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归途


  没有下一次了,他内心闪过一丝喜悦,他若不救自己,永远无人救他。

                          亦舒《美娇嫔》

  亦舒通过她的人物的口,说出了人的三个基本愿望:
  “在生活中,你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
  “爱。”“被爱与爱人,很多爱。”
  “第二希望得到什么?”
  “钱”。“足够的钱。”
  “还有其他的吗?”
  “健康。”
  很现实,也很真实。
  外表再强硬的人也渴望爱,渴望被爱。早晨的阳光淡淡地照在爱人的脸上…足以抵得钻石黄金。
  无爱的人生是多么乏味的人生,有的甚至就此酿成悲剧。
  《没有月亮的晚上》的海媚,无非就是在祈求一点爱吗?但无论是她的父亲,抑或是她的所谓的丈夫,还有她的情人,都没有好好地倾听她的心底的声音。
  海媚便一直生活在黑夜中。
  现实生活中最悲惨的情境莫过于,一个人的敌人就是他的亲人,但它却是悲剧的最佳情境。
  海媚也是如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一样“一级一级,走进没有的光的所在”。
  她的存在方式是以毁掉自己的青春与正常的生活为代价。
  如若没有现代。动理学的基础,至多把海媚描写成一个问题少女便要搁笔。
  但亦舒却把黑暗中的海媚的盼望和挣扎写得如此的如履薄冰,堪堪就要陷落到底,但于其中又还透露出一丝光线。
  作者有意如此震撼读者,我们的感觉也就不是幻觉了。
  千疮百孔的感情,渺小、气恼、为难的生命。婚姻不过是无休止的妥协,人生竟可以如此无聊空虚。时光可不管它,一样的如流水般的逝去。
  从十六岁的那年,因为父亲的仇恨,因为继母的刻毒,海媚一剪刀插过去之后,她就已失去了白天。
  婚恋面纱下是如此的可笑与龌龊,亲情又是如此的脆弱与不堪。因为生母对父亲的背叛,所有的罪孽便加诸于一个小女孩身上。
  文明被愚昧吞噬了,海媚父亲对前妻的仇恨,让人对人性心理暗角的恐怖状态不寒而栗:在复仇的过程中,他毁了女儿,毁了后妻,也毁了自己。
  海媚从父亲的手上转到了另一个男人的手上,陈国维并不是她的正式丈夫。在替她打伤害继母的官司时,把她收容到自己身边。
  他就喜欢幼稚无知却青春亮丽的女孩子。
  他的心灵已衰老,除了相信风水,补品之外,他还要用年轻的生命去振作。
  所以,他始终不肯让海媚长大,老想着海媚当年的模样:
  “当年你是那么漂亮,一头天然卷发,象牙般肤色,嘴唇像花瓣……真的绝无夸张。我马上站在你那边。你,白雪,她恶后。”
  但是,十年过去了,海媚长大了,他却一直不肯去了解她的内心,任由海媚一直在黑暗中生活着。
  人与人交流的难题,很多时候是人自己设置出来的。海媚只想在他身上得到一点成熟的爱,但他,就是不懂得如何爱一个成熟的女人。
  海媚本来就不是她的正式妻室,倘若连这一点情分也没有,他们根本就成了陌路。
  但海媚是不甘心的,在遇到朱二时,她尚在挣扎,她以为还可以摆脱黑夜,走进白天的正常。
  她甚至已开始尝试,她以为她在朱二那里,找到真正被爱的感觉。
  正如另一个角色安演所说的,女人的要求其实不算很高,但是:
  “上一次丈夫把你看仔细是见时,上一次你们把臂谈心又是几时,他有没有再次赞你的皮肤,他有没有关心你的哀与乐,你有否注意他打球次数增加到每周五次,而且不需要球拍运动衣?”
  海媚听到这话,心里又酸又痛,如同鼻梁被打了一拳。她从来没有被爱过,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
  朱某是一个很会“玩”的人,而像海媚、玛琳这样寂寞的女人又那么多,他一个个向她们下手,得到了便也过去了,他并不要她们的心。
  只有海媚执迷不悟,她不想遵从游戏规则,皆因她实在需要爱。
  她一天天等在朱二会出现的地方,她不肯退出。
  忽然如失去一切自制力及理智,她向一条炽热的毁灭之路走去,毫无目的,毫无希望。
  敌不过她的鬼魅般的守候,朱二终于出现。
  海媚被带到一间空屋子,她马上明白,心中十分的感慨沧桑。
  十年前,陈国维就是这样把她带人陈宅,而朱二的这一套,又不过是旧戏重演,环境与时空更加不堪。
  海媚即时清晰的说“不”。“我如搬进来,不是开始,而是结束,我不要结婚或是同居,我只想被爱。”
  她不需要这样的归宿。做情人不是一件浪漫的事,无爱的婚姻也吓怕了她。
  但他们却一点机会都不会给她。所有人都终于露出了最丑陋的一面。
  没有人能救她,她曾经自救,却那么的推心裂肺。何处是归途?
