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4 屡遭挫折


  来自市长的帮助
  市长给他发了一张“驾驶执照”
  见到了大名鼎鼎的爱迪生
  农民眼里的“魔鬼车”
  “现在就让我们办个公司吧!”
  “这下子他的生意要糟糕了”
  公司破产了
  汽车大奖赛上的冠军
  厄运再次临头

  尽管得不到父亲的理解,尽管大街上的人们一看到他就喊“疯子亨利来了”,可是,在底特律的公司里,亨利仍然是总机械师,月薪也已经涨到140美元。新车试验成功的狂热劲头过去后不久,亨利赶紧提醒自己该收收心了。在他试验车的这段时间,工厂积压了一大批待修理的机器,许多技术难题也等着他来解决,所以一回到工厂,亨利就又当起了他的总机械师,除带领工人们拼命干活以外,也还在琢磨改进自己设计的汽车的方案。当然,他还必须设法偿还由于发明自己的车所欠的债。为了还债,亨利不得不设法以200美元的价格很快卖掉了自己的第一辆汽车。他卖车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致儿子爱德塞在后来回忆这一段时,绞尽脑汁也没想起来对那辆“婴儿车”的印象。就在这个时候,又有人伸出了热情的手,帮助了亨利一家,这个人就是当时底特律的市长威廉·梅伯里。
  梅伯里市长也出身于一个富有的爱尔兰家庭,或许由于同样是爱尔兰人的缘故吧,他很早就和亨利的父亲老威廉相识。当年,就在亨利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老威廉就和当时还健在的亨利的母亲玛丽·利托戈特一起前往底特律参加了梅伯里的婚礼。
  梅伯里非常喜欢亨利,赞赏他的发明。殷实的家底使他有条件对亨利提供帮助,所以在从1897年1月到1898年底的两年时间里,亨利不仅还清了以前所欠的债,而且还在自己那简陋的工棚里设计并制造出了两台汽车。当亨利驾驶汽车在底特律的大街上走来走去时,人们的反应除了惊奇、新鲜之外,还有气愤和嫉妒。特别是许多马车夫,更是为常常必须给“那样一个冒着烟并发出怪声”的无马之车让步而感到愤慨。于是联合起来告到市政当局,认为亨利的所作所为妨碍了公共秩序,要求对他采取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梅伯里市长又一次出面保护了亨利。他特别挑选了一个公开的场合,把一张允许亨利可以在任何时间驾驶自己的汽车在底特律的所有街道穿行的许可证发给亨利,从而使亨利的行为从法律上得到了保护。在某种意义上,这张许可证或许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张以政府的名义颁发给个人的汽车“行车执照”。
  一天,亨利在公司刚刚忙完手中的活,老板亚利山大·道就把他找了去,提出让亨利跟他一起去纽约,参加爱迪生照明公司协会的年会。已经有几年没出过远门的亨利考虑了一下,就答应了。
  后来,在回忆起这段经历的时候,亨利不无骄傲地指出,这次陪老板去纽约,最大的收获就是见到了他心仪已久的爱迪生本人,而且得到了他的指点。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在纽约著名的长岛东方旅馆,爱迪生照明公司协会年会召开了。举行完简短的开幕式,人们来到宴会厅,亨利和自己的上司一起也端着酒杯在人群中周旋。突然,道轻轻碰了一下亨利,用端着酒杯的手指着不远处的一堆人。
  “亨利,快看!中间的那一位就是爱迪生先生!”说完,道拉着亨利向那边走了过去。
  托马斯·爱迪生面带微笑站在那里,手中也端着酒杯。这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带给了人类近千项伟大的发明。他有着一个高高的、充满智慧的额头和一双深邃的眼睛。亨利听说过不少有关爱迪生的故事,当然也知道,自己面前的这个伟人在少年时代就在开往底特律城的火车上卖报,因为不慎险些引起火灾,而被鲁莽的列车长打了一记耳光从而导致了失聪。
  人们在爱迪生的周围喧闹着,七嘴八舌地炫耀着他们的博学或者无知,为了使爱迪生能听明白他们的高论,他们说话的声音很大,还夹杂着一些手势。话题不一会儿就转到了动力机车上。爱迪生告诉大家,自己一直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研究用一组或更多组的蓄电池来作为汽车的动力。这时,道把亨利推到了爱迪生面前。
