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电脑富豪王永民


  1992年5月16日下午,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来到北京王码电脑总公司视察,兴致勃勃地观看了王码电脑技术和产品的演示,听取了公司总裁、“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的汇报。
  这“五笔字型”究竟是怎么回事?王永民又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能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如此重视?
  王永民发明的“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征服了汉字输入电脑这个举世称雄的“癌症”,在古老汉字和现代化电子计算机之间,架起了一座畅通无阻的桥梁!
  大家一定还记得,宋代的毕昇,首创活字印刷术,不仅给中国文化事业带来了繁荣和进步,而且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可是近百年来,中国在科学技术上渐渐落到了后面。西方经过打字机时代,已经进入电脑时代,而中国人还在“笔耕墨种”。曾经有人断言,汉字因无法适应电脑时代,所以必将被废除。王永民发明的“五笔字型”电脑汉字输入法,使古老的汉字重新扬眉吐气于世界文字之林!而王永民,也因此被海内外新闻界誉为“中国电脑时代的毕昇”!
  王永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的父母都是目不识丁的贫苦农民。父亲从10岁起就四处奔波,为人家打柴,做零工。他心灵手巧,刻苦耐劳,不但会编筐织篓,砌房盖屋,而且能够不用车床造出真正的“汉阳造”步枪和“十子连”手枪,是个闻名乡里的“百事通”。
  王永民的童年,是在家乡河南省南召县白河冲塞凹乡度过的。从能记事的时候起,他就不声不响地上山割草拾柴,帮妈妈烧火做饭,下地浇水捉虫,帮父亲侍弄庄稼。但他最喜欢的,还是钻进父亲的“车间”里,用父亲的各种工具做玩具、做“试验”。王永民在这个家庭中培养出了两种最为可贵的品质:一是特别喜欢动手用脑,一是特别能吃苦。
  他相信一切要靠自己创造出来,
  他更相信自己能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
  1950年秋天,村里的祠堂中办起了个小学堂。每个学生的书本费只要交两斤玉米。王永民和小伙伴们都带着玉米去报名,可他一进校门就被老师吆喝回去了——一年有半年光屁股的王永民,连裤子都没有穿!妈妈只好临时为他缝了一条小裤子。王永民知道,他这学上得不容易,妈妈经常要挨家挨户去借鸡蛋给他交学费,所以读书非常用功,每天放学回家,还蹲在地上用画石默字。10岁那年,他就从一本《四体百家姓》上,学会了真、草、隶、篆各种字体。
  有了文化的王永民,时刻都想搞发明创造。他给家里做了精巧的捕鼠机,帮妈妈改造了纺花机,还经常将书上画的风向计、日影计时仪、小汽车、小火车等照样制作出来。有一天,他意外地发现,弯曲的管子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便灵机一动,想造出一个能不断引水上山、流水推磨的“永动机”。当然,这一次他失败了。
  1956年,王永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全县最好的中学——南召一中。6年以后,王永民不但数理化的成绩出类拔萃,而且在文学上也显露出才华。报考大学时,他第一志愿填的是中国科技大学,第二志愿填的仍然是中国科技大学。因为他痛苦地看到一个无情的事实,就是中国的科学技术落在了世界水平的后面。在毕业典礼上,品学兼优的王永民代表全体毕业生上台讲话,他大声疾呼:“翻开我们学过的物理、化学课本,上面印的都是外国人的头像。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有伟大的发明创造,把头像也印在课本上……”他的这句名言在全校广为流传,激发过不少校友的雄心壮志。但也有人把王永民称为“一个想把自己的脑袋印在书上的狂妄家伙!”
  那一年,王永民以南阳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62级是人才集中的年级,录取分数线居全国之首;而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马大猷等著名科学家,都亲自给62级学生上课。
  这位满身土气的农民儿子,话语不多,自尊好强,每天都是十几个小时泡在书堆中,拼命吮吸知识。夜里读书发团时,他就狠揪自己的头发,以致他读过的书本中,都夹进了一根根黑发。每逢星期天,他就退掉两元钱的早餐票当车费,去北京图书馆,空着肚子苦读一天!假期中,他靠挖地基、抄卡片、做小工,换取菲薄的报酬,用来购置书籍文具……他读大学的6年间,家里一共只给他寄过10元钱!
