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二章 连升三级 包公娶媳妇


  巡更人打开了带血的布包,借着月光,看得十分清楚,里面并不是什么猪头,而是一颗血淋淋的蓬松着头发的女子的脑袋!韩瑞龙看了,立刻瘫作一团,魂早被吓到了九霄云外……

  包公断明了乌盆案,一下子变得远近闻名,定远县的百姓都知道这位黑老爷正直无私,断案如神。人太出名了就会有人嫉妒,自古都是这样。包公这样神明,不免犯了上司之嫉,再加上对赵大用刑使赵大致死。不久,上级的文书到达,包公就这样被革职了。
  包公接到文书,将所有事情安排妥当,准备离开定远县。临离开的时候,县里百姓不分男女老少挡住了道路哭着相送。包公劝勉了百姓,才上了马,带着包兴,出了定远县,竟不知道投奔什么地方才好。
  包公在马上独自叹息,心中暗自思量道:“我包某人命运为什么这样糟糕,从小受了不少磨难,好不容易受到兄嫂怜爱,聘请有名的老师,教诲我一举成名,没想到作官不久,由于粗心浮躁,妄动刑具,害了人命,虽然他犯下的罪理应这样,可是……以致落得被革了职,还有什么脸回家见兄嫂呢?无颜回家,可又投奔什么地方呢?……不如投奔京师,再作打算。”包兴在后面跟随着,心里知道老爷现在为难,可又不敢问,包公只顾在马上叹惜,任凭马随便地走,不知不觉来到一座山下,包公定睛观看这座山倒有几分凶象。正在这时只听一声梆子响,从四周的林子里杀出来无数的小喽罗兵,当中为首的一个又矮又瘦,简直是一个黑桶。只见那个黑汉一挥赤露的胳膊,小喽罗纷纷上前将包公主仆二人团团围住。随后只听到那黑汉尖利的声音:“拿下。”包公也会一些拳脚,不过那只是平日玩一玩取取乐,这种场面哪里应付得了,不容分说,主仆二人即被拿下捆了送上山去。
  山不大,大王到不少,山中还有三个大王,见捆了两个人来,随即吩咐绑在大厅两边柱子上,等四大王回来,再做理论,不多时候,只见四大王气喘吁吁,满头是汗,慌慌张张从山一侧跑了来,边跑边嚷道:“不好了!山下遇见一个武功高强的人,本领高出小弟许多,刚一过招,我便被那人放翻在地。幸亏他娘的我跑得快,不然,今天这亏可吃大了。哪位哥哥去整治一下他,为兄弟出气?”只听老大说:“四弟,待我前往。”二大王说:“小弟陪哥哥一起去。”于是二人下山,见一人雄赳赳气昂昂地站在山坡上,大大王走近前一看,不觉放声大笑道:“这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自家人了,原来是哥哥,快快请到山上叙话。”
  这山名叫土龙岗,本是一群山贼草寇的老巢,张龙赵虎误投庞府,见庞太师是个奸人,不肯留在府中。一次路过此山,听山下百姓议论山中贼寇偷盗抢劫,强奸民女,使四处的百姓不得安生。张龙赵虎二人都有一身好武艺,将山贼杀走,为民除害。可二人又无处可去,索性做了山寨之主,只是不做恶事,不欺辱百姓。后来,王朝马汉科考武场,触犯了庞大师,被赶出了考场。二人没心情回家,路过此山,张龙赵虎即邀请二人入伙,自此四人结为异姓兄弟,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论称分银两,同生死,共富贵。这即是土龙岗现在的四位大王。王朝居长,老二马汉,老三张龙,老四赵虎。
  马汉等同一位好汉,上得山来,走入大厅,见大厅两边的柱子上各绑着一人,上前一看,那位好汉不觉失声道:“啊呀,包大人怎么到这儿了?”包公睁眼一看,说到:“这不是展义士么?”王朝一听,兄长同此人相识,连忙上前解开包公的绳索,让至厅上。展爷问及包公如何落得这个样子,包公从头到尾一五一十的都说了,王、马、张、赵四人给包公赔罪。分宾主落座,随后摆酒,教待包、展二人。彼此谈了很长时间,非常投机。
  包公问道:“我看你四位兄弟都是人中豪杰,为什么占了山头,干这种勾当?”王朝道:“我兄弟四人只不过是借此地暂时安身,实在是不得已而为的。我们就等着有一天能为朝廷做事,为国出力呢,只是奸臣挡道,没办法呀!”展爷道:“我看众兄弟都是异姓骨肉。今天正好包公在这儿,包公虽眼下被革了职,凭他的英明之举将来一定会被朝廷重用。等到那时你等兄弟何不弃暗投明,为国出力,那不也很不错吗?”王朝又道:“我等兄弟四人很久就有这样的想法了。只等着包大人被重用,我们兄弟愿鞍前马后追随包大人,为朝廷出力。”包公只得答应,又客套了一番。众人推杯换盏很是高兴,不知不觉中喝到了四更天才散。
  等到第二天早上,包公和展爷一同告辞,王、马、张、赵兄弟四人婉言相留包、展二人多住几天。可二人执意要去,留不住,王朝和展爷私交很深,送了二人数里,恋恋不舍,无奈分别而去。
  包公和众人分别之后,主仆二人骑马直奔京师。一天,来到大相国寺门前,包公由于几天来连日赶路加上心情不好,感到头晕眼花,竟从马上栽了下来。包兴一惊,连忙下马,只见包公二目双合,脸色发灰,耳关紧闭,人事不醒。不管包兴怎样呼叫,包公也是不应,把包兴一个大男人急得放声大哭,心想:“老爷这样,我可怎么办呢?”
  包兴这一哭,一下子惊动了寺中的方丈,老方丈是个得道的高僧,法号了然,学问渊博,医卜星相,没有一样儿他不精通的。了然听见了庙门外的哭声,来到了山门外,走近前,切了包公的脉,对包兴说:“没什么事的,没什么事的。”接下来又问了包兴,包公刚才是如何落马的,包兴一一告诉明白了。了然就叫几个小和尚将包公抬到了方丈的屋子的东间。然后开了方子,打发小和尚到药店抓了药。包兴用了半个时辰的功夫用心将药熬好并将药灌下。药吃了不长时间,只听包公哎呀一声,睁开双眼,醒了过来。他见眼前灯光明亮,包兴站在床的一旁,靠边的椅子上坐着一个僧人。没等包公开口,包兴一见老爷醒了,上前扶了老爷便说:“老爷,你可醒了,可急死我了。”包公这才问:“这是什么地方呀?我怎么躺在了这里?”包兴便将他昏过多时,亏得这位以仁慈为本的方丈用药救活的话,从头到尾的说了一遍。
  包公刚要挣扎着起来行礼致谢,那位高僧连忙过来按住,说:“不可随便乱动的,你需要静静地安下心来调养一下精神。”过了几日,包公的身体恢复,行动自如,和往常一样了,这才谢过和尚。
  了然看了包公的气色,心里明白,便又问了包公的属性及生辰八字,掐指细算,说:“你有百日之难,过了一百天就好了,到那时一定会有好的机会的。”所以便留包公在庙里住了下来。于是,将包公也改作道人打扮,为了出出进进的方便些。包公每天和了然在一起不是下棋,便是一同吟诗。包公深感了然高僧的学识渊博,了然同感包公才学深厚,两人在一起倒是很投缘。
  这样三个月一百天一转眼就过去了。一天了然求包公写“冬季奉经视国裕民”八个字,叫和尚们粘贴在寺门两边。包公闲得没事儿,就同了然一同来到门外,在一旁观看。只见从远处走来了一个吃得肥头大耳的厨子,手里提着菜筐,走到庙前,先是看几个和尚粘字,不经意中看见了包公,不住将包公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的打量,瞧了又瞧,看了又看,直瞅包公进了庙,他才飞也似的跑了。这事儿,包公却没在意,回府去了。这个胖头大耳白白胖胖的厨子是丞相王拱臣府中的买办厨子。只因王老丞相前日在宫中接了御旨,皇帝赐他图像一张,是皇帝梦中所见,醒来时清清楚楚的记在心中,唤御笔画了图象,特派王老丞相暗地里查访此人,如找到重重有赏。即是圣旨,臣子哪有不听的,丞相遵旨。回到了府上,王老丞相就发起了愁,单凭一张图找一个人有如大海里捞针一样,哪里容易,这可怎么办呢?既是圣旨,又不得不遵。手下人见老丞相这么着急,也有不少给出主意的。丞相也没什么太好办法,只得按一个下人的主意,叫来妙笔丹春照图样画了几张,吩咐虞侯伴当等执事人员处处留神,细细查访,如见到此人速来禀告。
  没想到今天买办厨子买好菜从大相国寺路过。正好遇上穿着道服和了然一起在寺门外看热闹的包公,急忙跑回相府,找到当班的虞侯,将这事说了一遍。虞侯听了,半信半疑,不敢当即就告知丞相大人,即同买办厨子匆忙赶到大相国寺,到了寺中,像闲游的一样,各处寻看。后来看到方丈了然,果然有一个道人正与他下棋,仔细看那道人的相貌正和龙图上画的人,分毫不差,心中又惊又喜,急忙回相府,禀告相爷。
  王丞相也是个忠臣。一听说这事儿,马上让人备轿到大相国寺去上香。这也是为国求贤心切,再者皇帝老子让办的事儿也不敢耽误呀。一会儿的功夫,到了大相国寺。门卫小和尚赶紧跑到了然方丈的屋里,报告给了然。只见了然正在和包公一起下棋,连答理都没答理小和尚。一听说王丞相来庙里上香,倒是包公先坐不住了,开了口:“老师,你去迎接一下吗?”了然说:“老僧我又不想做官,也不干那溜须拍马的事儿,迎他干什么?来,来,咱们接着下棋。”包公又说:“虽然这样,他也是个忠臣,即使迎他,也不至于妨碍你什么事儿。”了然听了这话,这才起身说:“他这次来庙里和我没什么关系,恐怕和你关系就大了。”说完了,迎了出去。
  一群和尚将王丞相接到了禅堂,分主客坐下,有人给王丞相上了茶。王丞相早就着急想证实一下在庙里买办厨子看到的那人是否和龙图一样,可这话又不好直说便问了然:“这庙里有多少和尚?多少老道?我有一个心愿,给每人一双鞋,一双袜子,而且必须每人当面领回去。”了然一听就明白了丞相的用意,马上吩咐每个和尚和老道来领取。丞相在坐上用期待而焦急的目光一一看过,可就没见到那人。问:“完了么?庙里还有其它的人吗?”了然长叹一声说:“有是还有一个,只是那人可能不稀罕一双鞋和一双袜子。你要见这人,估计也要以礼相见。”王丞相一听这话,赶紧说:“那就麻烦长老介绍介绍,让我见上一面,怎么样?”说这话时,包公早就隔窗看着呢,也躲不了了,只好上前作了一个揖,然后开口说:“小人参见丞相。”王丞相一下子来了精神,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看了又看包公,真是和龙图上的人分毫不差,不觉“哎呀”一声,连忙问:“你是什么人呀?”包公便道:“我叫包拯,曾任定远县县令。”又把他断乌盆的事儿说了一遍。王丞相看包公的举上谈吐,确是一表人才,不觉满心欢喜。随即打发人准备了马将包公带回了丞府,并让包公在相府住了一宿儿。
  第二天上朝,包公换了一身县官穿的套服,先在朝房等着。天子上殿开始主持朝事。王丞相走出将发现包公和龙图上的人丝毫不差一事告诉了仁宗。仁宗大喜:“立刻让他来见朕。”包公走上金殿,跪倒便磕头,三呼万岁。皇帝用龙眼一看,真是梦中见到的那个人,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便问老包为何被革职了。包公便把断乌盆用刑把人弄死一事,一点儿不加遮掩的说了。他这么一说,又急坏了在下边的王丞相,他怕圣上生气,定包公的罪。可谁也没想到皇帝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很高兴,说:“卿家既能断乌盆案,为负屈的冤魂伸冤,也一定能镇住在皇宫中做怪的邪气,多日以来玉宸宫中每天夜里总有怨鬼啼哭,不知是什么妖邪,特派卿前往镇压一番。”皇帝派太监总管杨忠带领包公,到玉宸宫镇压妖邪。
  杨忠从小也练了些武艺,最大的特点是胆子大,所以皇上踢他一口宝剑,让他每次在内宫里巡逻。因此宫中的人大都称他为。杨大胆”。皇上派他领包公进内宫,他怎么会瞧得起包公呢?问了包公姓名,又一路上不是叫老黑就是叫老包。边走边说:“真想不到你一个七品芝麻小官,竟有这好命运,今天对了圣心,派你入宫,将来回家可以和乡人们好好吹吹了。是不是?——老黑呀?你这人怎么这样无礼,我和你说话你怎么不说呢?”包公无奈只好说:“公公说的是。”杨忠又说:“你还别和我弄这个。这也就是你,要是换了别人想巴结还巴结不上呢!”