  “我们这位年轻的伙计已经造出了一辆用汽油驱动的车了!”道对爱迪生说。
  亨利望着爱迪生。他看到的是一双闪烁着智慧的友善的眼睛。为了能更好地让爱迪生明白自己的意思,亨利拿出笔记本,用一支铅笔飞快地画出了几幅草图,同时大声对发明家作着解释。爱迪生非常认真地看着这些草图,把手放在耳朵上以便能听得更清楚。
  “你的想法是对的,年轻人,”听完了介绍,爱迪生对亨利说:“继续干下去吧,千万别放弃!”接着,伟大的发明家转向其他的人,然后拉着亨利的手臂对众人说。“这种车比电车更优越,因为它能够给自己提供所需的动力。”
  还有什么能比爱迪生的赞赏更让亨利·福特振奋和激动呢!这就是亨利和爱迪生的第一次接触,也是他们后来所铸成的伟大友谊的开端。
  在当时的美国,已经完全具备了大力发展汽车工业的条件。美国的所有基础工业设施已经基本完善,生产汽车所需要的一切技术和设备都已经具备。早在19世纪80年代,美国人S.F.鲍泽就发明了可以自动计量单位的油泵,为后来加油站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钢铁大王卡内基此时也已经建立了自己的钢铁王国,美国的钢铁年产量已经占全世界产量的1/3。著名的固特异(GOODYEAR)公司早在40年代就开发了橡胶硫化工艺。80年代末,美国已经建成了7条铁路,总长度占当时世界铁路总长度的一半。然而,在马车运输和铁路运输之间,急需要开发出新的交通工具。地广人稀的自然环境,人数众多的中等收入阶层的现实存在等因素,都为汽车工业后来的大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一句话,在当时的世界上,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像美国这样发展汽车工业的条件得天独厚的国家了。
  对于当时的大多数美国农民来说,他们早已习惯了那种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田园牧歌式的家庭生活,把汽车看作“魔鬼车”,即使是城市居民也是如此。他们对于一边冒烟、一边发出突突的响声飞驰而过的汽车,在刚开始还有些新鲜感,然后就是反感和敌视了。在他们的强大压力下,这一时期美国许多地区的法律条文就充分反映了这种对汽车的排斥心理。如1899年,加利福尼亚州的圣拉菲尔镇颁布法令,要求汽车司机必须在任何过路的马匹300英尺外停车;1900年,佛蒙特州立法迫使每一个汽车司机“必须雇佣一名成年人在汽车前1/3英里处手持红旗为汽车引路”。1902年,辛辛那提市、萨凡纳市和旧金山市则规定:汽车在市内行驶的最高车速不能超过每小时8英里。另外,美国的许多大城市甚至禁止汽车使用大路。因为大路是专为马车准备的,汽车司机如果违反规定,就会以“破坏社会治安”的罪名被逮捕,有些倒霉的司机甚至被愤怒的农民打死。
  亨利·福特是幸运的,在底特律,威廉·梅伯里市长替他抵挡着排斥汽车的人们的闲言碎语,“而当时美国其他城市的发明家们就不一定有这么好的运气了,他们不得不去应付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强大压力。
  一天,市长梅伯里把亨利找去,给他介绍了一位朋友。他就是前来底特律市考察美国汽车业最新发展情况的工程师R.W.哈宁顿。
  “您好,哈宁顿先生!”亨利紧紧握住了工程师的手,“久闻您的大名,查里斯·杜里埃先生好吗?”亨利早就从金那里听说过,哈宁顿和著名的杜里埃兄弟之一的查里斯·杜里埃在一起工作。
  “您好,福特先生!我一到这儿,梅伯里先生就把您的事情告诉了我。”
  接着。亨利带哈宁顿去参观他在梅伯里的资助下生产的两辆新样车。在路上,哈宁顿向亨利介绍了他这次在美国各地考察所了解到的情况。
  当时美国的汽车业最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如何尽快地把汽车从机械师们的试验室里投入生产领域。在美国汽车业兴起之前,生产马车和自行车的交通工具制造业已经彻底地衰败了,原来属于这两个生产行业的大批生产商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始向汽车行业转移。在这些人当中,有斯蒂倍克二纳什、杜兰特和著名的费希尔七兄弟,还有亚历山大。温顿、约翰·威里斯、W.E.梅茨格、查尔斯·杜里埃、巴尼·奥德弗和道奇兄弟。“在发展汽车方面,全美国恐怕没有比底特律更好的城市了!”哈宁顿对亨利这样说。
