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除展鸿,一九五五年生,籍贯广东,学历高中。个人资产估计一亿五千万——二亿元。 一九八四年,研制出的一件连衣裙,用第一个“1”树起了创业上的第一块里程碑 一九八五年,在广州举办了“青年时装展”,借助其时代魅力所产生的轰动效应,着手创办了“壹加壹时装设计公司”,从而孕育出后来驰名申外的“壹加壹洋服”。 一九八九年,壹加壹实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经过几年努力,壹加壹洋服店由一间发展到七间,还在各大商业城市设有壹加壹专卖店。 一九九三年,陈展鸿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一九九四年被评为“首届广州杰出青年企业家”。 “青年时装展”一举成功 广州,也称羊城,在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北部,地跨珠江两岸。广州是我国华南最大的城市,又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这一天,蓝湛湛的天空像空阔安静的大海一样,没有一丝云彩。空气湿润润的,呼吸起来感到格外清新爽快。广州颇高档的文娱场所——广州友谊剧院门前,人流如鲫,这里正在举行“青年时装展”。只见台上走着几个妙龄女郎,那几步路走得又敏捷,又匀称,又苗条,尤其身上穿着齐膝的连衣裙,肩窝与项下露在外面,雪白的皮肤,一阵阵好似由毛孔中射出甜蜜的乳香。这时,走出一位不高不矮的姑娘,身上那件别具一格的连衣裙将她那饱满而健康的胸脯、圆而有力的双肩,全部显露出来了。和她那丰润的、什么时候都露着笑意的脸容很相称。又一位姑娘走上来,连衣裙那独特的线条把这位少女胸膛上的一对由于青春的催促而突出出来的鼓蓬蓬的乳房、圆圆地鼓起来的臀部、细细的腰,都显得那么适度大方。姑娘在这合体的连衣裙衬托下就像一朵新开的嫩荷花,捉住了所有人的眼睛。 人们被这些五颜六色、款式新颖的连衣裙吸引住了。姑娘们多么渴望自己也能穿上这样具有时代感的衣着。她们奔走相告,成群结伙寻找这种新款式的出处。 这个“青年时装展”的幕后策划者陈展鸿,由此便名声大噪,掷地有声。人们传说着,陈展鸿连同他的公司是一个神话——一个体现着智者的勇气与胆略、开拓与奋进、追求与创造的神话;一个揉合着水的奔腾、山的风骨、花的热烈,给人以思索、激情、感奋的神话! 一台缝纫机到一个成衣作坊 一九八三年初,陈展鸿还是一无所有。他曾经学过缝纫手艺,靠着自己的一台缝纫机过活。 “鸿仔,鸿仔在家吗?”随着声音走进一个老婆婆,只见她两鬓如冰雪,走路慢腾腾,行步虚怯怯,弱体瘦伶仃,脸像枯菜叶,颧骨往上翘,嘴唇往下瘪。满脸都是荷包褶。 没等老婆婆进门,迎出一个二十七八岁的青年人,生得一张端正的脸,清秀的鹅蛋形,细致的轮廓,鼻子在正中把它分开,他貌不惊人,没有一点特殊的地方。他非常热情地打着招呼: “老婆婆,有什么吩咐?” 老婆婆笑着说: “婆婆求你件事,你兄弟上学时跟同学打仗把裤子撕破了,麻烦你给补上。” 这位青年人就是陈展鸿。他接过裤子看了看说: “婆婆,没打你孙子屁股?这裤子撕成这个样子,还能穿吗?” 老婆婆摆摆手说: “莫要声张,若让他爸爸知道了,又要挨打。我给你五角钱,给他补上对付着穿吧。” 陈展鸿笑笑说: “街坊邻里的,还要什么钱呀?一会儿来取吧。” 老婆婆颤巍巍地说: “不行,使不得!你们兄妹就指着给大家缝缝补补过生活,怎能不要钱?只求快些补出来,让我那淘气的孙子穿上,不让他爸爸知道,免得又要吃板子。” 陈展鸿满口答应着。是呀,他就是靠着一台缝纫机给街坊邻里补衣、剪裁维持生活,收入非常微薄,可是,陈展鸿非常大度,尽量少收邻里的钱,有时小里小气的活儿就不要钱了。一天晚上,邻里们嚷着: “走呀,上前院看电视,今天有《上海滩》。” 陈展鸿也随着人流拿着小板凳来到街坊家里。只见方圆十五六米的房子已经挤满了大人、小孩,他们密密麻麻坐在十二寸的电视前面。由于陈展鸿来得迟,虽然手里拿着小板凳,但已经没有他的位置了。他只好站在门口,对付着看。 突然,不知道陈展鸿发现了什么,他从人群中挤出去,跑回家里,找出纸和笔,又跑回去。人们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电视,见他这样挤来挤去,都不耐烦地用眼睛瞪他。陈展鸿顾不了这一切,挤到门前,原来自己的一小块地盘已经被别人占领了。他只好从人们头与头的缝隙中间瞄着看,还不时地画着什么。 晚上回到家里,他伏在剪裁案子上,继续画着,注视着,再画,摇着头,又低头画。直到最后达到自己满意才欣慰地笑了。他站起身,哼着《上海滩》中的插曲,拿笔的手还不时地打着拍子。 是什么事使陈展鸿这么开心呢?原来,他在电视里发现一些连衣裙,使他非常感兴趣,尤其剧中主人公程程的服装和一些配角的服式,使他产生灵感。 从此,他就和妹妹一起上街,看到新颖的布他们便上前说: “同志,你的布怎么卖?” “一元钱一尺” “太贵了,能不能便宜点?” “能买多少?还要让价。” “如果便宜的话,就买一匹。” “好,九角钱怎样?” “八角钱怎么样?你这布的花样一般,不好卖的。买卖做活点,以后我们还可以经常打交道。” 那人思忖半晌说: “我太赔了。你再多给点,怎么样?人家做买卖都不容易。” 陈展鸿果断地说: “好吧,既然你张口了,买卖不成人情在,给你八角五分了。” 就这样,兄妹俩搬回一匹花布。妹妹不解地问: “哥哥,人家这花布设计多好看,在市场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你怎么说人家布一般呢?” 陈展鸿哈哈大笑道: “傻丫头,这叫买卖经。常言说,褒贬是买主。你若看中谁的货,就挑它的毛病,找缺陷。如果他不降价,你就跟他作比较,举例证。你可以说,前边有一家也卖这种布,和你的一样,价格很便宜。若卖主还不肯降价,你与他论形势,说利害……” 没等陈展鸿说完,妹妹笑了起来,陈展鸿愣住了: “你笑什么?” 妹妹笑着说: “我笑你,你疯了。你要买人家东西,跟人家讲什么形势?” 说着,又笑了起来。陈展鸿也笑了起来,他边笑边解释说: “我说的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为了使卖主降价,你可以站在卖主的立场上晓以利害,说明现在市场布价见跌,劝其早早低价出售,以免明天价格更低,吃亏更大。这样,买主很可能把价降下来。” 妹妹摇摇头说; “我就不信!如果人家还不肯降价,你该如何?” 陈展鸿不慌不忙地说: “还不肯降,还有招法。你就跟他讲困难,显诚意。” 