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永琰道:“你们为什么要藏到这太行山的深处呢?何不说与我们听听?我们过路之人,听了也当没听一样。” 明东的话如冲决了堤坝的水:“我家本是非常富足的,我父亲是个庄头,家里有六百多亩肥沃的土地,旱涝保收。谁知道就因这六百多亩肥沃的土地,县令刘宝杞起了歹意,想夺了去。他图谋了许久,终于从我身上寻出一条计策。 “我在保定随父亲的好友韩渊读书。韩渊是一个举人,可无缘做官,家中只有一女,妻子早逝,并没继娶。我长大后,恩师与家父作主,两家结为姻亲。可是内人有一表兄,游手好闲,最是无赖,不仅对其表妹有非份之想,而且还要霸占韩家家产。恰好我内人的表兄刘三与刘宝杞是同族近亲,二人便定下毒计。 “一天,我到恩师房中,见他伏案而卧,连叫几声,他没有答应。我心中诧异,把他扶起一看,大吃一惊——恩师显然是中了毒,面目青黑,口角流血,已无气息。正在我惊慌无措之时,刘三进来,大叫着说是我毒死了恩师,说着就去报官。当时也是我命不该绝,恰好父亲来到城里,见此情况,忙道:‘快逃命吧,刻不容缓。’于是我带着内人,坐进父亲赶来的马车,狂奔出城,直逃到山中,连家也不敢回,如今在这里已呆了二年了。” 永琰道:“家中的事有消息吗?” 一直沉默的李文敬,早已泪流满面,道:“逃到这里的一年之后,我曾扮成要饭的,抹黑了脸,潜回去一次。家中男人都被斩首,女人全都被卖,地被官卖,实际上是被刘宝杞低价卖了出去。庄人也受连累,或被屈死,或被流放,或沦为家奴。我们活在这里,生不如死。”父子二人呜呜咽咽,泣不成声。 永琰正色道:“你父子既是庄主,又是读书之人,为什么只是潜藏而不上告?” 刘文敬道:“客人有所不知,这刘宝杞是呼图的亲弟弟,谁能告得倒他?” 永琰问道:“呼图是谁?” 李文敬道:“看来金老爷乃是埋首读书的书生,老爷既是北京人,就应该知道呼图是和珅的一个太监,是和珅的内管家。刘宝杞谋我的土地,实际上就是献给和珅的。” “和珅竟干这种勾当?” “看来金爷确是不出书房,就老儿所知,和珅在北京周围的几个县都有土地,在京城中也有几十家铺店,他收取的租税,他做的生意,恐怕是天下无人能比的了。” 永琰脸色惨白,再也不说一句话。 福安道:“我看你们见到我们时的那种骇异神情,恐怕还另有原因吧。” 李明东道:“这些天来,衙门里的人不断来山中搜捕,搜捕那些不堪苛捐杂税逃到深山里的人。” 永琰道:“捐税有这样繁重吗?” 李明东道:“金爷有所不知,这些年来,朝廷接连用兵,皇上到处巡游,赋税自然增多;地方官吏又巧立名目,增税派捐,中饱私囊,百姓哪堪重负啊!” 第二日,永琰浑身如散了一样,疼痛不已,于是在李文敬家中又呆了一天,这才告辞离去。待四人走远了,李文敬道:“明东,你看出这四人的身份了吗?”明东道:“我看他们不是坏人。”李文敬道:“那金少爷的气质威风,绝不是京城中一般人家可比的。”李明东道:“那三个手下,也绝非等闲之辈。” 永琰一行经过灵丘而不入,过五台山也来不及赏那风景,拜谒寺庙,便急匆匆地向前赶路。这一日走出五台山,来到忻州城旁,福安道:“金爷,我们该进城里去换换衣鞋,再买一些其他的东西。” 四人来到忻州城里,进了一个酒家,饭罢拿出银子,小二咬了咬,又看了看,喜道:“竟是真银纯银呢。”柜台里的先生也是左看右看,左咬右咬,看罢咬罢,喜不自禁。永琰看这二人的举动感到挺奇怪,便走到帐房那里说道:“这里假银子多吗?”