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第十九章 “租借法案”


        租借法案办法鲜,水龙救火作军援;
        甘当抗敌军火库,只求务实不宣传。

  从罗斯福当选第三届总统到日本袭击珍珠港为止的这一年内,美国的中立已经名存实亡,美国处于愈陷愈深的非交战状态。罗斯福不只一次地说过,“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巨大军火库。对我们来说,这是同战争本身一样严重的紧急情况。我们必须以我们将在战争中表现出的同样的决心,同样的紧迫感,同样的爱国和献身精神,致力于完成我们的任务。”
  “租借法案” 一事就在实际上表达了罗斯福的这种信念。 大选之后,他登上“塔斯卡卢萨” 号巡洋舰动身前往加勒比海度假。12月9日,海军的一架水上飞机在这艘巡洋舰旁降落,带来了丘吉尔的一封紧急信。这位首相后来说,这是他一生中写的最重要的书信之一。他在信中透露,英国的财政资源眼看就要枯竭。丘吉尔声称:“我们不能再用现款支付运费和购买其他供给品的时刻即将到来。”根据美国中立法和其他立法的条款,交战国必须用现款购买武器,并且不准向没有偿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债务的国家提供贷款。而英国用于现购自运的基金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首相未便提出解决财政问题的要求,然而他紧急请求美国拨出几千架飞机、几百万吨船只。他请求美国作出史无前例的努力。丘吉尔说,毋需美国出一兵一卒,“只要给我们武器,我们就会做好这件事。”
  丘吉尔在这封4000多字的长信里,还谈到了从北海到直布罗陀,到苏伊士,到新加坡的战争的总形势以及具体的细节。他详细讲到生产和运输这两方面的火急问题,说明德国轰炸机和潜艇的不断袭击给英国本土和地中海地区所造成的严重危险。首相在这篇难忘的文件的结尾表示相信,美国会支持英国事业,会满足他的迫切需要,但是关于总统究竟怎样设法去同国会和人民一道来完成这一切,他没有提出任何建议。
  首相这封信给罗斯福以深刻影响。英国的形势的确是严峻的。11月中旬,在不列颠之战中遭到败北的德国空军,对考文垂进行了猛烈的轰炸,造成1000多人的死伤,令人惊骇地显示了它的力量。这种饱和式轰炸,从英国一个城镇扩大到两个城镇,柏林的宣传员吹嘘说,要有计划地把全岛加以“考文垂化”。同时,敌人以非常凶猛的方式,对伦敦继续进行闪电战袭击。再加上希腊、北非战局吃紧,这的确对丘吉尔增加了难以估量的压力。
  在罗斯福收到丘吉尔那封信的第三天,他又接到国务卿赫尔的一封电报,告诉他英国驻美大使洛西恩勋爵去世的消息。罗斯福立即通过国务院给英王乔治六世发出一封电报,他在电报中说,听到老朋友去世的消息极为震惊,罗斯福确信洛西恩勋爵临死前希望向全世界发表的最后一句话就是这次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这决不是马马虎虎地表达例行哀悼。总统认为洛西恩勋爵是一位政绩卓著的大使。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是自由党党员,并且是劳埃德·乔治的密友;对于罗斯福的语言可以说深有体会,因此能把罗斯福的意图解释给丘吉尔听。他一直能够理解充塞在罗斯福前进道路上的国内五花八门的障碍,因此能以小。心谨慎地避免提出过分过急的要求,免得给总统增加困难。他在这个异常的时刻逝世,是一种重大的损失,因为看来几乎没有人能够取代他。
  第二天在回国途中,罗斯福闷闷不乐,一直在苦思如何解决对外援助的法律程序问题。人们只能说,罗斯福这位在政治上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在这次航行之中花了一些时间,去形成他杰作的格局,一已在他自己的心目中看清它的轮廓时,他就要所有的人理解得既快又透彻。
  12月16日,罗斯福回到华盛顿、他皮肤晒得泛黑,精力充沛而又洋洋得意。第二天罗斯福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记者招待会。他说:“无可置疑,在压倒多数的美国人的脑海里都认为,保卫美国的最好的直接办法就是英国能够保卫其本身。”然后,他突然离开这个话题,转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情景。他说:“历史上还没有一次重要战争是因缺钱而被打败的。一些人认为我们应该给英国贷款以便购买美国物资,另一些人则认为我们应该干脆把物资全部赠送出去。”罗斯福把这种想法描绘为“陈词滥调”。实际上真正提出这两种建议的人为数极少,不论哪一种.在国会里都没有被采纳的希望,可是罗斯福却把这两种建议都提到了,以说明他真正是一,个怎样通情达理的走中间道路的人。
