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该糊涂时别明白


               武大郎太性急

  夫妻两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不尽相同的教育,具有不同的性格,因而冲突、矛盾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怎样处理和对待这些矛盾。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水浒传》中关于潘金莲与武大郎的故事,若采用我们现在所说的糊涂法,哪至于付出那么惨重的代价?

  在武松离开家时。嘱咐他的哥哥武大说:“有什么事你且不必与她计较,一切等我回来再说。”

  他心中明白嫂嫂的为人,却并不给武大道破。因为他深知哥哥脾气耿直,怕哥哥心里接受不了但又斗不过嫂嫂及奸夫,于是只嘱咐哥哥以后卖炊饼要“晚出早归”。就这一句话使武大产生了疑心,他对这个如花似玉而又心灵手巧又一直很贤惠的妻子自然是万分的紧张,一百个不放心,十分地敏感。于是开始处处留心,时时在意,经常是日上三竿还未出家门,刚过中午又回到家中。他的反常行径自然引起了潘金莲的不满与愤怒,对武大以前对自己的收留之恩早已抛到了脑后,变本加厉地与西门庆偷情。

  早已搞得沸沸扬扬的西门庆与武大之妻潘金莲有私情的事情自然令武大无法容忍,于是他便想尽办法去捉奸。捉是捉到了,但是有什么用处呢?西门庆不是那种绣花枕头外强中干型的花花公子,而是一个风流惆搅而又武艺高强之人。当怒气冲冲的武大冲上前意欲报夺妻之仇时,西门庆毫不费力地将他一推便推翻在地,再补上一顿拳脚。武大便一病不起,最后悲惨地死在王妈、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手上。

  虽然最后武松以牙还牙,用血偿还了西门庆、潘金莲欠下的血债,但付出的代价太沉重了。武大提奸不成反被奸夫害死,有理也无法再伸,若没有弟弟武松给出这口恶气,便只有作个游荡于千里山野的冤魂。有理之人惨遭不幸,奸淫之徒却逍遥自在,这样的结局难道不让人痛心吗?不错,武大的仇是报了。可武松却也险些因此而丧命,从轻发落后还落得个刺配边地的命运,好好的一个家庭就这样支离破碎了。如果当初武大听从武松的劝告,对潘金莲的行为装傻充愣,任由她胡闹下去而不闻不问,依旧整日早出晚归,装做什么也不知道呢,结果恐怕就不会是这样了。假装糊涂先将潘金莲稳住,待到武松回来后,或是送官府处理,或是再将他们杀掉,武大郎都不会成为无谓而又毫无价值的牺牲品,代价也拿不会那么大。

  我们举这个例子的目的只是说明有时装疯卖傻装糊涂确实能更好地解决一些问题,并非教你如何更有效地去算计他人。夫妻之间有时对待一些问题,糊涂一些是比较好的,它能避免不少误会,而且能给双方一个充分地冷静下来考虑的时间,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尽量少地伤害夫妻感情。

              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当今社会许多人追求独立,这本无可非议,而且应该大力提倡。一些人把这种独立看成绝对的独立、自由,不允许任何人干涉,一旦别人触及他的某一领域的利益,他往往做出强烈的反映。比如在经济上,独立固然是好的,但独立并不等于说夫妻二人各挣各的钱,各用各的钱,严格划分二人之间的界限;绝不允许对方“侵犯一点自己的经济利益。这样的两个人,虽名义上是夫妻。实则在情感上往往形同陌路,非常淡漠。

  有这样一对夫妻,丈夫是政府里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员,妻子是一家国有工厂的工人。丈夫业余时间喜欢动动笔杆子写点东西,或捧着一本书读得津津有味;妻子漂亮热情,业余时间喜欢去舞厅跳跳舞。

  起初,丈夫硬着头皮陪妻子去舞厅。但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令他眩晕,他怀着厌烦的情绪劝导妻子不要再去那种地方,妻子却反驳道:“如果我不让你看书,不让你写作,你愿意吗?”

