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肋巴条

作者:林斤澜

   

  我们这个背角落小镇上,却有一个大“单位”,靠十年没有生产什么,现在生产了,也还在打太极拳。一般干部都发牢骚,还都说他们负不了责任。有一个一般干部,和我同院居住,他想闲着也是白闲着,把后院开辟咸菜园,屋里打了套沙发。那沙发架子是钢管窝的,钢管,我敢断定不是后院菜园种的。
  他早起坐在沙发上撕油饼吃,一边议论十年浩劫,分析了封建法西斯,我听着很精彩,很有启发。忽然,他由封建这里顺坡一拐,拐到农民那里,说是落后、愚昧、野蛮、没有前途……我觉著有些个扎耳朵了。
  在浩劫以前,我自以为比较了解农村。在浩劫的漫长又坎坷的道路上,许多事情变了样,许多认识翻了个儿。我对农村里的事情,也不敢说“比较了解”四个字了。因此,那扎耳朵的是伤人的刺还是治病的针?一时也说不清楚……
  我看着我的邻居,把油饼撕下一条,塞到嘴里……
  “啃我们老队长的肋巴条!”
  我心里不知哪个背角落地方,冷不防跳出来这么句话。接着,说这句话的大嫂子,脸膛红红地出现在面前。接着,雪花飘飘起来了,雪花中间飘着阵阵油香……一个山村年根景象,仿佛从什么遥远的地方,从什么古老的洞穴里,一步步推到我面前。
  那位叫人啃了肋巴条的老队长呢,他又高又瘦,驼着点背,窝着点脖子,象是尽量矬下来一点,好跟人众一般高矮。他脸上一道道皱纹,横的坚的能连成圈儿,一圈一圈好像那叫做“螺丝转儿”的烧饼。多少年来就是这个样子,仿佛十五岁上就这样,现在五十了也还这样,他没少也没老。
  他清清楚楚站在我面前的雪花里。他在闻着油香吧,皱纹一圈圈漾开,透着喜兴。他望着雪花吧,那眼神又透出来冰雪一般的冷静。他的精神世界我说不清,说不清……
  我的邻居嘴里塞着油饼,也还腾出嗓子来发着议论,可是我听不清,听不清……
   

  林秃子摔死的那年,我下放在老队长的靠山村里。我下放的时候是夏天,大家还拿着小红本三呼“永远健康”。山村正是麦秋过后,大秋还没到来,两个大忙季节中间相对安闲的时候。我看道旁明面上的庄稼,也绿油油齐楚楚的。山坡上,背人的地方,可有稀拉拉的缺苗,也有黄耷耷的水肥两缺。要是打现在起紧抓紧挠,也能盼上七八成年景。偏生村里的新队长泡了汤了。由春起对付到麦秋,说什么也得撂挑子。这是浩劫中间打派仗的后果,哪儿都有的事儿,全不稀罕。看庄稼,这个靠山村还算是安定的。
  下放干部背诵着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下来,规定了“四同”,又规定了不能“介入”。这个村子过去我来过,关系也还不错。谁也没有把我怎么样,倒给安排在场院上,写写帐,掌掌秤,归置归置,给保管员打个下手。在这当家人撂挑的时候,我连串门也得仔细着。可我还是不显山露水地打听了老队长的情况。
  老队长早就当作“走资派”斗了一通,先靠边站,后来彻底下了台。谁也说不清现戴着帽子,还是平头整脸。只知道整天在地里于活。斗他的时候,可是把个黑铁水宵,糊上白纸,写上黑字,打上红叉,扣在脑袋上。在场院里开斗争大会的时候,他戴着这么个十多斤的东西,来到场院口上,先跪下,再趴下,以后爬到会场中间,撅着。他的老伴儿为这闹过一场病。
  有天傍晚,我看见老队长一身土驼着瘦高腰身往家走。我装着闲遛达尾随了进去。只见他老伴儿先站在屋门口,忽然一冷颤往屋里钻。我走进门,自说自话地坐在门边板凳上。他老伴儿钻到屋门里头坐着,里边黑,我刚从亮地里进来,只觉着那脸蜡黄蜡黄的,还没有复元吧。老队长和我招呼了一声,就在门口掸土,噼噼啪啪掸了一阵,拿毛巾擦脸。放下毛巾,又拾笤帚扫了扫地,地上没有什么可扫的,又拿抹布擦桌子……很明显,他避免谈话。
  可我好容易装神弄鬼地进来了,不能不张嘴就走,还是自说自话吧。我说公社里的老书记官复原职了。那年斗他的时候,头上戴着黑铁水筲帽子,脖子上挂一块拖拉机上卸下来的的钢板,足三十斤,每到会场,都要爬着进去。他还有“游斗”任务,有回从这个大队到那个大队,小三里地,勒令爬着走,爬得慢了,后边有专管踢屁股的。说这些话时,我心里也涌上来落后、愚昧、野蛮……只是没有说出口来。我把话头一拐,说老书记官复原职以后,也“游斗”似的,这村那村来回转游,检查夏季的田间管理。我又把话头引到本村上来,岂可一日没有当家人……
  这时,我的眼睛已经适应屋里的光线,忽然发现里屋门里的他老伴儿,嘴唇磕动,像是和谁说话,又不出声。蜡黄蜡黄的脸上,眼神乌黑,不是乌溜溜,仿佛两团阴森森的黑气……
  我心里一咯噔,伸出一个手指头点点自己的太阳穴,本来这是用不着问的,却小声问道:
  “出了问题?”
  老队长点点头,把脸转到门外去了。我没有经过大脑,又追问了一句:
  “怎么起的?”
  这问得多愚蠢?
  “感冒。”
  这回答多离奇。小学生也知道,感冒和精神错乱设有丝毫牵扯。
  “什么什么什么?”
  “感冒。”
  那“螺丝转”般的皱纹里,喜、怒、哀、乐都很难说。皱纹本身也象自然形成,和风吹雨打没有关系。他那眼神里的透心的冷静,把玩笑、正经、撒谎、诚实,一概冻在里头了。这是什么样的人?只能说是很不正常的生活里,活出来的一个很正常的人。
  我琢磨“感冒”两个字,是他沙里淘金般淘出来,又经过千锤百炼,这是精华。他再不给多添一点废物,也不给减掉一点光彩。只是变着法儿,对付不同的惊讶疑问,一会儿是一叠连声:
  “感冒感冒感冒……”
  或是拉长语尾:
  “感冒——”
  也有一字一顿的时候:
  “感,冒。”
  就这样,他把我打发出来了。
   

