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隋朝春秋


            1
  在十八世纪,中国清朝时代,有个著名的历史学家名叫赵翼,他写了一本评论历史的名著(二十二史札记)。他从(史记)、(汉扔、《三国志)等历史正史二十二册中摘取史话加以分析评论,在其作品第十五卷中有如下记述:
  “古来得天下容易者,再易也未曾有像隋文帝那样的了。”
  中国历史上,很多王朝兴衰,都要由英雄历经千辛万苦才能取得天下,建立起新王朝。汉高祖刘邦、后汉光武帝刘秀、明太祖洪武帝朱元漳皆为转战沙场,杀死群雄取得政权的。与拚命夺权、死里逃生的当权者相比,文帝坐上皇位也未免太轻松了。历史上有不少因此对文帝有过于苛刻的评价,其实只要他做得还不错,也没有必要过于挑剔这位政治家的功绩和他的能力。
  隋杨帝之父文帝,名叫杨坚。继西晋之后,统一了历时两百七十余年分裂的中国,他原来是北朝西魏一位大官的子弟,王朝交替之后他成为北周重要的大臣,公元五八一年由他建立了隋朝。
  文帝身为一个统治者,是一个和清朝雍正皇帝颇类似的人。他具有丰富的想保力和处理国事的能力,是治国严厉的统治者。他实现了征服南朝陈国统一中国的大业,并制定国内法令,完成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并使国库丰储。他也创立了通过考核举优录用官吏的科举制度,以及新的征兵制度——府兵制。还取消了官贵豪门很多垄断土地,弊端极大的旧土地制度,实施*均田制”。他给长期处于战乱状态的中国社会带来了和平与安定,使中国人口大增,增加了生产力,改善经济情况。
  在其优点的背后,文帝的最大缺点就是他过于猜疑别人,所以他经常进行清党。例如,建立起隋王朝,本是应该平定一些叛乱,但不必因害怕北周皇族夺日皇位就大肆残杀,连婴幼儿都不放过,彻底斩草除根。
  此外,文帝在宫廷设置“廷杖”,大臣若有失职犯过,被文帝当廷怒责者在所多有,被打死的事情也发生过,所以文武百官对文帝都极之畏俱,大臣在上朝前,往往先与家人诀别,预留后事。
  性格刚直公正的仆射(宰相)高顿曾劝告文帝:
  “皇宫是处理政务的地方,千万不能把它变成处罚大臣的地方。”
  文帝平时很信任高顾,但对这点建议毫不重视。说文帝冷酷也好,残忍也好,倒也只限于他对权力机构的控制;对百姓他却很仁慈,实行减租减税政策,不轻易征用民役修筑无用的工程,爱护百姓,善于管理国家事务。他对收取贿赂的官吏处置严厉,立刻处死,使百姓拍手称颂,他的治世年号被誉为“开皇之冶”。
  辅佐文帝的高额字昭玄,文帝和其他的皇族都很欣赏他的主张,根据他的提案,朝廷录用了很多有行政管理才能的优秀官员,加强了隋的行政机构。高须是一个不妥协,性格刚强的人,渐渐的与他敌对的人变多,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有一天文帝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生长茂盛的杨树和李树的树枝交缠在一起,两棵树争相生长,结果都倒了,不久洪水冲过来,杨树被冲跑了。文帝醒后,百恩不得其解,去请教占梦的人,占卜师在被他被逼问下说:
  “恐怕有姓李的要推翻朝廷。洪水,当然是说名字和水有关系,无非是名中有三点水旁的字。”一句话说清楚就是“有姓李的名中有“水’字旁的人企图谋叛”。
  文帝本来猜疑心就特强,总是疑神疑鬼的,一听占卜师这样讲,想起了一个人——
  李浑,爵位是部国公,姓与梦中的李树的李正巧碰上,他年事已高,又不是实力派人物,也没有特别的派系,不像会有那么大野心的人。
  文帝又想:“他会不会有儿子呢?”他派人去问了,邱国公有个儿子,但已经死了。只有个孙子名叫“洪儿”。听了侍臣这样说,文帝沉默了一阵后,决定下敕令给郡国公李浑,将其孙洪儿赐死。
  得知此事的高顾,即刻功谏文帝:
  “因为相信梦,而对无辜的人因死,这种事陛下万万不能做。如果按梦去寻人,姓李名中与‘水’字旁有关系,比这孩子更可疑的人陛下身旁也有,要杀得先杀他呀——这人就是唐国公。”
  唐国公姓李,名渊。他是文帝之妻独孤皇后的外甥。这位文帝宠爱的青年贵族除非真的谋反,否则文帝无论如何也不会杀他的。皇帝听了高领这番话,抖动着嘴唇说:
  “我懂了,不用再说了,对邮国公我多想了,想得过头了……。”
  于是高领向文帝施礼退出了。他对文帝而言,就像是一面镜子……。
            11
  从隋朝到唐朝,皇帝的后官人数是固定的. 排在第一位的是皇后,当然这只有一人;其次是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之称的四位夫人;除此之外,还有昭仪、修容、充媛等九嫔;再就是捷予。美人、才人三个等级的美女,分别为九人;最后为宝林、御女、采女分别为二十七人,以上共计一百二十二人是可以被叫“娘娘”的。不用说,后宫还有几千女眷,她们一旦博得了皇帝的欢心,就有可能以姿色夺得半壁天下。
  但文帝却不是迷恋女色的皇帝。独孤皇后嫁给文帝时才十四岁,她当时让丈夫发誓:“一生之中不能与除了她之外的任何女人生孩子”,文帝严格遵守誓言,他的孩子全都是由独孤皇后一人所生,皇帝的私生活如此纯真,这在世界史上也是罕见的。
