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十七章 损兵折将彼得堡


     晋升元帅谒元首,摧城拔寨计先筹;
     出师未捷美梦醒,副官儿子命全丢。

  曼施坦因统帅着德军第11军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这才攻克了克里米亚。希特勒在高兴之余,晋升曼施坦因陆军元帅军衔。在攻克了克里米亚之后,曼施坦因命令第11军团所属各师进行短暂的休整,以补充弹药和人员。

  曼施坦因趁着部下忙于后勤补给的间隙,把一应的具体事物交给了军团参谋长,自己带着副官和通信处长应罗马尼亚元首安东尼斯库的邀请,来到风景秀丽的罗马尼亚度假。罗马尼亚元首亲自接见了他,并授予他罗马尼亚米哈依尔勇士勋章。

  第11军团中的其他作战参谋人员,在参谋长的主持下,忙于拟定一个渡过刻赤海峡进入库班,以切断面对博克A集团军的苏军退路的作战计划。这也是4月中旬曼施坦因在晋见元首希特勒时早已经商定好了的。

  在罗马尼亚度假期间,曼施坦因的作战处长布西上校,不停地与他联络,随时向他报告制订作战计划进展的情况,曼施坦因对部下的这种勤奋很是赞赏。

  过了没多久,作战处长布西上校的电报中,突然报告曼施坦因,奉最高统帅部的命令,第11军团渡过刻赤海峡挺进库班的计划,已经不再继续,并要曼施坦因司令中断休假,赶回军团司令部。

  1943年8月12日,曼施坦因满怀困惑地回到了设在克里米亚的第11军团司令部,最高统帅部的命令正等着他,通知他渡海作战的计划正式取消。这本是元首非常推崇的计划,不知是何原因,反复无常的元首又亲手扼杀了这方案。下了少部分兵力,渡过刻赤海峡执行牵制性任务,计有从第11军团调出的德军第42军军部、第46步兵师和一些罗马尼亚师。这样,本已用在塞瓦斯托波尔的那些攻城巨炮,都已经开始装车向北,运往列宁格勒前线。曼施坦因的兵力又被抽调走了三个师:第50师仍然驻守在克里米亚,第22师奉命改编成一个空降师——这是第11军团中最好的一个师,并被送往克里特岛——在以后前线最需要兵力的一段时间内,它一直被闲置在那里。当第11军团向北开拔之后,第72师又准备拨给中央集团军。所以第11军团现在就只剩下了第54军的军部、第30军的军部、第24、第132和第170等3个步兵师和28轻快师。

  把第11军团这样肢解,引起了曼施坦因的不满,这些师已经作为一个战斗单位在一起苦战了如此长的时间,各军、师与军团司令部之间能够相互协作与信任,兵知其将,将知其兵,这是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决不能忽视。

  当曼施坦因往北方领受新的作战任务的时候,满腹怨气地来到希特勒设在芬尼特沙大本营,先是由德国陆军参谋总长哈尔德上将接待了他,曼施坦因向参谋总长发泄了他对仓促改变作战计划和强行肢解第11军团的不满;而哈尔德上将则与曼施坦因详细谈了改变作战计划的苦衷,在对待下一步的行动方向上,参谋总长也流露出与希特勒的分歧。

  原来是德军克鲁格元帅的中央集团军出了麻烦,苏军在中央集团军的地区发动了反攻,数处突破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的防御阵地,德军东部前线出现了一个局部的危机,统帅部只好把刚刚结束了克里米亚战役的第72师抽调出去,以加强中央集团车的力量。

  略事休整之后,参谋总长哈尔德上将带着曼施坦因到元首大本营的作战指挥室,去谒见元首。

  作战指挥室里空旷而安静,由于这里没有外界的光线射入,在常年不息的灯光照射下,显得阴森而神秘。房门一侧整整的一面墙上,悬挂着整幅作战地图,上面画满了各种符号;房间的另一侧,安放着一个巨大的作战沙盘,上面是涂着各种颜色、作成像国际象棋子大小的兵棋,以用来推演整个战役的进展情况。

  “您好,我的将军!”正在地图旁冥思苦想的希特勒,亲热地握住曼施坦因的双手,“我要祝贺您在克里米亚所取得的辉煌战绩!”