  他说:“现在我正想要做的就是要取消美元的标记。这在在座的各位心目中是一件崭新的东西。我认为——要把这无聊的、荒谬的以及老牌的美元标记取消。”
  在这之前,罗斯福早就非正式地向他的顾问们提出了这一问题。为什么不对英国需要的物资和装备实行出租或出借呢?他用一个朴素的比喻透露了租借法的大概轮廓。他说:“假如我的邻居失火,在四五百英尺以外,我有一截浇园的水龙带,要是让邻居拿去接上水龙头,我就可能帮他把火灭掉。我怎么办呢?我总不能在救火之前就对他说,‘朋友,这条管子我花了15元,你得照价付钱。’那么我该怎么办呢?我不要15元,我要他在灭火之后还我水龙带;要是火灭了,水龙带还是好好的,没有损坏,那他就会连声道谢,原物奉还。但是,假设它被弄坏了——搞了些窟窿;我们也不必讲客套,就对他说‘我很高兴地借给你这水龙带,现在它被弄坏了, 不能再用。 ’ 他说:‘一共多少英尺?’我告诉他:‘150英尺。’他说,‘好,我照赔无误。’现在如果我拿回来的是一条可用的浇园水管,我就不吃亏。”接着罗斯福言归正传:“换句话说,如果你借出一定数量的武器,在战后得到归还,如果军火完好如初,没有损坏,你就不吃亏;如果它们损坏了,或者陈旧了,或者干脆丢失了,只要借的人认赔,在我看来,你就没有吃亏。”这一番浅显易懂的话,却使四座皆惊,支持罗斯福的人听后击节赞赏,认为是个高招;孤立派则目瞪口呆,满腹狐疑。曾经表示要与孤立主义告别而实际上还紧紧拥抱着孤立主义舍不得松手的范登堡嘟嘟囔嚷地说:“出借武器就像出借口香糖一样,你就甭想再收回来!”
  记者招待会之后,为说明战争局势的严重性,罗斯福决定通过广播发表炉边谈话。他在这次讲话中,一反常态,对鼓吹姑息的人痛骂一番,对纳粹进行了指名道姓的批评。他说:“我们不能用缩进被窝、蒙头大睡的办法去回避危险或对危险的害怕。任何想通过谈判来取得和平的尝试都是极其愚蠢的。”
  “一个国家要想同纳粹和平相处,只能以全面投降作为代价。”罗斯福进一步指出,“这种受人支配的和平,决不是什么和平。它只能是又一次休战,会导致历史上规模最庞大的军备竞赛,最富有破坏性的贸易战争。”“我们南北美洲各国所有的人,可能就要在纳粹的枪杆子威胁下过日子——这支枪装着爆炸性子弹,不但是军事方面的子弹,而且还有经济方面的子弹。”
  这就是罗斯福深刻的信念。这就是他制定的全部战时政策中的精髓。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这个精髓。但是,当时在美国和其他国家里,依然有相当多的人认为,英国还是向纳粹投降的好,中国还是向日本投降的好。
  1941年1月6日,在对这项建议进行最后润色的时候,总统出席了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发表了一年一度的国情咨文。罗斯福说,美国不会由于轴心国叫喊我们向盟国提供援助,违反了国际法,是战争行动,而不敢提供援助。“提供援助并不是战争行动,即使独裁者单方面宣布它是战争行动也没有用。当那些独裁者准备向我们发动战争时,他们不会等待我们采取战争行动。他们没有等待挪威、比利时或者荷兰采取战争行动。”
  罗斯福宣布美国政府当前的政策是:
  第一,根据充分表达出来的公众意志,而不去考虑党派偏见,我们保证全面加强国防。
  第二,根据充分表达出来的公众意志,而不去考虑党派偏见,我们保证全面支援抵抗侵略从而使战争保持在本半球之外的各地一切坚定的民族。通过这种支援,我们表达着我们务必要使民主事业取得优胜的决心;我们也要加强我们自己国家的防务和安全。
  第三,根据充分表达出来的公众意志,而不去考虑党派偏见,我们保证贯彻这样的主张,即从道德原则和对我们自身安全的考虑,决不允许我们默然同意由侵略者颐指气使和由绥靖主义者发起的和平。我们知道,持久的和平是不能以别人的自由为代价买得来的。
  在国情咨文中,总统还提请本届国会授权并拨给充分的款项,去制造更多的军火和多种军用物资,以供移交现在同侵略国家进行实际战斗的国家。
  四天以后,罗斯福总统把决定实行的代号为“H·R·1776的租借法案”提交国会,标题是《进一步促进美国国防及其他目标的法案》。就这项法案展开的辩论非常激烈,远远超出了国会的范围。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第一主义者”和主张援助盟国的保卫美国委员会,在全国各地利用电台、广告、传单和报纸上的声明来制造声势。国会收到了成吨的信件,好斗分子还在国会议员的办公室里静坐。双方都认识到,租借法案标志着一种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局面;如果批准这项法案,那就意味着美国已经从一个慎重的中立国变成了一个活跃的非交战国。
