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数月后…… 全身缟素的秦王匆匆走来,身后跟着一员武将。此人身高膀阔,面庞黝黑,留着浓浓的胡须,正是将军樊於期。他满身甲胃,手扶剑柄,步履极为轻捷,像影子一样紧贴着秦王一前一后向监舍的方向走去。 监舍位于内廷,兼作执务殿。殿内摆着一几一榻,朴实无华。 此刻榻上斜躺着一人,干瘦枯稿,者得已看不出年龄。皱纹交错的脸上一片蜡黄。老人的身旁,一位长身玉立的少年肃然待立。” 秦王走进监舍,径直走到老人的床边。单腿点地,握住老人骨瘦如柴的手:“司礼,今天您看上去气色好多了。” 老人闻声缓缓睁开了眼:“哦,是陛下啊!人寿乃天数。看来,我是要追随先王而去了。”说着,剧烈地咳嗽起来。 秦王伸出手欲替他拍抚,老人却一把抓住他的手,恳切地说:“老臣担当秦国司礼,实为无上的荣幸。老臣侍奉了昭王二十二年,孝文王三年,庄襄王三年。到殿下,已是第四代秦君了。喀……喀……,老臣一家世世代代都是司礼,历十三代,已有二百多年了。司礼身负劝戒君王之责,为此,我曾祖父被孝公所斩,伯父为昭王所杀,儿子又被孝文王赐死。十三代人中已有二十五人为此命归黄泉。真可谓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喀……,而今,我只有一事托付陛下。”说着,指了指身边的少年,“这、这就是我的孙儿。也是一个不怕死的,若陛下肯予重用,老臣死而无倔。有朝一日,秦国一统天下之时,陛下若还能想到,在世代秦国子民为这江山社稷而抛洒的热血之中,也有我家二十五人的涓滴热血,老臣也就瞑目了。” 秦王热泪盈眶,郑重地点了点头。 “先王遗训,大王可曾牢记在心否?”老人猛然撑起身子,双目炯炯直视秦王,声音格外严厉。 秦王忙退后几步,伏地深深跪拜,答道:“赢政一刻不敢或忘。” 老人微微一笑:“大王天生容智,老臣可以放下最后的心事了。”身子慢慢软倒。 秦王大惊,急忙扑近榻前,凑近老人的耳边:“司礼,你还有何谏言与寡人。” 老人用几乎细不可闻的声音说道:“大王切记,为君者不可有妇人之仁。欲成千古霸业,必有非常手段。相国吕不韦非是大王之良臣,他日恐有大患。”说罢,双眼一闭,就此辞世。 秦王强忍住泪水,起身长叹:“司礼,你实是寡人的良师,你这一去,还有何人能对寡人进谏,痛哉,痛哉!” 刚欲转身离去,却被司礼的孙儿厉声唤住:“赢政,先王统一天下的遗志,是否牢记在心!” 声音高昂威严,不像出自一位少年之口。秦王停住身,忍不住回头望去。端详了一会儿,然后毕恭毕敬地答道:“决不忘怀。” 少年点点头,满意地一笑,方露出些许稚气。 秦王走上一步问道:“是你祖父教你的吗?” “正是。”少年答道。 “很好。从今天起,你就是新的司礼!” “多谢大王。” 少年躬身一揖,算是首次以司礼的身分拜见秦王。 “你祖父是否将司礼的所有职责都传授于你了?” “是的,全部。甚至包括天下统一后须于拂晓时分举行的封掸之礼。” “哦?封掸之礼,你连这都晓得?” 少年又施一礼。“只因我是司礼的最后传人,我一定会亲自主持这一大典。”语声中透露着坚毅和自信…… 所谓封掸之礼,是商周时代历代君王的祭天仪式。须于拂晓时分登上传说中有天神降临的泰山,祈祷天帝将统治邦国的使命委托于身。如果该王不配作人间之君主,天帝即会用雷电将其劈死;反之,天帝则以朗睛昭示天下——天降明主于世。故封掸仪式与新王的命运息息相关,是帝王们最隆重盛大的祭把活动。 自周朝以来,诸侯割据,战事连绵,民不聊生,封掸之礼一直没有再举行过。三百年过去后,一来通晓这项仪式的司礼已寥若晨星,二来各位国君也深恐祭天之时被天雷劈死,故而谁也未再执行此礼。 但作为秦王的司礼,为秦王主持封掸之典是其世代相传的重要使命。统一天下之后,也只有通过行此大礼,方可昭示天下,圣命天授,天意不可违。 ------------------ 文学殿堂 整理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