  曼施坦因与希特勒私人之间,有过数次见面,每次都是客客气气。这位枭雄确实有一套笼络军队将领的手段,可以说是又打又拉,恩威并施。

  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希特勒个人对待德军军团司令、各军军长这一等级的军官,向来都是十分的客气,对下级军官和士兵则更是热情亲切,很是蒙蔽了一些人。但对更高级的将领如集团军总司令和陆军总部的高级幕僚却是十分的严厉,这就叫做远者亲,近者严。

  接着,希特勒再次说明了改变计划的不得已,并指责了德军中央集团军指挥调度不力。参谋总长哈尔德觉得希特勒的指责有些不公平,就犯颜力争;

  “我的元首,中央集团军所遭受的挫折,也许并不能全怪我们的将军们,”哈尔德小心翼翼地说,“您知道,前线的部队早已经是过度疲劳,中央集团军报告说,军官和士官的严重损失使部队的战斗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的补充速度跟不上前线损失的速度。”

  哈尔德这些话都是事实,曼施坦因作为一线的指挥官,深有同感。

  没想到,哈尔德的辩解引起了希特勒的极为不快,他的脸色马上阴沉下来。

  希特勒用显得近乎粗野的口气,怒气冲冲地质问哈尔德:“作为我的参谋总长,您总是与我唱反调,”他用眼睛死死地盯着他的参谋总长,“我想知道到底是谁给您的这种权利?!”

  见参谋总长无言以对,一付诚惶诚恐的样子,希特勒又用教训的口吻说:“我的参谋长,您并不真正了解我们前线英勇的士兵,他们的吃苦耐劳,他们的而顽强精神,他们所有的一切,我本人作十;。为一个步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上过前线,没有人能比我更了解前线的德国士兵,他们最缺乏的是什么。”

  哈尔德自己从来不曾有过像元首这样的经验,自然是无话可对,作战室中的气氛顿时显得紧张。

  曼施坦因看到场面是如此的难堪,就再也呆不下去了。元首居然当着一个军团长的面,如此训斥一位陆军上将。曼施坦因还是头一次遇到这种场面,有点手足无措,只好悄悄地退出了作战指挥室。

  直到希特勒发了一通火,平静之后,才又派侍卫人员把曼施坦因请进去。看到参谋总长由于一言不合就被元首训得灰头土脸,曼施坦因把自己在临来之时准备好的诉苦的话咽了回去。

  事情过后,曼施坦因受到很大的触动,以前只是风闻元首与陆军总部不和,这一次总算是亲眼看到。德军最高指挥层在战争时期如此地离心离德,难怪一线的作战部队无所适从。

  在离开元首大本营之前,曼施坦因私下约见了希特勒的人事处长兼侍卫长希孟德将军。

  “我以为,总司令(希特勒此时已经自兼陆军总司令)和参谋总长之间是不能如此地相处,”曼施坦因开诚布公地说。他与希孟德比较相熟,在西线战役开始之前,他的西线进攻计划,就是通过希孟德在希特勒耳边吹风,才被希特勒所重视的,所以也就直言无忌。

  曼施坦因一吐为快:“总司令必须听取参谋总长的意见,至少要表现出对参谋总长的尊重,否则参谋总长哈尔德就应该自动辞职”

  希孟德将军答应把曼施坦因的意见,在适当的时机,婉转地通报给元首和参谋总长。到底希孟德转告两个人没有,还是两个人没有听进去,曼施坦因无从得知,但六个星期之后,参谋总长哈尔德最终还是被希特勒免职了。

  1943年8月27日,曼施坦因率领德军第11军团的司令部到达了列宁格勒前线,第11军团被指定为第二个波次的进攻部队,部署在德军第18军团地区内。一旦第18军团攻势发动,曼施坦因的11军团就接管第18军团的北部防区。

  此时,第11军团除了强大的突击炮兵之外(其中一部分是从塞瓦斯托波尔运来的),所能运用的兵力也达到了13个师,其中包括西班牙的蓝色师,1个装甲师、1个山地师和1个党卫军旅,曼施坦因准备把其中的9个半师能用于攻击列宁格勒,其余部分用于防御军团的侧面。苏军在列宁格勒拥有一个军团,共为19个步兵旅、1个国境守卫旅和两个独立装甲旅。