  二人说着话,进了凤右门,只见有两排内侍太监垂手而立。其中有一个小头目,上前行礼说:“老爷今天干什么去呀?”杨忠说:“辛苦,辛苦,今天我奉旨带领这位包大人到玉宸宫镇邪。这是奉了皇上的旨,我们完事儿的时候,不定是半夜几点,你们就不要为我看着门了。”说完了,和包公一直赶到玉宸宫。
  这玉宸官可了不得,金碧辉煌,耀眼夺目,光华烂漫,到了此地,不觉让人肃然起敬,连杨忠到这儿都闭上了他的臭嘴。平时一向胆大的杨忠到了这地方也有些微抖,一到殿门口,他便不走了,低声对包公说:“我就在外边看着,你奉了谕旨,就进去除邪吧。”
  包公听了,脚抬的很轻,步子很慢,一侧身入到殿内,看见正殿的正中设立着宝座,连忙朝上行了三跪九叩的礼,然后躬身坐在了这旁边设的座子上。这一切都被杨忠看在眼里,心中不由的暗自佩服:“别看一个小小的七品县官竟然这么明白国礼,怪不得皇上一见他,就喜欢上他了呢!”又见包公面对空殿就像对待皇帝老子和他老爸一样,坐的又直又正,两只眼睛不往四下乱看,又引起了杨忠的敬佩。
  杨忠正想着,猛然间听到呼呼风响,只觉一股淫邪之气漫漫而来,杨忠一下子慌了神,觉的自己的毛发全都竖了起来,连忙取出宝剑,毫无目的的狂舞一阵儿,没舞上多长时间就浑身是汗,气喘吁吁,也不知道是累的还是被吓得。舞完后坐在门槛上,刚才领包公来时那锐气已是一点儿都没有了。包公在座上,不由的笑了起来。
  杨忠正坐在门槛上独自发怔,只见在宫院里又起了一阵阴风,这次邪气又大的利害,这股阴风在院子的竹丛里团团乱转,而且能隐隐的听到风中有女子哭泣的声音,包公也是一怔,暗自思量道:“这鬼魂这么快就来了……”
  包公定睛观看,突然灯光一暗,借着月光见杨忠扑到在地,一会儿的工夫,见他又起来了,飘飘乎乎的有如鬼魂一样,走进殿来,像女人一样道一声万福便跪下。包公见他不像是在做戏,便知他被鬼魂附了体,心里暗想:“我为什么不审一审这个女鬼呢?”问道:“你今天来,有何冤屈,诉上来吧。”只听杨忠娇滴滴地的用女人腔,一边哭一边说:“奴婢寇珠原是金华宫承御,只因救主遭屈,含冤地府,于今二十年了,只等星主来临,替小女伸冤。”于是将当初被害的事儿从头到尾,哭诉了一遍。包公听完说:“既有这样冤屈,包某一定搜查,为你们伸冤,只是你必须从今往后隐形藏迹,不要惊吓着圣驾,那样的话,你的罪过可不浅呀?”冤魂说:“谨遵星主之命。”磕过头站起来,转身出去,仍然坐在门槛上。
  不一会儿,杨忠连伸懒腰再打呵欠时,就好像刚睡醒的一样,斜眼看了一眼包公说:“老黑,你没见什么动静,明早咱们怎么和圣上说呢?”包公说:“本官早已审明,只是你贪睡不醒,害得我在这里坐着等你多时。”杨忠听了十分惊讶,问:“什么鬼?”包公说:“是个女鬼,名叫寇珠。”杨忠听了这话,很是惊讶,心中暗想:“寇珠的事情,屈指算来也有二十年的时间了,他怎么知道的呢?”只顾陪笑,接着问:“寇珠为什么事儿在这儿作祟呢?”包公不想和他说的太多。因为事情重大只得慢慢地处理,岔开话说:“你是奉旨同我进宫除邪,谁知你却那么爱睡觉,我现在已将鬼审明,明天早朝的时候见了圣上,我说我的,你说你的不就行了吗?”杨忠一听包公这么一说,马上软了半截:“嗳呀!包,包老爷,我的嫡亲的包大哥,不,包大爷,你这不是把我毁了吗?圣上怪罪下来,我怎么能吃得消呢?怎么,你老人家就不心疼心疼我?从今以后就没有再用我的地方了?好包老爷,你告诉我,以后我好好谢谢你,有用的着我的地方,老爷你尽管开口,哪有井水不犯河水的。”包公见他这样央求,才和他说:“明天见了圣上,你就说:“审明了女鬼,是金华宫承御寇珠含冤负屈,来求超度她的冤魂。臣等已经许下愿,她以后再不作祟了。”杨忠听完,心这才放下,长出一口气,对包公感激不已。一口一个大爷,一口一个老爷,再也不敢轻视包公了,奴才自古都是这样子。
  第二天上朝,包公和杨忠一一和皇帝讲清楚,只是说冤魂要求得到超度,并没提别的。圣上自是高兴的很,而且更加相信老包断乌盆的事情,任用包公为开封府府尹,还加封阴阳学士。从这以后人们传开了,开封府新来了个黑脸儿的包大人,断案如神,尤其善于审鬼,白天断阳,夜里断阴。
  包公先谢过了丞相王拱臣,后又谢过了大相国寺方丈了然,到开封府上任,每天要办的案子一直很多。本想亲自回一趟家,可每日忙的一点空闲时间也没有,所以就派包兴回家送信,连同把包公被封官的事儿禀告给宁老夫子。最后到隐逸村送一封信,一方面是报喜,二是向李小姐求婚,好早日结婚。
  包兴接了包公的命令,送信回家,随后又来到隐逸村。过了不多日,包兴就回来了,见了包公先是磕头,然后把带来的书信给包公看,说:“太老爷太夫人的身体都很健康,听说老爷当了开封府府尹都非常高兴。还赏了小人五十两银子。小人还见了大老爷大夫人和二老爷二夫人,听说老爷做了大官儿,也是很高兴,分别都赏了小人银子。”
  包兴接着回话:“小人见过了宁师老爷,宁师老爷看了书信十分欢喜,说,叫老爷好好办事,报效国家,还教导了小人许多好话。小人在宁师老爷家住了一天又到隐逸村送信报喜。李大人大喜,满口答应,随后过不了几天就会让他的千金小姐来和大人结婚,还赏了小人一个元宝,两匹布,还写了一封回信。”说着将信递给了包公。
  包公接过信来看,原来信上写的是张氏夫人和她的千金在月底以前就来开封。包公看过书信兴奋不已,马上吩咐下人预备住处,并打发一伙人去迎接。叫包兴先回去先歇息一下,从明天开始准备办喜事的事情。过了五,六天,张氏夫人果真带领小姐来了。
  见那小姐体态轻盈端庄,娴淑文静,全然是一个大家闺秀,长得漂亮,虽不是绝代佳人,也可以让半个京城引起不少的哄动。一切结婚的事情,包兴每天东跑西颠地准备,到了吉日,京城里的大官小官,连杨忠和皇上都为包公贺喜。开封府上整整吹吹打打了三天,包公是从心里往外高兴,甚至有些飘飘乎乎的感觉,美滋滋的。李小姐虽出生在大家,可并不是那么娇气,对老包体贴,关怀。老包很忙碌,可也不是那种粗心的男人,每天白天在公堂办案,晚上小俩口恩恩爱爱真是让人羡慕。
  张氏夫人看到女儿和女婿小俩口恩恩爱爱,住了几天,就告别女儿和女婿回隐逸村去了。临走之前,又把跟随自己多年老实忠心的下人李才留下伺候包公,与包兴一同成为老包的心腹。
  有一天早晨,包公刚刚坐在大堂上面,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就有一个老农,年岁在五十左右,口里喊着“冤枉”,上了大堂。包公命令手下人将老农带到堂上。老农磕过头,包公问:“你姓什么,叫什么,有什么冤屈?诉上来。”那老农说:“小人姓张名致仁,是七里村人,有一个弟弟名叫张有道,以买货做小生意为生,住的和我家只不过相距三、五里,有一天,小人到弟弟家中看他,谁知三天前竟然死了。问我弟媳妇刘氏,他是怎样死,为什么连个信儿都不给送呢?刘氏回答,是心疼病死的,因家里当时没有人,所以没有送信。小人认为有道死的不明不白,在祥符县告状,县太爷准了小人的状子,开棺检尸,没想到并没有伤痕。刘氏就放出风来,说了许多诬赖的话。县太爷还打了小人二十大板,回到家中,越想此事是越想不通,有道死得实在是不明不白。没办法,只好投到大老爷这儿,求青天大人为小人作主呀?”说完,已是泪流满面,趴在地上。包公问:“你兄弟原来有病吗?”张致仁说:“没有。”包公又问:“你多长时间没去他家,多长时间没见他了?”张致仁说:“我们兄弟一向很好,小人常到他家,他也常来小人家。五天前他还来小人家,小人因他五六天没来,才去他家找他,谁知三天前竟然死了。”包公听了这话,暗自思量,张有道五天之前还到他家,他第六天去看望,又是三天前死的,其中相隔一两天,其中一定有问题。包公想完了,准了状词,立刻出签传刘氏到大堂受审。包公就先退了堂,来到书房,看了状词,怎么想也想不通。
  包公正想得出神,忽然听到外边有脚步声。包兴手里拿着一封信走了近来,说:“大人,外面有一个人要见你。这封信是了然和尚写给大人的。”包兴将书信递给了包公,包公听了接过书信。包公是非常尊敬了然和尚的,因此急忙把书信拆开,一看才知道这原来是一封推荐信,信中说这人学识渊博,人品极好。包公看完,连忙命包兴请来人进来。那人斯斯文文,跟着包兴来到书房。包公站起身来,那人连忙作了一个揖,包公还礼,让座。
  包公看那人身上穿的衣服,全是自己在大相国寺时穿的衣服,又肥又长,帽子也皱皱巴巴的。包公看了,便知是了然和尚给他穿戴的。
  包公问:“先生姓什么呀?”
  那人回答:“晚生复姓公孙名策,屡考屡败,所以流落到了大相国寺。多亏了然和尚施思于我,而且写了推荐信,让我投奔老爷,还请老爷收录。”
  包公见他举止端庄,斯斯文文,又问了他一些书籍典故,一一对答如流,学识确实渊博,是一个不被录用的才子。包公很高兴,一是爱才,二是了然和尚的面子是不能不给的,说:“你就留在我身边做事儿吧。”
  正谈着,只听外面有人禀告包公说:“刘氏现在已经传来,正在大堂门口候着呢。”包公吩咐一声,叫李才陪着公孙先生在书房歇着,自己带了包兴,立刻升堂。
  包公到公座坐稳,就叫:“带刘氏。”应役的人接声喊:“带刘氏!”
  只见从外角门进来一个妇女,年龄不过二十几岁,有几分姿色,身段也不错,脸上没有半点害怕的样子,边走口中还自言自语的说:“好端端的人,死了还让人翻尸刷骨的,也不知前生作了什么孽,欠下了谁的。如今把我又传到这里来,不知还会生出什么新招来?”说着那妇人上了堂,也不东瞧西看,袅袅婷婷朝上跪倒,显然是一个老打官司的主儿。
  包公问:“你就是刘氏吗?”
  那妇人答道:“小妇人刘氏,嫁与货郎张有道为妻。”
  包公又问:“你丈夫是什么病死的?”
  刘氏说:“那一天晚上,我丈夫回家吃了晚饭之后就睡了。到了二更天左右,忽然说心里怪疼的。小妇人吓坏了,急忙起来。他嚷了几声之后,谁知道不一会儿就死了。害得小妇女我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我好命苦呀!”说着,泪流满面。看样子说的这几句倒像是实话。
  包公把惊堂木一拍,喝道:“大胆妇人,你丈夫是怎么死的如实招来!”站堂的应和着:“快讲!”
  刘氏跪着向前爬了一步,边哭边说到:“老爷,我丈夫确实是害心疼病死的。小妇人也只有这么一条命,哪里敢在这里撒谎。”
  包公喝道:“既然是害病死的,你为何不给他哥张致仁送信?现在张致仁已经在本府这里把你告了。快快把事情的真相招来,免得受皮肉之苦!”
  刘氏说:“不给张致仁送信,一是小妇女抽不出身来,二是也不敢给他送信。”
  包公听了说:“这是为什么呢?”
  这时,那妇人哭得更厉害了,泣不成声的说:“因小妇人丈夫活着的时候,他常来小妇人家中,可张致仁是一个心怀淫念的人。每见无人,总是和小妇人眉来眼去的,并用一些淫言秽语来挑逗小妇人我,有时甚至动手动脚。一次,小妇人丈夫不在家,他来了后先是淫秽之话乱说一阵,趁小妇人不备将小妇女按翻在床上,动手动脚,幸好邻家来人借东西,他才作罢。为了不伤他们兄弟的和气我一直将气往肚子咽呀!”说到这儿,那妇人哭的似乎比刚才还要厉害。
  镇定一下,那妇人接着说:“前次他到小妇人家,小妇人告诉他兄弟已死,他不但不哭,反而向小妇人胡说八道,那些话连小妇人如今都学不出口来。当时被小妇人连嚷带骂,他才走了,谁知他恼羞成怒,在县里告了状,说他兄弟死的不明,要开棺检尸。后来县太爷检验了,并无伤痕,才将他打二十大板。没想到他仍不肯罢手,如今又告到老爷这里。可怜小妇人丈夫死后,受此罪孽,小妇人又担如此丑名,实在是冤枉!恳请青天大老爷为小妇人作主啊!”说着,那妇人就又哭起来了。
  包公见这妇人实在是不一般,口若悬河,伶牙俐齿,说的头头是道,有情有理,暗自思量:“听这妇人说话,必非善良。若张致仁与其质对,我看他那诚朴老实的样子,必不是这尖嘴妇人的对手。必须查访其中的实情,妇人才会服输。”想到这里,对刘氏说:“这样说来,你竟是无故被人诬赖,张致仁着实可恶。我自有道理,你先回去,五日后听传吧。”
  刘氏磕了头,心中自然是很得意,尽管她努力隐遮,可是也让明白人一看就知道,包公对她的疑心更大了。
  包公退堂以后来到书房,李才正陪着公孙策闲聊,于是把刚刚在堂记录的口供让公孙策观看。公孙策仔细看过,很谦虚的说:“学生看这口供,张致仁怀疑的不差,张有道的确死得不明不白。只是刘氏大狡猾了,必须探访明白,掌握准确的证据,否则那妇人不会服的。”没想到包公心中想的主意,被公孙策一句话就说破了。包公当然很高兴,说:“要是这样,怎么办呢?”