  这位皇后是丈夫处理国家公务的有力辅佐。当文帝工作上遇到棘手的难题时,对如何处理感到犹豫不定时,她鼓励丈夫“碰上骑虎难下的问题,就下决心干到底”。她曾劝动皇帝从酉城商人手中买下价值十万两黄金的宝玉,理由是“有了这笔巨资,将来可以养活一万名士兵”,仅从这一点,就能确信独孤皇后是位才智过人的女性。在她身上看要找出平凡的一面,大概就是他们夫妇的家庭生活了吧。
  文帝夫妻共生育了五个儿子,全都是死于非命。依赵翼的说法这是“因果报应”。文帝在即位时把北周有皇族血统人全杀了,对于这种做法,通常史书的评价都会极为难听。
  文帝五个儿子的名字分别为勇、广、俊、秀、谅。
  .长子杨勇,是当然的皇太子。父亲当年在北周任大臣时,他充分发挥才能,辅助父亲工作。有一个时期在黄河下游出现了大量流民,文帝对如何处理这件事很为难,试图采用强制的方法让他们迁居到北部边境地区。杨勇反对这样做,他说:
  “这些人也不愿意离开家乡到处流浪,只因前朝政策不对头,在自己的家乡待不下去了,才会如此。首先必须修改不合理的政策。这样民众就会自动地返回家园。除此,国家也要奖励他们回家乡定居。”、。文帝对长子的建议很重视,废除了强制迁移人民的法规。杨勇有远见、博学、性格慈善宽厚,受到众多人的好评。但他性情脆弱,生活过度奢侈,文帝对他这点很不喜欢。
  母亲独孤皇后非常讨厌长子的私生活。杨勇本来有妻室,可还爱着别的女子,妻子被丈夫冷落,在绝望中心脏得了病,卧床不起,两天就死了。这激怒了崇尚一夫一委制度的母亲——独狐皇后。甚至连杨勇爱的那个女子,对于她自己在王妃死后立刻被立为正室的这件事也非常不舒服,因为她觉得,这代表了或许有一天,自己也会遭到相同的下场。
  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小事,一点一点累积在一起,这位皇太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变得一天比一天紧张,杨勇即使知道自己有些“缺点”被误解了,也不想去双亲那儿多解释。为了消除烦恼终日沉醉于恋爱之中,使得自己的处境变得越来越险恶。
  次子杨广有“晋王”的爵位。中国的“王”和西方国家的“国王”不同,相当于西方的“亲王”。他知道母亲的爱好,很会讨母亲欢心。她明白要得到母亲的偏爱,就要少饮酒做乐,少接近女色,有礼貌,温顺而谦和,做得好像是懦家思想道德的化身一般,自是大佳。也就是要反对哥哥的一些做法。杨广处处用尽心机,采取巧妙的处事方法和演技,所以赢得了母亲的宠爱。
  “下任皇位继承权掌握在母亲手中,我若要取而代之,现在怎么能不去为此而努力呢?”杨广暗暗地为此目标在努力。
  要努』力才能得到皇位。这种努力不同于战场上群雄竟武,也不慌如何去精通治国之道,而是要讨好爱咦叨的母亲。对杨家来说,由谁来继承皇位,并不是国家大事,而仅仅是家庭问题而已。
  最后,杨广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用欺骗的方法继承了皇位,成’为统治中国的杨帝。
  杨广为了取代哥哥的位置绞尽了脑汁,他先是对母亲说:
  “大哥很恨我,搞不好会下毒杀我。”
  接着他和好友宇文述商量如何能取代皇太子的地位,宇文述出主意要借杨素的力量。杨素谎称自己牵涉了‘’皇太子企图谋反”的阴谋活动,而出面作伪证,唆使独孤皇后下决心废掉皇太子,此法还真灵,皇后果然让文帝废掉了皇太子。
  开皇二十年(公元六*0年),十月九日,杨勇被废去了皇太子的地位,被送进东官软禁。十一月三日杨广取代了皇太子的地位。有一天,京城大雪狂风,天气阴丞,还发生了强烈的地震。杨勇爬上东宫院子里的大树,在风雪中向文帝的方向大声诉说自己的冤情,正巧因地震的关系文帝走出宫殿,听到了他的声音,问身边的杨素:
  “这是勇儿的声音,他在喊些什么?”
  杨大冷淡地答道:
  “前皇太子疯了,请陛下不用过虑。”
  “是这样问……”
  文帝南响自语,脸上蒙上一层阴云,心想儿子是真的疯了。此后,他再也没见长子的面。次子杨广轻而易举地当上了皇太子。
  文帝的三儿子杨俊,爵位是秦王。性格温和,是位虔诚的佛教徒,他想当和尚,但文帝和皇后不准许。他在军事上、行政管理方面也有良好的才能。
  在不准出家的这件事之后,不知何故,杨俊变得极度奢侈,建造豪华的官殿,招揽美女人室整日游手好闲。一个吝啬的父亲却养了个骄奢败家的儿子,文帝为此不再给杨俊过多的生活费。结果杨俊开始做起放高利贷的生意,文帝听后非常生气,心想:或许有了家室后,行为会收敛点,因此决定让他结婚娶妻。不必说,夫人也是出身名门富豪家的美女。这个女人嫉妒心特别强,不许丈夫到外面拈花惹草,结果夫妻反目,闹到最后她在杨俊爱吃的瓜果上涂毒,杨俊虽幸免一死,但身体却大为受损,后来从领地回到都城内调养,从此卧床不起,双亲对他不闻不问,很年轻就孤寂地死去。
  四儿子杨秀,爵位为蜀王。是个武功高强的男子汉,朝廷的大臣部惧怕他。文帝喜欢他,但对他不放心。
  文帝说:一我活着时没问题,一旦我不在世,他会不会篡夺皇位,造反呀?”