  诚如德国诗人席勒所说:“差了一个钟点,也就丧失了永恒。”兵临列宁格勒城下的曼施坦因,面对着这座古城,不禁感慨万千。

  早在1941年9月初,曼施坦因率领第56装甲军归属北方集团军的时候,德军本来是有机会用突击的方式拿下列宁格勒,当时列宁格勒住有居民450万人,粮食不够,瘟疫流行,但希特勒却决定延缓对列宁格勒和莫斯科的攻击,而抽调北方集团军的六个主力师去攻打乌克兰,元首认为可以用饥饿的方法来迫使该城投降。但苏联就用越过拉多加湖的铁路来运送补给,夏季用船只,冬季用铺设在冰面上的铁路线,又使德军的计划破产,现在似乎只有强攻一途了。

  列宁格勒城纵横分布着野战要塞防御工事,连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网。从德军的前沿,可以望见城内涅瓦河畔著名的柯尔皮罗兵工厂,它还在继续生产着坦克。普尔柯夫造船坞也遥遥相望。远一点的圣依山克大教堂、海军部的尖塔、彼得和保罗要塞的轮廓也依稀可见。

  在天气晴朗时,还可以看到涅瓦河上有一艘被德军炮火击毁的苏军战列巡洋舰,这是德国在1940年初卖给苏联人的,排水量约五万吨。城中原有的一些沙皇的旧皇宫也在战火中被摧毁。曼施坦因在1931年曾经到过列宁格勒,在那里凭吊过这些闻名的古迹,从前沿的观察镜中,看到被德军炮火摧毁的残壁断垣,曼施坦因心中不禁有一种惆怅之感。

  曼施坦因不希望把他的第11军团的兵力,消耗在令人生厌的列宁格勒城市巷战中,很明显,苏联的守军要比德军更熟悉这个城市的地形,打巷战他们不是对手。再者,把机动性很强的德军装甲部队放在巷战中,也难以施展手脚。

  但曼施坦因也不能相信希特勒所许诺的,只需派德军第8航空军对城内恐怖轰炸,苏联守军就会在德国空军威力强大的“斯托卡”式俯冲轰炸机下面完全崩溃。就对列宁格勒进行战术轰炸的问题,曼施坦因特地请教了德军第8航空军有经验的指挥官里希特霍芬将军,里希特霍芬将军对元首的这一许诺也是颇不以为然。

  不久,席勒的名言也就应验了。苏军看到德军在列宁格勒地区中的增兵,就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打击。8月27日凌晨,曼施坦因司令部东侧,传来了激烈的枪炮声,紧接着德军第170师送来战报,说苏军对德军第11军团的东侧的第170师发动了一次攻击,迫使刚刚到达、立足未稳的第170师过早地投入战斗,过早地进行了战役展开。另外前沿观察哨不断报告,城内载满各种补给品的车辆驶来驶去,很明显地可以看出,苏军正在加强城内的补给。

  9月4日,正在焦急地等待前线消息的曼施坦因,突然接到了希特勒从芬尼特沙元首大本营亲自打来的电话,委派曼施坦因负起列宁格勒前线的全面指挥之责。希特勒已经闻听此时德军第18军团的单薄正面被苏军突破的消息,他命令曼施坦因用攻势行动来消灭突入德军阵地的苏联红军,恢复局面。

  曼施坦因接到元首的电话之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从军事指挥的观点,一方面要保证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对列宁格勒城突击势头,另一方面还要预留足够的兵力防止苏军在德军薄弱的部分制造麻烦。两害相权取其轻,曼施坦因只好让参谋人员把进攻列宁格勒的计划搁置起来,全力巩固德军的攻击出发地域。

  接管了德军列宁格勒前线的指挥权之后,曼施坦因对当前所面临的局势作了审视。苏军在列宁格勒东北方向,沿铁路线已经在第18军团的正面上突破了一个宽约5英里的缺口,并深入德军阵地约8英里。曼施坦因决定用自己的第11军团——在攻克了克里米亚之后,已经得到了休整和补充,可以说是新锐之师——的兵力阻止了苏军的继续突入。