  公孙策连忙立起身来,说:“待晚生改扮行装暗里访查访查,如有所得,再来禀复。”
  包公听了:“这么说,可就有劳先生了。”
  包公让包兴准备一些银两和一些公孙策要的东西。公孙策明白告诉了包兴,包兴连忙办理,不一会儿,全都准备齐了。其实也只不过一个小小的药箱,一个招牌,还有道服丝绦鞋袜等物品。公孙策从上到下换好了衣服,背起药箱,拿起招牌,为了掩人耳目,从开封府的角门溜了出去,到七里村查访。
  一路上公孙策心中自然是高兴,经了然和尚一推荐就被留用,而且刚到又被委以如此重要的任务。可是谁也不会想到,孙策乘兴而去,闹腾了一天丝毫线索没找到。看看天色已晚,一整天还是早晨在大相国寺喝的粥呢,只觉得饿得利害,只好先回开封府再做打算。谁知道忙中出错,回开封本应该出了七里村往北走,可是公孙策竟然一直朝东南方向走了下去。走了好长时间,才来到一个镇子,这时已是满天星斗,一打听才知道这地方叫检林镇,离开封府要有七十余里的路。公孙策也只有叹息自己一时大意,走错了路,天已很晚,不方便赶路,而且肚子也跟着凑热闹,只好找了一家名叫兴隆的客栈投宿。
  公孙策又乏又饿,正要吃饭,只见来了一群人,十多匹马,中间有一个人又黑又矮,高声嚷:“不管他是谁快快给我腾出来,若要惹恼了你老爷我,连你这店我都给你砸了。”
  旁边有一个汉子说:“四弟不要无礼。凡事有个先来后到,就是让人家腾挪也要好好说呀。”转过身又向店主人说:“东家,你去看看,都是因为我们人多,分几下住着不方便,拜托,拜托了!”
  店东没办法只好走到上房,对公孙策说:“先生,没有什么说的,您老就将就一下,实在是不好意思。说不上屈尊您老,在东间居住。把外间这两间让给他们吧!”说完了深深地作了一个揖。
  公孙策说:“来时我原来不住这上房的,是你们小二再三说的,我才住了这房。如今来的客人较多,我情愿将这三间房都让出去,店东给我个单房住就是了。都是出门在外的人,为了一间房,何必吵闹呢!”
  正说之间,只见进来了一个黑凛凛膀阔腰圆的大汉,满面笑容的说:“使不得!使不得!老先生请自便吧。这外边两间承情让与我等足够了,我们已是感激不尽。我等的从人都叫他们在下房住下,再不敢劳烦老先生了。”
  公孙策再三推让,那大汉只是不肯,没办法得挪到东间去。
  那大汉让从人将行李搬下,把马的鞍辔卸下,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吵吵嚷嚷的又是要洗脸水,又是要喝的开水,只见这伙人领头的是四个人,另外还有五、六个从人。那个又黑又矮的汉子先自己要了酒菜,饮了起来。他们一到便把店小二忙活得够呛。公孙策早早要上的菜居然一直没上,又不敢催,免得生出什么是非,只好喝了一壶酒。
  忽然听见那黑矮的汉子说:“我不怕别的,明天到了开封府我只怕那黑脸包公计较前仇,不肯收录我们兄弟,那可怎么办呢?”
  又听那黑脸大汉说:“四弟放心吧,我看包公是开明的人,决不是那种人,吃过饭快快去休息吧,明早还要赶路。”
  公孙策一听他们的谈话,知道是投奔包老爷的,不由地站起来,出了他住的东间屋,对着四人举手行礼说:“四位好汉原来是要上开封府的,为啥不早说呢,小弟不才,愿为四位兄长引荐。”
  四人听了,又惊又喜,连忙都从位子上站了起来。还是那个大汉问:“你是什么人?请过来坐,讲话方便些,快、快,这边请。”
  公孙策和四人又是客气了半天,这才都坐下。各自介绍了一下自己,通了姓名。
  原来这四人不是别人,正是士龙岗的王朝、马汉、张龙、赵虎那四条好汉。听说包公被皇帝老子封了官,而且四人都有弃暗投明,为国出力的想法,又有前段包公和展爷在土龙岗说下话,所以将山上的喽罗兵,粮食金银全部分了,只带着几个用着顺手的从人,来投奔开封府。
  公孙策说:“包大人乃一代英才,非常爱惜贤才,我原本是一个屡考不中的落弟书生,但包大人却不计较,将我留用,因眼下有件疑案,派我出来私查暗访,搜集一些线索。”公孙策喝了一口茶,接着说:“不想在这儿遇上四位,实在是缘份呀!缘份呀!”
  五个人谈论了很长时间,那真是能文的,练武的各自都有各自的妙处。几个人都很高兴,只有那赵四爷是个粗俗的汉子,酒量很大,豪爽。王朝怕他酒后乱说,叫外人听见没面子,只好很快的将饭吃完。
  然后大家商量第二天早上投奔开封府的事情。赵四爷因为多喝了几杯酒,大家在旁边谈话,他只感觉飘飘乎乎,脑子昏昏沉沉,在一边磕睡,不一会儿就睡着了,酣声如雷。他这一打呼噜,到提醒了大家,一看时间已经是深夜了。
  王朝说:“只顾得说话,天都这么晚了,公孙先生劳累了一天,也该困了,咱们休息吧明早还要赶路,投奔开封府呢。”
  大家这才都到各自的房间里去休息,谁想到那赵四爷只因为心中惦着开封府,睡的容易,酒劲儿一过,醒的也快。不过是四更天,他便一咕噜身爬起来,一看四下,兄弟们都睡着,扯开他的大嗓门,就乱嚷:“天亮了,快都起来赶路了!”然后,推这个叫那个的,把大家都弄醒了。又让从人准备马匹,收拾行李,大家全被赵四爷吵醒。看天亮还早呢,不过大家也都没有心情再睡。在东间睡的公孙策,由于心中有事情考虑;根本就没睡着,也跟随大家起来。王朝吩咐从人给公孙先生腾出一匹马,让先生乘马,这对公孙策是个安慰。吩咐完了,叫店小二开了店门,十几个人趁着皎洁的月光,直奔开封府。
  正走着,过了一片林子,前面有一座庙。猛见墙角有一个人影一闪。大家仔细看,原来是一个女子,身穿红衣,进得庙去。大家看了都很奇怪。
  张龙说:“大半夜,孤单单的一个女子入庙,并不是什么好事,里面一定有什么勾当。天还早,不如我们到庙里去看看?”
  马汉说:“半夜三更的,无故敲庙中之门,见了和尚怎么说呢?”
  王朝说:“没事儿,就说贪着赶路,口渴得利害,讨口茶喝,有什么不行的。”公孙策说:“既然是这样,那就将马匹,行李让从人看着在林子里等候,免得和尚见了兵刃起疑心。”
  大家听了都说:“还是公孙先生心细,说的有道理,有道理。”
  于是五位老爷下了马,让从人在树林里看守。五位老爷迈步直奔庙门。到了庙门,趁着月光,看见庙门上大匾上写着:“铁仙观”三个大字。
  公孙策推了推门说:“眼看着那女子一侧身从这庙门进了庙,没有听见她插门,那这门怎么是关着的呢?”
  赵虎是个粗汉子,公孙策正说的时候,一步迈到庙门前,抢着拳头便砸,“咚”“咚”“咚”就是三拳,口中不断的嚷着:“道爷开门来!道爷开门来!……”口中嚷着,抡起他那小炮一样的拳头又是三拳,这三拳力气实在是太大了,居然将那庙门砸坏。
  这时才听到里面有声音问:“是谁?是谁?大半夜三更的,怎么回事儿呀。”只听见哗啦一声,庙门开了,从庙里走出一个道人。
  公孙策连忙走到那老道跟前,给老道行过礼,说:“道爷,多有惊动。我们兄弟几个贪赶路程,口渴舌干,欲借宝刹歇息歇息,讨杯茶吃,希望行个方便。”
  那道人听了公孙策的话,说:“既然是这样,待我禀明了长老,再来相请。”
  正说着话,只看见从庙中走出一个浓眉大眼,膀阔腰粗,怪肉横生的道士来,说:“既是众位口渴吃杯茶,那就请进来吧。”王朝等人听了这话,一拥而入。
  哥几个跟着那道人来到庙中的大殿上,殿中灯火辉煌。这时哥几个才仔细看道人,一看那道人即可知道不是个好东西,一副凶巴巴的样子,酒气熏天。
  等哥几个和那道人在大殿内坐下,张龙赵虎兄弟两个悄悄地留出来,找那红衣女子。找遍了前院居然没找到,到了后院,院正中有一口大钟,再也没有其他别的东西了。张,赵二位好汉走到钟的附近,隐隐约约的听见钟里有人的呻吟。
  赵虎说:“在这里呢。”
  张龙说:“兄弟,你把钟掀开,我将人拉出来,怎么样?”
  赵虎挽了挽袖子,一只手抓住钟上铁爪,用力向上一掀,将一口偌大的钟就掀了起来。
  张龙说:“兄弟,你可要吃住劲儿,别松手,等我把住底口。”说着张龙一较劲儿便将一口200多斤的大钟托了起来。把钟里面的人露了出来,然后又轻轻地将钟放回了原处。
  仔细看那被扣在钟里的人,是个老头儿,并不是那个红衣女子。老头的口里被塞了棉花,捆得结结实实。
  那老头先是一阵干吐,稳定了一下情绪才说:“哎哟,可把我害苦了!”
  张龙问;“你是什么人,为什么被他们扣在钟里?”