  父亲对他的警惕当然一定会流露出对他冷落的态度,杨秀自然而然也感受到了,他逐渐变得放肆,时常发表不满的言论,特别是对二哥当上皇太子的事,于言谈中流露出强烈的不满情绪,于是杨广的同党杨素再次献计,把蜀王骗进宫,让文帝把他软禁在自己的宅队文帝死后,扬帝即位,还是和过去一样关着杨秀,杨帝死后,杨秀在混乱的争斗中被害,结束了他二十多年的软禁生活。
  文帝的第五个儿子杨谅,爵位汉王。父亲很疼爱这个小儿子,他还年轻时,就把全国一百九十个郡中,西北地区的五十二个郡都交给他治理,确切些说,应该是由他对五十二郡进行“越权管理”,不论是法令还是敕令一切事务他都可以干涉。
  他对废除大哥皇太子一事也很感不安,当知道四哥被软禁的消息后,更是心中直打鼓:
  “不知何时轮到自己头上。”
  为此不敢回京城,连文帝死的时候,也没回朝参加葬礼,在领地加强防备,以防后患,扬帝即位之后,他终于举旗造反了。
  看一个当权者的功绩大小,最重要的一个标准是,他是否使国家经济发展了,让民众富裕起来。事实上文帝实行的改革政策,不但使民众的租税减少了,而且官府征用劳役也比以往少多了,国库财政状况好转。这都是经济繁荣带来的成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安定,从这些方面来说,文帝是个优秀的统治者。但他在教育子女方面没有成功,可说是忽略了切身问题。身为政治家的文帝取得的业绩,完全葬送在自己的儿子手中。
            皿
  陈叔宝是南朝陈国的第二代皇帝,他在历史上被称为“陈后主”,后主的意思是“王朝最后的君主”。除他之外,《三国志)中蜀汉的刘禅也被称为“后主”。后主在历史上往往多被批判为昏君。
  陈叔宝这个人物是历史上典型的亡国型君主的代表。他于公元五八三年继承王位,此时北方的隋文帝已登上皇位,正在等待时机统一天下。陈叔宝的父亲,即陈国的先王去世时,文帝正率兵越过国境攻打陈国,但又把大军撤回来了。原因是,陈苏宝为父举行葬礼,身着丧服,当时大家都公认趁人追悼之际出兵乃违背道德伦理之事,不得人心,应该等到丧事完毕再出击。
  暂时休战并非文帝的诈敌之策,仅表示文帝严守礼法,也表示了要消灭陈国是轻而易举的事,信心十足。
  国难当头即位的陈叔宝,本来应该是心情悲痛,但人们所见到的情况,使人对这位后主的所做所为不能理解。他每日沉醉在歌舞诗赋的欢乐之中,过着迷恋美酒贵妃的淫乱生活,把皇帝的公务置之一旁毫不考虑。
  陈叔宝除了皇后之外,还有不少宠妃。其中最有名的一位美女叫张丽华,她不单容貌美,身材也苗条,特别是她六尺长的秀发更是无人能比。据说把秀发摊在地上光亮如镜,能反映物件,十分诱人。陈叔宝对她爱不离身,在朝廷执行公务时也把她抱在怀中。皇帝是一国之主,如此公私不分,国政混乱不堪乃当然之事。
  大臣们都拼命讨好张丽华,她很聪明,记忆力也强,任何一点小事情都记得清清楚楚。倘若有什么芝麻大的小事弄得她不高兴,让她上告了皇帝,就有人会掉脑袋。
  国家面临财政困难,陈叔宝却建造豪华的宫殿,天天花天酒地,美女欢歌宴席不绝,建筑宫殿使用香木和珍贵的宝石,花费大量资金。除此他还到处游山玩水,喜欢写诗弄墨,其中有一首名叫(玉树后庭花)的诗流传至今。
  一如此骄奢淫逸加重了陈国财政困难,陈叔宝为寻求安逸,只好增加税收。人民受此压迫,早就瞻望隋军到来,把他们从苦海中解放出来。当时军费开支困难,皇帝还随意动用军费携带美女外游,军内对这个席君也起反感。陈叔宝讨厌武官,害怕他们起来造反,他一出后宜,总觉得有人要对他下毒手。
  “天下统一的时机就快到了。”文帝这样判断。
  开皇九年(公元五八九年)一月一日隋朝五十万大军开始对陈作战,历史上称这次战役为“平陈之战”。行军元帅,即总司令,为文帝的次于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历帝,他当年二十一岁。风华正茂,英姿焕发,他帅领的战将有:杨素、高短、贺若迅、韩擒虎等开国宿将。大军巧渡长江,直捣陈国都城建康。
  陈叔宝听到隋军攻到城下,不知所措,只知道抱着张丽华嚎哭。面对突袭的众多隋兵,昔日善战的陈国军队无法长久抵抗,鲁广达。周罗喉等陈国勇将先后败阵,建康城终于失守。
  狼狈不堪的陈叔宝,在宫殿东藏西躲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一个叫袁宪的大臣看见他那副样子,揪往了他的袖子破口大骂:“陛下乃一国之君,怎能如此失态?,隋军军纪严明,想必也无人会伤害陛下,请陛下堂堂正正地坐在宝座上,以礼接待防军!弃座而逃,成何体统!”
