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六章 巴巴罗萨计划


  在德军对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前一天,当海因茨·古德里安将军到现场侦察地形的时候,他确信红军“对于我们的意图毫无所知”。布格河苏联那一侧河岸上的各个支撑点无人守卫,而且在过去的几周时间里,苏联在加强其筑垒阵地方面几乎毫无进展。实际上,古德里安认为实现突然袭击的前景是极好的,一以致于他甚至怀疑是否还有必要进行预定的炮火准备。
  --------
  ①海因茨·古德里安——德军将领,记录进攻苏联时任坦克集群司令官,后任集团军司令官,1944年任东线总司令。1945年5月被盟军俘虏。——译者注

  6月21日夜间10时,在德军步兵某师服役的一名捷克共产党人,在利沃夫地区偷越了国境。他警告俄国人说,德军计划翌日凌晨3时发动进攻。这个情报通过指挥系统逐级上报到莫斯科,因而浪费了宝贵时间。
  “直到6月21日,在收到关于德军将于6月22日深夜至6月23日凌晨向我国发动进攻的无可辩驳的情报以后,收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史》一书评论说。“苏联政府才决定警告边境各军区司令部和海军各舰队司令部注意迫在眉睫的危险,并使武装部队进入战斗准备。”该书指出:“使武装部队进入战斗准备”的命令,是在6月22日零时30分发布的。然而,由于通讯设备遭到破坏,许多负责人只是在德军发动进攻之后才获悉了这个命令的内容。列宁格勒军区、波罗的海军区、西部军区、基辅军区和敖德萨军区的部队,受命在拂晓前占领边界一带的筑垒地域,并把全部飞机分散到各个简易机场。
  德国人出色地执行了他们的战略计划。在1940年完成了在西欧的作战行动以后,他们开始把部队调到东普鲁士和波兰。到1941年5月,德军沿俄国国境巳集结了差不多七十个师。苏军在其西部边界也部署了大约七十个师,但其中许多师仍然缺乏必不可少的武器装备
  5月25日,德国的几条铁路线转入按他和的运行时刻表运行,每昼夜开行大约一百列军用列车。到6月初,三个集团军群已经摆好向苏联发动进攻的阵势:中央集团军群由费多尔·冯·柏克元帅指挥;北方集团军群山威廉·冯·利布元帅指挥。南方集团军群由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元帅指挥。
  中央集团军群从卢布林一苏瓦乌基一线出击,承担了主要任务,即消灭白俄罗斯的苏军,然后向斯摩棱斯克和莫斯科发动大规模强攻。这个集团军群的编成内有五个集团军,其中有两个坦克集团军。北方集团军群有三个集团军,内有一个坦克集团军,它们从苏瓦乌基——波罗的海一线出动,目标是粉碎波罗的海各国的苏军,并同曼纳海姆元帅指挥的芬兰军队配合,攻占列宁格勒。切断通向摩尔曼斯克的交通线。南方集团军群位于卢布林和喀尔巴阡山之间,任务是向基辅总方向发动大规模强攻。同北方集团军群一样,它拥有三个集团军,内有一个是坦克集团军。它的南翼,由安东奈斯库元帅的罗马尼亚军队和里特尔·冯·朔贝特将军的德军第11集团军来掩护。
  --------
  ①海因茨·古德里安著《装甲部队领导人》,第145页—第150页。——原书注

  轴心国方面总兵力约为一百四十个师,组成三个突击集群,部署在苏联国境上。一般说来,它们的装备精良,特别是坦克较好(约三千五百辆),并得到三千九百架飞机的支援。苏联方面,总兵力约一百个师,分布在北起摩尔曼斯克北部的巴伦支海,南至黑海的多瑙河口的国境线。此外,约有六十个师正从边境备军区的内陆地区调来增援边境各部队。(德军)进攻前不久,朱可夫开始从内地调集五个集团军以便编成最高指挥部预备队,打算用它来进行一次反攻,可是这些部队用即将成为根场的地区还有二百五十到三百一十英里。
