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十四章 开拔之前



          弃舍情人娶新妇,安顿家事无后顾;
          开拔之前狠训练,狂嚣声中上航路。

  话说冈村宁次中将的再婚事,颇费周折,也着实牵动了不少人。
  去年8月,他幼年军校孩童时期结下的好友永田铁山,在军务局长的任上被一青年军官刺死;今年的“二二六事件”后,另一位好友小(口克)敏四郎又受荒木和真崎的牵连被解职。“三羽鸟”中只剩下他自己还在军界任现职。所以,他虽然被加官晋衔,但“感到既很荣幸又很别扭”,在日记中称自己:“寂寞,寂寞之极。”
  从这时候起,冈村确实想娶妻再婚了,这样多少可以冲淡自己对朋友们的思念。因为,永田死了,小(口克)虽然还活着,但冈村作为一个握有精锐师团人马的高级将领,一举一动都惹人注意,他身不由己不好像过去那样,跟眼下已在政治上“犯了错误”的小(口克)来来往往,在一块儿饮酒聊天了。
  再说儿子忠正去年和山口美知子订婚后,也一再劝父亲找个合适的老伴。过去,老母阿定曾替代冈村死去的妻子,一直操持着家务,并把忠正抚养成人。如今阿定虽然身体尚好,但毕竟已79岁了,要理家终归不能靠几个干粗活的佣人,还得找个贤妻才行。打定主意后,冈村琢磨着娶谁才好?
  他心目中的情人是石田,鳏居这10来年,石田一直等着他。过去,阿定反对他跟这个根底不正的女人交往,他也曾试图与石田断绝关系,可感情这东西说不清、道不明,因而背着老母,冈村与石田仍未断线儿。此时他想再向母亲提出来试一试。人越老越顽固,尽管阿定娶儿媳心切,可还是拒绝接纳石田。已经50岁出头的冈村,不再是恋情缠绵的年纪,考虑婚姻问题也冷静、现实多了,他这次再婚的出发点是“不能总让母亲操心,也不要让儿子为他担心”,更不能引起家庭失和。所以,见老母还是反对,他便下决心不再考虑迎娶石田之事了。
  之后,冈村给石田写了最后一封信,表示了歉意,希望她忘掉自己。此时居住在大阪的石田,见信后明白自己已没有做冈村夫人的任何可能了,给他回了一封如泣如诉的离别信,不久便择人另嫁了。可怜的石田,自打在上海的交际场上认识了当时的冈村中佐后,等了他10几年,最终还是没能成为尊贵的将军夫人。
  冈村师团长露出再择佳偶的意思,下面自然有人给他张罗,一张张年轻姑娘的丽照送到他的面前:有的亭亭玉立清纯可爱、有的妖艳丰满姿色撩人,学生、演员、职员应有尽有。冈村宁次倒的确不是个专贪美色之辈,那些浑身透着无限青春活力的妙龄女子,他深恐受用不起,这回择妻的标准是要寻一个年纪稍大、性格成熟且像理枝那样贤惠、温和的女人。
  这年11月初,又有人给他牵线搭桥。女方叫加藤知惠,家住青森县南津轻黑石町,本人曾在当地的一所女子学校教书。由于种种原因,36岁的加藤女士一直没有嫁人。两人第一次见面,冈村即“对她印象很好,感到她是个性情温和的人,并相信她会很好地伺候自己的老母”。看来他这次再婚,有些为阿定娶儿媳的意味,主要是为理家着想。
  与加藤认识不到1个月,冈村即向上打报告请求结婚。因为转年开春,第2师团就要开赴满洲,他要抓紧把四谷坂町的家安排妥当。日军高级将领结婚,须由军部禀奏天皇批准。12月2日,天皇批准冈村宁次结婚。17日上午,冈村携加藤知惠共赴坂山桥大神宫,按日本宗教习俗举行婚礼;中午,邀为数不多的亲戚和知己在大松阁办了几桌酒宴,整个婚礼过程就算完成了。虽然他结婚的消息在驻地仙台的报纸上作了登载,但婚礼仪式却办的冷冷清清,大概是因为他内心觉得有愧于石田,或许是因为他对闪电般娶来的这位新娘,毕竟认识的时间太短了,感情还没到达一定的火候,因而兴致不高。
  尽管新郎52岁了,新娘也已36岁了,但因当时日本时髦蜜月旅行,所以他俩婚礼后去了趟伊豆的汤河原,在那儿小住几天,冈村便携新娘返回了仙台军营。部下们嚷着要喝长官的喜酒,冈村只好掏腰包在司令部的大餐厅内又办了一次婚宴,全师团住级以上的军官几乎全都参加了。在众人交杯换盏、笑谈风月的酒席上,部属们觉得“当新郎的师团长阁下,始终是很难为情似的”。
  婚后不久,加藤知惠便离开了仙台,去东京的四谷坂町操持家务、照顾婆婆了。免除了后顾之忧的冈村宁次,从此全力投入第2师团开赴侵略战场前的准备工作。
  当时日本之所以决定向中国东北增兵,除对付当地再度形成抗日斗争高潮外,还有深刻的国内、国际背景。
