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三、风雨婴儿


  安家夫妻整整盼了十年,才盼来儿子安德海。他们希望儿子长大后延续香火,可他们的愿望最后没能实现。

  杏儿临盆了。这几天,天气格外燥热,太阳像个大火炉,能把大地都晒化。太阳一出来,人们就纷纷躲进屋里,煮上一锅绿豆汤,渴了,饿了就喝上几口,没有什么特别着急的事,谁也不愿意出门。
  这几天,杏儿挺着个大肚子,坐在石板铺成的地上,一动也不想动,饭也吃不下去,觉也睡不着,她只觉得心头堵得、闷得喘不过气来。她时时刻刻都在想这肚子里的一大堆东西怎么把它搞出来,她好像一点儿都不高兴,十几年来,没生孩子,遭了多少人的冷眼,甚至她丈夫也冷遇她,如今要做母亲了,高兴了八个多月,可近十几天来,她的高兴劲儿一点也没有了,只是愁肚子如何瘪下去。听老年人说,生孩子很痛苦,特别是头一胎,那应该叫过“鬼门关”。这关她能顺利地闯过吗?杏儿心里一点谱也不知道,唉,做女人,做母亲,说起来轻松,做起来难啊。
  杏儿的腿、双脚已肿涨得很厉害,她几乎觉得挪不动腿,只好坐累了睡,睡累了坐,反正坐也好,睡也好,都不舒服。安邦太在一旁干着急,他希望为妻子分担一点,可偏偏分担不了。
  “杏儿,起来,吃一点东西吧。”
  安邦太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面条。
  杏儿慢慢地坐起来,靠在床头,她感激地看了一眼丈夫。在那个年代,妇女的地位很低,有的妇女生孩子前得不到片刻休息,做饭、洗衣服、喂猪、下农田,哪一样活不干。有的妇女把孩子生到了地田、河边,会扎脐带的,孩子命大便活了下来;不会扎的,婴儿的脐带感染了,一出生便夭折的太多了。而杏儿却享受了别的妇女所不曾享受的待遇,一来是她与安邦太自幼青梅竹马,感情笃厚,二是她多年未生育过,安家把这个即将来临的小生命看得特别宝贵。杏儿很知足,她感到非常幸福。
  吃完面条,杏儿感到有了点劲儿,便努力站起来,她想活动活动筋骨。杏儿一步一步地慢慢地走到院子里,她家的小花猫看见女主人出来,非常高兴,轻轻地一跳,跳到了杏儿的面前,杏儿没意识到这会儿小花猫会猛地从后面跳过来,冷不防地吓了一跳,她拍拍胸口,长吁了一口气。
  “哎哟,怎么东西扎了我一下。”
  安邦太听见妻子“哎哟”一声,连忙跑过来。
  “你瞧瞧,好像有根针扎了我一下。”
  安邦太撩开妻子的衣服,光滑、浑圆的肚皮上根本没有什么东西。过了片刻,杏儿又感到针扎一般的刺疼。原来,阵痛开始了。那撕肝裂肺的阵痛一阵紧似一阵,杏儿迷迷糊糊地睡了一会,又被难以忍受的疼痛折磨醒,她低声地呻吟着,呻吟着……
  到了下午,天气更闷热了,一丝风儿也没有,树叶在烈日的照射下,都耷拉着叶儿,蝉在树上一个劲地鸣着。安邦太跑到院子里,“咕嘟、咕嘟”地猛喝了几口凉水,他在屋外转来转去,两手直搓,屋里不时地传来妻子的哭叫声。
  “老天爷呀,这孩子怎么这么难缠,马上就要把娘折腾死了。”
  安邦太在心中默默地祈祷着:
  “小祖宗,你快出来吧,管你是男孩,还是女孩,是读书的料,还是种田的坯子,我现在只求你可千万不要再折磨你娘了。”
  接生婆从屋里跑了出来:
  “安家大哥,你媳妇是难产,她的骨盆太窄,折腾了两天,没吃东西,现在已经没了力气,孩子就是下不来。”
  夜暮渐渐拉下,杏儿的脸淌着泪,已经扭曲的不像样子了,孩子还是生不下来。邻家大婶、杏儿的婆婆及妯娌都围在屋里,干着急。突然,一声闷雷在天边炸开。
  “轰隆隆隆……”
  一个大闪电划过天空,霎时雷声由远及近,滚滚而来,顿时