  可是,身体瘦弱、衣衫破旧的王永民,却十分引人注目,因为,在这个尖子班上,他的各科成绩常常夺魁。他暗暗立下志愿,要争取在30岁当上教授,成为一个对人类有贡献的人,让他这个中国人的头像也印到课本上!他没有想到的是,“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彻底打破了他的雄心壮志。在那宣扬“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荒诞年代,他被人当成“坚持走白专道路的死硬派”,受到歧视和迫害。尽管毕业鉴定上对他评价很高,认为他“学习目的明确,富有创造精神,善于独立思考,有坚强的毅力,成绩巩固扎实……”,他却被派到辽宁海边的盐碱滩上学种水稻。后来虽然分配到四川永川山沟里的一家研究所工作,却不幸染上肝炎,又患肾结石,加上水土不服,整整8年,他几乎都是在病床上度过的。
  一事无成的精神痛苦,对他的折磨比疾病更厉害!
  无可奈何之际,他调回了老家所在的河南南阳地区,在科委当一名办事员。
  1978年,南阳地区科委承担了省里的重点科研项目——汉字校对照排机的研制任务。当时王永民虽然在搞行政工作,但他敏锐地感觉到,一个以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因此,他主动提出让他来承担这项高、精、尖的科研重任。在领导的支持下,王永民如愿以偿。
  最初,王永民想找出一个现成的汉字编码方案,然后发挥自己在计算机硬件方面的优势,设计出一种新型键盘。可是这个方案难以实行。1980年,我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郑易里先生千里迢迢来到南阳,在文字学的研究方面,给了王永民许多有益的指导,并且把自己研究多年的188键汉字编码方案交给王永民试编验证。所谓188键,也就是说,必须要用有188个键位的键盘,才能打出需要的汉字。然而,西方文字用电脑键盘只需要用26个键!由于这个方案的键数过多、而出现的重码又多,所以最终无法实施。
  有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汉字,在电脑时代遇到了历史性的挑战。如果汉字无法进入26个键位的现代电子计算机,也就难以适应今天的信息社会,那么,中国人就必须寻找替代文字。说汉字有将被淘汰的危险,并不是一句吓唬人的话。
  王永民意识到,他所要解决的,远不止一个照排机的问题,而是悠久的中华文明能否通过时代的考验,继续发扬光大的问题!
  他把解决这个难题当成历史赋予他的光荣使命!即使他不能完成这个使命,也要尽力为后人开辟出一条通道来。
  汉字编码方案的研究工作,涉及语言文字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心理学、信息科学等多种学科。王永民扎扎实实地对汉字作了系统的研究。他发现,一向被看作难学、难解、难写、难用的汉字,原来是既复杂又简单,只要用横、竖、撇、捺、折五种基本笔划,就可以构成几万个单字;每一个汉字都是由一个个字根按一定的程序和位置拼合起来的。英文有26个字母,那么汉字又有多少基本宇根呢?
  王永民在字海中游泳,和助手们把《现代汉语词典》上的12000个汉字逐个分解,把每个字所包含的字根分别抄成卡片,分类统计,找出了600个字根。随后又从7000多个常用汉字中归并出300多个字根,最后优选成150个。这是国内外汉字编码研究中从来没有人做过的工作。可是,由于无法进入实用,不得不放弃了。
  为了研究出一个键位少、码长短、效率高、重码少的理想编码方案,王永民在数以万计的数据中寻觅、探索。键数一减少,“重码”必然会增多,也就是打同样的键,就会出现几个不同的字。比如,把字根“王”和“干”放在一个健上,和字根“氵”一组合,就会出现“汪”和“汗”两个重码字;“口”加上“八”,便会出现“只”和“叭”两个重码字。这个问题使许多科研工作者伤透了脑筋。
  1981年,王永民在武汉参加电脑技术交流会,香港一家公司的女讲解员得意洋洋地宣称,他们的方案“研究了8年之久,是目前最先进的”。可王永民问起她重码字的处理办法时,她却目瞪口呆。原来,他们把重码字都排除在外,能输入的汉字只有三四千个,根本不能满足使用。
  王永民经过深入研究,忽然发现,重码字之间,还是有区别可寻的,比如前面提到的“汪”和“汗”,最后一笔的笔划分别是横和竖;而“只”与“叭”的组成位置不同。如果能在这一类字的最后加上一个标志末笔字类型的“识别码”,不是可以使许多字得到区分吗?他的设想很快成为现实,“末笔字型识别原则”成了国内外汉字编码研究中的重要创造。
  还有,有的汉字笔划很多,比如一个“戇”字,有26笔,即使分解成字根,也还有6个,打一个字要击7次键,就造成了“码长”的问题。怎样才能缩短“码长”呢?王永民的办法,是只取1、2、3和最后一个字根,如打下“立”、“早”、“攵”、“心”四个字根,电子计算机就会找出“戇”字来。这样,他又实现了每个汉字最多只要打4个键的设想,解决了“码长”的难题。
  就这样,一个难点一个难点地攻破,他终于将键位减少到了36位。
  现在,比英文键位只多十个了!