  “二二六事件”后,冈田启介内阁辞职,广田弘毅继任首相。广田组阁时,起初曾想让一些所谓的“亲英美派”自由主义者人阁,例如他推荐了吉田茂任内阁外务大臣。但是,广田提出的阁员名单遭到军部的坚决反对,内定任陆相的寺内寿一大将甚至表示拒绝人阁。与英美等民主国家中政府阁员不得由军人担任的制度不同,日本内阁里的陆相和海相规定必须由现役军人充任。这种制度造成的恶果是:如果军方不满意,它只要不派人人阁,内阁就无法组成;它要整垮哪一届内阁,只要那两个担任阁员的现役军人宣布退出就成了。由于寺内寿一以拒绝入阁相威胁,广田只好将先前提出的阁员名单撤下,按军方的意思重新确定了内阁各大臣的人选,外相一职又提出了几个人,军方还是不满,最后索性由他自己兼任。这样,广田内阁总算在3月上旬得以成立。从广田内阁的建立过程可以看出,该内阁一开始就为军方所控制。
  广田内阁成立数月后,由首相、外相、陆相、藏相、海相组成的5相会议制定了《国策之基准》,明确规定日本当前的“根本国策”是“外交和国防互相配合,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从这个“根本国策出发”,对大陆政策的基本方针是“希求满洲国的健全发展和日、满国防的巩固,消除北方苏联的威胁,同时防备英美,具体实现日、满、华3国的紧密合作,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仔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此时日本对其各主要劲敌的方针及其所使用的字眼是:对英美“防备”,对苏联是“消除威胁”。也就是说,把准备反苏战争放在首位。因为苏联经过几个5年计划,已实现了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日本惊恐不安,怕苏联的力量直接威胁到它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统治,企图以巩固伪满政权为手段,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物力资源,趁苏联还未强大到不能匹敌的程度,与之较量一番。
  在日本军部的幕僚层中,不少人也是这么主张的。其中,持此议最强烈者是冈村神交已久的朋友石莞尔。石原的资历比他浅,军衔职务也一直比他低,但冈村非常佩服和敬重石原的聪明才智,认为此人是日军中难得的“极具远见的谋略家”。早在1931年3月,石原就炮制出《为解决满蒙问题之作战计划大纲》,为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做了军事理论准备。1935年8月,石原调任参谋本部任作战课课长;1936年“二二六事件”后,随着军部首脑大换班,参谋本部也进行了改编,石原担任了新设的指导战争及判断形势的第2课课长。
  石原认为:参谋本部过去只有具体的作战计划,而缺乏富有远见的战略计划。日本不能随意列举假想敌国,而置外交、国力于不顾。以目前日本国力针对世界陆军强国苏联和世界最大的海军国美国同时进行陆海军备,归根到底是不可能的。即使进行了军备,但缺乏进行战争的物质资源和生产力,也不能进行长期战争。日本不能陷入与苏、中、美、英同时作战的困境。他说:“皇国与盎格鲁一撒克逊人(指美、英)之决战,乃为统一世界文明所进行人类最后、最大之战争。其时期未必久远。”但当前要“首先倾注全力制服苏联”。日本的所谓“制服”,不是说马上对苏进行一场全面战争,而是加强对“满洲国”的全面建设,强化日本在那里的控制能力,“俾使苏联放弃对远东之攻势,而转向印度与近东方面”。为了保持跟苏联较量的实力,就要以增加驻满洲兵力作军事后盾,同时在外交上“均应限制于能保持对英美亲善关系之范围内”。
  日本海军方面历来是主张“南进”的,因为这样可以使它从国库里拿到更多的拨款,进一步膨胀自己的实力。对于石原代表陆军方面主张的“当前国策之重点在于完成满洲国之建设,俾使苏联放弃对远东之攻势”,表示强烈反对,意见难以取得一致。经过激烈争吵。在广田首相的调解下,海军作了让步,表示将自己“南进”的主张与陆军“先解决对苏”的观点统一起来,由参谋本部于同年6月。制定出以“南北并进”为宗旨的国防国策大纲。
  所以,按照这个国防国策大纲的新精神,军部决定让冈村率第2师团开赴北满驻扎,除对管界内外所谓相当多数匪群不断进行讨伐、加强治安工作外,真正的任务,是进行对苏联军队作战的训练。对此,冈村宁次心领神会。
