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汽车在大道上奔驰。扬起来的灰黄色的尘沙在车身上蒙了厚厚的一层。远看象一只从干土里钻出来的大甲虫。窗玻璃也挂上一层上,污污涂徐,坐在车里看不清窗外的景物。
  长途车把人搞疲乏了,可是一些坐惯了这种车的人,照样休息得很好。不管靠在椅背上的脑袋给车子颠簸得怎样摇摆晃动,也能睡熟,甚至还打出鼾声来。
  白慧坐在车上。她穿一件质地又粗又硬的劳动布的外衣,这件外衣的肩身都挺大,支楞楞的,穿在身上倒挺舒服。她敞着衣领,露出里面松软的灰羊毛衣和白衬衫。短辫依然梳得光溜溜,辫梢垂在肩上。她座位下的空档处塞了一个大帆布袋子,装满带给爸爸吃的当地出产的土豆。挎包里还塞着几袋奶粉,也是带回去给爸爸补养的。她一直没闭眼,有时望着窗外。今几阴天,整整一路没见阳光。天空象一块大铅块压在头上,使人感到憋气,车上的人或都有此同感。人人脸上都是阴沉沉的。
  一块重重的大铅块压在所有人的头上与心上。是呵,这正是那个时刻人们共同的感觉。
  党、人民军队和新中国失去了三位伟大的缔造者和奠基人:毛主席、周总理和朱委员长……而正是需要他们的权威、思想、智慧与决策的时刻失去了他们。中国未来方向的指针由谁来拨动?它的前景是光明还是黑暗的?它以五十年来千千万万烈士的鲜血与生命赢来的革命果实,是否会断送在魔鬼的手中?数月来,发生了一连串违背人们意愿的沉重的事件。黑浊的恶浪掀起来了,漫天的狂凤刮起来了,暗中作怪的妖魔在关键时刻要现出狰狞的面目了……
  多灾多难的祖国又面临着一次兴亡、一次抉择和一次决定性的、严酷的斗争。掌握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人民群众是不会让祖国给几个倒行逆施的人拉向倒退,拉回到封建时代去的。人民在沉默中感叹着、警惕着、注视着、准备着……
  二十世纪,一些小的政治变迁都攸关着人们的生活和一切。国家的命运更与人民的命运紧紧相连。人们对政治敏感得多了,即便在偏远的、人烟疏落的锡林郭勒草原上的人们也是一样,连草原的空气也有政治了。白慧在那里就听到不少消息。那些盛传的有关江青等人丑恶行为的传说,使她听了觉得害怕,不敢相信,不敢议论,甚至不敢听,却又偏偏希望能多听到一些。这种心理只有她自己知道。因为早在江青提出“文攻武卫”口号而引起大流血的时代里,她曾对江青产生过怀疑。但她一直不敢往深处想,似乎这种怀疑与猜想是大逆不道的。可是后来--尤其在周总理逝世后极度的悲痛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使她对这些人的怀疑不可避免地渐渐加深了
  人们的政治态度是鲜明的,在压力下又必须沉默,所以压抑得难受。难受得象车窗外阴云笼罩下的灰蒙蒙的草原。草原也好象喘不过气来似的。
  汽车到了张家口,白慧换乘火车。火车开了一段路,忽然就象换了一个新天地似的:云破日出,大放光明,车厢里分外明亮。她对面坐着一位老者,一直保持着沉默。他大约有六十余岁,清瘤的面孔上带几颗灰色的老年痣。下巴一绺银须。披一件黑大衣,戴着花镜低头正在读报。报纸给突然射进来的阳光照得雪亮。老者情不自禁地感叹一声,抬起头对白慧意味深长地说;
  “李白有两句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都说是名句,我可不大喜欢。还是常说的那句民谚:‘乌云遮不住太阳’说得好。你瞧,太阳破云而出,有多好!来,咱们把窗子打开,让太阳照得更强烈些,晒晒这张报纸。这报纸有些怪味,潮烘烘的,很不好闻呢!”
