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八回 精心炮制航海条例 英荷之间首次争雄


  在英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护国主克伦威尔统治时期。克沦威尔这个一心“以国王为己任”的军事统帅,曾经被国王这个权力至尊、光彩夺目、有着历史魅力的称号诱惑过。所谓护国主,只不过是不称作国王的国王而已。在威斯敏斯特宫为克伦威尔担任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护国主一职举行庄严的“登极”仪式时,克伦威尔决意在自己的穿戴上给人留下印象——他要以普通人的姿态出现在国人之前。黑天鹅绒的礼服代替了将军的军装,便鞋长袜替换了带马刺的骑靴,行军斗篷让位给了黑色罩衣。他乘坐着髹漆一新的马车,经过由五个困步兵和三个团队骑兵组成的夹道军列,前面走着市长、市议员、法官和两名掌玺大臣,后面跟着参事院的成员和军队,浩浩荡荡,好不威风!
  在宣誓效忠宪法之后,护国主克伦威尔庄严地接受了象征国家权力的国玺、国剑;他的帽子饰上了金带。克伦威尔说这样把民政权和军事权集中在自己手中。他是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陆、海军司令,他主管税收,统辖警察和司法,领导外交,在国务会议同意下宣战、媾和,并有权以自己的名义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敕令。换句话说,过去国王没有得到的权力,现在都无条件地赋予了名伦威尔,他实际上成了国家全能的统治者。
  可有谁能想象到,正当克伦威尔“黄袍”加身,志得意满之际,英国和荷兰仍然处于战争状态。这场战争严重影响了英国的工商业,以每月耗费120万英镑的速度,耗尽了尚不算空虚的国库。两国的停战谈判进行得很艰苦。护国主“登极”48天后,荷兰终于同意签订和约。在听到和平终于到来之后,护国主长舒了一口气,仰天赞叹到:“真得感谢上帝啊!”
  英国的工业发展英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毛纺织业对羊毛需求量的增加,使英国出现了一种“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到了17世纪,随着工业人口的增加,对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多,给圈地运动以新的刺激。在17世纪最初的30年内,小麦价格上涨两倍,地主为追逐厚利,纷纷在中部、东部和东南部进行圈地。圈地者广泛推行排干沼泽地带的工程,并在大面积土地上实行土壤改良。他们剥夺农民的土地和强占农村中的公用地,或出租给农业资本家,或雇工经营。就这样,农村中的大片公用地在暴力侵占下变为私产,成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和牧场。
  圈地运动在英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三个结果:一是实现了农业的直接生产者(农民)与生产手段(土地)分离的过程,农民减少过程使农民家庭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脱离了土地的农民,一方面为资本主义工广提供了劳动力,另一方面也为工业品的销售创造了市场。二是圈地也使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由地主对于农民的封建剥削过渡到农业资本家对农业工人的资本主义剥削。进行圈地的地主,无论是亲自经营资本主义农场,还是把土地租给农业资本家,他们都与资本主义发生了密切的关系,逐渐的资产阶级化了。三是经过圈地后出现的资本主义农场,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产量竟比封建农业经济提高了三四倍。