  的确,底特律从80年代以来,就开始制造各种型号的船用发动机,并且很快成了美国的引擎制造中心,拥有大批熟悉蒸汽机和各种内燃机的技师和工人。另外,底特律的金属加工业和制造业都非常发达。作为美国主要的一个移民地区,底特律的周围还拥有大量来自欧洲的熟练工人。
  一边介绍情况,两人一边来到了亨利的工作间。哈宁顿戴上夹鼻眼镜,认真仔细地观看亨利的汽车。比起上一辆“婴儿车”,亨利的这两辆车显然完善多了。汽车有着高高的车轮、豪华的双人座位、铜制的车灯、用来挡泥的脚踏板……
  “汽车在设计方面是非常出色的,”在后来的报告中,哈宁顿这样评价亨利的汽车,“火花塞很先进,冷却箱的设计也很有特点,汽化器非常独特,车上的仪表很齐全,每个零件都精工细做,独具匠心……总之,整体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种车看起来可以在任何道路上行驶,不逊色于我们国家制造的其他任何一种车……”
  梅伯里了解,亨利的心愿是当一个汽车制造商,而不是单单窝在实验室替别人设计和制造样车。他也在帮助亨利寻找机会。1899年7月的一天,市长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他名叫威廉·墨菲,是底特律的商人,跟梅伯里市长一样,都是爱尔兰移民。
  “多谢你为消防队所提供的新设备!”梅伯里指的是不久前,墨菲出钱为底特律市的消防队购置消防机车的事情。
  “老朋友,你是了解我这个人的,一方面我是想为市民们做点什么,另一方面我这个人生来就对机器这玩艺儿有兴趣,所以当我听说市里消防队的设备太旧了,而邻近的费拉德尔菲亚恰好又新研制出了这种消防车的时候,就去买了几辆。”墨菲笑着摆了摆了手。
  “我最近对新出现的汽车这东西很有兴趣,如果能找到合适的人,我一定会为这种新奇的家伙投点资。”
  顺水推舟,听到墨菲有这样的想法,梅伯里马上把亨利·福特推荐给了墨菲。
  “我听说过你,一些人把你称做‘发疯的亨利’,可是我不这样看,我喜欢你的车。”看了亨利造出来的样车,墨菲这样告诉亨利。“如果你能把你的车开到这个城市西北部的法明顿,然后再经由庞蒂亚克开回来,而你的车在这60英里的路途中不发生任何问题的话,我会认真考虑你的想法的。”
  几天后,亨利调试好自己的车,开着它来见墨菲。墨菲先仔细观察了车内仪表盘上的各项数字,然后委派了一个人跟着亨利一起上路。亨利驾驶汽车顺利通过了这个考验,结果令墨菲十分满意。
  “好吧,年轻人!”黑菲开始让手下的人准备一份开业申请书,“现在就让我们办个公司吧!”
  有了墨菲牵头,加上市长梅伯里的热心张罗,1899年8月5日,在底特律市卡斯大街1343号,底特律汽车公司正式成立了。可以说,当时底特律市一大批有钱有势的人都做了该公司的股东。除了市长和墨菲,主要的股东还包括种子大王得克斯特·弗利、参议员托马斯·帕尔默、底特律经纪业大亨弗利德里克·奥斯本、实业家弗兰克·伍德曼·埃迪以及在航运、铁路、银行、保险等行业都有产业的大商人詹姆斯兄弟和休·麦克米伦。亨利·福特如愿以偿,任公司的机械主管和总工程师,并在新成立的公司中持有股份,新公司的资本为15万美元。
  新公司成立时也招来了大批记者,消息传遍全市,这下子,爱迪生照明公司底特律分公司的总经理亚利山大·道坐不住了,8月15日那天,他把亨利找来,两人在道的办公室进行了一次谈话。
  “亨利,报纸上的消息我看到了,祝贺你!不用我再多说什么,你的才能是有目共睹的,你是我们公司的最有才能的人,我们大家都非常相信这一点。”道还是很客气的,紧接着他把话题一转,“可是作为多年的朋友,作为你的上司,我不得不遗憾地指出,你现在所做的这一切是错误的。”
  “为什么?”亨利问。
  “因为你现在在外面所做的一切是没有意义的,汽油怎么能作为运输工具的动力源呢?”道摆手制止了亨利的分辩,又说:“我衷心地希望你把精力用在咱们公司的那些机器上,好好在电上动动脑筋,用你鼓捣车的那股劲头,看看能不能搞出点名堂来,别再去管外面的事情了,把那些不相干的事辞了吧!”接着,道又开出了一个诱人的条件。
  “年轻人,在公司里我又不大懂技术,总想物色一个合适的人选来担任公司的总管,到目前为止,我觉得你是最合适的。请你考虑一下我说的话,然后给我一个答复。好吗?”
