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14 峥嵘岁月


    泪流满面的爱迪生拒绝进场
    让这个世界在车轮上飞奔吧
    大萧条笼罩美国,老福特却要给工人加薪。
    短命的7美元工作制
    “沙漠中的绿洲”——英克斯特
    大骚乱发生在新型福特汽车出厂前
    “—人的朋友”这一神话的破灭
    亨利·福特对美国的报复
    福特的秘密档案

  1929年10月21日,亨利·福特的“大众历史博物馆”举行了隆重的揭幕典礼。福特之所以选择了这个日子,是因为这一天也正是他的好朋友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电灯50周年和发明白炽灯泡15周年的纪念日。
  在迪尔本的历史上,恐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热闹,也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有这么多的名人聚集在这里。美国总统胡佛专程从华盛顿来到这里向亨利·福特和托马斯·爱迪生表示祝贺,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玛丽·居里(居里夫人),美国著名喜剧作者威尔·罗杰斯,大名鼎鼎的奥维尔·赖特等人都来到了这里。福特和爱迪生还邀请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位本世纪的科学巨人虽然没能来美国,可是他选择了在这天通过九年前发明的无线电广播发表讲话,向全体美国人民,向爱迪生和福特致敬。大批新闻记者穿梭其间,整个晚会的实况要通过无线电广播向全国播放。
  晚会就要开始了,可是大家惊奇地发现,这次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82岁的托马斯·爱迪生还没有到场。宾客们都有些不安,老福特也很着急,担心有什么变故出现。
  “福特先生!”一名负责迎宾的仆人气喘吁吁地跑进大厅,“托马斯·爱迪生先生到了,可是他不肯进来。”
  众人大吃一惊,一起来到宴会厅外,只见老发明家坐在门前的台阶上,像个孩子似的在不停地抹眼泪。
  “托马斯,这是怎么回事?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亨利·福特来到爱迪生的身边,也坐在台阶上关切地问。
  “我犯过那么多的错误,我没有脸进去,没有脸去面对这么多的来宾!”爱迪生抽泣着说。
  亨利从自己的晚礼服里掏出手绢递给了老人:“托马斯,不要这样想,要知道,你的发明对人类是多么重要啊!”他接着指了指身后的来宾,“你看今天这么多的客人,总统先生也来了,他们代表全体美国人,代表世界所有的人向你致意。”
  “爱迪生先生,如果您还为自己的成就太少而感到惭愧的话,那么我们这些人就无颜在这个世界上立足了,您的贡献是巨大的。”胡佛也过来安慰老人。
  “我没脸进去,没脸面对麦克风!”爱迪生执意不肯进去。
  其他的来宾围拢过来,继续劝说老人。老福特招手叫来爱德塞,然后轻声吩咐他,让他去把爱迪生夫人请来。
  没过多久,本来不打算参加宴会的爱迪生夫人赶到了这里,经过她的劝说,白发苍苍的爱迪生终于站了起来。在众人的掌声中,亨利·福特搀扶他走进了大厅。
  晚会的点睛之笔是爱迪生在众人面前重现他当年发明电灯的情景。客人们簇拥着爱迪生来到他的实验室,这座建筑是亨利·福特专门派人从爱迪生那儿一砖一瓦地拆下并复原到迪尔本的。看到实验室里熟悉的一切,老发明家的眼泪禁不住又流了下来,众人也都激动不已。这位老人正是在这样一个地方,把数以百计的发明创造奉献给了整个人类。
  在福特和胡佛总统的陪同协助下,爱迪生烧制了一根碳化纤维作为灯泡的灯丝,老人稍稍镇定了一下,然后用特制的镊子把纤维接在了灯泡里,全体宾客都屏住呼吸注视这一切,整个房间鸦雀无声。
  亨利让人熄灭了室内的电灯,然后他站到了麦克风前:“现在我提议,为了纪念这个光辉的时刻,我请求正在收音机前的所有美国人都把自己家中的电灯熄灭。”千万个美国家庭照他所说的做了。
  “现在,让这个世界亮起来吧!”随着福特的话语,爱迪生接通了电源,灯泡里的碳化纤维立刻发出了耀眼的亮光。胡佛带头鼓起掌来,其他的来宾也纷纷鼓掌喝彩,爱迪生激动得浑身颤抖,他又一次老泪纵横,依次和众人紧紧握手拥抱。
  “让这个世界在车轮上飞奔吧!”望着面前这个激动人心的情景,亨利·福特在心里对自己说。他的确有理由为自己骄傲,在T型车的时代结束后,亨利·福特仅仅用了半年就把新一代的A型车奉献在世人面前,创造了新的辉煌。福特坚信:A型车的成就将会超过T型车,从而把他送到一个更高的起点上。
