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四篇 攀高峰盈动上市


  1999年,李泽楷创造出网络时代的股市神话,使他成为香港叱咤风云的人物。其一手创办的盈动集团成功在香港借壳上市,股价一天狂升23倍,李泽楷一夜之间赚了以D多亿港元,身价百倍,成为香港第四大富豪。
   
第一章 收购得信佳

  1996年,李嘉诚的电讯公司“橙”(Orange)在英国上市,其后,他将Outblaze部分股权卖给德国经营电信业的曼内斯曼公司,并与该公司进行了换股,得到1100多亿港元的现金。最后的结果是:李嘉诚仍然拥有Outblaze的控股权,并成为曼内斯曼公司第一大个人股东。在这笔交易中,李嘉诚以零成本获得了1100多亿港元的回报,一时传为佳话。
  然而,李嘉诚千亿卖“橙”的故事很快就被李泽楷创下的300天身家爆增近千亿的神话所取代。
  一个公司通过购买或合并其他公司,达到迅速成长的目的,是短时间内走向规模化的很好的选择。
  兴建‘数码港”是一项庞大的投资,为了在短时间里让盈动走向规模化,筹集大量的资金,自从盈动与香港政府签订兴建“数码港”的意向书后,李泽楷便着手集资的事宜。他首先将集团的大部分业务从新加坡调回香港,伺机在香港上市为自己设立集资的窗口。
  盈动在港上市势在必行,李泽楷要仔细研究的只不过是应该以何种方式进行这项巨额融资,收购显然是一个较理想的选择。这段时间盈动的一举一动一直备受关注。
  1999年4月,香港市场上已传出李泽楷会使用他惯用的一招——借壳上市令盈动可以在更有利的条件下上市,进行巨额融资。由于借壳上市是采用收购的方法,收购的一方要大量购入足够数量的股票,以完成控股,这样会牵动股价上升,如果收购一方带来很多有利发展的概念,市场跟风炒作的气氛浓烈,股价会一再攀升,收购一方从而就能实现增值集资的目的。
  再看看李泽楷,他将以“数码港’非为筹码入股新的上市公司,给予新公司一个很好的发展概念,收购过程中股价上升的幅度预计会比较大。所以,市场人士密切留意李泽楷的举动,看他会选择哪一间上市公司作为收购的猎物。初期,有多间公司传出会被盈动收购,包括星港地产。佳讯控股及城市电讯,制造了不少烟幕,但最后都无疾而终。谁是真命天子?令人感到扑朔迷离。

  垃圾变钻石

  1999年4月22日,联交所编号1186的得信佳突然宣布停牌,当时市场已传出消息,得信佳才是李泽楷的“真命天子”。虽然只属传闻,但空穴来风,未必无实。
  4月30日,谜底揭开,一如市场人士所料,盈动果然收购了得信佳。方法是将盈动旗下的多项中港物业(包括北京盈动中心),作价24.6亿港元注入得信佳,以换取得信佳扩大股本后的七成半新股,另加大批可换股债券。经过这项大规模配股,再加上配售一批新股予机构投资者,李泽楷一共持有得信佳将近93%的股份,成为最大股东。而其原来的股东,包括得信佳原来的控股公司星光电讯及小股东,持股量缩少至7.2%。在取得得信佳的控制权后,李泽楷便将“数码港”发展权益无条件注入得信佳,并将得信佳更名为盈动数码动力,主营高科技业务,成功实现借壳上市。
  在市场吹出李泽楷借得信佳之壳上市的风声时,得信佳的股价已由4至6分,大幅反弹到1.36角。5月4日,得信佳(即改名前的盈动)复牌,开市前每股作价1.32角,市值仅是未来总发行股数的6.8%。但有了“数码港”概念的刺激,以及李泽楷本人的名牌效应,股民积极追捧,得信佳的股价不断攀升,甚至一度出现无人沽货的罕见情况。
  开市不到7分钟,得信佳股价已经升至3.22港元,较停牌前涨了3港元多,升幅达22万倍。原来市值只有础多亿港元的得信佳,能够在短短数分钟之内一飞冲天,暴涨至超过lop 亿港元,足以与经营多年的蓝筹股相比,可见李泽楷这个神奇小子玩弄财技的功夫是何等了得。几分钟内,得信佳的市值就相当于李嘉诚长江实业市值的三分之二,脐身香港第十一大股票之列,李泽楷所创造的奇迹一时成为城中的热门话题。香港证券分析家更开玩笑说:“李嘉诚辛苦一辈子,比不过儿子搞一天!”
  其后得信佳急挫至1.3港元,接着又炒上2港元,然后又回落,最后以每股1.83港元报收。一天内风云变幻,大起大落,恍如坐过山车,异常刺激,小股民们的心都被抛到了半空。统计全日情况,得信佳的成交量达11亿多股,升幅达12.5倍,创下港股单回升幅最大纪录,市值由40多亿港元变成600亿港元,一天增值5%多亿港元,大有晋升科技股“龙头”之势。1999年5月4日,李泽楷缔造了第一个世纪末的神话(在这一年里神话将不断涌现):买了一间市值3亿多港元的空壳上市公司,一日之内使其摇身变为一间市值600亿港元,且人人追捧的高科技概念股。李泽楷口袋里的钞票,亦由此暴涨至379.6亿港元,晋身百亿富豪之列。在得信佳的凌厉声势下,盈动集团成为拥有一个660亿港元市值的上市王国。李泽楷那点石成金的本领不得不令人佩服。