  “我已经考虑好了,先生!”亨利回答。
  “你同意了?”道有些惊讶。
  “不,我决定辞职,辞职报告明天送来,非常感谢您这些年来对我的信任和照顾!”
  就这样,亨利离开了爱迪生照明公司,他在这儿工作了七年多。这一年,他36岁。
  离开公司之前,亨利找到了曾经和他共同试制新车的几个伙伴,问他们是否愿意跟他一起离开公司去新的工作岗位创业,可是伙伴们对此顾虑重重,经过再三说服,也只有年轻的爱德华·哈弗同意跟亨利走。后来,亨利又到费希尔兄弟公司挖来了弗利德里克·斯特劳斯。公司成立伊始,条件是非常简陋的,用斯特劳斯的话来说,他第一天和亨利一道走进车间时,只见车间空空荡荡,空地的中间摆放着刚运来的一台发动机和一台锅炉,此外就是一捆电线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亨利开始了艰苦的创业。
  就在亨利他们在底特律埋头苦干的同时,其他人也盯上了底特律发展汽车生产的优越环境。1899年,也就是亨利他们成立了底特律汽车公司的差不多同时,兰塞姆·沃尔兹也在底特律成立了一家生产汽车的公司——沃尔兹发动机公司。这家公司在底特律郊区,规模很小,甚至比不上亨利·福特的底特律汽车公司。但是事实证明,这家小公司的主人沃尔兹和他的伙伴亨利·利兰确实是汽车制造业的天才,他们的光辉很快就盖过了当时汽车行业的所有的人,包括亨利·福特。
  沃尔兹一开始就把批量生产价廉物美的汽车作为公司生产经营的核心。在生产过程中分工明确,由利兰负责车辆的传动系统,最后的整体组装由沃尔兹来完成,很快就在市场上推出了“快乐的沃尔兹”牌汽车,并投入批量生产。强调汽车生产的批量化,这一点对新生胁汽车工业实在是太重要了,因此后来人们把沃尔兹称为美国汽车的“批量生产之父”。
  在汽车业,另一颗闪耀的新星是亨利·利兰。与其说利兰是一名出色的机械师,不如说他是一名更出色的工艺大师。利兰70年代和80年代主要是在军火生产行业和工具制造业任职,到了90年代,他开办了自己的工厂,生产自行车和船用发动机。沃尔兹的汽车公司成立后,利兰父子开始为沃尔兹汽车提供零件,或许是长期在精密机械制造部门的缘故,利兰特别强调每个零部件的精工细做,对他来说,每个零件都是一件工艺品。他还为沃尔兹的汽车设计出了一整套传动齿轮。正是有了如此好的零部件,沃尔兹汽车才能在汽车销售市场上很快站住了脚。但是利兰对汽车业的最大贡献井不在于他为这一行业提供的精细的零部件,而是他的“零部件通用化”思想,在后来的几年里,利兰又把他的这一创新推入了生产领域。这种思想适应了当时的生产标准化浪潮,对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后来人们把亨利·利兰誉为美国汽车工业的“标准化之父”。
  还是让我们来看看此时的亨利”·福特吧。非常不幸,亨利从这次创业的一开始就犯了严重的错误,他把以前自己确定的生产“价廉物美、大批量”产品的原则抛在了一边,而是走向另一个极端。高档、豪华、纯手工制作、高速、单车生产。亨利仍像当初他发明第一辆汽车时那样没日没夜地苦干,把克拉拉和儿子爱德塞扔在家里。亨利的思维还没有摆脱手工制作的窠臼,只是作为一个发明家在接受别人的订货,而不是作为生产商去生产汽车,可以说亨利只是在“制作”而不是“制造”汽车。当时,公司其他管理人员发现了这一点,但是固执的亨利根本听不进别人的劝告。
  1900年1月,经过5个月的苦战,底特律汽车公司的第一辆汽车终于诞生了。这辆汽车就跟亨利在梅伯里市长的赞助下制作的两辆汽车一样,有着高贵的样式,豪华的装饰,可乘坐一名驾驶员和一名乘客,许多记者应邀参加了这辆车的揭幕典礼。
  在对这辆车进行评价时,舆论界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立场。当时的《底特律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用“平淡无奇”概括了对亨利制作的新车的看法,认为这种车与当时美国的其他汽车相比,决没有任何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这篇文章甚至不无讽刺地指出:“车身和城里跑的较好的马车相比没有什么区别,而且整个结构使人无法知道它的动力源……”
  《新闻论坛报》的记者则是相反的态度,他在报纸上详细记述了他这次参加试车的经历,并引用了一段他当时与亨利的对话:
  记者:“学会驾驶需要很久吗?”
