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2 底特律城传奇


   底特律城与卡迪拉克传奇
   刚干了六天就被炒了鱿鱼
   “孩子,你一定会成功的!”
   钟表厂之梦的破灭
   快乐的乡间修理工与“舞林高手”
   愿爱情之花簇拥着你
   “把你的马车拴在星星上!”

  底特律,亨利·福特白手起家的地方,后来的美国汽车工业中心,我们在此费一些笔墨来回顾一下这个城市的历史吧。
  17世纪末,一群想前往东印度群岛探宝的法国探险者来到了五大湖区的底特律河,精于掠夺的欧洲人一下子就发现了最快的致富途径——掠夺当地的野生动物资源,贩卖皮毛。一时间,为数众多的掮客商人穿梭在这一地区,在英国殖民者和印第安人之间奔忙,捎带着也干些杀人越货、打家劫舍的勾当,通过这些手段一点一点积累起了巨额的财富。在这群人当中,有一个法国人名叫安东尼·卡迪拉克,与其他冒险家有所不同的是,他在为自己敛财聚富的同时也为法国在新大陆扩充势力充当急先锋。
  1698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接到卡迪拉克的奏章。在这份奏章里,卡迪拉克认为,如果法国能控制伊利湖到圣克莱尔湖之间的狭长水道,就能取得五大湖区2/3的航道和湖区的各大要塞,从而有利于法国在整个美洲与另一个殖民大国英国展开竞争。对于这种封疆拓土、掠夺争霸的事情,身为国王的路易十四当然是赞赏有加的。他立即指示当时的海军大臣对这一行动予以支持。
  1701年的夏天,卡迪拉克率领一支由士兵、皮毛商和印第安人组成的200余人的探险队沿底特律河道流而上,到达了今天底特律城的位置,卡迪拉克还以当时的法国海军大臣庞查特兰的名字命名了建立起来的底特律要塞。以他作为先导,大批的法国移民来到了这个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土地肥沃、丛林茂密的地方并定居了下来,从而使该地区成了整个五大湖地区最早、也是最大的移民区。后来,为了纪念这个底特律城的最早的定居者和开拓者,美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商利兰以卡迪拉克的名字来命名自己生产的新款豪华轿车并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形成了系列,这种高贵典雅、豪华大方的“贵族车”的车标所用的主体图案就是卡迪拉克家族的族徽,卡迪拉克汽车公司后来并人通用公司。
  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在几代移民的辛勤耕作和努力下,到了亨利·福特来到底特律的时候,这儿已经是初具规模了。居民已经超过8万人,其产品的产量在当时美国的所有城市中居第20位。在后来的岁月里,这座城市的发展更是引人瞩目,特别是它的动力工业的发展,从世界的角度来看都是个奇迹。1899年,底特律成为全国第10大城市,而到了20世纪20年代,其工业产值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芝加哥和纽约,这一切,可以说都与在1879年底乘马车来到这座城市的亨利·福特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亨利一来到底特律,就被城市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忙景象吸引住了。在此之前,他也随父亲不止一次地来过这里,虽然每次都是惊鸿一瞥、来去匆匆,却总有一种日见日新的感觉。他曾兴奋地把自己的感觉告诉父亲,而父亲却只是不以为然地说:“孩子,你只是看到了城市的表面,却没有看到城市黑暗的另一面。”老威廉接着反问亨利:“你知道美国之所以为美国,其最大的奇迹是什么吗?”不等亨利回答,威廉接着说,“就是这个国家的男人都有他们可以自由自在耕种的土地,就是像我们这样的移民有机会从贫穷变成一个富有的农场主。”其实,父亲的回答代表了当时许多外来移民的观点。
  “我还是先去找姑妈吧!”亨利对自己说。老威廉的妹妹瑞伯克这时早已成了瑞伯克·弗莱霍蒂太太,就住在底特律城。亨利很喜欢自己的姑妈,在母亲去世后不久,姑妈就从底特律城来到迪尔本,照顾着这个不幸的家庭,使这个一度处于瘫痪混乱的威廉一家逐渐适应了没有女主人的生活。也就是从那时起,亨利对自己的姑妈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有时随父亲进城,他们也会顺便去看望姑妈一家,所以亨利也知道姑妈家的住址。
  里瓦德街、杜波依斯街、格罗蒂奥特街……亨利穿行底特律的一条条街道,这些街道中有许多都是以一些到这个城市来的最早的法国移民的名字来命名的,这些名字的大部分直到今天还存在。一路上,整个城市都在大兴土木,有的街道开始铺设用碎石子作路基的柏油路,有的街道则干脆用结实的松木板铺地,空气中散发着一股清香的松脂味,这一切都使亨利感到新奇。
  姑妈一家热情地迎接他的到来,为了不使他们担心,亨利没有对他们说起自己离家出走的事情。第二天,他就出去找工作了。自从1830年起,10多个铁路公司就把各自的铁路线铺到了底特律,加上原来就很便利的水路交通,底特律的交通便利程度在当时美国的城市里是名列前茅的。亨利来到一家有2000多雇员、专门制造火车车厢的工厂(密歇根车厢公司),非常顺利地成了一名技工,日薪1.1美元(在当时是很高的工资)。亨利虽然年纪轻轻,但是他对机械的那种了解和迷恋程度给负责招工的工厂管理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找到了工作的亨利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他高高兴兴回到姑妈家,才发现自己的父亲已经坐在那里等他了。