  丈夫哑口无言。

  妻带着胜利的微笑轻松地哼着小曲走了,房间里只留下妻身上那种醉人的香水的味道。

  丈夫愣愣地坐在沙发里,一支又一支地吸着香烟。他觉得妻的理由是靠不住的,读书写字,乃文人雅趣,格调高雅,陶冶人的情操。幽暗放荡的舞厅,三教九流的闲人,有很多是穷得只剩下钱的人,在那里一起疯狂地摇摆,哪能与读书吟诗的雅事相提并论。

  以前,家里的“财政大权”无需商量,自然牢牢地掌握在妻子手中,丈夫在劝妻子戒舞失败后,决心“冻结”妻子的经济来源。起初,他不再将自己的工资交给妻子,认为妻子微薄的工资一定供不起她每日去舞厅,经常换舞鞋以及购买高档化妆品,结果他发现妻子几乎把自己的工资全部花在了跳舞上。妻每天玩得高高兴兴,回到家中嘴里还哼着轻快的舞曲。于是,他只好另想办法。

  他首先从妻子的屋中搬了出来,每日和妻“横眉冷对”,接着,又将一切家务一分为二,列出清单放到妻的床头。饭自然由妻来做,衣自然由妻来洗,孩子自然由妻来照顾,哪怕妻子由于工作忙而没时间洗碗,他也绝不动它一指头。因为那是“和约”上写明的,各司其职,绝不互相干涉。帮忙,岂不也是“干涉”的一种?至于经济上,他不但自己的钱分文不交妻子,甚至到妻的单位,利用他的“领导”身份,将妻的工资事先领走,妻找他理论,他却也振振有词:“以前家中财政大权由你掌握,我说过什么吗?现在由我来管,有什么不可以?”

  妻竟也无言以对。

  于是,妻也采取“冷战”政策,丈夫的衣眼不洗,丈夫的饭不给做,丈夫的东西全被扔到“丈夫的房间”里,孩子,人带一天,谁也不肯让步。总之,整个家似乎被分成了互不相融的两部分。

  妻子干脆辞掉了厂里的工作,自己去租了一组柜台卖服装。由于眼光敏锐,有胆有识,竟然干得有声有色,不久便自己开了一家时装店,作起了老板,财源滚滚而来,远非她昔日那点工资可比。

  “家”的名存实亡,在她的心中留下了很浓的阴影,她决定提出离婚。

  丈夫起初不同意,并以孩子可怜为由,试图留住妻子,但妻子去意已坚,不可动摇。

  “我们现在这样生活与离了婚有什么两样?不同吃,不同住,互不干涉‘内政’、‘外交’,我们跟两个没有任何关系的人有什么区别?缺的只是那一纸离婚证书。”丈夫想想,再冷静地想了又想,觉得妻说的确实有道理,便同意离婚,一个原本很温馨很美满的小家庭就这样解散了。

               不是冤家不聚头

  由意见分歧互不相让到“各自为政,互不干涉”,这个家庭由“名存实亡”走向了真正的破裂,这里面的教训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与重视。假如丈夫与妻子中有一方稍做妥协,“糊涂”一点,不采取那种将家庭一分为二的分庭抗礼的措施来冷淡对方,而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似的柔情去感化对方,那么又将会出现另一种结果。

  比如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的妻子夏蔚霞,就是一个很善于解决这种矛盾的人。

  王力先生很喜欢吸烟,谁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等于慢性自杀,但却很少有人能够有足够坚强的毅力将它戒掉。王力先生虽在汉语言学的研究上颇有造诣,且学而不厌,颇有恒心毅力,却总也戒不了烟。后来干脆不肯再听从劝告去戒烟,深情地为老伴身体担忧的夏蔚霞大为烦恼。