  亨利:“几天,也许几小时,就跟学骑自行车差不多。”
  记者:“汽车在行驶时冒烟,而且车里还有汽油,危险吗?”
  亨利:“绝对没有危险!”(亨利信心十足地指了指路边的马车后,笑着对记者)“这下子他的生意要糟糕了。”
  可是厄运临头的首先不是路边的马车店,而是神采飞扬的亨利和他的公司。样车虽然出来了,可是价格昂贵,加上长达几个月的制作和等待过程,使得公司没有顾客上门,就连样车都没有销售出去,以至于亨利最后只好把车送给了市邮局作为“邮递车”来使用。公司的其他管理人员和股东强烈要求亨利采用新的生产流程和生产思路,把大批生产和销售汽车作为公司的经营原则。而亨利对此大为不满,他甚至把汽车生产过程看作是他个人的事情,不让其他人加入进来,他手下的工作人员甚至连一张草图都没有见过。随着矛盾的激化,亨利干脆躲了起来,连公司的人都找不到他。后来,克拉拉回忆说,那段时间亨利常常一个人到底特律城外的郊区树林里散步。
  1900年11月,亨利离开了底特律汽车公司。事后亨利说是自己主动提出辞职的,而公司其他人则称亨利是被公司董事会解职的。反正不管怎样,公司成立一年多来,总共亏损了近9万美元,亨利离开公司后不久,公司就破产了。
  可是也就是在这一年,亨利·利兰正式组建了自己的汽车公司,并且以底特律城的最初开拓者卡迪拉克的名字作为新公司的名字,他担任公司的总经理。这时的利兰已经年近花甲。1906年,利兰把三辆卡迪拉克汽车带到了伦敦,当着一大批专家和记者的面拆开,然后把拆下的零件混同起来,让工人当场用这些无法区分的零件重新组装成三辆成车,再立刻让汽车发动起来去参加长达500英里的高速行驶测验,三辆汽车全部通过了这样严格的检验。当时,利兰的这一举措轰动了世界汽车界。这位受人尊敬的老人后来又在汽车领域奋斗了整整20年之久。他于1909年把卡迪拉克公司卖给了通用汽车公司,并且继续担任这家分公司的经理长达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利兰父子又创办了林肯汽车公司,并设计出了著名的“林肯”牌汽车。当然,后来这家公司又戏剧性地并入了如日中天的福特汽车公司。然而,即使是在今天,“卡迪拉克”和“林肯”仍然作为美国最高档豪华的轿车,飞驰在美国乃至世界的大街小巷。
  也就是亨利在事业上受到挫折的这一年,美国其他的汽车生产商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1900年以前,美国的汽车展览都是以自行车和其他机械产品的展览会的分展的名义举行的。而从1900年开始,大量的新闻媒介和广告开始为汽车宣传造势。就在这一年,任期将满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华盛顿检阅游行队伍时乘坐了汽车,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乘坐汽车的总统。当然,出于对汽车可靠性的担心,总统那辆围绕着花环的检阅专车后面还跟着一辆用来应急的马车,这也在当时被传为笑谈。而总统乘坐汽车的行为却得到了舆论的广泛赞扬。这时的美国,已经生产了3.4万辆汽车,虽然其中的2/3是以蒸汽和电力作动力的。
  从1899年起就开始举办的美国汽车节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汽车节的举办地点在罗得岛的新港。在1900年的这次汽车大赛上,来自芝加哥的汽车大亨亚历山大·温顿以每小时38英里的速度在50英里的赛程中独占鳌头。这一胜利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声誉,使他一时间成了美国汽车制造业的骄子和新闻舆论的英雄。
  而这时的亨利·福特却不得不消受失败所造成的苦果。“他们给了我机会,可是我失败了!”亨利这样告诉自己的妻子,而克拉拉总是安慰他,希望能找出一些理由,来使自己的丈夫相信这次失败并不完全是他自己的过错,7岁的儿子爱德塞天真无邪的言语也常常使亨利紧绷绷的脸上露出笑容。