  但是,陈叔宝仍是挣脱了袁宪的手,跑去躲起来了。没过多久,隋军攻人大殿,元帅府长使(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参谋总长)高领问袁宪皇帝在何处。
  一我不清楚广袁宪答道。高颀也不多问,派兵开始仔细搜查,找了半天还是找不到。这时有一士兵报告,说有人看见皇帝躲在井里,隋军把井围住,然后往井口扔石头试探,井里面发出求救的喊声:
  “救命呀!我投降,别杀朕!”
  一放绳子,拉上来。”高项命令部下。
  绳子由井口逐渐放到井底,士兵用劲往上拉,却发现井下很重,怎么也拉不动,在场的人都大感诧异,于是又增加了绳子,多叫了些人手来拉……。
  结局让高短也哑然失笑:从并下拉上来的,不光是陈叔宝一个人,还有张丽华,以及另外一个宠妃共三个人。这三人一起被拉上来的滑稽情景成为中国南北朝灭亡,隋朝统一天下的历史性场面。
  被称为一代名臣,文武双全的高预也不禁在心中暗想:
  “简直不像话!亡国也不该亡得如此窝囊!”
  不过,基于礼法,高领仍对陈叔宝郑重相待。此时,大部队还没来得及进建康城,杨广就派来一名使者,使者是高顾之子。
  “尊父大人,晋王殿下有旨,把张丽华带回它内。”
  杨广对张丽华的美貌、姿色早有所闻,一心想等陈国灭掉之后,把她占为己有,高项闻之大怒,痛叱其子:
  “蠢东西!我以为你有什么重要使命,原来竟是为了这等无聊小事!快、快回报晋王,说张丽华已经死了。”
  高须把儿子赶回去之后,立刻命令部下处死张丽华。美女被处死,后人听了似乎觉得过于残酷无情,但高须知道她不但冶艳无匹,而且爱参与国事,不少事都坏在她的嘴上。陈叔宝就是迷恋于女色才使国家灭亡,高须对这件事批判得非常激烈。
  杨广得知张丽华死的消息,大为震怒:
  “怎么用的,不过是长使的身份,没有我皇族的命令竟敢擅自行事,好大的胆子!我一定要他好看广
  “长使”是个职位名称,在中国历史书籍和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这个词,用现代话解释就是“首相秘书长”,如称“丞相长使”则是现在的“内阁秘书长”,“将军长使”就是现在的“司令官的高级副官”。隋朝时期,由皇族担当行军元帅时候,几乎都由高须担任“长使”这个职位。元帅仅仅是军队的象征,实际作战的指挥都是有高额来担任。他是这次战后的总参谋长,或者叫总司令代理官,不过高额职位很高,杨广一时也拿他没有办法。
  不管怎么说,高项已经招致杨广的怨恨。高额是文帝亲自任命的重臣,不能因为这件事把他免职,杨广回到京城,把忌恨深深地.埋在心中。
  陈叔宝被抓后,没有被处死。让他享受贵族的待遇,逍造自在,每天饱贪度日,这样度过了十五年,直到他死去。死后隋朝授予他“杨公”的用号。这就是软弱无能的陈叔宝,另一个杨帝。
            W
  文帝之妻,独孤皇后也很高领,这当然也是有缘由的。“独孤皇后”的意思是“独孤家皇后”,在中国历史中,有很多女人都是只知其姓不知其名的。独孤这个姓让人感到有些特别,原本为北朝一个名门的姓。独孤皇后才貌兼备,但个性非常善妒。清朝的赵翼在著作中写道:“独狐皇后善妒,殃及臣于。”这个独孤皇后不单是不许自己的丈夫纳妾,也不准朝中大臣们娶小老婆,是一位标准的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崇尚者。
  从以上来看,独孤皇后似乎是一个提倡妇女解放进步的皇后,可惜事实上并非如此。文帝曾一度爱上了后宫的一位女官,她是北周富贵人家尉迟回的女儿。这件事很快就传到皇后的耳中,当时还有身孕的皇后,下令把这女官抓来,叫人把她活活打死。文帝知道爱妃惨死的消息,既伤心又怒债。骂道:一你,好狠毒呀!”
  一般来讲,皇帝被皇后惹怒,皇帝不是废了她,就是粑她软禁起来,或是把她杀掉。文帝却不同,自己独自一人悄悄地离开皇宫出走了。官吏们到处都找不到,这下子天下大乱,而且消息还不能泄露出去。此刻朝廷文武官员都把指望寄托在性格刚毅、沉着多谋的高项身上。
  还是高颔心里有数,在以前文帝打过猎的近郊区山里找到了他。文帝正坐在路旁一块大石头上,高额劝他口宫,文帝摇着头说:
  “我受也受够了,不要拿身为天子什么的来劝我,与其死守着那个女人到死,不如隐居在山中更快活。”
  “您在说些什么呀?陛下是天子,要承担着国家重任,不过是个女人,怎么可以被她逼得弃国而逃?”