  那老头说:“小人名叫田忠,是陈州人。只因为庞太师的儿子安东侯庞昱奉旨来陈州救济百姓。可万万也没有想到庞昱到了陈州,并没有广开粮仓,救济百姓。而且只顾个人享乐,在陈州盖起了花园,抢掠民间女子,奸淫取乐。我主人田起元,他媳妇金氏因婆婆得病,来到此庙里许下愿,上过香,没有几日,老太太的病好了,金氏到庙里还愿,没想到正撞见庞昱那龟儿子,硬是将金氏抢走并把我主人送到县里监禁了起来。老太太一听这事儿,活生生地被吓死了!”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接着说:“我将老太太埋葬。想到一家人全都被那庞昱害了,平日里主人一家都对我非常好,便打定主意到京城告状。因此急着赶路,错过了住宿的地方和时间,四更左右来到这庙中,想借这地方休息一宿。谁知道那道人是个恶道,见我行李沉重,想害我。正要动手,忽然听见众位爷们敲门,那恶道只好住手,急忙将小人扣在钟下,差点儿害了我的性命,多亏几位爷来了。”说着,跪下就磕头。
  张、赵二兄弟刚刚将老汉扶起来,见一个道人探头探脑的四处张望,把这儿一切看在眼里,转身就跑想回去报告,赵虎一个健步冲上去,拦住了那道人的去路,只是一脚,就把那道人踢翻在地,将拳在他面门上晃了晃说:“你敢嚷,我一拳打死你。”
  那道人见了赵爷这有如铁锤一样的拳头,早就瘫做一团,哪里还敢出声。
  这庙里的那恶道名叫萧道智,他在前面张罗着为王朝他们哥几个上茶,却不见了张、赵二人,忙暗地里派一个道人去看一看张、赵干什么去了。过了好一会儿也不见那派去的道人回来,便知道这里面一定有事儿。那恶道悄悄的退出殿来,到了他自己屋内,将身上的道袍甩了下去,只穿了一套短衫,手里提了一把明亮亮的朴刀,一直奔后院而来。
  恶道来到后门,看见老汉已被放了,而自己派来打探消息的道人,却被赵虎按在了地上。看过这场景,那恶道顿时火冒三丈,抡起手中的朴刀,直奔张龙。张爷也有一身硬功夫,自然是手疾眼快,抬起腿就是一脚,恶道一侧身躲过,顺势一刀直奔张龙面门削来,张爷手无寸铁,全仗着步法巧妙,身体灵便,一低头将刀躲过,顺手又是一拳。恶道并不白给,自有几分功力,只害怕张龙这一拳中有暗器,急忙侧身闪过,张爷下边又是一扫堂脚,恶道一跃躲过,回手反背又是一刀直刺张爷心口,张爷顺势一个金钢铁板桥闪过。毕竟是有兵器的气壮,没家伙的胆虚。张龙支持了几个照面,眼见这道人功夫不差,而且招招想致张爷于死地凶恶无比,单打独斗,要治服恶道并不容易。
  正在这紧要关头,王朝、马汉听到后院的打杀的声音,已赶到后院,见张龙被恶道打得很被动,哥俩个同时跳入圈内,三兄弟同斗那恶道。
  王朝跳入圈内,先是虚晃一拳,猛然间飞起左腿直奔恶道肋下。恶道急忙闪身,正当恶道闪身的时候,马汉在后边抡起拳头,重重的打在那恶道的背上。恶道往后一扑,急转身,甩手又是一刀。幸亏马汉眼快,将身子一闪,才躲过了这一刀。恶道又奔王朝冲杀过来,兄弟三人赤手空拳,斗那恶道的一把刀。王朝见恶道奔自己来了,身子往旁边一闪,想用一招顺手牵羊,后面张龙照恶道腰就是一脚。恶道非常狡猾,觉得后面有人,趁着月光头也不回,伏身将脚往后一蹬。这一蹬不但躲过了张龙的一脚,而且张龙的脚刚落地,恶道的脚也到了,正中张龙的迎面骨。张龙被恶道蹬了这一脚,力大势猛,身子站立不住,脸朝天摔到在地上。
  这时赵虎正在旁边看见,连忙大喊:“三哥,你挡住这个道人。我出去一下,马上回来。”张龙连忙起来拦住恶道。只见赵虎,一直奔东角门去了。
  张龙以为赵四爷一定是见兄弟空手对付恶道迟迟不能取胜,跑到庙外的树林里去取兵刃去了。过了不一会儿,只见赵爷从西角门回来了。张龙想:“他取兵刃也不能这么快呀,也许是打着打着来了屎尿,从外面解了手儿又回来了。”
  然而赵虎手里并未提着兵刃,却直奔那恶道扑了过去。当距道人不到三步时,将左手一扬,恶道一闪,结果是一个虚招。恶道刚转过身,赵虎右手不知是一团什么东西对准道人的面门一摔,口里还念叨着:“恶道,看你爷爷的法宝!”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白乎乎的一堆稠云一样的东西,全都打在了那恶道脸上。恶道顿时两眼难睁,鼻子和嘴也被糊住,喘气都困难。当时趁着这个绝好的时机,兄弟几人一起上手。马汉对准那恶道小肋几乎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踢了一脚,恶道再也站不住了,咕咚一声栽倒在地上,刀也被扔在了一边。赵虎赶上来,单脚跪下,用磕膝盖顶住恶道的胸口,左手按住他的两只胳膊,用右手在恶道脸的左右两侧左右开攻,一阵乱扇,也算稍稍出了心里的恶气。
  原来赵虎也是打算去林子里取来兵器再收拾恶道,可他转念一想,到庙外的林子里,取兵刃时间长了一些,灵机一动,计上心来,绕到了前殿,找了两个香灰多的香炉,把里面的香灰全都倒进了袖子里藏好。俗话说的好,“光棍眼里揉不得沙子”何况是这两炉香灰?赵虎这一手也挺狠,恶道哪能受得了。
  这事情是发生在祥符县境内,按朝廷律法规定当由祥符县府审理定案。兄弟几个将两个道人都捆绑好,准备交到县府,按抢劫杀人,谋财害命定他们罪。
  兄弟几个将庙里的各个角落都搜查了一遍,可是就是没找到那个红衣女子。最后搜到了偏殿,是菩萨殿三间。在正殿中威然屹立着一尊佛像身披红袍。这时大家才恍然在悟,原来那红衣女子是菩萨的化身。哥几个,倒身便磕头。
  这时公孙策已经把林子里等候的下人们叫了来,于是派了四个下人,将两个凶恶的道人交到县里去。大家带上了田忠一同出了庙,这时,天才蒙蒙亮,众人直奔开封府而去。
  天大亮的时候,公孙策等几个人一路尘风仆仆的赶到了开封府。公孙策先按排好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他们哥四个休息的地方,这才向包公复职,说:“到七里村打探并没有得到案子的线索。”又将遇见土龙岗王、马、张、赵四兄弟来投奔包大人和铁仙观救田忠,将捉拿到的两个恶道交给祥符县的事情都说了一遍。
  然后又接着说:“我还要去七里村调查刘氏一案。”
  包公同意了公孙策的做法。公孙策辞别了包公,来到茶房,派人把药箱招牌准备好,公孙策从上到下收拾得干净利落,吃了早饭,背上药箱,拿了招牌,又从角门离开开封府,奔七里村而去。
  包公办事是十分谨慎的。公孙策走了以后,他暗地里叫包兴将田忠带到他的书房,问他有关他为主人告状伸冤的详细内情。问完后,让左右心腹将田忠带入班房,让他在那儿暂时住下,遮人耳目,不让他出来露面,怕走漏了风声,被庞府知道以后,将来办起案子来麻烦。安顿好了田忠又吩咐包兴安排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兄弟四人在班房住下,听候包公的差遣。
  公孙策离开开封府,又来到七里村进行暗访,试图得到一些有关刘氏一案的线索。公孙策一路上一边走一边想:“我公孙策运气怎么这么不好,考了数次都落榜,幸亏了然和尚写了一封书信推荐到开封府包公手下,可是偏偏头一天就遇上这么一个难办的案子,也不知道这案子什么时候能查出个结果。总之,我的运气实在是太糟糕了,以至于办什么事情都不顺利。”
  公孙策心里是越想这一当子事情是心里越烦,不知不觉的居然出了七里村,不觉哑然失笑,叫着自己的名字说:“公孙策呀,公孙策呀,你怎么这么笨呢,你是来干什么的呀?就这样不声不响的往前走,有谁能知道你是医生呢?既然不知道你是医生,你又能打探出什么消息呢?唉,你实在是笨得可笑。”
  原来公孙策一路上只顾想事情,忘记了摇串铃和岺喝了。一想起来,连忙将串铃摇起来,口中说着:“有病早来治,不要耽误,养病如养虎,虎大伤人,不管什么疑难杂症,管保手到病除。为穷苦百姓服务,不计什么报酬,给碗茶喝,给点儿干粮足够了。”
  正在念叨着这一套像录音机时多次重放出来的台词儿,在路的一旁一个老婆子招呼:“先生,快快这边来,这边来。”
  公孙策听了,在到老婆子跟前,问:“老妈妈你是叫我吗?”
  那婆子更是一个爽快人,说:“可不是吗?只因为我儿媳妇身体有病,想请先生给治治。”
  公孙策听了,说:“既然这样,老妈妈你在前边带路吧。”
  没走三五步就来到一个农家院子,老婆子将公孙策带入院子。院里有三间草房,一明两暗。婆于为公孙策掀起了西间屋的帘子,将公孙策让到了房里,并请他在土坑上坐下。
  公孙策放好了药箱和招牌,刚刚坐下,只见那婆子搬出来一个不带背的三条腿圆凳,让公孙策坐下。
  婆子说:“我家姓尤,丈夫十几年前得了一场大病,早已死了,有个儿子名叫狗儿,在本地的一个地主陈应杰家当长工。我那儿媳得病有半个月了。她的精神自从得病以后一直很不好,而且食欲也不好,什么东西都不想吃,每天午后都有点儿发烧,求先生看看脉,给我那儿媳妇开点儿药。”
  公孙策说:“不必客气,你儿媳妇在哪儿呢?”
  婆子说:“在东屋躺着呢,等我先过去告诉她一声。”
  说着,老婆子站起来,出去到了东屋,只听婆子说:“媳妇呀,我给你请来了一个先生,让人家给你看看,赶紧早些好了吧。”
  只听妇人说:“妈,还是让先生走吧,不看了。一是我没有什么大病,再过个三五天一定会好的,二是家里也快没钱了,别浪费钱了。”
  婆子一听儿媳妇这么说,有点儿急,说:“嗳哟,媳妇啊,那怎么行呀,身体重要,先生也说了,‘为咱们穷人看病,不要钱的,’再说‘养病如养虎’,好孩子,还是让先生瞧瞧吧。你早点好了,也省得我天天惦记着。以后我还指望你为我养老送终呢?我那儿子我也不指望他了!”
  老婆子说到这儿,那妇人说:“既然这样,妈,您老就请先生过来看看吧。”
  婆子来到了西屋,请公孙策。公孙策跟着婆子来到东间屋,为婆子的儿媳妇诊脉治病。
  医生有“望”“闻”“问”“切”四条,又有“医者易也,易者福也。”所以有避重就轻的方法。假如给一个上了年岁的老人看病,看准了脉息不好,一定要安慰老人,说“不要紧的,没什么大事儿,给你开个方子,吃和不吃都行。”等出来以后,才向他的孩子说道:“老人家脉息不好得很,赶紧准备后事吧。”孩子问道:“先生,你为什么刚才不说呀?”医生说:“我要是不开导开导老人,上年纪的人听说实情,一口痰涌上来,那不马上就到阎王爷那儿去报到了吗?”这就是避重就轻的方法。
  公孙策这次扮成医生来打听线索,虽然是私访,但公孙策的确有实实在在的本领,医学中的各种问题,他全都知道,要是治病的话,他足可以当一个很好的医生。
  公孙策为婆子的儿媳妇诊完脉,就知道了妇人的病源。站起身,仍然来到西间屋在土坑上坐了下来,说:“我看你儿媳妇的脉是双脉她已经怀孕了。”
  尤氏听了,说:“哎哟,可不是吗,她大概有三,四个月没有来月经了。这下可好了,我尤家也有后人了。”
  婆子自然非常高兴,可迟疑了一下又说:“先生那我这儿媳妇为什么又这样的不舒适呢?怀孕也不应该是这样呀?”
  公孙策又说:“在我看来,你儿媳妇的病是因为气恼所引起的,心中郁闷不舒,这气也将她腹中孩子的胎裹了,如果不早治,恐怕要转为痨病的。可是你们必须将病的原因说明白,我才好对症下药,你儿媳早日康复,给你生个大胖孙子。”
  婆子听了公孙策的话,惊讶地说:“先生真是个神仙,今天我算是请对人了,谁说这儿媳妇不是因为气恼得上这病的呢?先生,你别急,等我慢慢地告诉你,我儿子在陈家做工,长时间以来,多亏陈应杰在家里揭不开锅时帮助我们一下。前些日子,忽然我儿子拿了两个元宝回来……”
  说到这地方,只听见东间屋的妇人说:“娘,这事儿就不用再提了。”
  公孙策急忙说:“用药必须说明。我听清楚后,开药才能见效。”
  那老婆子接着说:“孩子,你养你的病,咱们这还怕什么的?”
  又说道:“我见了元宝,就生了疑心,问我儿子这元宝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孩子他爸死的早,我就怕这命根子出什么事儿。我儿子说,只因为陈应杰和那七里村买货的张有道的妻子关系不明不白的,陈应杰趁着张有道出去买货的时候经常往那淫妇那儿跑。前些日子有一天,张有道出去后陈应杰又来到张有道家,当两个人正在做那男欢女爱的事儿,忽然张有道因为身体不舒服早回来了,两人正在干事儿,可正巧叫他男人撞见,那张有道是个安分老实的人,更是爱他那妻子,当时并没吵闹,只是把气往肚子里咽,以后他晚出早归,可那陈应杰为了张有道那个水性杨花的女人早就神魂颠倒了,恨不得每天都将那女人抱在枕边。因此陈应杰就产生了邪念,要害那张有道,给了我那儿子两个元宝……”
  说到这地方,东屋里的儿媳妇又央求说:“母亲你快别说了,这些事情怎么能和外人说呢?”
  婆子说:“孩子呀,先生也不是外人,等娘说明白了好给你用药呀。”
  公孙策听婆婆说到张有道一事,不由地暗暗高兴,心想:“谁说我公孙策命不好,这不时来运转了。”这么想着,更想知道婆子下面接着说的话,忙说:“正是,正是。要是不说明白,我的药就会不灵的。”
  老婆子接着说:“那陈应杰给了我儿子两个元宝,是叫他找一样儿什么东西。我这儿媳妇劝他不要去干那种事情,咱们再穷也不能走歪道呀!可我那不知道好坏的儿子就是不听,儿媳妇跪下来求他不要去干那事儿,谁知道我不孝的儿子被钱给迷了心窍,不但不听,而且又把跪在地上的媳妇踢了几脚,揣起了两个元宝,一赌气走了至今未回来。过了几天,果然听说张有道死了。又听说尸体埋了的第三天的晚上,棺材里连响了三阵,就好像炸尸一样,把周围的人都吓坏了,没人敢在那儿过了。因此我这苦命的儿媳妇是更加紧张忧闷,成了今天这个样子,这就是我这儿媳妇得病的原因。”
  公孙策听完了婆子说的话,抚摸着下巴上不算太多的一最小胡子,微微地点了点头,于是拿笔在纸上只用了几秒钟的功夫就写好了一份药方,递给了婆子。
  婆子接过来一看,说:“先生,我曾见过别的先生开方子,密密麻麻有很多字,为什么先生的方子只有这么一行字呢?”
  公孙策念念有词的说:“药如果用合适了,就会收到神奇的效果,药用的再多,但不合适,那么病也治不好,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呀。”
  公孙策喝了一口茶,接着说:“这方子是我家多年来一直传下来的独门奇方,保管是药到病除。”
  又补充说:“这方子是最安胎活血的了。”
  婆子听了,收好了药方。
  公孙策又问婆子:“你儿子做成了这件事儿,难道那个陈应杰,除了两个元宝再也没有什么其它的谢礼了吗?”公孙策是个绝对聪明的人,问道这儿,他已经算定此案一弄明白,婆子的儿子龙狗儿一定是死罪,婆媳二人那就没什么依靠了,他要给婆媳二人想出来个主意。这也正是公孙策过人的地方。
  那婆子说:“听说他许给我儿子六亩地。”
  先生说:“他许给了你家六亩地,有什么依据吗?”
  婆子说:“那有什么依据呀,还说不定到头来给不给呢。”
  公孙策顺势说:“这怎么能行?帮他办这种大事情,要是没有字据,将来他不认帐,你们不是就亏得厉害了吗,这样吧,让我来替你写张字据。如果到官时,就可以凭这张字据和那陈应杰要地。”
  乡里人不懂得律法,真是好哄得很。当时那老婆子高兴坏了,说:“多谢先生了,只是我家里也没有念书的人,没有纸,怎么写呢?”
