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32


           历史,记下了8月25日这一天

  8月25日拂晓,风息雨霁,群山未醒。东方蓝色的天幕,渐渐地现出一片薄薄的乳白色。

  天就要亮了。

  突然,3颗红色信号弹,高悬在空际,像3盏灯笼,闪出耀眼的光芒。

  兰州战役总攻正式打响了!

  兰州东南面的几十里战线上,几乎在同一时间里,硝烟滚滚,万炮齐鸣,火光冲天。

  猛烈的炮火,正在为即将发起冲锋的攻击部队扫清通路。半个小时过后,全线将要进行一场血与火、生与死的冲杀、格斗、决战。

  距兰州城西南10里,是第4军攻打的沈家岭和狗娃山。王学礼第31团,早已隐蔽在冲锋出发地,只待炮火准备过后即投入战斗。现在,王学礼正站在指挥所前的高地上,远眺炮火轰击下的敌阵地,心头涌起一股激情,说不清是大战开始时刻的激动、紧张,还是胜利即将来临前夕的兴奋、喜悦。他穿着一套洗得发白的灰色单军装,腰间挎着一支加拿大手枪,扎着一条黄色的牛皮宽腰带,腰带上系着一个小方盒,内装一个漂亮精致的指南针,胸前挂着望远镜,显得精明强干,威武英俊。

  炮火映红了他年轻的脸。

  忽然,王学礼想抽烟。三天三夜几乎没有休息,他想提提精神。可是,手摸遍了几个衣袋,连一点烟末也未搜出来。

  “没烟抽,怎么冲锋?得找点去!”

  他穿过不长的一段交通壕,走进师指挥所,见首长们也是一夜未睡。

  他笑着对高政委说:

  “政委,再给两包好烟吧,打沈家岭,可能要‘升天’了。”

  高政委拍着他的肩膀,说:

  “打下沈家岭,就立了大功,见马克思也是光荣的。不过,这不会的,马克思嫌你太年轻,还要留着你建设新中国呢!”

  说笑间,高政委叫警卫员从挎包里把仅剩的两盒山西产的五台牌香烟,全都拿给他。

  王学礼接过烟,高兴地敬了个军礼。

  郭炳坤师长指着前方炮火翻滚,遮天蔽日的沈家岭,用一种信任的目光望着王学礼,说:

  “你明白吗?我们只要攻占了这个高地,就会成为战局的真正主宰。”

  王学礼点了点头,说:

  “师长,我明白。”

  郭炳坤拍了一下他的肩头,说:

  “记住,你们第31团要攻必克,守必固,坚决拿下沈家岭!第32团和第33团,将从你们的两翼助攻。高地必须攻下。我信赖你们。”

  王学礼挺直胸膛,斩钉截铁地说:

  “师长,过不了多大一会儿,你就会亲眼看到,我们将不惜牺牲,把沈家岭拿到手里的。”

  郭炳坤皱了皱眉头,说:

  “既要拿下沈家岭,又要减少牺牲!要知道,祖国需要的是你们这些活人,手持武器的活人。”

  王学礼举手行了一个军礼,严肃地说:

  “师长,我知道了!”

  他点燃一支烟,边抽边离开指挥所。

  炮火越来越猛烈。

  他临时决定,不回团指挥所,再到担任突击队的第2营阵地上去,给战士们鼓一鼓劲。

  沿着交通壕,他一边走,一边想着,如果兰州战役结束后,也许妻子就会生下第3个孩子了……

  其实,王学礼的妻子苏维但这时已经生下女儿10多天了。尽管尚未满月,但她仍在军部后方医院坚持救护伤员。

  这里和战场上一样,紧张而忙乱。靠山坡的窑洞里,露天的荒地里,还有临时搭起的顶顶帐篷里,到处摆满了伤员,遍地是一片一片的红。

  年轻漂亮的苏维仁,正在给一个伤员洗伤口。两个一大一小的女孩跑到她的身边,摇着她的肩头喊:“妈妈!”

  一个十六七岁的女护士劝她道:

  “苏大姐,去看看月里娃,这里有我哩!”