  然而,形势并没有像他所预料的那样发展。就在这次轰动全国的庆祝活动结束后仅仅三天,“黑色星期二”使美国股票市场彻底崩溃,美国陷入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场危机。一个月后,美国总统胡佛把全国的主要企业家召集到华盛顿,指出了目前情况的严重性,要求大亨们把企业的工资冻结在现在的水平上,以便能渡过难关。
  危机一开始,亨利·福特并不在乎,他坚信自己远离股市,依靠生产的做法会使他顺利渡过危机。“我们没有股票这个瘟疫。”他常常自豪地说。然而他没有想到,这次危机的程度竟是如此之深。仅仅一年的时间,也就是从1929年10月危机开始到1930年底,整个美国大约有5000家银行倒闭,600万人失业。
  然而,亨利·福特又开始酝酿新的措施,就在参加完总统胡佛召开的会议后,亨利·福特就宣布:福特公司将实行7美元工作制,也就是说,福特汽车公司将把普通工人的最低日工资在当初6美元的基础上再提高1美元。同时,对于公司那些工资水平早已超过7美元的员工也实行同等水平的加薪,只有“学徒工”仍保持6美元的日工资。在危机到来的时刻,亨利·福特的这个举动轰动了美国,成为继5美元工作制、T型车的诞生、新一代A型汽车研制成功之后的又一个引人注目的事件5福特和他的公司又一次成为舆论界的焦点。
  “实行新工资的理由很简单,”爱德塞后来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解释说,“我的父亲认为,在危机到来的时候,他希望每个工人的口袋里能够多一点购买力,从而为渡过经济萧条做一点贡献。”
  然而,后来许多经济界的学者指出:虽然亨利·福特的确实行了令人眩目的7美元工作制,可是他用其他巧妙的手法抵消了新工作制带给工人的好处,甚至加大了对工人的剥削。首先,福特解雇了大批工资超过7美元的工人,然后再重新把这些工人招募到其他部门,给他们以7美元的工资;其次,工人们为了得到梦寐以求的7美元工资,被迫接受了更加繁重的生产任务和更加苛刻的工作条件,从而提高了生产强度;最后的一种降低成本的办法更具隐蔽性,就是把鲁日工厂的许多零部件生产任务转移到其他生产成本较低的公司,一位美国专栏作家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一针见血的指出:“这种行为从头到尾都是在用别人的血汗制造自己的巨额利润。”
  从20年代末开始,随着汽车工业超过钢铁业成为美国第一大产业,底特律也成为美国的第四大城市,这次危机对汽车工业的打击也是巨大的。1931年底,底特律就有21万的失业大军,还有10万名工人被迫离开了这座城市,重新回到农村或远走他乡谋生。1932年,新当选的底特律市市长弗兰克·墨菲在向城市公共委员会提交的报告中指出:该市的自杀率比危机前的几年上升了30%;每天大约有4000名儿童加入接受救济的队伍;底特律有15家银行宣布倒闭,3万多户人家的存款血本无归。到1933年,底特律集中了整个密歇根州70%的失业人口,全州33%以上的工薪阶层连续四年完全处于失业状态。
  “从总体来说,危机是有益的。”1930年的圣诞节之夜,亨利·福特夫妇来到了儿子爱德塞的家里,参加豪华的圣诞家宴。老福特一边品尝着桌上的美味佳肴一边针对当前的形势侃侃而谈。
  “因为危机就像是一副泻药,经济在经过多年的剧烈膨胀之后就像是一个消化不良的病人,肯定会出现今天这种局面。如果大家都能认识到这一点,那么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可是工人们受不了,”爱德塞并不赞成父亲的观点,“即使是没有失业的工人也在抱怨他们的收入不足以维持整个家庭的消费,甚至连购买足够的食物都出现了困难。”
  “这个问题很好解决,”老福特把餐巾放在桌上说:“如果工人们没有粮食吃,那就多让他们吃一点蔬菜吧!至少我们自己的工人应当这样做,过了圣诞节我就把这事布置下去。”
  老福特并不是在开玩笑。圣诞节过后不久,所有的福特工人接到通知,为了使工人及其家庭能够安然渡过危机,每一个工人都必须和公司签订合同,在面积为4000英亩的福特农场种一块菜地。这项工作由贝内特监督执行,亨利为了向工人表明他的决心,干脆把自己的花园也让了出来。
  1931年11月,几辆黑色的轿车驶进了鲁日河边的一个叫做英克斯特的村庄。从村里向远处望去,鲁日工厂烟囱林立,而这个小小的村庄却是破落冷寂,犹如一个贫民窟。这里的居民原来几乎全部都是福特工厂的工人,其中大部分是黑人。危机爆发后,他们失掉了自己的工作,在这里艰难度日。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债台高筑,由于这里的居民完全丧失了支付能力,所以电力公司切断了电源,连警察也不到这里来,政府既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对这里进行整顿和救济。
  亨利·福特和爱德塞带领几个管理人员从汽车里走了出来,他们还邀请了城市公共委员会的官员以及许多新闻记者。