  随着工业的发展,英国的对外贸易也兴隆起来。英国的海盗活动为英国商品铺平了通往新大陆的道路,海盗船只的炮火为商人的商站和货栈廓清了基地。外国人报怨“英国人仗着自己的船坚炮利和厚颜无耻远窜各地,几乎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为所欲为,攫取全部贸易和它的各种好处。”“英商指南”中指出:英国把羊毛、未经修剪的呢绒和啤酒输往巴德兰和北德各城市,并从那里输入夏布、铜制品和服饰品;把蜂蜡、脂油、黄油、干酪、小麦、黑麦、大豆、面包干、蜡烛、皮革、绒布运到法国,并从那里运出夏布、花边、葡萄酒、檀香、树胶;把粗毛织品、皮革、小麦、黄油、干酪运到西班牙,并从那里运出葡萄酒、橙子、柠檬、胡桃和铁;把小麦、黄油、干酪、细毛织品、铝、锡、皮革、牛犊运往里斯本,并从那里运出植物油,肥皂、香料、细棉布;把纽芬兰鱼、沙丁鱼、鲜鱼、铝、布匹送到加那利群岛和马德拉群岛,并从那里获得糖和各种丝;把布匹和服饰品运到西印度群岛和巴西,并从那里把黄金、白银、珍珠和各种木材运到英国;把英国特产的超细毛织品、皮革、干鱼和熏鱼,加过工的锡送到近东,并从那里获得各种丝、棉花、各种植物油、豆蔻、桂皮、明矾和磷;把粗毛织品、劣等酒、食盐、伏特加运往波罗的海沿岸,并从那里运出亚麻、大麻、云母、柏油、脂油、蜂蜡和各种毛皮。从“英商指南”所载英国通商地区一张不完备的清单,可以清楚地看出英国商业公司把它的触角伸到了伊朗和北美,从瑞典到印度和锡兰的广阔地区。
  殖民贸易给各国资产阶级带来了巨额利润,从而引起了西欧列强之间殊死搏斗。英国是一个后起的殖民帝国,它的殖民贸易不仅要突破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设置的重重障碍,而且还面临着严重威胁英国商业利益、在欧洲首屈一指的商业强国荷兰的竞争。161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缔结了一项协定。该协定明确规定,荷兰公司有权输出东方香料的三分之二,英国公司只能输出三分之一。这项协定充分体现了当时英、荷力量的对比。
  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实力逐渐雄厚的英国资产阶级不断扩大对外贸易,积极向印度和美洲渗透和扩张。1609年、1610年、1619年,英国先后在苏拉特、冈比亚、马德拉斯建立了自己的商站。詹姆斯一世统治时期,国内政治局势紧张,促进了英国的海外移民,仅在1605—16274的短短20多年时间内,英国就先后在巴巴多斯、弗吉尼亚、新英格兰和圭亚那建立了殖民地。1640年,英国的贸易额已经超过17世纪初的一倍。英国在对外贸易和殖民活动中意识到,只有打击荷兰海上霸主地位,英国才能获得充分的贸易自由,使英国人变成世界上最富裕的民族。

  荷、英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自从荷兰在国际舞台上出现时起,就日益显露出荷兰与英国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17世纪上半叶,荷兰与英国商人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和在各殖民地的争夺,有时尖锐到双方都处于战争边缘的程度。英国克伦威尔所建立的护国政府,其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对外消除外国竞争者,使资产阶级的英国变成称霸世界的海上商业强国。实现这个目标,前进道路上横亘着当时头号的商业强国荷兰。荷兰当时拥有数目多得多的商船队,几乎覆盖了整个世界的商业港口,以致英国海盗雷利惊叹地说,荷兰“拥有的船只,象其余所有基督教国家所拥有的全部船只一样多”,仅是从事捕鱼和运鱼的船只就有6400艘之多。
  令英国更不能容忍的是,荷兰到处排挤英国商人。荷兰在俄国和波罗的海各国市场上,在北美殖民地和东亚各国,在地中海上和西非沿岸地区,荷兰人仗恃资本雄厚,基本上垄断了各国的贸易。例如,在波罗的海,针对这里造船业比较发达,荷兰商人运来造船业所需要的木材、松香、柏油、大麻等等主要材料、完全控制了这方面的贸易。1649年,荷兰与丹麦签订条约,荷兰用每年付款的办法,获得了这些货船免税通过松德海峡的权利。英国大使抗议无效,遂使这一地区贸易优势落在荷兰手中。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荷兰凭藉其海上优势,在英国水域肆意捕捞鱼虾等水产品,而且还把这些水产品拿到英国市场上高价出售,牟取厚利。这些情况早已引起英国资产阶级的愤怒。
  为了改变这种局势,打破荷兰的垄断和封锁,英国决心实施规模巨大的海军建设计划。1652年秋,英国决定建造价值30万英镑的30艘新型巡洋舰,准备同荷兰在海上一决雌雄。在诉诸武力之前,英国力图通过和平途径吃掉荷兰的商业,进而吃掉荷兰的殖民帝国。为此,克伦威尔耍出了惯用的外交计谋,策划同荷兰缔结攻守同盟,进而合并两个共和国。
  英国决定对荷兰采取最坚决的政策,大造舆论:或者是两个海上强国结成坚固的同盟,几乎合并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否则便作殊死的斗争,迫使荷兰承认英国在海上和海上贸易方面的霸权。为此,英国在外交上露出两副面孔,开始以最友好的宣言,继之则是公开的破裂。