  高颀这里说的“不过是个女人”不是指被杀死的无辜宫女,而是指“独孤皇后”。用今天的眼光分析高领,他或许是个蔑视女性的男人,但他当时是在劝谏皇帝要“分清楚国家和家庭的区别”。皇后仅仅是“皇帝的妻子”,是皇帝个人的配偶。不应该是国家的共同统治者,皇后没有参与国政的资格。高额认为就算皇帝生妻子的气,也不该置国务于不顾。
  文帝被高项的一席话说服而回到了皇宫。众大臣的心也平静下来了,唯独独孤皇后扬起怒眉,原因是高领说过的“不过是个女人”这句话有人来告给她。传臣无论怎么劝,皇后还是气得全身发抖。
  虽然高颌是国家的梁柱,但在独孤皇后眼里,仅仅是杨家的一个佣人罢了。她对自己的孩子都可以任其感情行事、变更皇太子,可以看出这个女人完全不具有区别公私的能力,在皇帝面前她老是说三道四的,也早已令高颀头大。
  高项的夫人死后,独孤皇后通过丈夫文帝劝其再婚,高须没同意。但在这之后,高项的妾却生了孩子,皇后大怒,她气愤地对文帝说:
  “你劝高顾再婚她不听,却与妾生了孩子,他也太不把皇帝放在眼了,这样的人你怎么能相信他呢?”
  独孤皇后对什么事情都说三道四,连高顾的私生活也要干涉,一向公私分明的高颀心里厌烦透了,多次流露出对皇后不满的情绪,开皇十八年(公元五九八年)高频被赶出了皇官。二年之后皇太子杨勇也被废除了。
  高颌离开皇宫,杨素走马上任,隋朝的实权落到杨素的手中,他姓杨,但并不是皇室成员。
  杨素年轻时曾经作过文帝的助手,颇有功绩,但后来被赶出了皇宫,原因是夫妻吵嘴,他发了脾气,盛怒之下对老婆说:
  “将来我当了皇帝,也不会让你当皇后的广
  结果妻子到朝廷告御状,诉说了丈夫的狂言,朝廷认为,即使是笑谈也不容许这样胡说,杨素为此事丢了乌纱帽。
  不过他运气还不错,很快又被召回朝廷,他做为政治家和武将,充分表现出他的才能,而且,他的文化素养也很好,不但是一名出色的画家,而且是一个会识别人相的伯乐,麦铁杖、鱼惧罗的出头,都与他的推荐有关系。他与高涵相比,私心显得多了一些,对权力和财物占有的欲望很强烈。他担任宰相时滥用职权,把自己亲友都安插到重要部门,并在长安、洛阳建造像官殿一样的富丽住宅,还有成千的奴隶为他干活儿。私宅里有美女数千人,他为达到自己的后”的意思是“独孤家皇后”,在中国历史中,有很多女人都是只知其姓不知其名的。独孤这个姓让人感到有些特别,原本为北朝一个名门的姓。独孤皇后才貌兼备,但个性非常善妒。清朝的赵翼在著作中写道:“独狐皇后善妒,殃及臣于。”这个独孤皇后不单是不许自己的丈夫纳妾,也不准朝中大臣们娶小老婆,是一位标准的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崇尚者。
  从以上来看,独孤皇后似乎是一个提倡妇女解放进步的皇后,可惜事实上并非如此。文帝曾一度爱上了后宫的一位女官,她是北周富贵人家尉迟回的女儿。这件事很快就传到皇后的耳中,当时还有身孕的皇后,下令把这女官抓来,叫人把她活活打死。文帝知道爱妃惨死的消息,既伤心又怒债。骂道:一你,好狠毒呀!”
  一般来讲,皇帝被皇后惹怒,皇帝不是废了她,就是粑她软禁起来,或是把她杀掉。文帝却不同,自己独自一人悄悄地离开皇宫出走了。官吏们到处都找不到,这下子天下大乱,而且消息还不能泄露出去。此刻朝廷文武官员都把指望寄托在性格刚毅、沉着多谋的高项身上。
  还是高颔心里有数,在以前文帝打过猎的近郊区山里找到了他。文帝正坐在路旁一块大石头上,高额劝他口宫,文帝摇着头说:
  “我受也受够了,不要拿身为天子什么的来劝我,与其死守着那个女人到死,不如隐居在山中更快活。”
  “您在说些什么呀?陛下是天子,要承担着国家重任,不过是个女人,怎么可以被她逼得弃国而逃?”
  高颀这里说的“不过是个女人”不是指被杀死的无辜宫女,而是指“独孤皇后”。用今天的眼光分析高领,他或许是个蔑视女性的男人,但他当时是在劝谏皇帝要“分清楚国家和家庭的区别”。皇后仅仅是“皇帝的妻子”,是皇帝个人的配偶。不应该是国家的共同统治者,皇后没有参与国政的资格。高额认为就算皇帝生妻子的气,也不该置国务于不顾。
  文帝被高项的一席话说服而回到了皇宫。众大臣的心也平静下来了,唯独独孤皇后扬起怒眉,原因是高领说过的“不过是个女人”这句话有人来告给她。传臣无论怎么劝,皇后还是气得全身发抖。
  虽然高颌是国家的梁柱,但在独孤皇后眼里,仅仅是杨家的一个佣人罢了。她对自己的孩子都可以任其感情行事、变更皇太子,可以看出这个女人完全不具有区别公私的能力,在皇帝面前她老是说三道四的,也早已令高颀头大。
  高项的夫人死后,独孤皇后通过丈夫文帝劝其再婚,高须没同意。但在这之后,高项的妾却生了孩子,皇后大怒,她气愤地对文帝说:
  “你劝高顾再婚她不听,却与妾生了孩子,他也太不把皇帝放在眼了,这样的人你怎么能相信他呢?”