  《没有月亮的晚上》,依然是以“我”的内视角去讲述故事的,但整个故事构架有放弃旧有的故事秩序,建立一种新的讲述方式的努力。
  故事里面又有故事,有着明显的现代技巧的运用。
  我们更多是在海媚跟心理医生周博士的谈话中知道她的无爱的故事的。
  神秘和命运盘桓不去,而时空又仿佛被冻结,不去刻意经营,读者也仿佛忘记了这一切。最后幻觉的打破住往由作家亲手操作。
  不能在白天生活,只能在黑夜游荡,海媚也知道这样不行,所以她去找心理医生。
  故事就在一问一答中露出了清晰的脉落。
  少年期的创伤,成年后的落寞,都是在那间小小的诊所里消长起伏,演奏着复调的旋律。
  这种方式很有新意,透过人物的眼睛看世界,经由作家的目光观人物,那群人的生活,就通过日常生活的一幕幕小剧活跃地演出下来。
  海媚也许可以理解周博士说的话,“我们心底,总有一个黑色的,小小的,不为人知的斑点”。但那是理论上的,她寂寞至极,只想有个人说说心里话,有个地方可以去小想一下,并没有介意周博士的热情背后的动机。
  在无爱的生活中,周博士是身处幽暗的她拼将全力握住的一给阳光,微弱又执著地哺育着她的精神园地。
  但没想到周博士那个“不为人知的斑点”是那么的大,令她无比的张惶。
  “我无限失望地看着她,神色十分厌恶,真没想到她会有这种瘫好,世界竟不再有正常的人了。”
  周博士原来是同性恋者,对她好,是因为看上了她。
  而海媚,却一直把她当作阳光,代表希望光明理智,一切美好的东西。“但今晨她却把自己拉到与我同一地位。”
  左冲右突,海媚依然陷在黑暗的泥潭里。
  结尾是这样的:
  太阳落山以后,遍地银光,夜温柔如水,抚平任何创伤忧虑,属于白天的留给白天,没有人再会记得日间发生过什么。黑夜中的世界完全不一样,只要等到夜里,一切不用烦恼。
  哀莫大于心死,海媚已没有了心,她今后的生活,无异于行尸走肉。
  也许石孝文比海媚要幸运一些。
  石孝文是镶娇哪里的主角。
  他和海媚,大约也可称得上是同道中人,他们一个是别人的情妇,一个是别人的午夜牛郎。
  所谓午夜牛郎,其实就是男妓,人们给它这么优美的名字,恍惚间也许会令人想起那个有关七夕的神话,想起那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相思。可惜,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午夜牛郎为的是钱,而不是情。
  曾看过达斯廷·霍夫曼的电影《午夜牛郎》,那是好莱坞有限的几部悲剧之一,一样让人受不了。
  即便是石孝文,起初为的也是钱。
  他要为母亲担忧,要供妹妹读书,据说这一行收入多,便一失足成千古恨。
  也许有人会是自愿的,但石孝文却不是,对卖笑生涯,他一直厌倦。
  找到一个适当的机会,他终于回头是岸,因为他也知道,他所走的路是一条迷津,谁要是误堕其中,那将是九死一生。
  耻辱是深深烙在心底的。
  石孝文淋浴的时候,总是仔细洗刷,像是想把过去的所有伤痕污垢洗净。
  但那是没有可能的事,它们总会在那里,无数疮疤,癫痕,让他一次次痛苦不堪。
  没有谁保护过他。或者说,没有谁教过他该怎样做人,他在黑暗的日子最感到安慰一件事,是他保护了妹妹。
  何况,他已逃出生天,他还留有灵魂。
  不是不庆幸的,他曾见过若干前辈,老了,在夜总会门口替人开车门,在厌恶的眼光下讨打赏,抓住有限钞票,急往街角找毒品……
  他为此发过毒誓,他宁愿死,也不要沦落到那种地步。
  最后当真是“悟”了:人活着,要像个人!
  人的贫穷不是来自生活的困顿,而是来自贫穷生活中失去人的尊严。
  人的富有也不是来自财富的累积,而是来自在富裕生活里不失去人的情义,以及利用财富去达到精神上的满足。人的富有实际上应该是人的心灵中某些高贵品质的展现。
  林清直就曾经说过:
  追求真善美圣,不是在印C外找一些可肯定的东西,而是在追求更高、更深、更远、更大的自我,若能使那个自我开启开来,则不论是庙里的和尚,或浪子、妓女、花花公子都有追求真善美圣的立足点,他们同样可以找到清净光明无碍的生命。只是他们可能要通过不同的历程与方式去追求,去通向生命的真实……找不到真理是有自己的问题,不是人生中没有真理。因此,我相信人人的生活都有‘悟’,找不到悟的人,恐怕要鄙俗地过一生。从来不知道自我潜藏了极大的可能,那么,一个人永为浪子、妓女、花花公子,这样的生活不是十分可悲吗?诚哉此言。也许,亦舒悲天悯人的心怀,也体现于此。

  ------------------
  图书在线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