  苏维仁一边给伤员缠绷带,一边说:

  “妈妈正给叔叔包伤口,出去玩,听话!”

  “小妹妹又哭了。”

  “你俩去看小妹妹,妈妈等会儿就来。”

  “小妹妹不听话,她就哭嘛……”

  小护士椎开她,说:

  “苏大姐,去给孩子喂口奶,我来吧!”

  苏维仁站起来,一手拉着一个孩子,刚走到坡口,见根山爷爷和巧始一行人又抬下来几个伤员。她忙推开孩子,跑过去照顾伤员。

  根山爷爷一边扶伤员下担架,一边骂:

  “马匪兵,狗东西!流弹不断,又伤了不少同志!今日总攻,该清算他们的罪过啦!”

  巧姑刚放下担架,顾不得抹一把汗,一边和苏维仁抬伤员,一边说:

  “苏大姐,你还在月子里,别累坏了身子。”

  苏维仁脚下打着趔趄,拚力将伤员安置好,才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说:

  “阵地上同志们流血牺牲,我心里急,闲不住啊!”

  巧姑用袖头抹着汗说:

  “苏大姐,王团长的部队主攻沈家岭,炮一停,就要上冲锋了。”

  苏维仁一边给重伤员清洗伤口,一边说:

  “那,长柱的营,肯定又是尖刀了。愿他们打退敌人,平平安安地回来……”

  正在这时,通讯员跑进来,把一封信交给苏维仁,大声说:

  “王团长带给你的信。”

  苏维仁接过丈夫的信,心中狂跳着,真想立即打开来就看,但她咬了一下嘴唇,又将信揣进怀里,急忙给伤员包扎伤口。

  巧姑见伤口洗过了,便帮着缠绷带,催促道:

  “苏大姐,你赶快看信吧!”

  她刚把信展开来,两个小孩又跑过来,抱住她的大腿,哭着喊:

  “妈妈,小妹妹饿了,一直在哭……”

  苏维仁似乎没听见,目光飞快地在信纸上扫描着。

  孩子用袖口抹去脸上的泪痕,问:

  “妈妈,爸爸为啥老不回来看我们?”

  苏维仁又一次展开信,说:

  “等打完了仗,爸爸就回来看我们。”

  两个孩子高兴地跳着,拍着巴掌直喊:

  “哎!爸爸要回来了,爸爸要回来了……”

  苏维仁的目光,停在了手中那十分亲切而熟悉的字迹上:
     ……我们南征北战十几年,就是为了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这一天就要盼来了。我们现在很忙,要集
   中一切力量消灭马匪,解放大西北。我不能来看你,望
   你注意身体,带好孩子,让我们在胜利的时候再相会。
   那时,我们的第3个孩子一定出世了,他们将是新中
   国第一代最幸福的人。让我们举起双手迎接祖国的新生
   吧!
     祝你和孩子们健康快乐!

  她双手捧起信,轻轻贴在脸上,禁不住热泪涌出了眼眶……

  她与他是抗战初期相识的。说起来,他俩的相识也是偶然。有一次,王学礼的父亲找到部队,催着让儿子跟他一块儿回家结婚。父亲脸上的表情是固执的。他那稀疏的胡茬好久没刮了,一只干瘦的手反复地搓着脸上的胡茬,低垂着头,问了好大一阵儿,才斜眼看了一下王学礼,心急意切地说:

  “娃呀!你不小啦,咱村像你这般年岁的,人家都两三个娃娃养下啦!”

  王学礼见父亲在战斗紧张的关头来找他回家结婚,心里又好气又好笑,但还是耐着性子劝道:

  “爹,你老人家也不看看,眼前是啥时候吗?还顾得上提那事?”

  父亲眼睛一瞪,说:

  “咋?跟日本人打仗,就不能成亲啦?没这个说法!”

  王学礼见父亲这么固执,没好气地说:

  “爹!日本鬼子不断发动进攻,部队就要转移,在这骨节眼上,我怎么能把部队撇下跟你回家去办私事呢?你老人家赶紧回去,等我把日本鬼子赶走了,你说咋办都行,我全依了你!”

