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十三章 克里米亚收复日


       分割穷敌在孤岛,急要当在勿使逃;
       克里米亚收复日,举国上下传捷报。

  克里米亚半岛位于苏联欧洲部分的南端,它就像一只伸展开全部触角的巨型章鱼,长年不动地悬浮在黑海北部面上。这里是连接欧洲和中近东的重要海上通道,在它的南部海岸,与土耳其遥遥相对,西部则是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半岛上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各种物产极为丰饶。自1941年苏军被迫撤离后,它已经在德国和罗马尼亚法西斯军队铁蹄下度过了两年多的痛苦岁月。

  早在1943年10月,苏军最高统帅部和总参谋部就把解放克里米亚半岛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那时,彼得罗夫上将指挥的北高加索方面军在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的配合下已经攻克在东部与之相对的塔曼半岛,而北部的乌克兰第4方面军也已突破在莫洛奇纳亚河上的德军壁垒,从而在克里米亚地峡地域切断了陆上与半岛上敌军的联系。即使在环绕整个半岛的广大海域上,也有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在活动,实际上,它们已经控制了附近地区的海域通道。

  最初,当总参谋部酝酿攻占克里米亚半岛问题时,有一部分人建议说,最好暂时不要攻打克里米亚,只要把大量的德国军队封锁并孤立在那里就可以了。这样苏军大部分部队就可以腾出手来,更加努力地投入其他更主要方向上的作战。但是,这种意见被总参谋部和大本营否定了。因为,如果采取这种作战方法,敌军就可以从克里米亚直接威胁正在进攻第聂伯河一线的各苏军部队的后方,并保留住他们对北塔夫里亚的交通线,甚至成为德军向黑海及亚速海海岸沿线的进攻基地。而且,他们还可能由此再度向东进攻北高加索地区,以夺取北高加索油田来苟延残喘其业已失败的侵苏战争。

  那么,究竟采取什么办法,或者说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克里米亚战役作战计划呢?

  9月中旬,斯大林为此曾专门征询尚在乌克兰第3和第4方面军作战前线的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的意见。经过初步分析敌我各方情况,并充分考虑到苏军所惯常使用的战术原则,9月22日,华西列夫斯基通过电话汇报了自己对这一战役的初步设想。他的想法是,必须集中优势兵力在一个主要突击方向上对半岛上守敌发起迅猛进攻,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攻克并占领整个半岛,将敌军全歼。

  具体说来,华西列夫斯基的方案是:首先使南方方面军(即后来的乌克兰第4方面军)在从南面迂回美利托波尔的同时,迅速夺取西瓦什湖岸的彼列科普地峡,然后攻打赞科伊城,并随着退却的敌军乘胜直入半岛。为此,必须把北高加索方面军部队秘密地沿亚速海岸运送到这同一方向,以加强对敌军的打击力度和造成大部队攻击的突然性。此外,在赞科伊附近应空投伞兵部队,并使亚速海区舰队在此实行登陆作战。为防止敌军从半岛各港口逃跑,黑海舰队应全面负责封锁海域的任务。

  这个计划的优点在于,它规定要在选定的突击方向上大量集中兵力。但是,如果按计划要求的那样大规模调动北高加索方面军,敌军是不可能察觉不到的。而且,它也忽视了便于采取积极行动的刻赤方向。如放弃刻赤方向的突击,敌军则会从该处抽调大量部队,用以加强其赞科伊方向的防御。自然,如果不调动北高加索方面军到同一突击方向,而是在刻赤半岛直接实施登陆作战,则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强渡海峡的困难,另一个是夺取敌军重兵把守的登陆场的困难。而且,刻赤登陆战役也必须先期独立加以实施,这也便无形中暴露了苏军的战略意图。

  但是,总参谋部在最后研究克里米亚战役作战计划的时候,多数人的意见认为华西列夫斯基的方案得大于失。上报后,大本营和斯大林本人也表示同意总参谋部的意见。这样,华西列夫斯基的方案就被否决了。当然,斯大林也未对更多人说起过华西列夫斯基的这一设想方案。