  公孙策说:“不要紧,我这里有纸。”
  于是,打开他随身带的箱子,拿出一张大纸来,挥挥洒洒立刻就写好了,假画了中保,画了押,交给了那婆子。那婆子对公孙策感激不尽,深深地向公孙先生致谢。
  公孙策告别了婆媳两个人,来到路上,心里美滋滋的,精神倍增,就好像今天中了状元似的,连累带饿都忘在了一边,两脚如飞,回了开封府。
  公孙策回到开封府,仍然从角门悄悄地进来,来到茶房,放好药箱招牌等物品,换了衣服,来到包公的书房门口,见了包兴,叫包兴先进去禀告包公。
  包公立刻叫公孙策进到书房,公孙策行了礼,于是将密访七里村在尤氏婆媳二人那里听来的线索,从头到尾详详细细地说给包公听了。包公听过很高兴,心里暗暗地想,这个公孙策真的是有才学,多亏他密访,才查到这样重要的线索。
  包公叫包兴为公孙策备了丰盛的酒饭,让公孙策吃饭,好好地休息休息。
  然后吩咐李才将当班的衙役叫来,立刻命令捉拿尤狗儿归案,进行审理。
  当差的领了任务。去了二、三个小时,就回来禀告说:“尤狗儿带到。”原来,尤狗儿虽没回家,但也没走远,只是在村里的几个哥们儿家住着。
  包公命令击鼓升堂审案子,叫:“带七里村的尤狗儿!”
  尤狗儿走进了大堂,扑通倒在地。
  包公问:“你就是尤狗儿么?”
  尤狗儿说:“老爷,小人不叫狗儿,小人叫驴儿。”
  包公一声断喝:“你明明是狗儿,为什么叫驴儿呢?”
  尤狗儿说:“老爷,我原来是叫狗儿来着,只因为我的那几个哥们都说狗的个子小,可改什么个大呢,我一想驴子个大就改叫驴子了,老爷,你老人家要是不爱叫驴子,那还是叫我狗儿吧。”
  两旁的人喝道:“老实点儿,少说费话,这是开封府,不许你胡说八道。”
  包公叫:“狗儿!”
  “有!”
  “张有道的冤魂告到了我这里,说你和陈应杰勾结,一起害死了他。但我已调查清楚这件事情都是陈应杰一手策划的,他和张有道的妻子的关系很不清楚,为了得到张有道的妻子,他不择手段将张有道害死,你只不过是受人教唆,虽然受了两个元宝,也是小事情,你可要坦白地说出来。你不要紧张,有我在,为你盯着呢,慢慢地讲吧。”
  狗儿听见包老爷说张有道的冤魂前来告状,心中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包公一向以审鬼扬名在民间,狗儿虽不太清楚,可是也听说过。”后来他又听包公和颜悦色的说要为他盯着,心到是放下了许多。马上向上磕头,说:“老爷既然说了为我作主,小人也就只能实话实说了。否则的话,那我也太不够意思了。”
  狗儿稍稍地想了想,说:“我当家的陈应杰与张有道的女人那个骚娘们儿有着不正常的男女关系,他和张有道没有一点儿交情。前不久,陈应杰去那个骚娘们儿家,两一见便欲火中烧,三下五除二的两个人就执光了衣服干起那事儿,可巧正让半截回家的张有道给碰上了。张有道也没说什么,只是每天将自己的媳妇看得紧紧地,让他们俩个没机会见面。陈应杰几日不能见着那娘们儿,居然想出病来了。他想去可又不敢去。因此,陈应杰就想出害人的招数来,将张有道害死,这样他可以自由的去那娘们家,或将那娘们娶到他家里。这样他才算称心。因此,他想出一个法子来,将我叫到跟前说:‘我托你帮办一件事情。’我说:‘当家的,有什么事情呢?’他说:‘这件事情办起来不是那么容易,你必须用心去找才能将这件事情做好。’他说:‘这东西叫尸龟,和金头虫差不多,尾巴上白亮和蠖虫的大小差不多少。’我就问:‘这东西在什么地方能找到呢?’他说:‘须在坟里找。总是当尸首的肉都化了之后,才可能有这种虫儿。’我一听为难了,说:‘这可怎么提呢?’他见小人为难,于是就给了我两个元宝,叫小人收好,并且说:‘事成之后我再送给你六亩地。不论怎样,你都给我找到,从今天开始你白天不用再干活了,养好精神,夜里去找。’为了那银子和六亩地,因此,我每天夜里到坟地里去,连着找了三五日好不容易才得到了尸龟虫儿。据说,这种虫儿,晒成干,研成末,或是放到茶里,或是放到酒饭里,人吃了以后一定会心疼而死,身上不会有一点儿伤痕。如果中了这种毒,唯一的一点标记即是中毒的人的眉心有一个小小的红点。后来听说张有道死了,大约就是这种东西害的。求老爷为小人做主呀,我可将我知道的一切都坦白了!”
  包公听了尤狗儿的话,感觉没有什么虚假,记录员把笔录整理好,让包公看了,包公点了点头,叫狗儿画了押,立刻下达命令,派人捉拿陈应杰到案。
  包公又吩咐狗儿说:“过一会儿陈应杰到案,你可要和他当面对质,我好为你作主,记住了吗?”
  这时的尤狗儿已是连声称是。
  包公点头,吩咐:“将尤狗儿先带下去。”过了一个时辰,只见派去捉拿陈应杰的衙役,回来当堂跪倒,磕过头,禀告包公说:“大人,陈应杰已拿到。”
  包公又吩咐,传刘氏和尤氏婆媳二人到堂,先将陈应杰带上堂听候审问。
  包公问:“陈应杰,你为什么害死张有道?把实情全部说出来?”
  陈应杰一听,当时被吓得惊疑不止,连忙说:“没这事儿!没这事儿!青天大老爷,我可是清白的呀!”
  包公将惊堂木一拍,说:“你这奴才好大的胆子,在本人面前还不说实话么,给我带狗儿!”
  衙役将狗儿从下边带上大堂,和陈应杰当面对证。
  陈应杰并不是狡猾、胆大的人,一听包公叫带狗儿,顿时吓得浑身发抖,过了半晌,才说:“我和张有道的妻子刘氏通奸这是真的,可我并没有杀死张有道。这都是狗儿的一片胡言,老爷你可不要轻易相信他的话呀!”
  包公大怒,吩咐:“给他上大刑。”左右的衙役一声大喊,把刑具术往堂上一撂。这种大刑,陈应杰这种瘦弱的身子哪时能承受得住呀,顿时把陈大户吓得魂飞胆破,连忙磕头说:“我招,我招。”
  于是他将派狗儿找尸龟虫,并把晒干捻成的粉末交给了刘氏,叫她洒在茶里或饭里,张有道就会心疼致死,还告诉她不要担心,并不会有一点伤痕,连一点儿血迹也不会有,从头到尾一一的详细招供。
  记录员将笔录整理好了,给包公看了。包公吩咐让陈应杰画了押。
  这时有一个衙役禀告说:“刘氏和尤氏婆媳二人都已带到。”
  包公吩咐:“带刘氏。”
  只见那妇人依旧是满不在乎的走上大堂,可是当她一眼看到在大堂上一旁跪着的陈应杰时一下子脸就变了色,刚才满不在乎的那种神气劲儿顿时全无,一下子向前跪倒。
  包公却不问刘氏,而是叫刘氏和陈应杰当面对证,这正是包公高明的地方。
  陈应杰对着刘氏哭着说:“你让我干的事情,以为万无一失,再也不会有人知道,谁想到张有道的冤魂告到老爷这里。现在事情的真相已经败露,不能不招,我已经全都招了,你也招了吧,省得再使皮肉受苦。”
  那妇人听了,只得骂陈应杰:“你一个七尺男人,真想不到居然这样脓包!你既然全都招了,我又怎么推托呢?”
  那妇人于是向上磕头说:“害死丈夫张有道那是真的。”一五一十的说了过程,和陈应杰招的没有一点儿出入。并且还招供说张致仁调戏她,是她胡编乱造,诬赖张致仁的。包公也叫她按了手印。
  又将尤氏婆媳二人带上来。婆子向包公哭诉说:“以后没有人为我养老送终,生活也没了依靠,那陈应杰曾经答应给我家六亩地,我这个老婆子怕他耍赖,托人写了一张字据。”说着,把字据从袖口里拿出来递给包公。
  包公接在手里,一看,差一点儿笑出来,他认得这是公孙策的笔迹。便向陈应杰说:“你曾许给她家六亩地这是真的吗?”
  到这时候,陈应杰已经麻木了,何况他以前也说过这话,于是说:“有这事儿。”
  包公说:“那为什么不拨呢?”
  陈应杰无可奈何的回答:“让家人拨了给她婆媳二人就是了。”
  包公又问陈应杰:“你这用尸龟害人的方子,是怎么知道的?”
  陈应杰回话,说:“这是听我家的教书先生说的,没想到居然这样好用。”
  包公立刻派人将陈应杰家的教书先生传来,问他如何知道这个方子,为什么教陈应杰这方子。
  这个教书先生名叫费士奇。被带到之后,费士奇回包公的话,说:“我曾经学习过一些医学,所以懂得药性。有时讲完课,或刮风下雨的日子闹着也没事儿可干,就和东家陈应杰谈论谈论。和他提起这个方子,并说了这方子是不可以乱用的,因为这东西可以使六脉走反,是毒性最大的东西。我是无心谈起,谁想到东家却是听者有心,才生出这些事来,还请老爷详细查明!”
  包公点头,说:“这方子虽然是你无意中说出,可是你不应该说给陈应杰这种恶人,按理也当有罪,作为警戒,省得以后再妄自谈论生了事儿来。”随即办理好了文书,将费士奇解送回乡去种地了。
  刘氏、陈应杰和狗儿罪恶深重,不死难平民怨。给刘氏定了凌迟,陈应杰砍头并且是立即执行,狗儿定了绞刑。原告张致仁没事放回。
  包公退了堂,回到书房,将整理好的笔录和案子定罪情况的报告叫公孙策收拾好。公孙策刚刚写完,整理好,包兴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纸,对公孙策说:“老爷说了,让把这东西夹在整理好的折子里,明天早朝的时候一同上奏皇帝。”先生接过一看,不觉目瞪口呆,过了半晌才缓过神儿来,说:“就按上面的这么写吗?”
  包兴说:“这里老爷亲自写好的,叫先生再抄一遍,哪有不照样写的道理呢?”
  公孙策点头说:“你放下,我马上就写。”原来这个夹片是说皇帝陈州放粮,不应该任用庞吉宠信的人,并且直接指出圣上用人不当,整篇奏文中全是顶撞皇帝的话,公孙策当然是害怕了。
  公孙策一声长叹,心中暗想:“这黑脸儿的老包居然这样不知时务,即使真是这样,也不能和皇上这么说呀,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可我只管写就行了,明天早朝时递上去,皇帝一生气,老包这官就没了。为什么我公孙策时运这么不好,刚刚有些时来运转,可是偏偏又遇到了这些事情,只好明天听信再做打算吧。”
  第二天,刚到五更,包公就起床了,洗漱完之后,收拾好衣装就去上早朝。这天皇帝身边正该大太监陈林当班,包公将奏折给了陈林,老太监拿了折子给皇上看,过了好长时间皇上才诏见包公。
  原来皇上见了包公的折子,心中很是不高兴,心想:“好一个大胆狂妄的人,当了这么几天官,就赶责备我用人不当,真是反了。”可是后来转念一想,这包公也算直言敢谏,忠心为国。所以又转怒为喜,立刻诏见包公。
  皇帝说:“朕看过了你的折子,写的很有道理,这是朕一时的疏忽。为了不使陈州救济百姓的过程中有作弊现象,朕今天封你为龙图阁大学士,仍然兼管开封府的事务,前往陈州稽察赈济灾民的情况,并且调查民情。”
  包公听了并没谢圣上的龙恩,而又跪奏说:“臣目前没有什么权柄,恐怕并不能使众人信服,所以很难接受这个任务。”
  皇帝因此又赏了包公三道御札,包公这才向上磕了头,谢了恩,领了任务出了朝。
  公孙策自从包公入朝后,就提心吊胆,在自己的屋中走来走去,心里只想着包公一回来肯定是大家各自收拾行李散伙。想早早地收拾好,又怕谣言惑众,只好忍耐着等包公回来。
  忽然听到外面喊声一片,公孙策以为是真的出事儿了。正当他惊惶的时候,只见包兴进来,兴奋地说:“先生,老爷被圣上加封为龙图阁大学士,派到陈州去检查赈灾的情况。”
  公孙策听了是又惊又喜,居然没说出话来。
  包兴接着说:“老爷派我来与先生商量,怎么打发来报喜的人,使他们不在这儿乱哄哄的。”
  公孙策一听,想了想,欢欢喜喜地和包兴商量好一切事情,赏了来开封府报喜的,把其他的事情也安排好。
  不长时间,包公下朝回来,大家一起跪倒磕头,恭喜包公被皇帝加封为龙图阁大学士。大家贺喜之后,包公把公孙策叫到书房,对他说:“今天圣上赐给了我三道御札,这件事情可大意不得,你要好好地为我参谋参谋,我们可不能辜负圣上的恩啊。”
  说完,包公休息去了。这句话把公孙策打了个闷葫芦。他回到自己屋里,左思右想是怎么也想不通,猛然间省悟道,自言自语的说:“这不是要赶我走吗?打算不用我了,又障于了然和尚的面子,所以用这种难题来难,让我自己走,大家都是明白人,何必这样呢,这老包也是实在没意思……。
  公孙策接着又想:“即然是这样,我为什么不给他捣弄一回呢?一是向他显显我心中的抱负,二是也看看他包公是不是真的有胆量,顶多不就是一个‘走’吗?我怕什么。”
  于是研了墨,蘸好笔,先量好了尺寸,注明白,后又写清楚做法,并且分了上中下三只,即龙、虎、狗三种样式。他用笔画成了三把铡刀。故意的用“札字做“铡”字,看看包公有什么反映。
  画好了为让包公看,包兴禀告了包公,包公将公孙策请进书房。公孙策把画好的样子,递给包公看,以为包公一定会大怒,大家一拱手,以后就各走各的路了,他哪里会想到包公不但没有发怒,而且是将单子上的东西一一仔细看了,不由地春风满面,口中连连称赞:“先生,你真是个天才,要高我一筹呀!”