  独孤皇后对什么事情都说三道四,连高顾的私生活也要干涉,一向公私分明的高颀心里厌烦透了,多次流露出对皇后不满的情绪,开皇十八年(公元五九八年)高频被赶出了皇官。二年之后皇太子杨勇也被废除了。
  高颌离开皇宫,杨素走马上任,隋朝的实权落到杨素的手中,他姓杨,但并不是皇室成员。
  杨素年轻时曾经作过文帝的助手,颇有功绩,但后来被赶出了皇宫,原因是夫妻吵嘴,他发了脾气,盛怒之下对老婆说:
  “将来我当了皇帝,也不会让你当皇后的广
  结果妻子到朝廷告御状,诉说了丈夫的狂言,朝廷认为,即使是笑谈也不容许这样胡说,杨素为此事丢了乌纱帽。
  不过他运气还不错,很快又被召回朝廷,他做为政治家和武将,充分表现出他的才能,而且,他的文化素养也很好,不但是一名出色的画家,而且是一个会识别人相的伯乐,麦铁杖、鱼惧罗的出头,都与他的推荐有关系。他与高涵相比,私心显得多了一些,对权力和财物占有的欲望很强烈。他担任宰相时滥用职权,把自己亲友都安插到重要部门,并在长安、洛阳建造像官殿一样的富丽住宅,还有成千的奴隶为他干活儿。私宅里有美女数千人,他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地策划废除皇太子的事件。
  文帝连自己儿子的奢侈都不能容忍,对杨素的行为当然更为气恼,要不是杨素深得独孤皇后的信赖,早就让他损台了。杨素为了自己,与晋王杨广秘密勾结。让杨广取代皇太子,准备把杨广推上皇帝的宝座。
  独孤皇后死后,原本文帝可以过一下轻松的日子,但没有多时,就又给自己带上了枷锁,他喜欢上了一位美女宣华夫人,整日与她在一起欣赏歌舞星形,饮酒作乐。宣华夫人是陈叔宝的胞妹,长得文雅秀气,勾往了文帝的魂,文帝曾满面春风的对人讲:
  “朕终于还是享受到了人生的快活。”
  不过这种日子不到二年就结束了。
  仁寿四年(公元六O四年)四月,文帝在歧州离官病倒。或许是因为从前一直过着朴素的生活,现在迷恋上女色,纵欲过度,奢侈淫乱的生活影响了他的健康,病情逐渐加重,七月十日文帝病危。这时皇太子杨广派人给同党杨素送去密函,商谈父亲死后如何确定自己的地位。因为杨广、杨素分别在离官两处别墅居住,没有直接密谈的机会。杨素把回信托官女送给杨广,在转送过程中发生了意外情况,杨素的信落到了文帝的手里。重病在身的文帝躺在病床上读着信,气愤至极。
  正在此时,宣华夫人眼中噙着泪水来到文帝的病房说:
  “皇太子卑鄙无耻,调戏臣妾!”
  皇太子杨广本就好色,这次更违背伦理,位着她的手对她说:
  “父亲死后你就是我的了。”
   “畜牲!”
  文帝颤抖着身子大声骂道。侍吏都想不到文帝会骂出这种不堪人耳的话,杨广堕落到如此下流程度,虔诚的佛教徒文帝在盛怒之下骂了这句话,等于是在咒杨广“里人畜牲道”。紧接着文帝呼唤站在身边呆若木鸡的侍吏:
   “去叫我儿来!”
  侍吏正想去叫皇太子杨广,文帝十分气愤地说:
  “不是让你们去叫杨广,是叫我勇儿来!我再次把勇儿定为皇太子,我之后的皇帝由勇儿来当,凭什么要任皇后的意思来废立太子!”
  文帝废了杨勇的皇太子之位,实际上并没有发现他谋反的证据,心中一直在反省这件事处理得太草率。文帝病中,在枕头上写了份诏书,其内容很明确,就是要让杨勇继承皇位。这事被杨广察觉,他当机立断,把文帝写的诏书扣留下来,并把送诏书的使者关进牢狱,诏书的内容杨勇一无所知。杨素把诏书的内容篡改了,皇太子杨广的心腹人物宇文达率兵守在离宫外,把宣华夫人等女官全部从文帝病房赶走,病房前只留右庶子(皇太子的侍从官)张衡一人侍候皇帝。没多久文帝驾崩,享年六十四岁。
  因为文帝是在特殊的情况下驾崩的,后世关于他究竟是怎样死的,说法千奇百怪。有人说文帝是被自己儿子杨广(杨帝)杀害的,如(隋唐演义)小说中描述的那样,直接凶手是张衡。在其他的书籍也有相同的看法,《十八史略)、《通历)这样的民间资料中也有‘“血溅屏风”的记述。
  但是,正规的史书(隋书)却没有这样的记载。《隋书)是唐代编着,对扬帝的缺点、过失、罪行大为苛责,尽管这样,它却没说文帝是他杀害的。
  实际上,文帝当时已经病危,没有杀他的必要。文帝躺在病房里,已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不必动手也会自毙,根本不需再染一手,更没必要背上杀父杀皇帝双重大罪的恶名。小说、戏剧中把杀害文帝的凶手说成是张衡,或许只是因为他是看着文帝断气的人而已。如果真是他杀的话。让文帝断气根本没必要耗那么久。杨广没有诏书也能当上皇帝,因为他早已是正式的皇太子了。
  文帝病逝的消息是七月二十日发表的,从文帝病倒到死去这段时间里,杨广和杨素两人紧张的策划活动肯定是存在的。父亲死后,杨广即位,成为用朝第二代皇帝——杨帝。
