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中篇:作品与赏析(一)



1.初恋的自白:《窗外》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琼瑶人生中的里程碑和转折点——《窗外》。
《窗外》并不是琼瑶写作的第一部小说,但却是她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在她的人生和她的作品中,都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
《窗外》写作于1963年,琼瑶正处于内忧外患,生命的考验达到白热化的激烈高峰,她的天才经过长时期的积累、整合、铸造、砥砺,厚积薄发,正在寻找痛快淋漓的突破口,《窗外》的写作,正可谓适得其时。
琼瑶写作《窗外》,不仅仅是天才,也不仅仅是运气,那里有她真实的情感寄托,有她的人生观和方法论的自我总结和梳理,《窗外》是琼瑶真实生命的一部分。
琼瑶回忆她写作《窗外》时的心情:
“在写《窗外》以前,我尝试过很多长篇的题材,写了《烟雨蒙蒙》的第一章,写不出第二章。也写了许多其他的第一章,就是写不出第二章。总觉得心头热烘烘的,有件心愿未了。最后,我决心写《窗外》,那是我自己的故事,是我的初恋,这件恋爱始终撼动我心,让我低徊不已。我终于醒悟,我的第一部长篇,一定要写我最熟悉的故事,我最熟悉的故事,就是我的故事。”
《窗外》是琼瑶人生的寄托。
在琼瑶的这部小说前十四章中,真真实实可以看出她自己真实的故事,和自己真实的生活场景。
《窗外》是琼瑶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第一部成功和引起轰动的小说,这部小说基本上可以说是琼瑶那段初恋生活的写实。
琼瑶自己也承认,书中的第一章到第十四章都很真实。所写的江雁容的家庭背景,也是琼瑶生活中真实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地方只是书中把琼瑶实际生活中的两个弟弟合并成了一个人,以免人物太杂。
《窗外》十四章以后的情节,和琼瑶自己真实的人生,就大有出入了。
琼瑶初恋的经过,和它带给琼瑶的伤痛,在这部书中,都有着真实的描写。
为了帮助读者理解琼瑶,理解她的作品,下面就大致地看一看《窗外》所描写到的真实人生的内容。
《窗外》的开头,琼瑶接受了平鑫涛的建议,由女主角江雁容一个人独自出场。


江雁容一个人独自走着,她想:
“有房子就有窗子”,她微笑地想,“有窗子就有人生活在窗子里面,可是窗子外的世界比窗子里美丽。”她仰头看了看天,眼睛里闪过一丝生动的光彩。
显然,17岁的江雁容是个充满了忧郁和想法的女孩,她在家里,和优秀的会画的小弟,总考一百分的小妹相比,显得是那么的渺小,使人从不去注意她在文学上的天赋,以及她细腻的,需要人关心的内心世界。
她独自一个人,极想有个可以叙说的人,这个人要能关心她,要能够配得上她的才气。
17岁的年龄,花一样的年龄,当同伴们还在无忧无虑,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烦恼的时候,江雁容的心中却是一片阴影。
她无法摆脱师从名家学习绘画的小弟的阴影,她无法摆脱总是考一百分,考98分就会哭泣的小妹的阴影,她无法摆脱教授的女儿考不上大学的阴影,她更无法摆脱争强好胜的母亲希望的阴影,因此,她只有更烦恼,更忧郁。
但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还是展现在她的面前了,最后一个的学校生活还是到来了。
江雁容不但来到了学校,而且还来得很早,因为校园里有她熟悉的伙伴,有她引以为傲的“国文”。
她虽是纤细的,忧郁的,但又是调皮的,倔强的。她抓住了国文老师的错误,以及常给国文老师出难题,结果换来了另一个国文老师——40岁的康南。
40岁的康南,妻子去世多年了,女儿也死去了,康南沉浸在这种悲痛中,他除了上课,其余的时间里,他是孤僻的。
康南在这个学校里已经教了7年的国文,由于课上得好,深受学生的爱戴。江雁容的同学因康南的来到,都很兴奋。
江雁容对康南的来到,并未像好朋友那样兴奋,她依然无动干衷,她还是那么静静的,似乎并不想要引人注意,她随时在感慨着窗外的红花、绿草、浮云、小桥,也感慨着自己。
当她数学考不好,母亲拿考一百分的小妹和她比较时,她甚至倔强地说:“妈,你别这样不满意我,我并没有向你要求这一条生命,你该对创造我负责任,在我,生命中全是痛苦,假如你不满意我,你最好把我这条生命收回去!”
母亲对于江雁容的这般话,也是感到震惊的,她不知自己的这个女儿为何会这样,她也是忙碌的,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做家务,还要协助丈夫的事业。她没有能够给予江雁容更多一点的爱,她只是感到震惊,感到愤怒,她依然喜欢着“怎能让人不宠她”的妹妹。
康南默默注视着江雁容,这个敏感的女孩,这个国文一百分数学20分的女孩,这个容貌像“中国古书里倚着芭蕉扶着丫环的古代少女”的女孩。
看着她纤细、娇小的身影,康南老师心中对这个精灵古怪,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的女孩充满了爱怜。康南留心着她,关注着她,他特别用心地对待江雁容的作业,他用诗词给江雁容批改作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江雁容不但佩服起老师,心中还因在家中没有得到温暖,而转向了老师。
这似乎是自然的,合情合理的。
江雁容开始不再忧郁,不再悲观,她觉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爱。江雁容是恣意的,她并不担心什么,她随意地抒发着自己的感受。
精通古文的江雁容用她那浪漫而又有情调的心,在两片树叶上填了两阕词。
第一阕是《忆王孙》:


飞花带泪扑寒窗,夜雨凄迷风作狂。寂寞深闺恨更长,太凄凉,梦绕
魂牵枉断肠!


第二阕是《如梦令》:


一夜风声凝咽,吹起闲愁千万。人静夜阑时,也把梦儿寻遍,魂断魂
断,空有柔情无限!


琼瑶心中的这种情愫暗生的日子到底能维持多久呢?


40岁的康南和18岁的江雁容这种极不为世人看好的师生恋会有怎么样的结果呢?
琼瑶通过江雁容的故事,继续在讲述她自己的人生经历。


江雁容望着竹子发了一阵呆,又抬头看着窗外的蓝天,和那飘浮着的白云。说:“在我小的时候,妈妈忙着照顾弟弟妹妹,就搬一张椅子放在窗口,让我坐在上面。我会注视窗外,一坐好几小时。”
“那时候,你的小脑袋里想些什么呢?”康南问。
“想许许多多东西,想窗外多可爱,希望自己变成一只小鸟,飞到窗子外面去。”她叹了口气,“一直到现在,我对窗外还是有许多遐想。你看,窗子外面的世界那么大,那么辽阔,那外面有我的梦,我的幻想。你知道,一切‘人’,和人的‘事’都属于窗子里的,窗外只有美、好,和自然,在窗外的世界里,是没有忧愁,没有烦恼的。”她把头靠在窗槛上,开始轻轻地哼起一个儿歌:
“望望青天高高,我愿变只小鸟,扑扑翅膀飞去,飞向云里瞧瞧!
康南走过去,站在她身边,感叹地说:
“那么,你所谓的‘窗外’,只是个虚无缥缈的境界,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是吗?”
“大概是,”江雁容说,转过头来,深深地望着康南:“不过,我始终在追求着这个境界。”
“可怜的雁容,”康南摇摇头,“你可能永远找不到这境界。”
“那么,我会永远守着窗子,望着窗外。”


从他们相恋开始到这里,就已经预示了这将会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
在这之前,江雁容在家里受了委屈,无法倾述,她把自己心中真实的想法写下来,寻求老师的帮助。
四十多岁的康南知道江雁容的这一举动意味着什么,他痛苦,他挣扎,同时他也对这个女孩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他努力控制着自己,他称江雁容为“孩子”,他把自己的故事也告诉了江雁容,两个同是有“故事”的人碰到了一起,很自然擦出了火花。
康南知道,自己和江雁容的爱是不为世俗看好的,因此,他很矛盾,也很焦虑,甚至他都不敢主动去找江雁容。他只能被动地等待江雁容来找他。
江雁容的好朋友周雅安最先知道她的恋情,她叫江雁容不要逃避!她用江雁容以前说的话来回答江雁容:“‘爱’的本身是没有罪的,爱,没有条件,没有年龄、金钱、地位、人种一切的限制!”
江雁容生病了,康南细心地为她准备了药。同学之间开始有关于他们的传闻,江雁容听到的全是指责康南的话语,她想自己是不应该拖累康南的。女朋友周雅安也劝她叫她放手,因为大家指责的都是康南,江雁容说早就知道,康南对自己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影子,他们之间是不会有好结局的,自己命中注定是要到这世界上来串演一幕悲剧!江雁容决定悬崖勒马!
江雁容开始用功,想考上大学。大学考试结束了,她骗母亲说到好朋友周雅安处,又到了康南处,见到了康南,她扑到了康南的怀里。
她又开始往康南处跑,可有一天,母亲告诉她,她已经落榜了,她昏了过去。
优秀的弟弟妹妹都来关心她,她不理,要好的同学都来安慰她,她也不理,而且,周雅安把康南和她的恋爱说成了是康南在勾引她,她感到被出卖了。
她跨进了一家药房,一小时内,她走了十几家药房,收集了三十几片安眠药。回到家中,她平静地吃饭,还帮妈妈洗了碗。
江雁客给老师写了一首诗:


我值何人关怀?
我值何人怜爱?
愿化轻烟一缕,
来去无牵无碍!
当细雨湿透了青苔,
当夜雾笼罩着楼台,
请把你的窗儿开,
那飘泊的幽灵啊,四处徘徊!
那游荡的魂魄啊,渴望进来!
啊,当雨丝湿透了青苔,
当夜雾笼罩了楼台,
请把你的窗儿开,
没有人再限制我的脚步,
我必归来,与你同在!
我必归来,与你同在!