小二和先生立即正色道:“这位客官怎能这么胡说八道,这朗朗乾坤,光明世界,哪里会有假?”永琰心内疑惑不已,明明听他们说“竟是真的纯的”,那不是说必有许多假的不纯的吗? 永琰对福安道:“我们就住在这里吧。” 福安到帐房那里交了银子,要了上等的房间,帐房先生又情不自禁的看了又看,欢喜一番。 永琰一行上楼,刚到走廊,见一个商人走近前来道:“这位爷看样子是外地来的。”他看着永琰道,“看你这书生,并没有出过门,不懂得这世上的事呢。”永琰道:“我怎的不懂?”那商人道:“你是京城口音,又带着两个高大的随从和一个玲珑八面的管家,想必是个贵公子哥儿,并没有出过门。现在全国各处,暗探极多,专探有对朝廷不满的言行,故小二与先生见你们陌生人决不敢胡说。”永琰道:“适才见那小二帐房的神情,似乎市上有假银子不成?”那商人道:“我见你言语真诚透着天真,不像是做作的,故才敢与你说这番话,你果然是个不懂事的书生。天下的银子,假的极多,只是这里靠近大同,假的更多,极难见到真的纯的。”永琰问他道:“你说这里靠近大同,假的更多,这却又是为何?”那商人道:“我们快进去说话,这里不方便。”于是几人进了房间,那商人道:“你知道大同的府尹是谁吗?”永琰道:“我哪里能知道?”商人道:“这大同的知府是和神的亲母舅,开了银厂和锡厂,那银子哪还能不假?别说是市上流通的,就是交给朝廷的、国库里的,那成色也大打折扣。”永琰道:“据你说来,这假银子遍布天下了?”那商人道:“现在天下哪有不假的东西?一切都是假的。”那商人是个逞能的人,越说越起劲。这一席话说得永琰毛骨耸然。 当夜,永琰哪里能睡着觉! 永琰一行出了忻州,翻过吕梁山过陕西而来到甘肃,满眼所见都是哀鸿遍地,民不聊生,其凄惨的景况更是超过山西。永琰的心情越来越沉重,再也没有什么心思去敲石头寻“木鱼石”,而是一路察访民情起来。 永琰一行人来到皋兰地界,已经是深秋天气了,冷风裹着沙尘扫荡着原野,永琰等在路上侧身而行,好在这里地势极为平坦,因此行走起来也并不算太困难。 皋兰是甘肃过去的治所,又靠近现在的治所兰州,所以在这大西北比较发达,接近皋兰路上的行人渐渐增多。一个书生随永琰一行走了五六里路后,终于忍不住寂寞,问永琰道:“敢问这位兄台,是要到皋兰吗?”永琰道:“是。”书生道:“我看你们带着不少的行李,像是远行的,不像是捐监的。”永琰道:“我等是投亲的,请问尊姓大名。”书生道:“姓胡,名沛东。请问仁兄尊姓大名。”永琰道:“姓金,名大清。”“原来是金兄——金兄不要怪小弟多嘴,你这名字可要改一改,如今是大清朝,大清……”书生压低了声音道:“如今文字狱通行天下,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都要落个满门抄斩,你这个名字叫‘金大清’,居然到今天还安然无事,实在是侥幸。”永琰道:“你这么一说,我今后还真得把名字改换一下。”“绝对要改,绝对要改。”永琰又问道:“刚才你说的这‘捐监’是怎么一回事?”胡书生道:“就是花银两买个监生的资格。”永琰道:“这有什么好处,又没有真才实学,这不是鼓励读书人弄虚作假,不要读书吗。”胡书生道:“老兄真是个书呆子,如今满腹学问又有什么用?有用的只是逢迎拍马,阿谀奉承。如今如果会了拍马和贿赂这两种本事,天下的什么其他本事都不要学了。”永琰道:“你说的也太绝对了,未免武断。”