  新皇帝登段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杀兄。他派杨素的弟弟杨约为使者,赶赴长安杀死被软禁的哥哥杨勇。古代杀害重要人物时有不能让被害人流血的礼节,杨勇是被白绢带勒死的,为了斩草除根,他的孩子们也被处死。
  杨帝杀了哥哥,接着又要杀害胞弟汉王杨谅。杨谅没有束手待毙,而在他管辖的西北五十二郡举旗造反了,历史上称为“汉王之乱”。
  汉王的造反,与其说是野心发作,不如说是心理上受了挤压而产生的反抗情绪。他基本作战计划不明确,军事行动不统一,因此失掉了多次取胜的机会。据(隋书·庶人谅传)中记载,杨谅“不能专定,乃二策兼用。”意思是说,当将领们对作战计划意见不同时,他不能果断地做出统一的行动决定,致使作战行动混乱。
  杨帝命令杨素去讨伐汉王。这个阴谋家,比通事犹豫不定的汉王要有胆略,做事也果断,他命麦铁杖为先锋,率精兵五千,冒着大雨迅速挺进,两军在清源相遇,展开激战,汉王损失一万八千名将士之后溃败,逃进卞州城内。杨素率大队兵马兵临城下,逼迫汉王投降了。
  杨帝没杀杨谅,免除了他的职权,把他软禁起来,不久就死了,总算有一个是自然死亡的。
  和杨帝争夺帝位的血亲,终于一个接一个地被歼灭了。
            V
  杨帝即位之前是虔诚的佛教信徒。这是因为他受到父亲文帝黄陶的关系,在其他方面他也有类似父亲的地方。
  杨帝信教的目的之一,在于以佛教的形式,扩大他在社会上及政治上的影响力。另外,从前南朝陈国的佛教盛行,隋征服陈国统一天下之后,必须保护南朝陈国的佛教,进而达到南北文化融合的目的,为此杨帝在长安还特意修建了日严寺。
  即位当年的十一月,杨帝鉴于洛阳地理位置的重要,把这里定为东都,作为执行国务的重要城市,与长安同属一个等级的都市,并在当地建寺院,迁住僧侣二千人。
  杨帝还尽最大努力,与北方游牧民族突厥国建立友好关系。突厥从六世纪中叶开始生活在亚州北部高原地区,是强盛的土耳其三国血系的游牧民族。南北朝时代,北朝的各国都惧怕突厥的武力。用统一全国后,立刻实行了新的政策,以军事和外交双管齐下而制住了突厥,因为突厥分裂为东西两半,隋一方面讨伐西突厥,另一方面和东突厥友好相处,东突厥可汗启民被隋文帝封王。
  大业三年(公元六。七年),杨帝在文武官员的陪同下车五十万大军越过万里长城去见启民可汗,以向北方炫耀大隋朝的实力。历史上把这次行动叫杨帝的“北方巡幸”。当时,杨帝作了一首有名的诗(饮马长城窟行)。``
  $R%ot狄民赵,悠悠万里行。
  万里何所去,横漠筑长城。$R%``
  此时此刻,杨帝不但具备皇帝的自视,而且具备诗人的感性。他目睹广阔的原野,思绪万千。他喜爱山清水秀的江南风景,也很中意塞北草原的风光,面对浩瀚的沙漠涌出丰富的感觉。七百年前的昔日,年仅十八的汉朝大将霍去病率大军踏破万里荒野讨伐匈奴,今天自己又率领大军北上,不过,这次是为促进友好而来。
  扬帝诗意大发,继续吟道:``
  $R%北河秉武节,千里卷戎旗。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赵忽……$R%``
  接下来是:``
  $R%千来万转动,饮马长城宏。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岩缘驿马上,空系烽火发。
  长城俟借问,单于入朝谒。$R%``
  此刻,杨帝坐在被称之为“观风行台”的移动式宫殿的王位上。这是个巨大的建筑物,能容纳近千人,建筑物底部安装无数车轮,由一千匹高头大马拉着,能自由地移动。突厥人在十里之外就能看到这宏大的移动官殿,惊吓不已。
  杨帝受到突厥启民可汗的热烈欢迎,可汗的夫人义成公主原来是北周皇族的公主。杨帝送给突厥绸缎二十万匹,得到皇族的接待,汤帝心情舒畅地返回都城,北方巡访获得圆满成功。
  但是,杨帝得意洋洋的情景终于以悲剧告终,那就是老臣高额的死亡。
  杨帝即位后,他把高颀召回皇官,给了他一个虚头衔,以表示自己比已故的父亲文帝更为心胸宽宏大量,这当然只是做给人看的。高顾虽然年事已高,但耿直的性格毫无改变。他在杨帝面前,毫无顾忌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修筑长城劳民伤财;把突厥的君主请到朝廷是弓I猿人室,这等于给侵略者指路,朝纲已乱,加之陛下挥霍无度,如此下去国家可危。”
  这些话都刺到杨帝的痛处,杨帝从王座跳了起来,大声骂道:
  “杀了这个气焰嚣张的老东西,平陈之战时就应该杀了他,谁要听他得意洋洋的胡言乱语!”