江雁容寄了信,回家和妈妈告了别,回到自己和妹妹的卧室,模模糊糊地想起自己的童年,跟着父母东西流浪,她仿佛看到那拖着两条小辫子的女孩,跟在父母身后长途跋涉。在兵荒马乱的城里,在蔓草丛生的山坡,她送走了自己的童年。只怪她生在一个战乱的时代,从没有过一天安静的日子。然后,长大了,父母的注意力全集中在弟妹身上,她是被冷落的。她离撒娇的年龄已经很远了,而在她能撒娇的那些时候,她正背着包袱,赤着脚,跋涉在湘桂铁路上。
她吃下了安眠药。


几乎和生活中的琼瑶是完全一样的,琼瑶后来在《我的故事》中回忆自己的这段经历时,就说是因为想起自己和父母曾一起死过一次,所以下了死的决心。显然的,童年的生活给了琼瑶太多的记忆,这种记忆的催迫和发酵,严重影响了她长大后的生活。


江雁容并没有死去,她被救了回来。母亲问她自杀的原因,她还说是落榜,母亲告诉她不是这个原因,是一个她昏迷中叫过的名字。
江雁容的母亲只有一个坚定的思想,这个恋爱是反常的,是违背情理的,也是病态而不自然的。她知道江雁容是个爱幻想的孩子,她一定把自己的幻想塑成一个偶像,而把这偶像和康南探合在一起,然后盲目地爱上这个自己的幻像。
她坚定地认为自己要把江雁容救出来,一定要救出来。和康南见了面,江雁容的母亲更加肯定,觉得康南言辞闪烁,显然并没有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娶江雁容的决心,于是她对挽救江雁容有了把握。
可康南在和江雁容见面后,坚定了信心,他忘了答应江雁容母亲的话,康南开口向江雁容的母亲求婚。江雁容的母亲愤怒了,她决定不顾一切地阻止江雁容,她要康南写一份求婚书,康南写了,江雁容的父亲劝不回江雁容,他看了康南写的求婚书,答应了康南的求婚,可母亲没有答应,她忽然给江雁容一个命令,在江雁容未满二十岁之前,不许她和康南见面,否则,她要状告康南引诱未成年少女。江雁容屈服了,她在家里蛰居下来,一天一天地捱着日子,等待20岁的来临。
江雁容的母亲知道江雁容在怨恨自己,但她不得不如此,看着雁容消瘦下去,她把江雁容父亲的学生引人家中,弟弟江麟和妹妹江雁若都卷进了这批青年中,并且把江雁容拉了进去。他们打桥牌做游戏,看电影,这些年轻人带来了欢笑,也带来了一份年轻人的活力。江雁容冷眼看着这些,心中感叹着:“妈妈,你白费力气!”可是,她也跟着和他们玩,和他们谈笑,甚至跟他们约会、跳舞。她有一种自暴自弃的心理。
她开始细心地安排和康南的约会,有时只有几分钟,可母亲又发现了,她一怒之下,把康南给告了,而且江雁容也受到了盘问。江雁容带着满脸被屈辱的愤恨,直视着江太太的眼睛,轻声而有力地说:“妈妈,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
第二天早上,江雁容的母亲给了她一封信,信上写道:
“孩子,没有一个母亲不爱她的子女,这份爱是无条件的付与,永远不希望获得报酬和代价。孩子,我所做的一切,无论是对是错,全基于我爱你!小容容,如果我能洒脱到不爱你的地步,我也无需乎受这么多的折磨,或者,你也就不会恨我了。可是,我不能不爱你,就在你喊着你恨我的时候,我所看到的,依然是我那个摇摇摆摆学走路的小容!”
看完了信,江雁容早已泣不成声,她屈服了,她和康南见了最后一面。康南还在幻想一年后,她满了20岁后,就可以来找他。