  老威廉发现儿子失踪后,骑着马找遍了迪尔本的各个角落,直到了解亨利的玛格丽特发现亨利带走了几件换洗衣服和小工具箱,威廉才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我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的。”老威廉对自己说,作为父亲,他当然了解自己的大儿子究竟和自己有多大的隔阂,也知道亨利心中向往的生活和事物,但是他还是来到了底特律城找亨利回家,因为他是孩子的父亲。
  “我已经在这儿找到了工作。”亨利平静地对父亲说,威廉看着自己的儿子,知道亨利没有说出来的后半句话是不想跟他回去,父子两人都沉默了。
  “那是个什么样的工厂?”还是父亲先开了口。
  “是密歇根车厢公司,制造火车车厢的。”
  “我知道了!”威廉虽然不住在城里,但是有2000多雇员的工厂毕竟在当地还是为数不多的。
  “好吧,我的孩子,”老威廉站了起来,“如果你喜欢那样的话,你可以去试试。”
  威廉没有在底特律过夜,亨利把自己的父亲一直送上了朝迪尔本方向的大路。
  “我还是我的观点,孩子!城市总是伴随着肮脏和腐败,这与我们乡村的整洁和道德是无法相比的。”老威廉停住了脚步,转过身来凝视着远处的城市。
  “如果以后你改变了主意,只要你愿意,就回家来。”
  亨利含着泪水点点头,送自己的父亲上了马车。回到城里,他谢绝了姑妈一家的好心挽留,在外面为自己找到了一处新的住处。
  谁也没有想到,亨利的第一份工作仅仅持续了六天。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亨利上班后,就一头扎在车间里,熟悉新的工作环境,和其他的工人相处得很好,大家谁也不把这个大孩子放在心上。然而有一天,这些工人和车间的工头却不得不聚在一起,认真研究该怎么对付这个“毛孩子”了,因为亨利一个人用了一下午的时间修好了一台许多工人花了大量时间也没修好的机器,而且还对机器的传动装置进行了一个小小的革新,提高了机器的工作效率。年轻的亨利哪里想到,他这一下可算是捅了马蜂窝,因为整个车间的工人都为此感到面上无光。更有人提出,这个小子现在就这样让大家难堪,将来大家的饭碗还能不能保得住?商量的结果是,车间的工人和工头一起鼓噪,尽各人的所能在工厂宣扬了许多不利于亨利的言论,结果到最后,亨利不得不卷起铺盖卷走人,其间只有短短的六天。
  “还是妈妈说得对,”亨利对自己说,“别轻易露出你的全部本领。”
  正如我们在前文中所指出的,此时的底特律城本身就像一座巨大的工厂,到处在大兴土木,到处是轰鸣的机器声,一座座工厂以惊人的速度出现。早在1848年,钢城匹兹堡以西的第一座高炉就在底特律炼出了第一炉铁水;底特律著名的德莱·多克造船厂又建造出了美国第一条纯铁结构的真正意义上的轮船;1864年,底特律锅炉公司正式投产,并很快成为世界锅炉市场上的一支劲旅;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又为化学工业和炼铜制铜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条件。底特律的经济真正起飞开始于1871年。这一年,开凿多年的伊利运河正式开通,疏通了从纽约到布法罗(又称水牛城)之间的水路通道,从而使底特律的经济地理位置变得越发重要,便利的交通当然为工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一个想得到一份工作的熟练工人是不愁找不到工作的。亨利几乎就是在从密歇根车厢公司出来的同时,就又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开始了自己的学徒生涯。
  这个名为詹姆斯一弗劳尔兄弟公司的工厂从规模上与其说是一座工厂,还不如说是一个手工作坊更准确。当然,工厂的规模虽小,但是却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工厂的历史悠久,所以其加工工艺精湛,对自己的职工有一套独特的培养和训练方式;二是工厂生产的产品包罗万象,包括了各种各样的铜制品和铁制品,各类机器机床和其他生产工具种类齐全,用曾在这个厂工作过的其他工人的话来说,机器比工人的数量还多。
  亨利在这所工厂里当一名技工,负责在机床上加工一种机器的阀门。也就是在这所工厂里,亨利学会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技能,就是如何看图纸。作为一名新进厂的工人,当时的工资是很低的,每星期的工资只有2.5美元。当时,亨利的住处是租来的,每周的膳食费加上房租,他必须付给房东太太3.5美元。为了能弥补收支之间的差额,亨利想方设法去打零工挣钱。他负责保养和修理房东所有的煤气灯,每一周或两周可以不定时地挣到两个美元。他又来到一家卖珠宝和钟表的商店,以每晚50美分的报酬负责修理和清洗钟表。商店的老板罗伯特·马吉尔是个极其精明的商人,他虽然赏识亨利的手艺,可是由于怕顾客们怀疑这个年轻人的技术,所以和亨利约法三章,不让亨利把在此打工的事告诉别人。
  每天晚上,亨利拖着疲乏的身体,从钟表店向自己的住处走去。他不喜欢底特律城的夜晚,虽然城市的交通状况不错,然而由于工业发展过快,能源相对不足的弊病很快就表露出来。每到夜晚,耸立在街头的煤气灯柱和石油灯发出昏暗的灯光,即使是这样,为了节省能源,市政府议会还专门作出决议,规定每个月要有一周的时间关闭路灯,只依靠月光照明。亨利后来才知道,许多年前也曾经有一个小报童,每天清晨乘坐从休伦港开到底特律的早班火车来到底特律城,在底特律城基督教青年会的阅览室里孜孜不倦地读书,晚上又乘晚班车离去。底特律街头的灯火也同样引发了小报童的好奇和灵感,在后来小报童长大后,终于发明了电灯,为这个世界带来了永久的光明。这个小报童就是托马斯·爱迪生。他——亨利一生最崇敬的人,也是他的好朋友。虽然爱迪生很早就离开了底特律,但是这个城市的人也把他看作自己城市的骄傲。
