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过去,我几乎没有锁门的习惯。年幼时在家里,总是母亲锁门,放学回来,见门锁着进不去,在门外多玩一会就是了,也不会着急。以后在外求学,用不着锁门;住公寓,自有人代锁。再后,游击山水之间,行踪无定,抬屁股一走了事,从也没有想过,哪里是自己的家门,当然更不会想到上锁。 进城以后,我也很少锁门,顶多在晚上把门插上就是了。 去年搬入单元房,锁门成了热话题。朋友们都说: “千万不能大意呀,要买保险锁,进出都要碰上呀!” 劝告不能不听,但习惯一下改不掉。有一次,送客人,把门碰上了,钥匙却忘在屋里。这还不要紧,厨房里正在蒸着米饭,已有二十分钟之久,再过二十分就有饭糊、锅漏,并引起火灾的危险,但无孔可入。门外彷徨,束手无策,越想越怕,一身大汗。 后来,一下想起儿子那里还有一副钥匙,求人骑车去要了来。万幸,儿子没有外出,不然,必会有一场大难。 “把钥匙装在口装里!”朋友们又告诫说。 好,装在裤子口袋里。有一天起床,钥匙滑出来,落在床上,没有看见,就碰上门出去了。回来一摸口袋,才又傻了眼。好在这回,屋里没有点着火,不像上次那么着急,再求人去找找儿子就是了。 “用绳子把钥匙系在腰带上!”朋友们又说。 从此,我的腰带上,就系上了一串钥匙,像传说中的齐白石一样。 每一看到我腰里拖下来的这条绳子,我就哭笑不得。我为此,着了两次大急,现在又弄成这般状态,究竟是为了什么。是因为我有了一所房子,有了自己的家门。我的家里,到底有什么宝贵的东西,值得如此戒备森严呢?不就是那些破旧衣服,破旧家具,破旧书画吗?这些东西,也并不是新近置买,不是多年就有了吗?“环境不同了,时代不同了。”朋友们说。我觉得是自己和过去不同了,心理上有些变化了。 我已经停止了云游的生活,我已经失去了四大皆空的皈依,我已经返回人间世俗。总之,一把锁把我的心紧紧锁起,使它同以往的大自然,大自由,大自在,都断绝了关系。 我曾经打断身上的桎梏,现在又给自己系上了绳索。 我曾经从这里出走,现在又回到这里来了。 1990年2月5日,昨日立春 搬到新住宅里,常常遇到所谓民工。他们成群结队,或是三三两两,在我住的楼下走过。其中有不少乡音,他们多是来自河北省。他们有的是建筑业,盖高楼大厦;也有的做临时小工。在旧社会,农民是很少进城市的,他们不是不想进城,是进城找不到活干。只能死守在家里,而家里又没有地种。因此,酿成种种悲剧。这是我在农村时,经常见到的。 现在城市,各行各业,都愿意用民工:听话,态度好,昼夜苦干。听说,每年挣钱不少,不少人在家里,盖了新房,娶了媳妇。 农民的活路有了,多了,我心里很高兴。 但我很少和他们交谈。因为我老了。另外,现在的农民,也不会听到乡音,就停下来,和你打招呼,表示亲近,他们已经见过大世面了。 我不常下楼,在楼上见到的,多是那些做临时活儿的民工。 他们在楼下栽了很多树,铺了大片草地,又搭了一个藤萝架,竖了山石。树,都是名贵树种,山石也很讲究,这都要花很多钱。 正在炎夏,民工们浇水很用心,很长的胶皮水管,扯来扯去。 其中有一个民工,还带着家眷。民工,四十来岁,黑红脸膛,长得粗壮,看见生人,还有些羞怯。他爱人,长得也很结实,却大方自然,什么也不在乎的样子。小男孩有六七岁了。 最初,只是民工一个人干活,老婆不是守在他的身边,就是在附近捡些破烂,例如铁丝、塑料、废纸等物。