胡书生道:“听金兄的口音,应是从京城来的,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依金兄看来,那朝中的和珅,一个小小的侍卫,不到两年,位至宰相,靠的是什么?还不是靠他把皇上的脾性心思摸得透熟。”永琰道:“你说的似乎也有几分道理,但是要说那和珅花钱贿赂,我倒不明白了。他能贿赂谁呢?”书生笑道:“我们这里,地处大西北,天高皇帝远,若有书生不知这个事情,那是有的,你这天子脚下的书生,竟不知这个问题,真是意外。”永琰道:“实在是不明白。”胡生道:“乾隆帝英明雄才,确是千古少有的帝主,几十年来建立了辉煌宏伟的业绩,文治武功都超过历朝历代,连昔日圣主康熙帝也难以比得上。可是乾隆帝陶醉在他的丰功伟绩之中,不仅渐生享乐的思想,而且也渐渐地听不得指谪的言论,只喜歌功颂德,真正成了孤家寡人。”永琰道:“这同和珅的贿赂有什么关系?”胡生道:“和珅迎合皇上的心理,为他建宫殿,置珍玩,又怂恿他游山玩水,只说那第五次南巡,建了许多宏伟的行宫,官道运河两岸,结彩铺毡;戏台连连,更有上万青壮男女拉纤高歌;沿途地方进贡不绝,生活极尽豪奢。这些都是和珅布置,是拿国家百姓之财,讨皇上欢喜,这不是贿赂是什么?话又说回来,和珅揽了这么多的事情,名义上是为皇上,实际上那白花花的银子大半都落入了自己的腰包。……” 这胡书生滔滔不绝,永琰的心越拧越紧,不禁对着漠漠的天空阵阵啼嘘长叹。福安和两个侍卫听得胆战心惊,心道:“这书生如此胆大妄言,只道是天高皇帝远,哪知这黄土路上,与他相伴行走的几个人都是皇上身边与皇上朝夕相处的人。” 永琰几声长叹之后,又道:“我还是要问你,既然只要会行贿逢迎就行了,你还捐监干什么?”胡书生道:“一是为了面子,捐出银子,咱就成了监生;二来吗,表面文章还是要的,有了监生这个名义,进身仕途就较为通畅了。——何况,捐监事实上也是一种贿赂。” 永琰一行来到皋兰城内,胡生对这里最熟,带他们找了本城最豪华的客店。到了店门口,见此后果然与众不同,门口红灯高挂,车马声喧,红男绿女比肩接踵。进了大门后,但见一层一层的有几进院子,每进院子都围着一群二层的楼房,每进院子里轿子停了一地,楼上楼下,笙歌洋溢。几人已经非常疲劳,在房内先洗了澡,又命小二把酒菜摆进房间内。胡书生也不客气,经不住永琰的一句邀请,便与永琰围在一桌。吃过几盅酒后,永琰道:“今天这里如此热闹,不知这里有什么大事。”胡书生笑道:“金兄看来在书房中真正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了,这哪里有什么大事,这里天天是如此的。”永琰惊道:“我看这里出出进进的多是为官的人,怎么天天到这里来?”胡书生哈哈哈大笑不止,那声音几乎把上面的楼顶都快要掀起来了,然后说道:“金兄,这世间若不是为官的,怎能天天进这样的饭店?……”正说着,房间内进来几个娇滴滴的女人,扭胸摆臀就要围上桌子。永琰大惊,福安急忙道:“几位姐姐请跟我来。”说罢把她们领出房,给了些银子道:“不许再来了。”然后转身进房,把门闩牢,训斥义隆、尔森道:“怎能如此疏忽,发生这么大的事情!”义隆和尔森连忙跪倒向永琰请罪,说以后再不会出现这样的事。胡书生道:“我今天算真的见到君子了。”永琰又问他道:“这些为官的天天就这样?”胡书生道:“如今的世道就是这样,饭店妓院,便是当官的出入的地方。”永琰道:“他们哪里有这么多钱?”胡书生惊讶万分,看了永琰许久才道:“我今天算是见着真正的读书人了。金兄,他们一年的俸银也吃不上像这样饭店里的二三顿酒席,天天这样吃,不明摆着是敲剥勒索属下百姓,侵吞公款吗?”