  作为一个每天从早晨7点工作到下午6点的工人,只有晚上打完零工后的几个小时才是真正属于亨利的时间。也就是在这时,他才又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在鲁日河边的小树林里散步的情景,想起了那台从远处向他走来的蒸汽机。亨利对这台会走路的神奇的机器有着一种难以克制的情结,在底特律城喧闹的夜晚,也只有从远处德莱·多克造船厂传来的蒸汽机的声音才给他繁忙艰苦的生活带来一线希望。在后来的回忆录中,亨利·福特说:“用铁和发动机去代替血肉之躯的劳动,这是我始终不变的野心。”
  9个月过去了,工厂把给亨利的工资增加到了每周3美元,但是这一切已经留不住亨利的心了,他考虑再三,还是辞去了在詹姆斯—弗劳尔兄弟公司的这份工作。在亨利成名后,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或出于何种考虑,亨利喜欢把自己来底特律谋生的时间说成是1880年,而且他尤其不承认自己曾经在詹姆斯一弗劳尔兄弟公司当过学徒的这一段经历。是否因为他觉得这个厂太小太不起眼,所以如果承认在此工作过会影响他这个名扬全美国的汽车大王的声誉呢?我们不得而知。
  亨利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德莱·多克造船厂,并在其中的船坞蒸汽机厂找到了一份工作,虽然作为一名学徒,他的周薪又口到了2.5美元,但是天天能接触到各种型号的蒸汽机,是他的最大快乐。每天上班时,他忙于摆弄各种各样的蒸汽机,工间休息时,他常常一个人坐在一旁翻阅各种关于动力机械的杂志。厂里主管工程设计的工程师弗兰克·柯尔比非常喜欢这个好学肯干的年轻人,所以如果亨利有什么疑难问题,他都很乐意解答。一天,亨利必须把一辆装满了零件的独轮手推车从狭窄的跳板上推到船舷上去,在高高的跳板上,推着左右打晃的独轮车,亨利紧张得额头直冒汗。正在这时,地面上传来了柯尔比那洪亮的声音:“孩子!站稳脚跟!两眼平视前方,你一定会成功的!”
  “于是,从此以后,我就站稳了脚跟。”亨利牢牢记住了这句话和讲话的人。几十年后,他把柯尔比的名字刻在了爱迪生博物馆的名人录上。
  一天午间工休,亨利又像往常一样在翻阅几本介绍动力机械的杂志,突然,一篇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文章的题目是《异想天开的设计方案——汽油发动机》。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几乎所有的动力机械靠的都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所以这篇文章的作者也是以怀疑的口气和笔调介绍和描述了德国人弗里德里希·奥托发明的汽油发动机。“这怎么可能呢!?”亨利也摇摇头,觉得这样的发明简直是不可思议,当然,就像所有好学的年轻人一样,他还是仔细看完了这篇文章,其中的观点和设计创意都牢牢地留在了他的脑海里。
  由于工资有限,亨利还是每天去钟表店打零工来支付自己的房租和膳费。迪尔本的老父亲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儿子,他几次到底特律城来看望亨利。亨利刚到造船厂后不久,父子二人就在工厂的大门口见了面。亨利头戴工作帽,穿着工作服,衣服上沾满了油污,他不好意思地用一团棉纱擦着自己的双手,冲父亲微笑着,一点也看不出沮丧和疲倦,父子二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其实,不仅仅是父亲来看望亨利,每年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亨利都要赶回迪尔本去,帮助自己的亲人收粮食。这对于父亲也是种安慰,弟弟妹妹们也喜欢回家的大哥给他们讲一些城里的新鲜事,而一旦秋收的农活告一段落,亨利就又赶回城里。
  尽管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发财致富、出人头地的念头却总是萦绕在每一个像亨利·福特这样的年轻人的脑海中。一天晚上亨利干完活回到自己的住处,心里却在想着上班时工友讲的一件事。就在不久前,一个名叫威廉·戴维斯的渔商有底特律到处兜售他的一项发明专利——一种能从事长途铁路运输的食物冷藏车。后来,终于有一位为自己的过剩的牛肉发愁的屠宰店老板乔治·哈蒙德同他签订了合同,把一批牛肉从美国北部的底特律运往远方的波士顿。结果大获成功,牛肉完好无损并且在肉类奇缺的波士顿卖了好价钱,而渔商戴维斯的新发明也被世人所知,二人都发了大财,一举成名。像这样的事在当时的城市里,往往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
  “为什么不利用自己在钟表方面的特长呢?”亨利的心躁动起来。他披衣下床,拿起纸和笔,开始了计算。
  “谁都需要表,为什么不能跟别人一起开一家表厂,由我来当经理试试呢?”亨利在琢磨,“表一定要便宜,这样才能人人买得起,只有人人买得起才能卖的数量多,也就才能赚钱。”于是,他先给表定价,最后决定定在每只表卖50美分是最合适的价格。的确,在当时的美国,这个价钱确实是够便宜的。亨利又开始计算每只表的成本,寻找成本、价格和产量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最后得出结论,必须每天生产2000只表才能确保稳定的利润。2000只!天哪!亨利被自己的结论吓了一跳,这就是说,每年我必须得卖出去几十万只表才行!而这似乎是不可能的。可怜的亨利气馁了,他放下笔,翻身上了床。这个短短的钟表厂之梦只是刚刚开了个头就破灭了,这在当时对他的打击的确是很大的。然而,生产一种成本低、质量好、产量高、价格便宜以便能在大众中普及的东西的想法也就从那时起就印在了亨利的心中,也成了后来他的福特汽车公司致力于大众车的研制和开发的主导思想。