前面的这十三章,基本上是琼瑶真实生活的再现,而随后的四章,则和琼瑶的生活有了较大的出入。


三年后,江雁容嫁给了在台湾无亲无友的穷学生李立维。江雁容对周雅安说,三年来并不能把康南全然忘怀,但是,现在既择人而嫁,以后就再不提,也不想这个人了!自己也欣赏、喜欢李立维,而且也被李立维的深情打动了。
江雁容开始安心当李太太,可新婚后不久,李立维就开始晚归,他常和同事在外面吃饭,因为他怕同事说他怕太太。
结婚一年了,江雁容逐渐明白,婚姻生活并不像她幻想中那么美好,她遭遇到许多问题,都是她婚前想不到的。首先,是家务的繁杂,这一关,总算让她克服过去了。然后是经济的拮据,她必须确算各项用度,才能使收支平衡,而这一点,是必须夫妇合作的。但,李立维就从不管预算,高兴怎么用就怎么用。
江雁容开始不了解他了,李立维爱交朋友,朋友有急难,他赴汤蹈火地帮助,而她如果有病痛,他却是疏忽。这使江雁容想起自己生病时康南对自己的体贴,如果康南在会是什么样呢?
第二年的婚姻生活,又在李立维和江雁容的不断争吵和怀疑中度过了。两周年的结婚纪念日,李立维和江雁容请弟弟和妹妹看了一场电影。回家后,李立维要江雁容早点睡觉,江雁容却去看月亮了,她说李立维不懂月亮。李立维愤怒了,他知道江雁容还没有忘记康南,他强暴了江雁容。江雁容觉得这是自己对康南不忠的报应。
江雁容要离婚,李立维也知道自己错了,他哭着请求宽恕,江雁容原谅了他。
台风的季节来到了,江雁容要李立维下班后早点回家,可李立维经不住同事的诱惑和同事去了酒家,可台风却把家吹得七零八落,这一次,江雁容终于铁了心决定和李立维分开了。
第二天早上,李立维回到家中,又开始对江雁容道歉,可江雁容不理他,他终于知道自己始终没有得到过江雁容,他让江雁容马上离开。
江雁容离开了家,她去台南找康南。康南的学生罗亚文告诉她,康南已经不是原来的康南了,他已经彻底地垮了,希望江雁容不要再去打扰他。江雁容听从了罗亚文的提议,正准备离开学校,可又看见了康南,“满头花白的头发,杂乱地竖在头上,面容看不清,只看得一脸的胡子。他的背脊怄接着,步履瞒珊,两只骨瘦如柴的手指”,江雁容终于知道罗亚文不要她见康南的原因——他已经不是原来的康南了。
她那诗一般的康南!那深邃的、脉脉含情的眼睛,那似笑非笑的嘴角,那微蹩着的眉峰,那潇洒的风度,和那旷世的才华,这一切,都到哪里去了?难道都是她的幻想吗?她的康南在哪里?难道真的如烟如云,如梦如影吗?多可怕的真实!她但愿自己没有来,没有见到这个康南!她还要她的康南,她梦里的那个康南!她朝思暮想的康南!
她不知自己该去何方。


后四章,和她自己的生活并不相同,但也并不是全无关联,江雁容和李立维恋爱的经过和他们之间的对话,我们完全可以从琼瑶的自传《我的故事》中琼瑶和庆筠之间的故事找到影子。
琼瑶写《窗外》的时候,她和庆筠之间还没有产生真正的危机,甚至庆筠对琼瑶的《窗外》表示出相当的宽容和赞许。但琼瑶一定是预感到了什么,她以一种诗人般神秘的敏感而虚构的《窗外》的后四章,和最终她和庆筠之间的真实结局,却并没有相差多少。


2.新的起点:《烟雨蒙蒙》


《窗外》的发表,是琼瑶写作成功的标志,从此她真正地走上了她命定的职业写作道路。
《窗外》的成功,极大地刺激和鼓励了琼瑶的创作热情。
继《窗外》之后,琼瑶在同年的五月份,又开始写另一部中篇小说集《六个梦》。
由于《六个梦》是中篇小说,琼瑶写了前三个梦,就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写她继《窗外》之后的另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烟雨蒙蒙》。
《烟雨蒙蒙》完稿之后,琼瑶又接着她的《六个梦》的创作。
琼瑶这样拚了命地写,完全和她的《窗外》在《皇冠》上成功的发表有关。
前面已经说过,琼瑶《窗外》的发表,在家庭中引起一场很大的风波,激起了父母对她的愤怒。
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刺激,使琼瑶更疯狂地投入了写作,她要证明自己,不仅仅只能写自身的故事,而且也能像一个真正的作家那样,写出别的优秀小说。
琼瑶的中篇小说集《六个梦》首先在《皇冠》发表,《烟雨蒙蒙》接着在联合报副刊发表,这都是平鑫涛安排的,他既是《皇冠》的社长,也是“联副”的主编。
平鑫涛是琼瑶的真正的知音和赏识者,琼瑶的成功,实在与平鑫涛分不开。
琼瑶的长篇小说《烟雨蒙蒙》,是琼瑶创作上的另一个新的起点和突破口。
《烟雨蒙蒙》的构思先于《窗外》,写完第一章后,就无法继续写下去,但当创作完《窗外》后,《烟雨蒙蒙》却很顺利地创作完成了。
《烟雨蒙蒙》在琼瑶的创作中,虽然不是最重要的~部长篇小说,但从琼瑶的整个作品中看,《烟雨蒙蒙》的创作无疑给琼瑶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烟雨蒙蒙》的发表,继续给琼瑶带来了良好的声誉。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
平鑫涛接到琼瑶的《烟雨蒙蒙》的稿件时,打算在联副上刊载,可是,长篇小说的连载必须要报备,而当上面收到平鑫涛报备的时候,却打了回票。给平鑫涛一句话说:
“琼瑶?琼瑶是谁?没听过这名字!联副应该去争取名家的稿子!”
平鑫涛听了之后不太高兴,把《烟雨蒙蒙》左看右看,铁定这是部好小说。
于是,平鑫涛就利用了他的职权,连预告都没有发,闪电推出《烟雨蒙蒙》,报社以为这是一部中篇,根本没注意,一直等到刊载了一半的时候,有天社长一清早到报社,发现一群女学生等在报社门口买报纸,社长惊奇地问她们在干什么,女学生说:
“来不及等报纸送到家里来,我们要上学呀!只好到报社来买!”
社长问她们要看什么大新闻,她们说:“《烟雨蒙蒙》呀!”
惊愕的社长走进办公厅,问大家:
《烟雨蒙蒙》是什么?”