  她并没有像一般家庭主妇那样整日在丈夫身旁唠唠叨叨。也没有采取任何强制性措施。她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因为她明白,只有自身产生某种强烈的愿望时,才能产生行动的巨大动力。外因只能通过内因作用,重要的是让丈夫自己产生戒烟的强烈愿望。于是,每当王力先生买一次烟,她就悄悄将相当于烟价的钱积攒起来。当积聚的钱数目已经相当可观时,她把这些钱拿到王力先生面前,平心静气地和王力先生谈起道理。王力先生深深地被妻子的一片苦心所感动,终于拿出了做学问时的那种毅力与香烟绝了缘。

  试想,如果夏蔚霞女士非与王力先生较真儿,整天在他耳边宣传吸烟的危害性,戒烟的好处,并逼王力先生拿出他非要吸烟的理由,然后二人一争高下,那么很可能引起王力先生的反感,甚至说不定还会产生逆反心理,越发地吸烟自虐以示反抗,那么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大家可能看过路遥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平凡的世界》,其中那一个个看似平淡的生活琐事深深地震撼了许多人的心。尤其是其中的爱情故事,更是让人从平凡的世界中领略到不平凡的生活的真谛。

  田润叶与李向前的婚姻,起初被人认为是天大的不幸。孙少安与田润叶自幼一起长大,青梅竹马,感情真挚而淳朴。那是一种最朴实的爱,淳朴到少安几乎没有意识到这便是“爱”的程度,他只知道如果有人欺侮润叶,他会像保护自己的妹妹一样保护她,把那欺负她的人摆平。但是,文化层次较高的润时感受着这份关爱,更明白这份爱,她早已偷偷地将自己的心交给了少安,淳朴的少安出于对润叶的爱,并且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认为润叶是“吃公家饭的人”,有文化。而自己不能给她一个富足、安宁、稳定的生活,极力地逃避这份感情。少安的回避和家人的紧紧相逼,李向前的苦苦追求,润叶终于违心地嫁给了李向前。

  如果不那么执着“糊涂”一点呢,她的生活应该是过得不错的,向前那么深沉地爱着她,满足她的一切要求,可润叶全都无动于衷。也许她这种对爱情的专一很值得我们敬佩,但仔细想想却也发现这种感情的不现实和自私。首先,少安已经结婚,她已经没有机会与少安结合,这份感情不可能有什么结果;其次,她深深地为感情所折磨,深知其中的苦楚,却不知道自己也正在以一种同样的方式伤害另一个人——李向前。

  李向前是一名司机,家庭富裕,事事称心。在见到润叶后顿生爱慕之情,又为总也得不到她而颇为烦恼,当他终于如愿以偿地和润叶结为夫妻之后,却发现自己的妻子深深地爱着别人。

  新婚之夜,润叶不和他同房。向前虽心中恼火却并没有发作,反而处处替润叶找理由:什么“害羞”啦,什么“累”啦。总之,糊弄自己尽量往好处去想,几天过去了,十几天过去了,润叶对他仍是冷若冰霜,不理不睬。他却一如既往地爱着他,给她买漂亮的衣服,她不肯穿,他也不埋怨,照样帮助润叶的父母干这干那,充当那名义上“半个儿”的角色。对润时的弟弟,他更是像对待自己的亲弟弟一样,手把手地教他开车,传授给他经验。表面看来,他的这个家庭很美满,可实际上,向前心里的苦只有他自己的知道。向前不傻,润叶对他的态度意味着什么,他心里并非不明白,可他却仅装糊涂,从不去问润叶为什么要这样对待自己,更不去逼她做什么,而是一如既往地以自己的爱去感化她。尽管这爱不但得不到回报,而且连最起码的承认也得不到(在润叶面前),润叶不想看到他,他就不回家,拼命以工作的疲劳来冲洗心中的烦恼。在烦恼的同时,仍以无可挑剔的态度去对待润叶的父母及弟弟。到了这个时候,人们同情的重心很自然地由田润叶转向了李向前,人心向背已很明显。起初人们对田润叶没有感情的婚姻而为她叹息,对那份幻想中的美妙感情寄以同情,但现在李向前那博大而深沉的爱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润叶换回仍是她的无动于衷,人们便不得不骂润叶铁石心肠,转而同情、钦佩李向前了。