  时光飞逝,转眼已经到了1882年,这时的亨利已经从一个大孩子变成一个19岁的小伙子,当然,他已不是学徒,而是一个熟练的机械师了。一种出人头地、成名成家的愿望强烈地驱使他去设法改变自己的现状。于是,他在工作之余差不多走遍了底特律城的所有工厂,想找一个更适宜的环境,以便能在蒸汽动力机械等方面有所建树。亨利甚至还有一个小小的野心——能够自己当经理,去开发生产他心目中的新产品。在此期间,亨利认真研读了法拉第对蒸汽发动机的论述,从理论层次上加深了自己的造诣。亨利甚至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小型蒸汽机。他把这台机器接在住所后面的水管上,机器能产生1.5匹马力的功率。这是亨利有生以来自制的第一台发动机。然而在当时的底特律,虽然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但是能够让亨利去随心所欲地实现自己的梦想的,真是一个也没有。一次次的碰壁之后,亨利感到了一种彻底的失望和失落。
  “我也许该回家了!”望着天空中的飞鸟,亨利喃喃地对自己说。终于就在这一年的秋天,亨利在独自一人闯荡了两年之后,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迪尔本。
  老威廉和家里所有的人都欢迎亨利的归来。在城里过习惯了紧张而有规律的生活,回到家里,亨利感到了久未享受到的轻松和惬意。每天清晨,妹妹们做好了饭菜,招呼他起来。没有机器的轰鸣声,空气又是那样的新鲜,亨利的心情也变得舒畅起来。不久,在与父亲的一次谈话中,亨利吐露了自己心中的想法。他虽然回了家,但是这决不表示他放弃了自己的爱好,更不意味着他已经准备做一个父亲所希望的农民,虽然他知道父亲对自己的爱,同时他也深深地爱着父亲。但是从心底里,他不想就此与父亲妥协,他认为妥协就意味着承认自己这两年来的努力是失败的。
  “放心吧,父亲,我很快就会重新找到我自己的位置!”亨利这样告诉父亲。
  看着已经长大、却仍像以前一样固执的儿子,老威廉只是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亨利,我不想勉强你去做你不愿做的事,你只要回来了,我们就都很高兴。”
  一天,亨利帮助父亲做了些农活,父子二人正在树荫下小憩,邻居约翰·格里逊风风火火地跑了进来。原来,以前他买了一台威斯汀豪斯公司(又译作西屋公司)生产的小型蒸汽机,用它来充当木锯和脱粒机的动力源,还时常出租给其他农户,结果最近出了故障,找来修理机器的工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济于事,机器就是不工作。亨利当了机械师从城里回来的消息早已在迪尔本小镇传播开来,所以格里逊便跑来请邻居帮忙。
  亨利来到格里逊家的后院,开始了紧张的忙碌。当时的蒸汽机,构造虽然大同小异,然而各个厂家的产品毕竟还是有差异的,像威斯汀豪斯公司生产的这种机型,亨利就从来没有接触过。两年多的工作经历终于帮了他的忙。亨利拆开了机器,把所有的零件都擦洗了一遍,然后开始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仔细琢磨起来。经过一天的努力,在落日的余晖照到这个小院落的时候,沉默已久的机器终于重新发动了起来。
  既是出于感激,也是出于对亨利的信任,格里逊干脆就把这台机器委托给了亨利,以每天三块钱的报酬,让亨利带着机器去为其他的农户服务。
  秋天对农村来说,的确是一个繁忙的季节,亨利带着这台机器从一个农庄到另一个农庄,走遍了密歇根的每个角落。人们都欢迎他的到来。到一个农庄,亨利往往顾不上休息,就发动自己的机器为农户们脱粒收割、锯木拖运。有时煤不够用了,就拆下破旧的篱笆护栏上的木头扔进燃烧的炉膛里。就这样,亨利整整忙碌了三个月,“机器师亨利”的名字在这一地区的农户中广为人知。
  “机会从来找忙人”,在亨利受格里逊委托的工作快要接近尾声的时候,那台机器所属的威斯汀豪斯公司在密歇根的代表慕名找到了他,直截了当地问他是否愿意做公司在该地区的机器维修师和业务推销员?当然,许诺的报酬也是十分丰厚的。
  “我可真是一个幸运儿!”亨利对自己说。的确,对于亨利来说,这个工作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虽然不能因此发大财,更没有担任什么高官,但是亨利每天身背工具箱,骑马四处奔波,到哪儿都有人亲切呼唤着他的名字,到哪儿一看到机器,他就成了机器的主人。人们喜欢这个工作勤奋的小伙子,一旦哪个村落有了活动,总是热情地招呼他一起去做客,特别是到了秋天,亨利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农闲的季节,亨利还参加了底特律一所商业学校的夜校,全称叫做戈德史密斯·布雷安特和斯特拉顿商业学院,学习记帐、制图和商务等课程,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它在农村的人们心目当中更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每当秋天来到,人们收获了自己一年来的劳动成果,那喜悦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到了这个季节,在广大的农村,到处都举行一些活动或者仪式来表达人们欢乐的心情,亨利也是这些仪式上经常被邀请的客人。舞会是这种仪式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往往有一些天真烂漫、热情大方的姑娘邀请亨利一起跳舞,结果把对此一窍不通的亨利弄得非常尴尬。其实,这时的亨利有着高高的个子和良好的教养,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小伙子。亨利是个从不愿服输的人,几次尴尬之后,他终于发觉自己也许因为太不重视自由自在的生活,过于把精力集中在机器上,从而丧失了许多生活的乐趣,于是他认真地开始学习跳舞,在弟弟妹妹的帮助下,他的进步当然飞快,很快就成为当地舞会上的一名高手。