  这就是德军进攻前夕的军事形势。
  通过外交途径把德国的意图通知给苏联政府一举,是突如其来的,对于(德国)那样的政权来说,这也是可以想象的。
  4月22日凌晨3时,德国驻莫斯科大使收到一份电报,命令他去会见莫洛托夫,通报如下的信息:苏军在德国边界附近集结已经到了柏林认为它无法容忍的地步,因此不得不采取适当对策莫洛托夫闻听此言,大为震惊,意识到德国人已经向他宣战,至于苏军集结之说则“纯属无稽之谈”。况且,德国政府如果觉得苏军的驻扎是对它的冒犯,它本来可以向苏联政府发出一项用会,这就足以使苏联撤出它的军队了。可是德国没有这样做,而是不顾种种可怕的后果,发动了一场战争。莫洛托夫最后向来访者说了这么一句凄枪的话:“谅必我们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对待。”类似的。场面在柏林重演了一番——里宾特洛甫把德国的“防御措施”通知了苏联使节。
  --------
  ①古斯塔夫·希尔杰与文尔贝雷德·迈耶合著《不相容的盟国——德苏关系史回顾,1918—1941》,第336页,——原书注

  这样,6月22日,也就是当年拿破仑入侵蚀国的前两天,希特勒的军队蜂拥越过国境,发动了突然袭击,致使边界沿线苏军各部队纷纷报告说:“我们遭到轰击!我们怎么办?”据德国元帅贡特尔·冯·克卢格的参谋长贡特尔·布卢门特里特将军说,他们从苏军总部得到的回答是:“你们一定是发疯了。你们报告情况为什么不用密码?”
  --------
  ①贡特尔·布卢门特里特著《莫斯科》,载弗雷丁与理查森合编的《致命的决定》,第69页。——原书注

  对于德军的集结迟迟才采取对策,因而造成了混乱。而朱可夫在最后一劾下达的使苏军进入全面战斗准备的命令,可能使这种混乱局面变得更加严重了。许多部队的司令部收到此项命令已为时过晚,还有一些部队的司令部,刚刚来得及把部队拉到公路上排好队伍,反倒成了空袭和迅速推进的德军装甲兵团逐一歼灭的现成目标。例如,基辅特别军区直到6月22日晨3时至6时,即在战争开始以后。还没有接到通知。一波罗的海特别军区属下的第48步兵师,正在从里加前往边境途中,在离边界约十八英里的地方突然遭到空袭和突破边界防御的德国地面部队的进攻。这个师差不多已被全部消灭。
  苏联飞机来能及时疏散到紧急简易机场,因而大部分飞机在其永久性基地上迅速被击毁。实际上,西部特别军区的大多数空勤人员都在短期休假,他们甚至未能回去保卫他们的基地。苏联方面承认,在西部军区,飞机损失尤为严重,从而使德军立即掌握了这个地区的制空权。
  担负掩护边境任务的其他部队的情况也差不多。在利布的集团军税的对面。第5师的主力部队还呆在距国境三十一英里的兵营中,而第126师则位于远离国境四十三英里的地方。此外,西部军区和基辅军区的许多军、师的炮兵部队,正在远离它们所要支援的部队的火炮打靶场进行训练。基辅军区的防安部队,正在明斯克附近参加训练,离司令部几乎有二百五十英里。在作战计划中,预定起重要作用的其他部队,还在敷设通讯线路。
  进攻的那天凌晨,德军拥有九十三个师可供使用,他们把大部兵力部署在普里皮亚特河以北。苏军各师则分散在一条长得多的战线上,而且有些部队尚未进入阵地。因此,轴心国军队在每个选定的正面上与苏军相比的兵力优势,从2.5比1到更大的倍数不等。例如,在蒂尔锡特地区,苏军第125步兵师,负责掩护二十五英里宽的正面,必到德军整个坦克第4集群的进攻。这个集群的第一梯队由三个坦克师和两个步兵师组成,第二梯队则由三个摩托化师组成,因而一举攻占了这个地段。苏军用了几天时间才调来四个师,企图堵住这个缺口。在其他地段,红军各部队也未能及时抵达作战地域参加战斗。因此,总的说来,它们无法完成1941年苏联边境防御计划中指派给它们的任务。