永琰道:“这可不许胡说。”胡书生摇着头道:“金兄,不是为弟的说你,东林党人有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似金兄这样闭门于书房,而全不闻世上的事情。真正就成了书呆子。就说这侵吞公款勒索属下百姓的事,天下谁人不知?比如我吧,是来捐监的,但是捐的银两一分一毫也没有入国库啊。”“什么?”永琰差点从椅子上跳了起来,随即又稳定了情绪道:“你们这捐监普遍吗?实行多少年了?” 胡书生道:“说来话长。还是在乾隆三十九年初,陕甘总督勒尔道上奏朝廷说:陕甘连年大旱,土地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上无全瓦,家无存粮,但陕甘地方不想动用国库,请朝廷恩准收取‘捐监粮’,即住户捐出粮食,获得监生资格,这样也减轻了国家负担。”当时朝中反对的极多,但由于奸相于敏中当权,收了贿赂,说服了皇上,于是准许开捐。勒尔瑾的意思,并不是要陕甘全境实行,只在肃州、安西两地,也还有点为国家筹集粮食以备仓储的意思,但是一旦朝廷恩准,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甘肃巡抚兼布政使王亶望闻讯大喜,先把总督勒尔瑾喂肥,然后买通各州府县官员,分别收取若干名监生交纳的‘监粮’——而实际上并不是粮食,只收折合银两,收取过银两以后,每年用救灾赈济的名义将此银冲销。于是这些充作监粮的银子,便完全为王直望等人据为己有。从此以后,甘肃年年上报朝廷大旱,年年收取‘捐监粮’,而实际上这‘大旱’也是子虚乌有。” 这一席话真是耸人听闻,不仅永琰震惊,福安及两位侍卫也骇得目瞪口呆。永琰道:“他们这样明目张胆,难道就没有人揭发?朝廷就不下来人查验?” 胡沛东道:“也有揭发的,但折子递到朝中,就有人把它退回陕甘,那揭发的人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朝中先前有于敏中,已是不敢有人告发,现在是更没有人揭发了。” “为什么?” “因为现在朝中当政的和珅比于敏中更奸邪贪婪百万倍。——但是也不能说乾隆爷没有怀疑,老佛爷曾特派刑部尚书袁守相、刑部左侍郎阿扬阿前往甘肃盘察监粮。特别是袁守相,素以擅长办案著称,多次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出使地方查巡。他这样的人到甘肃盘查,充分说明皇上对甘肃捐监一事存有疑心,而且很大。可是朝中先有人把袁守相等人的行踪密报到甘肃,待袁守相一到,甘肃大小官员早已做好了准备,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既有借粮供仓造假帐的欺骗,也有美女的诱惑和成千上万的贿赂,袁守相等败下阵来,将实无一粒粮食的‘捐监粮’,说成是‘仓粮系属实贮’,乾隆爷也信以为真。” 永琰脸色惨白,可那书生也不管他,只顾说自己的:可是不久,老佛爷对这事又起了疑心,于是便派了一个他最信任的人和珅去盘查。和珅到了甘肃,有人传言美女就带走了六名,其中有西域和欧罗巴的绝色女子;其它如金佛、宝石等珍奇就更不用说了。和珅满载而归,他能向皇上奏报什么?” “啪!”永琰一掌打在桌面,盘杯盏碗腾空飞起,两侍卫急忙收拾,永琰恨恨地道:“非把他们杀光不可。” 