机再次进行袭击,接着一批又一批的飞机不断前来轰炸,一直行动到星期天早晨4时30分。第二天晚上7时30分,德军的200多架轰炸机继续炸了一整夜。据英国官方统计说,在最初两天夜里,约有842人死亡和2347人受伤。这个大城市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在整个一星期中,天天晚上都遭到空袭。
  德国法西斯在空军的"胜利"下,决定在白天对这个满目疮痍、大火焚烧中的伦敦进行大规模空袭。
  1940年9月15日,希特勒德国200多架轰炸机在3倍的战斗机掩护下,在海峡上空出现,飞向伦敦,迎接他们将是灭顶的灾难,只有少数几架飞机穿越过英国空中阻击线,大多数飞机被驱散了,一些飞机还没有投弹就被击落了。两小时后,一支更强大的德国机队来了,也未能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又被英军打得落花流水。这一天德国空军损失185架飞机,而英国人只损失26架飞机,这一天是不列颠战役的转折点。戈林第二天改变战术,规定白天使用飞机不再是为了进行轰炸,而只是用他们来作英国战斗机的诱饵。他还吹嘘说,敌人的战斗机"应当在四、五天内消灭"。但是希特勒及陆军和海军的司令们比他更清楚。在决定性的空战之后两天,即9月17日,希特勒把"海狮计划"无限期推迟了。
  不列颠空战终于被制止住了,他的征服英国的"海狮计划"遭到可耻的失败。之后,希特勒又重新安排他的战略部署。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
  书香门第 扫描校对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