《烟雨蒙蒙》讲述的是一个名叫依萍的女孩,她有一个复杂的家庭,父亲是一个有钱有名的军人,母亲是父亲的姨太太,柔弱的母亲受不了父亲另一个姨太太雪姨的欺压,和依萍一起搬出了大家庭,自己居住。
每个月,父亲都会给她们一笔生活费,这笔费用在支付了房租和伙食后,已经所剩无几了,就是这样,一段时间以来,这笔费用还是不能按时给她们,因此,每次要生活费,便成了依萍的一种负担和屈辱,然而,为了生活,依萍还是不得不去。
在父亲的家中,同父异母的哥哥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妹妹一件衣服可以花掉八百元,弟弟一辆自行车可以花掉四千元,而依萍和母亲一个月只有一千元的生活费,在雪姨的挑拨下,父亲都不肯给。
依萍的心中充满了仇恨,她恨父亲,而她又是倔强的,因此,冲突不可避免,在父亲的鞭打下,依萍仍没有屈服。依萍离开了父亲的家,她想找一个工作,可以维持自己和母亲的生活。但她这样的学历,只能凭着漂亮的外表去做花瓶,去做舞女。
依萍的母亲知道后,宁愿不吃饭,也不要依萍去做舞女,但是依萍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还是想去。
这时,父亲陆振华不知是为了依萍的倔强,还是想起了什么,他主动送了一些钱来,使依萍和母亲能够吃得饱,穿得暖,还答应以后定期给她们生活费。
依萍在父亲的嘱咐下,又开始到父亲家,但她心中依然充满了仇恨。
机会终于来了,另一个得宠的姨太太雪姨为自己的无用的女儿念萍介绍了一个优秀的年青人何书桓。和不会穿衣打扮的念萍相比,依萍是自信的,依萍要报仇,她计划要抢走何书桓。何书桓在和依萍的交往中,也喜欢上了有思想的漂亮的依萍,而且他们的这段恋情也得到了双方家长的同意。
可意外发生了,依萍写的日记被书桓无意中发现,书桓没有理会依萍现在对他的爱意,他采取了报复行为,他回过头去找可怜的念萍,念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好运,同时,善良的她还为自己又得到书桓而对依萍内疚着。
依萍强忍着雪姨的羞辱,装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可出门后,她却独自一个人跑到外面淋雨。何书桓终究没有熬过自己对依萍的爱意,他找到了正在淋雨的依萍,两人终于和好如初。
这时,依萍发现了雪姨的奸情。母亲和何书桓的劝说并没有打动依萍,依萍不顾一切地把雪姨的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大怒,他把雪姨关了起来。可雪姨又被救走了,不但救走了人,而且还带走了陆振华的一切财产。
陆振华气得进了医院,陆家的一切都没有了,家庭破碎了,哥哥尔豪正在上大学,没有了生活来源,妹妹堕胎的事也被依萍暴露了出去,弟弟也没有人管了。
最可怜的是念萍,她对何书桓的失而复得充满了喜悦,可依萍又夺走了书桓,父亲和母亲又都没有了,她在留下一封遗书后,自杀了。
何书桓看到念萍的遗书,他对依萍所做的这一切彻底地伤心了,他选择了离开。
所有的这一切,反而使得依萍在悔恨中挑起了一切,她处理了父亲的后事,叫回了哥哥,并商量最后一点财产的处理。
最后,何书桓去了国外,在给依萍的来信中,他希望时间能冲淡一切,依萍在蒙蒙的烟雨中等待着。


《烟雨蒙蒙》中的陆依萍,既对她的父亲陆振华另寻新欢雪姨,遗弃她和母亲的封建家长的专制统治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愤怒的报复,又对她父亲一反常态地企图以重金收买,以使她驯服的做法采取了坚决的抗拒态度,表现了对金钱的蔑视。
从《窗外》到《烟雨蒙蒙》,琼瑶为自己的小说找到了主题的定位,那就是新女性独立、自尊、自爱、自强,不畏强权和社会习惯旧势力的约束,追求美好的人生和梦想。