  10月底,总参谋部编制出了全套的克里米亚战役计划,即先期由北高加索方面军实施刻赤登陆战役,待获得成功后,南方方面军开始由克里米亚地峡向南,北高加索方面军则由东向前同时实施两路向心突击作战。当安东诺夫请示华西列夫斯基时,后者也表示同意。

  这样,当华西列夫斯基尚在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前线的时候,北高加索方面军就开始了刻赤战役的登陆作战。此前,奉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命令,伏罗希洛夫元帅作为大本营代表,作战部长什捷缅科上将作为总参谋部代表,就已到达北高加索方面军所在的塔曼半岛。

  11月初,刻赤战役打响了。两天内,黑海舰队的舰只就把该方面军麦利尼克中将的第56集团军的第一梯队送上了刻赤半岛。登陆部队击溃了敌军的顽抗,连续攻下若干个构筑在悬崖上的支撑点。勇敢的哥萨克军人在这种无火力掩护的夜袭作战中大显神威,他们常常出敌不意地出现在德国人的筑垒阵地上。待敌人明白过来以后,这块坚固完好的筑垒工事便已经换上了新主人。经过两周左右的战斗,登陆部队终于在刻赤东北方向建立起一块正面为10公里、纵深为6公里的登陆场。

  在此后的两周中,刻赤的敌人守军曾多次向这块登陆场发起强烈的反冲击,他们企图把苏军赶下海,或干脆消灭掉。但是,敌人的目的没能达到。在亚速海区舰队和黑海舰队的强大火力支援下,登陆部队英勇顽强地一次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整个苏军阵地前面的山崖被轰平了,土地被烧焦了,但他们不但没有退却,反而逐步地扩大了登陆场的正面宽度和纵深长度。最后,在完成了牵制敌人预备队并防止其向赞科伊方向调动的任务后,登陆部队便退到刻赤地域苏军主阵地。这里特别挖好了地窖,以便战士们在半岛上过冬,等待春天西南方面军从克里米亚地峡向赞科伊方向的大规模进攻。

  按照最高统帅大本营的命令,北高加索方面军改编成独立濒海集团军。初时,仍由彼得罗夫中将担任集团军司令;后来,彼得罗夫被调回大本营工作,他的位置由叶廖缅科上将接替;待到1944年4月间克里米亚战役发起后,整个独立濒海集团军又都划入乌克兰第4方面军的建制,此后的集团军司令则换成第56集团军的麦利尼克中将。

  其实,早在刻赤登陆战役开始的1943年11月间,乌克兰第4方面军的部分部队已经从行进间突入了彼列科普地峡。随后,又强渡西瓦什湖,占领了该湖南岸的一个不大的登陆场。此后,瓦西里耶夫中将指挥的坦克第19军经过连续作战,曾经突破了所谓“土耳其壁垒”上的德军工事,并前出到了阿尔缅斯克地域。此间,德军利用苏军坦克部队与步兵和骑兵部队相脱节的机会,曾一度堵住了防御缺口,并把坦克第19军堵在了里面。后来,托尔布欣立即命令克列伊泽尔中将的第51集团军绕过彼列科普,不惜一切代价地突入敌军防御,最后与坦克第19军胜利会师。至此,此一方面的战事乃告结束。

  到1944年1月初,如前所述,当所有苏军乌克兰4个方面军准备进攻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地区,即开始实施1943—1944年冬季进攻计划的时候,华西列夫斯基经与马利诺夫斯基和托尔布欣两位司令员商量,曾想利用进攻尼科疲尔德军突出部时同时揭开解放克里米亚进攻战役的序幕,但由于德军并未像他们当初判断的那样向后退却,相反还加强了该地区的防御等因素,这一设想便随之作罢。由于华西列夫斯基已把这一计划作为建议提交给了大本营,所以大本营在后来的训令中指示他说,考虑到夺取克里米亚的战斗将是极其艰巨的,所以决定把它完全交给托尔布欣的乌克兰第4方面军。这样,在随后华西列夫斯基跟随乌克兰第3方面军进军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广大地区时,就未给托尔布欣这支部队分配任何任务,即让它专心地做进攻克里米亚半岛的准备工作。

