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固定艺术”;女人是它的“移动艺术”。巴黎之所以著名于世,也是由于它的女人们的风采。从她们的风采,可以透视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品质。 这地球上的每一座城市,无论其大其小,只要男人留心,总会发现几个漂亮的女人。到处的城市都是这样的,几个漂亮的女人,其实证明不了一座城市的品质如何如何。有意义的,倒是普遍的女人们的风景。那一种寻常自然的,与普遍公众的生活形态熨贴在一起的女人们的风景。恰如巴黎也并非真的满目佳丽,美女如云。 我们代表团住在日中友好宾馆。一座在东京绝对不起眼的楼。地处僻静的小街。每天要早早离开宾馆,步行十五分钟左右,乘地铁赶往日本剧作家协会去观摩影片,举行座谈。路上和地铁上,便是我观察东京的女人们的时机。 早晨八点多钟后,东京的路上便行人很少了。南来北往的车辆也不多了。地铁过了“高峰”。 人行道上偶有女人匆匆而行。乘地铁的女人大约是男人的十分之一,年龄都在二十岁至三十五岁间。我知道她们便是日本女人中的“上班族”。 她们与我以前想象的日本女人有很大区别。不知受了什么文化和传媒的影响,按我以前的想象,日本女人普遍尽是矮矮的个子,短而粗的小腿。十之之四五还是“O型腿”。像鲜族女人一样扁平的,普遍宽圆的脸。鼻粱不明显。五官较分散。细眉眯眼者居多。 不。她们完全不是这样的。起码我在十天内所见到的,二十岁至三十岁间的日本女人完全不是这样的。 她们的个子一点儿也不矮。普遍的她们,绝不比普遍的北京的女人矮。她们的腿既不短也不粗。十天内我没见过一个哪怕略微有点儿“O型腿”的日本女人。恰恰相反,她们的身材都比较苗条。普遍的她们都趋于窈瘦。便显得腿细且长了。十天内我竟没见到一个算得上“胖子”的日本女人。我想这大概是由于以下的原因:第一,一半以上的日本女人,婚后便留守家中,相夫教子,做贤妻良母了。这一半以上的女人中,当然注定了会派生出较胖的一些。她们既不必上班,也就等于自行地从女人这道城市风景线隐退了。我不太能看到她们。第二,日本人的饮食结构搭配合理,喜清淡,几乎不吃油腻的东西。一日三餐,蛋白质充足,脂肪摄取量有限。第三,日本女人谋职不易。在日本这个处处体现“男人主权”的国家,男人录用女人时,“形像”肯定是很主要也很重要的一条。那么一半儿的日本女人的一半,等于被男人们的挑剔的筛选原则,既排除在“上班族”的行列之外,也排除在城市风景线之外了。第四,“地铁运动”,对于有幸成为“上班族”的女人,无疑是日日、月月、年年都进行着的健美运动。在人行道,在地铁通道,她们的步子永远那么急匆匆地朝前迈。绝不左顾右盼。似乎也无暇左顾右盼。东京,有车的日本家庭当然不少。但除了节假日,将车开到马路上去的日本人并不多。所以东京的交通秩序良好,几乎没有堵车现象。地铁为日本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教授、公司高级职员、大多数演艺者,都宁愿乘地铁。更不消说那些“上班族”的日本女人。对女人而言,日日、月月、年年的匆匆步行之于体形健美,我想也许是比日日、月月、年年的骑自行车更奏效的。 她们的衣着也是寻常的。寻常得使我有些讶然。正是十月初季节。东京每天气温在二十五六度左右。有时还要高些。女人们若想穿得瘦一点儿、透一点儿、露一点儿,总而言之性感一点儿,季节还是允许的。但我没见过一个穿得那样的女人。也许她们的“单位”有严格的限制吧?也没见过一个穿得怎么时髦的女人。寻常得不说也罢。我们的团中,有一位是长影的女编剧王浙滨。浙滨每隔两日必是要换一套服装的。每一套都堪称时装。大家常调侃她,说她到日本搞个人时装展来了。的确,十天内,我没发现过一个比浙滨穿得讲究的日本女人。也许,相对于她们,时装还是太贵吧? 她们也基本上不施脂粉。尤其二十多岁的她们,素面清洁,甚至连唇膏也不拭。没见过纹眉的,描眼线的,涂眼影的。没见过将头发烫成很新潮的发型的。戴戒指、耳环,项链儿的也少而又少。 三十多岁的她们,偶见过化淡妆的。 年轻的日本女人喜欢听音乐。每次乘地铁,都可发现车厢里有戴耳塞子的她们。 最使我感到讶然的,最年轻的日本女人脸上那一种“宁静”和“澄净”。那一种“宁静”,仿佛内心里毫无值得烦恼的心事,也没什么需要琢磨来琢磨去的心思;那一种“澄净”,仿佛欲念世界里“一片晴空”,“万里无云”似的。仿佛外界根本没有什么事会搅动她们的思想激起她们的不平似的。 我问翻译,日本女人的脸,怎么会“修炼”出那么一种神态? 翻译是上海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小伙子。已定居日本多年,受聘于某大公司,是临时翻译。我的问题使他一怔。沉吟良久,才顺水推舟地说:“日本女人是和我们大多数中国女人不一样,脸上没那么多生活污染,没那么多复杂。我刚到日本时也感觉到了这点。” 还是我自己有一天找到了答案。在日中友好宾馆我的房间。在夜晚十一点以后。在看电视的时候…… 我认为自己起码找到了答案之一方面……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