  第11军团果然不负曼施坦因所望,经过激战,到了9月21日,苏军突入德军阵地的兵力被第11军团所属的第30军和第26军从两翼切断。列宁格勒城内的苏军企图营救陷在德军阵地中的部队,都被打退。

  被陷在德军阵地内的苏军,凭借着熟悉的地形和当地茂密的森林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德军想吃掉这支虽然已经折断但锋芒未失的苏军精锐部队,简直是谈何容易。万般无奈,曼施坦因只好调集了原本打算用于攻击列宁格勒坚固城池的大炮,加上里希特霍芬第8航空军飞机的轰炸,昼夜不停,几天之后,直到把苏联红军坚守的这个地区森林削成了荒原,这才解决了战斗。

  苏军的抵抗十分英勇,而且苏军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军团作战参谋把德军从阵地上缴获的一位苏军已经阵亡的团长的日记交给了曼施坦因,从中看出了苏军中的政委是如何在德军的狂轰滥炸中,维持已经陷入绝境的红军士兵的士气,这样做也许近乎残酷无情,从局部来说,这些顽强的抵抗也许是无益的。但从全局来看又是必不可少的,它挫动了德军的锐气,使本该用于攻城的部队过早地投入使用。

  1943年10月22日,完成了使命的、陷在德军阵地的部分苏联红军终于停止了抵抗,战场上沉寂下来。

  曼施坦因命令通信处长起草了给最高统帅部的情况报告:经查明,此次苏军投入了1个精锐军团,共有16个步兵师、9个步兵旅和5个装甲旅投入这次反击,其中的J个步兵师、6个步兵旅和4个装甲旅在包围圈中同归于尽,此役共俘虏苏军1.2万人,苏军死亡的数字还要大得多。在武器装备上,缴获火炮300余门,迫击炮500门,击毁和俘获苏军22N辆坦克。

  另外还向元首报告,德军第11军团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不仅是在兵力上,而且原来决定用于列宁格勒的弹药也被消耗掉不少。显然不能马上冉发动一次对列宁格载的攻势了。

  曼施坦因在这个报告中,写进了自己的意见:第11军团指挥官认为,经过此役之后,前线的德军部队如果没有适当的休息和补充,是决不能进攻列宁格勒这一坚固设防的城池的。

  在等待最高统帅部回音的时候,整个列宁格勒前线除了双方偶尔的炮击,不再有激烈的战事,战场呈胶着状态。

  曼施坦因的亲随副官斯皮赫特中尉,跟随曼施坦因多年,是个体贴人意、性格开朗、手脚勤快的小伙子,曼施坦因对他很是看中。正在焦急等待回音的曼施坦因,突然接到了斯皮赫特中尉丧命的消息,不禁大吃一惊。

  原来曼施坦因本想栽培一下这位年轻的中尉,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最近一个阶段,斯皮赫特中尉在司令部中无事可作,总是想积累些战功,曼施坦因就派他到德军第170师去参加涅瓦河上局部的战斗。这本是一团好意,斯皮赫特中尉在克里米亚的时候,也曾参加过该师的战斗,对这个师的上上下下比较熟悉;再说,这个地区只是局部的战斗,该师的指挥官自然不会把军团司令最为宠信的人派到最危险的地方,想来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没想到,这一团美意反而送了亲随的性命,在参加了几次战斗之后,斯皮赫特中尉倒也无事,但在返回军团司令部的时候,这个可怜的中尉因为中途飞机失事而送了性命。

  10月25日,曼施坦因为斯皮赫特中尉举行了一个简易的战地葬礼。虽然在战场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德国士兵死去,但毕竟不如身边的人这么直接、这么关切,因此他的死对曼施坦因来说,打击颇大,他那悦耳的笑声,宛若历历在耳。这是在曼施坦因的驾驶员纳格尔之后,在东线战场上第二个丧命的亲信。