  公社里的老书记转游到村里来了。他在地里转了一上午,趁大家歇晌的工夫,把老队长叫到场院里来。这时,场院除了他们两个,只有我一个看场院的。老队长半蹲半坐在台阶上,老书记坐在台阶前面的碌碡上,看架式,一场正南巴北的谈话不可避免了。也许是重炮攻坚,也许是拉锯,也许是跑马拉松……这回该我放下簸箕,拿起笤帚,装着归置,来回转磨。一来表示不“介入”,二来也不放弃听一耳朵。
  老书记年纪不老,顶多不过四十,只因早当了几年书记,挨一通斗下来,现在回到老位置上,人们为了说话方便,管他叫声老书记。老队长不一样,仿佛坐根儿就是老队长。
  老书记中等个子,四方脸,挺精神,两片薄薄的嘴唇,明显是个会说话的。他从形势说起,打政策入手,对老队长老伴儿的精神病,表示了关怀,对村子里的干部情况,作了有表扬也有批评的分析……中心意思未曾开言也已明确:老队长还得挑上担子。
  没想到这场谈话不是攻坚,也不是拉锯,倒象是相声里边的“一头沉”:一个说得没完,一个只答应着。老队长蹲着又驼着腰身,整个胸脯全贴在大腿上。低着头,他的脖子也长些,倒象使劲打膝盖那儿往前神。他嘴里有一搭无一搭:
  “可不……”
  “那是……”
  “敢情……”
  没有一句整话。仿佛任凭风浪起落,他只稳坐钓鱼台。仿佛任凭风浪翻新,他都经过见过。不老的老书记虽说很能长篇大论,遇见这么个烂铁顽石,终究焦躁起来,从碌碡上一跳起身,两步抢到老队长面前……
  我心想:这书记也有一手看家的,那架势是要砍出杀手铜来了。只听得抬高了嗓门,使足了气力,一句赶着一句:
  “甭说那么多,甭提一片大好形势,两条路线,三老四严。也甭管多少年的上下级,一块堆儿摔打滚爬,吃香,坐蜡,有我跑不了你。就好比外州外县,来了个要饭的,在你跟前费了一车唾沫,要不出一句整话来,你也太难了!”
  老队长抬起头来,对这杀手铜,会者不忙,忙者不会,等候多时,就等这一招。那成圈的皱纹活动起来了,有整句话要端出来了……且慢,这模样好像哪里常见,错非棋盘旁边,那比别人多看两步的棋手,揪心等着卧槽马。马不卧槽,炮不当头。马一卧槽,又仿佛漫不经心地把炮往当头一推。老队长说道:
  “你的话也说尽了,我也没处藏、没地方躲了,就这么着吧。”
  说罢站起身来,立刻要抬腿,书记给拦住,追问一句:
  “怎么着啊?”
  “家去,沏碗茶叶水喝,可不唾沫费了一车半了。”
  “不说清楚了,懒得喝你那碗茶。”
  “这么说吧,多少年来没骗过你一句半句儿。往后,你得许可,保不齐的骗两句儿,要不没法干。”
  “骗两句儿?什么呀?”书记掂簸着分量,转眼一想:先给套上笼头,不怕不听吆喝。也就笑起来说道:
  “还怕你把我骗到外国去卖了,就这么着。”
  两人并排往外走了。我想:老队长挑明了留着一步棋。书记没瞧准这一步是什么,我是更加摸不着边了。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靠山村也有派有势力,小肚子里也有屎肠。几方面说合说合,老队长走马上任的时候,大秋也晃晃的来到眼前了。