胡书生道:“金兄,还有更令人惊骇的事情哩!” 永琰更加骇异道:“什么——” 胡生道:“王鲁望等人不仅侵吞了监粮,而且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奏请朝廷拨银建造仓库。朝廷居然拨下来十五万两的所谓‘建库银’——没有一粒粮食,建什么仓库?这些银子全被王亶望、勒尔瑾等人侵吞了。” 真是骇人听闻,福安和两侍卫面面相觑。 当晚,胡书生走后,福安道:“如今已是深秋,我们必须在深冬来临时进入蒙古草原人烟较多的地方,所以明天不仅不去兰州,而且还要买几匹快马赶路。皇上让我们寻找木鱼石,我看这木鱼石大概在我们祖宗生活的地方——长白山区。所以,在这里,我们就不要耽搁了。” 像往常一样,永琰远离窗户靠墙壁而睡,床边便睡着福安,窗下睡着尔森,门前睡着义隆。 几人在皋兰歇息一天,置办好一切东西后,乘快马沿黄河而奔往东北,准备在深冬到来之前越过阴山。 永琰一行离开皋兰的时候正是八月,而此时,乾隆帝正在热河承德的避暑山庄举行隆重的七十万寿节庆典活动。八月十三日是皇帝的寿辰日,万寿庆典达到最高潮。庆典仪式在澹泊敬诚殿举行。庆典开始,从雪域远道而来的班禅六世与乾隆帝携手同登宝座,乾隆帝先接受了班禅六世敬献的恭庆万寿丹书和班禅代表达赖八世献给皇上的祝寿礼。随后,蒙古王公、扈从大臣和外国使节等各献寿礼,殿外乐亭奏起中和韶乐,六世班禅率领众僧亲自在内佛堂为乾隆帝唱赞无量寿佛经。 八方臣服,四面来朝,满清版图为中国历代之最。俯视宇内,一片太平。乾隆帝踌躇满志,御刻“古稀天子之宝”,并作《古稀说》。《古稀说》中言:“前代所以亡国者,日强藩、日外患、曰权臣、日女谒、曰官夺、曰奸臣、曰佞境,今皆无一仿佛者。”难道此数者乾隆帝真的连一个都没有吗? 当日举行千叟宴,望着宴会上黑压压的老人,乾隆想:我肯定比他们长寿。继而又想:“三代以下,做天子而寿登古稀的只有六个人,现在加上朕成了七个;待我八十大寿,帝王之中享此年龄的还有一人;而当我九十大寿、一百大寿时,真可以笑傲前代了。” 乾隆帝这样想时,问身边的和珅道:“这里年龄最大的有多大岁数?” 和珅道:“最大的有一百四十一岁,奴才把他叫来。” 不一会儿,和珅带来一位老人,虽驼着背,但见他走路十分稳健,精神依然矍铄。乾隆大喜道:“祝贺你如此高寿,这也是我朝的荣光啊。” 老人道:“万岁一定会超过老叟。” 乾隆见他谈笑风生,心中更为高兴,道:“我们不妨以这位老人为题,作一幅对朕,如何?” 和珅忙道:“好、好,请皇上出上联。” 乾隆想了片刻,说出上联: “花甲重逢,又增三七岁月。” 和珅只称赞“好,好,好,好”,可是却一时对不出下联来。此时纪晓岚走来,听到皇上说出的上联,忙点头道:“好,好,臣说出万岁的下联吧。”于是道: “古稀双庆,更添一度春秋。” 乾隆想:这不是说朕将有古稀双庆,一定会有一百四十岁的万寿节大典,且再添春秋岁月吗?于是赞道:“果然是我朝第一才子,对的工整之极,妙极妙极。” 一旁的和珅恨纪昀恨得牙根痒痒,真想一口吞了他。但面上仍然挂着笑,向皇上谄媚道:“妙、妙,万岁一定会有古稀双庆。” 四十六年春,永琰一行四人寻找木鱼石,来到了盛京的旁边。这是大清朝的发源地,走在这里,永琰感到无比的亲切,也倍感身负发扬光大祖上基业的重任。这一日,几人正行在路上,忽听一个声音道:“那不是十五爷吗?”永琰一惊,回头一看,见路边站着两个人,都是自已过去的侍卫,便道:“你们怎么在这里?” 