  父亲一见好说不行,索性来了硬的,气冲冲地说:

  “不行!家里预备好了,媳妇也给你说上了,你不回去,我就不走!”

  王学礼听了这话,又气又急,但又一时没个主意。他只好再劝父亲:

  “爹!你咋不讲理?你不走,日本鬼子打过来,我是顾你,还是打鬼子?”

  父亲觉得儿子的话有道理,门声不吭,低头想了好大一阵儿,又说:

  “我走也行。你得当着我的面,定个媳妇让我看一眼,回去也好跟你妈说。”

  王学礼一听急了,无奈间只好来找妇联主任帮他想个好办法,先把父亲送回家去。

  妇联主任灵机一动,找到女青年苏维仁,好言劝说一番,硬拉着她和王学礼一起去见他的父亲。

  父亲一见苏维仁生得俊俏,人也厚道,满心欢喜,嗔怪儿子道:

  “你这个娃,既在外边订了这么好的姻缘,早说一声不就得啦!这下我和你妈都放下心了!”

  就这样,父亲当即离开部队回家去了。

  不久,部队要转移,王学礼找到苏维仁,跟她告别后,诚心诚意地说:

  “我们就要走了,这一走,可能就见不着面了,让你为我背个名,真对不起你。”

  她红着脸,低着头,半晌也不好意思看他一下,只是喃喃地小声说:

  “没关系,这也是为了革命。”

  其实,她与他,内心里早已产生了互相爱慕之情,只是谁也不好意思开口。

  时隔1年,她与他又在山西抗日的烽火中相遇,便结成了恩爱夫妻。

  王学礼走着,想着,在隆隆的炮声中,不知不觉就来到第2营的阵地上。指战员隐蔽在工事里,一个个都像绷在弦上的箭,随时准备着跃出战壕,冲向敌人。

  王学礼挽起袖子,对战士们说:

  “第3营在扶眉战役中荣获英雄营的称号,行军就扛着大锦旗,你们见了挺眼热,都说什么时候也要弄面锦旗扛着,别只让3营美得不行。好,今天攻打沈家岭,就看你们的了。”

  战士们端着上了刺刀的钢枪,异口同声地说:

  “没问题,团长,这一回咱第2营也要扛着更大更漂亮的锦旗进兰州城哩!”

  这时,一位小战士从潮湿的战壕里挤过来,抹了一把脸上的泥污,眨巴着布满血丝的大眼睛,显得单纯、天真、可爱。他笑着说:

  “团长,打兰州城,要先尝尝特产白兰瓜,马匪可把咱的肚子害苦了。”

  一句话,说得王学礼心里挺不是滋味。战士们千里行军,挺进大西北,栉风沐雨,风餐露宿,行军作战的疲劳暂且不说,单说忍饥受渴,那就实在是太苦了。部队围攻兰州后,全团只分得800斤面粉,连伤病员吃的也不够。周围的山坡上,零零星星长着几片半熟的山药蛋和玉米,部队就地筹粮,有一点吃的东西还得生吞生啊,许多人闹起了肚子。第5连夜里每人分了两个生山药蛋,勉强充饥,拂晓前炊事员刚将饭送到阵地上,不料一颗炮弹飞来,连人带饭炸得粉碎。这阵儿,战士们只得勒紧裤带,饿着肚子马上就要冲锋……

  王学礼看着那个小战士,声音沉沉地说:

  “这几天,我们的生活是苦点,可兰州人民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比我们更苦啊!我们咬咬牙,把马匪消灭了就好了。”

  顿时,雄壮激昂的口号声此起彼伏。

  “保持光荣,再立战功!”

  “消灭马匪,讨还血债!”