  场院里日渐忙活起来,玉米、高粱、豆子、棉花相跟着上场。几处皮带轮飞转,遍地粉尘飞扬。我也给拴住了,哪儿也去不了。只感觉这个秋收得虽说不上紧凑,倒也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不知道老队长是怎么推动起来的。
  等到大片的大宗的放倒了,种麦子的忙劲儿又追上来的时候,场院上的高潮又渐渐过去了。一天后晌,水房烧得了开水,我挑上水筲往麦地里走,我走山边坡地,拖拉机不管的地方。
  看见一块地上有人有牲口,细看人是六七个,男女老少齐全。牲口是一驴一骡子。老的蹲在地边抽烟,小伙子歪在地头,手里比划着,嘴里不知把什么说得热闹。一棵小榆树下边,一个妇女纳着鞋底,一个小姑娘在割兔儿草。地里插着犁杖,扣着筐,仰着耙。两个牲口东一嘴西一嘴找吃的……
  我吆喝着水来了,没有人搭理。我放下挑子,谁也不动弹,忽听背后叫道:
  “干什么吆喝什么,你吆喝喝水,我吆喝干活。”
  回头一看,老队长来了。他在桶边蹲下,舀了一碗,喝一小口,也不招呼谁。抽烟的老头自己挪过来了,小伙子说着比划着来了,这一口那一嘴,看来都是不渴。这工夫,老队长不作声,光到地里,看看垅沟直不直溜,翻翻土,看看麦粒儿匀不匀称。试试犁杖,往深里插插,往浅里提提。纳鞋底的妇女坐不住了,把鞋底往怀里一掖。这是个红脸膛的青年媳妇,快活快笑,大步走过来牵上骡子,老队长扶着犁杖一声“驾”,走了几走,那老汉挎上柳斗,跟上来撒籽。小伙子们也一前一后,端筐抡肥了,小姑娘也打着驴拉着耙,在后尾儿走起来了……
  黄澄澄的秋阳,蓝蓝的天。暖和和的气候,黑黑的土。这一组男女老少,光膀的、花袄的、披汗褂的、扎小辫的,抡肥的甩开膀子,把筐抡圆了,满天星般撒下来。撒籽的手前手后,不紧不慢,连手腕子都有尺寸。扶犁的走得笔直,使耙的走起来象甩着大尾巴。各有各的活,各是各的动作。可又一活会一活,前一个抬手联系着后一个挪步,组成一个整体,完成着一个任务。多样又单一,杂沓又和谐,繁重又优美……蓝天大地,纷纷扬扬的粉末,在秋阳里金星闪闪,这一组人过来过去,我觉着总有什么乐曲,随着他们的脚步吹奏。总有什么美丽的色彩,在他们手上手下涂抹……
  这些年来,把这样的美景忘记了。可这是有的,在一个湖上,见过打鱼的小船。条条船尾,有个矫健的妇女摇桨,船头站着精壮的男人,把渔网撒到天空,落在水中。小船来回穿梭,渔网上下起落……还有那运动场上的团体操,不过那已经是运动,不是劳动了。
  我眼见这样的景象出现,却不知道怎样发生。老队长明明没有讲什么道理。就是让他讲吧,当前的道理除了大批判,就是活学活用。大批判早已批不下去,活学活用本来没有人肯信。老队长也没有褒贬谁,这一组人里头,不定这派那派,说谁也轻不是重不是。老队长也没法拿工分卡人,政治挂帅,死分死记。女劳力六分,男劳力八分,干不干的露面稳拿。
  我纳闷……这是一着什么棋?
  金色的阳光,金闪闪的粉末。当头抡肥的方脸宽肩膀的小伙子,悠悠地唱起了鼓书:
  
