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辽东半岛之战,是中日甲午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这场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在英、美等国支持下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非正义战争,自1894年10月24日开始,到1895年3月9日结束,历时近5个月,中经鸭绿江防之战、金旅之战、辽阳东路之战、辽阳南路与规复海城之战、田庄台大战,最后以清政府的屈辱求和而告结束。 日本原来是一个封建领主割据、闭关自守的国家。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迅速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实行对外扩张的侵略政策。在明治初年,日本统治者就制定了先征服朝鲜和中国台湾,进而征服中国,称霸远东以至世界的“大陆政策”,并于1874年付诸行动,首先出兵中国台湾,接着入侵朝鲜。1894年1月,日本利用朝鲜“东学党”起义的机会,大举出兵朝鲜。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挑起了侵略中国的中日甲午战争。 对于这场战争,清朝统治集团中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一派是坚决主和的。她一向最怕惹怒帝国主义;这一年又是她的60岁生日(11月7日,旧历十月十日),一心只想隆重举行“万寿庆典”,以粉饰太平和炫耀自己的权威,所以更加厌战,只求尽快求和,以免耽误她做寿。 日本侵略者在占领了朝鲜以后,为了迫使清政府屈服,于1894年10月24日兵分两路对中国发动进攻。第一路在山县有朋大将率领下,从朝鲜义州攻击清军的鸭绿江防线;第二路以陆军大将大山岩为司令官,由海路在辽东半岛东岸的花园口登陆,进犯大连和旅顺。 当时集结在鸭绿江沿岸的清军,计有宋庆的毅军、聂士成的芦榆防军、依克唐阿的镇边军、刘盛休的铭军、吕本元的盛军、丰升阿的奉军和倭恒额的齐字练军,近80营,约2万人。这些军队分别由四川提督宋庆和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统率,以九连城为中心向左右沿鸭绿江布防。 10月24日,日军主力开始进攻九连城、虎山一线。当天夜间,日军在义州与虎山之间架设了两座浮桥。25日拂晓,日军通过浮桥,开始直攻虎山。聂士成和马金叙率军奋勇抵抗,打退了日军的四次进攻。但因两面受敌,伤亡甚众。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为了掩护大队清军后撤,聂士成、马金叙一直坚持到午后才突围到凤凰城,虎山失守。26日清晨,日军进攻九连城,宋庆感到兵力单薄,连夜撤往凤凰城。日军占领九连城,接着又占领安东(今丹东),清军鸭绿江防线不到两天时间就全线崩溃了。 日军占领鸭绿江沿岸后,兵分两路进攻奉天(今沈阳)。 一路从凤凰城经辽阳(东路),另一路绕道岫岩、海城,出辽阳之西(西路)。东路先由宋庆率军防堵。10月30日,他放弃凤凰城,退守大高岭(又称摩天岭)。数日后,宋庆奉命回援旅顺,东路守军改由聂士成指挥。聂士成在当地人民的配合下,利用大高岭天险抗击日军,从正面阻止日军由东路进攻奉天。依克唐阿率部驻守赛马集,从侧面牵制凤凰城日军,支援了大高岭的正面防御。 在大高岭保卫战中,聂士成巧妙地使用疑兵计,使日军不敢贸然攻岭。经过十几昼夜的苦战,顶住了日军的进攻,牢牢地守住了大高岭阵地。 阵地守住以后,聂士成就改变战术,组织兵力主动出击。 11月25日,聂士成率部与依克唐阿、寿山等配合作战,夹击草河口一带日军,歼敌40余人,击毙日步兵大尉斋藤正起,打伤日军炮兵大尉池田纲平和炮兵中尉关谷豁等。26日晚,聂士成又利用下雪天,密约盛军接应,亲率数百骑,突袭连山关,取得成功,收复了连山关。这是开战以来,清军第一次收复失地,得到清廷的嘉奖。 连山关大捷以后,东路战场的形势为之一变。日军转为守势,清军转为攻势。