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由一名乡村报童终成拥有30亿美元家产的超级富豪,美国新一代石油大亨邦尼一生的经历是具有传奇色彩的。 邦尼1928年出生于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荷顿威尔镇。他的整个童年时期都在这个偏僻的乡村小镇上度过,普普通通,谁也不会想到这孩子以后会有一番了不得的作为。从12岁起,他像大多数美国少年一样,开始靠打零工来赚取零用钱,他给人送报,并给报社做钟点工。每天天不亮,他就要起床到报社领取当天的报纸,送上长途汽车。然后,他再挨家挨户地送报,每份报纸赚1分钱。 1940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激烈进行的时候,邦尼每天送报,也看报,他知道美国也难免卷入战争。有时候,报纸还没印出来,他就站在电讯机旁看电讯新闻稿。他最崇拜的英雄是英国的蒙哥马利将军。 邦尼的父亲坦玛斯以前是个律师,因为工资微薄,不能养家,便辞去工作,做了一名油田的经纪人,专门打听何处油田将要出租或出售,然后介绍给石油公司收购,以此赚取佣金。父亲的职业,对儿子以后的道路选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20世纪40年代,许多美国人,尤其是年轻人都梦想当歌星,因为这既省力,又不要巨额投资,一旦唱红了,便财源滚滚,腰缠万贯。许多做父母的都鼓励儿女学唱歌、跳舞,或者学打球,当一名球星也很不错。 在当地,确实也有年纪轻轻就成“星”的,在小镇上十分光耀。邦尼的父母当然也希望儿子将来成为一颗“星”,他们给他买了一管直萧,强迫他每天练习。无奈邦尼对此毫无兴趣,竟把萧送给了邻居的孩子。这件事让他的母亲痛心不已。 邦尼自己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篮球明星,他非常羡慕那些被球迷们包围着的球星,给球迷签名留念,与他们一起合影,受他们的拥戴,那是何等美妙!他参加各种球类运动一也喜欢阅读体育杂志。到1943年,念初中的邦尼篮球已经打得相当出色,只是因为身高不够标准,参加不了著名球队。 1944年,他们全家迁往得克萨斯州的阿马里路市,邦尼也转入阿马里路中学。他仍旧是那么热爱篮球。在新的环境里,教练精心指导,他自己也刻苦训练,技术进步很快。中学毕业后,他考人得克萨斯州大学,希望凭着自己的实力进入校篮球队,但最终还是因为个头不够,被巨人云集的球队拒之门外。 邦尼的篮球明星梦破灭了。 1949年,邦尼转入俄克拉何马大学,主修地质学,并于1951年以优秀的成绩顺利毕业。他没有成为地质学家,他的教授介绍他到菲纳斯石油公司当了一名职员,月薪才290美元。 从此,邦尼开始与石油打交道。 这家石油公司的董事长法兰·菲纳斯原来是个理发师,因为梦想飞黄腾达,改行做了证券经纪人,推销债券,赚了钱就往石油开发上投资。他最早是在俄克拉何马州的巴图斯威尔镇钻油井,由于缺乏经验,估计错误,最初开掘的油井全是干井,没有打上来一滴油。他曾经濒临破产,但雄心不死,钱用光了,借贷继续干。终于有一天,命运对他微笑了,下一口决定他成败关键的井不但出了油,而且是一口产油丰富的井。菲纳斯避免了重操理发剪的命运,赚了一大笔钱。10年间,他的事业稳步发展,一共开发了84口油井。1917年,他创办了菲纳斯石油公司,职工有2万人,成为美国最大的20家企业之一。菲纳斯的发迹史对邦尼启发很大。 公司的工作倒是挺清闲,作为一个小职员,日子过得蛮舒服。但邦尼是个有理想的人,这种处境不能使他满足。 不久之后,邦尼被调往得克萨斯州南部的高伯斯镇,在那甲的菲纳斯B公司正式干起地质学家的工作。应该说他是得到提拔了。他每天起早摸黑,风尘仆仆地开着公司配备给他的车子巡察各地的油田。由于工作出色,一年以后,他再次得到提拔,调往火奴鲁鲁,任探测部门主管。 1953年,他又调回家乡阿马里路。回到家乡后,他大病一场,一到晚上,全身骨头都痛,白天也很容易疲倦。