  经过验证,使用现有的英文键盘,利用26个英文字母和10个数字键,就可以顺利地输入常用汉字了。王永民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国内外汉字编码研究的先进水平!然而,王永民的心情却无法轻松。因为,在验证中,他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数字键用来输入汉字,输入数字就遇到了困难;二是两只手要控制键盘上的四横排键位,也不方便,难以实现高速盲打。
  也就是说,只有使用26个键位的编码方案,才能让汉字输入与英文输入一争高低!
  而且,不久之后,台湾学者已研究出了26个键位的“天龙”方案。
  王永民决心放弃已成功的36键方案,搞出一个能超过“天龙”的新方案!
  又是一切从头开始。白天,他和4位年轻的助手,挤在旅社的简陋住室里,拿资料相当凳子,用床板、被子当桌子,将卡片之山推倒重砌。7000个常用字,3 个编码,6 个数字,一张一张摆开,一个一个校验。夜里,他们只好转移到公司的会议室里,气温降到-14℃,他们只好捂着被子取暖。经过连续100多个小时的拼搏,他们终于拿出了一个新的编码草案。
  1983年,“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经过验证,效能超过了“天龙”方案,也把美国、日本、香港的同行甩在了后面。
  汉字输入不能与西文同日而语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1984年9月,王永民作为“中国汉字电脑技术赴美演示团”的主要成员,在美国旧金山、洛杉矶、弗吉尼亚等地进行了紧张的演示活动,并作了十几次学术报告会。参观者看到洋电脑里居然出现一串串汉字,情不自禁地惊叹:“太神妙了!”“简直不可思议!”在联合国总部,操作员每分钟输入120字的精彩表演,使那里的官员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即要求传授这项新技术。当地报纸以大量篇幅报导了这一消息,并且承认:“中国人最终解决了汉字输入电脑的世界性难题”,“输入速度快过英文”。
  近年来,各种汉字输入法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出,但“五笔字型”输入法仍然是使用最多的方法。随着不断的优化改进,输入速度也不断提高,1991年的全国“五笔字型”大赛中,一名解放军选手以每分钟输入243个汉字的速度,创造了世界上罕见的奇迹。“五笔字型”还是我国唯一获得美英两国专利、唯一向世界出口的中文电脑技术!
  为了纪念它的发明人,人们已习惯地把它称作“王码”。
  王永民在北京中关村创办了“王码电脑总公司”,并自任总裁,已拥有10家分公司、两家海外公司、数以百计的代理商、数以千计的培训网点。以“利国利民、走向世界”为目标,该公司把“五笔字型”这项高科技成果更快、更大规模地转化为生产力。
  人们在猜想,王永民一定也成了腰缠几百万、几千万的大富翁了。然而,在王永民心目中,个人名利根本不能和他所从事的事业相比。曾经有一家美国公司,以年薪10万美元的优厚条件,要把王永民留在美国。王永民想也没想就拒绝了,他淡淡地说:“这怎么可能!”
  1991年,王永民又作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1月4日,他在人民大会堂宣布,为了让“五笔字型”尽快地造福于社会,王码电脑公司将本来可以产生百万元效益的最新成果——“王码5.0版汉字操作系统软件”,向国内不加密开放,也就是说,中国人可以不付任何代价使用这种系统软件!亲临会场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在讲话中说:“作为一个科学家,这种精神难能可贵;作为一家公司,损失数以百万计的金钱,为国家的现代化事业作出贡献,在国内外电脑界也是没有先例的。我们的社会应当提倡这种精神,应当表扬这个创举!”
  为了人民,为了祖国,一掷百万元,这才是中国新富豪的气魄!
               (薛冰)

  ------------------
  小草扫校||中国读书网独家推出||http://gd.cnread.net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