  “我要把在高地工厂和在鲁日工厂的经验搬到这里来,让这里的人都能够凭借自己的劳动很好地生活下去!”老福特说话的口气就像是一个救世主,“我要让这个小小的村庄成为美国社会的一个典范,让大家都知道,我们究竟该怎样对付危机,该如何防止形势的进一步恶化。”
  在福特父子的安排下,福特公司在这里建起了廉价商店,以低廉的价格向居民们出售福特农场生产的粮食和其他生活用品。福特又专门拨出一笔资金,建起了职业培训学校,鼓励人们在村庄周围开垦荒地,并且为愿意耕种的人家提供种子。另外,还为妇女们开设了服装班,买来缝纫机供她们学习技术和生产产品出售。福特还为每个曾经在鲁日工厂工作过的人提供三美元,把这笔钱集中起来作为偿还债务的基金。很快,中断已久的电力供应恢复了,福特医院的医生也定期到这里来为居民们治病。就这样,不到几个月,这个败落为贫民窟的小镇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这简直是沙漠里的一块绿洲!”等再次来到莫克斯特的时候,人们不禁对面前欣欣向荣的景象赞叹不已。老福特趁热打铁,1932年初,他买下了全国200家大报的整个版面,向社会宣传他在英克斯特的成就,想在舆论界掀起一股新的浪潮。可是出乎他自己预料的是,这一次并没有引起强烈的反响。
  “新闻媒介的那帮家伙究竟是怎么了?”老福特对此困惑不解。他哪里想到,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应当归咎于他自己经常发布的一些混乱的言论。
  美国一位作家把亨利·福特在危机期间的言论做了一个简单的汇总,我们在此摘录几条,大家就可以悟出点什么。
  “贫困者几乎都产生于不愿思考,因而不愿辛勤工作的那些人当中。”
             ——《前进》 1930年
  “经济复苏的迟缓是一件好事,否则人们不会从这种病态中吸取教训。”
         ——底特律《自由新闻》 1930年9月7日
  “一般人如果不是陷入困境不能自拔的话,是不会去干一天工作的。”
          ——底特律《新闻》1931年3月16日
  “从总体来说,萧条是有益于健康的。”
         ——底特律《自由新闻》1931年10月20日
  “如果我们都能意识到的话,目前是我们经历过的最好时期。”
            ——《画报评论》1932年10月
  “我认为,这次萧条教育了许多人,使他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去热爱自己的同胞……我们的确在经济灾难中发现了一种福音。事实上,现在并不存在萧条。”
          ——底特律《时报》1933年12月18日
  尽管亨利·福特经常做出一些令人吃惊的举动,可是这次他对危机的认识却有些太天真和离谱了。明明处在危机中,他却视而不见,许多人甚至怀疑这个即将步入古稀之年的老人的脑子是否出了问题,所以已经不太在意他的那些“奇怪的言行”了。
  与此同时,福特公司的A型车的销售量却在直线下降。早在1929年底,离开福特汽车公司来到通用公司的威廉·努森就研制成功了六缸的雪佛莱轿车。克莱斯勒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新一代“普雷姆西”牌汽车。这些具有更高性能的汽车从30年代起逐渐占领了美国汽车市场,很快压倒了福特的A型车。1930年,通用汽车公司又一次压倒了福特公司,占据了美国汽车市场的1/3。到1931年,福特公司的情况更加糟糕,销售水平甚至不及上一年度的一半,全年公司共亏损3700万美元。
  1931年底,福特大力宣传的7美元工作制终于维持不下去了,于是悄悄改回了6美元,1932年又降为4美元。福特公司的工人人数也下降了将近一半,近5万名工人被迫离开了工厂,加入失业大军,以致底特律市市长弗兰克·墨菲跑来找爱德塞,抱怨福特公司让如此多的失业人口流入城市。
  “我们也没有办法。”爱德塞无可奈何地说,“全国所有的地区,所有的人都没能摆脱这场灾难,我们公司的情况也非常不好。就拿危机刚刚爆发的1929年来说,我们公司仅在农村就卖出了65万辆汽车,而1932年还不到6万辆。我已经被迫签署了一个文件,公司为了能维持最低的销售水平,要求雇佣的每个工人至少要有几百美元以上的存款,或者由他负责去找来一个愿意购买汽车的亲戚或朋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继续雇佣他。”
  “这简直是以物换物,是历史的倒退!我真没想到你们的情况是如此糟糕;”墨菲对曾称雄一时的福特公司落到这种地步也感到痛心。
  面对严酷的现实,亨利·福特又一次意识到,A型车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如果要打垮竟争对手,争取在危机之后东山再起,唯一的机会就是研制八缸发动机和新一代汽车。老福特谢绝了社交活动,穿上带补丁的衣服,就像以前几次一样,一头扎进迪尔本的技术实验室里,和工程师弗雷德·汤姆斯一起投入了紧张的工作,这种极为先进的八缸发动机被命名为V-8型。爱德塞和索伦森向老福特提出:为了避免因研制新一代的V-B型发动机而造成福特汽车的断档,应该在原有的A型车的基础上加以技术完善和改造,开发新一代的B型车作为过渡,老福特接受了这个建议。为了让索伦森能够协助年迈的父亲开发新发动机,爱德塞独力承担了B型车的开发任务。