  共和党的总统竞选人威尔基在参议院的一个委员会露面,对这项法案表示支持。一些心怀敌意的参议员则援引他在竞选中对罗斯福的指责来回敬他。 他反驳说:“我曾想竭尽全力击败富兰克林·罗斯福。我也曾设法不手软。结果他却当选了总统。现在他是我的总统了。”在座的人都为他鼓掌。林白上校是反对派的主要作证人。他说,英国的抗战毫无希望,美国应该用它的武器进行自卫。参议员惠勒把租借比作1933年毁坏农作物的做法。他宣称:“新政的三国联盟对外政策将毁掉1/4的美国青羊。”尽管国会内孤立派用各种方式进行阻挠,国会外“美国第一委员会”这类组织大叫大嚷进行煽动性宣传,但是英国处境确是发定可危,西半球已难隔岸观火,罗斯福一再警告,重洋已非美国的可靠屏障。总统的警告使美国人民得到深刻印象。民意测验表明,72%的人支持这个法案。
  形势逼人,大势所趋。经过两个月的辩论,国会以压倒多数批准了租借法案。1941年3月11日, 罗斯福总统将它签署为法律。欣喜若狂的丘吉尔为租借法欢呼,说“这是任何国家历史上最好的行为”。《租借法》不仅支持了英国抗德战争,而且在以后,还支持了苏联的反法西斯卫国战争。斯大林在1945年6月13日对《租借法》作了很高的评价:“根据这一协定,美国在整个欧战期间作为租借向苏联提供了武器、战略物资和粮食。这一协定起了重要的作用,并大大促进了反对共同的敌人——希特勒德国的战争顺利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向盟国提供了价值大约500亿美元的货物和劳务。
  罗斯福在取得《租借法》的重大胜利后,抓住时机,趁热打铁,保持前进的势头。3月30日,总统命令将停泊在美国港口的84艘德国及其附属国的船只予以没收。在5月15日通过相应法律时, 民主党议员支持率达92%,共和党议员也有40%表示支持。
  为了保证《租借法》的实施,为了确保运输物资送到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和人民手里,罗斯福宣布采取海军护航措施。海军作战部长史塔生透露,在罗斯福作此宣布之前,美国海军已经在远达2000英里的海洋上游弋。华盛顿专栏作家艾尔索普和金特纳认为,护航决定势必增加美国海军与德国潜水艇冲突的机会,因此他们断言罗斯福此举是用来制造美国采取强硬行动的借口。
  罗斯福的护航决定是根据希特勒的“海狮计划” 作出的。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后,希特勒称霸西欧的敌人只剩下一个英国了。而英国在西欧战争中已遭受严重的损失,陆军正在整编,国民警卫军还在受训,武器弹药奇缺,只剩下500门炮、000辆坦克。西欧战争时,英国硬着头皮保留下来的700架战斗机和500架轰炸机,要保护数千里长的海岸线,简直是顾此失彼。希特勒诱降失败后,决心用武力摧毁这个国家。他调动数千架飞机对英国的港口和城市轮番进行狂轰滥炸,但都被英雄的英国人民粉碎了。尽管林白声称德国空军不可战胜,希特勒还是不能夺取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于是他放弃对英国的入侵,转而设法切断它在大西洋上的生命线。1941年上半年, 德国潜艇击沉了756艘驶向英国港口的商船,还打坏了1450艘。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损失的吨位不久就会超过英美两国造船厂的补充能力的两倍。史汀生和诺克斯敦促罗斯福命令美国海军开始护送船队,以保证安全运送美国补给品。陆军部长说,派船出去让潜艇击沉,就好像把水倒进有漏洞的浴缸里一样。他主张必须采取相应的强硬行动。
  1941年的整个夏季, 罗斯福在船队问题上一直曲折地前进。5月27日,他宣布“全国处于无限期的紧急状态”,向美国人民公布了德国潜艇击沉的商船数目。总统根据大多数人怕卷入、怕打仗的思想,发表了长篇广播讲话。他说:“我们面对的迫切问题是陆地和海上的军事问题。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上不能从一厢情愿或感伤主义出发。我们面临的乃是铁一般的冷酷现实。”
