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汴京·福宁殿 “立储之争”突然间和解·在皇太后“糊 涂”的顺水推舟中,赵顼瞑目逝世·皇太 子赵亻庸登上了皇位· 高公绘带来的宰执大臣“立储之争”,立即冲淡了福宁殿的悲哀和忧伤,代之以紧张、惊恐和不安。皇太后已走进御堂调度应付不测,福宁殿的宦侍、宫女、禁卫都遵照皇太后的懿旨行动起来。人们已无暇照应即将离开人世的皇帝赵顼,寝室里只留下皇后和御医沈安士守护着皇帝。 三更梆鼓敲响,声声敲打着人心。 福宁殿寝室病榻上的皇帝赵顼,已经是失音直视,只有一丝微弱的气息延续着。这延续不断的气息,也许就是他对皇六子亻庸能否立储继位的牵挂。 皇后年已四十岁,居皇后之位已有十八年,她知道这场争斗意味着什么,如若雍王颢真的被宰执大臣立储继位,丈夫十八年来所作的一切,都需重新看待。从听到高公绘禀奏的刹那间起,她的心神就慌乱起来,最使她愤怒悲哀的是,皇上还没有离开人间,那些平日里唯唯诺诺竞相表示忠诚的宰执大臣,就背弃了皇帝的意愿作起乱来,真是人心势利啊!她望着失音直视的丈夫,想着丈夫的嘱托和对皇六子亻庸放心不下的眷念,真想大哭一场。寝室外的情状如何?蔡确他们真的要打上门来吗?她一颗痛苦的心,经受着两头撕扯的煎熬。 御堂里的皇太后毕竟是经过世面的,她的丈夫英宗皇帝赵曙“立储继位”的坎坷,使她通悟这个中的奥秘:“立储之争”受罪的是皇室的子孙,厮斗的是宰执大臣,危害的是社稷的根本。当决断时决不可犹豫,任何优柔寡断,都会导致大权旁落,受制于弄权的重臣。在这非常时日,也许只有必要的流血,才能保持朝廷的安定,才能显示皇权的权威。她知道,皇六子亻庸继位之后,她就是太皇太后,依制将与孙子权同处分军国大事。她对朝廷可能出现的纷争已有所准备,特别是今夜儿子嘱托中对蔡确为人的看法,已引起了她对蔡确的惊觉,因而在应对这场突然面临的危机中,表现出周密细致的稳健和干练。 她敕令大内禁卫二百人连夜列于福宁殿四周警戒,没有她的恩准不许任何人进入。并在福宁殿禁卫中挑选心志忠诚、武艺高强者五十人,埋伏于御堂两侧的回廊里,以应不测。 她敕令福宁殿宦侍梁惟简带领二十名禁卫,借夜巡皇宫之机,悄悄从崇庆宫接皇六子亻庸进福宁殿,以便在需要时即刻举行立储之典。 她敕令内侄高公绘立即去雍王颢和曹王(君页)府邸,传她懿旨,无诏不许雍王颢、曹王君页离开各自王府,更不许私晤宰执大臣。 她敕令福宁殿内臣张茂则密诏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王珪进入福宁殿,决定用王珪与蔡确等人周旋,达到依靠“中枢行事”的名正言顺。 她敕令福宁殿宦侍、宫女、仆役从即刻起无旨不得私自外出,各安其位,做好应变准备,随时听候差遣。 她布置停当之后,便挥去身边的宦侍、宫女,独自坐在福宁殿御堂里,静静地思索着。她思索着王珪“拥立皇六子为储”的用心,心中有着难释的忧虑:一个处事玲珑,八面使风的首相,辅佐一个年幼无知的皇帝,能令人放心吗?朝政能有作为吗?只怕是权力到手就难于掌握了。她思索着蔡确、张璪、章惇“拥立雍王颢为储”的用意,心中有着强烈的不安,这几个联手为伙的重臣意欲何为?是针对王珪而发?是发泄对官家的不满?是着意制造混乱?是追求更大的权力?人心难测啊!“雍王颢”远非帝王之才,是断不可“立储继位”的。她厌恶王珪,厌恶蔡确、张璪、章惇,她的思索落到司马光、苏轼身上,开始考虑起用司马光、苏轼的时机…… 四更梆鼓敲响,声声敲打人心。 寝室病榻上的皇帝赵顼,病情骤变,面色呈青,一口一口地倒着余气,嘴唇也慢于闭合,一双沉重的眼皮微微睁开,呆滞的目光似乎在寻找什么人。是寻找皇六子亻庸吗?皇后急忙安慰地说:“皇太后已诏皇六子进宫了。”