3.艰苦辛劳:《几度夕阳红》


琼瑶的写作开始步上了正轨,虽然这时在她的生活中有很多哀愁和不幸,但她的全部心身已经扑在了写作上,写作已经成为她的一切,成了她的第二次生命。
1964年,琼瑶继续在《皇冠》上连载她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几度夕阳红》。
这是琼瑶第一次“边登边写”。
《几度夕阳红》写作不久,琼瑶的生活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就是她和庆筠的离婚。
刚离婚那段日子,琼瑶情绪低落。
她回忆当时的情况说:
“觉得我这一生,似乎做什么都做不好。既不能成为好女儿,又不能成为好妻子。回忆这5年的婚姻生活,我实在有太多太多的错误。离婚,是结束两个人的悲剧。我虽然有这种观念,真正离婚后,却感到无限的惆怅。毕竟,庆筠和我做了5年夫妻,毕竟,他是我儿子的父亲呀!好一阵子,我无法写作。对着稿纸,会忽然悲从中来,抱着儿子,也会情不自禁地悄然落泪。这种情绪,无法让任何人了解。伤情之余,文稿的速度很慢,那时,《几度夕阳红》已在《皇冠》上连载,这是我第一次‘边写边登’。《皇冠》登我这篇小说,为了迁就我的情绪,每个月刊出的字数忽长忽短。”
尽管《几度夕阳红》的写作是这样的不顺利,但还有更大的挑战在等着琼瑶。有一天平鑫涛来看琼瑶,兴冲冲地站在琼瑶的客厅中,对琼瑶很“肯定”地“宣布”一件事:
“下个月开始,我要在“联副’上刊载你一部长篇小说,你最好马上就去写!”
琼瑶大惊失色。
这怎么可能呢?
《几度夕阳红》还没写完,琼瑶自己觉得头脑有限,怎可能再开始一部长篇?何况她的情绪低落,何况她还要带孩子,何况,何况……
还是平鑫涛的鼓励给了琼瑶勇气。
平鑫涛告诉琼瑶,在《联合报》副刊连载《烟雨蒙蒙》的时候,报社里没有人知道琼瑶!但是,后来他们报社开编辑会时,大家居然提出来:“我们怎么不去争取琼瑶的长篇小说?”言下之意,《皇冠》有琼瑶的长篇,联副没有琼瑶的长篇,是平鑫涛徇私了!
平鑫涛对琼瑶说:
“联合报是台湾第一大报,能挤上联副,不像你想象那么容易!现在联副要你的稿子,我就一定要上你的稿子!因为,这对你太重要了,仅仅一本《皇冠》,不够来肯定你!”
“可是,”琼瑶信心不足地说,“我写不出来呀!”
“你写得出来!”平鑫涛重重点头,毫不怀疑。“今天我就是用逼的,用催的,用榨的,我也要逼出你另一部长篇来,你最好马上就去写!我给你15天的时间!”
“那么,那么,”琼瑶开始心慌起来。“《几度夕阳红》怎么办呢?”
平鑫涛已为琼瑶作好了安排:
“《几度夕阳红》不能停,你要做一个计划,半个月用来写《几度夕阳红》,另半个月写新长篇,两部小说同时进行!”
平鑫涛还告诉琼瑶:
“你需要雇一个人,来帮你烧饭带孩子,像你这种人,是不应该埋没在厨房里的!明天,我去帮你物色一个佣人!……你必须坐在桌子前面,去努力地写!你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用来哀悼你的婚姻或过去!”
琼瑶被平鑫涛的话震惊和打动,她终于鼓起了勇气,继续向前努力冲刺。
新长篇“如期”在《联合报》副刊连载,书名是《菟丝花》。
而《几度夕阳红》并没有因此停止,它继续在《皇冠》上连载。
平鑫涛说对了;琼瑶做得到。她确实做到了。
但琼瑶为之付出的艰苦的劳动,却是外人无法想象的。两部小说写到后期,琼瑶甚至必须用纱布缠住她肿痛的手指,勉强握着笔会写。但是,琼瑶并没有马虎,她很用功地写完了这两部风格完全不同的小说。
琼瑶创作于1964年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几度夕阳红》,字数有34万之多。