  在研制新型汽车发动机的过程中,尽管亨利·福特的旺盛精力和顽强的斗志使其他人惊叹不已,但是偶尔发生的令大家摸不着头脑的事件仍然无情地告诉众人这样一个事实:亨利毕竟是一个69岁的老人了,他变得越来越多疑。一天,老福特从报纸上读到这样一个消息:克莱斯勒公司也正在研制新型汽车发动机。消息只有寥寥几行,但是看到这个消息的老福特却像受惊的马一样跳了起来,从自己的办公室冲到实验室,挥舞手中的报纸,向那些正在从事研制工作的员工们愤怒地咆哮:“是你们,是你们这些家伙把我们的秘密泄露给了该死的克莱斯勒,我要解雇你们!”大家已经习惯了他的怪异行为和突如其来的怒火,所以干脆装聋作哑,沉默是金。老福特骂了一会儿,就灰溜溜地走了,至于解雇的事当然也就不了了之。事情过去没几天,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阿尔弗雷德来访,由于此公对老福特态度恭敬,以汽车行业的晚辈自居,结果使老福特非常高兴,甚至领着自己的最大的竞争对手来到实验室,向他展示V-8型发动机的模型。
  经过4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福特公司的B型车和V-8型车终于研制成功,特别是V-8型车,仅仅为了研制它投入的研制费用就达5000万美元之巨,每辆售价只有465美元(豪华型为650美元),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款把高效、高速和廉价完美结合起来的汽车,以至于在以后20多年的时间里。V-8型汽车及其生产线一直都在不断完善和发展,成为福特汽车公司的精品。又有谁相信,领导并完成这一切的福特,已经是年近70的老人。
  为了赶在1932年3月举行福特新车的揭幕典礼,福特公司的生产线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改建,许多工人因此失去了自己的工作。由于再也不能忍受高强度的工作,特别是为了反抗以贝内特为首的监工们对工人的高压管理,抗议随意解雇工人和降低工资,底特律的共产党人正在酝酿一场福特工人大罢工。
  大批失业的福特工人是罢工的主力军,还有一部分工人也加入,他们打着“我们要工作!”、“工人们,不要怕,向前进!”的标语,拿着一份写着要求得到工作、要求降低劳动强度、废除工厂密探、保证每天上下午各有15分钟的工间休息、实行6小时工作制、救济失业工人的请愿书,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1995年9月,在中国四川省举办了一次规模盛大的国际电视节。美国选送的一个节目就叫《福特和他的汽车公司》。在这部电视片中,记者采访了当年曾经是福特工人的几位老人,以下是他们对大萧条中发生在福特汽车公司厂门外的这次游行的回忆。
  悲观失望的空气在底特律弥漫,人们把自己的失望和愤怒都指向亨利·福特,他的工厂因为生产线改造而关闭了半年。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失去家园,失去财产,失去工作,人们觉得是福特让他们失望,的确是这样,如果福特不能卖出他的汽车,那他能干什么,他会继续生产汽车吗?工作又会从何而来呢?亨利·福特本人也不可能阻止经济大萧条,但是他是一个可以利用的象征,最后人们决定在福特汽车公司外进行一次示威游行。”
  1932年3月7日早晨,冒着零下摄氏几度的严寒,3000人开始向鲁日汽车工厂进发,共产党人是这次游行的组织者,大多数游行者是被解雇的汽车工人,其中很多人是几年前因为亨利·福特5美元一天的“欺骗”而首批来到底特律的。游行者们来到城市边缘福特的统治区域,那里的警察命令游行者向后退。可游行的一名领导者站出来发表一篇声明,他说:“好了,我们已经到了,我们这么远来,现在是向后转退回去,还是向前进呢?”人群发出高声的呼喊:“向前进!”人们就这样向前进了。人群蜂拥通往鲁日汽车厂的米勒大街,警察开始放催泪弹,游行者们则拿起冰雹大小的冻土块还击,消防队员开始喷洒冻水以阻挡人们前进。哈里·贝内特亲自走出工厂调解,和几个工人的头头扭打起来。在搏斗中,贝内特被一块冻土块击中头部,昏迷过去。从当时记者拍下来的记录片上看,后来在警察的掩护下,血流满面的贝内特被两名厂里的职员抬了进去。
  就在这时,警察和福特的厂卫队向工人开火了。
  一名当年的女工回忆道:“我记得人们开始发疯似地跑,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现在我才知道,警察发射了催泪瓦斯。”
  另一名工人说:“我看见三个工人倒下,我还看见一个女人也倒下了,还有一名黑人被枪弹击中,那情况真惨!”