  “今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可是我的运气却是这样的差!”一天,亨利的父亲老威廉来看望他们,一家人来到市郊的林中散步,看着远处正在逗孙子玩的父亲,亨利突然又伤感起来。
  克拉拉暗自叹了口气,这一段日子里,亨利常常呆在家里,或许是由于这次挫折的打击,克拉拉发现丈夫变得越来越迷信。比方说,在街上一看见黑猫,亨利就赶紧判断黑猫是从左往右走还是从右往左走(西方民间传说:路上如果碰见黑猫从你身体的左边走向右边,就会带来好运,反之则会厄运临头);碰上“黑色星期五”,亨利就会整天呆在家里不出门。一个男人如果没有自信心,就什么也没有了,克拉拉深深懂得这一点。于是她还是设法来使亨利重新鼓足勇气。
  “不对,亨利,你弄错了!今年不是新世纪的第一年,而是上一个世纪的最后一年,明年,也就是1901年才真正是新世纪的开端呢!”
  “真是这样吗?”亨利停住了脚步。
  “是的,为此今年年初报纸上还专门讨论过呢!还做了一次公共舆论调查,结果大多数人都认为明年才是新世纪的开端。我当初决定从新世纪开始,每天都记日记,所以也是从明年开始。”克拉拉轻轻挽住亨利的胳膊。“亲爱的,坏运气到了头就是好运的开始,明年你一定会成功的。你想想,这次公司损失的资金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威廉·墨菲的,可是他还是那样器重你,你们还是成了好朋友,何况,你现在又有许多新朋友,他们一定会帮你的!”
  一提到这些好朋友,亨利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他们真是好人,也幸好有他们还了解我!”妻子的鼓励终于使亨利又燃起了希望之火。有人曾经说过:“把失败责任推给别人虽然不光彩,却是让自己摆脱痛苦的好办法。”亨利本来就对公司的那些不懂技术却又说三道四、指指点点的管理人员不满,所以干脆把一股怨气和失败的责任一古脑儿地推在了这些人身上。
  一我总是对的,总是我有理”,这种固执的甚至是不负责任的想法是亨利性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亨利真应该为自己庆幸的是,他不仅有一个任劳任怨的好妻子,也有许多认识到他失败的背后隐藏着的才能、赏识他、在关键时刻不抛弃他的朋友。
  威廉·墨菲就是这样一个人。或许是身上同样流着爱尔兰人的血液的缘故,墨菲和亨利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底特律汽车公司的倒闭所造成的近9万美元的损失,在墨菲眼里根本算不了什么。墨菲虽然不同意亨利把失败的所有责任都推给其他人的做法,但是通过这次合作,他发现亨利确实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是墨菲亲眼看着亨利造出了底特律汽车公司的第一辆、当然也是唯一的一辆汽车。车本身无可挑剔,唯一遗憾的只是设计的思路没有适应市场的需要。然而,亨利毕竟是把墨菲带入到新兴的汽车领域中去的第一人,对于这一点,墨菲也是领情的。所以在亨利辞职后,墨菲照样赞助亨利,使亨利继续醉心于研究功率大、速度快、装饰豪华的高性能赛车。在这一时期,亨利也得到了已退休的著名自行车比赛冠军、家境富有的汤姆·库珀的热心帮助,才华出众的青年制图家兼工程师哈罗德·威利斯也是亨利的合作伙伴和赞助者。
  就这样,亨利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很快制成了一种大马力的竞赛汽车,并且不断地改进它的性能,加大它的功率。工作之余,亨利常常和朋友们驾车出游,去感觉速度带给人的刺激和兴奋。
  1901年4月10日,墨菲又来约亨利一同驾车出去兜风。在路上,墨菲向亨利提出了参加将在秋天举行的年度汽车大赛的设想。
  “罗得岛汽车节现在已经成为新闻媒介的一个焦点,你是否考虑过去一显身手?”