  在斯皮赫特葬礼之前,曼施坦因恰好要飞往设在芬尼特沙的德军最高统帅部,去接受元帅的权杖,身边没存了斯皮赫特中尉这位贴身副官照料他的生活,曼施坦因确实感到不便。

  “这孩子要是看到我手持元帅权杖、身穿元帅礼服的样子,不知会多么地高兴!”曼施坦因坐在专程接他前往元首大本营的飞机中,望着舷窗外掠过的团团浮云,暗暗地想。

  在晋升元帅的仪式上,希特勒对曼施坦因礼遇有加,当着众位将领的面,希特勒特别对曼施坦因统领的第11军团在克里米亚的战绩大加推崇,对第11军团的作战表现,深表赞许。

  授衔仪式结束之后,看看希特勒心情比较好,曼施坦因趁机向希特勒提出部队休整的问题。曼施坦因向元首陈述,在俄国前线的步兵必须得到休整,自从俄国战役开始以来,前线的德军各步兵团从来没有准时得到过补充的兵员,步兵常用不足额的兵力去进行战斗,其结果是每次战役越拖越长,战斗部队的实力也就消磨得越厉害。

  曼施坦因说这番话是有感而发。他已经从这次参加授衔的其他将领口中得知,根据希特勒的命令,德国空军正在着手组织22个所谓“空军野战师”,要从战斗勤务部门抽出约17万人来。这多半是那位胖子戈林的主意,希特勒向来对这位继承人的要求宽宏大量,不管是在经费和人力上都是如此。

  据曼施坦因这班陆军将领来看,当务之急是补充陆军一线作战部队。如果是空军果真有17万人可以抽调,这些剩余人力早就应该充实陆军的第一线。现在希特勒却同意把这17万人集中编成空军的私房单位,来供地面战斗之用,未免舍本求末。

  如果元首在1941年的秋季中,使用这些人员来补充陆军各师,使其保持充足的战斗实力,则在1941年到1942年之间的冬季中,许多因兵力不足而引起的危机就可以平安渡过,不必那么捉襟见肘了。

  陆军的高级将领们认为,现在元首同意把这些优秀的部队编成空军的陆战师,实在是一种愚蠢的行动。这些原本属于空军的勤务人员,在短时间之内,根本不可能获得必要的地面战斗训练和与其他部队合作的经验。而空军本身,又从哪里去寻找适合地面作战的师长和团长呢?

  曼施坦因在与希特勒的谈话中,对于上述的问题都加以详细的分析。希特勒故作很认真的样子,听取了曼施坦因的意见,但却坚持说,他对手这个问题已经做过充分的考虑,所以并不准备改变他的决定。

  曼施坦因还不死心,在离开元首大本营之前,曼施坦因又以备忘录的形式,再次提醒希特勒,请元首注意一下陆军的人员装备补充问题。

  曼施坦因这一奢望是注定不会成功的。不久,中央集团军的前作战处长——一位与希特勒的侍卫人员和戈林手下的人都有交情的德军上校——道出了其中的原委:确实是戈林要求编成空军独立师,戈林宣称,他不能把他的空军部下交给陆军,这样他不放心,因为空军都是在国家社会主义的精神中培养长大的,而陆军中却还有牧师,而且陆军军官们都还受着帝国时代的传统精神支配。戈林早就冠冕堂皇地告诉部下说,空军也必须为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牺牲,不应让陆军专美于前,这些理由竟然说服了希特勒。

  不过曼施坦因离开大本营芬尼特沙之前,希特勒还是对曼施坦因抚慰了一番。

  “我的元帅,您在列宁格勒的任务就快要结束了,我将把您的军团司令部派到我们中央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去,因为我已经得到情报,苏军有在中央集团军地区发动攻势的迹象,我们必须提前发动一个攻势来阻止它。”

  希特勒停了一会,看看曼施坦因有何反应,接着又用沙哑的声音说,“假如我的大本营迁离开了芬尼特沙,则元帅您将奉命代替我,来指挥德军A集团军;您是最合适的人选,请您务必不要推辞!”

  自从原来的A集团军司令利斯特元帅,因为与希特勒意见不合而被免职之后,希特勒一直自己兼任这个集团军总司令;曼施坦因客套一番后,便告辞出来。

  在回到列宁格勒前线的最后几天中,曼施坦因还没有盼到德军A集团军总司令的委任状,却先接到了一份阵亡通知书。

  不知谁又死亡,且听下章分解。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