妹妹又笑了起来,说: “怎么,你以为人家办慈善事业呢。” 陈展鸿摆手说: “你不明白,你以为我去乞求他们呀,哥哥从不干那种事。这也是一种策略,你若看中二百元钱的东西,很想买下来,你就可以对卖主说,我身上只带一百五十元钱了,来一趟不容易,您要肯买,我就买下,不肯就算了。一般情况下,卖主一定会让步的。” 妹妹上下打量着陈展鸿半天,才说; “哥哥,你什么时候学会滑头了。” 陈展鸿嬉皮笑脸地说; “当今是市场经济,你若不懂点生意经,还能站得住脚吗?” 妹妹不解地问: “怎么,你还想做买卖吗?” 陈展鸿若有所思地说: “现在不好说,以后干着看吧。反正不能像现在似的受穷。我想好了,以后咱俩在市上挑颜色艳丽的花布买,回来后就自己设计,自己制作款式新颖的服装,送到农贸市场的服装摊上去卖。你也注意观察,收集一些香港的服装款式。年轻人一定非常喜欢。现在青一色的中山装和干部服,太单调了。看好销路,我估计问题不大。” 妹妹听了陈展鸿的话,点头说: “我明白了,咱们多留心一些画报之类的刊物,那里常有一些港台的服装款式。” 哥俩说干就干,他们参照香港慢慢渗透过来的一些服装款式,自己设计、剪裁,做成成衣,再放到农贸市场的一些服装摊上摆卖,每月净收入一二千元。他做的服装由于款式较为新颖,花色也较艳丽,在当时主要流行中山装、干部服的年代里,颇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销路看好。慢慢生意越做越大,他和妹妹忙不过来,于是,又开始动脑筋了。他想来想去,对妹妹说: “你和那些在街旁补破烂的人较熟悉,你去找他们,有谁愿意到咱这里干活,每月工资五十元,若活多时还多发工资。” 妹妹没有使哥哥失望,没几天就找来十多个人。于是他就办起了一个成衣作坊。 是厂长经理的料,就是当不成 陈展鸿的生意做得很红火。有一天,他所在的街道主任找到他说: “鸿仔,你的服装生意做得真不错!咱街道的服装厂就要倒闭了。眼看着几十个职工就要失业,大家都拖家带口的不容易,咱街道委员会决定聘请你带领大家干,给你个官衔‘扭亏增盈领导小组’组长如何?” 在那个年代,能受聘于集体企业担任重任,陈展鸿连作梦都没想到。他听了,有点受宠若惊,脸上立刻充了血,红起来,心咚咚地跳着。先是脸红。后来蔓延到脖子,直至到胸脯上。他兴奋得声音有些发颤,打着哆嗦说: “我一定不辜负组织上对我的重托!” 陈展鸿一直把主任送出很远,一再表示着自己的决心。回到家里,他兴奋得半宿没睡着觉,他仔细考虑着如何办好这个厂,如何改善工人们的劳动条件……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起来了。晨光来临了,东方现出了一片柔和的浅紫色和鱼肚白。接着,黎明的玫瑰色彩,天空的种种奇妙的颜色,全显现出来了。陈展鸿望望天空,他再也等不及了,胸中好像有团火在燃烧着。他迈开大步,直奔服装厂。人们还没有吃早点,他已经来到工厂,把工厂的里里外外都看遍了。等工人们来上班时,他已经把所有的地方收拾得干干净净。 他首先向工人们宣布了约法三章:不准迟到,早退。不准无故不上班,有事请假。工作时间不许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每天都要按时完成本天的工作,保质保量。 后来,他又逐步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实行三包,组长包组员,工段包组长,车间主任包工段。完成任务,保证质量,有奖励。没完成任务或出现问题,要重罚。 他热情似火,兢兢业业,仅用三个月时间,就使这个服装厂扭亏为盈。其时,广东省侨联正在想办法解决越南归侨的安置就业问题,看到陈展鸿的街道企业甚是兴隆’便找到陈展鸿说。 “我们是省侨联的,当前有件事与你协商。根据上级精神,要求侨联负责安排越南归侨的就业问题。我们看你的街道企业办得很好,侨联决定投资十五万元和你联营办厂。你考虑一下。” 陈展鸿闻听,吓了一跳。又是惊又是喜,他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十五万元,这么大的数字!是国家的钱,我怎敢拿!真是胆大包天了!他思前想后,最后决定说: “组织上对我的信任,我非常感谢!只是,这么多钱,我实在担当不起。我提个建议,你们可以把这笔钱投入到街道服装厂。我可以向街道反映成立一个新厂。” 侨联的负责同志听了陈展鸿的建议,觉得也有道理,便马上拍板说: “好!一言为定。” 就这样,街道上又成立了一个服装厂,命名为“华侨制衣厂”。陈展鸿也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这个厂的厂长。 常言道:枪打出头鸟。这个日见兴盛的街道华侨制衣厂使人眼红,于是有人开始动脑筋,想插手,他们先找到厂里的供销员说: “陈展鸿是个体户,怎能当国家工厂的厂长呢?上级领导一直对他有看法,经济上又不清楚,你作为国家的主人,应站在国家的立场上说话。据说,他常发给你们供销员回扣吗?” 供销员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于是马上回答说: “陈厂长发给我一些奖金,我从来没听说过回扣。我得到的奖金是理所应该的,那是我的劳动报酬。” 那人改变语气说: “你受党教育多年,难道不明白我是代表组织的。什么奖金,只是名词不同罢了,其实都一样。只要你能出个证明,以后,组织不会亏待你的。” 供销员经常与陈展鸿共事,他深知陈展鸿的为人,不忍心害陈展鸿。他知道陈展鸿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工厂,为了大家。于是他果断地回答道。 “我不能说昧良心的话,更不能无中生有陷害好人!” 说完,便扬长而去。 此人本想以陈展鸿给供销员回扣为由,想审查陈展鸿,没有想到能吃闭门羹,既然没有找到有力的把柄,只好作罢。于是,他又去查陈展鸿的家庭作坊,最后以“搞投机倒把”的罪名查封了他的家庭作坊。 结果,陈展鸿就这样成了无业游民。当陈展鸿意识到这一切都是事实的时候,他的耳朵里只有一片嗡嗡声,仿佛有一面铜锣在他的头脑里轰鸣。他感到血液在太阳穴里发疯似地悸动,脑袋象给什么东西压着,快要破裂了。他没有说话,眼睛呆瞪瞪地四下张望,然而他什么也看不见。最后,他发出一阵可怕的大笑。 成了无业游民的陈展鸿别无他法,只好拿些报纸来叫卖。他每天早上第一个到邮局门前候着,一开门,便第一个挤进去,批发一摞报纸,满街叫卖: “谁买报呀!羊城晚报!卖报!卖报!” 他跑了东街,跑西街,几乎跑遍了广州市的每一个角落。卖报一个月,没赚几个钱,只好放弃。 他决定批发一点服装,去练摊。陈展鸿做什么事都认真,他不怕吃苦,肯动脑。