  在战争的晕初时刻,由于遭到空袭和炮击。红军的通讯线路大部被破坏,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守牢的困难和混乱状况。各级指挥机关不能把命令下达到它统辖的陷入惊慌失措的部队。反过来,防守边境的各部队告急的消息也无法传送到上级司令部。德军最初的炮兵弹幕射击开始以后,德军突击部队和侦察部队便破坏了边界沿线的带刺铁丝网,消灭了或许可以较早地报告情况的苏军哨兵和观察所。攻击的突然性对德军来说几乎是圆满的,以致整个正面上对于进攻者具有重大意义的重要桥梁都被完好无损地攻占了。担负炸桥任务的苏军岗哨,还没来得及引爆爆破炸药,就被歼灭了。随后苏军曾企图轰炸这些桥梁,但遭到惨重损失。在某一地段,仅在一天之内就有六十四架实施攻击的苏联飞机被击落。
  --------
  ①埃里希·冯·曼施泰因著《失去的胜利》(安东尼·鲍威尔英译),第182页—第186页。——原书注

  从参加这次作战的人们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德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他们的目标——仿佛象进行军事演习一般。弗朗茨·哈尔德日记6月82日的2段记载是不动声色的陈述的杰作:“敌人被德军的进攻打得措手不及。他们的部队没有作出防御战斗部署。边界地区的部队在各自的防区内分得很散。国境线本身绝大部分地段的警戒是薄弱的。”
  在分析德军在战争初始阶段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功的原因时,苏联历史学家们常常提出一些不能令人信服的理由,例如他们说红军“缺乏进行现代战争的足够的经验”。他们忽略了在西班牙、中国、哈桑湖、哈勒欣河、芬兰以及波兰的战役。然而他们当中有一位直言不讳的历史学家提出了跟他的同行们相对立的看法。他说:
  “在战前的岁月里,坦克部队同整个苏联红军一起,得到了发展和完善,进一步提高了战斗准备。在那些岁月里,他们取得相当多的作战经验。在西班牙观标上、在哈桑湖、在哈勒欣河、在芬兰的森林中——这些地方都是我国坦克部队经受严峻考验的见证。”
  --------
  ①《在陆军部队的前卫中》,载苏联《武装力量共产党人》杂志。第15期(1966年8月),第39页。——原书注

  苏联的历史学家们还把红军随后继续遭受挫败,归咎于1941年没有开辟对德作战的第二战场。他们说,在进攻苏联的时刻,德军地面部队在欧洲的作战行动已经停止,因此德国能够集中其兵力入侵俄国。可是人们发现丘吉尔的话是有道理的。他在1941年写给呆在古比雪夫的斯坦福·克里普斯爵士的一封信中评论了第二战场的论点。他写道:“俄国人无权责备我们,他们是自作自受……”
  --------
  ①克里普斯爵士当时担任英国驻苏联大使。——译者注

  然而,关于红军初期失利的另一个切实的原因,乃是1941年夏季军队手中的新式武器数量太少。实际上,装配线上生产出来的武器中,有许多武器胜过德军的武器。苏联历史学家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育论是中肯的。他们说:“新式装备和武器刚刚开始送到部队手里,官兵们还没有熟练地掌握它们。”例如,苏联人研制并生产了一种出色的新式坦克,并把它们配备给部队。这种坦克比德国的无论哪一种坦克都优越。据古德里安说,1941年春,希特勒特地下个准许一个苏联军事代表团参观新建的德国坦克学校和坦克工厂,什么都给他们看,不要隐瞒。可是俄国军官们不肯相信。潘策尔-IV”坦克是德国最重型的坦克,一再指责德国人把最新式的坦克赐起来不给他们看,违反了希特勒关于让他们全面参观的命令。苏联人很执拗。以致德国军工部门和制造厂的官员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即:红军已经研制出比德军更优良的、更重型的坦克。古德里安写道:“1941年7月底,俄国的T-34型坦克在前线露面,俄国新型坦克之谜终于解开了。”
