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水师失利


  荆州素称长江咽喉。
  咽喉者,上下之关卡也。
  荆州是长江天险的大镇。长江之所以成为兵家龙门,荆州扼守龙门要道是重要原因。据守荆州,既可以威胁江南,亦可以北进中原。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隆中对对荆州有最精当的说明:
  “……荆州北据汉,沔(二水),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则大事可成……”
  荆州的重要,吴三桂认识到了,但不到位,还认识的不够,所以只守南岸,没有在攻取湖北时夺取荆州。那时,他要夺荆州很容易,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
  康熙对荆州的重要性认识得最清楚。他对勒尔锦直接下令,命重兵扼守荆州要地,而且还越过勒尔锦,直接指令前锋统领顷岱率精骑五万镇守荆州。
  惟独清军统帅勒尔锦没有认识到,所以错过渡江的机会。
  吴三桂和勒尔锦都是沙场宿将,为什么认识不到荆州的重要?
  康熙年仅二十岁,从未经历战争,为什么能一眼认准荆州的重要性?
  不排除谋士的作用。
  但谁没有谋士?
  这就是一种战略认识能力与战略决策能力,它与战场那种战役认识能力是有区别的。它要求眼光更有全局性,更有深远性。
  勒尔锦是个图有虚名的亲王。他在满州旗将中,被人们称为儒将,因为他平常颇喜欢兵书战策,颇喜欢谈兵论战,有时表现得挺有见识。吴三桂起兵连天卷地而来时,清朝中央找不出一名资深望重的统帅,尤其是王爷中找不出。于是,康熙选择了勒尔锦以统帅身份率军开赴正面战场。
  勒尔锦年已六十开外,在他心目中,康熙皇帝从未打过仗,指指划划,样子而已,还能真听?他从不将康熙的军事调遣放在眼里,也不将有识之士的建议放在眼里,只是我行我素的按自己想的去做。
  勒尔锦想什么呢?
  首先是他畏惧吴三桂。
  他是满洲入关老将,与吴三桂同辈人,亲眼目睹了吴三桂从关东直入中原,又横扫大半个中国的雄伟业绩。他深知吴三桂的战场胆识与才能,认为面对吴三桂这样的统帅不能轻举妄动,而宜于以守为攻。“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他搬用了兵法上的一句格言,只要吴三桂不打过长江,时间长了他就要败。
  所以勒尔锦对康熙催促作战的命令不闻不问,一味驻守荆州不出。
  吴三桂则不但隔江对垒,而且派出了他新训练出的水师。
  那天,天气晴朗,长江上空万里无云。
  “传令,水师从洞庭湖入江,攻夷陵!”吴三桂派出三骑传令。
  荆州在元明清三代,即今日的江陵城,作为一个州,它在西汉时代曾包括湖北,湖南两省之大。清代,它也包括了大约宜都至湖北监利一段约四百八十公里的地域,所以称这段长江水面为荆江。
  吴三桂的水军从洞庭湖开出,溯江而上,半日内达荆江水域,荆州城清晰可见。
  越过荆州水域,半日即可达夷陵。
  夷陵即今日宜昌,为长江中游第一门户。若夺下夷陵,则打通与四川的水路,又可沿江顺流而下,攻击、控制沿江重镇。
  为首的是三十艘快船开道。居中三艘大战船是吴三桂的水军大将刘之复、王会、陶继智等三人。
  清军镇守荆州的守将是统领将军顷岱。
  他接到陆路飞骑探报.吴三桂水师溯江而上欲夺夷陵,他立即命令荆州水师开出,横江拦截。
  清军水师已有三十年的历史,战船众多,装备精良,不畏惧吴三桂这支新训练的水军。
  只见十艘大战船与一百多条小船横江而和大周水师作战。
  清军大船万箭齐发,陆上又配以大炮轰击;江中小船则如过江之鲫,与周兵小船纠缠在一起,士兵们在喊杀中矛钩齐出,船帮相排,挥刀举枪,相互砍杀……
  吴三桂水师毕竟训练时间不长,战斗力差,迅速溃不成军,顺流而退。
  一月之内.水军进攻三次,皆不能到夷陵城下。
  吴三桂命令停止水军攻击,开进洞庭湖继续训练。
  水军失败,他并不气馁,因为未伤周军元气,他的陆上铁骑依然无可匹敌。
  于是,战争在湖南激烈地进行着。
  可是,战争却又在湖南胶着地对峙着。
  当此之时,吴三桂似乎一下觉得自己是那样的疲惫,他多想好好地休息一下啊!
  于是,他把湖南的全部军务交与夏国相、胡国柱及马宝等人,自己则率着一千人马到成都小憩。
  是的,吴三桂太累了。
  他应该养精蓄锐。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