他又是早早赶到批发市场,把服装批到手,再赶往市场。 进了市集,愈加热闹了。各种货物用品布满在狭小的街道上。由于长年沿袭的传统,各种不同的货物都在固定的地段摆放叫卖。这一片是各色各样的地摊,数不清的杂物:烟嘴、烟杆、小剪子、顶针、锥子、挖耳勺,还有一些别的日用小家什,走过去是菜摊、肉案。野味铺子前挂着野鸡、野鸭、野兔、野鹿;河鲜挑子上吆喝着: “黄河大鲤鱼!运河大青虾!……” 左边一条小巷是服装摊,妇女用的脂粉花朵、梳子篦子、质量低劣而又金光灿灿的首饰、鞋袜;右边一条小巷则是陶瓷器皿、瓦罐水缸、木桶木凳、策篱竹篓,应有尽有。 陈展鸿第一个走进左边小巷,他把服装摆放好,在周围拉上绳子,把一些服装挂起来。然后,就耐心等待有人前来光顾。约九时左右,市场便热闹起来了。这一天,很幸运,刚刚上人,就有好几个围上来,打听着各种服装的价格。陈展鸿见此情景,来了精神。他热情地招呼着,与他们调侃起来。这时,走过一个人,他望着陈展鸿好一会儿,关心地问: “你是不是姓陈?” 陈展鸿上下打量着来人,他突然认出眼前这个人是当初自己在华侨制衣厂当厂长时的关系单位负责人。陈展鸿愣住了,他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支吾着。那人热情地说: “陈厂长,好长时间不见,还以为你又高升了呢。怎么你们厂的服装销路不好吗?怎么大厂长亲自出马来推销啦!” 陈展鸿闻听,更有些不好意思。事已至此,只好实话实说了。他也没有心思做买卖了,开门见山地说: “我已经下野了,现在是无业游民。” 那个人愣住了,不假思索地说: “凭你的才干,当个厂长都算屈才。怎么搞得这么惨!。” 陈展鸿笑笑说: “才干不敢当。不过,这事倒挺窝囊。真是一言难尽呀!” 接着,陈展鸿就把自己的情况说了一遍。那个人听后,同情地说: “不知你是否肯屈就?如果你肯的话,到我们厂,给我作副手。另外,我还可以帮你个忙,你这个问题,不能这样就算了。你可以向个体劳动者协会和青联上诉。市青联统战部有我一个老战友,可以跟他打招呼,帮助你弄清事实真相。一个七尺男儿,怎能受这种不白之冤呢?” 从此,陈展鸿便不停地向个体劳动者协会和市青联上诉。市青联统战部通过他上诉的材料认定,这是一个难得的经营人才。于是,等陈展鸿又去青联时,市青联的领导热情地接待了他: “陈展鸿同志,组织上认为你很有经营才干,准备聘请你担任‘青年服装公司’的经理。” 这是陈展鸿求之不得的,又一个突如其来的喜讯。他怀疑命运在和他开玩笑,为什么三番五次开这样的国际玩笑呢?他反思了许久,怎么也解释不了所发生的这一切。摆在陈展鸿面前的似乎是一条可以施展才能的康庄大道,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 他又兴高采烈地干了起来。和上一次一样,他不分白天黑夜,组合青年服装厂的生产结构,制订规章制度。一切都是从头开始,他觉得组建新厂子,虽然累点,但能有个好的开端,以后也好管理。于是他干得热火朝天,整天忙在车间,办公室从不见他的影子。 有一天,他正在车间处理生产问题,办事员急匆匆跑来说: “陈厂长,部里来电话找你。” 陈展鸿赶到办公室,操起电话。电话里响起了他熟悉的声音: “陈展鸿同志吗?” “是我。王书记,一你有事吗?” “是呀,想请你到部里来一趟。” 陈展鸿不解地说: “厂里很忙。能不能在电话里说说呢?” 电话里没有回音,过了一会儿,王书记吞吞吐吐地说: “有些话不好说。你还是来一趟吧。” 陈展鸿马上意识到又有什么灾祸要临头了。他屈指一算自己来厂已经两个月了。可能又要干不长了,一种不祥之兆浮上心头。 他的希望一个一个地毁灭了,他的心都发凉了。他凝视着窗外灰色的天穹,觉得自己的灵魂已经凝结成一块坚硬的石块,慢慢地,沉坠在一个六尺见方的地洞里。上面,有人用粗糙的土屑一撮一撮的撒下来,打着他的冰冷的心。一个肥大的和尚,用嘶哑的声音,念着令人不解的咒语。木鱼沉重地敲着,发出空虚的巨响……于是他觉得什么都完了,什么都已远远地把他遗弃,只有在他僵硬的脑子里,画着一个悲哀的问号而已。 他不知不觉地走着,不知道走了多久。他觉得好像应该到了,他站住脚,站在街中,环视着周围的一切。他觉得脑子一片空白,什么也没反应。他极力控制着自己,在心中激励自己:你是个男子汉,男子汉是什么力量也压不垮的。这时,他才辨认出市政府大楼已经走过了。他又调过头,往回走。他自己也觉得好笑,自己的命运也和走路一样反复地走着回头路! 来到部里,书记拿出中央文件给他看。原来,中央发文不准党政机关办企业。他那拿着文件的手不住地抖起来,文件纸给抖得跳起舞来,发出“唏唏嗦嗦”的尖细的响声。他刚筹备起来的摊子只能解散。 他傻了。他还是一无所有。 终于挂上了“壹加壹时装设计公司”的牌子 他感到痛苦,悔恨自己懒惰成性和麻木不仁。以前的一次次教训和失败,都没有使自己觉醒。其实我又何曾有过什么理由反复地走回头路?要是这样懒散迟钝下来,就很容易虚度年华,了此一生,在一生中没有做出任何一件使你生命具有意义的事来。如果为了虚无飘渺贪得无厌的幸福与虚荣,像蝼蚁一样忙忙碌碌,而将重要得多的东西弃之不顾,那就让这些无聊的生活见鬼去吧!因为这会把你的生活阉割得毫无意义。你的生活应该是自立的,不受任何人左右、按你纯个人的生活轨道安排的。事实上,如果人的生命还充满着某种有意义的东西,那么这首先就是人格,独立的人格。要牢牢掌握自己的人生轨道。 陈展鸿重新认识了人生的轨迹,他决心东山再起,干自己的,但不是去摆小摊,开家庭作坊,而是在“青年时装”几个字的启发下,自己搞时装的设计与生产。 一九八五年元旦刚过不久,陈展鸿又开始他的大行动了。他找了三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在广州友谊剧场推出了一场“个人时装表演”。他们启己设计,自己加工,自己请时装模特,自己出费用。这中间,当然离不开广州软科学技术开发公司的支持、帮助与谋划。这家公司的领导思想解放、远见卓识、爱才如命,为陈展鸿的事业开了绿灯。这些在现在看来并不十分时髦、新潮的时装,在当时样式单一、花色单一的服装世界里,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众人的极大兴趣,就连香港的舆论界也为之侧目。展览会结束后,广东民族歌舞团专门找到陈展鸿说: “陈老板,能否把服装借给我们用一下?” 陈展鸿不解地问: “你们借它有什么用?” 来人不好意思地说: “你们设计的服装款式太富有时代感,不瞒你说,我们最近到各地巡回演出,穿上你们的服装效果一定最佳。” 陈展鸿受宠若惊地说: “不敢当,你们都是文艺工作者,有自己的服装设计师。我们怎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来人啼笑皆非地说: “我们可以付给陈老板报酬的。” 