  1885年的新年到来了,元旦这天的晚上,迪尔本地区的许多居民都来到邻近的格林菲尔德区的马丁德尔旅馆。这是一家装饰华丽的上等旅馆,旅馆的大厅是该地区舞蹈俱乐部的活动场。每年的元旦晚上,附近几个地区的人们都会聚集在这里,以新年舞会的方式一起狂欢,迎接新年的来到,如同每年秋天的丰收月光舞会一样,这已成为当地的一项传统活动。亨利一家穿着节日的盛装来到这里,与其他的亲友和来宾们一起喜迎新年,这种场合自然少不了已成为“舞林高手”的亨利,他已经从一个对舞蹈一窍不通的有些腼腆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衣着考究、舞姿潇洒的青年,自从学会了跳舞,亨利就爱上了这项活动,这一爱好伴随了他的一生。
  亨利穿一身黑色的礼服,站在大厅的一角,仔细看着一张晚会的节目单。由于当时印刷技术的限制,这张白色卡片不是很清楚,但是还是能够看出封面印制的“1885年新年舞会”的字样,哥特体的草书标出了格林菲尔德舞蹈俱乐部和马丁德尔旅馆大厅的名字,卡片的设计十分讲究,还装饰着精美的编织穗。
  “亨利,给你介绍一位朋友!”妹妹玛格丽特从后边捶了亨利一下,亨利放下手中的酒杯转过身来,只见玛格丽特牵着另一个女孩,笑盈盈地站在他的面前。一于是,我一下子就被这位小姐深深地吸引住了。”亨利在后来回忆说。
  只见这名少女穿一身绿色的长裙,褐色的头发,一双明亮的黑眼睛,大概是由于刚进大厅就被玛格丽特拽了过来的缘故,她手中的一顶当时流行的绿色宽边帽子还没来得及放下,帽子上缀了几朵黄花,恰好与她那身衣裙相配。她只是微笑着站在那里,虽然个子不高,却洋溢着一种恬静的喜悦。
  “她是克拉拉,你们以前见过面。”玛格丽特提醒有点手足无措的亨利,“就在几个月前的秋天月光舞会上,我们四个人还一起跳方阵舞来着。”亨利一下子就想了起来,在那次舞会上,他碰上了曾在底特律同自己一起学艺、后来也回到了家乡的瑞克·哈特,两人谈兴正浓,玛格丽特也带来了一个伙伴邀请他们一起跳在农村十分流行的四人方阵舞。这个伙伴就是站在面前的这个女孩子。“开朗、友善、有一个固执的下巴”,这是当时亨利对这个女孩的印象。后来由于瑞克·哈特有一些关于农机技术方面的难题要向他请教,所以两个好朋友就离开了舞场,等他们回来时,妹妹和自己的女伴已经走了。
  玛格丽特冲着哥哥神秘地眨眨眼,托词走开了,在悠扬的乐曲声中,亨利邀请克拉拉一同进入舞池,二人翩翩起舞,一段美好的姻缘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克拉拉·简·布雷安特,是当地一个富有的农场主的女儿,她的父亲曾在州立法机构工作。克拉拉聪明、活泼、为人诚恳,她也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女子,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别人和思考问题。由于与玛格丽特情趣相投,她们俩是好朋友,所以在认识亨利前,她已经从玛格丽特那儿听说过亨利的不少事情了。一曲终了,二人坐在一旁,愉快地交谈着,动人的乐曲奏了一首又一首,而两人却谈兴正浓,那晚再也没有步入舞池。
  “亨利是个与众不同的人,他并不是像他人一样只会谈论音乐和别人的琐事,他很诚恳地对我谈起了他以前的经历。”晚上回到家,克拉拉对自己的母亲谈起了她对亨利的印象。
  “我和她仅仅相处了半小时后就明白了,她就是我的‘玛什’!”亨利在舞会结束后这样告诉自己的妹妹。“玛什”是当时流行在这个地区的一句俏皮话,就是“情人”的意思。就这样,这一对年轻人可谓是“二见钟情”了。
  从此,在以后的差不多所有舞会上,他们俩从头到尾都是一对忠实的舞伴,虽然这样做在舞会上略嫌失礼,但人们对恋爱中的年轻人总是宽容和祝福的。随着相互了解的加深,克拉拉对亨利的与众不同有了更深的印象。每次去跳舞,到了一定的时间,亨利总是看看表,然后对克拉拉说:“我得去摆弄机器了。”这不仅没有使克拉拉像其他女孩子一样感到不快,反而更使她意识到亨利是个有理想的青年。两人的关系稳定而又迅速地发展着。在冬天,亨利买了一辆轻便的雪橇,特意漆成克拉拉喜欢的绿色,然后两人乘着它在冰封的鲁日河上奔驰。到了夏天,他们又一起骑马或坐马车去野炊;而秋天到来的时候,亨利干脆把克拉拉抱上自己驾驶的蒸汽机车,让她坐在自己的身边,一起去为农户们服务。
  一年后,1886年2月14日,也就是西方的情人节那天,亨利把一块自己亲手制作的双面表送给了克拉拉,并且写给她一封热情洋溢的情书,表达了自己对克拉拉的深深的依恋:

  亲爱的克拉拉:
    自从上次见面以来,我真是感到度日如年。今天的天气看来是没法一
  起去坐蒸汽机车了,但是好在我们还可以去玩雪橇,我怎么也不会忘记我
  们一起乘坐在雪橇上的快乐时光!亲爱的克拉拉,到对如果天气好;路也
  好走的话,希望我们星期五或星期六在歌剧院见面;或者星期天在舞会相
  见……亲爱的克拉拉,你想像不到我是多么高兴,因为我终于找到了一位
  像你这样迷人、亲切和忠实的朋友和伴侣。我们会永远幸福、快乐的。
    好了,就此搁笔。晚安!