  白慧感到老者的话里有双关的意思,也略能领略一点儿。她对那老者点点头,表示同意。两人便一齐打开窗子,扶着窗框向外眺望。阳光温暖地照在脸上;风吹纱帘,在鬓旁轻轻拂动。两人没再说话,都给窗外一片雄浑而开阔的景色吸引住了。
  青森森的大山矗立眼前。起伏的山峦从眼前跑过,好象掀动着的绿色巨浪。山顶云雾弥漫,而峭拔的峰巅又钻破云雾,在明亮的天幕上显出它峻健的神姿。灰白色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纵横婉蜒,起落于谷壑,腾越于同奋,直向远处蓝蓝的群山中伸展而去(虽然它历尽铁蹄狼烟,风剥雨蚀,早已残破不整。然而它依然巍峨地屹立着……)
  “它是人间的奇迹。是不是?”老者指着高处的长城,用苍哑的声音感触万千地说:“它正是咱中华民族的象征,咱们的骄傲。它是在非人能够想象的困难上建造起来的,因此它不容易被摧毁呢!”
  白慧或许没有好好读过中国历史。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形象正象这座长城。它包含着非凡的智慧、胆气和想象,包含着无比的勇敢、勤劳、毅力和神奇的创造力。它是人类的奇迹,没有一种力量能够重复它。也没有一种力量可以摧垮它。那些嘲弄和无视它的小丑终究要可卑地死在它的足旁。它仿佛有大自然那种永世不竭的充沛的元气,而永存于天地之间……五千年来华夏文化中所凝结起来的民族精神,在五十年来党的斗争中复活了,变得生气勃勃。谁想伸出肮脏的脑袋来碰一碰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触一触我们伟大的党,就叫他来撞一撞我们这座钢铁般的万里长城吧!
  白慧没想到,在这次回家途中,会有如此激动的感受。
  车到站了。白慧到家了,那老者还要继续前行。两人握手告别,白慧提着行李下车。
  她很疲乏。可是一呼吸到故乡温柔的气息,精神又立刻抖擞起来。她一步一步地把帆布包从身后挪到脚前。
  “要帮忙吗?”
  一个胖胖的战士问她,她客气地谢绝了。她还是老脾气:一切都靠自己来做,不叫别人帮助,哪怕自己做起来很困难。这时,忽有一个金属般嘹亮的声音传到耳边。
  “哎呀,白慧!”
  原来是郝建国!白慧直起腰板时,郝建国已经站在她面前。郝建国依然戴着那顶绿军帽,手里提一个黑色的公事包。他眼里露出惊讶的表情,打量着白慧。一瞬间,白慧觉得他看上去有种说不出来的异样和别扭的感觉。八九年间,虽然白慧回来探亲时,也曾见过他几面,但从未象这次变化这样大。他的嘴好象长了些,眼睛的距离更窄了,仿佛要合为一只。不知是他的模样变了,还是原先就这副样子,连他显露出的那种精明、世故和老练的神情都使白慧觉得不舒服;再加上那两封信引起她的恶感,少年时代他给她的那些良好的印象一点也没了,好象天亮时,曾在月光下的那些诗意毫不存在了。
  “刚回来的吗?没人接站?你稍等等,我送你回家。”郝建国说。
  “不用。你忙你的去吧!”
  郝建国怔了一下,忽问。
  “我给你那封信收到了吗?”
  “没有。”白慧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回答他。
  郝建国又怔了一下,敏锐的目光在白慧脸上打了一个转儿,又问:
  “我请你回信,你为什么不回信?”
  “我没时间。”
  白慧说完这句冷淡的话,突然怔住了,因为她发觉郝建国已经狡黠地获知她收到了那封信。她很尴尬,同时心中被惹起一种反感和厌恶的情绪。郝建国感到了白慧这种情绪,立即来打破这很容易僵化的局面。
  “你回来太好了!同学们都挺想你,尤其是你的老伙伴杜莹莹,她也不知道你今天回来吧。哎,你等等,我是来送一个朋友的。他的车很快就开,我过去和他打个招呼就来,还是我送你回去吧!我骑车来的,可以帮你驮东西。”
  “不用:不用!”