  收购缘由耐人寻味

  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得信佳的背景。
  得信佳在1994年上市,每股售价1.2港元,发行总股数23.09亿,主要的业务是从事销售办公室通信器材。个人通信产品及基建通信系统,以及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援。其老板是前些年在国内以“炒企业”而名声大噪的黄鸿年。
  黄鸿年在90年代初淡出新加坡商场,转至香港大展拳脚,入主香港中策集团。1997年6月间,他通过中策集团全面行使购股权而持有香港上市公司星光电讯(Star Tele.corn)国际控股的37%股权,而他原有的得信佳37%的股权,也因星光电讯的增购而提高到55%。
  由于这两家公司在中文互联网、手机和传呼机方面在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市场占有率都不错,黄鸿年因此十分看好这两家刚加盟中策集团的公司的盈利前景,他充满信心地说:“盈利前景不是好,应该说是很好。”
  随着市场的开放和膨胀,电信业被视为明日的增长之星,是个盈利前景大好的行业。善于不断发掘商机的黄鸿年,在这方面显然有其长期的全盘策略,收购经营这类行业的公司是他全盘策略的重要棋子。
  不过,1997年,在风大雨急的金融危机下,星光电信和得信佳的业务却相继出现亏损,股价不断下跌。据统计,1997年度,得信佳共亏损了500万港元。
  在李泽楷收购前的几个月,得信佳股价表现低迷,成交量萎缩,每股的价格在6.7分左右徘徊,总市值也只有3.14亿港元。黄鸿年的电信业发展鸿图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正因为得信佳的市值超低,李泽楷就可以用较少的资本实现上市的目的。而且刚加盟盈动亚洲拓展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钟楚义,曾经是中策集团的执行董事,而中策集团亦是得信佳的股东之一。商场上千丝万缕的关系,促成钟楚义向李泽楷推荐得信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香港不少散户(小投资者)都说,得信佳是“蚊型股”(股价非常低的股票),只能用“分’来计算其股价,如果早料到有此一变而全力人货,就可以大捞一笔了。一位股民则经历了得信佳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一幕。他1997年在每股1港元多的水平时不断吸纳得信佳。该股在1998年4月间曾攀升至3.7港元,但那时他没有沽出,其后,股价直线下挫,跌破1港元。当时该股民已心灰意冷,心想一切都完了。奈何得信佳的成交量太少,令他无法将手上的股票沽出。眼看所持的股票就要跟废纸没什么区别,该股民只好等着得信佳关门大吉了。但万万没有想到,李泽楷的一句话能够让得信佳起死回生,不但救活了一批股民,还让他们享受了一回突然暴富的滋味。股票市场也正因为有像得信佳那样灰姑娘式的故事显示出无穷的魅力。
  而香港谈股经的人总喜欢当事后诸葛亮,“创作”出几分“妙”论,宣称李泽楷选择收购得信佳另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素。
  因为得信佳在联交所上市的编号是1186,而李泽楷的出生日期是1966年11月8日,又因他长期在美国读书,自然习惯美国人的历法,把出生日期写成11/8/66,故李泽楷可能记着自己的生日,选股时看见1186,自然产生了十一分好感,于是,得信佳便成了“真命天子”。当然,李泽楷是否真的如他们所言而作出决定,相信很难找到答案,但这些推敲,却令股民“恍然大悟”。很多人都说:“如果早一点知道李泽楷的生日,想到他会入股得信佳,那就发财了!”可见股民对李泽楷是何等的如痴如醉。
  虽然得信佳成了小股民眼中的明星,但市场普遍以为,得信佳股价如此暴涨只是暂时现象。因为,李泽楷所持93%的股票按规定得数月以后才能流通,要是黄鸿年也揣着手中的得信佳不放的话,当天的流通股仅仅占总股盘的2%左右,所以,这个价格是不可靠的。而且,虽然盈动注入中港物业,总共也只值25亿港元,“数码港”项目要到Zto3年后才有盈利,即使如目前估计的能赚80多亿港元,得信佳最多也只值100亿港元,600多亿港元市值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连李嘉诚都持这种看法。他认为市场对盈动注资期望过高。5月4日当天,李嘉诚被记者追问对得信佳的看法时,说道:“首先,我不知道(得信佳)股价大幅上升;第二,得信佳股本流通量少……依我看,情况极不寻常。”当被问及会否入股得信佳时,他则打趣地说:“你猜我会不会那么傻,等这只股升了一二十倍才入股,这样是不对的!”可见,李嘉诚都不看好得信佳。
  但是,事实却令许多人,包括商场老手李嘉诚大跌眼镜。在后来的1个月里,盈动数码动力不断地涨,在1999年12月整整1个月,盈动的股价被持续推高,更在12月23日一天内攀升到将近20港元,成交50亿港元,打破港股有史以来一只股票单日成交额的最高纪录,成为世纪末又一个股坛神话。(当然,期间经过一次缩股,现在每一股相当于以前的5股;另外还有多次的配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