    愿爱情之花簇拥着你!
    愿宁静的阳光洒满你的心田!
                         真诚爱你的人 H.

  看到亨利堕入情网,亨利一家都感到高兴,其中最高兴的人莫过于父亲威廉·福特了。每次目送自己的大儿子衣冠楚楚、步履匆匆地去赴约,老福特就一个人坐在门厅里,美滋滋地端起盛满威士忌的酒杯。像当时的大多数爱尔兰男子一样,老威廉喜欢“杯中之物”,这一习惯被他带到了美国。而他的这个爱好却正是亨利最讨厌的,老威廉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在亨利回家的这些日子里,威廉很少当着孩子的面喝酒,为的是避免给双方本来就不很和谐的关系蒙上新的阴影。在威廉的心中,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自己的大儿子能够从那些“该死的机器”中摆脱出来,安心务农,继承自己的事业,也为弟弟妹妹们树立一个榜样。老亨利希望同样是农家出身的克拉拉能够把亨利留在迪尔本,特别是在亨利婚后。
  “这大概是留住亨利的唯一一次机会了!”老人对自己说。
  1886年秋天,威廉把自己几年前买下的80英亩林地、一块叫做莫尔的地方送给了亨利,作为亨利成家立业的基地。这片林地还没有被开发,长满了橡树、枫树和榆树等硬木,林子的中间有一所小木屋。亨利很快就搬了进去,并且开设了一座小小的伐木车间,在这片林子里伐木,同时在车间里对木材进行加工。亨利又开始忙碌起来,经常不回家。几个月后的一天,父亲骑马来到这儿,想看一下亨利最近的工作情况,发现又多出来一间房子,到里面一看,屋里安装了两台蒸汽发动机。原来,这都是亨利新购置的,除了进行木材加工外,亨利就一头扎进这间屋子,又拆又卸地忙个不停。
  “唉,这孩子还是离不开那些机器!”老亨利摇着头,怀着满腹心事失望地离开了那里。
  1887年春天的一个下午,亨利和妹妹玛格丽特走在从教堂回家的路上。玛格丽特发现,今天亨利的精神格外好,他一路不停地向妹妹讲述自己最近在机器方面的新设想。
  “玛格丽特,还记得刚才布道的牧师所讲的话吗?”亨利突然问妹妹。
  一哪一段?一玛格丽特怎么也回想不起来,“亨利,你就赶快告诉我吧!”
  “把你的灵魂交给上帝,把你的马车系在星星上。”亨利的眼睛放着光。望着远处一辆正在艰难爬坡的马车。
  “玛格丽特,总有一天,我会把马车系在星星上的!”
  几十年后,当回想起这一段往事的时候,早已成为鲁迪曼夫人的玛格丽特激动得难以自持。
  “当时我的确不明白亨利指的是什么,”鲁迪曼夫人对客人们说,“我只是觉得这肯定跟亨利热爱的那些机器有关。然而现在,这一切的疑惑都迎刃而解了,也许这是上帝通过他忠实的仆人——牧师的口给亨利的启示吧!”