  终于,李向前在巨大的失望和痛苦中以酒浇愁,酒后开车出了车祸,从而失去了双腿。失去生活能力的李向前痛不欲生,灰心地认为一切完了,恰恰在这时,他最渴望得到却总也得不到的东西降临在他的面前。

  向前出车祸的消息终于震醒了润叶,思前想后,总觉得自己是这一切不幸的罪魁祸首。也许出于愧疚,也许出于同情,也许出于感动。也许出于为人妻的一种责任感,她毅然到医院中担负起了照料向前的责任。向前认为润叶来照顾他纯粹出于怜悯,更何况他又害怕连累她,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也许是苍天有眼,好人有好报,向前没有死成,被润叶救下了,此时的润叶,对向前不再只是同情,她看到了一个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热血汉子,便渐渐对他产生了感情。待到向前出院后,提出要弄一个修鞋的小摊儿,尽量担负起一家之主的重任。尽管家里不缺那点钱,但向前执意要去。至此,润叶又看到在向前身上闪耀的自强不息,勇于承担责任的光芒,明白自己嫁的是一个真真正正的男子汉,从而开始深深地爱上了他。

  一年以后,这个幸福的小家庭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孩子的出世,使二人的爱更深沉更牢固。故事便以这样洋溢着暖暖温情的结尾而圆满告终了。

  试想,如果向前对润叶采取强硬态度,逼她就范,那么很可能他是得到了润叶的人,却永远地失去了润叶的心,那种同床异梦的滋味,也许比肉体上失去双腿更令人痛断肝肠,痛彻肺腑。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颗永不改变的心,认准一个目标铁了心去进攻,决不徘徊、后退。这种讲究方法、策略的执着终于使他获得了成功,得到了田润叶的爱情,建立起了自己想往中的幸福小家庭。

            沉默,沉默,不爆发则死亡

  这几年社会上兴起了“电脑红娘”,意欲求偶的男男女女将自己的档案存入电脑,然后再从电脑储存的档案中寻找一个自己满意的进行联系。

  “电脑红娘”一出现,即吸引了许多人,无论男女老少,都纷纷前来一试,试过之后便喷喷称赞其科学性、合理性,继而倍心百倍地寻找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或“美娇娘”。

  有一人名日俏男,兴致勃勃地将自己的“档案”输人电脑,并接受电脑提供的服务,寻找自己的“梦中情人”,他看过一份又一份档案,终于一下挑中了其中一位叫俊女的姑娘。

  档案中这样写道:“俊女,女,28岁,大学本科毕业,有本市户口,性情温顺贤良,处事得体大方,爱好文学,古典音乐,欲觅一文化水平相当,心地善良,兴趣相投,体貌端庄的本市青年为伴。”

  俏男看完几乎乐得跳起来,这简直就是天赐良缘。所有条件都与自己的要求那么一致,特别是兴趣和爱好,简直一模一样,如果这姑娘长得还可以的话,那可真是自己理想中的妻子。

  小伙子要来姑娘的电话号码,当晚就拨通了姑娘的电话。姑娘的声音好甜好美,听了简直让人如饮甘泉,五脏六腑都像熨过一样。

  “喂,您好,请问您找谁?

  小伙子听得愣愣的,几乎忘了答话。

  “噢,我,我找俊女。”

  “我就是,请问您是……”

  姑娘有礼貌地停顿了一下。

  “啊,我叫俏男,是从‘电脑红娘’上认识您的,感觉我们有许多的相似之处,便冒昧地给您打了电话。”

  “嗅,是这样。很高兴认识你,俏男。”

  姑娘大大方方地说。

  “我也很高兴认识您,俊女。”

  停了一下,小伙子接着说:“请问您星期六有空吗?一起去文化宫看书画展好吗?”