陈展鸿被他们说得没法子,只好同意了。后来有一部分服装始终没有送回来。原来他们在全国巡回演出,引起很大的反响。效果非常好。于是,他们又选出一部分服装出国演出。 陈展鸿在东方宾馆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并以年轻人特有的激情与气势宣称; “我们不仅要开拓国内的时装市场,还要把中国的时装打入香港市场,销往国外。” 《南风窗》杂志在创刊号上以《投个眼风给巴黎》为题,把他们豪迈的宣言传向四方。 要办这么一个敢于先吃螃蟹,敢为天下先的青年时装展,对陈展鸿他们来说,确实要用足吃奶的劲才行!且不说制作这百来件新颖的、有时代感的、又能表现当今青年人自主意识的富有个性的靓衫需要多少勇气、智慧、胆识与金钱,且不说为了这个时装展览需要担当多大风险,承受多少由于僵化保守而带来的偏见与压力,万一砸了锅呢,可不是闹着玩的,陈展鸿他们的心一直悬着的,连觉都睡不安宁。 有一天,陈展鸿刚刚入睡,忽觉有什么东西碰了一下,使他立刻惊醒,吓得喘不过气来。在黑暗中他神秘而又恐怖地冷冷一摸,吓得他魂不附体,屏声静气,动也不动地躺在那里。毫无动静,万籁无声,他又继续听了半天,仍旧毫无动静,最后他又进入睡乡了。 他被一种奇怪的声音惊醒。他坐起来,周围深沉的静寂使他能够辨别出一下重一下轻的呼吸声。这呼吸声饱含凶猛的精力,绝非人类所有。无限的恐惧,加上黑暗、静寂的幻觉,使他的心冰凉了。他睁大眼睛,在黑暗中看见两道微弱的黄色光线,他几乎连毛发直竖的痛苦也感觉不到了。起初,他以为这些光线是他自己瞳孔的反光;可是过了不久,黑夜的光亮帮助他逐步看清了自己是在一个山洞里。不一会儿,他看见一头巨大的野兽躺在离他两步远的地方。这是一只老虎,他恐怖到了极点。他像受苦刑似地耐心倾听和注意这呼吸的各种变化,绝不忽略任何动静,自己却动也不敢动。忽然,那只老虎站起身,向他走来,他吓得魂不附体,堵塞的喉咙突然发出声音。当他完全清醒过来时,才明白原来是一场恶梦。浑身已被汗浸湿了,他瘫软地躺在床上,已经没有力气起来了…… 当时,他们把这个展览看作是一种神圣的事业,他们是用生命作抵押的,即使陈展鸿作了一夜恶梦,他还是早早起床,跑到歌舞团请女演员。当他来到歌舞团,看到那些亭亭玉立的少女时,他想象着自己设计的那些服装穿在她们身上,会有何等效果呢!一定会像天女下凡,一定会把全广州的青年吸引来。想到此,他的热血沸腾了。 他找到了教练说明了来意。教练听后,感到非常惊讶地说: “我们是舞蹈演员,怎么能去做模特呢!” 陈展鸿好说孬说,总算同意了。教练思付着说: “一个演员的出场费最低也得一千元。” 陈展鸿一听,好象吓晕了。他无可奈何地自消自灭了,跑了好几天就这样泡汤了。 他只好去“街边”物色。有一天,他突然发现一个女孩很合适,便上前搭话说: “小姐,我们办了个青年时装表演,想请你作模特怎么样?” 那个女孩瞪了他一眼,没有理睬他。陈展鸿以为她没有听见,便跟在她身后,又说了一遍。只见那个女孩怒目圆睁,愤怒地说: “流氓!快些走开,不然我可要喊人了。” 陈展鸿感到一种耻辱,他的内心有说不出的难过。心想:事到如今就像遇到老虎似的,不能坐以待毙。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后退只有死路一条。他咬了咬牙,又去寻揽了一个,这个女孩更厉害,白了他一眼,说: “滚!” 陈展鸿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脸皮也厚了起来。他耐心地解释着。那个女孩厉声说: “你再罗嗦,拉你去派出所。” 陈展鸿见此情景,只好作罢,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几个合适的人选。有一天,一个老太婆跟踪来到陈展鸿家中,只见她脸红脖子粗地寻根问底,像查户口似的。问完后说: “你家竟想搞什么鬼名堂?” 陈展鸿只好满脸陪笑说: “大妈,帮帮忙。这也是一件好事,以后您姑娘出了名,您老就该感谢我了。” 谢天谢地,模特总算选定。接着就是排练,翻来覆去,这小小舞台的天桥不知留下多少痴男痴女的汗滴与希望。总算可以“见人”了,柔和的灯光下,妙曼的乐曲奏起,大幕徐徐启动,姑娘们似天仙下凡,或亭亭玉立,或袅袅而行,可谓风情万种,有板有眼哪。“青年时装展在羊城爆棚!”谁也想不到这总导演竟是无名小卒——无师自通的陈展鸿! 一九八五年春,在各类公司雨后春笋般地向外冒的时候,陈展鸿与三位年轻的朋友也想办一家实业性公司。服装是他们所熟悉的,因此目标也就盯住了服装业。于是私营性质的“壹加壹时装设计公司”于一九八五年六月正式挂牌了。 由此,陈展鸿为自己辉煌的人生旅途夯下了一块坚厚的基石。 抓住机遇就赚一百万 尝到了时装展览的甜头,陈展鸿与三个年轻的朋友,信心十足地办起了一家时装设计公司,注册资金声称七万,那设备真是“壹加壹”了——一台缝纫机,一台压边机,四个工人——就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四个工人。他们要在这五羊城闯荡一番了;他们要在七彩世界、市场经济的波峰浪谷中,“考验自己的意志、力量与智慧。 这一年,对陈展鸿来说是亢奋、热烈、艰辛而又难忘的。最值得一提的是“壹加壹”这块让人捉摸不透的、又令人愕然大悟的招牌,他的伙伴问: “为啥起这个名?” 陈展鸿说: “做任何事情,首先从基础做起,基础打好了,就能进一步发展。‘壹’是最基础的数字,喻意我们的事业从最基础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公司要发展,需要巨额资金。怎样才能获得一大笔钱来使公司兴旺发达呢? 壹加壹时装设计公司成立不久,资金短缺的陈展鸿得到信息,第六届全运会要在广州召开,广东为筹办这届全运会,发行奖券筹措资金。 这是一次难得而极富风险的机会。 窗外,摇曳的棕榈,清香的玉兰,烂漫的杜鹃,在习习的南风里,在轻快的夏雨里交流着美的信息。陈展鸿眼望天穹,心潮起伏。 时装展览成功了,壹加壹的招牌也挂出去了。随之压力也越来越大了,最头疼的是资金,经营要上规模,才可赚钱,赚到钱,才能长袖善舞,才能财源广进,扩大再生产。钱在哪里呢?钱在我们的脑子里,要有好点子,抓到一个好点子就义无反顾地、千方百计地干下去! 他把三个年青伙伴找了来。三个人不知什么原因把他们招来,只见陈展鸿严肃地说: “咱们的招牌是挂出去了。可是能不能挂长久,就要看我们的造化了。当前公司的当务之急就是资金问题,如果等闲视之,我们可就惨了!我把你们找来,是让大家想个好点子,让咱们的公司发达起来e” 一个人站起来说: “好点子从哪里来呢?” 