  1884年4月11日,这一天是克拉拉·简·布雷安特小姐的22周岁生日。同样是在这一天,亨利和克拉拉,这两个相爱了三年的年轻人举行了婚礼。婚礼是在格林菲尔德的布雷安特家的住所进行的。亨利身穿一套蓝色西装,头发从中整齐地分开,油光可鉴。新娘克拉拉则穿着由自己亲手缝制的洁白的结婚礼服,长长的头发盘在头顶,别着一枚母亲从英国带来的古老的发卡。男方的证婚人是威廉·福特,女方的证婚人则是克拉拉的母亲玛莎·布雷安特。在一位来自圣公会的牧师面前,新郎和新娘念过婚誓,交换了结婚戒指,然后为亲友们切开了标有他们二人姓名的蛋糕。
  新婚的洞房里,堆满了亲朋好友送来的结婚礼物,其中有一座古朴典雅的座钟,是老威廉送给他们的礼物。我们无法了解当时老威廉选这件礼物时的心情,是因为儿子喜欢钟表而投其所好呢,还是出于其他的考虑?这个答案恐怕没有人知道了。
  婚礼结束后,这一对年轻的夫妻并没有像当时的其他新婚夫妇一样去外地或国外旅行,而是乘着马车直接来到了莫尔,在那片小林地的木屋里度过了他们的蜜月。说是蜜月,其实,二人一直都在忙碌,为的是把这块小小的林地整理成他们自己的乐园。老威廉看见儿子儿媳在莫尔大兴土木,心中自然很高兴,也打发其他的儿女去帮忙。
  克拉拉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就是在这片真正属于他们二人的林地上建一座新房。为了实现妻子的心愿,亨利开始了紧张的忙碌,他先根据克拉拉的描述和设想设计出了新房的草图,然后计算出所需的木料,再去林中砍伐树木,回来加工,林中天天回响着蒸汽机的轰鸣声。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忙碌,一座被主人命名为“方屋”的新木屋耸立在林中,它有上下两层,每层都有当时美国乡间流行的长廊和雕满各种图形花纹的护栏。在屋子的后边,还开辟了一片菜园,克拉拉亲手种下了许多种类的蔬菜。就在这一个乐园中,夫妇二人尽情享受着新生活的乐趣。
  亨利变了个人!熟悉他的人都会这样说。是的,在母亲去世后的10多年里,亨利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开心过。白天,亨利开着那台呼呼作响的蒸汽机在林中砍伐木材,克拉拉则在木屋的长廊上一边做着针线话,一边听着蒸汽机的轰鸣,她还时不时地放下针线,为亨利送上一杯水或递上一块毛巾。夫妇二人有时一同在小菜园中浇水除草,有时则去给圈中的家禽喂食。到夜幕降临的时候,亨利就一头钻进自己的小机器房中,没完没了地摆弄那些零件,等到忙完了这些,亨利就和克拉拉一起围坐在火炉前,或看书,或聊天,而克拉拉还经常坐到钢琴前,弹上一支悠扬的乐曲,多么温馨的家庭生活!还有一点令亨利感到快乐的,克拉拉是一个可以让亨利把自己的一切想法和感受都向她倾诉、且能够得到理解和共鸣的人。这一点非常重要,这种感觉在母亲去世后的10多年里,亨利都未曾享有过。
  婚后一年多的日子里,亨利主要的工作就是继续采伐林地的硬木,然后开着自己的蒸汽机车把木材运往底特律的各个家具店。他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他甚至替自己的弟弟们负担了几百美元的债务,帮助他们摆脱了因经营不善而造成的经济困难。要知道,这笔钱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在此期间,他偶尔也出去几天,帮助其他农户修理机器,或者去底特律的工厂,找以前的工友和同事学习和请教遇到的问题,了解一些最新的机械资料信息。当然,每次不回家,他都会给自己的妻子写去一封充满温情的信,里面到处是诸如“没有你我感到如此的寂寞”和“今后我决不会再离开你这么久”等的语句,以安慰自己独自在家的妻子。
  “80英亩的林地没多久就会被砍光的,”后来亨利这样告诉自己的朋友,“所以我从未放弃过摆弄机器,更何况‘机器匠亨利”的名字在当时早已广为人知了,所以巴凯依尔收割公司找上了我,让我负责公司在这一地区的农机产品的安装和维修工作。”说到这儿,也许是为了再一次炫耀自己那惊人的记忆力吧,亨利又笑着补充一句:“那家公司生产的农机的牌子是‘蚀牌’。”
  亨利外出工作的次数越来越多,时间也越来越长,巴凯依尔公司在底特律设有技术中心,由于负责的是机器的安装和修理工作,所以不论是零配件还是技术方面的问题,亨利也经常到底特律城去,这也使他有机会接触到更新的技术和听到更多的事情。1891年秋天,亨利又一次来到了底特律,他所看到的一件东西和所听到的一件事又一次使他震惊,用亨利自己的话来形容:决不亚于在12岁那年看见那台“会走的机器”对他的冲击程度。
  所看到的那件“东西”其实是一台汽油发动机。亨利一走进技术中心,就看见许多工友和技师围着一台这种最新的动力机赞叹不已。在此之前,亨利对汽油发动机已经有所接触,但是那时他接触到的,都是汽油发动机的早期产品,噪音很大,而且体积过于笨重,油耗太高,而且输出功率小,所以并没有普及开来。但是当亨利仔细研究了这一台最新的机器时,简直被震惊了!这与蒸汽机相比,是革命性的产物。这种新型汽油内燃机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紧密,加工精巧,最令人惊叹的是它独特的四冲程循环系统设计方案。在第一冲程上,活塞把雾状的燃料导入汽缸,第二冲程则负责把燃料压缩,第三冲程是点火引爆装置,而膨胀后的气体则推动活塞冲向最后的第四冲程,然后排放出废气,又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这是从哪里运来的?”亨利轻轻抚摩着崭新的机器。
  “从德国,我们大家都叫它‘沉默的奥托’!”
  “怎么叫这么个名字呢?”