  对付苏联正规军跟对付东北抗日游击队,要求的作战方法大大不同。为了把军部赋予的这两项任务都完成好,把讨伐战斗和正规作战训练妥善配合起来,冈村等人煞费苦心。在仙台师团驻地,各部队成天进行紧张的出征前训练,各练兵场上狂呼嚎叫之声不绝于耳。当时的日军训练教令,比较注重单兵动作,训练士兵个人的射击、投弹及拼刺技能。冈村认为这还不够,要能跟苏军打正规战,部队应以集群训练为主,“因此,为有助于实战训练,我时常规定实施‘对敌阵地进行步兵中队攻击’的科目,特别指示‘一律使用实弹射击’。结果取得了相当的效果”。由于冈村的这一训练“改革”与当时的教令略有抵触,下面的一些旅团长、联队长及参谋们有些闲言碎语,“我以扩大射击战斗为理由,坚决使命令得以执行”。
  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官,冈村此人倒是讲求实际的,也要求部属不墨守陈规、机动灵活地处理情况。战后,他曾回忆率第2师团在北满驻扎时发生的一件事情:“1938年春,松花江解冻开化前不久,某持有一挺机枪的步兵分队乘一辆卡车渡江,陷入刚开冻的冰窟中,卡车沉没。此时,多数士兵从车上跳下获救,唯独机枪射手具有彻底爱护武器的精神,紧紧抱着机枪和卡车一起沉没水中”。冈村接到报告后,一方面感慨赞赏士兵的所谓“纯朴、驯顺美德”,一方面大骂其下级军官呆板、缺乏机敏灵活地处置问题的能力,并质问:“人命应比武器更为重要。分队长为什么不作‘扔掉机枪,跳下来!’的指示呢?”
  其实,整个日本军队就是一架法西斯扩张主义的战争机器。长期驯服教育下的官兵,无非是这架机器上一个个毫无灵性的零件,在这种结构下,要求官兵能做到机敏灵活无异于缘木求鱼。
  经过冈村的一番调教,本来就属精锐的第2师团,战斗力更加强悍,时刻准备登船跨海奔赴中国东北。
  1937年春,部队要开拔了,冈村想到了士兵们的心愿。
  冈村在这次任师团长以前,多半时间是在军部、驻外领使馆和军一级机关工作,实际带兵的时候并不多,但此人善于观察和总结经验,所以“自信对统率之秘诀,有所体会”。其邀得部下拥戴的“秘诀”,确实是他同辈中那些出自高贵门弟、平素又高高在上的将领所做不到的。他认为一个有素养的将领,带兵要“诚恳及热情。心怀感激,富于同情,重视人和。公私分明,身先士卒,苦乐与共”。到旅团、联队视察,他往往首先去慰问伤病员;分配副食蔬菜时,“如军需人员对优先供应伤病患者缺乏同情心时,应予以指摘”。死亡者,他要亲自参拜遗骨。饭后,勤务兵给他送来的水果,他也常令之分食一半。为避开洗澡时勤务兵拥上来探背,“我往往尽量快洗,不让他们服侍”。他觉得勤务兵也是日本军人,净干些整理被褥、鞋子之类差役的活,有辱他们的军人形象,因此平常他这类琐碎活计“一定自己动手”。同时,他认为“亲情之爱是构成人性的一大要素,亦为统率的根本。爱护部下必须深入体察部下的立场”。
  考虑到官兵们的心愿,他请求军部破例允许第2师团从新渴港登船启程。原来该师团士兵大多是日本东北地区宫城、福岛、新渴县人。而按照惯例,日军大部队出征国外时,要从该部队各单位中抽出部分官兵组成仪仗队作为代表,集体在皇宫庭院前向天皇遥拜。这样,整个部队就须从东京以西的宇品港上船。第2师团这次开拔,军部也是按惯例规定的启程路线和仪式。然而,冈村宁次要求破例,“我重视出征部队与家乡的精神联系;同时,师属关系的宫城、福岛、新渴三县知事,也恳求部队从家乡的港口出征。因此,向中央部请求免去宫城遥拜,而从盐釜或新渴出航。因系破例未能立即得到同意,但是,负责这项工作的参谋本部第3部部长冢田攻少将,似乎喜欢这一别开生面的新方式,给予很大同情,因此,最终同意了我的建议”。
  当时的日本国民在长期侵略扩张叫嚣的鼓噪下,狂热劲头不亚于军队,听说家乡的子弟被军部批准从家门口出征,“果然,三县官民大为满意,大批代表齐集新渴港,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大大鼓舞了官兵的士气”。
  1937年4月初,10几艘舰船载着第2师团越洋跨海驶向中国,这是该师团在短短几年内再次来华作战。老兵们对中国东北的风土人情是熟悉的,也领教过东北抗日军民的斗争精神,有些人谈起来还心惊肉跳。师团长冈村宁次的心情更是难以平静。如今所谓“满洲国”的治安状况再度恶化,既要对付抗日游击队,又要按军部的新精神应付北面的强敌苏联,任务是艰巨的。这两项任务他究竟要怎么干?且看下章分说。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