陈展鸿斩钉截铁地说: “靠贮存在大脑里的信息,各种来自大千世界的信息,它们奇特的碰撞与组合。” 当今世界,可谓信息世界,信息千条万条,瞬息万变。信息在全球范围内飞速流动。信息长,信息短,个个企业家都在念,但陈展鸿念到节骨眼上了,念出一片灿灿的新天地。 这时,一个人说: “最近听说全运会要在广州举行,我们能利用它什么呢?” 陈展鸿眼睛一亮说: “机会来了” 几个人都愣住了。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陈展鸿的意图。陈展鸿若有所思地说: “信息可以超常组合,风马牛不相及的信息可以杂交成非马非驴的良种骡。” 大家听了,都哄堂大笑起来。陈展鸿没有笑,他似乎又在琢磨着什么。突然他吩咐说: “你们分头找门路买下六届全运会会徽和文化衫的使用权,并将全运会人场式向导服装设计及生产任务承接下来。” 几个人马上分头去办了。他们走后,陈展鸿突然想到省政府准备发行奖券,向社会集资,但由于种种原因搞得不理想。一下子,他脑袋里的服装和奖券,两个互不相干的信息猛烈地碰撞了。杂交的结果是:服装,照干不误,奖券,为什么不可以用“民办自愿”的方针发行呢?他认为,机遇,在叩响你大门的时候是轻轻的,就看你耳朵尖不尖了。于是,他拿起电话,把公司所有的智多星们都招来了,发动大家群策群力,号召众人开足马力,全力以赴,在最短的时间里对市场进行分析,对各种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筛选、组合,写出可行性报告。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奖券降低为五角。五角钱,一包烟钱,一顿早餐钱,老百姓都能承受。如果是原来的二元,老百姓买奖券时就要想一想,把手缩回去了;其次,是开奖定期,每月的八日,绝对讲信誉;再次是大奖五万,让人感到确实是只“肥鸭”,有刺激,并且在奖券上印上“感谢你为全运会多做贡献”的字样;最后一点是六百万元作风险担保,若砸锅,他要陪三百万元,不但是倾家荡产,可能还要坐牢!他灵机一动,动员了健力宝、广东省农行、《体育之春》杂志社等十个单位一起组办。 他把可行性分析报告,交到了省委。马上得到省长叶选平的批准。叶选平特意问他: “你的设想很好,不过,这要冒风险。你不怕吗?” 陈展鸿斩钉截铁地说: “一笔生意有百分之十五的希望就应该全力以赴,假如百分之百,那你就要考虑,谁都能做了,还轮得到你?” 叶选平点了点头说: “很好!你还有什么打算吗?” 陈展鸿说: “我认为,风险与机会同在,看准了就大胆拍板,就一步一个脚印地干!” 叶选平满意地说: “好样的。我相信你会成功的!” 回来后,陈展鸿便精心策划起来。他一面与广东的“三报二台”(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和广东省电台、电视台)密切配合,紧锣密鼓地发动宣传,一面组织人力奔向全省各地,马不停蹄地跑了两年,东西南北,纵横数千公里。单单他本人就跑坏了两辆摩托车,深入到每个村寨城镇。 他走上了一条条被林中树木遮蔽得不见天日的阴暗小道。树木几乎只肯略微让开一些,使这条狭窄的小道婉蜒穿过,接着马上又从后面把它封住。 接着,他又来到了荒原,望望那高高低低的大路,路上空荡荡的,上首伸进山峁子里,下首伸进河滩里,跟河滩上的乱石混淆,不能辨认出来。 他走到哪里,就宣传到哪里,不肯放过一个机会。他像个演说家,不论到哪里,遇到什么样的人,不论是妇女,还是老太婆,不管是工人,还是农民,也不论是干部,还是知识分子,都被他说服了。他说得头头是道,让你心悦城眼地拿出钱来。 他一经踏上黑谷的斜坡,景色立刻改变了。在两旁都是高高的荆棘的道路上颠簸的时候,他虽然没有在深谷里行走,可是这些道路本身便是深谷。沉没在树梢后面的太阳,使得这些道路呈现出一片奇特的、又幽雅又荒凉的景象。这些隐藏在浓密阴影里的神秘的远景,像翡翠般绿色的峰峦,把他引到迷途、死水潭、急转的斜坡那里去。这些斜坡,车子一走下去,就不能再上来了。多亏陈展鸿骑的是摩托,而且有较高的技术。 他还要去工厂,跑印刷厂,去农行综合发行情况…… 那些日子里,陈展鸿整天骑着摩托车走街穿巷,他好像不知道累,一股劲往前奔,从不想回过头来看一眼,也许是不敢看吧! 命运第一次对陈展鸿倾注了厚爱,在中国大陆首次发行奖券,果然赚了钱。陈展鸿饮了信息的甘露酿成的头口汤了!对于这件事,有人说陈展鸿吃屎吃了豆,此言差矣。陈展鸿的精明就在于他有市场观念的头脑,“奖券额降到五角”,看来是个小动作,其实,却是至关重要的“大动作”,是对买方市场——市民心理分析的结果,是信息论的胜利!世上的事,有时就因为“一点点”的差距,让人感慨万千。这样的启迪在商场,在绿茵场上不是比比皆是吗? 最后,他分得一百多万元的利润,也使壹加壹时装设计公司扩大了知名度。 “快”和“新”轮番轰炸市场 陈展鸿明白,自己的公司一诞生,等待它的就是严酷的市场法则:适者生,违者死。 要想在商战中取胜,必须靠精明的策略。陈展鸿把他一流的商业头脑投入到构思市场的谋略上,以至妙招迭出: “排炮战术”是陈展鸿把握市场的一条原则。陈展鸿说,他每设计一种新产品,”就先搞一批排头兵去摸市场行情,确定出第二批的生产量。每批新产品投放市场都要留有余地,不要造成积压。在前一种新品种最畅销时,下一个新品种又成熟了。这样,不停地以“快”和““新”轮翻轰炸市场,确保市场的控制权。 这之后,陈展鸿又瞄准了西装:一、广州老百姓的荷包胀了,要扮靓了。二、广州人,以及大江南北的中国人,出国旅游、出国访问的人越来越多了;三、中外合资企业在珠江三角洲如雨后春笋,一座座宾馆拔地而起,西装革履是他们员工的日常便眼;四、时下广州市商店出售的西装多数是剪裁比较粗糙的大路货;五、在当时的广州还没有一家制作精良考究的洋服店;六、胖子、瘦子、特矮、特高、斜肩、驼背,要想弄一套合身的西装美化自己更是难上难等等。 在这众多的信息面前,陈展鸿又一次地进入创造性思维的临界点了。他高高举起“壹加壹洋服”的旗帜,他不惜重金聘请了几位香港、上海、广州的西装名师,确立了“壹加壹”洋服的特色,亮出了“量身定做,手工精细”的广告,并在服装行业中率先推出“终生保养”的服务。这是壹加壹实业有限公司征眼顾客的了个绝招。这样一来,壹加壹的名声大振。 这个“壹加壹”特有的办法,吸引了大量的顾客,以至于他专营西服的服装店由一间扩展到七间,还满足不了需要。 “兵贵神速”,以最短的时间把信息变成产品,是陈展鸿的一贯战术。由于做服装生意,陈展鸿经常接到大批国外服装订单和所提供的款式,这为陈展鸿设计投放到国内市场的新品种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启发。