皇帝赵顼垂下了眼帘,御医沈安士急忙取出银针,扎进了皇上手腕上的内关穴和间使穴,以延续垂危的生命。 御堂里,皇太后仍在闭目思索着。也许由于应付“立储之争”举措已经落实,皇六子亻庸已进福宁殿,甲兵已伏于御堂两厢,王珪已奉旨进宫,高公绘已至雍王府和曹王府,她的心境稍为宽释,便把思绪落在祖宗法度制内的功能上:大宋一百多年来,“立储之争”屡出,然从未构成社稷动摇之灾,全赖祖制“三权分立”、“兵将分离”、“强干弱枝”、“由中制外”等法度国策的福佑,若宰执大臣权专而握兵权,如此险关就难以度过了。“祖宗遗制终不可废,太祖太宗的国策终不可变啊!”正是这个焦心夜晚的思索,确立了她今后八年间预政的施政基调…… 元丰八年三月五日清晨日出卯时,蔡确、章惇、张璪带着二府、三省、谏院、御史台官员六十多人,从延和殿出发,以问疾为由向福宁殿走去,也许他们意识到此次行动意义的重大,都绷着面孔,闭着嘴巴,脚步有力,心情沉重,使大内皇宫的气氛立时紧张起来。他们进入会通门,绕过睿思殿,突见福宁殿四周禁卫环列,宫门紧闭,情状异常,宦侍头子梁惟简踱步于丹埠,森然可怖之气迎面扑来。蔡确心先怯了:皇太后早有准备啊!他突然觉得身后群臣的脚步声有些混乱了。正在此时,知开封府蔡京带着十几个官吏由皇仪殿右侧的南道上闪出,也匆忙地向福宁殿走去。他的心似乎得到一些宽释,便硬着头皮,着意挺胸昂首,阔步向前。 此刻福宁殿寝室里,皇帝赵顼的病情急剧恶化,直瞪瞪睁着的眼睛,呈现出混浊的凝固,已失去了光泽,嘴巴微张着,气息弱如游丝,对御医沈安士的各种疗治似乎已失去知觉。沈安士面色惨白,汗满额头,无力地从病榻前的宫凳上站起,“扑咚”一声跪倒在皇后面前,叩头无语。皇后知大哀将至,急令身边的侍女禀报御堂里的皇太后,她转身一把抓住丈夫的手,扑在丈夫的耳边呼唤着…… 御堂里的皇太后听了侍女“大哀将至”的急禀,全身一下子瘫软了,母子连心,泪珠扑簌簌地落下。她没有哭,在侍女的搀扶下走向寝室,要为儿子送行。她刚走出御堂,宦侍梁惟简快步带风地从外庭长廊走来,跪倒在她的面前: “禀奏皇太后,宰执大臣蔡确、章惇、张璪带着朝臣六十多人来到殿前,请见皇上,问疾请安。” 皇太后一惊,用力推开搀扶的侍女,神情似乎一下子振作起来,脸上浮起一层杀气,冷声一笑: “他们来的真是时候啊!” 梁惟简急忙压低声音说: “可疑的是,知开封府蔡京也带着十多名官员到此,也是问疾请见。” 皇太后稍作沉思,发出懿旨: “敕令福宁殿内臣张则茂为皇六子延安郡王赵亻庸着袍顶冠,至内室待命。” 梁惟简应诺。 “敕令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王珪至福宁殿御堂接待宰执大臣。” 梁惟简应诺。 “敕令知开封府蔡京及其随行官员,殿外丹埠下待旨。” 梁惟简应诺。 “敕令蔡确、章惇、张璪及二府官员,三省左史、右史、都司,御堂晋见,其余所随朝臣,殿外候旨。” 梁惟简叩头领旨站起。皇太后上前一步,低声叮咛: “进殿朝廷重臣,逐个验明正身,不许杂人混入,有敢违抗者,严法以惩!” 梁惟简应诺离去,皇太后转身返回御堂,侍女不解,急忙跪倒禀奏: “皇太后,皇上在寝室……” 皇太后停止脚步,神情凄然,转过身来,扶起侍女,话语哽咽: “好孩子,回寝室禀奏官家,我忙完这一件事就去看他,叫他等着我……” 侍女抬头望着皇太后哭了。 福宁殿外,梁惟简宣谕的皇太后“懿旨”一出口就打掉了蔡确、章惇、张璪等人的声势。在宦侍梁惟简的“热情”监视下,他们与二府官员、三省左史、右史、都司十多人,心情忐忑不安地走进御堂。御堂空落落一片沉寂,既不见皇后,也不见皇太后,只有王珪一人坐在御案旁的软榻上。