  “你等会儿吧,我还有话跟你说。”说着,他把公事包往白慧怀里一塞。“你先替我拿着。”转身跑去了。
  白慧拿着他的公事包,不得不等他。郝建国的小聪明更加引起白慧的憎厌。白慧真想把他的公事包扔了,自己走掉。
  郝建国跑到那边一节车厢门前。他送的是一个女孩子,高个子,长得非常漂亮,看样子最多不过二十二、三岁,皮肤雪白,头发乌黑而光滑,卡着一个银灰色珠光有机玻璃的发卡。她穿着式样时髦的薄黑呢外衣,背一个深红色崭新的皮包,上边电镀的卡子、锁扣、提把,熠熠闪亮。这可能就是杜莹莹信里说到的那个舞蹈演员。她和郝建国说话时,神气挺傲慢,动作姿态都很美,只是略有些做作。郝建国显得规矩而拘谨,脸上掬着笑容。他一边和那女孩子说话,还不时何白慧这边瞧两眼,看看白慧是否在注意他们。白慧忙移开目光,装做没瞧见。
  不一会儿,站台的铃响了,车开了。那边传来一个响亮的声音:“多保重!问伯父好!”跟着,急匆匆的脚步声跑近,郝建国回来了。白慧不等他开口,把包儿塞给他,说:
  “不用你送了。我坐公共汽车回去!”
  “我刚送一个亲戚,叫你多等了。你别急,我路上还有话跟你说呢!”
  “改天说吧!”
  “不,我想摘重要的先和你简单说几旬。”
  “什么事?”
  “就是我在信里提到的,要求和你做朋友。哎,白慧.你先别这样,听我说。我确确实实渴望有你这样一个朋友,在困难时互相鼓励、支持和战斗。目前的形势更加强了我这种渴望。这些天发生的事你都知道了吧!”
  ”“我什么也不知道!”白慧确实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但她不想答理他。
  “算了吧!你怎么能不知道。你别对我这样冷淡好不好?我们又没什么仇。你听我说。眼前这些事不是结束,而仅仅是开始。说不定就要出乱子,打内战。白慧,这些年来我们从没有好好谈过。你不知道我的情况,不了解我的思想,我多需要一个知音呀,我相信你是能理解我的……”他急急切切地说,好象他有足够的把握能说眼对方,只是没有充裕的时间,“一两句话没法儿说明白。你愿意找个时间咱们好好谈谈吗?、谈上半天或一天。到我家来……”
  “行了。我没兴趣了解别人,我只想快回去了。”白慧不耐烦地拦住他下边的话,极其平淡地说;“你也该回去了。”
  郝建国碰了钉子。他先怔了一下,跟着在白慧冷冰冰的脸上找到答案。他恼羞成怒,脸色即刻变得非常难看,鼻孔哼笑出两声,发狠地说:、,
  “你要是不想和我好,就全说明自!--。、,;
  “什么意思?”
  “你的事当我不知道吗?”
  “什么事,你少胡扯!”
  郝建国的唇边露出一条嘲弄、恼恨、带妒意的笑痕,并用一种酸溜溜、挖苦的口气问她:
  “你那位‘常先生’可好呀?”
  白慧听了,呆住了。可是她立刻明白郝建国说的是谁,是什么事。郝建国却见她的表情有些异常,细长的眼睛瞪得发圆了,目光可怕。郝建国不知这是怎么回事,心里有些发慌,忙说:
  “我早就听说那人总缠着你。我怕你上当。你想想,你和他有私仇,他能和你好吗?他是想把你的感情全调动出来,再甩掉你,好对你施加报复。再说他是牛鬼蛇神的儿子,你要跟他在一起,有个风吹草动,连你也得跟着一块倒霉。那次杜莹莹把这件事告诉给我,我一听大吃一惊,立即写信给你,本想跟你说明白,但信里不好直说。我一切都是为了你好。你现在和他还有联系吗?”
  白慧完全清楚了,郝建国那封信所说的常鸣去找她“算账”的事完全是假造的。那封信曾给她带来那么多苦恼、猜疑和不眠之夜原来都是他--他的私欲和卑鄙的手段造成的。她的脸颊气得发红,嘴唇直抖,再也抑制不住似地猛然朝他大叫一声:
  “你走开!卑鄙!可耻!”
  郝建国吓了一跳。他睁大眼看着白慧由于极度忿恨而涨得通红的脸。白慧的脸从来没有这么红过。他吃惊,还有几分奇怪和不解。但他觉得,如果再说下去,白慧有可能给他扇来一个耳光。他左右膘了两眼,发现附近有人投来好奇的、感兴趣的目光。他瞧了瞧地上沉重的大帆布袋子,打了个表示遗憾的手势,装出一副平静自如的神气说:
  “噢!我还有事,不能送你回去了。咱们改天见吧!”