  “攻克沈家岭,解放兰州城”……

  被密集炮火轰击了20多分钟的沈家岭,支离破碎,一片混乱。只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仿佛奇迹般地保存了一片青纱帐,小小的一块玉米地。

  就在这时,突击队跃出战壕,在一面鲜艳红旗的引导下,向敌人发起了冲锋。

  嘹亮的冲锋号声,在漫天的硝烟中,响彻山巅,震荡霞空。

  尖刀排紧追着一面光彩夺目的战旗,架云梯登上断崖,越过战壕,仅十几分钟就突破敌人第1道防线,将红旗插上敌人阵地。

  炮火在延伸。

  突击队向敌人纵深发起一次又一次地连续冲锋,在阵地上反复争夺。

  沈家岭上,枪声大作,喊杀连天,烟火遮暗了半边晴空。敌我双方扭打在一起,直杀得天昏地暗,石裂士飞。

  敌人为了夺回失掉的阵地,整团整营整连地发起反扑,他们在督战队的马刀驱赶下,光着上身,穿着裤头,挥舞着马刀,大喊大叫着“天门开了!”“升天了!”嗷嗷叫着,接二连三地冲上来,大潮一般一波又一波地涌流过来。

  马家军都是一群亡命徒,前面的尸体堆成了山,后面的踩着同伙的尸骨继续往上冲,绿头苍蝇一样,消灭一批,又来一批;撵走一群,又来一群;打不完,驱不散。

  第31团第1营牺牲大半。第2营剩下能战斗的人已经不多了。段忠宪副团长带着团预备队第3营增援上去。

  刚打退敌人一次反扑,来不及恢复被炸毁的战壕,敌人又一次更大规模的冲锋,分成数路,以扇面密集队形,一窝蜂似地冲上来。

  不大一会儿,段忠宪被抬下来了。他带头冲锋时,被敌人机枪扫伤,连中三弹,由于大量失血,面色苍白,呼吸微弱。他躺在担架上,吃力地睁开眼睛,拉住王学礼的手,忍住剧痛断断续续地说:

  “团长……3营上去了,但情况很不好……敌人正在不断进行反扑……我们要坚守阵地,一定要夺下沈家岭……”

  王学礼禁不住泪水涌出眼眶,望着伤势严重的段忠宪,紧紧地握住他的手,果决地说:

  “我上去指挥,一定要攻占沈家岭,你就安心养伤吧。”

  他对抬担架的同志吩咐了几句,让立即把段忠宪送到后方医院去抢救。

  尔后,他要通前沿电话,大声喊道:

  “我立即就上来。你们要坚守阵地,决不后退。两军相遇勇者胜,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放下电话,他跑步冲上前沿阵地。正在这时,敌人已经冲到离阵地只有20多米了。

  王学礼心中充满了复仇的怒火,大吼一声:

  “打!狠狠地打!”

  接着,轻重机枪一齐开火,集群手榴弹在敌群中到处开花,敌人尸体成堆,队伍混乱,军心动摇。

  王学礼挺身而起,加拿大手枪朝空中猛劲一挥,放开洪亮的嗓门,高声喊道:

  “同志们,杀敌立功的时机到了,大家快跟我冲啊!”

  指战员们跟着团长王学礼,勇猛冲杀,挥舞着寒光闪闪的刺刀,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

  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刀枪撞击声,和战士们崇高的冲啊杀啊的呼喊声,汇合在一起,惊天动地。

  战斗在刀刃格斗的白热化程度中仍旧继续下去。在这一场激’烈残酷的拚杀中,似乎既不是指挥员下达的命令,也不是战斗员从操典和教范中汲取来的军事知识,而是一种什么别的东西在主宰着人们。

  这种东西,就是指战员们所肩负的解放大西北的神圣使命。

  敌人十分顽固。但敌人毕竟开始败退,尽管这种败退的脚步很缓慢。

  战士们在前进。但这种前进很艰难,付出的代价很高昂,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生命与鲜血。

  说不清战斗持续了多久,战士们已经突破了敌人的第2道防线,将阵地朝前推进了整整100多米。

  沈家岭敌主阵地就在眼前。

  战士们前仆后继,仍然追着败退的敌人拚刺刀。现在已经听不到口号和号召声了。炮弹也只能在远处爆炸,只有最可怕的怒骂声,夹裹着刀枪撞击的锵锵作响声,还有敌人倒下时发出最后的悲哀的惨叫声。

  空气在剧烈地震荡着。由于机枪管和大炮筒散发出来的热气,由于手榴弹和炮弹爆炸后形成的热浪,由于阵地L到处都在燃烧着炮火,也由于成百上千个人的满腔愤怒,空气就变得灼热了,仿佛炎阳6月的戈壁,闷热得令人窒息。

  王学礼指挥部队,向沈家岭敌人主阵地发起连续攻击。

  突击第4连19岁的司号员孙明忠,在连排干部全部伤亡的情况下,毫不迟疑地举起连长的驳壳枪,向全连剩下的10多位勇士高喊:

  “同志们,给牺牲的战友们报仇,冲啊!”