此刻的王珪,神态傲慢,因皇太后隐于内室,甲兵伏于两厢而信心十足,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只待这些自投罗网的作乱者说出“拥立雍王颢”几个字,他便在怒吼中发出讯号,两厢甲兵拥出,擒拿这些叛逆者,干净利索地结束这场纷争。故而他决定后发制人,只是用含有敌意和戏弄的目光打量着进入御堂的同僚。蔡确在走进御堂看到王珪的刹那间,心全凉了,跨越御堂门槛的脚步被绊踉跄,险些跌倒,原先准备说给皇太后的滔滔大论没有去处,头脑里一片空白,一时想不到如何应付这样的突变。张璪此刻已面色如灰,惶恐的目光与王珪投来的目光一接触,便畏缩胆寒,急忙低下了头。章惇此刻却是出奇的冷静,梁惟简在福宁殿外宣谕的皇太后“懿旨”已使他惊骇过了,在那个“惊骇”中,他发现那些“丹墀下待旨”、“殿外候旨”的“敕令”,全是针对“拥立雍王颢”而发的。此时王珪独留御堂,只是表明皇太后御堂设网罢了,其目的,仍然是针对“拥立雍王颢”的作乱,而且,他已从王珪神态傲慢的异常表现中断定:皇太后可能隐于内室,御堂四周也许伏有禁卫甲兵。他环视御堂,心里暗暗发笑:章惇为“奏请立储”而来,何惧之有?他向蔡确、张璪一瞥,微微摇头,窝囊货,米粒大个胆子,还想当宰相呢!看来,只能是自己做出头椽子了。章惇神情坦然地走到王珪面前,拱手为礼: “左相大安。上服药日久,朝臣惦念万分,今日早朝于延和殿,以待左相赐知。然左相未至,群臣惶恐不安,章惇猜想,左相必来福宁殿请上安,遂带领群臣趋福宁殿问疾请安。敢问左相,圣躬起居如何?” 王珪望着神态从容、话语侃侃的章惇,脸上浮起几丝阴笑,心里暗暗骂道:此厮胆大包天,果然不假,此时仍作诈态啊1遂两手一拍双膝,提袍站起,拱手还礼: “子厚忠贞之心,令人感动。王珪亦问疾请安刚至,茫然不知。已请内臣张则茂大人入内请示了。”说着,把目光转向蔡确、张璪: “请子厚与持正大人、邃明大人稍安,张大人或有皇上起居情状赐知。” 王珪的话语刚停,内臣张则茂年约五十岁,举步沉稳,轻步从内室走出,行至王珪面前,拱手为礼: “回禀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王珪大人。皇后感念左相趋殿问疾,并口谕王大人:上病状堪忧,现时正服新药疗治,望左相勤劳其职,勿使朝政有失。” 王珪急忙跪倒: “敬祝圣躬康复,臣王珪奉皇后口谕。” 张则茂后退两步,似乎了却了一桩公事,忙向蔡确、章惇、张璪、拱手相迎: “蔡大人、章大人、邃明大人安好,老仆怠慢了。诸位大人若有所奏,老仆在内室待命。” 内臣张则茂转身走入内室,蔡确和张璪从张则茂的话语中听到了皇后对王珪的倚重,心里更加惶恐,章惇却从张则茂的话语中听出了暗含的杀机:“上病状堪忧”不就是一块诱饵吗?他抬头打量着王珪,王珪仍默而不语,只是摇头叹息,作悲哀状,来回踱步。章惇眸子一转,把这块诱饵向王珪抛去,为了能让可能隐于内室的皇太后听得真切,他提高了嗓门: “左相大人,‘上病状堪忧’,令人惊心。为了朝廷稳定,我等宰执大臣,应同呈奏表,乞圣上早日立储,以安群臣之心。” 王珪蓦地停止踱步,转过身来,注视着章惇。他等待的就是这个。他平日说话虽有“口吃”之疾,一遇激烈的争论,“口吃”愈显厉害。因此时此事他早有准备,如同舞台上口吃演员作起戏来,并不口吃,而且出语极快: “子厚独有此意吗?” “不!上病日久,时逾一年,群臣忧心,不唯章惇今有此意,持正、邃明及三省左史、右史、都司皆有此意。今‘上病状堪忧’,立储之事已是当务之急,我等欲呈奏表于皇太后。” 王珪目视众人,蔡确、张璪犹心悸未定,唯颔首低声称是。三省左史、右史、都司神情惶惶,相视而不语。 王珪暗喜,只要“拥立雍王颢”的白纸黑字在手,任你章惇狡诈猖狂,也逃脱不了惩罚。他朝内室高呼: “请张大人赐以笔墨纸砚。” 