  警察和福特汽车工厂的保卫人员从鲁日汽车厂里向外开火。一名女工描述说:“我丈夫好像在上面,他看见了我,我当时在米勒大街,他高声向我喊道:‘安娜!安娜!他们打中我了!’”
  顷刻之间,25名游行者和一名纽约《时代》周刊的摄影记者被击中,而且都是在背部中弹,四个人当场毙命。
  “当我到达那里时,空气中充满了催泪瓦斯的气味,人们正在抖落衣服上的冰霜,这是警察的消防水龙头所造成的。一些人在哭泣,这种经历确实考验人们。”
  “我认为它让人们表现出了人身上所具有的一些了不起的品质。”
  “我非常难过,那情景太惨了2我简直难以去想象它!”
  事件发生时,亨利·福特、爱德塞和索伦森正在迪尔本一起吃午饭,当他们得到消息来到工厂的时候,游行队伍已经被打散了,厂内外一片狼藉。看着受伤的贝内特,亨利·福特脸色苍白,眼泪也在眼眶里打转,就像躺在面前的是自己的亲儿子一样。他亲自陪送贝内特来到福特医院,仔细向医生询问贝内特的情况。为了表彰贝内特的“勇敢行为”,福特叫人把一辆崭新的“林肯”牌豪华轿车作为奖品送到了贝内特家,并且天天来医院看望他。贝内特只在医院呆了几天,就口到了工作岗位。当然,头上是缠着绷带的,还带着一大块鲜艳的红色,许多人认为是他故意用红墨水染的,为的是引起别人的注意,炫耀他的勇敢精神。
  几天之内,福特的安全保卫人员在鲁日汽车厂集中了催泪瓦斯和弹药,用机关枪和炮台加强福特家的安全保卫以防不测。
  在游行死难者的葬礼上,乐队首先演奏美国国歌,接着演奏《国际歌》。
  “在游行的那一天,我看见那些人倒在路边的血泊中,从那天开始,我彻底变了,不再是从前的我了。”两万默哀者加入了葬礼的游行。
  “我同默哀者一起游行,这应该是一次全美国都看到的和感觉到的抗议。我们相信国家应该知道,在经济萧条最严重的时刻,在米勒大街发生的这一切和在美国的东西南北数百座城市里发生的一切。因为这是人民在呼救,国家应该听到人民的呼救声。”
  到了夏天,挨冻受饿的美国人在华盛顿同联邦军队发生了巷战,富兰克林·罗斯福将竞选美国总统,美国真正的经济大萧条才刚刚开始。
  这次流血事件发生后,全国的新闻舆论一致指责福特汽车公司和当地警察的野蛮行为,认为这是对美国法律的公然挑战。一向对工人比较仁慈的爱德塞也未能逃脱舆论的愤怒指责,至少有三家底特律报社的记者声称:在惨案发生的时候,赶到现场的爱德塞和密歇根的前任州长弗雷德·格林一起站在鲁日工厂内的一个制高点上观看了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尽管外人谁也不知道老福特当时在什么地方,可是鲁日厂外的枪声终于揭露了亨利·福特的真面目,也使得福特以“工人的朋友”自居这一神话彻底破灭。所以在这次事件之后,心中有鬼的福特父子都装聋作哑,闭口不谈此事。
  在这次大萧条的初期,最心安理得、有足够的资金自立、用不着向其他银行借贷的资本家,恐怕就是亨利·福特了。即使是在平时,福特也总是在自己各种大小不一的保险柜里塞满了现金,而且福特公司在接受客户的预订时一律收取现金,所以他有足够的支付能力,而银行家和股票投机家们则被危机彻底打人了深渊。全国的金融界都陷入一片混乱当中,底特律的情况更是如此,以坎茨勒的监护集团为首的金融证券业几乎完全崩溃。1933年1月1日,一位客人从华盛顿专程赶到底特律拜访了亨利’福特,他就是美国当时的商务部长罗伊·D.查宾。
  “福特先生,我代表胡佛总统向您请求,希望你能以自己的雄厚实力来出面挽救美国的金融界,哪怕是底特律的金融界。”
  “可是,我的能力非常有限。”老福特眯起眼睛,对客人说。
  查宾苦笑着摇了摇头:“我们不要再捉迷藏了,福特先生,您究竟有多大的实力你我心里都十分清楚。我已经会见了底特律金融界的差不多所有头面人物,监护集团目前正处在危机中,您的儿子也卷了进去,对此您一定不会置之不理吧!”