  后来,托尔布欣请示华西列夫斯基,说他的部队经过充分准备后,完全可以在3月间发起进攻克里米亚的战斗。华西列夫斯基表示同意,并把这一情况汇报给最高统帅大本营。结果,克里米亚地区极其恶劣的早春气候和亚速海上的强烈风暴阻止了这一战役的开始。于是,大本营最后决定,待苏军前出到敖德萨地区后再开始进行这次战役。因为那样将更有助于这一战役的顺利进行和尽快取胜。

  当时,大本营关于克里米亚战役的整个战略意图是:乌克兰第4方面军从彼列科普和西瓦什湖,独立濒海集团军从刻赤地域同时向辛菲罗波尔—塞瓦斯托波尔这一共同方向实施突击,在半岛上造成分割德军成数片的形势,以防止其在运动中集中或见势不妙而撤逃。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一则配合独立濒海集团军的行动,另则负责封锁环半岛海域,不使敌军有从海上撤逃的可能。

  战役开始前,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德军第17集团军由恩内克上将指挥,其全部兵力计有20万人左右,共由5个德国步兵师、7个罗马尼亚师、两个强击炮旅及大量炮兵、工程兵、建筑兵、警备部队和宪兵部队组成。敌军拥有坦克和强击炮215辆、作战飞机148架。此外,他们还可以使用配置在罗马尼亚和摩尔达维亚机场上的空军部队。在黑海水域和罗马尼亚港口克里米亚附近水域,还有7艘驱逐舰和雷击舰、14艘潜水艇、3艘护卫舰、3艘炮舰、28艘鱼雷快艇和大量的扫雷舰只。敌人的兵力主要布置在克里米亚北部。在彼列科普地峡和西瓦什湖,筑有纵深达35公里的3道防御线,在刻赤半岛地域的纵深则有4道防御线。

  参加这一战役的苏军,如果不算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总兵力也超过了30万人,并配有56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6575门火炮和迫击炮以及将近1000架作战飞机。提前运送到作战地域的各种口径的弹药多达4个基数,润滑油和燃料油则近乎5个基数,以及可供18昼夜使用的粮食及食品。由此可见,苏军显然具有相当大的兵力和兵器优势。此外,在战役开始时,苏军还在西瓦什湖上建有两处渡口,其中一处是长达1865米的架往桥;一处是长1350米的舟桥以及同桥两端连接的长达600—700米的两道土堤。由于工程兵部队的特别设计,这些渡桥的载重量都在30吨以上。这就保证了T-34型坦克和重型火炮的渡湖。为了伪装和迷惑敌人,在距这些渡口约1公里的地方还建造了一座假桥。

  3月2日,华西列夫斯基暂时放下与马利诺夫斯基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向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地区挺进的工作,专程飞往克里米亚北部的托尔布欣的司令部。第二天,他和托尔布欣召集了有第4方面军领导人、近卫第2集团军和第51集团军首长参加的战前会议,共同研究了克里米亚战役第一阶段的有关问题。随后,他们又亲自来到西瓦什湖地区进行实地勘查。这天,正赶上有强烈的风暴袭来,他们顶风冒雪在作战前沿走了约5公里,待要返回时,又遇到德军空袭,其中一串炸弹把随行的一辆军车炸坏了。幸好,车上没有许多人乘坐,只是司机和一位方面军司令部的参谋被炸伤了右手和面部。

  当天夜里,华西列夫斯基向斯大林写了一份关于克里米亚战役准备工作实地考察的报告。该报告写道:

   伊凡诺夫同志:
     我今天和奥布霍夫同志(按:即乌克兰第4方面军司令
   托尔布欣)来到西瓦什湖畔的克列伊泽尔(第51集团军司
   令)处,并且从被列科普叫来了扎哈罗夫(近卫第2集团军
   司令),在现场了解了克里米亚战役的准备情况。昨天和今天
   下的大雨,把道路完全冲毁了,所有的汽车都停在泥泞的路
   上,只有拖拉机还可以勉强开动。本打算乘汽车去克列伊泽
   尔处,后不得不放弃这个主意而改乘乌一2式飞机。道路处于
   这种情况,战役是不能开始的,我们不仅不能为前进部队提
   供火炮和弹药,而且也不能供应食品和炊具。此外,在2月
   末被风暴毁坏的西瓦什湖上的渡桥,由于木料供应不上而耽
   搁了恢复工作。
     据我亲眼看到的情况,以及直接参加战役准备工作的人
   员的报告,我认为,克里米亚战役只能在3月15日至20日
   之间开始。只有到那时,我们才能在西瓦什湖上拥有两处
   顶用的渡口,才能把一切必需品运送到彼列科普和西瓦什
   湖地域。
     请您批准上述日期。我已下达有关战役准备工作的各种
   指示,各集团军将马上着手结合我的指示研究各种问题。我
   将在3月4日再飞往罗吉昂诺夫(按:即乌克兰第3方面军
   司令马利诺夫斯基)处,以便在战役开始前5天左右能回到
   奥布霍夫这里来。
                   亚历山德罗夫①
  --------
  ①此报告开头和结尾的两处化名,分别是斯大林和华西列夫斯基。