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一名主治医生甚至暗示他将不久于人世。邦尼万念俱灰,从前的雄心和抱负都将付之流水。但他心有不甘,向公司请了假,到达拉斯市治病。这里的专科医生在了解他小时候的脾脏病史后,给他做了脾脏手术。他的病竟奇迹般地好了。 1954年,出院后,邦尼又被公司派往俄克拉何马州,与泛美石油公司的专家合作,探测那里的油田。但是,邦尼已经厌倦了这种四处奔波、居无定处的生活。他要自己打天下。于是,他向公司提出辞职。公司竭力挽留他,答应给他加薪。但他去意已定,什么也不能使他改变了。 邦尼对他的家乡荷顿威尔小镇一直怀着深厚的感情,尽管那个小镇很小,他读书的那个中学只有200名学生,可是那里有他熟悉的街道、球场和朋友,还有日夜挂念他的老祖母。他常常回忆起祖母慈祥的面孔,梦想与她重新生活在一起。搬到阿马里路市后,尽管这个石油城比自己的家乡大许多倍,生活条件也比那里好,但他总觉得不习惯。祖母的那些简单朴实的生活哲理对邦尼一生的影响很大,比如,她常说:“不干到底只有等死。”当她发现孙子有时过分地依赖别人,就说:“你必须学习让自己的屁股坐下来。”有一个周末,邦尼拿着自己挣来的5毛钱,想理个发,买一袋爆米花,然后舒舒服服看场电影。祖母却对他说:“你给我永远记住,只有愚蠢的人才把到手的钱立刻花掉。”祖母对邦尼虽然有时很严厉,但她讲过的那些话却不知不觉地影响着邦尼,甚至影响他的一生。 邦尼准备努力去奋斗一番,做一个独立的石油人。 在广阔的得克萨斯州西部,资源丰富,人烟稀少,发财机会很多。只要身体好,肯吃苦,有干劲,再有一点资金,开创一片自己的天地并不难。 邦尼先找到一位独立的石油商爱德华,寻找合作机会。爱德华很喜欢这个年轻又聪明的地质学家,有意要帮助他。 邦尼开始起步了,他用自己的银行储蓄,采取分期付款的形式,买下一辆福特牌客货两用车。白天,车厢作为私人办公室,晚上就成了他的宿舍。每天一早他开着车出去工作,到处接洽生意。饿了,买块汉堡包,就着汽水当饭;困了,伏在方向盘上打个盹。这种劳累,远远超过他在菲纳斯公司工作时的几倍。 邦尼不雇帮手,一人身兼数职,连文件往来和打字这样的事也得自己动手。他的公司成本低、周转快,收费当然也便宜。而且办事又迅速又可靠,因此,获得同行们的信任和赞赏,营业额逐日增加,很多大公司都委托邦尼代办合约转让事宜。他介绍的买卖,平均每宗就可以赚1000美元,业务发展大大超过预定目标,原定只钻3口油井,实际却一口气钻了7口。虽然当年美国石油业最不景气,受中东廉价销售石油的影响,每桶油仅值3美元,邦尼还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赚了1万多美元。比他在菲纳斯公司工作一年的工资还多几千美元。 首战告捷,邦尼对自己的事业更加充满了信心。 随着业务的增加,工作量也大幅度地往上升,邦尼感觉自己再也无力应付这日益繁忙的工作,他既是老板,又是秘书;既做信息员、推销员、经纪人,又得抽空绘制油井地图,寻找合适的钻探目标,以便找人投资。他就是有三头六臂也不够用。于是,邦尼决定扩大他的一人公司规模,邀请志同道合者参加进来,将生意企业化。 1956年9月,邦尼和麦卡特、约翰·奥伯恩组成一个新公司——石油发展机构。 麦卡特本来是就钻井问题来访问邦尼的。他的家庭拥有好几家超级市场,可以说很富裕了。可他本人却对生产石油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很想在这上面发笔大财。但由于他在地质方面一窍不通,打出来的井全是一滴油也挤不出来的干井,损失惨重。因此才来请邦尼当他的地质探测顾问。 邦尼却对他大谈开发油井的困难,转而劝说他与自己合作组成公司经营石油,双方各拥有一半的股份。麦卡特再拿出一部分现金借给公司周转,盈利时分红。麦卡特见有利可图,同意这样办。约翰·奥伯恩也加入合作。 石油发展机构的资金由邦尼投资一半,麦卡特和约翰·奥伯恩各占投资额的1/34。此外,他俩还借给公司10万美元,言明由邦尼在5年内连本带利一并归还,否则公司由这两位股东接管。 公司开业后,邦尼任董事经理。