  “我不是置之不理,而是确实爱莫能助。”老福特把双手一摊,“爱德塞要把公司帐上的750万美元现金拿去帮助监护集团,可是我决不同意他这样做!”
  查宾显然有些着急地说:“可是,我听说这是爱德塞先生已经承诺要做的事。如果不这样做,那么监护集团一定会倒闭的。最可怕的情况在于,一家银行的倒闭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大批银行被迫停业,这会使经济情况进一步恶化,最终也会影响到您的公司。”
  “我不在乎,”老福特固执地说,“该倒闭就让他倒闭好了、干脆让每个人都倒闭吧!我就是靠我自己的主见起家的,让其他的人也这样试试吧,如果这次金融崩溃让我失去了一切,那么我会从零开始,把一切重新建起来。”
  话不投机,查宾只好告辞。一个月后,查宾带着胡佛总统的一封信又一次来拜访亨利·福特。胡佛呼吁老福特和詹姆斯·库兹恩斯再度合作,以他们二人的力量,通过挽救底特律的银行家来把整个城市拖出危机的泥沼,但是这一呼吁再一次遭到老福特的拒绝。预定两周后就要卸任的胡佛的最后努力仍然未能实现。
  送走了查宾,福特一个人在沉思,他了解即将上任的新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也知道儿子爱德塞与新总统有很深的交情。
  “亨利,你之所以没有答应胡佛总统的要求,其原因恐怕不光是因为你讨厌金融界的那些家伙吧?”不知什么时候,克拉拉从楼上走了下来,出现在客厅里。她最近身体状况不是大好,所以很少出来见客。
  “克拉拉,你怎么下来了?”亨利赶紧起身,搀着妻子坐下。“你说得非常对,”亨利的脸上露出了幸灾乐祸的表情,“你一定还记得1919年5月我和底特律《论坛报》打官司那件事吧。”
  克拉拉点了点头。
  “那个六美分的判决结果深深地刺痛了我,”福特的眼睛里流露出仇恨和愤怒,“那一次是整个底特律舆论界联合起来和我作对,而那些一向嫉妒我所取得的成就的企业家们也加入了反对我的行列,至于金融界的那帮人更是没有一个好东西,他们在一旁煽风点火、落井下石。那时我就想,底特律、舆论界以及那些犹太寄生虫们,你们别高兴得太早,总有一天,我要让你们来求我,总有一天,我要在一旁看你们的笑话!”
  “我已经想过了,最坏的情况是新总统上台后宣布由政府接管银行,把银行收归国有,我并没有从中损失什么。我就不相信政府会轻易接下这个烂摊子,那个罗斯福当年因我的反战言论也在报纸上拼命攻击我。”
  “可是亨利,爱德塞也卷入了监护集团的事,你总得帮帮他!”母亲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儿子。
  老福特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都怪我前一段时间没有留心他的事情!闯了这么大的祸,他肯定会来哭鼻子的!不用你说,我也会帮他,可是我只是帮他从混乱中脱身,我可不管他那帮无耻的朋友们的事,随他们去!我估计,老奸巨猾的库兹恩斯也不会轻易介入的。”
  果然不出老福特的估计,密歇根州首席参议员、底特律前任市长、亿万富翁库兹恩斯也拒绝出面负起责任。1933年2月10日,密歇根州的各大企业家和银行家在一度成为底特律骄傲的监护大厦召开了紧急会议,讨论如何挽救监护集团和整个城市的银行系统。会上,自然看不到老福特和库兹恩斯的影子。按照美国联邦储备局的区域划分,底特律所在的密歇根州属于第14储备区,负责该区的美联储代表阿尔弗雷德·P.莱伯恩主持了这次会议。会议在悲观的气氛里吵吵嚷嚷了三天,然而改变不了这样一个事实——对于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来说,除了汽车5除了振兴它的汽车工业,没有任何办法能够使这座城市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三天的会议没有取得任何结果。2月14日,密歇根州长威廉姆·A·康斯托克正式签署了一项政府命令,宣布该州所有436家银行和信托公司以“银行假日”的方式停业一周,如果情况得不到好转则继续关闭。底特律的金融界终于没有逃脱崩溃的命运,它想成为美国中西部未来金融中心的梦想也破灭了。这是亨利·福特对底特律的报复,也是对整个美国的报复。