  第二天,华西列夫斯基便回到了马利诺夫斯基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前线指挥部。

  当时,该方面军刚好开始执行大本营指示的向敖德萨方向突击进攻的命令。尽管天气不好,道路泥泞,但这里的全体苏军将士仍是一路突进,进展迅速。敌军的第一道防线被攻破,大批德军在溃退中成了俘虏。在下古国河河岸的一次大规模突击作战中,德军被毙俘者竟高达10万之众,其中被俘者有7.5万人。为表彰在这次作战中战功卓著的近卫机械化第2军司令斯维里多夫中将,华西列夫斯基于3月18日给他发去了一封电报。电称:

     我代表大本营和方面军司令部感谢您出色的工作。您
   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真是好样的!祝您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我将同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一起为您申请政府最高级别的
   奖赏……

  原来,这里还有个小插曲:1943年12月21日,斯维里多夫曾被近卫第2集团军的军事委员会撤了军长之职,并要求他带着撤职命令到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来。到这里后,恰好遇到了华西列夫斯基。原来,他们早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和解放顿巴斯战役中就认识了。当他把情况向华西列夫斯基说明之后,后者觉得这样处理不合适。华西列夫斯基亲自找到近卫第2集团军司令扎哈罗夫,说只有国防人民委员才有任免军长的权限,集团军军事委员会这样做超过了它所具有的权限。在把这个问题提交国防人民委员之前,华西列夫斯基曾专门派代表去该集团军和斯维里多夫所在的军详细地调查了撤职命令中所陈述的事实真相。结果表明,撤他的职是没什么重要理由的。这样,斯维里多夫就又被派回近卫机械化第2军继续任职。临行前他曾特意找到华西列夫斯基和方面军及集团军首长,他当面保证说,今后将献出自己的一切力量、知识和经验,来报答各位首长,首先是总参谋长兼大本营代表给予他的关心和信任……

  所以,华西列夫斯基才在祝捷电报中特别写上了“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那句话。

  3月28日,当华西列夫斯基正与马利诺夫斯基研究如何有效进攻敖德萨市的时候,忽然接到斯大林从莫斯科打给他的电话。最高统帅在电话中命令他立即去见伏罗希洛夫元帅,以便共同商讨有关乌克兰第4方面军和独立濒海集团军在克里米亚战役中的协同动作问题。斯大林还告诉他说,伏罗希洛夫元帅将于29日上午10点以前抵达克里沃伊罗格,并在那里等候他的到达。

  第二天,华西列夫斯基从乌克兰第3方面军司令部直接飞到了克里沃伊罗格。伏罗希洛夫元帅在他的专列车厢里接待了华西列夫斯基。两人一见面,觉得特别亲切。华西列夫斯基为人忠诚,又特别谦逊,这次他仍是以下级和学生的身份来与这位可敬的老首长谈话。伏罗希洛夫元帅也乐得如此,他从很早起便对华西列夫斯基有一种好感,并对他的迅速成长感到由衷地高兴。讨论正题之余,他们经常把话题引回到10年前。那时,华西列夫斯基还只是伏罗希洛夫领导的莫斯科军区下面的一个团长……