第一年,他雇了两名优秀的助手,一个是初任公司秘书的施拉芙小姐,后来被提升为经理,她协助邦尼达30年之久;另一个是后来任加拿大卡加里分公司经理的罗顿。这两个人对石油业这一行都非常熟悉,有着丰富的经验。 有了强有力的助手,邦尼终于可以摆脱压在身上的那些繁琐细碎的工作,更加精力充沛地投入到石油业这个诱人的行当中,大大地施展他的才能了。他广开财路,大力宣传,以种种优惠的条件,吸引各界大亨投资钻井。他向他们保证:1.三年内就能收回成本;2.以个别油井为单位,赚钱即可分红;3.优先偿还投资款项。这些条件使得各路投资者兴趣大增。 1958年3月,公司提出开发16口油井的计划,立即就有51名投资者参加,集资达50万美元。经过精心、艰苦的探测、打钻,一年以后,除7口井是干井外,8口井开始生产石油气,1口井可供开采石油。这一年的生产总值达225万美元,超过投资基金的4倍。公司和投资者都盈利了。 有了一次成功,公司的形象也随之树立起来,赢得更多的信任。于是他们趁热打铁,同一年年底又推出马沙利斯计划,以医生马沙利斯为主,准备开发13口油井,集资47.5万美元。结果,又一次大获全胜,13口油井中仅有4口干井,全年生产总值达300万美元。 邦尼的事业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会完全一帆风顺,再顺利的人也难免会遇到挫折,邦尼也不例外。 前两次的巨大成功使邦尼野心大增,他觉得是自己时来运转的时候了。1959年,一项新的开采计划又匆匆上马。由于判断失误,公司在得克萨斯州历时4个月所钻的油井全部是干井,整整损失了50万美元。这次失败也充分地说明石油行业难以把握和带有较大冒险性的特点。 从此以后,公司业务开始跌入低谷,不得不大量削减人员,最少的时候只剩下3个人。可是,邦尼并没气馁,他继续在美国和加拿大之间不停地奔波,积极寻找机会,寻找理想的采油点。他要像当年法兰·菲纳斯一样奋斗,争取东山再起。 可是,幸运似乎已经成为过去,他的努力一次次宣告失败,在整整3年中,看不见一点起色,邦尼几乎要绝望了。这时候,一个机会姗姗而来。1962年,邦尼在得克萨斯州夏志郡发现了一块满意的油田,可钻98口油井,每天可保证产油60桶。这时,公司财务状况已经非常糟糕,无力直接经营了,只好以每口井4万美元的价格批给投资者。尽管这样,还是赚了75万美元,还清了债务又增加了职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股东麦卡特知道公司起死回生,赚了钱,就想把公司接管到自己手中来。他假称自己患了癌症,将不久于人世,要求退股和还清他的债务,否则便要接管全盘生意。 邦尼识破了麦卡特的诡计,在罗顿的帮助下,与他讨价还价,最后决定以分期付款、每期5万美元的形式来还清他索取的35万美元高价,条件是让麦卡特退出公司。麦卡特同意了。 邦尼决定把“石油发展机构”改名为“麦沙石油公司”,开始向华尔街进军。 1964年2月,他采取了更大胆的行动,上市集资发行42万股新股,第一年营业额就达到150万美元,纯利43万美元。然后,又开展收购活动,收购了吉尔逊石油公司。 1967年,麦沙石油公司的股票每股价值35美元,而在3年前,每股的价格仅为6美元。最大的受益者是邦尼妻子的叔叔约翰·奥伯恩,他1956年仅投资1250美元,到现在已经拥有了700万美元的股份。与之相比,麦卡特1963年用诡计获得的35万美元就简直算不了什么了。 麦沙石油公司的成就也引起华尔街的注意,人们普遍认为这支石油股票有增值潜力,值得买进。 1969年,邦尼又开始另一项收购活动:收购目标是得克萨斯州的赫高顿石油公司。麦沙石油公司发行每股价值约8美元的新股来交换赫高顿股票,同时向愿意交换者赠送认购凭证,在未来的5年内可认购麦沙股票。这一着棋走得漂亮,年内收购任务顺利地完成了。 邦尼在华尔街的风云变幻中打了大胜仗。1971年,他的私人财产大约有1000万美元。 邦尼结婚很早,他的妻子是他的中学同学,叫莲·奥伯恩。他们结婚时,大学都还没毕业。婚后,他们一起转入俄克拉何马大学就读。也就在这一年年底,他们的第一个女儿狄波拉出世了。