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八篇 “李家王朝”显峥嵘


  在新千年,李嘉诚所控制的上市王国总市值已经高达27287亿港元,若扣除长和系所控制的内斯曼及美国的VOICESTREAM等海外资产,单是在香港,李嘉诚直接控制的本地上市公司市值便达到7840亿港元。加上李泽楷盈科集团旗下的盈动、香港电讯、盈科保险及新加坡盈科拓展的5807亿港元的总市值,综合市值达13400多亿港元,占香港股市总市值约两成八。“李家王朝”如日中天。
   
第一章 李家天下

  随着李泽楷的盈动成功收购香港电讯以及李泽钜的接班逐渐步入正轨,李氏家族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业务也不断多样化。迈入新世纪,李氏王国的影响力差不多遍及香港市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李嘉诚的长实集团,继续以物业发展物业代理和物业管理为主要发展方针。香港不少市民均在长实集团策划发展的物业内居住,例如丽港城、黄埔花园。海逸豪园、嘉湖山庄等。他名下的和记黄埔业务更趋多元化,包括电讯。货柜码头、酒店。零售商场等。零售业务方面,百佳超级市场是香港主要的超市集团之一。另外,屈臣氏丰泽电器等也是深入民心的连锁店铺。此外,和黄集团还代理多个畅销品牌,包括雪山雪糕。Dreyer’s雪糕、果汁先生。七喜。百事。碧泉等。除零售业务外,资讯媒体方面,和黄拥有新城电台。和记电讯等。
  在新千年,李嘉诚所控制的上市王国总市值已经高达27287亿港元,若扣除长和系所控制的曼内斯曼及美国的VOICESTREAM等海外资产,单是在香港,李嘉诚直接控制的本地上市公司市值便达到784O亿港元。加上李泽楷盈科集团旗下的盈动后港电讯。盈科保险及新加坡盈科拓展的5807亿港元的总市值,两系综合市值达13400多亿港元,占香港股市总市值约两成八。
  “李家王朝”雄踞亚洲,对港股的影响力惊人。有人担心“李家天下”过分“壮大’的局面,会对香港的经济市场造成垄断。

  爱心与野心

  对于‘李家天下”的提法,李嘉诚显得相当气愤,力斥这些言论是“胡言乱语”。为了名节,这位作风一向低调的香港首富,竞罕有地在新千年的中联春茗酒会中,用了10多分钟来澄清外界对他及儿子的种种误解,声言对香港‘只有爱心,没有野心”。李嘉诚表示,虽然香港在过去的几年里,经济增长的确放漫了,他在国外的投资也增加了,但并不意味着他会放弃在香港投资。他说:‘就个人来说,我对香港只有爱心。我指有爱心的原因是,外国做得那么好,我依然想在香港做,但有些人乱说什么‘李家天下’,这是绝对错误的。”李嘉诚直言1999年和黄在香港所赚的钱,占整体盈利不足6%,是因为在外国的投资回报比香港的多数倍。‘我会继续在港投资…事实上,一定以香港为主,有机会一定会先在香港投资。’他说。
  最重要的是,李嘉诚一再强调,由爱儿李泽楷统领的盈动,绝对是一间独立的公司,对其要打香港电讯主意更绝非‘事先张扬事件”,长和系也没有插手。他激动地说:“Richwh 代表的上市公司是一个独立个体,而我在事先亦不知道,整个长江和记系一股盈动股票都没有,对这件事(收购香港电讯)长江和记系没有加入的可能。”而盈动向香港电讯提出购并的‘婚事”,李嘉诚坦言他自己也是在停牌前一个小时才得悉。
  他又表示,盈动成功与香港电讯合并后,和黄电讯也不能与其“亲上加亲”,因为一旦再合并,其中一家公司的牌照就会被取消,这种事和黄早已考虑过。至于盈动在收购香港电讯的过程中需要资金,长和系没有助李泽楷一把,李嘉诚指出长和系只能站在公司利益,不能胡乱借钱给别人,而且李泽楷并没有向他提出。

  新世纪富豪

  踏进2000年,美国《福布斯》(ForbeS)杂志推出新一轮全球十大富豪排名榜,李嘉诚以126亿美元(约合983亿港元)的个人身价,首次在榜上排名第十,也是第一位晋身全球十大富豪的华人。
  在杂志内,没有太多有关李嘉诚的描述,不过仍称他为“Superman”(超人),并加插了一小段有趣的小插曲。原来,这位在香港经济市场举足轻重的首富,他最大的愿望,只是希望能够漫步在香港的街头,而没有给路人认出。
  新一轮的富豪排名充分显示了财富已从昔日日本地产界巨子,转移到美国科技企业家的手中。在最新十大富豪里,美国已经占了7位,其中5位都是从事跟科技业或电讯业有关的业务。全球最大计算机软件王国微软集团的主席盖茨,就以900亿美元(约合702O亿港元)的雄厚资产,继续蝉联榜首。
  该杂志又指出,在80年代,日本东京湾一带的“高贵”地皮,是全球财富的宝藏,也是身价的指针。只要有任何一间上市公司或富豪,可以在那儿分到一杯羹的话,即能晋身成世界级富豪。例如日本地产业巨子堤义明,就“占领”了东京湾最多地皮。不过,现时用以衡量富豪财产的‘地皮”,已由实在转化为虚拟的“领土”——“dotcorn”。要成为新的“地王”,就要拥有最多的互联网领域。几乎所有新冒出头来的世界富豪,都是由此而起家的。比如盖茨和米高戴尔等,而李嘉诚和李泽钜亦因立即赶上李泽楷的步伐,成立“Tom.com”,在香港市场上掀起超额认购的狂潮。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