小说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的故事发生在1963年夏的台北。李梦竹为了家庭的入不敷出而烦恼着,可爱而懂事的女儿晓彤到了要社交的年龄,愣头愣脑的儿子晓白正处在发育的年龄,这都需要钱。为了女儿参加好朋友的生日宴会,李梦竹不顾丈夫的羞辱,拿出了自己珍藏了20年的衣服给女儿穿。
晓彤穿着这件复古的,并不时髦的衣服,去参加同学的生日宴会。然而,她是安静的、羞怯的、不自信的,甚至她连舞都不会跳。魏如峰是一家大纺织公司的经理,他有时纨绔,但他对舞场上的女子并不真心,直到他被喜欢他的表妹何霜霜,拉来当舞伴时,他一眼看到了晓彤,“一颗小小的小星星”,他拉着晓彤,躲在书房里独自教晓彤跳舞。晓彤被他迷惑住了,毕竟一个年轻有为,英俊漂亮,有着很好的社会地位,有着很丰富的社会经验的青年,是单纯的晓彤不能抗拒的。
同时,一个成功的画家王孝城也进入他们的生活。王孝城是杨明远的同学,他作为见证人,目睹了杨明远、李梦竹和何慕天的恋爱经过。他同情柔弱但又坚强的李梦竹,他为这个家庭的经济着想,建议杨明远重操画笔。杨明远心动了,他操起了画笔,可近二十年没有摸画笔,他的手已经生了、僵了、锈了,无法再画出什么,而且由于买画笔,买颜料的费用,使得他们一家的生活更为紧张。
重重矛盾都显现了出来,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杨明远的不成功,使得他自卑、自暴,无法容忍,他在失望中说出很伤李梦竹的话。李梦竹无法分辩,她觉得是自己拖累了杨明远,因此她也不想分辩,她只能讲对不起。
一直到了魏如峰和晓彤的感情成熟了的时候,他俩希望两人的恋情能得到家长的认可,魏如峰带着晓彤去见叔叔何慕天,晓彤带着魏如峰去见杨明远、李梦竹,矛盾才真正地显露出来。李梦竹没有告诉晓彤任何理由,就是不允许晓彤和魏如峰来往。
显然,何慕天的名字对杨明远、李梦竹夫妻来说,是一种震惊。
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小说的第二部将故事带回了1943年的重庆嘉陵江畔沙坪坝。
沙坪坝当时有一所艺专和一所大学,艺专的学生很穷,大学的学生却富有,这使得两个学校的学生很少来往。一次偶然,沙坪坝之花李梦竹却使两个学校的学生坐到了一起看话剧。在那个年代,看话剧是激进的学生们的一种享受。
李梦竹的父亲在世时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作家,因此,李梦竹有着扎实的文学功底,她虽未考大学,但她和这群学生却相当地投缘。
李梦竹认识了上大学的何慕天,何慕天很富有,但何慕天有着难以言说的痛楚,他的太太把他玩弄于手掌之中,因此,他爱上了清纯、毫不做作的李梦竹。李梦竹呢,也爱上了体贴、大度、豁达的何慕天。李梦竹不顾母亲给自己定下的婚约,离开了养育自己的家,他们终于走到一起,他们订了婚。
何慕天不敢和梦竹直说自己已经有了太太,他瞒着梦竹,希望和太太离婚后再告诉梦竹真相。几天后,何慕天回老家去和太太摊牌,希望太太能同意自己的离婚要求,而聪明的太太实实在在了解何慕天,她知道何慕天不会无缘无故地谈离婚,肯定是有什么事瞒着她,因此她不同意离婚。直到李梦竹久等何慕天不回,而找到她时,她打击了李梦竹后,才同意和何慕天离婚。
李梦竹伤心欲绝,无奈之下,她回到了自己的家中,想向母亲承认自己的错,可母亲去世了,这种雪上加霜的巨大痛苦,让李梦竹也选择了死。艺专的杨明远救了李梦竹,在狂热的爱慕中,明远做出了决定,他娶了带着身孕的李梦竹。
小说的第三部又回到了1962年秋,地点仍在台北。
晓彤和魏如峰的问题无法解决,矛盾仍然在继续着。李梦竹不忍心软弱的女儿晓彤憔悴下去,她和何慕天终于见面了。误会没有了,何慕天而且为着对梦竹的爱意,一直过着独身的生活。梦竹感动了,她平静的心起了波澜,而杨明远呢,却无法面对这一切,他选择了死亡,李梦竹及时赶来,救了明远,也永远回到了明远的身旁,但她的心却永远留在了慕天的身旁。
《几度夕阳红》不仅情节编排得很好,故事也很能贴近当时台湾民众的生活。
1949年,大陆解放,许多人到了台湾。台湾当时是很保守很落后的内向型农业经济,这些人的到来,使台湾一时人满为患,为了生活,没有人能挑剔工作,没有人敢挑剔工作,许多人家的住房、吃饭都成了问题。
杨明远一家正是如此,只靠杨明远一个人当公务员,要养活一家四口,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这部小说的背景,琼瑶是深有体会的,不论是到台湾的过程,还是到台湾后的一段时间内,琼瑶的一家六口也正是过着这种为钱而发愁的生活的。
琼瑶的母亲当年为了这种生活,曾写了一首诗,琼瑶把母亲的诗一字未改,用李梦竹的口说了出来:


刻苦持家岂惮劳?
夜深犹补件由袍。
谁怜素手抽针冷,
绕砌虫吟秋月高。


在《几度夕阳红》的第三部里,何慕天和李梦竹相见时,生活优渥的何慕天问梦竹是否还作诗,梦竹凄然一笑,慢慢地道:“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如今诸事皆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
李梦竹由只会吟吟诗,填填词,赏花弄月的娇小姐,到了一个被柴米油盐困住的妇人,其间的辛酸可想而知。
许多的人认为琼瑶的小说完全是脱离实际的梦想,《几度夕阳红》显然不是,正是这种实际生活上的穷窘,才使得杨明远的自卑有了可能。
《几度夕阳红》虽是琼瑶的前期作品,但琼瑶编造故事的天才,已经完完全全体现了出来,她把两代人的爱情纠葛戏剧性地扭结在一起,由此掀起一阵阵情感的漩涡。
在稍后创作的《船》和《寒烟翠》中,都有因小一辈人的恋爱而引出的老一辈之间的恋爱故事。
梅朵在《我们需要风暴》中说琼瑶的帆度夕阳红》,“使我们想起了曹禹的《雷雨》,似乎她从这里找到了模拟的对象。”
琼瑶到底是受中国传统教育太深的原故,她在两代人的爱情中所表现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实际上是同中国文化中富于人情味的价值观、伦理观一脉相承的。
她的小说的爱情观、婚姻观基本上是追求发自内心的爱,忠贞不渝的爱,有道德的爱,尽管他们不顾一切地相爱,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超越传统伦理道德的规范。
《几度夕阳红》中的李梦竹最终还是留在了杨明远身边,而且其后的《寒烟翠》,也是这样的结局。


《几度夕阳红》的书名,来源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卷头词:“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琼瑶的《几度夕阳红》的创作,还有许多自己创作的诗,如梦竹在沙坪坝和何慕天的一次游戏中,何慕天那时充满了忧郁和惆怅,他写了一首诗:


我的心早已失落,
暮色里不知飘向何方?
在座诸君有谁能寻觅,
觅着了(别碰碎它)请妥为收藏!


而记着这首小诗的纸条,19年后,又回到了何慕天的身边。梦竹收藏了这张纸条19年,19年后,梦竹选择留在明远的身边,却在这片纸条的背后题道:


我珍藏着,
我保有着,
从以前,到现在,到永恒!


琼瑶在《几度夕阳红》中还倾吐着她自己对母亲复杂的感情。
李梦竹在寻找何慕天受到打击后,回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想回到母亲的身边,向她承认自己的错,可母亲已经去世了,梦竹这时回忆起母亲所说的话:
“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如果你不是我的女儿,我也不要来管束你,就因为你是我的女儿,我关心你,爱护你,才宁愿让你恨我,而要保护你的名誉,维持你的清白。”
梦竹直到这时才体会到了母亲的可贵。
在这里,琼瑶移情和升华了她和母亲之间复杂难解的情结。


和《几度夕阳红》同时创作的《菟丝花》,书名起源于李白的诗《古意》: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菟丝花》讲述的是一个叫孟忆湄的女孩,因母亲去世了,在母亲的安排下,前去投奔一个古怪的地质专家罗毅。罗毅教授虽然古怪,但对孟忆湄却非常地好,他不但收留了她,而且给了一间和自己的女儿皑皑一样的房间。
孟忆湄住了下来,她发现不但罗教授古怪,而且罗太太也有轻微的精神病。罗教授的儿子是个油腔滑调的男孩,名叫皓皓,他爱上了忆湄;而住在罗家的皑皑的家庭教师徐中(木丹),也爱上了忆湄。
忆湄住在罗家,并不十分快乐,她原是一个活泼快乐的女孩,可罗家的人却使她紧张。罗教授不通情理,罗太太经常吓她,皑皑看不起她,而且家中经常发生一些可怕的事情。
徐中(木丹)为了亿湄,开始在外面寻找房子,想和忆湄搬出去住,而忆湄却和皓皓一起,徐中(木丹)和忆湄有了误会。
忆湄在无奈之下,离开了罗家,又回到了以前母亲和自己生活过的学校,母亲的同事收留了她。
忆湄开始思念起中(木丹)来,她知道自己爱中(木丹),不想把他让给皑皑。这时,罗教授和中(木丹)找到了忆湄,忆湄又回到了罗家。
罗教授揭穿了谜底,原来,忆湄的母亲江绣琳是罗教授的妻子,罗教授现在的妻子雅筑却是江绣琳带回来的一个病人,可他们日久生情,江绣琳发现后,她选择了带忆湄离开。此后,罗毅和雅筑就生活在痛苦中,而且,雅筑由于自责,也有了精神病。
罗教授讲完了,皓皓感到受到了愚弄,他冲了出去,忆湄也感到不公平,她冲到了花园中,看到了一具女尸,她昏了过去。吊死的是雅筑,她活着受良心的责备,所以她一死以解脱。
几个月后,忆湄参加了大考,结果没能考上,她终于叫罗毅爸爸了。


从琼瑶的这部书中,我们就开始看出,虽然琼瑶自己痛恨考大学,但在琼瑶的写作生涯中,考大学始终是她的一种情结。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