  “谁也不能在今天晚上预言,独裁者们的行为什么时候将会发展成为对于本半球和我们自己的进攻。但是,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静候他们进入我们的前院就等于自杀。”总统进一步指出:“在你的敌人乘坐一辆坦克或一架轰炸机来向你袭击时,如果你等到看得见他的白眼珠时才开枪,你就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罗斯福说:“对于现代战争的突然打击力量有一定了解的人,等待敌人去取得进攻的立足点是愚蠢的。采取一种战略,首先防止这种敌人取得立足点乃是人之常情。据此,我们已经在南北大西洋水域扩大了巡逻范围。我们在稳步地增加执行这项巡逻的舰艇和飞机。大家都知道,大西洋舰队的实力在过去一年里有很大的增强,现在还在不断地充实。”总统强调关系生死存亡的战争现实,正迫使各国从单纯自保出发,作出严峻的抉择。
  罗斯福重申美国关于海洋上自由航行的传统主张。他说,“我们正在把我们的武装力量置于战略性军事地位;我们不会对使用我们的武装力量去打退进攻有所迟疑。”总统宣布全国处于非常状态,并且要求“竭尽国力和授权的最大限度去增强我们的防务”。罗斯福这篇讲话发表在珍珠港事变前的半年多。它受到了美国绝大多数人的欢迎。人们纷纷给白宫打电报,表示支持这种强硬立场。总统惊讶地对舍伍德说: “95%的电报表示支持!我估计,对我这次讲话要是支持和反对的人各占一半,我就够走运的了。”
  1941年6月22日(星期日)凌晨3点半,希特勒采取了不宣而战的强盗惯伎,突然对苏联发动进攻。德国的仆从国意大利、芬兰、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也一道参加了侵略苏联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具有决定性的大战,在苏联国土上展开了。法西斯侵略军的来势异常凶猛,总共出动了190个师的兵力,其中有153个德国师、 19个装甲师和14个摩托化师,3700多辆坦克、4900多架飞机、4.7万多门大炮和193艘舰艇。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向苏联发起大规模进攻。 希特勒妄想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闪电战”,在6个星期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打垮苏联,在冬季到来之前结束战争。希特勒吹牛皮说:“我们只要在门上踢一脚,整个破房子就会倒下来。”
  苏德战争爆发后,立即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美国有些内阁部长和高级将领,力主乘机向法西斯展开进攻。陆军部长史汀生说:“直接率领大家去赢得大西洋战役的胜利的大门已经为你敞开。”然而,罗斯福仍然希望保持一种半交战状态,不想同纳粹德国发生公开冲突。这位总统本能地认识到,德国对苏联的入侵已经扭转了战争的进程,并认为这是在美国不直接卷入的情况下促进他抵抗希特勒的政策的一个机会。他对陆军部长说:“我认为,向俄国提供各种合理的弹药援助,对美国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罗斯福虽然密锣紧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可是他仍然受到来自两方面的强大压力:参战派的有力人士如伊克斯、史订生、诺克斯、摩根索等都认为如解救被希特勒奴役的国家,美国非参战不可,越快越好。孤立派则大声喊叫,对英国只能采取除战争以外的援助方式,绝对避免投入战争。罗斯福本人的态度是,一方面对德国保持强大压力,同时却谨慎从事,走一步看一步,既注意德国可能采取的反应,又十分注重公众舆论的动向。罗斯福曾对急不可耐的参战派谈了自己的心事:“我从伍德罗·威尔逊那里得到了经验,以巨大的分裂使国家投入战争是件多么可怕的事。如果我们要投入战争的活,我要使大家团结一致。”他还引用威尔逊的话说;“当我们要同德国打仗时,找们必须弄清楚,全国不仅同我们一起打,而且还愿意同我们一起打到底。”
  希特勒进攻苏联,使世界战局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罗斯福在密切地注视着苏德战场的形势。正是:侵苏狼烟起,纳粹陷龙潭。速夺终成梦,闪电遭破产。欲知后事如何,日看下章分解。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