  他一手举枪射击,一手抓着铜号猛吹,带头冲向敌阵,和战友们一起打得敌人死伤惨重。

  子弹和手榴弹打光了,他又冒着敌人的火力封锁,数次冲入被摧毁的敌碉堡内,背回7箱手榴弹,3箱八二迫击炮弹。在他的指挥下,剩下的10来个人坚守着一个连的阵地。

  经过激战,沈家岭敌军核心工事,终于被攻克了。敌人狼狈地退守到主阵地北侧一个小高地上。在炮火硝烟中,突击队的红旗插上沈家岭顶峰,迎风飘扬。

  王学礼站在阵地上,看见在这块不足两平方公里的葫芦形山岭上,布满了敌人的尸体。经过拉锯似地反复争夺,第31团的损耗很大,全团剩下不到300人,干部绝大部分伤亡,更严重的是弹药将尽,有的战士只剩下两颗手榴弹。各营不断打电话催要弹药。

  他心里明白,眼前对阵地上活着的人们来说,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坚守阵地。。

  于是,他对指战员们说:

  “现在弹药没有运上来,敌人冲来了,就用刺刀拚,决不能后退一步!”

  指战员们挥动钢枪,齐声吼道:

  “是!人在阵地在!”

  战士们利用战斗间隙,从敌碉堡堑壕里,从成堆的敌人尸体上,搜集食品和弹药。有的战士,还从摧毁的敌堡里,找到了敌人的慰劳品。

  长柱身上多处负伤,衣服早已血迹斑斑。他的尖刀营,仅剩下十多名伤兵了。大家将拣来的弹药摆在掩体边上,等待着再一次与敌拚搏。

  战士老王的刺刀变软了,他只好从牺牲的战友身边,拣起了一支带刺刀的枪。

  小李从敌尸上摘下来一把鬼头刀,一边用石块磨着刀刃,一边说:

  “刺刀不能用了,可马匪这鬼头刀,咱还使不来,只得凑合了。”

  老王坐在一堆手榴弹的后面,拿起胡琴,用手指捏住断了的弦头,试图接上。

  小李凑过来说:

  “弦都断了,你进了城咋给马步芳唱?”

  老王松开断弦,叹了一下,说:

  “看来,唱不成了……”

  小李歪着脑袋问:

  “为啥?”

  老王摇摇头,苦笑道:

  “弦续不上了。”

  这时,枪声炮声乍起,敌人又一次乱喊着:“真主保佑!”嗷嗷叫着冲上来了。

  长柱和战士们将所有的枪支全摆在战壕边上,子弹上膛,手榴弹全都打开保险盖,一堆一堆地摆在战壕上,每个战士分别坚守一段阵地。

  老王趴在战壕里,对正在瞄准的小李说:

  “沉住气,让敌人再近点,节省子弹!”

  小李上牙咬住下唇,只点了一下头。

  片刻,山头阵地上,惊心动魄的一场激战又开始了。

  军长张达志,师长郭炳坤,先后打来电话,询问阵地上的情况。

  王学礼坚定地在电话里对首长说:

  “请首长放心,只要还有1个人,沈家岭就在我们的手中!”

  敌人仍不甘心灭亡,用汽车运来大批后备部队,驰援沈家岭。

  敌军官为了让士兵为其卖命,大肆进行迷信活动。进攻前,敌人进行所谓以上代水的“洗礼”仪式。他们成片地跪在地上,用土擦擦手,表示有“水”了,然后从头到身子擦一遍。

  敌军官告诉他的士兵们说:

  “只要身上洁净,打仗死了准能升天,阴间的罪过就一笔勾销了!”