  瓢泼大雨直往下泄,刚才又热又闷的空气有所缓解。
  “孩子露头了。”
  一声惊喜的叫声,将安邦大从昏睡中叫起,他急忙往屋里闯,接生婆伸开双臂将他拦住:
  “走,走,走,老婆生孩子,你进来干什么,走远点,碍手碍脚的。”
  安邦太在外面急得团团转,踱来踱去。他娘、他婶子看见他着急的样子,不禁笑了:
  “这么大的人了,还沉不住气。”
  夜已深,雨还在不停地下,屋外雷鸣电闪,屋内人们心急如焚。孩子只是露了点头,就是下不来。
  “喀嚓”一声一个大炸雷仿佛在人们的头顶上炸开,杏儿吓得一哆嗦,无意中一使劲,孩子居然生出来了。
  “哇”的一声,划破了长夜的寂寞。安邦太激动的眼泪差一点没掉下来。他再也忍不住了,一头撞进屋内。
  “儿子,是儿子,安家老大有后了。”
  安邦太抓住妻子的手,拼命地叫着。安家的这个孩子恰巧在打雷的节骨眼上落地,不禁引起了乡邻的七嘴八舌:
  “云从龙,风从虎,这孩子呀,不寻常。”
  “不对,你忘了:打雷下雨降儿郎,中了状元民遭殃。说不定呀,这孩子是个祸害。”
  “安家几代人老老实实,安老大为人正直,他的儿子怎么能成祸害。”
  “那可说不准,老子正直难保他孩子不歪。”
  反正说什么的都有,只要不在安家人面前说,管他呢。孩子一满月,杏儿便下地干活了。一个月大的孩子很乖,吃饱了便睡,睡足了张着小眼四处寻,是寻他的爹娘吧。
  “他爹,孩子都满月了,给他起个名吧,总不能‘毛孩、毛孩’的叫一辈子呀。”
  “是呀,叫什么呢?”
  安邦太想了大半天,还是想不出个好名字,他很想给孩子起个雅一点的名子,万一将来成大气,总不能叫什么“狗蛋”、“驴羔”之类的吧。可他没读过书,起什么名字呢?
  “他娘,这孩子打雷下雨天生的,我看就叫‘雨生’吧。”
  “不好,我看‘雷娃’不错。”
  “雨生。
  “雷娃。”
  夫妻俩争执不下,暂时还是叫“毛孩”。毛孩在娘的怀里吮着乳汁,小脸一天天变白变胖,终于有一天,他伊伊呀呀地叫着:
  “妈妈,妈妈。”
  “孩子会叫妈了,他爹,你快来,孩子会叫妈了。”
  孩子的娘兴奋地硬将蹲在院子里抽烟的丈夫拉回屋,非让孩于再叫一声“妈”不可。夫妻俩哄着、逗着孩子,可孩子的小嘴巴硬是紧闭着,安邦太很扫兴,转身离去。
  “爸爸爸爸……”
  一连串的“爸”唤回了安邦太,他兴奋地将儿子托得高高的,吓得孩子哇哇大叫。杏儿随手在丈夫的身上拍了几下,谁知孩子见他爹挨了打,破啼为笑,乐得合不上嘴。孩子的笑,并未引起夫妻俩的开心,反而他们忧心忡忡:
  “这孩子喜欢看别人挨打。”
  孩子渐渐地长大了,八九个月时,已学会在地上爬来爬去。
  安家养了一只小狗,这只小狗便是他的最亲密的小伙伴。孩子小一手一挥,小狗就马上跑到他的面前,摇头摆尾,围着小主人打转转,每当院子里有什么动静,那只小狗便叫个不停。爹娘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回家洗衣、做饭、喂猪,累了一天,无暇多看孩子
  几眼,这时小狗多偎了上来,舔舔孩子的手,再舔舔孩子的屁股。孩子的启蒙语除了“爹爹、娘”之外,便是小狗教他的“汪、汪、汪。
  安邦太夫妻拖着疲倦的步子刚一进院门,就听见两只小狗一起“汪、汪、汪”地直叫,他们纳闷了:家里哪来的两只小狗?
  他们连忙跑进屋,是儿子爬在地上,仰着头,正学狗叫呢。杏儿连忙把子抱在怀中,又怜爱又气恼地对一个尚不懂事的孩子说:
  “儿呀,咱可不学狗叫,那小狗是吃了谁的,就替谁咬人。”
  安邦太笑了:
  “瞧你,这么一点儿小的孩子,他懂个屁,什么吃了谁的,就替谁咬人,他听得懂吗?”