二侍卫热泪盈眶,急忙奔上前来,道:“真是、真是……”便跪下行礼,“我们奉皇上命令,特地在这里等你们,已经等了三个月。皇上说你们必经这里,今天终于等到了。” 永琰道:“皇阿玛有什么旨意吗?” 二侍卫道:“皇上让你们行到此处时,进盛京,并把消息告诉给皇上,皇上便会下旨解除对十五爷的监禁。既然到了,快进盛京吧。” 不久,乾隆帝下旨晓谕天下道:“十五阿哥一向谦恭,并无过错,一时失手殴伤太监,本可宽宥;但皇子更应严格要求自己,故特把十五阿哥监禁于祖陵。十五阿哥在监禁期间,追念祖上业绩,性情愈加仁厚,今特旨解除监禁,著令十五阿哥速速回京。” 乾隆望着眼前的永琰,见他身板更加硬朗,二目闪着神光,嘴角刻着刚毅,心下欢喜。永琰道:“儿臣不敢再见皇阿玛,儿臣并没有寻到木鱼石。”乾隆笑道:“你已寻到了——歇息去吧。” 永琰道:“儿臣不想歇息,儿臣有急章奏报皇阿玛。” 乾隆道:“快奏上来。” 永琰道:“皇阿玛,陕甘总督勒尔瑾和甘肃巡抚王亶望当尽快逮捕。” 乾隆道:“逮捕勒尔瑾、王亶望,你有根据吗?” 永琰道:“王亶望、勒尔瑾所言‘捐监粮’纯属子虚乌存!” 乾隆道:“朕也已经怀疑此事,已经密言阿桂调查此事。” 永琰道:“皇阿玛让阿桂将军调查此事,儿臣就放心了,不过皇阿玛是怎样发现此事的?” “早在三十九年推行捐监刚半年,王亶望奏报收捐一千九百名,得豆谷八十二万石。朕想:甘肃民贫地瘠,怎么能有近二万人捐监?又怎么可能有这么多余粮?半年已得八十二万,年复一年,又将何用?如果说每年借给民间,还不如不捐。于是朕就派人盘查,可是每次奏报都是说甘肃奏事属实。可是早些天回教反乱,阿桂、和珅前往镇压,可军报却言那里连日大雨,军队很难前行。朕想:勒尔瑾王亶望等每年皆报奏陕甘大旱无雨,这与军报实不相合,于是便密令阿桂暗中调查此事。” 正说间,有太监报:“皇上,有阿佳军报呈上。”乾隆展开阿桂的奏报看了几眼,脸色铁青,双手颤抖。永琰见情况有异,忙道:“皇阿玛,阿桂所报何事?”乾隆也不答话,把拳头猛击向桌案道:“如此明目张胆冒赈贪赃,真为我大清开国以来空前大案,我朝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奇贪异事!”乾隆把奏报递与永琰,只见阿桂奏道:“甘肃的所谓捐监粮一粒也没有。”乾隆道:“朕定要彻底查处此案,严惩贪赃枉法之徒!” 永琰道:“皇阿玛决定派谁去查?” 乾隆踱了半天道:“阿桂军务在身,不能全身心处理此案,但须让他从旁监察——朕想派一个人去,从狱中提出李侍尧,让李侍尧去。” 永琰初时一惊,继而对父皇俯首心折:李侍尧是云贵总督,因贪赃而被判斩监候,秋后处决,现在让这个将死之人去查处此案,实际上是告诉他,处理好这个案子就有了生路。这样将死的人去查案,无牵无累,定能排除干扰,把案子弄个水落石出,何况又有阿桂将军从旁监视。 案子很快查明,王亶望处以斩立决,勒尔瑾赐以自尽,勒尔瑾与王直望全家抄没,儿子发往伊犁,妻女官卖。案件中,冒赈殃民,侵吞国努二万两以上的各犯二十二人即处以死刑,而兰州知府王廷赞被处以绞刑,其子发往伊犁。其后,随着案子的逐渐深入,又有九十人被处斩。此案自总督勒尔瑾以下至州县官员共正法五十六人,流放四十六人,贪污总额达数百万两之巨。 但是,令永琰迷惑不解的是和珅又逃脱了法网。原来和珅得知甘肃捐粮案发生后,立即派人连夜到甘肃布置,与各犯串通,把自己置于被欺骗的境地;而且李侍尧之所以由斩立决改为斩监侯,正是和珅运动的结果。