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马尼拉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位于菲律宾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吕宋岛西岸,东南濒临天然优良港湾马尼拉湾。巴石河将马尼拉分成两个部分,河上的6座桥梁把市区南北两部连接起来。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绮丽多姿的热带风光,引人入胜的名胜古迹,使马尼拉成为东南亚的一处旅游胜地。
  在中国的古书中,有许多关于马尼拉的记载,曾称为“曼尼拉”、“岷尼拉”、“麻尼拉”、“马尼刺”等。当地人称它为“小吕宋”,这自然是因为它座落在吕宋岛上,而华侨则简称它“岷埠”。关于马尼拉这个名称,有着许多种解释。一说是名称来源于当地土语“马伊尼拉”,意为灌木丛,据说当年建城时,这里是一片杂草莽莽的灌木丛。说是来源于当地的民族语言他加禄语,意为“潮水淹没之地”,这是因为城市地势低,海水涨潮时,马尼拉湾的河水经常淹没街道。一说是在他加禄语里,“马”意为“有”,“尼拉”意为“靛青”,合起来意为“这个地方产靛青”。说是在公元16世纪中叶,西方殖民主义者占领了这里,在一片尼拉水草的地方填土建房,筑起城市,将城市命名为“马尼拉”,意思是“尼拉草之乡”。
  还有一种说法是,过去城里的街道是土路,晴天风一吹便尘土飞扬,雨天满是泥浆,马拉车走过,车轮上的泥团越滚越厚,木轮变为泥轮,看上去好像马拉着泥团滚动,一些华人风趣地把这种现象叫做“马泥拉”,后来演变成“马尼拉”。
  马尼拉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早在公元16世纪已是著名的商港。1898年,美国取代西班牙的统治以后,马尼拉市区逐渐扩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马尼拉遭到严重破坏,处处断垣残壁,一片凄凉景象。1946年菲律宾独立后,马尼拉得以重建。1975年,马尼拉同附近的都市合并称为大马尼拉,城市范围包括马尼拉、奎松、帕赛、卡洛奥坎4个市和玛卡蒂等13个区。1976年11月,马尼拉被确定为首都。今天,人们所说的菲律宾首都,是指大马尼拉,面积约630平方公里,人口近800万。在最近几十年中,马尼拉发展迅速,已成为亚洲的现代化大都市,被人们称为“亚洲的纽约”。漫步市区,市容整洁,街道宽阔,林荫如盖,繁花吐艳,是一座热带花园城市。著名的罗哈斯海滨大道,长达10公里,沿着往前走,可以饱览马尼拉湾著名风景。浩渺无际的海面,阳光照射,粼光闪闪,极目远望,令人心旷神怡。海湾岸畔,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掩映在排排棕榈和椰林中间。各建筑物之间,有宽阔的马路,广种树木,遍植花草。海滨终年是一片青翠,花木辉映,是人们休息、娱乐的好地方。每到黄昏时分,晚霞把沿岸建筑、树丛、海面上的货轮染上一层淡红色,此时漫步在这条平坦宽直、树影婆娑的海滨大道上,迎着柔和的海风,欣赏迷人的夕照,那诗情画意般的景象让人留连忘返。
  市区可供游览的名胜古迹很多,著名的有马尼拉教堂、圣奥古斯丁教堂、圣地亚哥古堡等。那些满布苔藓的古老教堂,看上去外表陈旧,然而工艺精细,式样别致,巧夺天工,富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耸立在马尼拉湾以南一块填海造地而成的70公顷土地上的有国际会议中心、文化中心、民间艺术剧院、国际贸易展览中心、椰子宫等现代化宏大建筑,许多建筑物高10层以上,同市区的古老建筑构成一幅奇特的城市景色。市内还有华侨聚居的中国城、玛拉卡南宫,郊区有百胜滩的急流和瀑布、达尔湖等天然奇景。马尼拉给旅游者留下的突出印象是:市区建筑是东方与西方、质朴与繁华、古老与时兴的混合体风格,城市风光富有浓厚的热带情调。
  马尼拉不仅是菲律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重要的工业中心,几乎集中了全国工矿企业的一半,主要有纺织、榨油、碾米、烟草、制糖、麻绳等加工业。由于马尼拉湾是具有天然条件的优良港湾,因而马尼拉又是全国物资进出口之地和贸易中心。马尼拉湾港阔水深,港内有现代化设施,可以同时停泊万吨级的海轮20多艘。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