  苏联历史学家们对于红军最初和随后遭受挫折所列举的其他原因也都是确实的,即清洗造成的迟迟无法消除的影响,武装部队正处在进行改组的过程中,最后是工业企业向东撤退造成的减产。
  对于战争初期损失惨重的主要责任,人们一直归咎于斯大林,说他忽视了来自多方面的警告,过分担心激怒德国人。同时,人们还认为朱可夫也要承担都分责任。但是苏联的战史书籍在某些方面替朱可夫作了辩护。虽然没有指名,但《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史》一书的第一卷,重复了朱可夫提出的关于使用装甲都队的概念,提到他曾请求斯大林保留大型机械化集群而没有成功等情况。书中说,红军本来应该利用在西班牙、哈桑湖、哈勒欣河以及同芬兰的战争中取得的经验。
  苏联最高指挥部得知1939年和1940年德国坦克兵团在波兰和法国作战取得了异乎寻常的成功以后,不得本把重建坦克师作为当务之急。但是正当它仓促地重组坦克部队的时候,红军就遭到了德军的进攻,于是建立五十个坦克师的长远计划被打断了。尚未完全组建完毕的坦克部队不得不勉强投入战斗。不出、所料,这些坦克部队,如同大多数出后给各步兵师的独立坦克营一样,很快被击溃和消灭。苏联坦克部队无法同德国坦克师相匹敌,后者虽然数量上居于劣势,但活动半径大、突击力强。到1941年底,苏军坦克兵团不是打光了,就是因为损失严重而不得不重新改编。
  面对德军席卷边境地区的严酷现实,苏联急忙从军事上和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步骤,来提高整个国防机构的效能。第一项步骤是6月23日采取的。苏联政府和党中央委员会建立了统帅部,国防人民委员侯本辛哥被任命为主席。委员有斯大林、朱可夫、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布琼尼和库兹涅佐夫。统帅部负责切导武装部队的全部军事活动。两天以后,统帅部建立了预备队集团军群,由苏联元的布琼尼指挥。以朱可夫为首的总参谋部隶属于统帅部,作为统帅部赖以制订作战计划和获取情报的机构。
  --------
  ①据朱可夫回忆录说,统帅部于当年7月10日被改组为最高统帅部。斯大林任主席,成员有莫洛托夫、铁木辛开、布琼尼、伏罗希洛夫、沙波什尼科夫和朱可夫。8月8日,斯大林被任命为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译者注

  7月3日,斯大林宣布成立国防委员会,由国防委员会集中掌握全部领导权力。该委员会最早的成员有斯大林(主席)、莫洛托夫(副主席)、伏罗希洛夫、马林科夫和贝利亚。国防委员会成了苏联的军事。政治、工业的最高战略指挥部。它初期发布的一些指令,规定了全国成付紧急状态的种种对策的主要原则。其中包括众所周知的焦土政策和尽可能地把工业东迁的决定。在军事方面,把整个战线划分为三大区段,即三个方向,并各自成立指挥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下放了指挥权。伏罗希洛夫任西北方向总司令,铁木辛哥任西方方向总司令,布琼记任西南方向总司令。在政治方面,废除了“单一首长制”原则。并于7月16日重新设立了军事委员。
  轴心国部队已经深人到俄国内陆。据布卢门特里特将军说,德军的推进非常迅速,以致德军步兵部队为了跟上其他部队而大吃苦头。他写道:
  一天当中要行军二十五类里,无论怎么说也是不寻常的,况且道路又非常糟。在那些个星期里,一直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始终是纷纷向后撤退的俄国大队人马和穷追不舍的德军步兵部队扬起的遮天蔽日的尘烟。气候十分炎热,忽而又下起一阵雨,使道路变得泥泞不堪。可是等到太阳出来,道路很快又被烤干,行走起来仍旧尘土飞扬。