收买这些废品的小贩,也是川流不息的,她捡到一些,随手就可以换钱,给孩子买冰棍吃。那小孩却有时帮他父亲浇浇花。 我有些旧想法,原以为这个农民,可能在村里出了什么事,呆不住才携家带口,来到城市的。有一天清晨,我在马路上遇到他们,男的扛着一把铁锨走在前面,母子两人,紧跟在后,说说笑笑,上工去了。 他们睡在哪里,我不知道,夏天在这里随便就可以找到栖身之地的。中午,妇女找一片破席子,铺在马路边新栽的垂柳下面,买来几个面包,两瓶汽水,一家人吃喝休息,也是表现得很快活的。面对如流的豪华车辆,各路的人物精英,无动于衷,甚至是不屑一顾。他们是真正的自食其力者。 我想,这也是家庭,这也是天伦之乐,也不一定就比这些高楼里的住户,更多一些烦恼愁苦。 过了些日子,农妇也上班了,是拔草,提着一个破筐,把草地里的杂草拔掉,放在里面,半天也装不满一筐,这活儿是够轻松的了。 但秋天来了,我就见不到他们了,可能回家去了,也可能到别的地方干活儿去了。 1990年2月7日下午 早起,黄昏,我在楼群散步时,就常常联想起,当年走在深山峡谷的情景。那时中间是流水,周围是鸟语花香,一片寂静。现在是如流的汽车,排放着废气,此起彼落,是电焊电钻的噪声。不禁喟然叹道:毕竟是现代化了啊! 过去住大杂院,所谓干犹,不过是邻居盖小房,做家具,小孩子哭闹,都属于传统性质,是习惯了的。 我不怕自然界的声响,我认为:无论雷电轰鸣,狂风怒吼,洪水暴发,山崩地裂,都是一种天籁,一种自然景观。我唯怕恶人恶声,每听到见到,必掩耳而走,退避三舍。这次搬家,有一个原因,就在于此。现在电焊电钻的声音,还有凿洋灰地的声音,一户动工,万家震动,也令人不安。 然而这是没法躲避的。人们都在装修自己的住宅。里里外外,都要装修。家家户户,都要装修。其范围甚广,其时间不一,其爱好不同。然要现代化,如装太阳能、热水器、排风扇、电话、闭路电视,则无一项不需要焊、钻。且住户是陆续搬来,人手和材料的配备有先后,有人预计:全楼群安装妥贴,定在两年以后了。 我于是大恐。春节,有一位现代化友人来访,曾与他就此事交谈,兹录其要: 主:这房不是很好吗,这不都是公产吗,为什么还要这样折腾? 客:为的住着舒适阔气啊。现在分什么公私,公也是私,私也是公。 主:过去,有很多同志,放弃瓦舍千间,奔走革命,露宿荒野,住的是泥房、草屋、山洞、地洞。现在年近就木,又何必在这低矮狭窄的小天地里,费如此大的心思呢? 客:人各有志,志有多变。不能强求。且系新潮,势难阻挡。 主:为什么在盖房时,不预先把这些东西安装好? 客:这是国情。即使都安装好,他还是要鼓捣。现代化是不断更新,无止无休的呀! 主:这里住的不都是老年人吗?如果有人患心脏病,这种声音,他受得了吗? 客:老年人在这里,究竟还是少数,子女们多。至于患病的,那就更是个别的了。不会有人去注意。 我们的谈话,实际是不得要领。但客人说的“新潮”二字,最有启发性。新潮的到来,绝不是空谷穴风,总是有它到来的道理的。潮,总是以相反的形式,互相替代的。 明白人总是顺应新潮。弄潮儿之可贵,就在于此。苏子曰: 夫时有可否,物有废兴。方其所安,虽暴君不能废;及其既厌,虽圣人不能复。故风俗之变,法制随之。譬如江河之徙移,强而复之,则难为力。 反复斯言,我当有所醒悟了。 1990年2月5日下午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