  30日,他们把谈话的地点移到了美利托波尔,为的是也让乌克兰第4方面军司令托尔布欣参加进一步的讨论。参加这次研究工作的,还有第4方面军军事委员和参谋长以及空军第8集团军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先向伏罗希洛夫详细介绍了乌克兰第4方面军实施北部进攻的全部计划,然后伏罗希洛夫也向他们介绍了独立濒海集团军的现在部署及具体作战计划。最后,华西列夫斯基和伏罗希洛夫根据研究结果共同向斯大林提出了一份实施克里米亚战役的综合报告。报告提出:如果天气情况许可,乌克兰第4方面军将不迟于1944年4月5日开始发起突击进攻,而独立濒海集团军则应在此后两三天内转入进攻。至此,克里米亚战役的一切准备工作全部就绪。

  4月8日,乌克兰第4方面军打响了进攻克里米亚半岛的第一炮。在各集团军开始进攻前,方面军军事委员向所属部队宣读了转人进攻的命令。命令说:“我们将要在我们的父兄1920年洒满鲜血的土地上战斗……让我们的英雄主义把伏龙芝军人的世界荣誉、俄罗斯武器的荣誉发扬光大吧!”

  战斗开始后,乌克兰第4方面军所属的两支突击部队——克列伊泽尔指挥的向西瓦什湖南岸赞科伊方向进攻的第51集团军和扎哈罗夫指挥的向彼列科普方向进攻的近卫第2集团军——进展相当顺利。特别是赞科伊方向上,克列伊泽尔大军的凌厉攻势,使得德军只剩下招架之功,而毫无还手之力。最后,守军不得不要求刻赤半岛上的敌军增援。可是,就在这时,伏罗希洛夫和叶廖缅科指挥的独立濒海集团军也于4月10日22时对敌发起了猛烈进攻,经过8个小时激战,到第二天清晨便全部解放了刻赤,并开始向阿拉巴特湾和费奥多西亚湾之间的德军防御正面展开了有力的推进。这样,准备增援赞科伊去的德军立即陷于进退两难之境:去吧,这里后院火起;不去吧,那边城门吃紧。正在该部德军未决之际,前方已经传来消息:赞科伊陷落了。

  为了克列伊泽尔的第51集团军迅速攻占赞科伊的伟大胜利,也为了扎哈罗夫的近卫第2集团军攻破彼列科普防线,首都莫斯科为英勇的乌克兰第4方面军鸣放礼炮以示庆贺。

  此际,4月初因急驰敖德萨城下协助乌克兰第3方面军攻城的华西列夫斯基,奉斯大林电令于4月11日赶回了克里米亚前线。斯大林在命令中说,敖德萨已经解放,那里的善后工作可由马利诺夫斯基负责。这边的克里米亚前线战事正酣,请务必前来协助托尔布欣进一步展开这里的工作。华西列夫斯基心想,自己没有分身术,否则最高统帅肯定会让他一边一半地工作的。

  来到托尔布欣的前线指挥所后,华西列夫斯基先听了托尔布欣关于部队进展的详细报告。因扎哈罗夫指挥的近卫第2集团军正在遭受敌军的顽强抵抗,于是,他与托尔布欣商定:立即由坦克第19军和步兵第279师、反坦克歼击炮第21旅组成一个快速集群,由坦克战车搭载步兵同时前进,迅速插入敌军防御后方,以尽快攻占辛菲罗波尔。战斗至第3天,即毛月13日,该快速集群就攻克了德军重兵把守的辛菲罗波尔城。随后,乌克兰第4方面军的其他部队也大踏步跟进,很多城镇和居民点先后获得解放。当苏军胜利的旗帜在辛菲罗波尔、叶夫帕托里亚和费奥多西亚等地的上空飘扬起来时,许多当地居民激动得热泪盈眶,奔走相告。他们纷纷拿出自己的食品和热茶在街道两侧招待他们的解放者们。

  13日当天,华西列夫斯基向最高统帅报告了克里米亚战场上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的胜利。斯大林特别高兴,当即宣布对辛菲罗波尔的解放者给予嘉奖。第二天,莫斯科又为他们鸣放了庆贺礼炮。