  “据说,这个玩意儿是两个德国人发明的,一个叫尼科拉斯·奥古斯特·奥托,另一个是他的助手,叫哥特利勃·戴姆勒。”
  “加上它工作起来噪音非常小,所以大家才都这么叫。”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两个在汽车史上闪光的名字,奥托(AUTO)后来成了汽车、动力的代名词,而戴姆勒则成为闻名世界的“戴姆勒—奔驰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那么所听到的一件事是什么呢?那就是汽车已经出现在这个世界的消息。
  其实,早在1885年底,也就是亨利和克拉拉正处在热恋中的时候,汽车这个现代工业的宠物已经来到了这个世界上。虽然法国人一再声称是他们制造出了世界第一辆汽车,但是,人们公认的这一荣誉却属于了德国的哥特里勃·戴姆勒和卡尔·本茨(奔驰)(戴姆勒—奔驰公司的另一名创始人)。最早提出汽车这一概念的是哥特里勃·戴姆勒,他发明了高速内燃汽油发动机,并且把他的发明用在了车辆上。1896年初,戴姆勒就在巴黎的街道上向人们展示了他所发明的一台简单的汽油机车。而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德国曼海姆市的卡尔·本茨也做了同样的尝试。尽管如此。人们不得不承认,汽车起初虽然是德国人发明的,但它的真正发展当时却是在法国。其实,这一点也很好理解。虽然精干严谨、富于敬业精神的德国人发明了汽车,然而在守旧、古板的德国,这一新生事物并没有很快得到人们的认可;从而也就影响了它的普及和发展。而热情奔放、富于浪漫、勇于接受新生事物的法国则不同。就在亨利这位后来的美国汽车大王1891年秋来到底特律、第一次听说了汽车的时候,法国的帕卡德一勒瓦索公司就在戴姆勒的发明专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改造,设计出了最初的统一的汽车外型,还构思出了现代汽车的基本结构,例如,发动机装在汽车车身前部,配备制动器、齿轮箱和传动系统。法国的这家公司还建起了能够批量生产汽车的工厂,成为世界汽车行业的第一批制造商。当时,与汽车相关的许多观念在法兰西已经广泛深入人心,法国成了当时的世界汽车工业中心。因而像诸如“汽车”、“车库”、“司机”等词汇都是来源于法语,并为世界各国所采用。在以后的10几年里,法国的汽车生产一直居世界首位。到法国占据这一优势的最后一年(也是福特汽车公司成立的那一年),即1903年,法国的汽车产量比美国多5000辆。在此之前,与欧洲大陆相比,美国在这一技术上是落伍的。所以,亨利虽然听说了以上这些已经不能称做新闻的消息,但他真正接触到汽车,则又是几年以后的事了。
  亨利回到家,把这次在底特律的所见所闻详细地告诉了克拉拉。
  “我一直犯着一个极大的错误,”亨利摇摇头,“从一开始我就错了,我陷入了对蒸汽机的痴迷中,而忽视了技术的新发展。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克拉拉。我所要制作和完善的是一种装在轮子上、能代替马匹驱动的机器,但是这台机器不应该由蒸汽机,而是由汽油来驱动!”
  想法是有了,但是在当时,要想得到一台汽油发动机是不容易的,于是亨利根据自己已经具备的条件,先动手解决车辆行驶的传动装置问题,并且很快画出了装置设计的草图,动力源当然还是蒸汽机。乡村的条件毕竟是简陋的,亨利把自己车间里的两台蒸汽机都拆下来,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制成了两台试验用的“会走路”的样机。结果,其中一台往前行驶了40英尺,另一台则干脆一英尺未动。
  “这儿的技术条件太有限了!”亨利对自己说,于是他又开始频繁地往来于迪尔本和底特律之间。
  亨利又去了底特律,克拉拉一个人百无聊赖地呆在家里。这一天,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她就是亨利的妹妹、克拉拉的好友,此时已经成为鲁迪曼夫人的玛格丽特。
  “恐怕我们在迪尔本住不长了!”克拉拉的情绪有些低落。
  “我也有同样的担心,”玛格丽特当然了解自己的哥哥,“亨利从小就不是那种安心果在农场的人。”
  “每次他从外面回来都是那样的兴奋!他两眼放着光,甚至顶不上吃饭就把那些机器呀什么令他激动的事讲给我听。特别是那次去阿尔波纳,整整一个晚上他都在谈论关于轮船的事情。”克拉拉指的是一年前亨利的一次外出工作,为了维修一台农机,亨利乘渡轮到了阿尔波纳,这是密歇根州的一个小镇,在底特律城以北的休伦湖畔。那次旅行,亨利并没有向其他旅客一样站在甲板上欣赏沿岸的秀丽风光,而是钻到了机器舱里,与那些一身油腻的技师讨论起了机器的事。
  “你们是不是有搬到城里住的打算?”玛格丽特问。
  “可是我喜欢这儿,喜欢这个家,喜欢这座方屋,更不愿意离开我的亲人。我们在这儿拥有一切,可是如果搬到城里去住,那不就无家可归了吗?”克拉拉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克拉拉担心的事很快就发生了。几天后,亨利回到家,就跟克拉拉商量起了搬到城里去住的事。克拉拉起初的态度当然是反对的。
  “爱迪生公司在底特律的分厂正在招聘一名机械工程师,”亨利把自己的计划和想法向妻子和盘端出。“克拉拉,这个职位对我来说非常重要,而且收入也不错,那儿也有我想干点事的工作条件,至于房子,我已经打听好了……”
  在这段时间里,亨利一边继续做妻子的说服工作,一边更加频繁地往来于迪尔本小镇和底特律城之间,在爱迪生公司的底特律分厂从事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当然,这样是很辛苦的,特别是在那个交通工具落后的年代。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