  谁知孩子似懂非懂地直点头。杏儿的心沉了,怀中的这个孩子长大以后,莫非去给人家当狗?做娘的宁愿吃苦受累养儿一辈子,也不愿替别人养条狗呀,杏儿的脸上布满了乌云。11个月,孩子便能摇摇晃晃地走路了。爹牵着儿子的小手,每天下地干活时,都将他带到地头玩耍。孩子每次到了田野里,总是蹒珊地四处乱跑。他一口气地跑到田埂上,那埂上长着几朵小花,这是六月天,淡紫的喇叭花,粉红的牵牛花煞是好看。孩子伸手便去摘花,谁知一根刺棘划破了他的小手,他哇哇大哭起来,母亲连忙跑来,用奶头塞住孩子的嘴,孩子硬将母亲推开,倔强地坚持要摘花。母亲只好依着他,小花刚一到手,孩子便往头上戴,可他是个光头小子,往哪儿戴呀?没辙,他把花掉到地上,用脚揉着、踩着,多么鲜艳的小花朵,竟被一个不足一周岁的孩子给揉碎了。母亲的心又沉了一下。母亲默默地走了,儿子在后面跟着,母亲的脸上写着悲哀,儿子的脸上露着笑容。
  又是一个闷热的天气,安家屋里屋外围满了人,大家围在一周岁的孩子身边,急切地看他抓什么。民间有个习俗,逢孩子满周岁那天,家长们便拿来很多东西,有用的、玩的、吃的、学习的,看孩子一伸手先抓什么,譬如说:先抓支笔,这预示孩子将来是读书人有出息;先抓麦种,预示他将来去种地;先抓花朵,男孩子长大后好色,女孩容貌姣好;先抓钥匙,预示孩子将来大权在握,有权有势。当然,这只是父母的美好愿望,或者说是一种寄托吧,并没有什么可靠的根据。这个习俗叫“抓周”。
  安邦太夫妻的儿子“抓周”,办得很隆重,几天前,安邦太就和妻子商量该请哪些客人:
  “孩子他大姑、二姑、三姑和姑父们一定要来,他表舅、舅妈也要请。”
  “他爹,有一个人一定要请,他学问深,能给咱儿子起个雅名儿。”
  安邦太当然知道指的是谁,那人便是本村的私塾先生。一年多前,他曾宽慰过安家夫妻不要信什么算命先生的胡言乱语,什么阴盛阳衰,真的衰的话,也早已过去了。所以,安家夫妻对这么私塾先生又佩服,又敬畏。他可是村里的高人,非请不可。
  今儿一大早,安邦太拉着弟弟安邦杰一道去打酒,买肉,接着又忙活了一上午,几桌待客的酒席总算准备出来了。客人也已陆续到齐;大家个个笑逐颜开,恭贺声不绝于耳。安家夫妻忙着招呼客人,竟忘了儿子。这孩子已经走得很稳当,胖乎乎的脸,圆滚滚的手,很逗人喜爱。他在做什么?他正在领着一群孩子,这些孩子有他的表哥、表姐,有他的邻居,七八个孩子都比他大,可一个个像着了魔似的,全听他的指挥。他一会儿把四岁的大表哥拉到前面,一会儿又把邻家两岁的小女孩送到后面,其中,有个三岁的女孩,是他表舅家的女儿,他应该唤作表姐。这位小表姐从小就倔强、任性,爹娘的话一句也听不进去。这会儿,她不服从小表弟的指挥,站在孩子们排的队伍外,只见安邦太的一周岁的儿子猛一用力,用头去撞女孩。那女孩被撞得哇哇大哭,好像男孩还是不依不饶,又用力抬起小脚,狠狠地向女孩的腿上踢去。大人们连忙把两个孩子给拉开了。
  “一岁看大,三岁知老啊!”
  老私塾先生捻着胡须,摇头晃脑。人们急于听他说下去,可他不说了。
  “老爷子,什么‘一岁看大,三岁知老’?”