  1651年2月,英国议会派出两位特命全权大使出使荷兰,陪同全权大使出访的还有40名绅士和大约200名仆从组成的随员。荷兰闻讯,三级会议代表团随带27辆马车非常隆重地接待他们,洋溢着非常友好的气氛。在三级会议隆重的接见仪式上,荷兰共和国的七名代表向英国大使申明愿与英格兰共和国修好,准备不仅恢复并保持英国和他们之间一向存在的牢不可破的良好关系,而且还要同共和国缔结互惠条约。英国大使在听完荷兰共和国代表的话后回答说,他们还有更远大的建议。英国大使建议:“英国和联省之间过去时期存在过的友谊和良好关系,不仅应予恢复并维护,使之不遭破坏。而且,这个民族和联省还应该结成更紧密、更真挚的同盟,也就是说,为了双方的幸福,它们之间应该有更重大、更强烈的相互利益。”
  什么是“更重大、更强烈的相互利益”?荷兰人犹如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向英国人打听,英国人究竟向他们要求什么?英国大使故意不把这层窗户纸捅破,避而不做正面回答,绕着弯子说,应该由联省自己向英格兰共和国提出明确的建议。英国人的本意是相当明显的,那就是建议荷兰同英国合并,也就是说,建议它自愿地从属于英国;如果拒绝,就同它破裂。这便是英国人准备给予荷兰人的友好拥抱的隐秘会议。
  英国政府一厢情愿的建议,特别是“英国人令人难忍的脾气和他们对我们幸福生活的无限仇恨”,引起了荷兰人的气愤。荷兰三级会议对英国的建议保持缄默。
  英国政府没有得到答复,又命令英国大使提出一个更象最后通牒的友好建议。这项包含七点内容的建议明确指出: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在国际条约和国际同盟中,英格兰共各和与联省共和国应该象一个统一的国家一样采取行动;在某些场合下,甚至在内政问题上,三级会议应服从英国议会的决定。英国政府惟恐对方误解,又让大使作一番口头补充,说如果这些建议被接受,“还有更重要的、将对两个共和国的幸福具有更重大后果的条文要提出来”。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在双方争相表示友好的时候,两个共和国之间的真实关系却日益紧张起来:英国人抢劫荷兰船只,荷兰舰队则在名将特隆普指挥下游戈于英国海岸附近,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英国建议把两个共和国联合在一起,企图从这种合并中捞到巨大的好处。这个建议遭到荷兰三级会议的拒绝。反应迅速作出,克伦威尔于1651年8月5日将。《航海条例》提交议会通过,并且非常匆忙地于同年加以颁布。
  《航海条例》是17世纪重商主义的典型产物,它向荷兰人表明了英国不久前提议结盟的真实意义。条例明确规定: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亚洲、非洲和美洲,或该三洲的任何部分,或属于该三洲的岛屿,或该三洲通用地图或图片所载明或记述的岛屿,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产、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由非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准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爱尔兰,或本共和国所属或所有的任何其他地方、岛屿、殖民地或领土;属于本共和国人民的船舶仅指其业主或合法所有人确系本共和国人民,或住在本共和国的人,并无假冒等情,其船长及船员大多数又为本共和国人民;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载运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连同其全部船具、枪炮和附属构件)并应一并没收;……
  根据这个条例,只有由英国人指挥的和全体船员的四分之三以上为英籍海员和英国船只装运的外国商品,始准输入英国;而且在这些条件下,商品也只能从它的产地输入英国,因此,主要从事中间贸易的荷兰便被排除同英国的贸易之外。
  同年,英国政府又宣布,在欧洲以外地方的商品.必须用英国船只运入;欧洲的货物须用英国商船、或者原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人英国港口和英属殖民地;运入英国的鱼类须为英国渔船所捕,只有英国船只才能运鱼出口。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排斥荷兰中转贸易的同时,扣押违反该条例的荷兰船只,两国关系急剧恶化。