  高颀被斩,没有留下遗言,从容地走完了人生之路,高额出生年月日不详,大概与文帝的年纪差不多,死时可能六十多岁。之后,他的后代都被流放到边远地区。(隋书》中对高项的评价很高,说他是“真正的宰相”。很多人听说他死了很悲痛,隋朝毁于民众的造反,人人心中都想:“高宰相的预言完全应验了,如果陛下早接受了高顾的谏言,就不会遭受厄运了。”
  高领死后,几乎就没有再向杨帝谏言的人了,当然,杨帝还是做出了些成绩,比如:在中国的经济、文化、交通、土木技术、工艺品等方面都取得了空前发展,文化的昌盛也更胜前朝。处理国家关系上,突厥的态度变得温和,西域各国和中国南方的交流频繁。倭奴国也派使者来拜见精扬帝,送来的国书中的文字虽然言词欠雅,“致日出处的天子,日没处的天于”一言引起切帝不快,但总还是致书,使用下级对上级的说话方式,文字虽有失礼处,但这也只是说明对方是野蛮人。……扬帝命令部下详细记录有关倭奴国的情况,(隋书·东夷传)中写道:“倭奴国有阿苏山,其石无故出火冲天……  “中国大陆没有火山,所以杨帝感觉很新鲜。
  经过几年征江之战,留守太原的唐国公李渊得了病。
  李渊字淑德,是文帝的外甥,杨帝的表兄。对这个人物,一般有两种评价。有人说他忠厚、朴实、有人缘;另外一种评价是说他优柔寡断,喜欢美女,是个荒淫下流的东西。他比杨帝大四岁,七岁继承北周唐国公的爵位。隋建立后,文帝对他像亲生儿子一样,任文武兼顾的要职。
  李渊病了,扬帝知道这个消息后,勾起他一件心事。他年轻时,父亲文帝喝醉了酒曾讲过,他梦见有姓李的人,名子的字带“水”旁的人要灭隋。杨帝越想越觉得淑德这家伙的名字正对得上,于是问部下:
  “李渊现在怎么样,他死了吗中’
  这话的本意并不是过分残忍,而是一句关心人的话说得太粗暴,没有盼李渊早死的意思,说完也很快把事情忘了。有人却把这话传给了李渊。李渊一听,十分伤心,非常烦恼。他离开病床叫来歌妓作乐,他原来不召妓并不是讨厌美女,只是考虑到自己的身份和责任,控制情欲罢了,现在则是藉这些俗世之乐来排解愁绪。
  从此之后,李渊整天花天酒地过日子。次子李世民,当年十二岁,冷静地注视着酯叶大醉的父亲和美女在一起逗趣的场面,趁着美女离席时,贴近父亲的耳朵小声说:
  一爹,您将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请您多加保重,不过,也只要再忍耐一时就成了。”
  喝醉的李渊一听这话,立刻惊醒过来,瞪着儿子的脸,李世民也马上露出一个童稚的笑容,抓起桌上的干枣,吃得同项有声,李渊口唇微动,终究没有说出任何话。
  李渊就是以后唐朝的高祖皇帝,李世民是第二代太宗皇帝。当时,李渊未必就预测到了自己的将来。但是李世民是否有所预感,则不得而知了。
  大业九年(公元六一三年),当时南扬帝四十五岁。
  隋朝把长安,即大兴城,和建有皇宫,具备首都功能的洛阳城,按其地理位置,定长安为西都,定洛阳为东都,实行双都制。后来的唐朝也沿用这种双都制。
  新年时,文武官员都来给杨帝拜年,伟大的皇帝这次似乎心情特别好。去年,征辽之役回来之后,杨帝下秘令给长江淮河一带的太守,让他们选美女进宫,没隔多久,停停玉立,切地多姿,容貌娇艳的美女纷纷而至,后宫犹如开满了鲜花。
  就在皇帝心情畅快,文武百官都松了一口气的当儿,杨帝却犹如晴天霹雳一般,丢下一句敕令:
  “再次出师高丽,准备第二次征辽。”
  去年秋,杨帝听到宇文述败战的消息后,出乎意外地,居然二话不说就撤兵了,原来他根本打算在今年再出征一次,果然标帝还是不服输。敕令犹如旱天暴雷,大臣们听后哑口无言,面面相觑。上次的征辽一百三十多万的将士远离故乡,战死了三十多万人,却未达到征服高丽的目的,造成民众疲惫、经济衰退、治安恶化、民不聊生,本该谈到了加强治理内政,发展生产的时候了,却偏偏在这个时候,又要去打仗。
  在沉默气氛中,一位年迈的老臣起身说话。他是在上次征辽战役中担当殿军重任的薛世雄,他不是以将军的身份发言,而是以正议大夫的身份简简单单说了几句。
  “抓只小老鼠,不必用大的弓箭,杀鸡何需用牛刀,请陛下斟酌。”
  文武百官一听,呼吸都要停了,因为以杨帝的个性而言,万一惹怒了他,薛老将的人头就要落地了。不过,这次杨帝没有跳起来大吼,而只是淡淡地说:
  “朕的个性、不喜欢人上谏多口。一
  文武百官这时都想要糟,因为杨帝等于又是在玩“我讨厌听人说教!”这一套了,大家都想起老宰相高颀的前例,薛世雄也是心里七上八下,准备“从容赴义”了。可是,似乎是由于在下一次征辽之役还有用得到他的地方,汤帝放了他一马。
  薛世雄无可奈何地被授予右侯卫将军待命出征。被贬去官职的字文述再次被封为许国公从军。折冲郎将沈光,将率领称作“骁果”的志愿兵精锐部队出阵,花木兰、贺廷玉跟随他一起出战。
  正当数十万大军准备在三月进行第二次征辽时候,发生了意外的事件,而使远征高丽的计划告终。
  大臣杨素的遗子,被称作“项羽再世”的猛将杨玄感发动兵变,“杨玄感之乱”震撼了隋朝。
  ------------------
  苹果书局 OCR &排版
  振雄武馆 提供资料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