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最深邃的情爱


  直到死之将临,才知道最爱的是谁?

  有一个比较有名的文人曾拿茶壶与茶杯来譬如男人和女人的关系。
  男人是茶壶,女人是茶杯。
  只有几个茶杯配一个茶壶,几时见过一个茶杯配几个茶壶?
  意思是说,男人三妻四妾是可以的,女人却必须从一而终。
  在人类启蒙运动的故乡,也有一个西蒙波娃痛彻心肺地说:女人是第二性。
  英语中“男人”(man)一词可以用来指代整个人类。而“女人”(woman)一词就没有这种功能,它是由“男人”(man)加“wo”组成的,意即男人的附属品。我们经常用到的“主席”(chairman)一词也表明只有男人(man)才可能坐上头把交椅(chair)。而“历史”(history)从构词法上说,指的是“男人的故事”。
  无论是茶杯还是第二性,女人反正是弱者,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
  尤其是在情爱上头。
  尤其是在武侠小说里。
  女性在过去的武侠小说中多为作品的佐料、配菜或副线。虽然她们也身佩宝剑或拿着其他武器,虽然她们也在闯荡江湖,但她们还是不能在思想上独立。
  到了新派武侠小说家笔下,“女卑论”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也摆脱不了郎才女貌、喜结良缘的模式。女侠们追求的也不外是和心爱的人双双携手行走江湖的理想风光。
  睿智如金庸,也多写男主人公的兼收并蓄,不是如张无忌在四个姑娘当中摇摆不定,就是像韦小宝那样艳福无边,一口气娶了七位“如花似玉”,财色兼收。
  古龙则写男主人公的“风流潇洒,无迹可寻”,见一个爱一个,爱一个丢一个,如楚留香和陆小凤。
  梁羽生的爱情描写多为“正格”,如张丹枫与云蕾,卓一航和白发魔女。悲剧结局的也有,如纳兰明慧和杨之骢、多铎,得到的未必是想要的,想要的却得不到,谁都郁郁而终。
  相对来说,梁羽生比较尊重女性。
  他会把女性当作与男性平等的“人”来写,所以才有了张丹枫为云蕾走火入魔的故事。
  他对女性有着发自内心的倾慕,所以他很少丑化女性,笔下少有那种凶狠毒辣的“女魔头”形象。
  他有着先进的女性观念,自然多写女性独立、自尊。自由的性格内涵。
  玉罗刹、飞红巾、吕四娘、刘郁芳,等等,一个个都是威风凛凛、敢说敢当的江湖女侠。
  巾帼不让须眉,巾帼更胜须眉,梁羽生在这个方面的贡献,值得所有的女性向她致敬。
  《云海玉弓缘》为一个很好的蓝本。
  谷之华、厉胜男、李沁梅三个少女,一如空谷之幽兰,一如带刺的玫瑰,一如纯洁的雪莲,在金世遗的生命历程中都曾散发过强烈的光华。
  她们给予他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许多许多,多得左右了他一生的命运。
  表面上,他是周旋在谷、厉、李三个少女之间,实际上,他是碰撞于善、恶、美、丑的世界之中。
  金世遗和李沁梅的感情最为纯真。
  皆因李沁梅天真未凿,她把对金世遗的感情误以为爱情,纯是由于“年轻时我们不懂爱情”。
  爱情是有排他性的,李沁梅却没有一点醋意,碰到了谷之华和厉胜男对金世遗的行为举止,粗心如江南都已暗暗有疑,而李沁梅只是觉得有点奇怪,认为“世遗哥一向和别人难合得来,和他有交情的女子,除我之外,只有一个冰川天女而已。现在看来,谷姐姐和厉姐姐与他相识未久,而交情却似乎很不错呢。几年不见,难道他的性情也改变了?”但这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她一片纯真,根本不懂得妒忌,依然亲亲热热地对待谷之华与厉胜男。
  直到亲手捡了金世遗的遗物,她仍然不相信她的世遗哥已在海上丧生。不过,她毕竟慢慢接受了师兄钟展。经过几年的相处,她与钟展的感情日进,又知道了金世遗与谷之华原是一对恋人,因此,即算她知道金世遗尚在人间,大约也只是激动一时,欢喜如狂,却不会再移情别恋了。
  所以,她对金世遗的感情,更多的不是爱情,而是亲情、友情。
  他们之间的感情之度,在金世遗那里把握得很到位,他一直把她当成了一个小妹妹,一个善良、纯真、值得人为她做一切事的好妹妹。从头到尾,他都是以一个兄长的身份去爱护她,关心她。
  且看结局的这一段,梁羽生很好地解释了他们之间的情感。
  李沁梅和钟展大喜的日子,金世遣送她一个匣子作为礼物。