  14日之后,乌克兰第4方面军各部队开始从各个方向上向南部半岛猛烈进攻。炮声隆隆,旗旗猎猎,所到之处,敌军望风而逃,狼狈鼠窜。战场上到处都是敌人丢弃的辎重装备和枪支弹药。到14日黄昏,巴赫奇萨拉伊、苏达克、阿卢什塔等地均告解放。到15日,第51集团军的快速部队已前出到敌军最后要塞——塞瓦斯托波尔的防御外廓。与此同时,独立濒海集团军各部队也在行进间给了敌人以沉重打击,并逐步向克列伊泽尔的第51集团军靠拢。它的近卫第11军正从辛菲罗波尔向巴赫奇萨拉伊开进;步兵第16军已经到达阿卢什塔地域;山地步兵第3军也到达卡拉苏巴扎尔和旧克里米亚之间的山地地带。正值此际,华西列夫斯基提出的使独立濒海集团军划归乌克兰第4方面军建制的请求,得到了最高统帅部的批准。这样,指挥系统终于理顺了关系。这对后来总攻塞瓦斯托波尔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这时,半岛上的大部分德军和罗马尼亚军队纷纷向塞瓦斯托波尔撤退,并在这里重新集结和组织兵力,企图依托坚固的城防工事负隅顽抗。这样做,显然有两种打算:一是据险固守;二是赢得撤退部队和技术兵器的时间。从4月下旬到5月初,德军统帅部采取了两项重大措施;第一,把防御前线的不可靠的罗马尼亚军队撤下来换上了德国军队,同时空投和海运来了大量补充营以加强第17集团军的防御力量。规定给坚守克里米亚的军队发双倍军饷,许诺凡是积极防御的有功人员可以分到这里的一份土地。第二,撤换了一路败退的第17集团军司令恩内克上将,代之以步兵上将阿尔门丁格。这是希特勒的惯常作法,每战一败,必先找出替罪羊予以撤职甚至军法行事,相反却从不承认自己有任何过错。

  阿尔门丁格到任后,首先向塞瓦斯托波尔守军宣布元首命令。命令中说,克里米亚应该成为真正的堡垒城市,每个士兵都应该为保卫名而战斗到底。希特勒甚至公开向历史求援了,他说:“我要求每个日耳曼民族的人——不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必须用生命来守卫这个哥特人的最后堡垒。”(按:哥特人属于古日耳曼民族)。随后,在他的就职演说中,他竟咬牙切齿地发出了如下呼号:“元首委任我担任第17集团军的司令官……我接到了要保卫塞瓦斯托波尔登陆场的每一寸土地的命令。我要求所有人都必须名副其实地进行防御作战;要求每一个人都不许后退并守住每一道堑壕,每一个弹坑和每一个掩体。万一被敌人的坦克突破,步兵应该留在自己的阵地上使用大威力的反坦克兵器把它消灭于阵地前沿或防御纵深……军队的荣誉就在于保卫委托给我们的每一寸土地!德意志在等待我们履行自己的职责!元首万岁!”

  的确,塞瓦斯托波尔不愧为一座“堡垒城市”。如果你能找到1855年、1920年、1941年和1944年的作战地图看一看,你就会发现在所有这4个时期里,塞瓦斯托波尔的防御部署几乎完全一样,这是由于山、海和地形特点这些自然因素在这里起了极重要的作用。这里有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时期留下的最早的筑垒;也有1920年苏维埃共和国的敌人弗兰格尔匪帮修建的工事;1941年德军进攻此地时苏军在这里重新加强了筑垒防御体系;而这几年来,德国法西斯又不断将其加固和扩充。到现在为止,德国军队在这里已经有了6道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堑壕,此外还有密如蛛网的铁丝网,遍布四周的地雷区及许多令人摸不清具体位置的永备性暗堡发射点。这一切,无疑都给苏军的进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障碍。

  此间,华西列夫斯基和托尔布欣等指挥者曾多次对塞瓦斯托波尔组织过进攻,但都未能成功。其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是在4月23日发起的,几乎所有的前线部队,如第51集团军、近卫第2集团军、濒海集团军,以及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等,都从各个方向转入了进攻,苏军强大的航空兵和炮兵部队也给予了相当猛烈的炮火支援。但向前推进的距离仍十分有限,最有效的攻击地段也只是刚刚突破德军的第2道或第3道堑壕。这种情况表明,要迅速攻克克里米亚半岛上的这座要塞,远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和轻易。