李侍尧为报和珅的恩情,尽量开脱和珅的罪责,因此和珅只受到了降两级的处分。 甘肃一案的处理,民心大快,但是和珅逃脱法网,那短暂的高兴倾刻间化为乌有。永琰也是如此,他意识到,贪污腐败的火焰会越烧越旺。 果然,距甘肃冒赈贪赃案查处不久,御史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贪赃枉法,侵吞国库,致使全省各州县府库亏空。乾隆帝命刘墉与和珅随钱沣前往盘查。钱沣乔装改扮,在路上抓住了从国泰处回家的和珅家人,搜得国泰给和珅的信,内里尽是暗语。之后,钱沣又在刘墉的配合下,查清山东更有亏空的实情:各州县亏空竟达二百万两白银。巡抚国泰及落司于易简被正法。 但是,走了一只狐狸又来了一只恶狼。一批贪污犯被正法处决后,又一批当权者更加变本加厉,于是腐败丛生、贪污公行,国势遂不可逆转。 四十九年正月至四月,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随驾南巡。 十五子永琰带其弟永璘到了香雪海的岭上,由福安选了一个地点,永琰兄弟二人把母亲的头发及几件衣服埋在香雪海的山岭上。回忆母亲的痛苦和一路的所见所闻而引起的忧愁交织在一起,永琰丝毫也没有感觉到江南的山水有什么明媚的地方。 一路上,各地踵事增华,竟侈豪奢,几位皇子都有了亲身的体会。特别是对和珅,更是恨之入骨。乾隆御前,皇子也不能靠近,而终日随伴皇上的,竟是和珅。一路上,和珅公然收取贿赂及进奉,肆无忌惮地勒索各地官员及商人。 回京之后,永瑆叫来兄长永璇,又叫来永琰和永璘,说道:“若不杀掉和珅,我大清必然衰颓萎顿,我大清必败在此人手中!” 永琰道:“此事万万不可。父皇专宠他一人,我们不仅杀不了和珅,而且会引来杀身之祸,一定要寻个好时机才对。” 永瑆道:“将来谁杀掉和珅,我们就拥戴他做皇上。” 永璘道:“皇上即使像树叶一样多,也不会落到我的头上,我是不会谋杀和珅的,但我可以帮帮忙。我只求哪位兄长杀掉和珅做了皇上,能把他的宅第分给我,我就心满意足了。” 永璇道:“我们隐忍苟活吧。” 随永琰一起来的绵恩道:“十五叔说得对,不是不杀他,总是等待个好时机才对。如今和珅势大,又有皇上宠他,我们确是撼他不动。”绵恩的九门提督一职已为和珅取代,他深知和珅有多大的权力,但又说道,“但是,令我们忧虑的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不受他的气呢?” 听了这句话,永瑆脸色铁青,道:“我是再也受不下去了,我们做皇子的,他说打哪一个就打哪一个;在上书房中,除十五弟没被他令太监打过以外,谁没受过他的欺凌?如今我们都是为人父的人了,还能再受他的那份侮辱?” 这一席话说得众人哑口无言。确实是这样,和珅经常向乾隆帝告皇子皇孙们的状,说某某犯了什么错,怎么该打,偏偏皇上对皇子皇孙们的要求特别严格,总是听信和珅的话。在皇上让太监打皇子时,和珅总是眯着眼数着“一下、两下、三下……”,还会念叨着:“今天打了这位阿哥,那明天该打哪位阿哥了?”如此的屈辱,皇子皇孙们怎能受得了! 绵恩,这位乾隆最喜爱的孙子,现在也被乾隆冷落了,听了永瑆叔叔的话,本很冷静的他,也变得特别激动,道:“我寻个机会杀掉他。” ------------------ 小草扫校||中国读书网独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