  安邦太急切地盼知儿子的命运,一再地追问。老先生笑了笑,只说了一个字:
  “权。”
  众人似悟似迷地点了点头。安邦太早已准备了孩子抓周时用的物品,有毛笔、点心、麦种、小花、各式各样的布娃娃、铜钱、钥匙,这些物品七零八乱地堆在床上。杏儿牵着孩子的小手,走到了床前。孩子天真地望望爹,又望望娘,他见这么多的人都围在床边,怯怯地不敢向前,一个劲地往母亲的身后躲,父亲又是哄又是拉,吓得孩子“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母亲此时心里一个劲地跳,猜想着儿子首先抓什么呢?她希望儿子比他们强,自从儿子一出世,她便暗自下决定,再苦再难也要供孩子读书,读了私塾考秀才,中举人,中状元,做大官,挣大钱。她生怕儿子抓麦种、抓花朵,抓了麦种将来一辈子背向青天,面转黄土,种田人苦啊;抓了小花,注定儿子没出息,总在女人身上打转转,沾花拈草,被人轻看。母亲虽然心里很焦急,但她一不能代孩子抓,二不允许教儿子抓什么,仿佛儿子这一生的前途、命运都系在这第一把抓的东西上。慈母心,无私又自私,高尚又狭隘。杏儿忐忑不安地将儿子抱到床上。
  那孩子呆呆地坐在床上,一点也不动,亲戚、乡邻都为他着急,他爹急得干瞪眼,心想:
  “孩子,抓呀,快抓呀,你怎么不伸手呢?哪怕拿把麦种,将来种田也好,你总不能坐吃山空呀!再说,咱们也不富裕,一年到头累死累活,也只是个填饱肚子而已。”
  孩子还是一动也不动,他爹真想打他一巴掌。孩子抬头看着众人,也许是他从众人的目光中看出了异样了吧,也许他还没想抓,反正,他只顾看着娘的脸,小手就是不伸向前。隔壁大婶忽然高兴起来:
  “瞧,这孩子是主贵之命,他根本不需要抓什么麦种、毛笔这些玩意儿,他的命贵,将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是……”
  她不敢说了,再说下去就要犯杀头之罪了。杏儿的心中稍有宽慰,是呀,可能是孩子的命极贵,他什么都不需要自己取,可什么都能得到。看着孩子丝毫没有行动的样子,母亲便弯腰将孩子抱起。可谁知杏儿刚一抱起孩子的瞬间,孩子用力地挣脱了母亲,向床上的东西扑去,他像老鹰抓小鸡那样,准确而又迅速地左手抓起一把钥钱,右手拿起一个女形的布娃娃,然后身子向前一倾,嘴里叼起了一块点心,同时又用双脚压住了一把铜匙,得意洋洋地举着东西向众人一个劲地挥动着双手。这抓东西的动作那么疾促,那么准确,众人不由得你看看我,我望望你,没有一个人发出声音。
  “哈哈哈……”
  一阵开心的笑声从门口传来,众人回头一看,原来是孩子的爷爷。他刚才见客人把孩子团团围住,便向后退了几步,当孩子迅速抓东西的时候,他兴奋极了:
  “好小子,爱财、好色、贪吃、专权。”
  老人虽然并不希望孙子太贪得无厌,但也很开心,起码比他爹安邦太强得多。众人见老人笑得开心,也都附和着、赞同着。
  “不错,不错,财、权、色、食,人之大欲也。”
  私塾先生这总结性的一语结束了安邦大儿子的“抓周”活动。孩子的母亲见老人、丈夫等众人正在兴头上,便凑过来,对丈夫说:
  “他爹,求人给孩子起个名字吧。”
  这下,大伙儿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孩子命贵,叫‘贵哥’不错。”
  “孩子来得迟,但聪明过人,叫‘聪儿’吧。”
  “叫‘雷娃’。”
  “叫‘雨生’。”
  也有的大婶、大娘们给孩子起什么“蛋儿”、“铁柱”、“大闪”、“宝根”之类的名字,可是一大堆名字,似乎安邦太夫妻没有一个满意的。最后还是孩子爹开口了:
  “大家给孩子起的名字都不错,但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少了点文雅劲。”
  还是他那机灵过人的弟弟安邦杰说出了哥哥没有说出来的话。
  “对呀,应该雅一点,你看孩子抓的全是文人用的东西,他将来读书高人一等,做了大官,总不能叫‘蛋儿’、‘柱儿’的吧。”
  于是,大家一致推选私塾先生给孩子起个名字。那半晌没作声的私塾先生,此时矜持了几分,他那眼珠子叽哩咕噜地上下翻了几下,手把下颌,开口道:
  “适才诸位之‘雷娃’、‘雨生’、‘大闪’,本人都考虑过,雷是一瞬即逝,闪是一晃而过,雨是一阵而已。不过,雷伴闪,雨从雷,雨落地化为水,这水嘛、水嘛。”
  众人以为他为孩子起名“水生”,但他总“水”不出来,孩子的二姑急了,抢先说:
  “水生,好,叫水生。”
  “否矣,一滴水经阳光一晒,化为气,逝也。而众水最终归宿是大海,那大海浩瀚无际也,永不干涸,蛟龙深藏其中,龙喜水,就叫安德海。”
  “安德海。姓安,品德寄大海,龙戏其中也。”
  私塾先生又把“安德海”进行了一番解说。就这样,安德海这个名字便在热闹的日子里定了下来。

  ------------------
  书 路 扫描校对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