  为此,华西列夫斯基几乎绞尽了脑汁。而更加糟糕和令他心乱的还在于,斯大林对他们的屡攻不利还大加责难,甚至每天都在催问下一次进攻的时间及准备情况……

  4月26日,华西列夫斯基与托尔布欣决定,将在30日使用近卫第2集团军在辅助方向实施突击,同时让近卫步兵第13军越过麦肯齐耶维山进入战斗,前出到北海湾,把在南区作战的敌人兵力的一部分吸引过来。而用于集团军主要突击方向上的所有步兵团队,都是训练好的强攻封锁队队员,在其编成内分别有步兵、工程兵以及使用喷火坦克和伴随坦克的坦克兵。预计在29日至30日凌晨,苏军所有的大口径火炮和152毫米加农榴弹炮、带有大型炸弹的远程航空兵、所有的加强兵器和作战飞机都将一古脑儿地投向德军防御阵地。不管是暴露工事、潜藏永备发射点、雷区还是敌军战斗队形,全都施以不间断的轰击。这样,也好掩护坦克部队和伴随其前进的步兵强攻封锁队的强攻。到5月1日,再由第51集团军和濒海集团军从南面实施迂回,以便夹击城内敌军。同时,也须调动半岛上大量的游击队兵团参加辅助作战。

  28日夜,华西列夫斯基将这一计划详细地报告给斯大林,后者认为这一计划和兵力部署、兵器配置都是可行的。可是,当华西列夫斯基说这次进攻还要做新的拖延时,斯大林立即火了,话语十分激烈。然而,华西列夫斯基明白,无论怎么好的进攻计划,如果当它还没做好充分准备便去实施,其结果也只能是徒劳充益。因此,他只能耐心地向最高统帅做不放弃自己立场的说服和劝导工作。最后,斯大林终于同意在5月5—7日实施进攻。

  攻击的时刻终于来临了。

  5月5日,近卫第2集团军在强大的炮火和航空兵准备之后开始侧攻了。随着该集团军坦克和强攻封锁队的前进,方面军的所有空军又轰炸和扫射了敌军的战斗队形和炮火配系。尽管如此,敌军的抵抗仍十分顽强。但是,无畏的强攻封锁队在坦克过后,不惜与敌军展开肉搏大战。激战3小时后,肉搏战日趋白热化。勇敢顽强的近卫第2集团军不畏强敌,只进不退,到第一天结束时,他们已突破了敌军的第4道堑壕。附近1000米之内的土木发射点和永备发射点,全部被他们占领。次日清晨,该集团军再度发起攻击,敌人虽然还在拼死抵抗,但已明显地力量不支了。原来,据俘虏供称,这里的敌军已被抽调至塞瓦斯托波尔筑垒地域的内廓,加强其北部防御去了。

  敌军果然中计。5月7日,整个方面军开始了总攻击,而这攻击方向恰好不在城北,而是在萨彭山方向上。这是敌人认为最万无一失的地带。当天下午,敌军这一方向上的防御线被炮火和坦克撕开了一条9公里长的缺口。苏军快速部队在前,步兵团队在后,缺口越来越大。到第二天下午,拥有36个永备发射点和27个土木发射点的萨彭山被攻占。萨彭山的陷落,就使整个塞瓦斯托波尔城全部暴露在苏军的强大火力网之内。这几乎已经等于苏军拿到塞瓦斯托波尔这个炙手的大面包。

  整整一夜过去了,战斗仍在激烈地进行。第三天上午8时,苏军再度发起总攻。当然,这次是直接攻城。所有的城垣都被苏军的炮火和航空兵炸开。第4方面军的所有步兵师从数个方向压向城内,新的肉搏又开始了。由于敌军已经再无后退之路,便也个个拼死顽抗。然而,毕竟“败军之心分外怯”,几个回合的冲杀格斗,德军便支撑不住了。最后,他们纷纷退向了城外的一条狭长地段,即从奥麦加到赫尔松内斯角地段。这样,到5月10日,被希特勒法西斯宣传工具吹嘘为固若金汤的“堡垒城市”塞瓦斯托波尔终于被苏军占领。这座100多年来历经战争争夺之苦的英雄城市又回到了人民手中。