12月5日,聂士成精选将士1000余人进攻分水岭,并乘胜追击到草河口。12月9日,聂士成部联合依克唐阿骑兵,在金家河大破日军,击毙敌人数十名,收复了草河口。 日军见东路难以得手,就加强西路的攻势。11月19日,日军自大孤山、凤凰城两路进攻岫岩,守将丰升阿、聂桂林率众逃往析木城。12月12日,日军进攻析木城,丰、聂又奔往海城。13日,海城也被日军攻占。 在进攻鸭绿江防线的同一天,日军第二路也开始在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10月26日占领花园口。28日占领貔子窝。 11月4日,日军开始进攻金州。驻守旅顺的总兵徐邦道自告奋勇率部前往御敌,5日与日军大战于石门子,因无后援,寡不敌众,败退旅顺。日军占领金州后,7日黎明兵分三路进攻大连。守将赵怀业贪生怕死,未战而逃往旅顺。9日,日军占领了大连。 11月18日,日军开始进攻旅顺。旅顺是北洋海军的基地之一,山水交错,形势奇险,易守难攻,守军也有30余营,因诸将互相观望,又无统一指挥,只有徐邦道率部拚死迎敌,并于19日在土城子一带重创日军。21日,日军发动总攻,徐邦道部因伤亡过重,不得不突围北撤。22日,旅顺失陷。清政府耗巨资经营了15年的旅顺军港和当时东亚最大的船坞就这样被日军占领了。 12月底,日军第二军8000余人由第一旅团长乃木希典率领,从金州北犯盖平(今盖县),守将章高元率军英勇抵抗,营官杨寿山、李仁党力战阵亡,盖平陷落。 12月28日,清政府任命湘军宿将刘坤一为钦差大臣,节制山海关内外各军约8万人,准备收复辽沈门户海城。1895年1月17日至2月16日,清军3万人先后三次会攻海城,但都无功而返。2月21日和27日,清廷增调吴大澄、魏光焘所部参加第四、第五次反攻海城,兵力增至6万。在清军集中兵力围攻海城时,日军却用“围魏救赵”的办法,分兵进攻大高岭、辽阳和鞍山。清军中计,长顺和依克唐阿先后率军驰援辽阳。3月3日,日军又乘虚直扑清军后方牛庄,魏光焘等急由前线撤军回援牛庄。这样,海城之围不攻自解。 3月4日,日军第一军第三、第五师团合攻牛庄。魏光焘、李光久以11营约5000人的兵力抗击日军两个师团1.2万人进攻,虽顽强抵抗,并在巷战中重创日军,打死打伤日军近400人,但清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经过一昼夜的激战,牛庄最后被日军占领。 3月6日,日军分路向营口进发,准备于7日拂晓向营口发起总攻。 驻守营口的清军原来有50余营,2万多人。3月5日晨,因吴大澄迭次告急,宋庆挥师赴田庄台应援,营口只留3000余人分守炮台。 日军得知清军大队已撤向田庄台,立即向营口发起进攻。 这时,蒋希夷竟率所部5营步队退往田庄台,使守城兵力减半。清军虽奋力抵抗,但势单力薄,挡不住日军进攻,营口失陷。 日军占领牛庄、营口后,立即向田庄台发动进攻。日军出动了三个师团近2万人,拥有91门大炮。当时守卫田庄台的清军有69营,2万余人,炮40门。 3月9日,日军开始进攻田庄台。双方展开大炮射击,45分钟后,清军炮火逐渐减弱。日军第三师团越过辽河,向清军正面阵地发起攻击,第一、第五师团也分别从西南和东北两个方向发起进攻,使清军三面受敌。清军虽奋力抗击,但未能挡住日军进攻,阵地被攻破,田庄台失陷。 田庄台既失,辽东半岛的主要城镇尽被日军占领,清军在辽东战场全部瓦解,辽东半岛之战遂告结束。 腐败的清政府在日本的军事进攻和外交压力下,被迫于4月17日同日本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中日讲和条约十一款》(即《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结束,表明清政府正式向日本屈膝投降。这个条约,被割占领土之多,丧失主权之重,赔款之巨,都开创了《南京条约》以来的记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空前的卖国条约。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副沉重枷锁,它严重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