  第一实英荷战争

  英国《航海条例》的颁布,激化了两国间的矛盾,英国人不断抢劫荷兰船只,荷兰舰队也迸入英国海岸附近游弋。随着矛盾的激化,英国和荷兰未经宣战便展开了军事行动,第一次英荷战争终于爆发了。
  战争是荷兰于1652年7月28日发起的,其目的是为了回击英国国会针对荷兰垄断海上贸易的《航海条例》。英荷之间在普利茅斯、纽波特和波特兰等海域展开了激烈的海上交锋,双方都使出浑身解数,殊死搏斗。
  当时,这是一系列规模很大的海战,每次海战,双月都没入了200多艘战船,2~3万人的大批水兵和6000~8000门大炮。荷兰水兵具有高度的战斗素质,以马丁、特隆普为首的荷兰海军将领具有很高的海军统帅艺术。但这个时期的英国已经拥有比荷兰数量更多、装备更好的舰队。英国海军将领贝莱克对荷兰海岸进行了严密的封锁,双方都打得很出色。由于英国在国内战争时期所创造的军事组织和军事技术装备的优越,而荷兰海军将领们的助手不够得力,武器装备上较差,遂使荷兰海军在1653年6~7月的决战中遭受了一系列的失败。
  第一次英荷战争,双方还在地中海、印度洋以及连接波罗的海和北海的各海峡相继展开。装备了先进的火炮、同时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占有优势的英国舰队,到处打击荷兰海军舰队,在击溃其主力舰队后,对荷兰海岸实施封锁,从而构成对荷兰的威胁。
  这次战争对荷兰的经济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荷兰商船,往往成了英国舰队的掳获品,荷兰的渔船队也遭受到重大的损失。1653年,英国海军封锁荷兰海岸时,暴露了荷兰经济最薄弱的一面——过度地依赖对外贸易。封锁几乎给荷兰造成一种灾难,终于迫使荷兰于1654年4月15日签订了《威斯敏斯特和约》。根据和约,荷兰承认了《航海条例》,并保证赔偿从1611年起给英国东印度公司造成的损失。这次和约,标志荷兰将海上霸权让位于英国的开端。
  荷兰人的对手,是一手拿着宝剑,另一手拿着祈祷书的克伦威尔。英荷战争还在进行之中,克伦威尔便充分施展外交才干,分别同当时对英国来说还不太危险的强国瑞典、丹麦、葡萄牙等国签订商约。克伦威尔在派遣英国外交家魏特劳克出使瑞典时说。“这对共和国非常重要:除克里斯提娜女王外,在整个基督教世界,还没有一个我们可以指望的用友谊的联系与之联结起来的国君和国家,……您现在的使命是一种最好的手段,可以安排我们同荷兰人和丹麦人的关系,安排我国的贸易工作”。当时,瑞典的贵族怀着愤怒的心情注视英国的事变,认为议会不过是“鞋匠和成衣匠的合伙公司”。魏特劳克付出很大力量来消除瑞典贵族的成见,终于同瑞典签订了和平同盟条约。在同丹麦签订的条约中,英国取得按荷兰人享受之条件通过松德海峡的权利。同葡萄牙签订的商约,是葡萄牙经济上隶属英国的开端。克伦威尔一面同葡萄牙签订条约,使在葡萄牙进行贸易的商人享有充分的信仰自由,另一方面将在新交易所行凶械斗的葡萄牙使节的兄弟交付法庭审判,并判处这个葡萄牙贵族以死刑,在众目环视之下切下头颅。他的哥哥为了不看到这个可怕的场面,带着刚刚签订的条约离开了英国。
  随着英国同瑞典、丹麦缔结了有利的商约,波罗的海的门户终于对英国敞开了。英国谋求同葡萄牙缔结的商约,给了英国一些单方面的好处,是英国对葡萄牙取得优势的开端。这样,葡萄牙的全部海外领地都对英国商业开放了,英国商人摆脱了宗教裁判所的干涉。
  英国权衡了同法国和西班牙的关系,认为法国是强国,同法国斗争潜藏着意外的危险,而西班牙处于日益没落的地位,是一个富饶而又容易到手的战利品。西班牙不许英国同它的殖民地贸易,还使英国商人,也就是西班牙人眼中的异教徒,受宗教裁判所的审判。克伦威尔要求西班牙开放西印度群岛的航行自由,并制止宗教裁判所的迫害活动。在西班牙看来,“这等于要挖掉我们国君的两只眼睛”。同西班牙的一场战争不可避免了,用克伦威尔的话说:“我们同西班牙处于战争状态。我们发动这次战争乃是出于必要。西班牙是我国最大的敌人,是天然的敌人,仿佛是上帝亲自指定给我们的一详,因为它是教皇党的化身。没有办法让西班牙使我们满意,岂没有办法让它给我们安宁。我们汉仅要求西班牙允许我们为商人在口袋里装一本圣经和照自己的方式向上帝祈祷,但从西班牙人那里却根本不能指望得到信仰的自由。”英国积极策动对西班牙的战争,同时,海军乘胜前进,在肃清了英吉利海峡的海盗之后,继续扫荡西班牙和地中海上的海盗。强大的英国舰队在北英、印度等殖民地巡亡,有力地配合了殖民地的扩张活动,成为建立大英殖民帝国的后盾。

  ------------------
  幻想时代http://www1.gameforever.com/aoe/hx/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