  6月27日,德军进抵明斯克市郊,完成了对苏联大部队的合围。这块被围地域,就是人们常说的。明斯克——比亚韦斯托克孤立地区。德军装甲部队指挥官希望继续向莫斯科挺进,把消灭这个孤立地区的苏军的任务留给尾随而来的步兵免团军。于是,6月30日,德国陆军最高司令部批准装甲部队向第聂伯河推进。但这时希特的干预其事。下令动用一切可用的部队,来消灭这个孤立地区,在接到进一步退知以前不得继续东进。
  陷入这块孤立地区的苏军部队奋力突围,此举为铁木辛哥和朱可夫争取了喘息时间,从而能够在斯摩棱斯克地域集中兵力。6月27日。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命令苏军占领从拉脱维亚的克拉斯拉瓦到杰斯纳河、波洛次克筑垒地域,经维切布斯克和奥尔沙,再沿第聂伯河到洛耶夫(戈麦尔以南约三十七英里)一线。一从布琼尼领导的统帅部预备队抽调部队组成了一个集团军群,其编成内有第20、第21和第22集团军,共计二十八个师。为了加强斯摩棱斯克和莫斯科之间的地区的防御,铁木辛哥和朱可夫采取了进一步的措施,并从内陆各军区的第二战略梯队调来了增援部队。在主要防践以东一百三十到一百五十英里,在湿利多沃—别雷伊—第聂伯河上游—耶尔尼亚—沿杰斯纳河到茹科夫卡和洛普什(勃良斯克西南)一线组织了第二条防线。守卫这两条防线的责任交给了铁木辛哥元帅,他既是西方方向总司令,又是西方方面军的司令员,从而保证了防御的统一指挥。他还可以指望从边界地区撤退下来的第3、第4、第10和第13集团军的援助。铁木辛哥企图据守别烈津河,但还没等他建立起有效的防御,德军就已渡过了这条河。统帅部至少拨出三十七个师给铁木辛哥,以便防守西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可是有些部队没有到达,因为它们在别的地方投入交战而逐渐消耗殆尽了。
  德军迟迟无法消灭明斯克—比亚韦斯托克孤立地区的苏军,这种延迟对于德军装甲集群的指挥官们来说是无法容忍的。因此,尽管最高当局作出了决定,古德里安还是说服了他的上司克卢格相信了继续向前推进的必要性。最后,终于得到批准,并于7月10日夜间到11日凌晨在若干地点渡过了第聂伯河。渡河过程中德军遭受的损失很小。苏联防御部队仅在局部地段上成功地阻止了德军渡河。例如,在奥尔沙附近,德军第17坦克师被迫从它的登陆场后撤,把浚河地点改在科雷斯。可是,实际情况仍然是苏军统帅部没有足够的时间把部队有效地集结到第聂伯河沿岸,结果在这条漫长的战线上仅仅部署了不超过二十四个师的部队,因而德军突破这条河并没有遇到严重困难。
  到7月20日,德军坦克第2和第3集群向前推进了一百七十五英里以上,攻占了奥尔沙、斯摩棱斯克、耶尔尼亚和克里切夫诸城。苏军的反击被打退。而在紧接着进行的战斗中,苏军第16和第20集团军被包围在第聂伯河西岸。至此,斯摩棱斯克战役的第一阶段宣告结束。
  苏军组织的新的反击终于成功地阻止了德军的推进,而且第16和第20集团军也终于突出重围,撤退到第聂伯河东岸。7月23日,耶尔尼亚附近的反突击尤为猛烈。到7月26日,苏军先头部队已经突入第聂伯河北岸的斯摩棱斯克的登陆场。猛烈的反击一直继续到8月的第一周。7月30日一天,苏军部队向耶尔尼亚发动了不下十三次冲击,然而都没有成功。德军于8月1日重新开始向罗斯拉夫尔推进,在这次战斗中,苏军第28集团军被包围,遭到惨重损失,集团军司令R·R·卡格洛夫阵亡。