  小伙子忐忑不安地侧耳倾听着,生怕自己被拒绝。

  姑娘迟疑了一下,答应了,二人约定几点文化宫门口见,便挂了电话。

  星期六到了,小伙子打扮得漂漂亮亮早早来到文化宫门口,他早就有点等不及啦。

  来看画展的人还挺多,小伙子这才想起来他并不认识姑娘,又忘了约定什么暗号,不由急得团团乱转。

  忽然,远处走来一位细高挑的姑娘,一袭白色的连衣裙随风飘荡,使她轻盈得几乎像漂在水面上,一头乌黑的长发,被轻风拂起,给那张秀丽而又沉静的脸平添几分温柔。

  俏男定定地看着她,不知为什么就觉得这就是自己要找的人,他恍惚觉得,那女孩儿似乎在哪儿见过,正如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便觉得“这个妹妹我见过”。

  那女孩果然也于千百人中一下盯住了俏男,水汪汪的大眼睛也透出几分惊讶,犹犹豫豫地向这边走来,俏男赶快迎上去,不久,两个人便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两个人以闪电般的方式恋爱了,只经过两个月,便举行了婚礼。亲朋好友都来祝贺,都夸他们郎才女貌,志同道合,是天造的一对,地配的一双。

  婚后,二人感情一直很好,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从未吵过一次嘴,左邻右舍都把他们奉为模范家庭的典范,来教育自己的妻儿。

  他们的生活是那么和谐,步调是那么的一致,配合是那么默契,以至于不久以后,语言对他们几乎都成为多余之物,他们之间似乎从见面的一刹那间就产生了奇妙的心灵感应,相同的兴趣爱好,相同的脾气性格使他们“心有灵犀,不点即通”,两人同时捧着一本书看,妻子刚要发一点议论,丈夫却不知为何恰在这时发出了同样的感慨、妻大悦,连说:“知我心者,夫也。”

  以后每次都是,每当一个人要发表点什么看法时,另一个人总恰恰也发表出一番几乎完全相同的见解,于是另一个只好一句:“英雄所见略同。”

  时间长了,二人知道结果必是“英雄所见”,所以干脆谁也不说了,只门头看书。

  有时妻想听音乐,正要去开录音机,丈夫却早已放好磁带,恰好是妻想要听的;有时丈夫刚想去打打羽毛球,妻子却早已换好衣服,运动鞋,拿着球拍在等他了;有时丈夫在单位受了点儿窝囊气想找个人吵吵架,一进家门妻就百般关切地寻问:“你好像心里有事。”

  丈夫一通牢骚“倒”给妻子,妻也随声附和,好似她今天也受了同样一种委屈,两人越说越悲切,越说越同病相怜,越说越悲观,几乎到了一块儿自杀的地步,结果烦恼不但没消除,反而在心中越积越厚,越伍越沉,使二人都有难以承受之感。

  他们就那样平静地生活着,年复一年,屋中除了孩子偶尔发出的声音,其他的时候总是归于寂静。

  十年以后,两个人不约而同地说出了埋在心底已久总没勇气说出的一句令人吃惊的话:“咱们离婚吧。”’

  两人平静地相对一笑,去办理了离婚手续。

  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大惑不解,他们却说要去寻找自己的喜怒哀乐……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绝对的无争吵,无摩擦,也并非什么好事,人一旦失去了个性,只剩下共性,便也失去了互相吸引的力量。即使更默契,再和谐,也只是一种外在的现象,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永远的沉默和平静是不存在的,它终会发生变化,积聚的时间越长,内在蕴蓄的动力也就越大。婚姻幸福来自糊涂,但绝不是一味地“糊涂”,适度的清醒和争执还是很必要的,要记住“过犹不及”呀。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