  穿一身士林蓝,水灵灵真叫好看。
  两个红漆水筲,一条光溜溜扁担。
  颤悠、悠颤,颤颤悠悠,悠悠颤颤……

  牵牲口的红脸膛嫂子格格地笑起来,因为小伙们撺弄她,让她接下来唱颤颤悠悠的,把这挑水挑给没过门的婆家。
  鼓书的内容和眼前的劳动,全不相干。可是这悠悠颤颤的劲头,又这般和谐。
  我一直纳闷……这一步棋是怎么走开来的?
  不几天,晌午,我在场院里小屋睡觉,叫拖拉机的吼声惊醒。那年头讲究早出晚归,两头摸黑,可是中间的歇晌不论钟点。拖拉机怎么这时候吼叫起来呢?我起来一看,老队长站在场院东南角上,守着一台手扶拖拉机,使破布擦着两手的油泥。拖拉机在山村,还是半新鲜的东西。说新鲜吧,哪个村庄都有一两台。说不新鲜吧,村里只有个把青年机手能够驾驶,维修差不离全不会。这台机子前天不知怎么弄坏了,只好撂着。却叫老队长在晌午觉时候,悄悄地拾掇好了。老队长擦罢两手,他那瘦高个子上了小机子,好象长脚长手的人骑在毛驴身上,脚手好像都不听话,可是他把机子开到场院中间了,歪歪扭扭,可是转起圈子,压起场上的豆秸了……他不知道会有个我隔着窗户看着,他那“螺丝转”的皱纹,和平常总显得冷静的眼神,这时全放着光彩,天真的光彩,全神贯注的光彩,狂喜的光彩……
  我忽然察觉:莫非就是这东西。他在种麦地里,就是拿自己的这种东西,引燃别人身上的这种东西。这东西叫做什么呢?就是常说的勤劳吧?不够,还要加上个智慧。这东西美。这东西古老久远,和落后、愚昧、野蛮一样,仿佛从什么深沉的洞穴,一步步推了过来……
   