  福特公司在工作条件方面一向是比较优厚的,除了较高的工资水平外,在劳动保护方面也采取了许多措施。福特本人简直就有洁癖。早在1918年,他就在公司的车间都配备了通风机和换气扇,安装了避免灰尘和铁屑飞扬在空中的吸尘器,以便保持室内的清洁。清洁工每天把车间的各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玻璃窗透明锃亮。在他的授意下,车间和所有工作岗位的墙壁都被漆上了最适合眼睛观看的颜色——通常是绿色和蓝色,甚至连福特公司所属的煤矿入口也被油漆涂成了白色。为了保证工人的健康,公司雇佣了专职营养学家,规定工人的午餐盒饭中所含的热量不得低于800-900卡路里,由公司指定的公司专门负责供应。为了保证工人们的饮水,庞大的鲁日工厂设置了将近3000个饮水器,饮水的温度必须保证在50-60度。公司还规定:工人的衣物、劳动用具、所用的餐具都进行定期消毒。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福特公司的劳动保护措施在美国的所有工厂中是最先进的。
  在优越的工作条件背后,福特工人的精神生活极其贫困。随着工人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在胆战心惊的老福特授意下,贝内特加强了对福特工人的监视和迫害,福特工厂变成了一座由贝内特的内务部人员控制的集中营。1938年,在底特律《论坛》报上,记者约翰·奥布莱恩指出:贝内特控制的内务部的全部人员为3000人;而美国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的记录表明:福特公司1937一1939年间特工人员与实际生产工人的比例为1:30,但是各个分厂的情况有所不同,如雇有1000多名工人的堪萨斯组装厂在1937年的比例就达到每14名工人就有一名密探。《纽约时报》一针见血地指出:贝内特的内务部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特务机构。
  在工厂的各个角落,内务部的人员监视所有福特工人的一举一动,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洗手间和食堂,工人们的言行都有人作最详细的记录,工人的衣服、饭盒都经常被密探们翻来翻去。福特建立了档案馆,其中最庞大的一部分档案记录就是关于福特工人的。美国作家罗伯特·莱西在《福特汽车家族》一书中,详细摘录了这些档案的内容,部分摘录如下:

    11点09分,我见到E-4284(工人的编号)离开工段,买
  回两个腊肠三明治,我见到他用餐……”
   “下面是关于E-3349一天内在厕所消耗的时间记录:
    8:12-8:29  17分钟
    9:03-9:21  18分钟
    9:57-10:16 19分钟
    10:52-11:02 10分钟
    13:15-13:27 12分钟
    14:02—14:20 13分钟
      该名工人今天总计偷懒89分钟。”
    “时间:上午7:45分,地点:飞机场。在争论有关资本
  家的问题时,J-6347对J-5990和J-6993说:福特先生是……
  的一条狗。
    “附上J-6993的罗伯特·安德森和J-5990的路易斯·德
  内威西关于此事的证词。”

  后来,福特公司规定:工作期间不准坐,不准蹲,不准唱歌,不准谈话,不准吹口哨,甚至连微笑也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烦1940年,鲁日工厂一名叫约翰·加罗的雇员被解雇,解雇的原因是他曾与其他工人一起大笑”,使得生产流水线“可能因此减慢了半分钟”,在上班期间,工人们一律一言不发,面无表情,冷漠的面孔从工厂一直被带到家里才稍稍松懈下来,久而久之,“福特式面孔”就成了外界称呼这些福特工人的代名词,许多到福特汽车公司参观的人都常常被工人们毫无生气的表情所震惊。美国记者雷蒙·丹尼尔于1937年10月五日在《纽约时报》上描述了他所见到的福特工人午餐时的情景:工人们蹲在地上,一言不发,表情呆滞,只顾大口嚼自己的食物,相互之间并不往来。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工人和其他雇员人人自危,神经高度紧张,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和信任,对监工和贝内特的密探们更是畏之如虎,神经脆弱的人因此会彻底崩溃。1935年,鲁日工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氰化物中毒事件,造成了工人的死亡,一名福特工厂的雇员被传唤到法庭作证。