  ……李沁梅打开匣子,里面间成一格一格,分别放有贝壳、羽毛、小石子、种籽等等零星玩意。金世遗道:“这是翡翠鸟的羽毛,可惜不能提一只给你玩;这是海鸥的翎,比大雪山的鹤翎还美;这是我在蛇岛所拾的贝壳,各种各样的色彩都有;这些小石子是在火山口拾的,你摸一摸看,是不是觉得好像还有点烫手呢?这些都是海外奇花的种籽,我也不知道名字,你试在温家附近来种,看能不能开花结果。”

  李沁梅和金世遗最初相识的时候,还是个淘气的小姑娘,最喜欢新奇别致的小玩意儿。当年他们走过大雪山,李沁梅便常常缠着金世遗帮她捉鸟儿、摘野花、捡石子。
  李沁梅泪盈于睫,心道:“原来他在海外也未曾有一天忘记我!唉,我在他的眼中,一直是他的小妹妹!”李沁梅捧着这个匣子,双手微微颤抖,有几分伤感,但更多的是感激。钟展看在眼中,心上愁云尽去,想道:“我早已看出,他们本来不过是兄妹的情谊。只是沁妹以前年纪太小,是什么样的感情,连她自己也不知道。”
  金世遗和谷之华的感情最微妙。
  他们算的上是一见钟情,除了有师尊相互推荐,未谋面先自有好感之外,还因为金世遗感激她把自己当作同等的人看待。本来金世遗曾经是自暴自弃的,他起“金世遗”为名的意思,是说今生今世永远要被人们遗弃,但一见谷之华,他已表示要在下半世把这个名字改一改。
  谷之华离开后,他翘首云天,怅然凝望,心中不断念道:“谷之华,谷之华,幽谷有佳人,遗世而独立。嗯,她的名字和我的名字联起来倒很有点意思。”很希望把自己的一生和谷之华联系起来。
  然而——然而,真的是有“隐痛”这种说法的,那是一种刻在内心深处不愿示人而又能影响人一生的东西。金世遗有很强的无根感和很深的飘零感,他很希望也很努力地想抓住某种东西以稳住自己。
  谷之华就是他想攀住的一棵大树,树下有着温暖的家园——精神的家园。他如同长时间处在一团漆黑的迷途中,不知往哪里走才好。忽然,上天有好生之德,让他发现了前面有着一线光亮,于是,他急急地冲上前去。终于让他接近了那光,看见了光下的树影与家园,可推开了门,他就是走不进去,总有什么在绊住他的腿。
  那股力量不仅仅是因为厉胜男在从中作梗这么简单,还有他内心的欲望,性格里根深蒂固的一辈子也难以消除的习性等等,这让他永远生活在一种矛盾的状态。人在矛盾中生活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就像你手头做着一件事情而心里面想着另外一件事情那样,其结果往往是两件事也做不好。所以,他只能回避,只能在最关键的时刻逃之夭夭。
  爱真是件又美妙又可怕的事。一个人突然能体会着如此丰富的东西,这种感情的光辉就足以照耀一生。金世遗的愿望和需求并不算很奢侈,只要“郎有情妾有意”,能跟谷之华在一起,他已很心满意足。他认为他必须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哪怕获得这些是多么艰难,他也不愿勉强自己和委屈自己。因此他多次问自己,在谷之华和厉胜男之间他要的是谁时,他的心总是大声地回答他:
  “我要的当然是谷之华。”
  但一转身面对着厉胜男,或者说,面对着他自己的影子,他就要花很大的力气来支撑一些东西,这往往使他显得疲惫不堪,心力交瘁。
  他内心牵挂太多,反而弄得心无所依。谷之华的圣洁,更令他感到恐惧和惊惶,最后不得不从她身边逃开。
  谷之华只是他漫漫人生长旅中的一个驿站,一眼让他可以暂时解解渴,清醒一下的水井。但他终究要告别她往前走的,何处是最后的家园,他自己也茫然……
  他对谷之华的感情中,更多是仰慕的成份,空谷幽兰,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他们的结局真让人感到难过。
  金世遗和厉胜男的感情则最复杂。
  他们曾经互相憎恶,厉胜男是经过要胁、耍赖等等邪气的方式去“掠夺”金世遗的感情的。为了得到金世遗,她曾自断经脉,百般利诱,不惜欺骗。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我自小就不信命运,我想要的东西一定要拿到,我想办的事情一定要办到,即算是命中注定,我也一定要尽力挽回!”
  她成功了,在那种不顾一切的强烈的感情的驱使下,在生前,她得到了金世遗的人;在死后,也得到了金世遗的心。
  对她的感情,金世遗其实是长时间处在迷惘之中的。他怜悯过她,恨过她,也爱过她,在她生前,他一直以为他爱的是谷之华。其实那是理智高于情感,敬爱多于热爱,那是因为他知道谷之华会是一个好妻子,会把他引向一个光明的所在。但是从内心深处来说,他倒是觉得厉胜男更为亲近一些,他们的相同之处实在不少。要不,照理他那么一个素性疏狂,独来独往的人,决不会受厉胜男的牵制,但偏偏厉胜男能令他干她想让他干的一切事。就是因为她太了解他了,甚至比他自己还要了解。
  终于,厉胜男那种不顾一切的感情将他拉了过去。她死了,他独立墓旁,宛如一尊石像,阳光把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他呆呆的望着自己的影子,那影子忽然变成了厉胜男的影子,他是生生死死也摆脱不开这个影子了。正是: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也许很多读者对这个结局不满意,但人生就是这样的——忧欢是生命中一体的两面。
  还是佛经里的故事说:
  有两位仙女,一位人见人爱,美丽无比,名字叫做“功德天”;另一位人见人厌,丑陋至极,名字叫做“黑暗天”。当功德天去敲别人的门时,总是受到热烈招待,希望她能长驻家中,可是往往只过了很短一段时间,黑暗天就会接理而至,主人当然拒绝她走进门来。
  这时候,功德天和黑暗天就会告诉那家的主人:“我们是同胞姐妹,向来是形影不离的,如果要赶走妹妹,姐姐也不能单独留下来;如果要留下功德天,就必须让黑暗天也进门做客。”
  金世遗式的矛盾与抉择,在漫长的一生中,谁都可能遇到。聪明的读者,当你看到功德天和黑暗天相伴来到你门前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呢?是把她们都留下,还是把她们都送走?
  梁羽生对女性怀有由衷的热爱和尊敬,还有一种莫名的倾慕和博大的同情心,这是有师承的。在两百多年以前,在“女卑论”压得女人喘息不得的时候,有一个曹雪芹竟发出了“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的妙论。并把《红楼梦》一书的产生归结于:

  今生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裙钗,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裤之时,饮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者负罪团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已短,一并使其泯灭也。故当此蓬牖茅椽,绳床瓦灶,未足妨我襟怀;况对着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润人笔墨。虽我不学无文,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

  梁羽生对女性美丽而富有灵性的品质的倾慕,比照曹雪芹更有过之而无不及。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只钟情于年轻纯洁的未出阁的少女。他曾经说过:女孩子未出嫁时,光彩夺目,是一颗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这时虽还是颗珠子,却没有珠光宝色,是颗死珠;再老了,更变得不是珠子,竟成了鱼眼睛了。为什么女人一嫁了男人就成死珠,鱼眼睛了呢?因为在他心目中,受了男子污染的女人就再也不是清纯的泉水了,再也不能作为纯洁的象征了。
  作为现代人的梁羽生,已没有了这种偏见,他赋于女性的体贴、关怀,是一种精神上的博大无私的爱。所以,他笔下的大部分女性,不管婚否,他都赋矛她们很美好的形象,没有宝珠、死珠、鱼眼睛之分。因此他笔下的爱情故事才呈现了最传统最纯净的色彩。
  但或许是私淑之谊太深,在有一些段落上,《云海玉弓缘》学《红楼梦》也学得太相似了。
  看看这段:

  谷之华气往上涌,愤然说道:“我是你的什么人?你又是我的什么人?我们本来就是不相干的人,我要你解释做什么?你又要我信你做什么?”
  金世遗呆了一呆,听了谷之华这番说话,有如利锥钻心,忽地眼泪迸流,伤心说道:“谷姐姐,你还不知道我的心吗?咱们相聚的时间虽然无多,但我早已把你当作唯一的知己!我是无父无母,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来历的孤儿;你有父亲也等于没有父亲一样!咱们的身世同样可怜!咱们的师父又那样深厚的交情,我最佩服你的师父,你也早知道有我这个人,所以一见了面,咱们就似早已经认识一般。难道咱们还不应该相怜相惜,却反要相互猜疑?我把沁梅当做我的亲妹妹,对你呢,唉,你难道还不知道我的心,还要我明白说吗?我的心早交给你了!至于那位厉姑娘吗?我只是为了要报答她一桩恩德,事情完了,我尽了心愿,那就各走东西,各不相干了。你信不信我?嗯,你还是不相信我吗?好,我把心掏给你看!”忽然把铁拐一拉,拉出那把铁剑,倏的向胸口便刺!

  这样的描写,是不是很像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间终日琐琐碎碎,口角之争时的语气?宝玉就曾对黛玉说过,要把心掏给她看。
  贵为新派武侠小说开山鼻祖的梁羽生,原来也有“投机取巧”的时候。

  ------------------
  小草扫校||中国读书网独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