  随后立刻叫包兴找工匠照图制作样品,又对公孙策说:“还得麻烦先生,在一旁指点工匠,务必连夜把样子做出来,明天早朝我要带了去请皇上看。”
  公孙策听了包公的话,愣了半天连话都说不出来了,接连说这是画着玩的,请不要当真。包公却笑而不听,连催包兴四处找木匠。公孙策见真要这么办,只好退出来,从新将单子细细地检查,又添上了怎样包钢叶子,怎样钉金钉子,怎样安鬼王头,又添了一些花色。
  不多会儿,工匠们都到齐了。公孙策先让他们看了画好的样子,然后又教他们做法。大家也不知道做三个这样的样品大铡刀有什么用处,不好问,只好照着吩咐的样子做。在公孙策的监督下,工匠们手忙脚乱,叮叮昇昇忙了整整一夜,才做好这三个大铡刀。包公临上朝时,一个个的看过了样品,满意地点了点头,吩咐用黄箱盛上,抬到朝中,准备让皇上看。
  包公坐轿子来到朝中,三呼万岁以后,走出来奏明皇帝说:“臣包拯昨天得到圣上恩赐的御札三道,臣严格按照圣上的意思,做好了式样,但不敢善用,今天先呈给圣上看了,请求批示。”
  说着话,三个黄箱已经抬到了大殿下面。圣上用眼一看,原来是三口不同样式的铡刀。分为龙、虎、狗三种样式。
  包公又奏:“如果有犯法的人,各按他的等级进行惩罚。”
  皇帝还算不上太昏庸,也是明白的人,一见铡刀,就已明白了包公的用意,是借“札”字之音改作“铡”字,做成三把铡刀,以惩治违法的人,不觉大喜,称赞包公是一世奇才,立刻准了这三道“御铡”,还说以后不用再来请示,快快做好,立即到陈州去检查赈济百姓的情况。
  包公谢过恩,出朝上了轿子。刚刚来到街市上,见有十几名老百姓一齐跪倒在地,手里的状纸举过了头顶。这场面包公在轿子里看得十分清楚,于是用脚一跺轿底。轿夫当时停下轿子。包兴从老百姓手里接过了状纸,连忙把轿帘微微掀起,把状纸递了进去。过了不长时间,包公吩咐手下的掀起轿帘,却见包公将状纸撕了个粉碎,一把摔在地上,口中还说;“这些刁民,哪有这种事情,纯属无中生有,让地方上管事儿的把他们押出城去,省得他们在城里又生出事情来。”说完了,包公居然命令轿夫起轿回开封府了。”
  这些来告状的老百姓万万也没想到包公会给他们来这么一手儿,只是哭哭啼啼,其中有人抱怨说:“我们各家凑了路费,辛辛苦苦的来到京城,指望着找到青天大老爷为我们作主伸冤。谁知这位号称包青天的也是一个害怕权势的,这真是闻名不如见面呀,这样我们的冤再也没有别的地方去诉说了。”说完了,又哭了起来。
  站在一旁的地方官催促说:“快走吧,别榥嗦了,别让我们从中间受夹挤。这年头你们还看不出来,就是这个世道,哭也没用,什么地方官都有屈死的。”众人听了地方官的一番话,无可奈何的跟着地方官出了城。
  刚到城外,只见一个人从城里骑着快马飞奔过来,到了这伙人旁边,对地方官说:“送他们出了城,你就不用再管了,回去吧。”
  地方官送这伙老百姓出城也是没办法的事儿,一听来的人这么说,连忙答应,转身就回去了。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包兴,他跟着老百姓们到了没有人的地方,才告诉他们说:“各位父老乡亲,老爷不是不准你们的状子,只是因为在大街上人太杂,什么人都有,怕是走漏了风声,将来倒坏了事儿。老爷已经吩咐了,让你们都不要回去,先各自找安全适当的地方藏起来,暗地里都打听着老爷什么时间起身,等老爷起身的时候叫你们一同跟去。现在先找两个岁数大的,悄悄的跟我进城去,老爷有话要问。”
  这伙来京城告状的老百姓听了以后,像过年一样,都是非常高兴,心中暗想:“这包大老爷,就是不一样,什么事情都想得这么周到,这回我们伸冤可是有希望了!真该死,怎么刚才会那么说青天大老爷呢……”
  其中两个岁数大的,远远的跟着包兴,进了城,到了开封府。包公把他们的情况详细地问清楚了。原来是一共十三家,其中还有被关起来的。
  包公吩咐:“你们在城外住下,一定不要乱嚷嚷,等我起身的时候一同随行,我会为你们作主伸冤的。”两个上岁数的百姓磕头谢过包公,仍然是出城到城外去等。
  包公自从向皇上奏明御刑并得到了皇帝的批准,就吩咐公孙策做监工监督工匠们制造,一定要把三口铡刀造得严肃威严,更要纯厚结实,还吩咐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位勇士来执行御刑,王朝拿刀,马汉负责捆人,张龙、赵虎负责抬人入铡。
  公孙策每天除了监造之外,就与王、马、张、赵四位勇士一起进行演习,而且还制定规矩章程,这是不能乱来的。
  过了几天,铡刀打造好。包公也准备起程到陈州去。无数大小官员来给他送行。包公吩咐把三口铡刀供奉在大堂内,就等着官员们到齐之后,一同在大堂上。验看御刑,大小官吏们,都是心奇,都想知道包公将皇帝赐给他的三道御札定了什么制度。
  官员们都到齐后,聚在大堂里,只见三口御铡上都套了一个黄龙袱套。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四位勇士雄纠纠,气昂昂走上前抖开黄龙袱套,露出了刑外之刑、法外之法。真是光闪闪的让人毛骨悚然,冷飕飕的让人心惊胆寒,光明正大行为磊落的君子看了还可以支持得住,那些奸邪帮恶的小人看了一定是魂飞魄散,真是从古到今都不曾有过的刑罚。大小官员看了,说什么的都有,有称赞做的好的,有说新鲜的,也有暗里说包公多事的,纷纷议论不一。
  看过御刑,大家告别。包公送他们出去后,吩咐府内所有大小管事,赶快收拾,准备动身。又暗暗地吩咐,让田忠老汉和公孙策先走。
  到包公的大队人马动身的日子,有许多官员来送别,辞别了送行的人,包公他们出城奔陈州而去,沿途让告状的老百姓也暗暗地跟着。
  一天,包公来到了三星镇,看到镇子里繁华热闹,百姓生活不错,暗暗地想:“这镇上的地方官治理镇子有方法……。”
  包公正自己琢磨着,忽然听到了有人喊冤,可是却找不到人。听到有人喊冤,包兴早就从马上下来,顺着声音去找,原来喊冤的人在路旁边的草垛旁藏了身体。等喊冤的人露出身来,居然是一个妇人,见了包公的轿子,头顶状纸双膝跪倒在地上。包兴连忙接过了状纸,将状纸递到包公的轿里面。
  包公看过了状纸,对那个妇人说;“你这状纸上说家里没有人了,可是这状纸又是谁写的呢?”
  妇人回答:“我父亲和哥哥都是举人,我从小就熟读诗书,嫁了个丈夫又是秀才,在家里也常常的摆弄笔墨。”
  包公把轿内随行带的纸墨笔砚让包兴递给那妇人,叫她另写一张。只见那妇人不加思索,提起笔就写,三下二下就写好了,递上去让包公过目。
  包公接过来一看,连连点头,说:“那妇人,你先回家去吧,听候传审。等我到公馆,一定为你审理这事儿,去吧。”
  那妇人磕了一个头,说:“多谢青天大老爷。”
  妇人走后,包公立刻吩咐起轿,直接投奔公馆。
  原来前来喊冤告状的那妇人娘家姓文,嫁给了韩门做妻子。丈夫前些年得病死了,自从她丈夫死后,身边只有一个儿子,名字叫瑞龙,刚刚十六岁。娘儿俩在白家堡租用的三间房里住着。韩文氏平时做些针线活,训教儿子读书,希望儿子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儿子在东间屋读书,母亲在西间屋做活儿,娘儿两个就这样将就着过日子。
  一天晚上,韩瑞龙在油灯下读书,猛然一回头,见西间屋的帘子一动,有人进入了西间屋,那人穿的是红色的衣衫大绿色的鞋子,他连忙起来到了西间屋,看见只有他母亲一个人在灯下做活。
  韩文氏见儿子瑞龙进来,问:“孩子,晚上要看的书看完了吗。”
  瑞龙说:“偶然想起一个典故,一时又忘了,因此进来找书查一查。”
  瑞龙一边说着,走到书箱前,虽说是找书却暗暗地往四处看,并没有什么。他怕母亲害怕,不敢声张,只得回到自己的屋里,可就是纳闷,一夜也没有合眼。
  到了第二天晚上看书时,瑞龙格外用心地注意外边的动静。到了初更后,又见西间屋的帘子一动,又是那个穿红衫绿鞋人进到了屋子里。瑞龙匆忙赶到西间屋,嘴里叫一声“母亲”。只这么一嚷,倒把个韩文氏吓了一跳,以为出了什么事情呢,说:“你不好好在东屋读书,为什么又跑我这里一惊一乍的?”
  瑞龙听到母亲问他,可他又一时想不起来,怎么回答,只得实话实说:“我刚才见到一个穿着红衫绿鞋的人进到这间屋子里,可当我到了这屋,又不见了,昨天晚上也是这样。”
  韩文氏听了,难免有些惊怕,说:“如果有坏人藏在家中,那还了得,你赶快拿灯四处查看查看。”
  瑞龙接过了灯,往床下一照说:“母亲,这床下土为什么高出了这么多呢?”
  韩文氏连忙弯了身子去看,结果真的是浮土,说:“等把这床挪开再细看。”
  娘俩个费了不少力气,才把床挪开,用扫把将浮上清理干净,结果露出来了一只箱子。瑞龙连忙找来了工具将箱子的盖打开。打开箱,韩瑞龙一下子看呆了,原来是整整的满箱子金银,愣了一会儿,才欣喜若狂的叫:“母亲,母亲,这是一箱子金银,这是财富打上门来了,以后咱们娘俩再也不用过苦日子了!”
  文氏听了,训斥瑞龙说:“胡说,哪里会有这种事情?即使是金银,那也是不义之财,是不能乱动的。”可韩龙还很年轻,见了这么多的金银,怎么能舍在一边,又因为从小没了父亲,娘俩的日子一直过的很清苦,对他母亲文氏说:“母亲,这些金银既不是我们偷的抢的,也不是别人丢失,我们抬来的,怎么能说是不义呢?我看这是老天爷可怜咱们娘俩儿,才给了咱们这些财富,希望母亲能好好的想一想!”
  文氏听了,也觉得儿子说的有道理,于是说:“既然是这样,明天早晨去买个猪头上上供,谢谢老天爷。等谢过老天爷后,咱们再处理这箱金银。”
  韩瑞龙听到母亲应允了,喜出望外,于是把浮上仍然掩上,又把木床挪回原位。母子二人在各屋里去睡觉了。
  韩瑞龙翻来复去,胡思乱想,那里睡得着,心里总是惦记着那箱子金银,好不容易才进入了梦乡。天刚刚发亮,瑞龙猛然惊醒,一看天发亮了,迅速起床收拾好,告诉了母亲,就去买猪头去了。谁知道他却是瞎着急,出了家门一看,只见月明如昼,距天亮还早着呢,没办法只好慢慢的走。来到了郑屠肉铺前,看见里面有灯光亮着,连忙敲门,问:“现在卖猪头吗?”
  忽然,郑屠店子里的灯光熄了,半晌没有人回话,瑞龙无奈只得往回走,想等天大亮了再来。
  刚走了几步,听见郑屠家的门响了。瑞龙回头一看,看见店子里的灯光又亮了。郑屠伸着懒腰从门中走出来,一副刚刚睡醒的样子,迷迷糊糊地说:“是谁买猪头呀?”
  韩瑞龙回答:“是我,我想赊个猪头。”
  郑屠看清了来买猪头的是韩瑞龙,说:“我以为是谁这么早就敲我的门,原来是韩相公。既是来买猪头,为什么不拿东西来装呢?”
  瑞龙说:“出门时太着急,一时粗心就忘带了,那怎么办呢?”
  郑屠说:“咱们这没说的,先从我这儿拿块垫布包了,明天再给我送回来就行了。”郑屠进到铺子里一会儿,用垫布把猪头包好,交给了韩瑞龙。
  韩瑞龙毕竟还是个小孩子,连看也没看,拿好了就走,由于一夜几乎没睡,走了一会儿就感觉累了。于是放下布包,在旁边坐了一会儿,然后继续又走。迎面正来了两个巡更的人,看见韩瑞龙手里拿着带血布包,又走得气喘吁吁,就产生了疑心,问:“布包里面是什么东西?”
  韩瑞龙理直气壮的说:“是猪头。”只是累得说话时喘着气,巡更的人更加疑心,一个人说“打开看一下。”另一个人已经弯腰打开布包检查里面放了什么东西,借着月光加上巡更人手里的灯光,看的是十分清楚,里面居然是一颗血淋淋的头发蓬松的女子的人脑袋。韩瑞龙一看,吓得魂都没了。那两个巡更的人不等韩瑞龙说话,已将他缚了押解到县衙,等待天亮禀告县官。
  县官听了禀告,见是一个人命案子,立刻吩咐开堂,带上韩瑞龙一看,原来是一个懦弱的书生,问:“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杀人呢?”