邦尼的父母虽然比较开通,对他们过早地结婚仍是不满意的。夫妻俩都没有收入,靠父母支持,日子终究是不太好过。大学毕业后,邦尼不过是个小职员,工资不高,直到他调往高伯斯镇后,生活条件才有所改善。 邦尼是个很看重自己家庭生活的人,旦然他一天忙到晚,一有空闲,他总尽量和妻子、女儿们在一起,尽一切力量让她们快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邦尼慢慢地发现自己与妻子相互间的了解并不深,他们的兴趣完全不同。邦尼全心全意从事石油事业,而妻子对此则是毫无兴趣,不闻不问,从来不参加他的活动。两人在一起没有什么话说。 虽然事业蒸蒸日上,生活也安定,再也不用为生计担忧,但夫妻俩都很苦恼。同床异梦的生活并不幸福,但作为4个孩子的父母,他们都竭力避免谈到“离婚”这个字眼,为的是孩子,不想给他们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邦尼加倍努力地工作,企图以事业的成就感来填补家庭生活中的不足。然而,他最后还是意识到感情生活的空虚无法填补,夫妻俩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矛盾到了无法调解的地步。1971年,邦尼终于和他的妻子离婚了。 1972年4月,邦尼又结了婚,第二任妻子是他大学时的老同学员亚。他们婚后生活相当和谐,夫妻俩兴趣相投,他们到加拿大卡加里的一个农庄定居,因为两人的名字都是B字开头,贝亚将这个农庄叫做“2B”。贝亚与邦尼前任妻子不同,她非常支持邦尼的工作,是他的贤内助。 邦尼不仅在华尔街施展他的才能,也积极进行其它方面的投资。办牧场是美国比较稳当的投资项目。1969年,他购入一个养牛2.5万头的牧场,由于经营有方,受益匪浅。稍后,他又买了一座养牛5万头的牧场。牧场发展很快,到了1972年,两座牧场共有牛16万头。1973年又增加了5000头。 不过,邦尼的主要事业仍旧在石油上面。从1973年起,阿拉伯世界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油价逐渐上涨,每桶石油从3美元涨到13美元,1979年涨到35美元,1981年则高达40美元。表沙石油公司的利润也扶摇直上,日渐看好,成了美国最大的独立石油公司,资产总额达20亿美元。 随着财源的滚滚而来,邦尼的收购活动也一浪接一浪,一浪高过一浪。 1982年12月,邦尼一生中最大的收购开始了,目标是当时美国排名第六的海湾石油公司。这家公司的生产基地在墨西哥海湾,当阿拉伯石油禁运时,也曾获得巨额利润。但1981年后,油价又暴跌,每桶从40美元滑回15美元,虽然它拥有200亿美元的总资产,年营业额高达300亿美元,但这个打击对它这种拥有4万职工的庞大公司来说,还是特别严重,难以承受。 收购行动历时半年,成交价132亿美元,约40万股票持有人,可在收购中获利65亿美元。1984年6月15日,双方达成协议:麦沙石油公司以80美元一股的价格收购海湾石油公司。 在获利股票持有人中,最大的股东是美国政府,获利20亿美元;另一家控股公司获利7.6亿美元。“麦沙”除发行新股外,由银行组成财团贷款。邦尼得到华尔街的支持后,又收购了当年他在那里做过小职员的菲纳斯石油公司。 邦尼的成功达到了顶点。 在美国,石油大亨不少,不过,像邦尼这样白手起家的却不多。像尤金吉提、高特兄弟都是继承家族的财产,依赖父荫成为巨富。邦尼的家庭没有给他任何帮助,他的一切成功,全是他自己努力创造的。 如果他安于现状,害怕失败,不敢冒险,凭他的能力,在菲纳斯石油公司也可以得到一个不错的位置。但他选择了自我奋斗的道路。他遇到过许多挫折,也曾几乎濒临绝境,但终于都被他闯过来了。现在,他前面的道路已经变得平坦宽阔,尽管还不能说未来没有一点风险,但他已经是一个成功者,这是不容置疑的。 (孙石夫) ------------------ 小草扫校||中国读书网独家推出||http://gd.cnread.net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