  受蒙蔽的马家兵,漫山遍岭洪水猛兽一样冲来。这群顽固的家伙,提着明晃晃的马刀,裸露上身,腰间系满手榴弹,大摇大摆地嗷嗷叫唤着往上冲。士兵的后面,紧跟着督战的敌军官,摇晃着闪光的马刀。还有打扮得像阿旬一样的人,嘴里念念有词。

  马军士兵在拼命地冲锋,有的家伙还一边往上冲,一边把衣服脱下来扔掉,光着身子大叫大喊着给同伙们壮胆。

  督战队跟在最后面,举着马刀,抬着机关枪,吼喊着督战助威:

  “弟兄们!上!冲上去的领赏!退下来的挨刀!”

  打扮成阿旬模样的人,混杂在冲锋的士兵当中,两手抓起黄土代替“水”不断地朝着士兵身上撒着,嘴里反复叨念着:

  “主啊!我的主啊!保佑这些信徒吧!让共军都死了吧!……”

  硝烟滚滚,火光闪闪,弹片横飞,子弹呼啸。敌人成群地冲上来,四面围住了王学礼和他的战友们。敌人离指挥所只有几十米远了。情况万分危急。

  这时,根山爷爷和巧姑的担架队,将抬上来的弹药一直送到了王学礼的指挥所。王学礼当机立断,集中指挥所的参谋和警卫人员,尽快把弹药送到山头阵地上去了。

  送弹药的队伍出发后,王学礼拦住扛着一箱子弹要上山头阵地的根山爷爷,说:

  “你们担架队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快下去!”

  不等根山爷爷答话,扛着一箱手榴弹只顾朝前冲的巧姑说:

  “你当团长的能来,我们百姓为啥不能来?解放军没立过这规矩!”

  王学礼跑上前,一把拉住巧姑,说:

  “阵地上确实需要战士,但你不能上!长柱带着十多个伤员在那里坚守,你应该留下来!”

  巧姑一听这话,心急火燎,更是喊着要上去。

  王学礼以命令的口气说:

  “你是担架队长,任务是立即把伤员抬下去,这是命令!”

  说完,他扛起从巧姑和根山爷爷肩头接过的两箱弹药,冒着弹火上去了。

  巧姑愣了一下,只好招呼着担架队,抬着伤员往下撤。

  敌人急红了眼,炮弹满世界地乱轰乱炸。只听得轰隆一声,一颗炮弹在根山爷爷身后爆炸了。

  根山爷爷和另一名担架队员,还有抬着的一个重伤员,全都倒在了血泊之中。

  巧姑放下担架,扑过去,抱住根山爷爷的血尸,摇着晃着,疾声呼唤着:

  “爹,你醒醒!爹,你醒醒……”

  但根山爷爷再也没醒来。

  巧姑抬的伤员,一骨碌从担架上滚下来,骂道:

  “马匪兵,欠下人民的血债太多了!我不能下去,爬也要爬上阵地,与狗杂种排了!”

  另一个担架队员,硬将伤员背起来,朝山下跑去。

  巧姑抹了一把泪,从一个敌尸上摘下枪,又拣了几颗手榴弹,朝山头阵地跑去。

  山头上,长柱指挥着战士们,往返奔忙着射击投弹,将冲在前面的敌人一排一排地打下去。但敌人督战队的机关枪从后面一响,敌人又如狼似鬼地冲上来。

  有几个战士牺牲了,阵地上出现了缺口,敌人几乎要进人阵地了。

  长柱先派出两个战士,绕到侧后去敲掉敌人的督战队,然后跳起来,大喊一声:“人在阵地在!”右手的驳壳枪嘎嘎嘎直响,左手接连投出手榴弹,打得敌人倒成了堆。

  敌军官挥着指挥刀怪叫着:

  “弟兄们!快上!共军完蛋啦!”