  说罢,他急匆匆地走了。白慧呆呆地站了半天,才开始往站口挪动那只帆布袋子。
  六点多钟,她到了家。
  这次她回来之前没有通知爸爸,也没告诉杜莹莹。在她的想象中,爸爸是愁闷的,所以她希望自己突然回来,会给爸爸带来意外的高兴。
  她站在家门口。面前便是她从小天天进进出出的门。门上陈旧的油漆颜色和每一块痕迹,都是非常熟悉的。于是一股甜蜜的、带点伤感味儿的生活暖流,一下子攫住了她。她眼睛立刻模糊了;抬起手敲了敲门,跟着听到爸爸从里边走来的脚步声、问话声和开门的声音。她心想爸爸准是那副严肃和忧虑重重的样子。这些年来,她每次回到家见到爸爸时,爸爸总是这副样子。
  门开了,没想到爸爸露出惊讶表情的前一瞬竟是笑眯眯的。
  她扑到爸爸的怀里哭起来。
  “这是怎么啦?小慧,快进来,快进来。”爸爸说着,拉着她走进去。
  她没来得及走进房间,站在过道又趴在爸爸的肩上哭了,哭得那么伤心,好象她受了多少委屈似的,当她感到爸爸结实的肩头已经露出瘦棱棱的尖儿时,哭得更伤心了。就象小孩子那样双肩止不住地往上一抽一抽。她很少对爸爸这么哭过,况且已经是这么大的姑娘了。
  爸爸的大手抚着她的头、辫子和后背。自己的眼睛也潮湿了,鼻子一阵阵发酸,仿佛也要把憋在心里的一大块东西哭出来似的。但他是个坚强的男人,眼泪向来很吝啬。
  “好了,好了,快去洗洗脸,歇一歇,你还没吃饭吧!”爸爸的声音压得很低,似乎只有低音才能保持声调的平稳。爸爸把自意推到脸盆边,拿来香皂、热水和手巾给她。“把脸上那些没用的东西洗掉。”爸爸用一种温和的教训的口气说。
  白慧洗着脸,不觉之间,从镜子里发现爸爸总是笑眯眯的,笑得挺特别,而且是在偷偷地笑,这显然不是为了故意哄女儿高兴。以往每次她回来,爸爸也不是这种样子。这次好象有件愉快的事在心里实在憋不住了,就跑到脸上来。
  “小慧,你先歇歇,我去买点吃的。”爸爸说,一边在过道把饭盒、塑料袋、小锅都塞进一个挺大的草篮子里。
  白慧跑到爸爸跟前:
  “爸爸,您别去。我随便吃点什么都行。”
  她哭过的两眼红红的。刷洗净的小脸湿淋淋地闪着柔和的光,散着香皂的香味。
  “不,今天非吃好的不可。”爸爸花白的眉毛跳动了一下,激动地说:“有伴你想不到的好事。真的!你没听说吧!好,晚上我在饭桌上告诉你!爸爸今天又要好好请请你了!”
  这句话爸爸许久没说了。白慧感到有什么重大的事发生了。她猜不着,也决不会猜到。这属于那种非得请人告诉才会明白的事情。
  “爸爸,您能不能先露一点儿给我?”
  爸爸摇摇手,可是有股喜悦的激情在他的嘴角上跳跃,差一点说出来,但还是闭住了嘴巴。那股喜悦的激情就从他眼里闪耀出来。保密喜讯也是一种幸福。爸爸带着这种心情和表情赶忙出去了,仿佛再不走就要泄密了。
  她联想到刚才在车站上郝建国说的什么“这些天发生的事”,心想:
  “肯定不是一般的事,是大事……”
  她一个人在两间屋里转一转。对于远方归来的人,家里的一切都是醉人的。她两只脚踩在地面上觉得软软的,好象踩在厚厚的毯子上一样,脸颊一阵阵发热,说不出是种什么滋味……屋内收拾得干干净净,陈设如旧,东西都放在原来的地方。一切都是老样子。只是爸爸房间的墙壁上多了三张照片,是毛主席、周总理和朱委员长的,装在一个肩长的金边镜框里;框子上插了一朵洁白而精致的小花……
  她自己的房间还是老样子。床上铺了一条新洗过的罩单,很平整,好象爸爸知道她要回来,特意为她收拾和布置好的。忽然,她急扭过头,妈妈的照片仍在那里。她的眼睛湿润了
  “妈妈,您听见爸爸说了吗?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