他有一个由五人组成的技术攻关小组,聘请上海、香港、广东等地的服装设计师们,作为技术骨干,同心协力,刻苦攻关,以最短的时间把信息变成产品。在新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同时,投放国内市场的新品种也马上面世。 陈展鸿常对员工们说: “你们只要到中山五路、北京路、上下九中逛一圈,大大小小的服装店、服装摊多如牛毛,竞争白热化!老板们会告诉你服装市场瞬息万变,服装生意不好做,这是事实。不好做也要做,那就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我们靠的是什么?是千方百计地去适应服装行业的竞争市场、了解市场,分析市场,做市场的主人,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其中的奥妙就在于驾驭信息的能力。信息还可以滚雪球,例如,近几年来,我们公司大搞多种经营,横向联系,注册在壹加壹实业有限公司属下的,除制衣外,还有印花、制鞋、装饰设计、西餐馆、中餐酒楼、工艺品、房地产等二十多家企业。我是获得一个好消息,就如获至宝。但是,人只长了一个脑袋,脑子里的点子不够用,还没多大把握,怎么办?就借别人的脑袋,利用别人脑袋里的信息——智慧,与他们合作,为我所用,共同富裕。这样一来,你就长袖善舞了,你就主动了。近年来,我也搞房地产。这行业,斗权力,斗财力,风险极大。我就看菜吃饭,看准时机来个‘小打小闹’。我们在香禹、大石、芳村等地开发房地产,每年十幢八幢,规模小投资少,见效快,有人劝我成片开发别墅区,我不‘玩’,不是不想‘玩’,时机未到,中国人有多少人能达到这‘阳春白雪’的水平?还是普普通通的二房一厅最受欢迎,那是雪中送炭啊!事实证明,我的思路是对的。” 陈展鸿的这番话令人深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深刻转变! 有了信息,有了正确的义无返顾的决策,有了漂亮的公司招牌,一个像模像样的企业亮出来了。但是,要站得住,要进入良性循环,要被社会认同,要兴旺发达,那就要靠管理了,向管理要效益。 陈展鸿很感慨地说: “广州天天出现好多新公司、新面孔,广州天天又有许多公司关门,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种现象,房地产中有,广告业中有,饮食业更是如此。有的酒楼老板像走马灯似地换门楣,一变再变,为什么?问题的核心在于管理。” 他成功的基础是从“一”做起 回想起自己的成长发展过程,陈展鸿体会到,要想事业有成,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大展宏图。他为自己的企业取名“壹加壹”,表示的就是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一步一步发展的意思。 “壹加壹”的成功,是陈展鸿从基础抓起,抓好企业管理的结果。 质量是一个企业在市场海洋里得以生存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是企业的生命。壹加查实业有限公司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职工把关制度,把流水生产线中每一道工序的质量要求落实到人头。如第一道工序的质量不合格,被第二道工序发现,就罚第一道工序,奖给第二道工序;如被第六道工序发现,就罚一至五道工序,奖给第六道工序,以此类推。若最后被质量员发现,所有工序都要罚;如果产品出厂后因质量问题退货,就罚质量员。这种连锁质检制度,使每个人在质量问题上都不敢马虎,人人关心质量,产品的合格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九十八以上。 壹加壹公司对管理的认识是,首先抓质量的管理,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声誉是建立在质量的基石上的! 陈展鸿认为,我们不仅要按照市场指令办事,还要按照“爱”的指令办事。我们壹加壹的西装,每一个针眼,每一个钮扣,每一道工序,每一件成衣都要渗透着我们壹加壹的爱心。看起来是抓产品质量,实际是抓人的质量。在我们手中,哪怕出千分之一的次品,到用户手中就是百分之百的废品。“宁可停产,不出劣品”这个观点,这个口号,我们反反复复地讲,反反复复地念,已成为我们全体职工的共识! 是的,他们就是这样感动顾客的。一位广东南海的顾客到壹加壹定做了一套西装,十分满意,喜气洋洋地出国旅游去了。几个月后,人胖了,腰转粗了,他怀着“试试看”的习惯来到壹加壹要求: “这套西装瘦了,能否修改一下?” 门市部负责人听了,二话没说,热情地对他说: “OK!” 事后,他逢人就说: “壹加壹名不虚传,真讲信誉,说话算数。” 结果,他介绍他的朋友来公司定做了几套西装。 有位顾客花三千元定做了一套西装,前后改了三次。这一天,他又来到门市部。服务员把他的西装拿出来,他穿上,觉得还是不满意,说: “花这么多钱做衣服,越改越糟,怎么穿呀。” 服务员耐心地说: “已经改了三次,我们尽力了。” 这时,正好陈展鸿来门市部有事,听到他们在说什么,就走到近前听了听。当他听明白是怎么回事时,立刻吩咐道: “马上选料重做,这样才能保证质量,宁可我们自己吃点亏,也要让‘上帝’满意。” 烟台市一家企业来定做一批工作服,价值百万之巨。公司看了他们的“样板”之后,好心主动在电话中提出女装“收腰”好看,虽然要多花工夫,难度也大,但价格不变。对方表示十分乐意,待到交货时他们借口“货不对板”,拼命杀价,公司负责人拼命与他们理论: “你们应该讲道理,当初已经与你们通过电话,你们十分赞成,现在倒打一耙,太不仗义了。” 那个厂家说: “现在做事都凭证据,咱们有合同在,就按合同办事嘛。” 负责人将此事向陈展鸿反映了,陈展鸿指示说: “这笔生意我们虽然吞了一只‘死猫’,但公司的信誉更重要,人家不诚实,我们要诚实!人家耍了滑头,捡了便宜倒打一耙,我们要风物长宜放眼量!” 结果只能五折结帐,全厂上下无不为之惋惜。 质量,在陈展鸿的心目中是一个流动的概念,这在服装行业尤为突出。人们的审美心理审美趣味,年年变,月月变,变得你“眼花缭乱”,那你就得“乱中取胜”,市场流行什么,你就生产什么。这当然对,但只对一部分。这样,”有时你会跟着“流行“的尾巴走,产品反而积压。你得有个预测,有一种超前意识,当然也不能超过头,要“适度”。 今天我们熟悉的办公室上班服,是白衫衣、结领带,再加一套相同质料的西装。这套设计简单的打扮,起自十八世纪初期。它的出现,是为了符合经济原则和思想感性,同时也方便中产阶级男人进行高层管理工作。 