  麦子总算播种完了,场院刚好归置妥当,打扫干净。灰色的云好象拉秧的棉花塞满天空,越塞越厚越重,有些毛毛掉下来了,随着,成团的也往下掉了,下起雪来了。
  秋收收晚了些,冬雪来得早了些。山村一冬的柴禾:做饭和烧炕,原都指靠大山高坡上的荆条,应当在雪前砍下来,垛起来。老队长决定男的不休息,上山砍柴。
  第一天后晌,老队长守在场院里,看上山的陆续回来,拍着肩膀上的雪片,跺着脚上的雪花,往场院上扔的柴禾捆,让老队长都掉过脸去不忍看,左不过三十斤多点到不了五十。天可是越发的黑,越发的潮湿。老队长坐不住,瞅瞅云层,瞄瞄天边,估一估山头,皱纹挤紧了,没有了沟,只见一道道黑圈。我都不敢相信,不过一场雪,能叫老队长没有棋了?等到几个精壮的小伙子们回来,连那抡肥的方脸宽肩膀,也只扔下胳肢窝也能挟上的一捆来,老队长离了平日的谱儿,急急躁躁地叫人跟公社打听,气气恼恼地找这几天的天气预报……
  天都黑严了,他没有回家去吃饭,我寻思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大秋大忙没有发过火,怎么对着烧柴起急呢?上公社的人回来了,带回来气象站的回答:不但别指望一两天出太阳,有可能大雪封山。
  老队长坐在炕沿下,听见这个消息,那驼着的腰身一“哈”,和大腿贴上了。只见长长的后脖子绷着筋,整个脸向着地面,看不见那眼神,好一会儿,直起腰身,脸上却像打个瞌睡醒来,不但和素常一般,还比较的精神,说道:
  “明早开大会。”
  说着往外走,扬起点声调,显得高兴些,说:
  “家去喂脑袋啰。”
  走到门外雪地里,仿佛自己嘱咐自己:
  “反正谁也不能冻着。”
  他还是留着一着棋,很有可能是他的杀手铜,轻易不露。他不是诸葛亮,不会掐算,也不会呼风唤雨。刚才真正着了通急。现在敲定了天老爷不肯帮忙,非使杀手锏不行了,他的棋又活了。
  第二天一早,那雪不紧不慢地只顾下,只顾下,人们挤到场院仓库里边来,老队长站在写账的桌子旁边,把身上的扣子,打脖领起一个个扣得严严的,把衣襟衣袖扯得平平的,脸上不知怎么的,显出恭恭敬敬的样子。一宣布开会,从怀里掏出小红书,两手捧住,贴到胸口上,再放下左手,垂直贴在裤腿上……我觉着不妥,不能不介入,我挤过去,凑到他耳朵边上说:
  “林秃子摔死了,不兴这个了……”
  老队长神色不动,看来他是琢磨过的。我又提醒一句:
  “这一套可能要批。”
  他也凑到我耳朵边,说:
  “礼多人不怪。”
  他信这么句俗话,我只好走开,他分明是顺着倒着都掂过斤两的。
  老队长站得笔管条直,腰也不驼,脖子也不往前窝。浑身的线条,一条鱼一条船那样刷溜,挑不出来吃住风挂着浪的地方。不但我,大家都叫这做派镇住了,鸦默雀静。
  老队长且不开口,顺下眼皮,望着胸前的小红书,要比做祈祷,很像那么回事。一会儿,抬起眼皮,竟带出来点忧愁的样子,慢慢说了起来。他说必须在雪还没有下大,还没有冻冰前,把一冬的烧柴储存起来,不分男女,能上山的都上山,背下柴来,在场院过秤,十斤一个工分,好比谁打了一百五十斤,准给记上十五分……
  他没有上挂什么形势,也不下联什么动态。连今天变个方法多劳多得的话都不说。他是反复琢磨以后,觉着还是一句俗话说得好:“越描越黑。”三言两语说完了,也不征求意见,也不再解释,可也不宣布散会。小红书照样贴在胸口上,手脚照样直溜溜地逼着,他给群众一个琢磨时间。凡在农村混过的人,都会知道这点儿“主意”不用提溜,现成满够“主义”的份儿。老队长把会场左右看过两遍,叹口气,轻轻说道:
  “就这么着吧。”
  却没有人挪步,群众不作声,也不动弹。
  老队长收起小红书,松动手脚,驼着腰身转过来说:
  “那就干去吧,该戴铁笛帽子我戴。”
  小伙子们首先喊出一声:“得!”往外走。群众一起说起话来,边说边走,不过没有人说工分,谁也不提刚才的话茬。一般都是见景生情,瞅着雪说雪大雪小,谁也没认真说,谁也不认真听,心里都揣着个陀螺在打旋旋……
  这天后晌,小伙子们背下来的,一般是七八十靠百斤的。我在场院里放下磅秤,写帐的时候,一不抹零,二不四舍五入。有的说:
  “七三八四的,算帐多麻烦。”
  我大声地回答:
  “这你甭管了,这是我的事。”
  第二天,那雪纷纷扬扬下得不露缝儿,也不留空儿。大姑娘们三五结伙,叽叽呱呱地上山了。小伙子们超过一百,那方脸宽肩膀的一百五十六,我一笔不苟地给写下来。
  第三天,那白雪倒黑压压地压了下来,小媳妇们里头,那牵牲口的红脸膛挑了头,咯咯笑着上山了。那方脸宽肩膀的约上了两位,搞开了互助组,一个砍,一个捆,一个背,来回倒着干,一天下来,三人都是二百来斤,二十来个工分,我刚写下帐,哗的一声开了锅,全村张扬起来。
  老队长估摸着,再有这么两三天,全村就暖和到开春了。谁知第四天,小伙子们又都七八十斤往下,方脸宽肩膀的把柴禾捆一扔,秤都不看,扭头就走,他才五十斤。我叫住他,提笔不写,问道:
  “还有没有?”
  他头也不回,嘀咕道:
  “我不天天儿走资本主义。”说着只管走,带出点气冲冲来,“谁要等着抓我的大脑袋,没门儿。”
  这样的小伙子,当然是有帮有派的,我不便往深里打听,可我眼见一盆火,要叫冰水浇下去了。这时,老队长叫住了小伙子:
  “你没找对地方,麻藜岩上进不去脚。”
  方脸小伙子哼了一声,歪着脑袋翻着眼说:
  “还让我往悬崖上爬呀?”
  “砍了往下扔,岩下边搁辆小车搁个人,专管往回推,一人过二百还不累得慌。”
  “劳驾了您哪,我还走社会主义大道。”
  “黑间磨磨镰刀。”老队长把自己手里的刀递了过去,“就手把我这把也磨磨。明儿连我四个,我挑头爬悬岩。”
  方脸小伙子望着老队长,眼睛里闪闪的像冒火花,接过镰刀,一声“得”,往外走,走到场院门口,扯开嗓门唱起了样板戏:
  