正当这名身体健康的雇员在法庭上陈述自己的证词时,突然脸上露出了恐惧的表情,然后大叫一声昏倒在法庭上。后来才知道,他昏倒的原因就是发言时突然看见自己在工厂里的顶头上司走进了法庭。工人们后来也想出了一些相互之间传播信息的方法,他们发明了一种被称之为“福特私语”的交流方式,其特点就是不动嘴唇。遇到复杂的情况,工人们就写纸条,然后把纸条捆在生产流水线的零配件上。这种方式的好处是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即使纸条被密探们发现,也查不出究竟是出自哪一名工人之手。
  福特的密探们在工厂外也对每个工人进行严密监视,监规范围甚至扩大到工人的业余生活和家庭生活。据说,贝内特的手下仅便衣密探就有数百人之多,他们经常以各种不同的装束和身份出现在酒馆、街头、居民区,监视工人及其家属的一举一动。如果福特的密探发现工人购买了一辆“别克”车或“雪佛莱”等非福特公司生产的汽车,那么这名工人将会立刻被公司辞退,罪名是“对公司和公司的产品没有信心”。即使是雇员的妻子或子女购买了其他公司生产的汽车,这名雇员也会受到越来越明显的排挤,直至该雇员卷起铺盖卷走路为止。
  贝内特的密探们不仅把他们灵敏的鼻子伸向工人,甚至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也不例外。老福特本人就专门雇佣了密探来监视自己的儿子,至于索伦森、莱布尔等人的举动也逃不过他的眼睛。就拿前文中说到的老福特的私人秘书莱布尔那次所谓的“失踪”来说,充分体现了贝内特的密探网的威力。由于受到贝内特的排挤和巨大的工作压力,心理失衡的莱布尔在没有告诉任何人的情况下,驾车离开了底特律,漫无目的地在公路上乱闯。经过一天的行驶,他来到了离底特律600英里之外的特拉弗斯城,以化名住进了一家旅馆。为了寻找莱布尔,贝内特发动了他所能动用的最大力量,整个密歇根州以及周围地区的所有福特经销商、加油站管理员、铁路售票员、各级警察和贝内特自己的密探们,全部加入了搜寻的队伍。除此之外,莱布尔的大名还上了各种报纸的头版头条。直到看见报纸上的消息,镇定下来的莱布尔才意识到自己闯下了多大的祸,他从旅馆给公司打了一个电话,通报了自己的去向。贝内特立刻派了一文一武两名密探,前者是负责工厂选举事宜的弗思·都南,后者是拳击家埃尔默·霍根。他们很快赶到特拉弗斯城,在对莱布尔仔细询问了一番后,将其“护送”口了底特律。对于这名高级管理人员,莱布尔受到的优惠待遇是没有被搜身。后来,贝内特得意洋洋地告诉莱布尔:从他失踪后,贝内特的情报网总共送来了六条发现莱布尔行踪的准确情报,足见其效率之高。
  对付工会是福特密探们的主要任务之一,为了从工会内部获取工会成员的名单,福特内务部的密探们还设法打人工会去侦察。为了顺利达到这一目的,他们经常采用贿赂工会领导人的做法;如果行不通,就干脆化装成工人。1937年6月,好大喜功的贝内特对记者们吹嘘说:内务部的骨干分子中有一半是秘密活动分子,他们的公开身份是普通工人,而且还获得了工会的会员证。
  下面是一名混入工会的福特密探参加一次当地共产党员组织的集会的详细记录:

    “谍报15:
    关于联席会议的报告:英国第一支部和俄国第二支部。
    晚上7:30,第一街140号,联谊礼堂,出席会议者共61人。
    格林同志当选临时主席,施卡钦格、约翰逊、埃尔鲍姆、伯尔特、琼
  斯、拉什顿和我被选入委员会……(琼斯及拉什顿系公司高地工厂雇员,
  拉什顿是A楼一楼机工,琼斯为同楼二楼模具工。)
    会后,谍报15号乘拉什顿的私人汽车回家。路上,15号竭力表明自己
  的激进思想,表示并不在乎被工厂解雇。在分手前,拉什顿对15号透露:
  福特公司90%的机工是‘社会主义和布尔什维克’。”

  从1937-1941年,凡是被怀疑为同情工会的福特雇员,或被解雇,或被降级,此类事件在福特汽车公司发生了上千起之多。在贝内特打手们的干预下,工会的各种活动根本无法开展。1936年3月23日,为了能通知福特工人参加工会的活动,美国汽车工人工会甚至租用了一架飞机,飞到鲁日工厂的上空,然后用散发传单的方式来通知工人开会的消息。尽管贝内特的手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去拣那些传单,也未能阻止工会的这次宣传活动。这是贝内特少有的几次失败记录。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