  “还没有。”亨利回答。
  “你应该去,我知道你的想法,亨利,你肯定不会满足为自己和为朋友造一辆汽车然后只是开着它游山玩水。你要走出去,让大家认识你,让自己成为新闻媒介的焦点,这是最好的宣传自己的方法。”
  接着,墨菲告诉亨利,不久前,底特律的一个商人受兰赛姆·沃尔兹的委托驾驶一辆“快乐的沃尔兹”牌汽车去参加在纽约举办的汽车展览会,结果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一时间这种汽车成了大众的宠儿,订单如雪片般向沃尔兹公司飞来。
  “汽车节每年9月举办,在美国的富人当中,去参加罗得岛的这一盛会已经成了一种时髦,你要抓住这个机会。”墨菲再三叮嘱。
  “好吧!”亨利又一次加快了车速,黑色的赛车发出一声低沉的吼声,向远方的丛林驶去。
  1901年4月11日,这一天是克拉拉的35岁生日,也是亨利伉俪结婚13周年纪念日。墨菲和亨利的朋友一道前来祝贺,把整个宴会弄得喜气洋洋、热闹非凡。送走了客人,一家三口聚在一起,谈些轻松愉快的话题。底特律汽车公司解散后至今的5个月恐怕是自亨利搬到底特律以来最轻松的一段时间,他有更多的时间同家人和妻子呆在一起。
  “来,我的小爱德塞,咱们照个相吧!”亨利用手轻轻地拍了拍儿子的小脑袋。一听说要照相,小爱德塞不等亨利起身,就跑到一个木柜前,搬起一把椅子,准备站在上面打开柜子取出那架买了七八年的相机。爱德塞已经快8岁了,他的脸和头发像自己的母亲,而身材却像一个按比例缩小了的亨利——两条细长的腿,略显瘦弱的身体。当然,即使是同龄人中的高个子,也还够不着柜门的上层。
  亨利一下子从座位上起来,把刚站到椅子上的儿子抱了下来。
  “我的小男孩,”亨利喜欢这样称呼自己的儿子,“这样做太危险!记住爸爸的话,千万不要再像这样站在高处,更不要像其他孩子一样去爬树!”
  “我会小心的,爸爸!”爱德塞向亨利做了个鬼脸。
  “我们的小爱德塞最近可做了不少坏事。”克拉拉忍不住开始告状了。
  “上次,他爷爷来看我们,吃过晚饭后他非缠着爷爷要下跳棋不可,结果在下棋的时候还趁老人眼花不注意悄悄移动棋子作弊,最后当然是每一盘都赢了,就这样一直下到眼皮都打架了,才兴高采烈地去睡觉,连祷告都没有做……”
  听到妈妈在数落自己的“劣迹”,小爱德塞就低头撅着嘴,两手规规矩矩地放在前边,站在墙角,摆出一副非常可怜的样子。聪明的儿子早就摸透了父亲的心理,知道怎么做就能博得父亲的同情。
  果然,看到儿子的样子,亨利坐不住了,立即走过去把儿子揽在怀里。
  “我的小爱德塞是个好孩子,爸爸一天不回来,他就会给爸爸写信的。好了,今天是妈妈的生a,孩子,快去换上妈妈前天给你买的新衣服,咱们一起照相吧!”
  “我已经和墨菲商量过了,准备参加今年9月在罗得岛举办的汽车节,我要让我的赛车获胜!”临睡前,亨利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克拉拉。
  “亲爱的,到时候我一定和你一起去,你一定会赢的!”