  韩瑞龙哭着说:“我叫韩瑞龙,今天早晨到郑屠的肉铺里去买猪头,结果忘了拿东西装,是郑屠用布包好后递给我的,由于心急回家,一时粗心,也没有打开看。后来,遇上两上巡更的人追问,打开看的时候,没想到里面却是一颗血淋淋的人头。县老爷,这事情可和我没有丝毫的关系呀。”说完,大哭起来。
  县官听了立刻下命令捉拿郑屠到案。谁也不会想到郑屠被拿到县衙,不但不承认,反而说连买猪头的事情也没有的。
  县官问他:“垫布不是你的么?”
  郑屠又说:“垫布是三天以前韩瑞龙说有急用从我这里借去的,万万没想到他用垫布包了人头来嫁蜗我。大人,你可要为我做主呀!”
  可怜韩瑞龙一个年轻心地善良的书生怎么能敌得过这种狠心的屠夫。亏得这个县太爷不是一个糊涂官,看韩瑞龙一个懦弱的书生,不象是一个杀人害命的人,没有草草定罪,连同郑屠暂时关到了县里的牢里,打算想办法再做审理。
  没想到韩文氏向包公递了状子,而且包公准了状子,来到了公馆。县官儿来迎接,并在外面伺候着。包公稍稍休息,喝了茶,请县官儿进来见面,问及韩瑞龙的案子时,县官回答:“这个案子还在审理中,没有结案。”
  包公吩咐将这个案子的嫌疑人、证人都带到公馆等候审理,不长时间,韩瑞龙、郑屠都被带到。包公在大堂上坐稳,吩咐:“带韩瑞龙!”
  韩瑞龙走上大堂,见他是满面泪痕,哆哆嗦嗦,跪倒在地上。包公说:“大胆韩瑞龙,你为什么杀人,快快的招出来!”
  韩瑞龙哭着说:“只因为我在郑屠的肉铺去买猪头,没带东西装,是他用垫布包好给了我,一时粗心也没看,路上又遇上了巡更的人,不想惹出这场官司来。”
  包公问:“你买猪头,遇见巡更的人是什么时候?”
  韩瑞龙回答:“天还没亮的时候。”
  包公说:“天还没亮,你就去买猪头,干什么用这么着急?讲!”
  到了这时候,韩瑞龙也不能不说了,于是把娘俩儿怎么发现的一箱子金银一五一十的讲给了包公,放声大哭:“求青天大老爷为我作主呀,我可没有杀人呀!”
  包公暗暗点头,想:“这小孩子从小家里贫穷,贪财心切,看这样子,并不像干了杀人害命的事情。”吩咐:“带下去。”
  又对县官说道:“你派人到韩瑞龙家检查那个箱子,一定搜查清楚,去吧。”
  县官点头答应,亲自带人,出了公馆,去韩文氏家。
  包公又把郑屠提到大堂上。那屠夫胸宽体肥,凶眉恶眼,一脸毛胡子,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东西。当包公问他时和先前说的一模一样。包公生气了,吩咐手下打他二十个嘴巴,又打了三十大板,结果那屠夫是铁嘴钢牙,一言不发。包公吩咐:“带下去。”
  这时去韩瑞龙家搜查的县官已回来了,禀告说:“我奉命去韩瑞龙家检查那个箱子,打开看时里面是有金银,可是都是纸做的,给死人用的,又往下搜寻,没想到下面居然是一具无头的死尸,更让人疑惑的是,不是女的而是一个男子。”
  包公问:“你是否检验了是被什么物品伤害的吗?”
  一句话把个县官问得一愣,只好回话说:“我看见是个没有脑袋的尸体,就没有检查是被什么东西伤的。”
  包公大声说:“既然派你去查验,你为什么不验看清楚,再回来禀告!”
  县官连忙说:“大人,是我粗心,是我粗心,要不我再跑一趟去验看明白,再来告诉老爷?”
  包公吩咐:“你先下去吧,以后做事要想周到。”
  县官连忙退出大堂,被包公吓了一身冷汗,暗自说:“这位钦差大臣真够利害,以后我做事情可得处处小心,省得惹着他,那可不得了。”
  包公再次叫把韩瑞龙带上来,问:“韩瑞龙你们娘俩儿住的房是祖上传下来的,还是你们自己盖的呢?”
  韩瑞龙回答:“都不是,是租住的,并且刚搬进去住了不长时间。”
  包公又问:“以前又有什么人住过呢?”
  韩瑞龙说:“我不知道。”
  包公听了,知道已不能问出什么来,叫手下将韩瑞龙和郑屠都暂时关入牢中。
  包公退堂后,心中怎么想也想不通,派人请来公孙先生,一起商量对策。一个女人的脑袋,一个男人的身子,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公孙策又想乔装改扮去暗访,包公摇摇头说:“这案子不适合再去暗访。等我好好想一想再作打算,你先下去吧。”公孙策退出来和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兄弟四人讨论了半天这案子,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
  公孙策只得先回了自己的住处。愣爷赵虎对三位哥哥说:“我们哥四个投奔开封府,大人二话没说就收留了我们,多够义气,到现在我们哥几个还没半点功劳,又被这样重用。现在包大人碰上了为难的事情,我应该为大人分忧解难,小弟去暗访一次,几位哥哥看怎么样呀?”
  王、马、张三人听了哈哈大笑,说:“四弟你说的话有道理,可这是机密大事,哪里是我们这些粗鲁的莽汉干得了的。你千万不要胡来,被人家留下话柄,那可就难堪了。”说完了,又大笑起来。赵四爷虽然是性格豪放的人,可是也有些下不来脸,搭搭讪讪的回到了自己屋里。有一个四爷的从人倒是很机灵,向前悄悄的在四爷耳边说:“我倒有个主意。”
  四爷说:“你有什么主意,快点讲给我听。”
  从人说:“他们三个不是笑话您老人家吗,您老要和他们赌这口气,偏去私访,看他们怎么样。可是不能这么去,必须化化妆再去,叫人认不出来是四老爷你。那时要是访着了,正是老爷你的功劳,如果访不着,悄悄的回来,也没有知道,也不至于丢人。您老想一想,这个主意怎么样?”
  赵四爷听了很高兴,说:“好小子,有你的,你马上出来为我办理,办好了有赏。”
  从人出去了,好一会,回来说:“老爷,为你老这事儿,我腿都跑细了,好不容易才找来,总共花了十六两五钱银子。”
  四爷说:“不管花了多少银子,只要把事情办好就行。”
  从人说:“您老放心好了,咱们找个没人的地方,小人帮着你老打扮一下,怎么样?”
  赵四爷听后,心里很是高兴,跟着人一起出了公馆,来到了没有人的地方,打开了包袱,叫四爷脱掉外面的衣服。包袱里面不是别的,而是一盘锅底上的黑烟子,从人抓起一把给四爷的脸上抹了,身上手上腿上都抹得漆黑一片,然后拿出一顶破的开了花的毡帽给四爷戴在脑袋上;又拿一件好似一堆碎布条的破衣服给四爷穿上,又叫四爷脱了鞋袜,拿出一条没腰少脚,千疮百孔的破裤衩子给四爷穿上了;腿上又给四爷贴上了两帖狗皮膏药,唾了几口唾沫,又往上抹了些红的和黄的颜色,算是流出来的脓血;又给四爷拿一双没脚跟的破板鞋,叫他提拉上;最后还有一个黄陶瓦罐,一根打狗棒,四爷也拿好。
  经过了一番打扮后,再看四爷,十足一个讨饭吃的叫花子。谁还能认得出是赵四爷呀,那从人也是真的有两手。这一身装束别说十六两五钱银子,连一两都用不了,再说谁会花银子买这衣服呀!
  四爷临去时,从人说:“小人明日天亮前还在这里等您老。”
  四爷点点头;左手提着罐子,右手拿着打狗捧,朝前村走去,走着,走着,有东西扎得脚指生疼。来到一个小庙前的石台上坐下,把鞋拿起来一看,原来是鞋底子上的针子透了过来。于是抡起鞋,在石台上拍搭拍搭猛摔了一阵儿,嘴里还唠叨着:“这个人,真他娘的,这是从哪儿找来的烂鞋。”没想到他这举动却惊动了庙里的和尚,以为有人在敲门,紧忙来开门,打开门一看,却是一个叫化子在石台上摔鞋。四爷抬头一看,也没站起来,突然问那和尚:“你知道女子的身子和男人的脑袋,在什么地方吗?”
  和尚听了,说:“原来是个疯子。”也没答理他,关上门走了。
  四爷忽然省悟过来,自己不由的呵呵的乐起来:“我是来暗中调查情况的,为什么信口开河,差点儿坏了事情,快走吧。”
  自己又想:“既然扮成了叫化子,那就当叫化才对呢。这个可我又没干过,没说过,唉,随便的乱叫几声吧。”
  便叫:“可怜我一碗半碗,什么都行!可怜我一碗半碗……”
  开始时,四爷还挺高兴,认为他这是私访,后来,可就着急了,他这身装束,嘴里不停的乱叫,谁敢答理他呀。见没人答理他,四爷心中自想:“这样我怎么能打听出消息来呢。”
  这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快黑了。四爷心中更加着急。稍微能得到安慰一下的是天黑以后,东方升起一轮明月。不知不觉走到村前。什么事情就怕凑巧,只看见一家的后墙有一个人影往里一跳。四爷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暗地里说:“这天才刚刚黑,怎么就有小偷来偷东西,贼胆子可够大的。不管他怎样,我也跟进去瞧瞧。”
  这样想着,他放下手里的瓦罐和木棒,把脚上的烂鞋扔在了一边,光着脚丫子,一弓身子,往上一纵,就跃上墙头。看见院里挨着墙有一垛柴火,四爷就从柴火垛顺溜下去。定了定神儿,一眼看见有一个人趴伏在那里。没等那人做出什么反应,四爷已经窜上去,把那人按在身下。只听那人“哎哟”叫了一声。
  四爷瞪大了眼睛,说:“你嚷,你再敢嚷我就弄死你。”那人说:“我不嚷,我不嚷,只求爷爷饶我一条命。”
  四爷说:“你叫什么名字?偷的东西放在了什么地方?快说。”
  只听那人说:“我叫叶阡儿,我家里有八十岁的老母无人养。我这是头一次干这种事情,爷爷,我说的都是真的,你饶了我吧。”
  四爷说:“你真的没偷什么吗?”
  四爷一边问,一边四处查看,只看见地下露着白绢条儿。用力一拉,地上的土却是松的,白绢条儿越拉越长。四爷猛力一抖,露出来一双女子的小脚,四爷又用白绢条儿把脚捆牢,尽力一掀,原来是一个无头的女尸。
  四爷一见女尸,大喝:“好呀,你杀了人,还敢和我玩这一手儿。实话告诉你,我不是别人,我是开封府包大人手下的赵虎,今天就是为这件事情,才这样打扮了,暗暗的来这里调查情况。万万没想到,居然这么不费力气。”
  叶阡儿听了赵四爷的话,魂儿早被吓到了九霄云外,口中哀求说:“赵爷,赵爷,我做贼这是真的,可并没有杀人呀。”
  四爷说:“谁管你那么多,先捆上你再说。”于是就拿白绢条子绑上,又怕他乱嚷乱叫,又拿了白绢条子扯下了一块塞上他的嘴,这才说:“小子你好好在这里,老爷我去去就来。”
  赵虎顺着柴火垛,跳到墙外,也顾不上再拿瓦罐和打狗棒与那双没后跟的烂鞋。光着脚奔走如飞,直奔公馆。谁知公馆里。由于钦差在这儿住着,各处都有人把着门,警卫森严。忽然见了一个叫花子从外面跑进来,连忙上前拦住,说:“你这人怎么回事儿呀?敢来这里撒野,你知道这里是什么地……”话没等说完,四爷两只手左一下右一下,四个看门的一边两个摔倒在地上。四爷往里便跑,正遇见包兴,一伸手拉住包兴,说:“你来得正好。”
  把包兴吓了一跳,连忙问:“你是谁?”
  赵虎说:“怎么不认识了,我是赵虎呀。”
  包兴仔细的看了,也没看出来是赵虎,只是听说话的声音的确是赵虎。
  “嗳哟,我的四爷,你这是开什么玩笑呀,可吓死我了。”
  只听赵虎又说:“你快点儿进去见了包大人说赵虎求见。”
  赵虎和包兴一起来到灯下,包兴仔细一看才辨认出这是赵虎,包兴看了不由的哈哈大笑起来。
  赵虎可是着急了:“你先别笑,快去找包大人,你就说我有要紧的事儿求见。快点,快点。”
  包兴见了赵虎这么个打扮而且那么着急,一定是有急事儿。也不敢拖延,把赵虎带到了包公的房门口。包兴进去禀告,包公立刻叫进来。
  包公见了赵虎这个样子,也觉得太好笑,只是强忍住笑,问:“有什么事呀?”