  很明显,在苏军这首次获得成功的协调一致的防御作战过程中,统帅部作出了不屈不挠的努力,它坚持不懈地要求各级司令员更好地指挥作战部队。7月30日,莫扎伊斯克防线各预备集团军(不包括第29和第30集团军,因为它们已经在西方方面军作战)。组成预备队方面军。朱可夫获准辞去总参谋长职务,出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毫无疑问,这个方面军的有效的防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朱可夫的坚强领导。
  朱可夫被任命为方面军司令员是由于,次争论促成的。7月29日,朱可夫向斯大林报告说,不得不放弃基辅,并在耶尔尼亚突出部组织一次反突击,以免德军利用这个桥头堡来进攻莫斯科。斯大林质问说,怎么能把基辅交给敌人,真是胡说八道!朱可夫忍不住反驳道。“如果你认为总参谋长只会胡说八道,那末还要他干什么。我请求解除我的总参谋长职务,并把我派到前线去。”几小时以后,朱可夫便获准动身去指挥预备队方面军。
  尽管苏军在阻滞德军推进方面获得了成功,但仍很明显的是,苏军在组织和实施进攻作战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缺点。一些突击集群力量比较薄弱,每个集群只有三四个师的兵力,而且投入作战的正面过宽,友邻部队之间未能协同配合;未能进行远距离侦察。进攻时间上也未能加以配合。航空火力支援和炮兵支援也很薄弱。在各个进攻方向上没有取得兵力上的优势8许多指挥员缺乏组织进攻作战所必需的经验,一有不少在1936年和1937年担任团长的军官,如今指挥着集团军,甚至担任方面军副司令员,而以前担任过师长的人,如今则指挥着整个方面军。
  德军的推进遭到阻滞以后的一段时期,对德国人来说是一段犹豫不决的时期。苏联防御的顽强程度肯定是他们没有料到的。而且,希特勒对于进攻列宁格勒、莫斯科或乌克兰这三个目标的先后顺序似乎一直踌躇不决。有时候还把这三者同时作为主要目标。前线指挥官们强调莫斯科的压倒一切的重要性,他们确信进攻莫斯科是唯一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但却毫无结果。德国“元首”终于在8月4日前往中央集团军群指挥部所在地新博里索夫。冯·柏克元帅扼要报告了前线指挥官们关于继续向莫斯科推进的意见。希特勒提出把列宁格勒作为主要目标,但关于下一个目标是莫斯科还是乌克兰,没有作出决定。
  乌克兰的经济资源,对于希特勒显然是具有吸引力的。此外,他认为除掉克里米亚“这个被用来攻击罗马尼亚油田的苏联‘航空母舰’”是十分重要的。可是一他还表示希望在冬季来临时占领莫斯科和哈尔科夫。
  --------
  ①古德里安著《装甲部队领导人和第180页、第190页。--原书注

  可以肯定。这些表示跟战争最初几周那种洋洋得意的预言已经大不相同了,苏军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顽强防御,严重地破坏了希特勒的时间表,并且动摇了他早日结束这次会战的信心。实际上,希特勒就古德里安1997年写的一本书所讲的那段出人意外的话,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讲的,希特勒说;“倘若我当时知道你在你的书中列举的关于俄国坦克实力的数字实际上是正确的。那么——我相信——我是决不会发动这场战争的。”
  --------
  ①古德里安著《装甲部队领导人和第180页、第190页。——原书注

  8月23日,终于作出了决定:乌克兰被选定为主要目标。在集团军群指挥部的一次会议上宣布:“无论是列宁格勒战役。还是莫斯科战役部不进行了,当前的目标应该是夺取乌克兰和克里米亚。”
  古德里安被推选前往希特勒设在东普鲁士的总部,去向他当面阐述前线指挥官们的看法。然而,这位元首在他的随从人员当中所占的支配地位。使得古德里安不可能得到他曾期望得到的支持。他意识到,继续讨论下去是毫无用处的,于是只好尽其所能去执行希特勒的命令。等待已久的“元首”的指令于8月底发布:
  冬季尚未来临之前必须达到的主要目标,不是夺取莫斯科,而是在南方占领克里米亚、占领顿涅茨的工业区和煤炭产区,同时孤立俄国在高加索的石油产区。而在北方,则要包围列宁格勒并同芬兰军队会合。
  只有在把列宁格勒“紧紧包围”,同时中央集团军群摧毁从北面保卫基辅的苏军第6集团军以后,才允许部队向铁木辛哥集群发动进攻。8月15日,从中央集团军群抽出了一个坦克师、两个摩托化师去支援利布的北方集团军群,以对付苏军在旧鲁萨附近的猛烈反击。这样一来,德军在两个半星期之内无所作为,向莫斯科方向的推进完全停顿下来。机警的朱可夫首先察觉到敌军战略目标的这种变化,立即报告给斯大林。
  8月的头几天,古德里安曾打算向莫斯科方向发动进攻,但终于决定把矛头装向南方。以消除苏军中央方盲军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右翼的威胁。两位苏联军事史学家的叙述如下。
  中央集团单群的部分军队转向南方方向一事,并未逃过苏军指挥部的眼睛。8月18日,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大将向最高统帅报告如下:“敌人获悉我已在通往莫斯料的道路上集结大批兵力……所以暂时放弃了对莫斯科的进攻,转入对我西方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的积极防御,而把所有的快速突击力量和坦克部队用来对中央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作战。敌人的企图可能是:粉碎中央方面军、进抵切尔尼戈夫——料诺托普——普里卢基地区,从后方实施突击以粉碎西南方面军。”
  --------
  ①B·伊凡诺夫与R·切列穆欣著《评一书》,载苏联《军事史杂志》,1965年6月号,第74页—第75页。——原书注

  为了挫败这一图谋,朱可夫建议在动良斯克地区集结一支强大的部队,用以对敌之侧翼实施突击。当天,他收到最高统帅部的如下复电:
  你关于德军可能向切尔尼戈夫、科带托普、普里卢基方向挺进的意见,我们认为是正确的。为了预防和制止这种复杂情况的发生,已组成以叶廖缅科为首的勃良斯克方面军,并正在采取其他措施(另行通知)。我们相信能够阻止德军的前进。
  这封电报落款的署名是斯大林和沙波什尼科夫。
  8月中旬,西方方面军的一部和朱可夫的预备队方面军所属第24集团军,准备对耶尔尼亚和杜霍夫施纳地域的德军实施反突击。8月17日,苏军部队开始出击,达到了攻占有限地盘的目标,并在进攻的整个地段上压倒了敌军。;在耶尔尼亚地域的战斗中,德军损失惨重,不久便不得不把两个溃不成军的坦克师、一个摩托化师和一个摩托化旅撤出防线。这次战斗也是苏军首次使用一种新武器——“喀秋莎”多管火箭炮的有记载的战例。直到三十年以后,这种武器仍以它的现代化型号列人红军的军械中。
  与此同时,古德里安向德国陆军最高司令部建议说:“关于耶尔尼亚突出部,鉴于它现在已经没有意义,而且继续在造成伤亡,应予放弃。”这个主张遭到拒绝,借口是软弱无力的:“它对敌人比对我们更加不利得多。”古德里安对此十分痛心。后来他写道:“我的建议的主旨,即保全人的性命,被一笔勾销了。”
  在8月末和9月初,即在这次会战的第四阶段,在从托罗佩茨到诺夫哥罗德——塞维尔斯克的广阔战线上,战斗打得十分激烈。德军夺取托罗佩茨以后,苏军的西方方面军的第16、第19一第20和第30集团军发动了攻势,但是它们很快遇到猛烈的抵抗,因而只向前推进了几英里。从9月5日至9月8日,苏军终于停顿下来。9月10日,沙波什尼科夫元帅下令停止进攻,并命令方面军司令部占据防御阵地。