  1901年10月10日,一年一度的美国汽车节在罗得岛举昏原定9月中旬举行的这项活动,由于新上任的美国总统麦金莱于9月6日遇刺身亡而推迟到10月举行。在这次大赛上,亨利·福特驾驶自己改进后加大马力的赛车一举战胜了包括亚历山大·温顿在内的所有对手,赢得了1000美元的奖金和那座温顿精心挑选来准备留给自己的雕花奖杯,并把奖杯摆在了自己家的客厅里。
  克拉拉在写给她的弟弟米尔顿的信中,是这样描述比赛当时的情景的:
  “亨利简直被给他的荣誉和汽车扬起的灰尘同时淹没了……当时我真希望你能在那儿,看到他的模样,听到他超过温顿时人们的欢呼声。观众们都疯了,一个男人把自己的帽子高高地抛向空中,等它落地后又不停地用脚踩。另一个男人用手杖来回挥舞,就连手杖打晕了自己的妻子也浑然不觉……亨利达到这一步是多么的不容易!下一步该是继续投资制造的问题了,我担心这对亨利来说更困难,因为富人们关心的是如何赚钱……”
  亨利的胜利使得幸运之神又一次光顾,就在比赛结束后不久,威廉·墨菲和其他几位企业家决定再次集资建立一家新的汽车公司,这家新公司被命名为福特汽车公司,他们都看中了福特这时拥有的全国性的声誉。
  的确,罗得岛的这次汽车大赛在亨利的一生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虽然在赛后他又走了一段弯路,但是这次大赛使亨利·福特的名字见诸全国各大报刊。比赛的结果不仅使他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得到了底特律富豪们的重新青睐,更重要的是,使他得以结识一大批美国各界的头面人物和富商,这对他后来的创业起家有着不可或缺的帮助。在这些人当中,有克拉拉的弟弟、药剂师出身、当时已经成为肯塔基著名的实业家的米尔顿·布雷安特,底特律的煤炭业大亨亚历山大·麦肯森,银行家约翰·格雷。亨利还在汤姆·库珀的介绍下结识又一位自行车比赛的全国冠军巴尼·奥德弗尔。他在底特律当机械师时就认识的老朋友奥利弗·巴塞尔也找到了他。奥德弗尔成了亨利的赛车手,而巴塞尔后来成为他事业的忠实的追随者。
  然而,这时亨利又犯一个致命的错误,赛车场上的成功使他在新成立的公司里继续着了魔似地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一种根本无法销售的大马力高价的赛车上,根本没有去理会董事会提出的生产设计方案。这次威廉·墨菲可气坏了。在召开的公司董事会上,亨利态度强硬,固执己见,拒绝接受公司董事会的要求。为了避免重蹈覆辙,董事会在经过讨论后,一致同意让亨利退出福特汽车公司,并请来著名的亨利·利兰担任总经理,把两家公司合二为一,统称为卡迪拉克汽车公司。亨利虽然获得了一些补偿,但是他不得不再次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他又一次失败了。
  亨利·福特平静地迎接了他所遭受到的又一次挫折——一被迫把自己的职位让给亨利·利兰,离开了创立不久的汽车公司。已近不惑之年的亨利开始冷静下来,思考自己今后的路究竟该怎么走。他又翻起了一年前好朋友奥利弗·巴塞尔送给他的一本小册子,这本小书的名字是《人生简论》,作者是奥兰多·杰伊·史密斯。这本书中,作者把生命的起源、唯物主义、神学和唯心主义的许多思想和观点糅在一起,从作者个人的角度,探索对人生应持的态度。亨利少年时,虽然也跟随亲人们去教堂祈祷,聆听牧师的传教,但由于他那时专注于鼓捣钟表和机器,所以在宗教信念上可以说并没有随着他的年龄相称地得到增长。《人生简论》的作者认为,人的躯体属于物质,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人的灵魂并不会随着肉体的消失而消失,换言之,精神是不灭的,灵魂是不死的,能够在生命结束的时候带着生前的意识进入下一个肉体。所以说人应该是永远进步的,因为每一次的存在都会是在以往的生命基础上的存在,是更高层次的存在。平心而论,尽管书中这种灵魂不灭的观点是唯心的,但是作者并没有像历史上的许多唯心主义者一样片面地鼓吹灵魂不灭和精神永恒,而是得出了一个积极的观点——人生应该不断进取,不断拼搏,只有在现实的存在中能够在人类的阶梯上上升几级,才能在下一次存在时为自己赢得更高的起点。
  “我终于明白了,”亨利对自己的妻子说,“每一次经验对于人来说都是有价值的,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因为这些经验可以永远积累下去,可以用到下一辈子,我们也因此而能不断进步!”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