内臣张则茂从内室走出,捧笔墨纸砚置几案。 王珪催促章惇,并暗示张则茂说: “子厚可速作奏表。张大人,这份奏表关系军国大事,要劳你亲自转呈皇太后了。” 张则茂会意点头,匆匆离去。蔡确、张璪已听出王珪话中的杀机,木然失色,两腿颤抖,以目示意章惇,章惇浑然不觉,反而对众人说: “章惇代诸位大人之意书写奏表了。” 章惇坐于几案旁的宫凳上,展纸提笔,濡墨而写。王珪神情专一地注视章惇笔下出现的每个字:蔡确的名字、张璪的名字、章惇的名字及三省左史、右史、都司的名字,当他看到“拥立延安郡王亻庸为储”几个字时,心懵了,眼傻了,一时转不过弯来,戟指章惇而高喊,口吃起来: “你,你,你……” 章惇推砚掷笔高声回答: “我等拥立延安郡王亻庸为储……” 王珪: “这,这,这是,假的!” 章惇厉声反诘: “左相难道反对拥立延安郡王为皇太子吗?” 王珪决意揭露章惇等人的邪谋祸心、踪迹诡谲,但口吃得更厉害了: “你,你,你们是……” 章惇用清朗的话语,高昂的颂词,压住了王珪情急艰难的谈吐: “我们相议共识,拥上延安郡王亻庸为储。延安郡王,虽年仅十岁,但天资聪颖,清俊好学,天性孝友,去年三月十八日,上大宴群臣于集英殿,命延安郡王侍立御座之侧,即暗喻立储,群臣共睹。今春伊始,延安郡王出间,居崇庆宫受皇太后训悔,必成英明之主。” 御堂里发生的一切,隐于内室的皇太后听得真切,章惇等人“拥立延安郡王为储”的言论,确实出她意料之外,但也带给她莫大的宽慰。她心里十分清楚,“桃著白花”的败露和内侄高公绘的拂袖而去,促使了这几个邪谋在怀、行踪诡谲的宰执大臣畏难而退,看风转舵,但毕竟是转到皇六子一边来了,寝室病榻上弥留托孤的儿子也可以瞑目了。顺水推舟吧,言和比厮杀好,特别是这个时候,需要的是糊涂啊。 在章惇伶舌俐齿堵压着王珪,高声歌颂皇六子和皇太后的侃侃声中,皇太后在梁惟简的跟随下走出内室,出现在御堂,人们一齐跪倒。王珪一愣,也跪倒在地。 章惇急忙捧起奏表呈上: “禀奏皇太后,臣蔡确、章惇、张璪及三省左史、右史、都司,满怀忠诚,伏维叩奏:为祈皇上早日康复,为求社稷千秋永固,仅奏请上延安郡王亻庸为皇太子。乞皇上、皇太后圣裁明断。” 梁惟简从章伸手里接过奏表,呈于皇太后。皇太后接过一览,舒了一口气,表示宽慰,大声说: “天下甚幸,朝廷甚幸。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蔡确、门下侍郎章惇、中书侍郎张璪和三省左史、右史、都司,忠君忠国,所奏上延安郡王亻庸为储之议甚好,符皇上之意。诸卿今日立储之功,皇上甚表感激。” 内臣张则茂陪皇六子延安郡王赵亻庸从内室走出。人们抬头一看,十岁的赵亻庸,着皇太子黄袍,戴明黄太子冠,有清俊之姿,神情拘谨。人们急忙叩头,高呼:“千岁!” 皇太后挽皇六子亻庸至群臣面前,取出一份“谕示”,发出懿旨: “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王珪听旨!” 王珪急忙出列跪倒。 “诣内东门召对群臣,宣皇上谕,立延安郡王亻庸为皇太子,改名煦……” 王珪叩头,伸手接过皇上“谕示”。 突然,福宁殿寝室传来皇后和宫女们悲哀的痛哭声…… 王珪、蔡确等惊恐失色。他们低头悲哀着,明知大哀已至,但不敢哀痛出声。 皇太后听到哭声,神情突变,泪水流出,几乎晕倒,被身边的梁惟简扶着。 皇太子赵煦,痛哭失声,呼唤着“父皇”向寝室奔去。 时年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五日,皇帝赵顼驾崩于福宁殿。庙号神宗。年仅三十八岁。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