  与此同时,德军第占集团军受命撤出耶尔尼亚突出部。古德里安后来说;“8月份,我曾试图争取及时撤出部队以避免伤亡。但这时伤亡已经造成了。”古德里安遭到惨败。参加这次战斗的是朱可夫的部队,特别是第24和第43集团军。德国人知道他们的困境并未就此结束,因为他们察觉到苏军沿铁路线从莫斯科向勃良斯克调动部队,而庞大的摩托化部队正向斯摩棱斯克方向机动。
  --------
  ①据失可夫回忆录说,这次战斗,苏军粉碎了敌军五个师,打死打伤敌军四万五千到四万七千人,击毁德军大量火炮。——译者注

  当这次会战进入第三个月的时候,苏军再次转入防御。朱可夫及其战友们建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功绩。德军深知这一切的后果。斯摩棱斯克会战,使希特勒的闪电战丧失了大部分势头。正如亚历山大·沃思所说:——
  --------
  ①亚历山大·沃思——英国著名记者和作家,1941年至1948年期间担任英报驻莫斯科记者。——译者注

  “斯摩棱斯克防线”是一块盾牌,苏联各集团军在这块盾牌掩护下,得以重新组合并调集预备队。以保卫莫斯科,否则的话,莫斯科很可能会象希特勒原来计划的那样,在冬季来临之前被攻陷。
  从德军的观点来看,苏军在斯摩棱斯克地区的据守,是对他们的计划的首次打击。由此而造成的牦误,使他们面临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
  由于最高统帅部运筹帷幄,在西方方向上配置了充足的预备队,使红军在兵力上已能够与德军相匹敌,因而能够发动一系列反击,遏止了德军对莫斯科方向的攻势。
  布卢门特里特描述了这次会战的影响。他在谈到7月底的战局时说:“五十万俄军似乎已被合围,包围圈几乎已经封闭(只差大约六英里),可是切国人再一次成功地使大部分部队摆脱了困境。由于此次功败垂成,希特勒立刻面临着一个困难的抉择:是否中止进攻。我军这对已经深入俄国四百多英里,离莫斯科还有二百英里。”
  斯摩棱斯克会战迫使德国人就战略问题进行了后果不堪设想的辩论。布卢门特里特说:“我们进抵斯摩棱斯克以后,在杰斯纳河上停顿了好几个星期。这一方面是因为必须调集补给品和增援部队,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德军指挥部内部对于今后的作战方针的看法发生了新的分歧。人们无休止地进行争论。”正在乌克兰展开的战役迫使希特勒作出了决定。
  9月上半月,基辅战役开始。这次战役,红军遭受了惨重损失。错误不在于决定保卫这个重要的乌克兰城市,而在于部队未能及时撤出包围圈。这主要是斯大林本人的失误。尼基塔·赫鲁晓夫当时是西南方向总司令部军事委员会委员,总司令是布琼尼元帅。当基辅突出部的红军预备队已经精疲力竭之后,赫鲁晓夫和布琼尼决定撤退,并尽可能地保全部队。9月11日,斯大林断然反对放弃基辅和在普肖河一线建立新防线的计划,命令不惜任何代价守住基辅。此外,他还指出苏军要击败科诺托普敌军集团。当时斯大林解除了布琼尼的总司令职务,指派铁木辛哥接替他。
  不久以后,德军完成了对基辅的包围,合围了数十万红军部队,夺取了大量武器装备。布琼尼、铁木辛哥和赫鲁晓夫,在基辅陷落前乘飞机离开了该城。
  基辅战役结束以后,希特勒必须决定是满足于这一年内取得的战果,还是再一次试图在1941年决一胜负。龙德施泰特认为,德军在夺取基辅以后应当在第聂伯河上停下来。布劳希奇同意他的意见,可是希特勒为基辅的胜利所陶醉,想要继续向前推进。但由于红军拥有铁木辛哥、朱可夫这样一些人以及成千上万的无名英雄,德军的推进受阻。正如布卢门特里特写道;“德军在这一年的最佳月份——八九两个月受阻,这在后来被证明是致命的。”
  --------
  ①利德尔·哈特著《德国将军们的谈话》,第181页。——原书注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