  赵虎于是将怎样进行私访,怎么遇见了叶阡儿,又怎么见了无头女尸,从头到尾详详细细的说了一遍。包公正因为这个案子找不着个头绪而犯愁着急,一听赵虎的话,一下子来了精神。
  包公听赵虎说已经捉住了叶阡儿,立刻派衙役四人,其中两个去负责看着尸首,另外两个把叶阡儿带到公馆来审问。一切都安排好了,才注意到赵虎还在一边站着,忙说:“你辛苦了,赶紧回去洗洗澡,换上衣服,休息去吧。等案子审明白了一定给你重赏。”
  赵虎得意洋洋的,退出来到自己屋里,从人早已将洗澡水安排好。四爷洗了澡,换好衣服,把那个给他出主意的从人叫到一边赏了十两银子,说:“好小子,亏得你的主意,老爷才露了脸,立了功。”然后,美滋滋地回房去睡觉了。
  派去押叶阡儿来公馆的衙役去了不长时间,就把叶阡儿带到,仍然是捆着。包公立刻升堂审案,带上来了叶阡儿,包公吩咐手下,给他松绑。包公问:“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平白无故地将人杀死了?快点讲来。”
  叶阡儿说:“小人做贼是真的,可是我没有杀过人。”
  包公一拍惊堂木:“好一个嘴硬的奴才,左右,把他拉下去,打二十大板。”
  只这二十大板,把个叶阡儿打得血肉横飞,动弹不得,不由地着急了,说:“我叶阡儿的运气怎么这么不好呢!上次是那样,这次又是这样,真是冤枉啊。”
  包公听叶阡儿话里有话,于是问叶阡儿:“上次是怎么着?快点说!”
  叶阡儿知道是自己一时失言,就不再说话了。包公看他不说话,吩咐:“掌嘴,给我使劲儿打!”
  叶阡儿一听着急了,已经挨了二十大板,哪里还受得住,急忙说:“老爷你不要生气,我说,我说,白家堡有个白员外,名字叫白熊,他的生日时,我去帮忙张罗,为的是讨好一下白员外,事完以后,得些赏钱或给一些饭食吃的。谁知道他家的管家白安居然比员外还小气吝啬,事完以后,不但没有给赏钱,最后连杂烩菜也没给我一点,因此我一生气那天晚上就偷他去了。”
  包公说:“你刚才说是第一次作贼,那这次是二次了?”
  叶阡儿回话说:“偷白员外是头一次。”
  包公问:“偷了什么?讲!”
  叶阡儿说:“对他家的院子里的情况,小人是十分清楚的,我从大门溜了进去,到东厢房里藏了起来。这东厢房是白员外的小妾玉蕊住的。小人知道她的箱柜里东西多着呢!我正藏着的时候,听见有人拍打隔扇。我在暗处看的清清楚楚,只见玉蕊打开门,进来一个人,又把隔扇关上了,来的人不是别人而是主管白安。只见两个人挑逗了半天才进了帐子,扒光衣服干起了那事儿,那白安体格真是挺好,一连干了三回,两个人在床上哼哼叽叽的,我的心里就像有一群小耗子在抓挠,真难受。”
  “少说费话,快点儿往下说。”包公大喝说。
  叶阡儿连声称是,说:“好不容易两个人干累了,睡着了,于是我悄悄地打开窗子,伸手一摸摸着里面有一个木匣子,很重。我以为一定是金银,就拿了跳墙回家了。回到家里打开一看,差点儿没把我吓死,居然是一个人脑袋。这次又遇上一个没有脑袋的死尸。所以我说上次那么着,这次这么着,这难道不是我运气不好吗?”
  包公问:“木匣里面的人脑袋是男的还是女的?”
  叶阡儿说:“是个男人的脑袋。”
  包公又问:“你把那个人脑袋是埋了,还是报告给官府了。”
  叶阡儿回答:“没有埋,也没有报告官府。”
  包公问:“既没埋,又没报告官府,你把那个人脑袋扔到哪里去了?快说。”
  叶阡儿说:“我们村里有个老头子,叫邱风,曾经有一次我偷他的倭瓜被他抓住了。”
  包公说:“这偷倭瓜,是第三次了。”
  叶阡儿说:“偷倭瓜才是我头一次作贼。这邱老头子恨急了,用井绳蘸水,把我打得皮开肉绽,才把我放了,因此我一直恨着邱老头子,将人头扔进了他家的院子里。”
  包公立刻派人去捉拿白安和邱风,全都等第二天审问。吩咐把叶阡儿押下去关入牢中。
  到了第二天,包公刚起床,还没有升堂。昨天派去看守女尸的二个人中回来了一个,禀告说:“我昨天晚上接到任务去看守死尸,今天早晨天亮时查看,这埋死尸的院子是郑屠的后院,特地跑回来,告诉老爷一声。”
  包公听了,心里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吩咐:“我知道了。你回去继续看守尸体吧。”
  包公立刻下命令开始审案子,“先带郑屠。”
  郑屠被带到,包公大喝:“你这个该死的奴才,自己杀了人,不但不承认而且还陷害别人。你既然不知道女子的脑袋是怎么一回事情,那么为什么你家的后院埋着女子的尸体呢?赶快把实际情况讲出来,省得皮肉再受苦,讲。”
  两旁的衙役威喝:“快说,快说。”
  郑屠以为妇人的尸体是包公派人从他家里搜出来的,一时被吓得呆若木鸡,过了半晌才说:“我招,我招,那一天我很早起来准备宰猪,刚要动刀,听见有女子敲门求救的声音。我连忙开门让她进来。又听到后面有追赶的声音,有人嘴中说:‘既然没有,等到了明天早晨再细细地搜查。我想一定是在什么地方藏起来了。一个小娘们儿她跑不了。’说着话,那伙人就走了。我听着他们走远了,点灯一看,进来的人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我问她,为什么有人追她,她说:“我名叫锦娘。因为被坏人骗了,卖做妓女。我是好人家的孩儿,死活不肯。后来有个蒋太守的儿子,倚靠着他家的权势,要娶我做他的小妾,我假献殷勤,递酒献媚,好不容易把蒋太守的儿子灌醉,这才逃了出来。多谢大哥刚才救我!”我见她长得脸蛋漂亮,身条又好,又是满头上带满了珠宝饰品,顿时生起了邪念,当她告别要走时,我一把将她搂入怀中,想和她干那事儿,谁想到她不但不从,而且还大喊大叫。我心里一着急,顺手提起了准备好的宰猪刀。原想吓唬她一下,她不乱叫,顺从了我就没事了,没想到刀才到她脖子上,脑袋就掉下来了。我见她没气儿了,只好把她外面的衣服脱下来,把尸体埋在了后院。回来正摘她脑袋上戴的金银饰品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敲门,要买猪头。我害怕连忙把灯吹灭了。后来一琢磨,我为什么不把人头包了,叫他拿去,即使出了事情,到了官府我也可以不认帐呀。不知不觉我已经用垫布将人脑袋包好了,从新点上灯,开开门,把买猪头的人叫了回来,(就是韩瑞龙)正巧他没拿装猪头的东西,因此顺手就把用布已包好的人头递给了他,他也没打开看,抱着就走了。他一走,我就后悔起来。这事为什么让别人去扔呢?一定会闹出事来。转念又一想,他如果替我扔了也就没要儿了,如果万一闹出什么事来,我就死不承认就行了。万万没想到,老爷你自有高明的点子,居然把埋在我家后院的尸首给搜出来了。可怜我也杀了一回人,所有的东西都还没动,就犯了事儿,都是我一时糊涂。我原来本是不想杀她的,只是一时失手,大人饶命啊!”
  包公见郑屠什么都招了,于是叫他在供纸上画了押。刚刚带下去,只听衙役进来禀告:“邱风已经带到。”
  包公吩咐:“带上来。”
  邱风上大堂。包公一拍惊堂木,说:“大胆的邱风,你为什么自己私埋人头?快讲。”
  邱老头不敢隐蔽情况,只好说:“那天夜里听见外面‘咚’一响,我怕是有坏人进院来偷盗,赶紧来到院子里,却看见一个人脑袋在地上,因此心里很是害怕,一时糊涂,叫来了长工刘三,让他拿去埋了。可那刘三不肯白去,和我要一百两银子。我没办法,只好给了他五十两银子,他才去的。”
  包公问:“埋在什么地方了?”
  邱老头说:“问刘三就可以知道,埋在了什么地方。”
  包公又问:“刘三现在在什么地方?”
  邱老头说:“现在他就在我家里呢!”
  包公立刻命令县官带领人手,押着邱老头,去找刘三,然后把人头刨出来。他们刚走,又有衙役禀告说:“白安已经拿到。”
  包公吩咐:“立刻带到大堂上来。”
  包公看见下面押上来这个人身穿华服,长得十分英俊,应该属于美男子的行列。不由的暗暗叹惜。包公问:“你就是白熊家的主管白安吗?”白安回答:“是”。
  包公说:“我问你,你的主人白熊对你怎么样呢?”
  白安说:“我的主人白熊对我像亲生骨肉一样,好的那都没法说了。”
  包公“叭”的一拍惊堂木:“好一个乱伦的奸人。你的主人既然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和你主人的小妾通奸呢?讲!”
  白安一听,不觉的心中一惊,可是还是故作镇定的说:“我长时间以来是奉公守法,怎么会干出那种事情呀。”
  包公吩咐:“带叶阡儿。”
  叶阡儿来到大堂上,见了白安,说:“你不用再分辨了,我已经把你和玉蕊通奸的事情都告诉老爷了,你还是招了吧。”
  白安着急的说:“你胡说,我怎么会和我主人的小妾玉蕊有那种事儿呢。”
  叶阡儿不慌不忙的又说:“那天晚上,你敲隔扇,玉蕊为你开门,你们先是调了一会儿情,然后,你们就上了床,连你们干了几回我都记得清楚,我怎么是胡说呢。在一边看着你们干事儿,可把我难受坏了,好容易等到你们睡了,我打开了柜,拿出一个木匣,以为是金银拿起就跑回了家,哪儿知道里面是个人脑袋。这事儿我看也没有什么别的可说的了,你还是实话实说吧,你不招,也是不行的。”
  叶阡儿一席话说得白安没了词儿,脸上颜色全无。
  包公又在上面催促说:“那是谁的脑袋?快点说!”
  白安一看事情已经这样,只得扑通跪倒在地上,又向前爬了半步说:“我招,那个人脑袋是我主人白熊的表弟的,他叫李克明。由于我主人当初家里穷时,曾经借过他五百两银子。那一天,李克明来到了我主人家,一是来看望看望表兄白熊,二是来和表兄白熊要债。谁想到李克明多喝些酒,话也就多了,说在来的路上碰见一个疯疯癫癫的和尚,名叫陶然公,一见面就说他脸上有晦气,送给他一个游仙枕,叫他把游仙枕给与星主。他又不知道星主是谁,问我主人。我主人也不知道星主是谁。听他说游仙枕非常奥妙,我主人就想借来看一看。可李克明又偏偏不给我主人看,让我主人先还他五百两银子。我主人一时性起,杀了李克明,以为这样就两全齐美,一是他把游仙枕据为己有,二是省得还李克明五百两银子了。随后,他吩咐我去把尸首埋在堆货的屋子里。我当时动了个心眼,因为我和玉蕊相好,已经很长时间了,怕被主人识破,那时可怎么办呢,一想,不如将人脑袋割下来,灌进去水银,装入木匣,藏在玉蕊的柜里,将来如果被主人识破的话,拿这人脑袋来威胁他。没想李克明的脑袋倒被叶阡儿偷去了,今天闹出了这么多的事情来。”说完后,连忙磕头。
  包公又问:“你埋尸首的屋子,在什么地方呀?
  白安说:“自从埋了尸首以后,那间屋子就经常闹鬼,因此把三间屋子收拾了一下,租给了韩文氏,韩瑞龙母子二人居住。”
  包公听白安说完,这案子在心中已经基本上明了,叫白安画了押,立刻派人去捉拿白熊到案听候审问。
  这时,县官已经回来了,禀告说:“我押着邱风,先找到刘三,让他带着去埋人脑袋的地方,按着刘三指的地方,挖下去结果挖出来一个男人的整尸首。检验了一下,是因为额头被铁器所伤致死的。再问刘三,刘三说:“刨错了,这边才是埋人脑袋的地方。因此又刨,结果真的刨出一个男人脑袋,人脑袋是灌过水银的。我不敢擅自下结论,于是把刘三也带来了。”
  包公听了县官的话,又见他十分谨慎,不像以那么荒唐了,心中很高兴,于是说:“你辛苦,快回去休息休息吧。”又叫人带刘三到大堂上,包公问刘三:“在井边挖出来的那个男人的尸首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说!”
  刘三说:“我不知道。”
  包公吩咐:“拉下去,打二十大板。”
  刘兰一听,连忙磕头,说:“老爷你老别生气,我说不就行了吗。回老爷,那个男尸不是别人,是我的叔叔的儿子刘四,因为我得了当家的五十两银子,拿着人头刚要去埋,刘四却跟在后面。他说:“私埋人头,应当是什么罪呀!”于是,我答应给他十两银子,可是他不答应,又答应他,我门俩个对半平分,他还不答应,我问他:‘要多少呢?’他说:‘给李四十五两。’我一想,一共五十两银子,给他四十五两,我才得五两,那不是白干了吗?我于是假装答应了他并让他帮着刨坑,我趁他猫腰挖土,对准他的太阳穴一锹头,见他死了,顺便儿就把他推入挖的坑里埋了,然后又刨了一个坑,才埋好了人脑袋。没想到阴错阳差,会闹到今天这份上。”说完,磕了头。包公叫他画了押,带下去。
  这时白熊已经传到,他的口供和白安完全一样,并把游仙枕献给了包公。包公看了,交给了包兴让他收好。
  包公马上断案,郑屠为那女子抵命,白熊为李克明抵命,刘三为刘四抵命,都被判了砍头而且是立即执行。叶阡儿和白安发配到边远地区去当兵,邱老头私自埋人脑袋,而且行贿,被判坐五年监牢,玉蕊由官家出面买了;韩瑞龙不听母亲的话,贪得钱财生出了是非,按理应当进行处置,但是看岁数很小,不太懂事,释放回家,孝顺老母,好好读书;韩文氏教子有方法,赏白银二十两。
  包公断明了这件案子,声名一下传遍了神州大地。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