  敌人踩着同伙们的死尸,狼嚎鬼叫着冲到了战壕边。

  长柱和仅剩的几个伤号,一齐跳出战壕,与成群的敌人杀成一团。

  敌人督战的机关枪哑了。敌人出现了一度的慌乱。但是,长柱和战士们全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说时迟,那时快,王学礼带着参谋和警卫人员杀上来,终于将敌人打得退出了战壕,逃下山去了。

  战士老王的身上被子弹打得像筛眼,胡琴碎成了几截

  小李的十指上挂满了手榴弹的拉环,躯体被残敌砍成了数段。

  长柱的遗体被抬回来,满身是伤,浑身是血,血肉模糊得难以辨认。

  巧姑上来了。她木头一般没了表情。半晌,她才猛扑到长柱身上,边摇边哭:

  “你说过,打完了仗……要和我……还有爹,回家去……过日子,可—…你们就这么丢下我……一个人咋过呀……”

  她一边哭,一边用手摸遍了长柱的全身。

  阵地上,指战员全都落泪了。人们咬紧嘴唇,握紧了枪。

  紧接着,敌人又呼啦啦地沿着山坡爬上来了。就在这关键时刻,师长郭炳坤打来电话,告诉王学礼,第30团先头部队正在跑步登山,增援上来了。

  刚接完电话,王学礼回头一看,武志升团长已经率领第30团先头部队赶到了。他把缴获的马刀往地上一插,高兴地喊道:

  “老武哥,你们上来得正是时候,我们还有100多人,你指挥吧!”

  武志升连忙说:

  “不!还是听你指挥,你熟悉情况。”

  王学礼摆着手说:

  “还是听你指挥,我这里没多少兵了。”

  武志升笑了笑,说:

  “那我们就一起指挥吧!”

  王学礼让警卫员解下水壶,摇了摇,挺神秘地笑了笑,眨巴着眼睛说:

  “老武哥,我这里还有点酒,咱们喝几口再打冲锋。”

  说着,他把水壶塞到武志升手里,掏出剩下半包揉烂的五台牌香烟,递给武志升1支,自己点燃1支,神态轻松地吸起来。

  武志升看着他深陷的眼窝,消瘦的脸颊,满脸灰尘,浑身军衣被汗水浸透,溅满了斑斑血迹,知道他太累了,就劝他下去休息一会儿。

  王学礼一听,着急地说:

  “老武哥,怎么你一上来就撵我下去,那可不成。”

  说着,就一把拉住武志升,两人一同去指挥战斗。

  敌人的连续冲锋,被一次又一次地打垮了。沈家岭阵地稳如泰山,红旗高高地飘扬在峰顶。

  激战持续了13个小时。下午5时许,敌人纠集了残余兵力,作灭亡前的孤注一掷,发起了最后一次反扑。

  王学礼拍着武志升的肩膀,兴奋地说:

  “老武哥,我们先大量杀伤敌人,然后来个反冲锋,把敌人彻底赶下山岭,怎么样?”

  武志升高兴地说:

  “好!让兔崽子尝点厉害!”

  王学礼拔出加拿大手枪,奔上北侧山梁,挥动着马刀,高声喊道:

  “同志们,共产党员们,跟我来呀!”

  喊声刚落,一颗炮弹突然在他身边爆炸了。巴掌大的一块弹片,从他的左胸部一直穿过去,炸开碗口大的一个血洞。

  警卫员扑到他身边,失声地哭喊起来。

  “团长……团长……”

  王学礼只费力地说了一句话:

  “快……快叫政委来!”

  团政委张平山闻讯赶来,连声呼唤着他的名字。然而,他已经不能说话了。他用尽最后的一点力气,朝左胸只指了一下,就停止了呼吸。……

  战斗仍在进行着……

  时过30多年后,原第4军政委张仲良统计出这样一个精确的数字:
     1949年8月25日从拂晓发起冲锋到攻占沈家
   岭,战斗历时13小时。守敌第190师,先后增援的第
   100师骑兵团和第129军的一个团,连同狗娃山的敌
   人,总计约9000余人,被我毙伤3800余人。我军亦
   付出了很大代价,伤亡达3000多人,其中团级干部
   13人。在攻占沈家岭战斗中牺牲的3名团级干部是:
   第11师第引团团长王学礼,第10师第30团政委李
   锡贵,第11师第32团副团长马克忠……他们和许多
   同志一起为解放兰州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