在政治上,现代上班服表现出理性和冷静,也代表能力和权力;在经济上,穿着整齐现代西服的人,则是以资产阶级的身分来淘汰贵族阶级(以前贵族的衣着总是重重叠叠,十分隆重,且极不便)。 现代男性服装发挥经济及权利的效果,名正言顺是PO—WER DRESS。在近二百年来,这套约定俗成设计的服装,基本上都很稳定,没有多少变化,色调以黑、蓝、灰为主。如果要求变化的话,那只可在领带上打主意。 基本上,白衬衫是必然的,花纹或者杂色衬衫都只偶尔穿之,只适宜休闲时间内,至于在隆重而严肃的场合中穿上杂色衬衫,其实并不适当。 白衬衫现时只有领口才有一点变化,种类主要有四:一是小尖领,适宜圆脸形或阔脸者;二是圆领,适宜配长脸的人;三是阔领,适宜配椭圆脸形的男士;至于领口可扣钮的那款衬衫,通常是为了方便没时间打理衣服的人,避免衣领向上翻起的不整齐之感。 于是,陈展鸿便推出了“写字楼”服装,是专门为在办公室工作的男性设计的。他说: “壹加壹洋服根据所掌握的国外洋服的信息,每周都推出一种‘新款’。我们要领导‘流行’,我们以此来增加顾客对我们西装质量的信赖。我们还推出‘空姐’、‘宾馆酒楼’等服装系列,任人挑选。有的朋友聊天时会妄下结论,说西装款式来来去去就是那么一回事。那有点外行,我的看法是:西装是男人服装的灵魂,一既然是灵魂,那就相当复杂多变了,光是潮流最时兴的双襟西装就有‘双扣’、‘回扣’、‘六扣’之分。颜色与面料的搭配就更有研究了,口袋也有明袋暗袋之分。而领子的变化,更是风格各异,可大可小,可宽可窄,可长可短。还有,我们拥有中外各种西装面料达二千多种,而对这样的‘五花八门’,顾客往往会不知所措。那我们就得根据顾客的年龄、职业、爱好、进行‘综合治理’,建议他们定做怎样的西装。所以说,质量是个流动的概念,因为市场是流动的嘛。这样,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人才,是公司的擎天柱。陈展鸿非常注重广招人才,这是他事业“做大”的基础。目前他手下有大学生十六人,中专生二十三人,工程师三人,会计师二人。还有硕士、博士,’有出国留学的学子。经过在基层各部门锻炼之后,优秀者吸收进高级的管理层,有的成为公司决策部门——智囊团的成员。陈展鸿量才聘用厂长、经理,按业绩予以提升,或给予一定的股份作为奖励。陈展鸿善于对高智商大脑者的智慧进行集成,这也可谓他在管理方面的诀窍。 有人问陈展鸿; “这些年,壹加壹公司人心很齐,凝聚力很强,你作为董事长和总经理是怎样使麾下一千六百多名职工五音不同而声调一致,五味不同而能融合的呢?” 陈展鸿笑道: “这也是一个管理的问题,要管理得他们开心,管得他们乐意,管得他们心甘情愿为企业做出贡献。” 原来,陈展鸿也遇到了这方面的苦恼。有一天,他招收了几个工人,经过陈展鸿的考察,觉得这几个人基础很好,脑袋灵活,善于思考,上进心崛。于是,就把他们分配到重要岗位,并替他们找了名师指导。他们进步很快,马上就能独立操作,后来成了技术骨干。 有一天,陈展鸿正忙着处理国外的订货单,突然听到有敲门声。他很奇怪,因为他身边的职员都知道,他有个规矩,在他工作时间,也就是忙的时候,任何人不能打扰。听到敲门声,他放下手中的文件,抬头向门望去,见是前不久来的青工,便莫名其妙地问: “你有事吗?” 只见那个青工很尴尬,陈展鸿以为他年轻,有什么为难的事难于启齿。于是,十分关心地问道: “怎么,有什么困难吗?” 那个青年略略抬起头来看着陈展鸿。还是那张带着稚气的脸,只见他动了动嘴唇,好像想说什么,却又讲不出来,只把右手稍微举了一下,又放下了,好像不知道放在哪好似的。陈展鸿看到他这个样子,很怜悯地问: “有什么难处尽管说,不要不好意思。” “我,我,我想辞职。” 陈展鸿以为自己听错了,他怎么也不能相信,这样一个朴实、憨厚的年轻人,怎么能把技术刚学成就不干了呢?于是,他又问: “为什么要辞职?有什么难处,尽管说,大家会帮助你的。” 那个青年摇摇头说: “没有困难,就是不愿干了。” 陈展鸿完全明白了。他二话没说,就同意他辞职了。 可紧接着,又有好几个人,都提出辞职,他们先后都离开了公司。 为此事陈展鸿非常苦恼,要知道培养一个熟练的能胜任工作的工人、管理人员并非一朝下夕的事,而且走马灯似地出出进进也影响军心。 在那冬日的夜晚,陈展鸿觉得心闷,便沿着一条狭窄的小路走着。脚下发出咯咯吱吱的声响,他心中还在想着公司中辞职之事。他深深地吸着寒冷清新的空气,四周死一般的寂静——这时,只有他孤独一个人。 他觉得太孤单了,寂静向他侵袭过来……苦恼,刚淡忘不久,现在又回来了,更为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他向闹市走去,他的眼睛焦灼而痛苦地打量大街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难道在那成千上万的人当中,连一个愿意听他讲话的人都找不到吗?人群匆匆地来去,没人理会他和他的苦恼……那苦恼是浩大的,无边无际。要是陈展鸿的胸裂开,苦恼滚滚地流出来的话,那苦恼仿佛会淹没全世界似的。可是,话虽如此,那苦恼偏偏没人看见。 他的心中一直叨念着,这些“养不熟的麻雀”开始来时干得好好的,可不久偷了师,学了艺,就跳槽了。如何能制止这种现象呢?他苦苦地思索着…… 不久,壹加壹公司率先搬出了“股份制”的办法。他们公司的每一位员工,既是职工又是老板,对于公司各部门的骨干,根据其职位高低,贡献大小,配给一定的股份,股金一半由公司奖给,另一半由职工购买,甚至还可以分期付款。这样,公司的成败与职工的利益就拴在一起了。大家坐在一条船上,只有用心划,才能乘风破浪。 人是最宝贵的财富,有了人就有了一切,这是一个朴素的真理。问题是怎样使人变成宝贵的财富。陈展鸿用过各种方法,把人的智慧、干劲充分地释放出来,有的行之有效,有的作用很小;而陈展鸿的这一招是从市场经济开发制定的。有了这个办法,他的管理艺术更有魅力了。 陈展鸿常对员工们说; “我们虽然是一家私营企业,但规模较大,我不是作坊主,与生产队长天天派工不同。我们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整个公司正常运转。我们私营企业同样存在一个接受广大职工群众监督的问题,我要力争当一名堂堂正正、透明度很高的企业家。” 陈展鸿的这种认识,在他的同行中是高人一筹的。在广州荔湾区的私营企业中,壹加壹公司率先成立工会。工会代表职工正确处理劳资关系,协调职工的合法权益,为职工办实事,排忧解难,使企业的管理更上一层楼。 “1+1”是一个简单而丰富的命题,陈展鸿深刻地领悟了这个命题的哲理。他抓住了在市场经济海洋的搏击中永远不能舍弃的基础,并努力打好这个基础,才使他的事业一步又一步地扎实迈进。 