  “……大树底下好乘凉……”

  一场大雪过去了,一冬的柴禾也齐备了。我坐在保管屋里算着账,看见老队长悠悠地走进场院,他穿上黑直贡面子,里边挂二毛的大衣。这件大衣长过腿肚子,把老队长的瘦高条装扮得黑塔似的,这件大衣做了少说也有十年,可是还和崭新的一样。一年难得上几回身,一般是年根分红的那天,起箱子里翻出来。这件大衣的穿法是:套上一只袖子,那半边披着,使手拢过来,显得不比人众大模大样。他半穿半披着这件大衣,往会计桌子横边一坐,歪靠着桌子,看着社员一户户来领钱,是他一年里最松心的一天。
  今天怎么提早穿上了呢?我愣愣地看着他悠悠地走进屋子,也在我横边坐下,也歪着点靠在桌边,一会儿,悠悠地说:
  “砍荆条这一轮辘,单另写怎么样?”
  我抬头看着窗外,大雪早已过去,可是还在星星点点地飘着雪花。我没想别的,只是想起不老的公社老书记,动员他挑起担子的那天,末末了他说:“保不齐的骗两句儿,要不没法干。”这一着棋莫非应在这里了!“单另写”干什么?准备着两本账呗。
  我不觉微微地笑起来,但还没有笑开,又愣了。飘飘的雪花里,明明地飘来了油香。老队长也闻见了,往四下里扭头,可不四处都有香味飘飘吗?他的“螺丝转”似的皱纹舒展了,他的眼睛闪亮了。我也好象看见了家家户户坐上油锅。大闺女手里擀面杖在案板上飞滚,小媳妇在油锅前边两颊飞红,小小子儿吃得腮帮子锃亮。这种炸活,城市里一般只两道缝三根条,简简单单叫做油饼。山村里平常不炸,要炸就炸得大些,四道缝五根条,叫出许多名儿来:栅栏儿,炉桥,篦子……凡是心爱物儿,总归叫不够。在这“浩劫”中的年头,更加金贵难得了。
  一个妇女推门进来。就是那位快活快笑的红脸膛,她端来一盘刚出锅的,鼓鼓的,黄黄的,油泡泡还在吱吱响的,喷香的……她往桌上一撂,瞅定了老队长,咯咯笑着,说:
  “啃我们老队长的肋巴条!”
   

  我看着我的邻居,把最后一块油饼塞到嘴里,鼻子尖儿也蹭油了。
  忽然轰隆隆声响,拖拉机仿佛撞进院子里来,邻居笑道:
  “新政策下来了,农村活了,富起来了,这是来拉东西的,这要下脚料,那要废品,连潲水都有人包下……”
  说着,那油晃晃的手爪子,往纸堆上抓两张雪白的透亮的打字纸。这种纸拿农村的眼光看来,就跟丝绸差不多。他揉了揉,擦着手说:
  “今年的麦子不定怎么样,冬水没浇透,农民忙着跑外活。”压低点嗓门,“农民腰里掖上千儿八百的不稀罕,投机倒把的起来了。小生产意识;落后、愚昧……”再压下嗓门,使上点气音:“听说要反击,又要刮冷风了……”
  “嘡”的有人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两张单据。我一看,可不就是几年不见的老队长嘛,我跳起来招呼,连声问道:
  “你们也来了?拉什么来了?多种经营来了?”
  老队长不见老也不见少,那“螺丝转”里透着喜兴,那眼神可是冷静。只回道:
  “起哄。”
  这回答也离奇。比得过那“感冒”两个字。
  我的邻居也连声问话,但不管是热风还是冷风,老队长只变换着口气:
  “起哄起哄起哄。”
  “起、哄。”
  “起哄——”
  这个人,能有不留着一步棋的时候吗?我什么也不说了。

  ------------------
  小草扫校||中国读书网独家推出||http://gd.cnread.net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