  这几天,华西列夫斯基和托尔布欣一步也未离开过巴拉克拉瓦以北的濒海集团军指挥所。他们一方面时刻注视着前线各部队的进攻行动,随时为他们做战争导引和战略指挥;另一方面则不断把报告上来的战况向最高统帅部汇报,并随时等待最高统帅可能给他们发来的新指示。

  5月10日清晨,最高统帅的命令传来了。原来,这是一道嘉奖令。其中写道:

   致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托尔布欣大将:
     乌克兰第4方面军在航空兵和炮兵密集突击的支援下,
   经过3天进攻战斗,突破了敌人用3层钢筋混凝土防御工事
   构成的永备坚固的筑垒防御,并在几小时之前占领了黑海的
   要塞和重要的海军基地——塞瓦斯托波尔城,从而清除了德
   国人在克里米亚的最后抵抗基地。
     克里米亚的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已彻底肃清了……

  电报命令的后一半详细列举了所有在这次战役中表现突出的、报请授予塞瓦斯托波尔部队称号和勋章奖励的部队名单。

  当天,莫斯科的礼炮声又响起来。当然,几乎所有的苏联人都知道它是献给谁或献给哪支英雄部队的。

  从5月11到12日,濒海集团军和第51集团军突破敌人仅存的那条狭长地段——从奥麦加到赫尔松内斯角地段。仅此一地,就俘虏德军和罗马尼亚军队2.5万人,至于各种装备、兵器和弹药已经无法详细计算了。随后,苏军各部队和地方游击兵团四处出击,将敌塞瓦斯托波尔集团残部全部肃清,并在12日当晚前出到黑海沿岸之全线。

  至此,攻坚夺险的克里米亚战役全部结束。

  华西列天斯基心情格外高兴。嘴上虽然没说,但心里也在为自己、为英雄的乌克兰第4方面军感到无上的骄傲和自豪。这难道不应该吗?当然应该。作为一名精于算计的军事统帅,此刻他也在心里默默地统计着这次战役的另一种数字:1941—1942年冬,德军和罗马尼亚军用了长达250余天才从苏军手里夺去塞瓦斯托波尔,而我们今天夺回它则前后只用了35天,而且,今日德军所构筑的防御工事远要比当年苏军所拥有的那些完备得多,坚固的多呢。

  他不禁又想到,拥有20万人和无数精锐技术兵器的德军第17集团军全部报销了。20万哪,这是个小数目字吗?……

  他当时太激动,也太兴奋。在塞瓦斯托波尔被攻克的当天,他就提出要到那里去看看。看什么呢?是看那些遍地的敌军横尸还是看那些狼藉不堪的城区残垣?是看那被毁的家园还是看那仍在冒青烟的永备发射工事的残景?是到那里去看敌军失败的证明还是去看自己胜利的注释?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反正,他决计到那里去看一看。

  越野汽车在麦肯齐耶维山地区奔驰,坐在车上的华西列夫斯基看到前面出现了一条又宽又深的地沟形地带。他心想,这一定是敌军堑壕无疑了。但看它现在的样子,满地都是坦克战车履带压过的痕迹,中间和上面又交织覆盖上了许多新的车辙,还有那么多的士兵冬季战靴留下的杂乱无章的脚印。他不由地推断起来:几小时前,这里肯定是双方激战的战场,这些脚印不是苏军冲锋的士兵们的足迹吗……

  突然,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奔驰中的越野车停住了。华西列夫斯基的遐思也中断了。他仿佛受到了重重的一击,随即歪倒在车前的挡风玻璃上。

  原来,他的越野车轧到了一枚残存的地雷,整个汽车的发动机和前轮被爆炸的气浪甩到离车身四五米远的地方。司机斯米尔诺夫中尉伤了左腿,由于他与司机并排坐在驾驶室里,所以头部受了重伤,脸部也被挡风玻璃的碎片划破了。而护送他的基亚尼茨基将军和他的两名副官倒未受伤——他们3人坐在后排。

  大家全都惊呆了。这里怎么还有地雷呢?那么多的车和人走过竟都没碰到它?

  大家慌忙把华西列夫斯基和司机包扎了一下,立即送往方面军司令部。再往后,他被飞机送往莫斯科……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