没有“气派”的大亨 有一天,有位记者来采访陈展鸿。他正忙得不可开交,没有时间接待。记者见事不好,便自己想办法要和陈展鸿见上一面。于是,他开动脑筋,早晨天还没有亮,他便等在陈展鸿的门前。当他看到陈展鸿家门有动静时,就马上迎上去。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堵住了陈展鸿。记者根据陈展鸿的照片,认出这个人准确无误时,便上前搭话说: “您就是壹加壹实业有限公司的总裁吧?” 陈展鸿点头说: “有事吗?” 记者闻听,知道没有错,便自我介绍说: “我是记者,已经找你好几天了。今天特意来此堵你。见你这位大总裁,比见美国总统还要难!” 陈展鸿笑了笑说: “这是见面礼吗,我的大记者同志?我比不了你,你是吃皇粮的,我是捧着饭碗挣饭吃,挣不来就要挨饿。不但我一个人挨饿,还有一千六百多口子呢。” 两人说话间来到早茶市,陈展鸿说: “咱俩坐在这儿,喝着茶聊一会儿算了。我确实没有时间,你辛辛苦苦跑来,也不容易,别让你白跑,这样一举两得,不是很好嘛。” 两人聊得很投机,陈展鸿侃侃而谈,使记者深受感动。当陈展鸿掏钱结早茶帐时,记者发现这个全国有名的大富翁,竟与记者相似。原来,陈展鸿付钱时,将钱包掏出来,身上没带多少钱,既没有常见的大钱包加一叠大钞所表现的厚实,也没有常见的挥手而出的万通、牡丹、长城卡所表现的潇洒。 他已经成为亿万富翁,有充分的财力过起奢华的生活,但他的生活是俭仆的。 他没有小车,从早晨到夜晚,整天骑着摩托车左冲右突。一天吃两顿饭,中午一个盒饭就打发了自己。 他不抽烟,喝酒也不太会。时麾的卡拉OK歌舞厅他很少光顾。 他总是说: “我的时间太紧张,我最爱看巩俐主演的电影,但没有时间看。” 他似乎缺乏大老板的气质,但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老板。他把每一分钟用在最有效益的地方,把每一分钱花在最有意义的事情上。 当今的壹加壹实业有限公司 让我们看看今日壹加壹实业有限公司的成就。 大凡中外游客来广州,热情的东道主会请你去逛繁花似锦的越秀公园、清静幽雅的兰圃;会让你到东方乐园留个影,南湖碧波泛轻舟;会邀你饮茶“白天鹅”,神聊旋转厅;当然也少不了到气象万千、壮观恢宏的天河体育中心及广州高科技的龙头——广州经济开发区。 广州城里又添了一处新的景观—— 那就是广州私营企业的骄傲:查加壹实业有限公司。它是一家融服装、饮食、电子等二十二家企业于一体的集团公司,属下员工达一千六百之多,固定资产总值超亿元。它以服装为主,以壹加壹洋服为龙头产品。它每年上交国家税利总额达一千二百万元,出口创汇达到一千多万美元,因此被评为“广州市先进私营企业”,“九三年度纳税先进单位”。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展鸿被广大市民推荐为“第三届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陈展鸿与他的壹加壹公司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他们纷纷从不同层面进行报道,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及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等新闻传播媒介,介绍壹加壹的文章有百篇之多。近年来,壹加壹公司敞开宽阔的胸膛,迎接中外的客商,一批又一批。他们兴致勃勃而来,眉开眼笑而去。美好的语言编织成芳香的花环,戴到壹加壹人的胸前。但是,以陈展鸿为代表的壹加壹人并没有受宠若惊,依然按他的为人处世的原则、朴实的品格,脚踏实地对待生活,对待人生。 一次,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来壹加壹公司采访,环视四周,见办公室的墙上,赫然挂着马、恩、列、斯、毛的画像,耸耸肩,故意问; “陈先生,据我所知,在中国的企业已很少挂这些画像了,你为什么要这么特别?要知道你是私营企业的老板,他们要消灭私有制的,他们看到你这资本家会怎么想呢?” 陈展鸿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这几位伟人是值得千秋万代怀念和敬仰的。没有他们便没有新中国,当然也就不会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我陈展鸿,记者先生也不会千里迢迢而来采访本人。如果我也算资本家,那我就是社会主义的红色资本家。在我的企业里,最低工资的员工每月也有五百多元,多的可达几千元,上万元,按贡献取酬。另外,我们公司实行了股份制,每个职工都拥有公司的股票。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都是公司的主人。还有,我们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这是全国人大通过了的,入了‘法’的。这一切,那几位伟人知道了一定会高兴的。因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使人富裕。我要向记者先生强调一点,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一位德国记者采访陈展鸿,开头,他以怀疑的目光打量这位陈经理,他怎么也想象不出这个在他面前朴实无华、服饰平常、没有派头的青年人,竟是偌大广州市私营企业的大亨。当他知道对方是地地道道的“正宗”时,拍着后脑勺哈哈大笑了: “你们中国有句俗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陈展鸿也笑了: “也可以貌相的,中国确实有一些发起来的大红大紫的老板,他们西装革履,出入‘奔驰’、‘宝马’,‘大哥大’舞来舞去,手指上的大钻戒的光芒在你眼前晃动。这是他们的活法,不能干涉。但我陈展鸿自幼家境贫寒,习惯俭朴的生活,再说穿金戴银油头粉面,也不能代表我和我的企业的品位。做生意,靠诚实,靠信誉,靠过得硬的产品。有钱,我就投入到发展生产中去,企业兴旺发达了,给国家上交的税利多了,员工生活福利越来越好了,我心里就最舒服!” 这就是陈展鸿,一个红色资本家。 (肖舫)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转载请保留!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